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令歐洲聞風喪膽的敗血症,為何鄭和艦隊無人得
有可能是有人得了,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或者是鄭和團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航海之後會到陸地補充食物,航行時間不夠長。
2. 當年在泰坦尼克號上遇難的有哪些名人
1、斯特勞斯先生,將生存的機會給了男人,自己和老伴被海水淹沒(在卡梅隆導演的泰坦尼克號中也曾提到過)。
2、有一名叫那瓦特列的法國商人,把孩子和妻子送上救生艇後遇難。
3、船長Edward J. Smith也算厲害吧,在當時他被譽為世界的最老練的船長之一,而且英國國王授予他運輸勛章,被大家稱呼為「安全上尉」。
4、John Jacob Astor IV,聽說他是世界第一首富,曾經僱傭過一個軍團參加美西戰爭,幫美國打仗,所以人們又稱他「亞斯特上校」,這人的生存直接影響紐約的債券市場而舉足輕重,最後他把生存的機會留給了幾名婦女。
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又譯作鐵達尼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下轄的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1909年3月31日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港的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試航。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 。然而諷刺的是,在她的處女航中,泰坦尼克號便遭厄運——她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途經法國瑟堡-奧克特維爾以及愛爾蘭昆士敦,駛向美國紐約,船上時間1912年4月14日23時40分左右,泰坦尼克號與一座冰山相撞,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五座水密艙進水。
3. 大航海時代的壞血病,英國人早就發現對策,為何不推廣
在大航海時代,有無數的人選擇了奔向大海的懷抱,在那片未知的領域,人們盡情地揮灑著自己的熱血。在這期間,勇敢的水手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無論是風暴、海浪,還是炮火,他們都勇往直前,沒有絲毫退縮,但唯獨對壞血病心有餘悸。在當時,每年死於壞血病的水手不計其數,但其實英國人很早就發現了對付壞血病的方法,然而這個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未得到推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英國本土那些從未出過海的專家一致否決了這個方法。
又過了一段時間,時任英國皇家海軍軍隊醫生的詹姆斯.林德通過實驗又一次證明了吃檸檬確實能夠有效地預防壞血病。正當他興高采烈地把自己的發現報告給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專家們時,卻遭到了他們的一致反對,這些從未在海上航行過的專家們異想天開地認為檸檬汁治療壞血病是極為荒謬的。正是因為這些專家的存在,使得這一發現未能被推廣開來。
4. 泰坦尼克號的故事是真的嗎
是真的!有歷史記載的哦!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泰坦尼克號以22.3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因為是暖冬,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泰坦尼克號的船員忘記帶上望遠鏡,瞭望員不得不用肉眼觀測。23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鍾,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而在13小時之前,電報員菲利普在接收來自加拿大的較微弱的無線電訊號,附近的加州人號的電報員伊利斯向泰坦尼克號發送電報。加州人號的電報聲音過大,就要把菲利普的耳鼓膜震聾了,於是他把這封電報截斷了,盡管這有關冰山情況。同時,伊利斯輸入的格式錯誤,忘了加上MEG,而且他在發送一遍以後,就去睡覺了。 冰山撞擊了船體,導致船底的鉚釘承受不了撞擊因而毀壞,當初製造時也有考慮鉚釘的材質使用較脆弱,而在鉚釘製造過程中加入了礦渣,但礦渣分布過密,因而使鉚釘變得脆弱無法承受撞擊(當時鉚釘撞擊時承受壓力為約為1萬44磅),鉚釘斷裂後,海水涌進水密艙,但當時泰坦尼克號水密艙最大承受極限為4個,而進水部分為5個超過承受極限。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為人們所熟知。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里。