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馬拉松是怎麼跑的

英國馬拉松是怎麼跑的

發布時間:2022-06-10 15:20:04

㈠ 馬拉松跑全程是多少

馬拉松全程約為42.195公里。項目分為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四分馬拉松三種。馬拉鬆起源於古代希波戰爭,希臘統帥派士兵菲迪皮茨回到故鄉報告勝利的消息,菲迪皮茨一口氣跑回了雅典,當他把勝利的消息告訴人民後,就倒在地上死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馬拉松作為一項固定的比賽項目,一直延續至今。

(1)英國馬拉松是怎麼跑的擴展閱讀

由於馬拉松比賽一般在室外進行,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績,沒有世界記錄。2004年1月1日,國際田聯宣布了一項新決定:包括馬拉松在內的公路賽跑和競走項目將告別只有世界最好成績的時代,開始擁有世界紀錄。

國際田聯宣布這個決定後,英國長跑女將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認定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馬拉松三個項目的世界紀錄保持者,而波蘭人科熱日尼奧夫斯基則是男子50公里競走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擁有者。

㈡ 馬拉松長跑是怎麼來的

在當今奧運會上,馬拉松是一個重要的競賽項目。關於它的來歷,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一次希波戰爭。

波斯帝國的開國君主居魯士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曾這樣昭示天下:「我是居魯士,宇宙的王,偉大的王,強有力的王,巴比倫的王,世界四方的王……」從公元前553年開始,只用了三年的時間,他就摧毀了小亞細亞強國米底亞,滅亡了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新巴比倫王國。發展到第三代——大流士時,波斯帝國已經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的龐大帝國。

競賽中長跑運動員公元前492年的春天,波斯又想征服美麗富饒、欣欣向榮的希臘城邦了。波斯派出大批戰艦入侵和他們隔海相望的希臘,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希波戰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波斯的海軍在海上遭到颶風襲擊,300艘戰艦,兩萬多名海軍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的陸軍失去海軍的呼應,好像一支獨臂,遭到色雷斯人的襲擊,波斯的統帥也身負重傷。這次侵略希臘的軍事行動不得不半途而廢了。

波斯國王暴跳如雷。第二年,他幻想不戰而降服希臘。他派出使者到希臘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讓他們臣服歸順波斯。希臘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懼怕波斯帝國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豈能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雅典人把波斯使者從懸崖拋入大海,斯巴達人把使者丟進井裡,讓他們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一生也沒受到這樣的羞辱,他惱羞成怒,他決定派最有經驗的大將軍第二次出征希臘。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軍橫渡愛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馬拉松平原登陸。

處境險惡的雅典,一面緊密動員,加強戒備,一面派當時的長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遠的斯巴達城邦求助。這位長跑健將以驚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便到達斯巴達。但斯巴達人卻以祖宗規定,月不圓不能出兵為由拒絕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達人無動於衷,斐里庇第斯無奈,只好趕回馬拉松復命。

雅典人聽到斯巴達人不出兵的消息後,並不氣餒,他們立即把全體公民組織起來,甚至奴隸也編入軍隊,趕往馬拉松,占據有力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十位將軍在出征期間應輪流掌握兵權,每人一天。採取重大軍事行動時須事先經過十將軍商量,最後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做出決議。在雅典軍事執政官卡里馬庫斯的主持下召開了軍事會議。會上十位將軍圍繞著是被動防禦,還是主動出擊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位叫米太亞得的將軍主張主動出擊。表決時,五票對五票。執政官卡里馬庫斯支持了米太亞德將軍。為了發揮米太亞德的指揮才能,其他將軍都自願放棄自己輪流當總司令的權利,讓米太亞德一人全權指揮這場戰爭。

當時雅典軍隊有10000人,加上1000援軍,總共不過11000人。而波斯軍隊有10萬人,而且裝備精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米太亞德決定不與敵人硬拼,而是把戰線稍稍拉長,把精銳步兵安排在兩側,正面戰線上的兵力比較薄弱。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戰前夕,米太亞德對希臘將士做戰斗動員,他說:「雅典是永遠保持自由,還是戴上奴隸的枷鎖,關鍵就在你們。」他激動人心的話語,激勵了士兵們保家衛國的決心。

