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香港,澳門,台灣的歷史資料
香港:
1、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有部分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
2、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了英國。
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4、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完全的管轄權。香港保持著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除了外交和國防外,在所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權。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5、現在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和技術中心。它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首先,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並且在GaWC的世界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三。
澳門:
1、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2、澳門自被葡萄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3、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一百多年的東西方文化碰撞,澳門已成為一個擁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的獨特城市。歷史名城澳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4、現如今成為一個國際自由港和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場之一。它實現了資本主義制度。
台灣:
1、史前時期:台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2、荷西時期: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抵抗。 1652年,郭懷義領導了最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雖然它最終遭到鎮壓,但它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陷入危機。九年後,他們與民族英雄鄭成功合作驅逐荷蘭人並重獲台灣。
3、明鄭時期:鄭成功是鄭志龍的兒子。他於1624年出生於長崎縣賓喬市。 早年,他以廈門為基地對抗清朝,並被南明永曆皇帝封為延平王。在對南京的襲擊受挫後,他回到廈門修船,並試圖驅逐入侵台灣並收回土地的荷蘭人。
4、清朝時期:明朝末期,鄭政府處於與清政府軍事對峙的狀態,逐漸演變為分裂政權。 1683年7,清政府派遣福建海軍的海軍上將。從銅山到蕪湖和台灣。清軍對蕪湖衛軍進行了攻擊,鄭軍被擊敗。鄭克楨領導公眾到清政府。到目前為止,台灣一直處於清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
5、戰後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協定重新肯定了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恢復了台灣省的行政機關。 1949年,國民黨當局返回台灣。 1954年,美國和台灣當局簽署了「中美聯合防禦條約」,使與祖國分離。
B. 台彎、香港、澳門的歷史和傳說
台灣省,簡稱「台」,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1]扼西太平洋航道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經貿、交通樞紐,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2013年人口總數達到2337.3517萬,是中國面積最小和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2-3]。全省由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構成,1949年後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金門與馬祖等島嶼,為「多島之省」,其中台灣島面積為35873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一大島。台灣省多山地丘陵,最高峰玉山達3952米,地跨北回歸線,為熱帶、亞熱帶氣候。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高山族是台灣最早的居民[4]和最主要的少數民族[5]。自三國時代[6],中國福建、廣東等地的人民便逐漸開拓、經營台灣。台灣文化的主體源於閩南文化,閩南語是台灣民間的主要方言。[7]台灣於1885年正式建立行省,曾被荷蘭、西班牙和日本竊據,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版圖。1949年國民黨當局潰逃台灣,造成了台灣問題。1960年代,台灣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8],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9]。2009年第二次現代化指數已達到世界發達水平。[10]
美麗富饒的寶島台灣傳承並發揚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11],是著名的旅遊勝地[12],經濟和科技實力、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均領先全國,是我國經濟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省份[13],購買力平價(PPP)已超過3.9萬美元[14],人均GDP已超過2萬美元[15],2013年GDP總量達到4846.72億美元[16]。
香港(Hong Kong),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是全球聞名遐邇的國際大都市,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稱「紐倫港」。
香港地處中國華南,珠江口以東,與廣東省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瀕臨南中國海。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至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富裕、發達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20世紀80年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財稅和自由貿易稅等大量優勢,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香港是一座世界級城市,也是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空港。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榮的地區之一,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金融、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經濟自由度高居世界前列,有「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等美譽。
澳門(Macau),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北鄰廣東珠海,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南中國海。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並將此辟為殖民地。經過4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1999年(己卯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回歸祖國後,澳門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繁榮穩定,成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賭城。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澳門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C. 如果大陸是美國,台灣人會游泳過來;如果北京是倫敦,那麼香港用不著等到97年,就會把英國人趕跑。是什
這個問題扯到了大陸若是美國,以及北京若是倫敦,而美國與倫敦這兩處地方必然有其交集,找到這些交集,我們也就找到真相與原因了。
美國與倫敦(英國)到底有何共同的特色交集?
1)富裕,人均收入高。台灣與香港人嗜財如命,只重物質而沒有靈魂與信仰,故……
2)都屬先進國家或城市,台港人仕勢利眼,見高不見低,故……
3)美與倫敦都采民選制度。
4)兩地都是民主的國度。
5)美英(倫敦)都是媒體不禁,言論不限,嘴裡常掛著人權的地方。
6)兩地都能自由使用FB與推特。
7)沒有霧霾,沒有城管,摩托可入內環不禁摩。
我只想得出七個原因,而台港人仕嚮往的元素,必在上述之中,至於是哪些,端看自己的認定。
D. 為什麼叫英倫三島
原因:
英倫三島」這個詞可以追溯至清朝年間,當時受英國殖民者入侵、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當局開始了解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伴隨著「開眼看世界」的吶喊聲,許多有志之士紛紛著書立言,介紹英國的風土人情。
據傳曾有學者專門著文介紹英國地理,在某篇文章中提到了英國的三個小島嶼(English Three Isles),於是被直譯成漢語為「英倫三島」。漢語就是如此神奇和博大精深,詞語的內涵被無限擴大,英倫三島成為整個不列顛群島的代稱。
其實代稱在漢語里非常常見,漢語的詞語內涵和外延很多時候是非常不精確的,有其模糊性和演化性,很多詞語的涵義僅僅是約定俗成,並沒有特別的理由。
如果要看詞語字面意思來揣測其涵義也是非常不現實也不準確,如「黃發垂髫」指代老人和小孩,如果看字面意思就只能理解為頭發的顏色和發型。同理,「英倫三島」也不能簡單理解為英國的三個島嶼。
其實在英國,「英倫三島」這個詞語在英語中是找不到具體根源的。英格蘭跟蘇格蘭、威爾士在一個島上而不是三個島嶼。北愛爾蘭那部分領土是在別的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怎麼看也就分布在兩個島上。如果實在要說英國是三個島組成,是非常牽強的。
(4)台灣和英國倫敦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關於「英倫三島」的幾種解釋
其實普遍來講,「英倫三島」是中國國人對「英國」或者「大不列顛」的特稱,這一詞語只存在於漢語里,並且這一稱呼並不是正式的,也不具有嚴謹的學術性,而是一種帶有文學和藝術色彩的稱謂。那這個稱謂是如何得來的呢?英國歷史專家們爭議很大,總結起來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英倫三島指大不列顛島的三個部分。大不列顛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組成,在中國古代,「道」是一個大型行政區的單位,最初對大不列顛的三部分稱謂是「英倫三道」,只是後來被誤傳和訛音成了「英倫三島」,目前大部分人都比較贊同這種說法。
另外一種說法是「英倫三島」指不列顛群島的全部領土,分別指不列顛島、愛爾蘭島、馬恩島等各小島合為一島,愛爾蘭最後獨立是在這個詞出現之後。
還有一種說法是「英倫三島」指英格蘭、蘇格蘭及北愛爾蘭,三者英文名都是以Land結尾,很多人認為威爾士是英格蘭一部分,所以並不將其算入其中,而是將大不列顛島看作是相連的兩個島嶼。
最後一種說法頗具歷史色彩,認為「英倫三島」是指三位英國國王各自的領地:根西島(Guernsey)、澤西島(Jersey)、馬恩島(Man),後來被泛指為英國,不過現在的馬恩島已經是英聯邦半自治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