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BBC事件為什麼對英國影響這么大
英國廣播公司是不僅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媒體之一,深受英國民眾信任,也是英國權威的媒體機構
B. 我國境內禁止轉播BBC,這是為何
BBC作為整個英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新聞媒體,在國際新聞界的地位自然是舉足輕重的。但就是這樣一個所謂的“權威”媒體,卻接連被爆料出了許多與新聞本身的客觀公正態度大相徑庭的報道行為。這樣的無良媒體最終在我國境內被禁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具體的原因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BBC本身在新聞報道上的不公正的態度,作為新聞媒體連這個最基本的行業要求都無法達到,自然不配在新聞界立足。其次是BBC作為新聞媒體任由自身陷入到政治漩渦之中,這樣的做派不僅有愧於他們作為媒體人的初心,而且還嚴重傷害了中英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最後我國禁播BBC也是針對英國之前禁播CGTN的回應,英國禁播CGTN的理由荒謬之極,這樣的無禮行為是非常不道德的。BBC的禁播體現了我國對於新聞媒體本著公正客觀的態度,堅決抵制歪曲事實的報道,禁播原因歸納如下。
一、報道不客觀新聞媒體作為人們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它本身公正與否直接決定了廣大民眾能否了解到符合事實的內容。BBC作為在世界范圍內都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卻多次在報道中罔顧事實真相,試圖通過歪曲本意的解讀和無中生有的猜測來誤導觀看新聞的人,這樣的行為反映出BBC已經是一家不合格的新聞媒體,被禁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你人為作為新聞媒體需要做到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C. 英國倫敦騷亂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的騷亂根本原因是社會邊緣人群對主流社會不滿
英國騷亂的導火索是警方射殺了一名叫做馬克·達根的年輕人,當然不是警察隨便開槍處決老百姓,而是馬克先開槍射擊警察,萬幸子彈打中了警察的步話機,警察回擊打死他的。這個馬克是混幫派的,他家裡人就通過網路等等散布謠言,鼓動親友起來造反,接著整個南倫敦都開始純粹的打砸搶。這些街上的年輕人砸開店鋪,搶走電視機、現金、糖果,還在記者面前大言不慚的說「我們這是在對財產再分配!憑什麼別人有的我們就不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是英國社會的分化嚴重。我們都知道英國的社會福利是很好的,很多拉丁裔、黑人來到英國之後好吃懶做,生一大堆小孩,小孩也不讀書(反正有國家養著嘛),小孩到了十幾歲都去混黑社會,偶爾有幾個有志氣的孩子要麼出人頭地脫離這個圈子去當中產階級,要麼就在街頭斗毆中喪命了。他們不讀書,混社會,卻眼紅英國的普通百姓中產階級開汽車炒股票,拜託,那是好好讀書好好工作,遵紀守法才能換來的生活。但在這些混混眼中,別人有的我沒有就搶過來,不要法律不要道德。
倫敦騷亂被稱為一場「沒有口號的騷亂」,這些不法之徒只是一味的打砸搶。
換到國內的形式,英國騷亂:你也知道我過對少數民族有很多優惠政策,但是城市裡還是有很多XJ自治區的小偷。他們就是不願意讀書不願意工作,有一天他們偷東西的時候被警察抓住了,反而去殺JC,結果被J C幹掉了,XJ小偷就鼓動同鄉開始在城市裡打砸搶。