激戰開始了,希臘土兵在下面發起進攻,波斯軍隊不知是計,立即反攻。希臘軍隊邊戰邊退,波斯軍隊步步進逼。在千鈞一發的時刻,埋伏在兩側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出,從兩側夾擊波斯軍。波斯軍隊由於追擊希臘人,戰線拉得過長,這時陷入希臘軍隊的包圍,首尾不能相顧,慌忙逃向海邊,想上船逃跑。希臘軍隊尾追至海邊,和波斯軍展開奪取軍艦的戰斗。

一位叫基納爾的希臘戰士,他奮不顧身地用手抓住戰船,被敵人砍掉了一隻手,他忍住疼痛,用另一隻手抓住戰船,終於和戰友們一起奪取了一艘戰船。這場戰役中,波斯人丟下了6400具屍體和7條戰船。雅典人犧牲了192人,其中有執政官卡里馬庫斯和幾位將軍。當天晚上,斯巴達派來的兩千名前鋒戰士趕到時,只見月光下的戰場屍首遍野。

米太亞德急於把勝利的消息告訴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選中長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傳送消息。這位長跑能手當時已受了傷,可是,為了讓同胞們早點知道勝利的消息,他拚命奔跑,當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廣場時,已上氣不接下氣,他激動地喊到:「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啦!」喊聲剛落,他便一頭栽倒在廣場,再也沒有醒來。

希波戰爭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馬拉松戰役是希臘人和波斯人交鋒的第一仗,這場戰役極大地鼓舞了希臘人為自由和獨立而戰的鬥志。

為了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和表彰盡職盡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績,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規定了一個新的競賽項目——馬拉松賽跑。距離是馬拉松至雅典的距離,根據當年斐里庇得斯經過的路線確定為全程42公里零200米。1920年,經過仔細測定又把距離改為42公里零195米。斐里庇得斯的名字和馬拉松戰役將隨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聖火一代又一代地留存在人間。

㈢ 國際馬拉松跑的賽程是什麼

國際馬拉松跑的賽程是: 42.195千米
馬拉松賽是為記念一位希臘戰士,在西元前490年時,自希臘的馬拉松地方附近的戰場,攜帶著戰勝波斯國的消息奔向雅典傳達勝利戰報。這位戰士卻累死於此歷史性長跑的終點,因此馬拉松賽即是為這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而設立。

當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希臘舉行時,這位戰士的傳奇再度被復活,它是以24.85哩(40,000公尺)自馬拉松橋到雅典的運動場為比賽距離,自此馬拉松賽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最後一項比賽成為傳統。在1896年4月10日第一次舉行的奧運馬拉松賽對希臘人是特別重要。希臘是主辦國希望留住冠軍而那也是最後機會為希臘人帶來榮耀,25位參賽者聚集於馬拉松橋,發令者喃喃數語後即鳴槍開賽。此時興奮的群眾己會集於奧運場上等待比賽結果。2時58分50秒後首位希臘跑者史畢林登路易士一位郵局的員工以7分領先群雄跑完40公里。此次比賽結果只有9位完走,其中8位是希臘人,全希臘到處都為此戰果瘋狂興奮,馬拉松賽於焉誕生。美國隊當年是由波士頓運動員協會資助而參賽奧運會,其中的中距離跑者亞瑟布雷克是唯一的美國人參賽首次奧運馬拉松,他是在馬拉松賽前三天參賽1500公尺得銀牌的選手,但是在馬拉松賽14.5哩的途中退賽,因過度勞累,體能尚未恢復之故。雖如此,美國的馬拉松種子卻以下種,在返回美國的船上,國內的第一個馬拉松賽已然組成。

第一屆波士頓馬拉松賽於1897年4月19日仿造1896年希臘奧運馬拉松賽模式正式舉行,但距離只有24.7哩,短少了250公尺,只有15位跑者參加,首屆波士頓馬拉松賽,8位完走,約翰麥克得蒙(McDermont)以2時55分10秒完走39,751公尺得到首屆冠軍。