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號的窗戶里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涌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復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准備放救生艇。0點15分,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卡佩西亞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弗吉尼亞號、奧林匹克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州人號的收發報員則已經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麼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麼大事。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盡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在船的左舷,救生船隻載婦女和兒童。在右舷,則是婦女優先逃生之後允許男性登艇。所以,在右舷獲救的人數比在左舷獲救的多。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折疊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註定要在幾十分鍾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里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沖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鍾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許多乘客雖然逃離了船身,但因為未能搭上救生船,而在沉船時一起被吸進海內,或者是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失溫而死。不少乘客的屍體未能尋回,他們很有可能被困在船艙內活活淹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借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亞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鍾,卡帕西亞號的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卡帕西亞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4月18日,卡帕西亞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5. 航海史上有什麼迷案
「泰坦尼克」號船長再現迷案
陳夏法
現代科學已使人類登上月球,火箭飛離太陽系,許多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找到了科學根據和合理解釋。但在宇宙世界中,還有不少自然之謎和超自然現象,人們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待去研究。本刊發表《「泰坦尼克」號船長再現迷案》,旨在向讀者提供目前國外對「神秘失蹤與再現」、「時空隧道」等探索情況,供參考。
【分類號】:+
【DOI】:cnki:ISSN:1000-0356.0.1994-03-007
【正文快照】:
在最近兒年裡,歐美國家的一些勇於探索自然之謎或超自然現象的學者們.掀起了一場「神秘失蹤與再現」和「時空隧道』的研究熱,這可能與新近出現的「泰坦尼克」號兩位失蹤近80年後又再現的倖存者一一史密斯船長和考特太太有關。 人們一定還記得《冰海沉船》這部影片中的故事一一「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泰坦尼克」號是英國於本世紀初建造的,當時堪稱世界上最人、最豪華的超級遠洋游輪,排水量6.6萬噸。但這艘超級游輪卻「紅顏薄命」。1912年4月15日,它在首航北美的途中,因觸撞一座漂流冰山而不幸沉沒,在航海史上釀成一起死亡、失蹤達1500多人…
時空隧道之謎
美國物理學家斯內法克教授認為,在空間存在著許多一般人用眼睛看不到的、然而卻客觀存在的「時空隧道」。
古時,有一句得道成仙之語:「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人們現在認為是一派胡言,但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事,這正是當前歐美科學界熱衷探索的超自然現象,稱之為「時空隧道」。這也證明在中國古代可能已發現「時空隧道」。
