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沒有被滅

英國為什麼沒有被滅

發布時間:2022-06-11 05:23:12

㈠ 希特勒為什麼不滅英國呢

相比之下,蘇聯與德國一樣,是一個大陸國家。而且,在聯手瓜分波蘭之後,蘇聯和德國就直接接觸了,這是有利於德國發揮陸軍優勢的。而且,蘇聯國土廣袤,戰線很長,必然有弱點,主要工農業又都在歐洲部分,無論是烏克蘭的產糧區,還是高加索的油田,對德國而言,都是可以通過閃電戰迅速佔領的。

所以,德國集中了當時能夠抽調出來的幾乎全部陸軍和空軍,趁其不備,對蘇聯發動了全線攻勢,而且初期進展非常順利,很快就佔領了烏克蘭和高加索地區,只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碰到了提前到來的寒冷而漫長的冬天,加上蘇聯頑強的抵抗,德國才未能達到徹底佔領蘇聯的歐洲部分的目標,功敗垂成。試想,如果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被德軍攻陷,即便是蘇聯退入其亞洲部分,只要德國不再進攻,而是鞏固防線,蘇聯要再反攻回來,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從這個角度說,英國始終堅持不投降,也算是為蘇聯抗擊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英國真的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樣,和德國媾和,蘇聯要單獨抗擊德國,二戰和世界歷史走向就會改變了。

㈡ 二戰初期,德國戰勝法國 英國卻沒有淪陷的原因

因為有英吉利海峽。這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再者,英國的皇家艦隊很厲害,德國的陸軍雖然厲害,空軍也很強勢但是海軍缺少航母,海軍力量難以和英國打,如果硬要渡英吉利海峽,只有自取滅亡。這就是為什麼有「不列顛空戰」了德國想從空中力量打擊英國,還有,德國把兵力抽去一部分去防德蘇邊界了。還有去鞏固再法的駐軍,所以一時間是難以去征服英國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地理優勢。英吉利海峽的幫助

㈢ 二戰法國為什麼投降了,而英國沒有

因為英國和法國的國民性不同,並且當時英國仍然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國,根深蒂固,所以德國一開始並不想滅英吉利,而是欲圖與其合作來共同佔有世界,所以並為向對付法國一樣用了猛勁,並且法德之間本有宿仇,德國一戰慘敗後法國力圖將其蠶食殆盡,所以德國人對法國十分仇恨,戰斗欲就強,而英吉利扼守北海,彼時海軍實力世界第一,德人只能望洋興嘆,對其施以狂轟亂炸,一開始還能摧毀些英國的軍事戰略系統,不幸英人亦大舉率機夜襲柏林,導致德軍還擊時亂炸居民點而忽略重要的軍事目標

㈣ 英國曾經被什麼國家消滅掉

從英格蘭王國正式成立(不包括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的七王國時代),即法國諾曼公爵一統英格蘭(不列顛島南部為英格蘭,中西部為威爾士,北部為蘇格蘭,於愛爾蘭島隔海相望)開始,到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成立(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再到19世紀與愛爾蘭合並,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被消滅掉過。
當然,如果追溯到英格蘭王國尚未成立時,英格蘭地區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但不是消滅,因為這之前那裡沒有王國,也許只有原住民,那是英國最早的歷史。如果說消滅,在七王國時代的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但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所以其後成為丹麥海盜帝國的地區,在英格蘭王國建立之前,被英王短期統治過。因此,曾滅掉(確切地說是奪取統治權)英格蘭的國家是丹麥。
這里有一個誤區,英國在古代與現在是不同的,以前只有英格蘭地區屬於英國,現在的英國既包括英格蘭也包括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所以我說的歷史是英格蘭的歷史。