1908年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馬拉松賽的距離為使終點安排在奧運會場上看台英王愛德華七世的正前方,於是增長385碼,此後16年經過極為熱烈的討論,26.2哩的馬拉松距離於1924年法國巴黎奧運中正式被確定。1924年波士頓馬拉松賽試圖符合奧運標准距離,也跟著調整距離,但數年後卻發現短少了161公尺,自1927年立即更正距離為42,195公尺,這也就是為何波士頓馬拉松賽的時間紀錄被正式承認於1927年之後了。

現代超長距離的比賽,有風行的趨勢:如夏威夷鐵人三項大賽(2哩游泳、112哩自由車、26.2哩馬拉松賽)以顯示出現代運動員未滿足於單項賽事,有趣的最近趨勢則是年紀大的跑者有明顯的增加。以往只有精英跑者才能參加的艱苦馬拉松賽,現在則是被一般喜愛追求刺激、健康的市民跑者所淹沒了。他們雖非職業運動員,但卻懂得在比賽中如何調息、配速,賽前自我訓練和賽後的調養。由於有這股生力軍的注入,野史的國際上有名的馬拉松賽會,得以吸引全世界的注目焦點,如紐約、波士頓、華盛頓、芝加哥、巴黎、柏林、倫敦、火魯奴奴……等各國城市馬拉松賽會,皆能吸引數以萬計的跑者前來共襄盛舉,屢創參賽人數的新紀錄。只可惜台灣的跑步人口因媒體和主政當局長期以來淺見短視,不知也不懂國民的體力就是國力的淺易邏輯,一直未能得到扶植和鼓勵,所以跑步人口也未能明顯增加,殊為可惜,也令智者扼腕、頓足。

現代馬拉松賽的賽跑距離是1908年在倫敦奧運會上首次採用,規定出精確的距離,以便參賽運動員在王室席前到達終點。這一距離於1924年確定為標準的馬拉松跑距離。馬拉松跑現在已成為一項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每年的倫敦馬拉松賽吸引2萬多參加者。1980年代又興起半馬拉松運動,其距離為21公里。馬拉鬆通常在公路上進行。由於不同賽道的傾斜度有別,所以馬拉松長跑並沒有正式的世界紀錄,而只有這個項目的世界最佳時間。

㈣ 關於倫敦馬拉松的歷史與發展,你了解多少

倫敦馬拉松組織者公布了今年倫敦馬拉松的舉辦時間是10月3日,同時也公布了精英選手名單,一共有7位2小時04分以內的男子馬拉松精英運動員,8位2小時20分以內的女子馬拉松精英運動員,水平堪稱史上最強,唯一遺憾是在東京奧運會中奪冠的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不會參加今年倫敦馬拉松的比賽。

倫敦馬拉松的賽事總監休·布拉舍(Hugh Brasher)也認為,如果法拉赫明年參加倫敦馬拉松的比賽,那麼他可以打破歐洲紀錄,並且他們希望法拉赫能夠參加明年的比賽。

女子組的比賽中,世界紀錄保持者科斯蓋將會出戰,她在東京奧運會的比賽中只獲得了第二名,這次勢必要在倫敦馬拉松的比賽中找回自己的狀態,衣索比亞名將迪若傑和b迪巴巴的pb排名第二位、第三位,但難以跟科斯蓋抗衡。

如果法拉赫回到倫敦馬拉松的比賽中,他也絕對不會感覺到輕松,因為今年倫敦馬拉松在沒有貝克勒和基普喬格兩大巨星參賽的情況下,衣索比亞名將勒馬以2小時04分01秒的成績奪冠,而三位男選手跑進了2小時05分大關。