最近,令人們震驚的神秘現象一再出現:1990年9月9日,在南美洲委內瑞拉的卡拉加機場的控制塔上,人們突然發現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機飛臨機場,而機場的雷達根本找不到這架飛機。機場人員說:「這里是委內瑞拉,你們是從何處而來?」飛行員聽罷驚叫道:「天啊!我們是泛美航空公司914號班機,由紐約飛往佛羅里達州的,怎麼會飛道你們這里,誤差2000多公里?」接著他馬上拿出飛行日記給機場人員看:該機是1955年7月2日起飛的,時隔了35年。
機場人員吃驚地說:「這不可能,你們在編故事吧!」後經電傳查證;914號班機確實在1955年7月2日從紐約起飛,飛往佛羅里達,突然途中失蹤,一直找不到,機上的50多名乘客全部都賠償了死亡保險金。這些人回到美國家裡真令他們的家人大吃一驚。孩子們和親人都老了,而他們仍和當年一樣年輕。美國警方和科學家們專門檢查了這些乘客的身份證和身體,認為這不是鬧劇,而是事實。
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游輪的遇難者再現更令人震驚:1912年4月15日,世界最大的豪華游輪「泰但尼克」號在首航北美的途中,困觸撞流動冰山而不幸沉沒,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的大悲劇。80多年過去了。美國的《太陽報》於1993年3月8日上旬報道了「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再現的秘聞,接著英、美各報對此奇特超自然現象作了更為具體的報道,成為「時空隧道」的熱門話題。
1991年8月9日,歐洲一個科學海洋考查船在冰島西南387公里處,發現一座冰山上坐著一位60多歲的男子,他穿著本世紀初的船長制服,靜靜地吸著煙斗,雙目眺望著大海。但誰會想到,他就是80年前沉沒在大西洋中的「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
史密斯船長被救上這艘科學考查船,立即被送往奧斯陸。在醫院里,經著名的精神病心理學家喻蘭特博士認真檢查後,認為他生理和心理一切正常。
---------------------------------------
從「泰坦尼克」號船長再現迷案說起
「時空隧道」提出了幾種其他理論假說:其一是「時間停止」說,對於地球上的物質世界,進入「時空隧道」後就意味著神秘失蹤,而重新從中出來時又意味神秘再現。
現代科學已使人類登上月球,火箭飛離太陽系,許多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找到了科學根據和合理解釋。但在宇宙世界中,還有不少自然之謎和超自然現象,人們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待去研究。本刊發表《「泰坦尼克」號船長再現迷案》,旨在向讀者提供目前國外對「神秘失蹤與再現」、「時空隧道」等探索情況,供參考。
人們一定還記得《冰海沉船》這部影片中的故事——「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泰坦尼克」號是英國於本世紀初製造的,當時堪稱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超級遠洋游輪,排水量6.6萬噸。但這艘超級游輪卻「紅顏薄命」。
1912年4月15日,它在首航北美的途中,因觸撞一座漂流冰山而不幸沉沒,在航海史上釀成一起死亡、失蹤達1500多人的特大悲劇。80餘年過去了,正當人們對它已經淡忘時,卻又連連爆出了驚煞世人的新聞。首先是美國的《太陽報》於1993年8月上旬公開刊出一則「史密斯船員長再現2周年秘聞」的消息,接著,大報小報爭相對失蹤者神秘再現的異象奇聞作了大量報道。於是乎,神秘的「時空隧道」成了當今又一熱門話題。
報道說,1990年和1991年,分別在北大西洋的冰島附近發現並救起了「泰坦尼克」號沉船時失蹤的兩名倖存者。其中一名名叫文妮·考特的女乘客,另一名則是「泰坦尼克」號游輪上的船長史密斯先生。雖然那次曾轟動世界的海難事件離今已有80年,但這兩位百歲以上的老人沒有衰老的跡象,健康狀況良好,兩名倖存者在被救的當日,均認為是1912年4月15日,即「泰坦尼克」號剛沉沒不久,並認為他們暫時棲身其上的冰山就是撞沉「泰坦尼克」號的那個該死的冰山。這確實是驚煞世人的離奇怪事。
這兩名失蹤者神秘再現的經過是這樣的:1990年9月24日,「福斯哈根」號拖網船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在離冰島西南約360千米時,船長卡爾·喬根哈斯突然發現附近一座反射著陽光的冰山上有一個人影。他立即舉起望遠鏡對准人影,發現冰山上有一位婦女用手勢向「福斯哈根」號發出求救信號。
當喬根哈斯和水手們將這位穿著本世紀初期的英式服裝,全身濕透的婦女救上船,並問她因何落海漂泊到冰山上等問題時,她竟然回答是:「我是『泰坦尼克』克上的一名乘客,叫文妮·考特,今年26歲。剛才船沉沒時,被一陣巨浪推到了冰山上,幸虧你們的船趕到救了我。」「福斯哈根」號上的所有船員都被她的回答弄懵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難道她是發高燒說胡話?
考特太太被送往醫院檢查時,發現她除了在精神上因落難而痛苦外,其它方面的健康狀況均良好,絲毫沒有神經錯亂的跡象。血液和頭發化驗也表明她確系30歲左右的年輕人。這就出現了一個驚人的疑問,難道她從1912年失蹤到現在,已經有78年時間過去了,竟會沒有一點衰老的跡象?為驗明真身,海事機構還特地查找了「泰坦尼克」號當時的乘客名單記錄表,確認有英格蘭島南愛普頓的考特太太於1912年登上了這艘豪華游輪。