㈤ 歷史上英國打過敗仗嗎英國有沒有當過戰敗國

英國的古代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屈辱史。
英國本來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後來西羅馬帝國滅亡,英國被普魯士人和法蘭克人打敗,逐步退出大陸。在大陸上,僅僅剩下了加萊一塊。後來,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英國試圖奪回失地,被法國的聖女貞德擊敗,貞德就是撲克牌的大王。
在現在的英國,也就是不列顛島上,英國更慘。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島上的維京人一度強大,騷擾歐洲大陸邊境,而對於英國來說,打擊是毀滅性的。除了現在威爾士地區,剩下的所有地區全部淪陷。後來,在凱爾特人的幫助下,英格魯人才打敗了維京人,光復了祖國。所以,不列顛島人為的分成了三部分,即北部凱爾特人居住的蘇格蘭,南部英格魯人居住的英格蘭。那個在抵抗維京人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城堡,成了威爾士。這三個地區基本上屬於獨立,後來百年戰爭以後,法國才承認蘇格蘭是英國領土。而威爾士則是通過一些王位繼承,較早的和英格蘭和並。獨立以後的英國,開始了擴張,首先就將矛頭對陣了愛爾蘭,結果連續吃到敗仗,利用政治手段和愛爾蘭和並,成立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同時,愛爾蘭有很高的自主權,可以隨時通過公投,離開英國。後來,南部愛爾蘭通過公投獨立,英國就改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資本主義革命以後,英國走向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取得了三次英荷戰爭、三次英西戰爭的勝利。尤其是西班牙無敵艦隊旗艦觸角,英國意外取得英西海戰的勝利,導致英國最終取得世界霸權。英國又贏得了和法國七年戰爭的勝利。一戰中,英國最大的勝利就是日德蘭海戰的勝利,和創造了坦克。二戰中,英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列顛空戰,打擊了德國的囂張氣焰。還有一個很重要因素,希特勒不知道德國人是所謂的蠻夷,而認為自己以及德國人是歐洲正統的日耳曼人。英國也是日耳曼人,所以依據希特勒的「優等民族」理論,是不應該進攻英國的,所以希特勒才沒有大舉進攻英國。
二戰以後,英國雖然已經失去了大國地位,但也不甘寂寞。英國巨大的損失就是印度獨立,而英國人玩了個壞,把印度一分為三,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導致了印巴之間的三次戰爭。英美策動以色列建國,導致了四次中東戰爭。英國還直接參加了兩場戰役,一次是蘇伊士運河歸屬權的問題,由於蘇聯支持,英法戰敗,被迫讓出蘇伊士運河大部分所有權。另外一次就是比較著名的「馬島戰爭」,英國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靠著歐盟的努力,使得法國不再賣給阿根廷軍火,最終勉強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此外,類似朝鮮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利比亞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等等,英國都作為美國的跟班參加,利比亞戰爭後來法國接過了主導權。

㈥ 二戰初期希特勒為什麼不幹掉英國呢

原因有幾點
第一,希特勒的主要戰略目標是奪取蘇聯東部的領土,用以容納更多日耳曼人(其實即轉嫁經濟危機)。因此,當進攻蘇聯的時機到時,他便不顧一切的調整作戰計劃。
第二,希特勒本人是很尊敬不列顛名族的,海獅計劃是在英德聯盟無法實現的情況下,希特勒做出的一種強硬措施,其目的並不在滅英國。
第三,當時以鄧尼茨為首的德國海軍潛艇主力很好的限制了英國與外界(美、蘇、法……)的聯系,從理論上說英國對德國已經構不成威脅。