㈤ 倫敦馬拉松賽的2013年倫敦馬拉松

2013年倫敦馬拉松為於2013年4月21日在英國倫敦所舉辦的第33屆年度倫敦馬拉松比賽,這次由大眾共同參與的馬拉松比賽也是2013年年度第三個世界馬拉松大賽(World Marathon Majors)賽事,根據統計共有34,631人參與這項活動。在正常級別男子組和女子組中分別由衣索比亞選手謝斯基·基比迪(Tsegaye Kebede)與肯亞選手普瑞斯卡·吉普圖(Priscah Jeptoo)獲得冠軍,而在輪椅級別男女組別部份則分別由澳洲選手卡特·費米雷(Kurt Fearnley)和美國選手塔緹娜·麥克法登(Tatyana McFadden)奪得,其中後者還以1時46分2秒創下倫敦馬拉松比賽紀錄。 2013年倫敦馬拉松一開始先展開30秒鍾的默哀以紀念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受害者,而在賽事主辦方的鼓勵下許多選手還系著黑絲帶已表示哀悼。主辦單位亦承諾每有一個人跑完馬拉松賽事全程,便會捐出3美元的基金提供給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受害者。由於當天為賽事的理想天氣而吸引了700,000多名愛好者,並也使得一些人認為此次比賽可能會打破世界紀錄。
在正常級別男子組部分,有將近一半的人成功跑完馬拉松全程,同時數名跑在前頭的選手其成績亦有接近世界紀錄。其中英國選手莫·法拉(Mo Farah)依照規劃中途退出比賽,而在前者步伐變慢後便由肯亞選手伊曼紐爾·基普車車·穆泰(Emmanuel Kipchirchir Mutai)領跑。但是在最後幾公裡衣索比亞選手謝斯基·基比迪(Tsegaye Kebede)成功越過穆泰,最終以2時6分4秒的紀錄贏得男子馬拉松競賽的冠軍。第三名則為衣索比亞選手阿耶勒·阿布希羅(Ayele Abshero),而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男子馬拉松比賽冠軍、烏干達選手史蒂芬·基普羅蒂奇則拿下第六名的成績。
另外在女子組比賽中期領跑者在經過男子輪椅選手補水站時,拿下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女子馬拉松比賽冠軍(Tiki Gelana)的衣索比亞選手新蒂基·格拉納(Tiki Gelana)在想要搶先拿到水時,與加拿大輪椅選手喬什·卡西迪(Josh Cassidy)發生碰撞。雖然前者很快就重新回到賽事,然而腳部疼痛仍然使其速度變緩。而最後肯亞選手普瑞斯卡·吉普圖(Priscah Jeptoo)以2時20分15秒的紀錄拿下女子組別的冠軍,她並表示:「今天我非常地、非常地高興,我簡直不敢相信我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之後肯亞選手愛德納·奇帕勒格特(Edna Kiplagat)與日本選手涉井陽子分別拿下第二名與第三名。
男子輪椅比賽則是澳洲選手卡特·費米雷(Kurt Fearnley)以1時31分29秒紀錄跑到終點拿下第一名,他表示他認為新的培訓方案帶來勝利,並表示:「我在去年意識到如果最後300米仍然有人保留一點額外體力,那他們每一次都將會擊敗你。」而瑞士選手馬塞爾·哈格(Marcel Hug)和南非選手恩斯特·范·戴克(Ernst van Dyk)則分別拿下第二名與第三名,而賽前呼聲最高可以拿下六冠王的英國選手大衛·華亞(David Weir)則排名第五名。然而因為撞擊事件而退出的卡西迪則嚴厲苛責主辦單位,表示:「我不知道是誰的責任,但每年都有女子組成員超過我們,結果就是每小時20英哩的10張椅子與希望補充資源的女性爭先恐後找到自己位置……我有一對全新價值2,000美元的車輪受損,但誰會去補償?事情必須有所改變。」
美國選手塔緹娜·麥克法登(Tatyana McFadden)則在女子輪椅比賽以1時46分2秒的紀錄奪得冠軍,而這也是倫敦馬拉松的新紀錄,之後抵達的美國選手阿曼達·麥科莉(Amanda McGrory)與瑞士選手珊卓·格拉夫(Sandra Graf)則分別拿下第二名與第三名。

㈥ 馬拉松怎麼跑

1、對業余愛好者,最重要的可能是處理好低血糖問題。低血糖在萬米以下是不可能發生的(有鍛煉基礎的話15公里內也可不發生)。感覺是渾身軟,無力(不是沒體力和耐力),而且停下休息多長時間也不可能得到緩解。你在跑前一定要吃飽,而且必須在比較接近跑前時吃(飯後運動肯定不太好,但對馬拉松,業余愛好者,這樣利大於弊),而且最好自己帶些食物,推薦牛肉乾(鹹的)和巧克力(總量在500克上下為好,等跑到15公里外,你會知道這並不荒唐)。水是有組委會供應,冷熱都有,甚至可能包含一種飲料(看他們和哪家飲料商合作了),但一般沒有含糖的飲料,而食物是絕對沒有的,所以必須自己解決食物問題。