D. 關於BBC的事。 急急急!
BBC的解釋
1.BBC=Business-to-Business-to-Consumer 2.BBC=Britisher Born Chinese 在英國出生的中國人 3.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是英國的一家政府資助但卻獨立運作的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BBC一直壟斷著英國的電視、電台。在1955年獨立電視台和1973年獨立電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國唯一的電視、電台廣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的媒體,還提供其他各種服務,包括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網新聞服務。
編輯本段BBC的歷史
在BBC建立之前,已經有很多私人公司嘗試在英國做電台廣播。根據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英國郵政局負責頒發電台廣播牌照。1919年,由於收到很多軍隊對「過多廣播而干擾軍事通訊」的投訴,郵政局停止發出牌照。於是,1920年代初期,廣播電台數量驟減,越來越多人要求成立一個國家廣播電台。一個由無線電收音機製造商組成的委員會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最終提出一個方案,BBC由此誕生。 英國廣播公司成立於1922年,由幾個大財團共同出資,包括馬可尼(Marconi)、英國通用電氣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公司草創時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廣播傳輸網路,以為今後的全國廣播提供便利。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個電台「2LO」以中波從倫敦牛津街的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Selfridges Department Store)的屋頂開始廣播。次日,「5IT」從伯明翰開始了廣播,「2ZY」從曼徹斯特也開始了廣播。 1927年,BBC獲得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由理事會負責公司的運作,理事會成員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則由理事會任命的總裁負責。 1932年「BBC帝國服務」(BBC Empire Service)開播,這是BBC第一個向英國本土以外地區廣播的電台頻道。1938年,BBC阿拉伯語電台開播,這是BBC的第一個外語頻道。到二戰結束時,BBC已經以英語、阿拉伯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7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這是BBC全球服務(BBC World Service)的前身。 蘇格蘭工程師約翰·羅吉·貝爾德從1932年開始和BBC合作,嘗試進行電視播送。1936年11月2日,BBC開始了全球第一個電視播送服務。電視廣播在二戰中曾經中斷,但是在1946年重新開播。1953年6月2日,BBC現場直播伊麗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估計全英國約有2,000萬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現場實況。 由於受到地下電台的挑戰,1967年9月30日,BBC開始了BBC Radio 1電台服務,以播送流行音樂為主。1983年,BBC又第一個開播了早餐時間廣播服務《BBC早餐時間》,搶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頭。 1991年,BBC正式開始BBC全球新聞服務電視頻道,後在1995年1月更名為BBC World。與BBC全球電台服務不同的是,BBC全球新聞服務是一家商業電視台,透過廣告營利,這也意味著該頻道不能在英國本土播出。 1998年8月,BBC的國內頻道也開始採用衛星播送;這么做的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只要歐洲觀眾使用英國製造的衛星解碼器,他們也可以收看BBC1和BBC2。BBC的皇家特許狀在2006年期滿。皇家特許狀的檢討工作正在進行中。
皇家特許狀檢討工作
在2005年3月2日,文化大臣蔣黛思發表了一本關於BBC長遠發展的綠皮書。綠皮書的要點是: 維持牌費系統至2016年廢除BBC董事局,以BBC基金會代替增加節目製作外判減小對收視的重視和復制節目概念
爭議事件