㈦ 為什麼大英帝國會滅亡

英國,一個領土面積僅有244100平方公里的國家,資源相當貧乏.但其為何能創造出一個領土佔世界陸地總面積1/4,人口佔世界1/4的大帝國.而這個疆域和人口均超過成吉思汗所奠定的大蒙古帝國的帝國又是怎樣在世界競爭中崩潰的呢?
英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公元前476年,以義大利為中心的羅馬帝國打敗了不列顛島的土著部隊,開始實行對不列顛島南部1200多年的殖民統治.此後,不列顛島得到開發.395年,馳騁歐洲千餘年的羅馬帝國終於由於外國入侵和人民不滿奴隸制度所發動的起義造成了分裂,義大利及其以東的廣大領土為東羅馬帝國(即歷史上著名的拜占廷帝國),以西為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由於人口眾多,領域廣大,很快復甦起來.而西羅馬帝國由於領土少,人口稀疏,資源短缺,在分裂後時常遭外國侵略.所以478年西羅馬帝國率先被外國侵略所率先覆亡,入侵西羅馬帝國的主要外族是日耳曼民族,他們首先侵佔了高盧(法國)北部,後來又強佔了不列顛島南部地區.日耳曼民族有一部分人為盎克遜族人,盎族人於768年開始在不列顛島大肆繁殖,而不列顛人大多為亞克森民族,長此以往,盎族人與亞族人混合成一個民族,即盎可遜--亞克森民族,後來這個民族被成為英吉利民族.
但這時的英國相當落後,他們沒有政府管理,不象當時文明的中國一樣,人們大多都講道德和倫理,他們十分不團結,生活習慣不衛生.
公元942年至1042年,英國先後遭受到挪威和丹麥的侵略,英國人在付出重大代價後才把侵略者擊退.但此時,英國已窮得不象樣了,再加上英國人不文明,沒有太高的智慧,無法挽救殘局,在20多年後,他們又無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外國的侵略和洗劫.
公元1066年,也就是因為英國土著人未走向文明的原因,他們又一次地遭受到了侵略,這次的侵略者不是1500多年前的義大利人,也不是丹麥和挪威人,而是離他們最近的外國--法國人.法國的統帥是諾曼人的王的長孫,他迅速消滅了英國,諾曼王封他為英吉利的藩王.諾曼王死後,英吉利藩王及其以後的藩王也不再受法王的約束.這樣一來,英國又成立了,只不過這是個完全法蘭西化的英國.而英國殖民地的擁有也是源自1066年,諾曼王長孫的大軍在攻佔英國後,又吞並了英國和挪威公海之間的設得蘭群島,這便是英國第一個殖民地.
1066年英吉利王被封之後,他開始著手開發遭爛不堪的英國,也帶領英國從奴隸社會進步到封建社會(比世界上最早從努力社會進步到封建社會的國家中國晚了1531年).英國開始一天天強盛了,但是,英王也是法國人,英國強盛後,其綜合國力超過了他的母國法蘭西帝國,終於英國也要搞一次自己的擴張了.1337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開始入侵法國,並要奪取皇位,目的是建立以法國為中心的包括英國和設得蘭群島的大法蘭西帝國.英軍很快得手,英王把首都從倫敦遷到其本民族法國首都巴黎,因為巴黎是他本民族的首都,也是英法兩國第一大城市,甚至在當時千年多時間里歐洲最大城市,因為法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首都居民數量高居各歐洲城市之首,而且其繁華程度也高居歐洲之首,外國定居者也多.
盡管亨利二世奪取皇位,統一大法國是成功的.但英軍在作戰中沒少遭受人民抵抗,亨利二世下令英軍士兵屠殺百姓,並焚毀文物,這就使得英法戰爭從皇位爭奪戰變成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巴黎失守後,人民決定發動起義推翻英國殖民統治,這使英國與法國又開始爭斗下去.
這場戰爭前後延綿116年,稱英法百年戰爭.英軍攻陷巴黎後20多年,人民起義又推翻了英國對法殖民統治.後來英軍又卷土重來,再次吞並了法國.此後的20多年,人民起義又將英軍擊退.就這樣多次反反復復,最終以英國戰術上失敗和戰略上雙方兩敗俱傷告終,英國在法國的領土也只剩下了加來港.
這場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國力,法國雖取得戰術上的勝利,將英國侵略軍擊退,但人員損失是英國的20倍,經濟損失是英國的7到8倍.這場戰爭的真正勝利者是英國大資本家,他們在100多年的戰爭中製造軍用服裝,建設兵工廠,倒賣軍火,剝削遭受經濟困難的百姓.盡管是這樣,由於英國資本家在戰爭中大量投資英國政府,使得英國終於沒被戰爭的失敗所擊倒,而且還把法國打的癱瘓.
英法百年戰爭於1453年結束,此後,英國開始致力於經濟發展,並發動了一次對小規模的衣索比亞的遠征,這次遠征是成功的,但由於戰線過長,人數太少,戰果十分微薄,只佔領一隅之地.但是,這是英國真正對外殖民戰爭的打響,也是繼葡萄牙軍隊於1428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433年失敗後,歐洲國家第二次發動對外殖民戰爭.
1525年,衣索比亞軍隊將失地收復,擊退英軍,英軍返回祖國.盡管英國的殖民地又丟失,但英軍損失不大,並沒有重大影響.但是這一仗的失敗把英軍打明白了,只有絕對的國力,軍力,財力,資源力和地緣優勢.第二次英埃戰爭失敗後,英國開始虛心發展實力.但當時世界上國力,軍力,財力最強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們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西葡兩國在百餘年內,攻佔了拉美(除巴西歸屬葡萄牙外,拉美其他地區盡屬西班牙),美國西部(屬西班牙),摩洛哥(屬西班牙),西撒哈拉(屬西班牙),剛果(布)(屬葡萄牙),澳門(屬葡萄牙),莫三比克(屬葡萄牙).
1588年,西班牙政府要求在英國領土駐5000人的軍隊(西也說不白派駐軍,還給英政府2000萬西朗),以向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擴張.但遭受英國拒絕,西班牙對英國宣戰,這是西政府預謀好的.但英國為打敗西班牙,自己擁有對世界的支配權,早就在西班牙政府內派出了間諜,所以英國政府得知了這個消息.
1588年6月,西軍開始從比斯開灣遠征.8月西軍在法國領海遭受英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西班牙喪失對世界支配權,但殖民地仍然存在.英國通過此勝利,威脅西班牙政府割讓了直布羅陀給自己,而且英軍對直城的佔領一直到現在.而葡萄牙盡管還擁有其殖民地,但是由於英西戰爭以西班牙失敗告終,得不到西班牙的支持,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而英國通過這場戰役壯大了自己,軍力,國力,經濟力絲毫不受威脅,得到十分強大的膨脹.
1628年,英國開始了新的遠征,首先英國開始進攻西非領土,取得了勝利,從此大英帝國在世界競爭中建立起來了.
他們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地同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葡萄牙瓜分了非洲,又將勢力伸進了北美和蓋亞那.
而後,他們又吞並了印度.1840年,英國發動了對我國的大規模侵略戰爭,從此,外國殖民者接踵而至.1854年,英國與法美俄三國共同入侵日本,日本也成了英法美俄的半殖民地.
1856年,英國夥同法國共同入侵中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持續了四年的大戰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1860年,英法聯軍攻克北京,燒平了圓明園.