2、你平時要有至少10公里的鍛煉經驗,否則你只能靠自己的毅力連走帶慢跑去磨時間(很難在規定時間內跑完)。

3、如果你平時鍛煉少於20公里/天(一般沒人跑這么長),速度要控制在每公里比鍛煉時慢1分鍾到2分鍾——這個速度可能讓你覺得不可思議,但對全程體力分配來說十分必要,特別是不要去試圖去跟別人跑(很多人是跑半程的,各人體力情況也不一樣)。你自己最好帶有秒錶的手錶,計時牌一般是每隔5公里才有一個,不容易控制速度。

4、要注意自身安全。肌肉酸疼、體力下降、低血糖(軟弱乏力)等都還正常,但頭疼、氣悶、暈眩、膀胱附近等非運動肌肉所在處疼痛肯定不正常,你必須停下休息,否則可能很危險——其實沒這些異常的話,大多數(全程的)愛好者也必須停下休息數次,比如喝水就是(一般每公里有一個組委會設置的飲水點),你在預先估算自己能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跑完時必須把這些時間算在內(初次跑全程的,休息時間肯定在半小時以外)。

5、起跑時往往非常耽誤時間,如果你有體力的話,開始時站前面,先快跑1公里也值得,因為不然的話,你只能先走5分鍾再說——周圍人太多了,沒辦法跑,而且老人不少,總得照顧一些。起跑前要小便一次,跑上了很難找地方(如果沒徵得工作人員允許離開路線的話,很可能被取消資格)。

6、服裝必須合適,鞋子必須是馬拉松專用的(國內最便宜的目前在¥200以內),短褲以及內褲不能磨腿(腿粗的人這方面尤其要注意),短褲必須輕、薄、吸水後不易變沉重或根本不易吸水,襪子不要太薄(跑步用的,而不是平常穿的),上身可以用組委會發的服裝,也可以自己選(一般組委會似乎不限制,具體看規定),但號碼一定要按組委會要求固定在服裝上,而且要妥善固定(一般用線縫為好,大頭針、別針這類東西根本不可靠,號碼掉了都不知道,會被取消資格的-這些頭天晚上要做好)。當然,鞋襪最好不要是新的,短褲和內褲則越新越好(更光滑)。關於服裝選擇,參考一下我這里的回答:http://..com/question/179624950.html

7、跑前千萬別帶運動傷。足跟、關節軟骨的傷可能非常糟糕,這在賽前幾個月就要注意。不是說帶傷就不能憑毅力跑下來,而是你這樣一來,跑完至少半年就別想運動了——馬拉松會讓對這方面的傷加重得很厲害。

㈦ 馬拉松是從那跑到那

世界上最長的田徑項目——馬拉松賽跑
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在雅典東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語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長眾多茴香樹而得名。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賽跑就得名於此。

希臘波斯戰爭(公元前492-前449年)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進擊阿蒂卡,在距雅典城東北的馬拉松海灣登陸。雅典軍奮勇應戰,在馬拉松平原打敗波斯軍隊。史稱馬拉松之戰。為了把勝利消息迅速告訴雅典人,希臘派遣長跑優勝者斐迪庇第斯(Pheidippides)從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廣場(全程42公里195米)。在極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並傳達勝利的消息後,體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跡光榮的功績而成為希臘的民族英雄。

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設,並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斐地比第斯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為方便英國王室人員觀看馬拉松賽,特意將起點設在溫莎宮的陽台下,終點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內,起點到終點的距離經丈量為26英里385碼,摺合成42.195公里。國際田聯後來將該距離確定為馬拉松跑的標准距離。女子馬拉松開展較晚,1984年才被列入第23屆奧運會。

由於馬拉松比賽一般在室外進行,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績,沒有世界記錄。

㈧ 馬拉松比賽起源於哪個國家,要跑多少公里

馬拉松比賽起源於希臘,要跑42.195公里。

一、歷史淵源

起源

1、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其距離為42.195公里(也有說法為42.193公里,但比賽都是用42.195公里)。這個比賽項目的起源要從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2、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史稱希波戰爭,雅典人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報信。