2003年7月,BBC Radio 4的一個新聞節目引述了一名政府官員的話稱布萊爾政府在「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加油添醋」,而沒有按照情報機構所提供的情報准確向公眾報告以獲得公眾對參與美伊戰爭的支持。報道這一新聞的BBC著名記者安德魯·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後來在一篇文章中稱,貝理雅政府的新聞官阿斯戴爾·坎貝爾(Alistair Campbell)是誇大情報的幕後黑手。英國政府完全否認該項指控,英國議會決定任命獨立檢察官對事件進行調查。事件導致BBC與英國政府的關系惡化。在原先懷疑是BBC情報來源的英國國防部專家大衛·凱利博士自殺後,事件繼續惡化,BBC和英國政府都被指責應對凱利之死負責。在獨立檢察官最後發表的《赫頓報告》中,吉利根和BBC高層都被指責對新聞處理不當。事件導致吉利根本人、BBC總裁和BBC理事會主席的辭職。 2003年12月底,BBC知名節目主持人羅勃特·克洛伊(Robert Kilroy-Silk)在其節目《周日快報》(Sunday Express)中寫了一篇歧視阿拉伯人的文章,而被BBC停播該節目。 2006年11月27日,BBC第一台兒童節目《藍色彼得》(Blue Peter)電話有獎徵答活動結果造假。當時由於該節目出現技術問題,無法順利產生贏家,一名工作人員要求一名當時與父母參觀該節目錄影的女孩冒充電視觀眾。工作人員把正確答案告訴該女,接著讓該女利用該節目攝影棚內的電話機撥打至活動現場,並聲稱是從倫敦打來的。當時一名現場觀眾目睹事情經過,檢舉此事。2007年7月12日,BBC因此遭英國通訊傳播委員會(Ofcom)罰款45,000英鎊;後來因為該集節目在CBBC重播,BBC又遭罰款5,000英鎊。 2007年7月13日,BBC紀錄片《與女王的一年》(A Year with the Queen)預告片剪輯錯誤,讓觀眾誤以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美國女攝影師安妮·李伯維茲(Annie Leibovitz)發怒並拂袖而去。BBC為此公開道歉並澄清,伊麗莎白二世步出拍攝地點的那一段是在李伯維茲開工前拍攝的。7月20日,該片製作單位RDF媒體集團(RDF Media Group)創意總監史帝芬·藍伯特(Stephen Lambert)承認這是他出的主意,並表示願意辭職以示負責。BBC與英國獨立電視台等電視台已決定停止委託RDF製作電視節目。 2007年7月19日,BBC內部調查發現,《莉姿柯蕭秀》等多個節目內容造假,由工作人員充當節目游戲贏家,或根本沒有送出獎品。 2007年9月2日21時(英國時間),BBC第三台播出紀錄片《少女整形》(Under 18 and Under The Knife),該片將罹患厭食症的17歲少女琳西·鮑曼(Lynsey Bowman)送到美國德州進行隆乳手術,引發爭議。英國《世界新聞報》批評BBC把國民繳交的收視費浪費在這種「缺德節目」上,並表示擔憂琳西隆乳之後的心理健康狀況。BBC辯稱,隆乳手術費用是由琳西的父母支付,手術前已取得琳西的父母同意,絕無使用國民繳交的錢。
新媒體崛起
2011年3月25日,BBC正式結束長達70年的普通話短波廣播,廣播於北京時間當日23:30結束。今年一月,BBC宣布由於財政困難而決定關閉包括普通話在內的7個語種的廣播服務。
編輯本段BBC與皇家特許狀檢討工作
BBC的皇家特許狀在2006年年期滿。皇家特許狀的檢討工作正在進行中。 在2005年3月2日,文化大臣Tessa Jowell發表了一本關於BBC長遠發展的綠皮書。綠皮書的要點是: ·維持牌費系統至2016年 ·廢除BBC董事局,以BBC基金會代替 ·增加節目製作外判 ·減小對收視的重視和復制節目概念
bbc部分紀錄片節目
1.BBC 恆河 2.BBC 地平線:超大質量黑洞 3.BBC 活力星球 4.BBC 百慕達三角洲之謎 5.BBC 野性加勒比 6.BBC 星際漫遊 7.BBC 探潛鯊魚火山 8.BBC 古文明經典系列全記錄
本專題收集了BBC英國廣播公司古文明題材記錄片,節目單如下: 《BBC 宏偉金字塔的建造》(BBC.Building.The.Great.Pyramid) 《BBC 古代啟示錄 》(BBC Ancient Apocalypse ) 《BBC 龐貝古城 - 最後的一天》(Pompeii - The Last Day) 《BBC 羅馬斗獸場- 死亡競技場》(Colosseum) 《BBC 金字塔》(Pyramid) 《BBC 尼羅河 》(Nile) 《BBC 古羅馬-一個帝國的興起和衰亡》(BBC Ancient Rome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Empire) 《BBC.金字塔拍攝花絮》 《BBC 生命》
編輯本段BBC英語學習軟體
來自英倫的傳媒巨擘——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中國大陸獨家授權的英語教學軟體;涵蓋2007全年新聞報道63篇,精彩紛呈;超級海量信息庫,收錄近360分鍾時長內容;學習手冊全部中英文對照,重點單詞注釋。