㈧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不把英國給滅了

因為英德兩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德國海戰打不過英國,游過去太累,只能空戰啦。依然滅不掉英國。

㈨ 為何英國滅亡不了清王朝

我覺得應該是當時的國際環境的影響,當時英國的外交政策是孤立政策,不跟任何國家結盟,簽訂任何的國家戰略的合約。國際上別的國家跟英國拆台。英國國內的人當時就是想做生意,賺錢。

㈩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消滅英國

根本原因:
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德國國土面積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時應對多個強大的敵人。歷史上菲特烈大帝時期普魯士因為四面受敵差點亡國,後來的一戰也是因為未能徹底擊潰東西線的任意一線而失敗。二戰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失誤上。1.未消滅英國而攻打蘇聯。 2.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二戰均勢迅速打破,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方面發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國冬天比任何時候都寒冷。德國大批精銳凍死凍傷。感覺俄羅斯每次面臨亡國的關頭天氣總是向著他們,比如拿破崙侵俄時期。
2. 俄國人勇於犧牲的精神。盡管我不喜歡俄羅斯,但這真是個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殘酷的民族政策將蘇聯群眾推向了斯大林一邊(其實當時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深淵。
4. 大西洋戰場和北非戰場牽制了大量德國人力物力資源。
5.美英的戰略大轟炸。44年後。德國武器產量嚴重不足,這是非常致命的。後來在空戰中,盡管德國空軍非常優秀,但面對美國的閃電戰機仍然無所適從。自己的噴氣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國當時只有約7000萬人口。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
7. 盟友的無能。特別是義大利,要不是義大利不斷拖累德國,說不定德國還能堅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個德國兵的說法「一觸即潰」。
8.指揮失誤。在郭克爾克撤退和庫爾斯克戰役(本來是勝的,卻要主動撤退)表現得特別明顯。
9. 武器生產思路錯誤。德國偏愛威力大質量高且很貴的武器。雖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創造性。如導彈,虎王,噴氣式戰機。但新研製的東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無法在戰場上立即顯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懾作用。(很多美國人看到德國在牆上畫的虎王,掉頭就跑)。說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魯莽。聽說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曾大發雷霆,把身邊的人都嚇壞了。美國參戰,其效果是無法想像的。二戰後期,美國的閃電戰機就消滅5000架德國飛機。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沒有被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好的臍橙是哪個 瀏覽:259
中國什麼泡麵好吃 瀏覽:566
為什麼伊朗拒絕美國會談 瀏覽:608
義大利面怎麼做才好吃最簡單的 瀏覽:682
在哪裡兌換印尼盾 瀏覽:315
伊朗內陸機票怎麼買 瀏覽:577
伊朗哪個國家最好玩 瀏覽:309
疫情有什麼國家幫助中國 瀏覽:780
印尼小胖子來自哪裡 瀏覽:301
印尼幣1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1
中國第一條超級公路在哪裡 瀏覽:236
中國姓李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809
中國一流哲學家有哪些 瀏覽:990
怎麼炒黑胡椒義大利面 瀏覽:813
為什麼印尼的快餐有腳臭味 瀏覽:838
義大利古代建築有哪些 瀏覽:257
印度首富對嚴重疫情幫助多少錢 瀏覽:184
騎馬怎麼下中國戰場 瀏覽:96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瀏覽:479
義大利知名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