3、菲迪皮茨是個有名的「飛毛腿」,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已上氣不接下氣,激動地喊道「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4、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馬拉松賽跑這個項目,把當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193公里作為賽跑的距離。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體育運動中的馬拉松賽跑就得名於此 。

發展

1、1896年舉行首屆奧運會時,顧拜旦採納了歷史學家布萊爾(Michel Breal)以這一史事設立一個比賽項目的建議,並定名為「馬拉松」。比賽沿用當年菲迪皮茨所跑的路線,距離約為40公里200米。此後十幾年,馬拉松跑的距離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

2、1896年首屆奧運會後,馬拉松賽在世界各地廣泛舉行,美國從1897年起舉行波士頓馬拉松賽,至2000年已舉辦了104屆,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

3、中國史上第一屆馬拉松比賽在南京舉辦,自近代體育傳入中國後,中國有記錄的首屆馬拉松比賽的賽道位於南京與鎮江之間。距離約10公里。

二、比賽規則

1、原馬拉松比賽沒有設世界紀錄,只有世界最好成績。但國際田聯(IAAF)為了刺激公路比賽的發展,決定從2004年1月1日開始,設立馬拉松、競走等公路比賽的世界紀錄。

2、北京奧運會馬拉松比賽運動員不能隨便喝水

3、42.195公里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是一次對體能極限的挑戰。在比賽中,運動員雖然也會從路邊的小桌子或者是路邊站立的人手中接過來一些水。而這飲用水卻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遞的。

4、在馬拉松賽中,比賽的起點和終點都提供水和其他飲料,而在比賽路線上,每隔2.5公里有一個飲料站。水和飲料放在運動員經過時容易拿到的地方,運動員也可自備飲用水,並且可以在他們要求的地方設置飲料站。

飲用水和濕海綿提供站設置在兩個飲料站之間。在那裡,長跑運動員和競走運動員經過時可以取到飲用水,還可以從海綿中擠水沖洗頭部,起到冷卻作用。除此之外,運動員不能從比賽線路上其他地方獲得飲料。

5、可以說,「水」是馬拉松比賽中規定最為嚴格的部分。除此之外,運動員只要在裁判的監督下沿正確的路線比賽即可,如有特殊原因,還可在裁判員的監督下離開賽跑路線,但如果不在監督下離開就會失掉比賽資格。

三、選手要求

1、身體條件

(一)身材不高、體重較小並非是不利條件

馬拉松選手的身材,一般比其他競賽項目的選手身材低矮一些。

(二)胸圍指數要大

胸圍指數=(胸圍/身高)*100%,胸圍指數大就是意味著位於胸腔中的心臟和肺臟非常發達,因此可以認為,天生胸圍指數大,從身材上來說是適合做馬拉松選手的天賦條件之一。

(三)超群的呼吸循環系統

身高、體重、胸圍指數是外觀特徵,但馬拉松選手在適應性上更為重要的方面是呼吸循環系統,即肺、心臟的機能。

(四)肺活量與體重比要大

肺活量與體重比指數=(肺活量/體重)*100%,肺活量與體重比指數天生較高的人適合從事長距離跑項目。這種結論對於選手是否適合跑馬拉松也是適用的。

(1)安靜時人體出入肺臟的空氣量約為400ml(一次呼吸量),在此基礎上再努力猛吸,還可再吸入約1700ml(預備吸氣量),而在呼出之後還可更進一步呼出1600ml(預備呼氣量)。

肺活量就是這些項目的總和,肺活量= 一次呼吸量 + 預備吸氣量 + 預備呼氣量。

(2)肺活量雖然不能直接表示呼吸機能,但是對於運動員來說肺活量大是有利的。普通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為3000-4000ml,成年女子為2000-3000ml。田徑選手中投擲選手的肺活量特別大,有的超過6000ml。

(五)強健的腸胃和肝臟

在馬拉松訓練和比賽中要消耗很大的能量,為了補充能量需要有很好的消化食物的機能,強健的腸胃是非常有利的。糖質由葡萄糖分解為糖原,並儲存於肝臟和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中,在運動中首先消耗肌肉內的能源,其次儲存於肝臟中的糖原將通過血液給予補充。