內容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成立於1922年,是英國的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BBC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用英語進行24小時新聞廣播,收聽BBC新聞已成為英語學習者掌握英語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 BBC的英語語言極其規范,純正的英式發音是我們練習口語聽力的極佳資源。尤其對於留學英邦國家,參加雅思考試的英語學習者來說,聽BBC的廣播是必不可少的練習。BBC音質清晰,語速正常,適合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習者使用。 《BBC新聞聽力2007全年合集》收錄了2007年度倍受關注的熱點新聞,包含了時事、經濟、體育、科技、文化、娛樂等內容,並對其展開深度分析,進行多角度報道。聆聽來自世界各地通訊記者最真實的見聞和不一樣的感受,同樣的世界,不同的聲音。 產品特點:全部文章中英文對照,使學習更加高效;每篇課文配有重點單詞講解,幫助理解課文,同時擴充您的詞彙量;絕對純正的英式發音,邊學習邊模仿,糾正您的英語發音問題。 適用人群:詞彙量在4000以上的英語學習者;參加BEC(商務英語證書)、托福、雅思的應試者;欲快速提高英語聽力的英語愛好者;准備留學、訪問、探親的出國人員。
E. 為什麼英國能有BBC這樣的著名電台
因為人家當時稱霸世界的時候比較早,然後指名地比較多,所以
F. 英國BBC出現直播事故,新聞主播該如何避免此類現象再出現
英國PPC出現了直播事故,那就是該新聞主播正在進行直播的時候,卻拍到了他歪在椅子上面打哈欠的畫面,要知道這個直播所面對的觀眾可是英國的全體人民,那麼對於自身的形象肯定是要保持的,結果在直播的畫面中居然出現了打哈氣的畫面,這對於節目效果以及對於主播本人的形象來說,都是有不好的影響的。
其次,我覺得對於新聞主播的應變能力也應該有一個訓練,那就是在發生了失誤之後,不應該繼續裝作若無其事的博寶,應該是想一些辦法來拯救上一個失誤,然後再重新將事情拉回該播報的事情上面,不然你這個食物語出去,其實全國的人們都看得到。同時我也希望那些幕後的工作人員能夠每時每刻都提醒新聞主播應該保持一個隨時都在戰斗的狀態,要以完美的姿態去應對新聞的播報。
G. 關於英國bbc的資料
說些我知道的吧
BBC 之所以沒有廣告播出是因為他脫離了商業經濟並且受政府資助,不受收視率的影響,而他的最大的收入是來自TV License。
TV license 在英國每家只要擁有電視,或者電視卡等能夠接收電視信號的設備就要繳納TV license £142.50/每年 (http://www.tvlicensing.co.uk/)。
而BBC海外頻道是有廣告收入的(BBC World),但是不能在英國本土播放。
還有BBC涵蓋了如書籍報刊等等的發行。
你老師說的法律規定應該是 因為BBC向電視觀眾收取了TV License和政府的資助,所以在英國本土的節目中是不能播放任何廣告的。
給你些網址
BBC的運作(http://www.bbc.co.uk/info/running/)
BBC的年報(http://www.bbc.co.uk/annualreport/exec/financial/index.shtml)
BBC的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報告(http://www.bbc.co.uk/info/reports/)
其實你可以給BBC些郵件向他們說明你是哪個大學的學生,現在寫關於他們的論文,希望他們能給你提供一些信息。
我給你的網址是BBC 英文網站。
H. 英國人為什麼愛說對不起 bbc
因為英國人覺得Sorry costs nothing.
I. 如何解決英國BBC的丑聞危機
1. 重建公眾信任(public trust),徹查性丑聞的始末真像
2. 改革BBC的組織結構和管理系統,杜絕復雜的官僚主義帶來的危害
3. 重設Deputy Director General,之前為了削減經費,砍掉了這個職位,導致不實新聞的播出(在Newsnight節目中指出前保守黨成員Lord McAlpine為性侵案另一主謀)
4.總裁辭職後,這個職位一直空缺,招募新總裁為當務之急
5. 制定一個長期的戰略,不僅要解決財務問題,更要重建形象
正好自己在寫bbc的論文,想到了一些,希望有幫助
J. 英國首相剛當選,為何有人就爆出其要報復BBC
目前英國鮑里斯約翰遜通過競選成為了英國的首相,但是這個事情讓許多英國人非常的滿意,但是約翰遜卻要揚言報復BBC,之所以這樣做呢,原因非常簡單,首先英國的電視是需要收費的,這個費用叫做電視授權費。其次就是這筆費用是由BBC負責收取的,收取之後就會全部進入BBC的腰包。最後就是BBC是可以起訴不進行繳費的家庭,並且是刑事犯罪。
其實這項稅務已經讓許多英國人非常反感了,畢竟即使家中有電視機就會被徵收這項費用。哪怕你在家中根本不看電視,如果拒絕繳納這項費用之後依舊會被告上法庭,導致很多家庭拒絕購買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