這太離奇怪誕了,以至於人們無法用科學常識作出合乎邏輯的解釋。難道這位英國婦女在過去的78年中真的一直存在於所謂的「時空隧道」中?正當人們為此而爭論不休時,另一件奇跡又發生了。
1991年8月9日,歐洲的一個海洋科學考查小組租用的一艘海軍搜索船正在冰島西南387千米處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並救起了一名50歲的男子。令人驚奇的是,許多年來的海上漂流生涯,並未使他看上去衰老。史密斯船長雖已是140歲的高齡老人,但仍然像位60歲的人,而且在他獲球時,一口咬定是1912年4月15日,即「泰坦尼克」號沉沒之日。他還幾次勸阻救助人員不要救他,既然船已被冰山撞沉了,他理應與船同葬,但巨輪在最後沉沒時的一股氣浪把他拋到了冰山上,他這個船長也只有與冰山共存了。
數年來,熱衷於「神秘再現」探索的學者們,對舉凡涉及失蹤後又再現的事件進行了深程度的挖掘,目前已搜集到幾十個案例,並對此進行了研究分析,企圖從物理性質、光學現象、時序體系和空間原理對此作出解釋,但沒有一位學者能跳出「時空隧道」的困惑。
在激烈的爭議中,學者們對「時空隧道」也提出了幾種其他理論假說:
其一是「時間停止」說,對於地球上的物質世界,進入「時空隧道」後就意味著神秘失蹤,而重新從中出來時又意味神秘再現。這表明「時空隧道」與地球不是一個時間體系,它的時光是相對靜止的,因而無論失蹤了3年5載,或者幾十年數百載都如同一時一日,抑或從失蹤到再現的時間為零,以後就取決於再現到遇救時間的長短了。
其二是「時間可逆」說,即「時空隧道」中的時間是倒轉時。失蹤者進入這套時間體系裡,有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然而當時間再次出現逆轉時,又把失蹤者帶回去失蹤的那一刻,結果就出現了神秘的再現。其三是「時間關閉」說。「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性世界,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對於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它既關閉又不絕對關閉,有時也偶爾開放一次。這一開就造成神秘失蹤,後來又一放,失蹤者就再現了。
目前,人們僅僅是將神秘失蹤與再現現象同「時空隧道」掛起鉤來,但對「時空隧道」的認識問題,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卻無一說能提供可使大家信服的科學依據,因而,它仍然是有待於人們去探索的自然之謎。
以上資料我是在1994年9月出版的《東西南北》雜志上讀到的,首先我希望通過西方媒體報道的有關消息都是真實的,而不是人為的製造的虛假的新聞。這樣,我以下的分析與構想也便有了一個真實可靠的依據與基礎。
在激烈的爭議中,學者的對「時空隧道」提出了幾種理論假說,這便是時間停止說、時間可逆說與時間關閉說。學者們認為:「時空隧道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對於人類生活的物質世界,它既關閉又不絕對關閉,有時也偶爾露崢嶸地開放一次。這一開就造成神秘失蹤,後來又一放,失蹤者就再現了。」
其實,我們不妨這樣理解:所謂的「時空隧道」只不過就是一種時間或空間的壓縮裝置。
就人類目前的認知和實踐水平來講,時間與空間是不能壓縮的,但是,在泰坦尼克號船長再現迷案的世界裡,時間與空間卻是可以壓縮的,因為在再現迷案發生的過程中,考特太太與史密斯船長的時間就把漫長的78年濃縮成了一天內的幾個小時。
中國古籍里也有關於神仙坐在海濱,談論他看到幾度滄海桑田變化的談論,說的是一位神仙看到幾次的大海經歷的滄海桑田的變化。經科學考證,這些滄海桑田的巨變在地球的歷史上的確是發生過,但每次變化都是要經過億萬斯年的,相對人的生命這是一種不可想像的漫長,所以,神仙與人,該有兩個不同的時間體系,也即是說,神仙的時間體系對於人來說起碼也要經歷一種大概78年,可以濃縮成一天內的幾個小時那樣的時空壓縮體系裡。
中國有一個名聯,道破了壓縮時間,或有不同的時空體系的事實,這一名聯就是:洞中才一日,世上一千年。有些典籍還記錄了有關的人,進入神仙世界裡過了才幾天,回到人間的時候,兒孫已經「作古」的有關記載。
歷史上還有一些失蹤的迷案,最大的是瑪雅人失蹤的迷案,在殖民災難將要降臨的時刻,一個民族竟然在一夜之間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地神秘失蹤了。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他們究竟到哪裡去了?只有濃縮時空的理論,可以合理地解釋這種神奇的現象,一種是壓縮了空間,他們去往了離地球有幾到幾億的光年的其它的有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的星球上找到了避亂的世外桃源,另一種是壓縮了時間,到地球未來的世界的某個什麼刻等待著現代文明,或者說未來文明在遵循著人類歷時文明的時刻表的正點到達。
按現代人的正常的認知和理解,雙重時空體系的存在或者說壓縮時空說是荒誕不經或神秘的不可理諭的,但在愛因斯坦的頭腦里也神秘怪誕不可理解嗎?