2、精神力量

(一)不論是何種體育運動項目,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選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必須具備能夠經受精神上和肉體上各種痛苦的忍耐力和能夠控制自己的自製力,並且經常表現出對競爭的新鮮熱情,保持著不斷地向自己的最終目標努力的情緒。

(二)但是,生來就具備那樣高尚精神的人是很少的,必須通過運動員自身的體驗,或者受到教師、教練員、老前輩以及電影和書籍的影響,使得運動員在精神方面逐步成長,並且形成作為一個運動員應具有的性格。

另外,通過每天按部就班的訓練,有規律的日常生活以及比賽時的體驗進一步在精神上受到折磨,從而養成自信而謙遜的精神狀態。

(8)英國馬拉松是怎麼跑的擴展閱讀:

運動魅力

1、馬拉松的魅力之一,是比賽場地的開放。其他體育項目,只要是可以用來比賽的,要麼是似曾相識的一塊地,要麼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圈,而馬拉松賽的場地多從城市道路選取,對參賽者來說,每跑一步、每過一段都是不同的風景。

2、馬拉松的魅力之二,是對參賽者的包容。其他體育項目,只有同等選手才能同場競技,業余愛好者幾乎不可能與專業運動員pk,而馬拉松賽不同,無論專業運動員還是業余愛好者,大家都可以擠在一起比賽。

馬拉松的魅力顯然不止兩個,但不可否認,正是開放與包容這兩個原因,讓馬拉松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歡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拉松 (長跑比賽項目)

㈨ 馬拉松賽跑是怎麼來的

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就開始設立了"馬拉松"比賽項目,"馬拉松"比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馬拉松是希臘的一個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臘在馬拉松河谷與波斯皇帝派來的大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雅典軍隊在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團結一心,運用正確的戰術技巧,以少勝多,打敗了波斯侵略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當時擔任傳令兵的菲迪皮得斯奉命將這一勝利消息盡快告訴雅典居民,讓受難同胞早些分享這勝利的喜悅。他顧不得路途遙遠,一口氣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到達雅典時他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說一句"我們勝利了"就倒在廣場,閉上了雙眼。

曾赴希臘考察的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布里爾,非常欽佩這位馬拉松戰役中的愛國戰士,他給顧拜旦寫了一封長信,建議在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上增設一項以"馬拉松"命名的長跑賽,以紀念這位可歌可泣的犧牲者。他同時提出,願捐出一個"布里爾"銀杯作為對冠軍的獎賞。這個建議被欣然採納。從此,馬拉松比賽便風行於民,而且一直作為奧運會的傳統比賽項目。

雅典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昔日菲迪皮得斯所跑過的路線,全程為40公里。第二屆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程為40.260公里,第三屆為40公里,第四屆奧運會決賽馬拉松跑的正式距離為42.195公里。這是因為,在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召開時,英國的王室成員要觀看馬拉松比賽,大會組委會就將起點安排在溫莎爾宮的草坪前,終點設在白城運動場,二者之間的距離為26英里,但從全程到王室成員面前還有385碼,所以全程是26英里385碼,摺合後正為42.195 公里。

閱讀全文

與英國馬拉松是怎麼跑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簽證中報關是什麼意思呢 瀏覽:275
義大利進口五金品牌有哪些品牌排行 瀏覽:78
英國安妮公主穿什麼裙子 瀏覽:643
南寧哪裡可換越南盾 瀏覽:405
95元人民幣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102
越南戰爭讓美國不得越過什麼線 瀏覽:200
義大利為什麼緊急求助 瀏覽:860
印尼為什麼感染少 瀏覽:363
印度帝人痛風片一次吃多少 瀏覽:221
印度貴族們聚在一起怎麼回事兒 瀏覽:305
印度古代上廁所用什麼擦 瀏覽:886
越南的雨林在哪裡 瀏覽:183
英國吹牛大賽獎金多少錢 瀏覽:176
英國讀研帶多少衣服 瀏覽:423
和平精英國際服體驗服的資格怎麼拿 瀏覽:131
越南峴港城市治安如何 瀏覽:443
什麼人能引進中國人 瀏覽:797
英國電話卡能做什麼 瀏覽:30
印尼潛艇今天打撈了怎麼樣了 瀏覽:223
伊朗浩克身材怎麼樣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