在上個世紀初葉,瓦特見到沸水的蒸汽沖動了壺蓋因而發明了蒸汽機,他所用的原理是將高壓的空氣濃縮到了一個密閉的空間里,然後再定向地釋放它,使它推動一個活塞,於是引發了動革命,產生了從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改變整個世界面貌的巨大變化。
那麼,我們可以設想,有朝一日,我們人類,如果也能像製造一台蒸汽機一樣,製造一種更為復雜也更為神秘得多的裝置,來濃縮時空,再讓濃縮的時空烈噴成普通的時空,那時,我們人類便可以嬌傲地說,我們真的掌握了征服宇宙的技能。
因為,人類如果也能把漫長的78年濃縮成幾個小時,再用這濃縮的幾個小時去完成78年的漫長的宇宙航行,那麼人類將獲得什麼樣的速度?光速,還是超光速?還是一天能走上幾個光年?我們靠著今天的科技已經能夠擺脫地球的引力登上月球或者實現火星探測,到了我們能用一天兌現一百年的時間,就像用一個美金可以兌現一百個盧布一樣,那時,我們便真的掌控了認識與探索宇宙的能力,到距離我們幾億光年的適宜人類生活的某個遙遠的星球上,也許便像今天我們組織一次假日旅遊一樣容易。
但在今天,這只能還是一種痴人說夢一樣的夢幻思維。
6. 泰坦尼克號2裡面,輪船出事最後船活下來幾個人
拍攝初衷泰坦尼克號正在沉睡中滅亡 泰坦尼克號是20世紀初最大、最豪華的客輪,在由英國南安普敦駛往美國紐約的首航途中,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入海底,船上1500餘人喪生。後來的電影《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號》都反映了這一事件。國家地理頻道表示,最近的一系列科學考察發現,泰坦尼克號船身結構日益脆弱,50年後,它很有可能分崩離析,所以攝制組將趕在泰坦尼克號徹底毀壞之前,近距離拍攝下它在海底沉睡的樣子,以供後來人了解這艘沉船在大西洋海底的生活。他們已經將拍攝日期定在了今年的6月7日,1985年在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下發現該船遺骸的羅伯特·巴拉德博士將參與這次拍攝工作。拍攝計劃在3660米海底拍攝1小時按照國家地理頻道的拍攝計劃,當地時間6月7日晚9點,巴拉德將率領一個科研小組潛到距水面3660米的海底,國家地理頻道的攝像師將跟隨他們,進行長達一小時的拍攝工作。節目籌劃小組為該紀錄片起名為《重返泰坦尼克號》。同時,美國廣播公司著名電視記者傑·斯加德勒將帶領另一個攝制組搭乘輪船停留在附近海域,斯加德勒將隨時與巴拉德通話,了解他們所在的位置。據了解,早在1985年泰坦尼克號殘骸剛剛被發現時,巴拉德就應國家地理頻道之邀,製作了特別節目《我們是如何發現泰坦尼克號的》,一年之後,雙方再次協作,錄制了紀錄片《關注泰坦尼克號》和《泰坦尼克號的秘密》。今年年底,巴拉德和國家地理頻道的工作人員要聯名推出一本書,紀錄《重返泰坦尼克號》這個節目的拍攝過程。巴拉德表示:「近20年之後,我能再次到海底去看泰坦尼克號,真覺得很激動。除了錄制節目以外,我們還想調查這條船最近不斷損壞的具體原因,觀眾們通過這個節目會了解泰坦尼克號的昨天和今天,可以感悟到時間的流逝對世界的影響。」信報記者唐崢/文誰毀了泰坦尼克號?罪魁禍首:遊客和垃圾據近期參觀過泰坦尼克號沉船的遊客介紹,該船著名的桅桿瞭望台(也就是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員發出「前面有冰山」警告的地方)已完全消失;該船沉沒時乘客們聚集的船尾樓也已倒塌;甲板上也出現很多裂洞,不少金屬牆壁已完全消失,有食鐵習性的海洋微生物正在把船體鋼板上部件變成了觸目驚心的紅褐色「鍾乳石」,並向其他多處地方快速蔓延。有些專家指出,泰坦尼克號之所以被毀成這個樣子,完全是世界各地遊客所賜。船隻殘骸周圍都是人們留下的「紀念物」,像啤酒瓶、汽水瓶、繩子、鏈條、捕捉網等垃圾隨處可見,它們頻繁「登陸」此船甲板也是令船體變得越發脆弱的原因之一。相關鏈接航海史上最大災難:1500人喪生1912年4月12日,一艘長900英尺的英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行中,不幸撞到冰山,很快沉沒在紐芬蘭附近海域,致使1500人葬身魚腹。這次沉船事件,成為世界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震驚了世界。電影《泰坦尼克號》:轟動全球後來這個故事被改編成很多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改編的電影包括《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泰坦尼克》製作龐大,由里奧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斯萊特主演,影片以沉船時間為背景,講述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國家地理頻道:曾獲800多項大獎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的核心提供者是國家地理電視。國家地理電視擁有36年的製作經驗和輝煌業績,其製作的節目曾獲得過800多項業界大獎,其中包括122座艾美獎,製作水準毋庸置疑。國家地理頻道由國家地理電視、美國福克斯娛樂集團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合資而成。秉承國家地理學會「增進並傳播地理知識」的宗旨,國家地理頻道致力於探索發現、環境保護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推廣工作。其黃色長框標識已成為探險發現的代名詞並廣為人知。迄今為止,該頻道的節目已用26種語言、在146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在中國內地,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與我國40多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兩檔節目。這些節目均為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節目中的精華之作,它們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7. 英國的庫克船長發現了哪些地方
船長:詹姆斯·庫克 詹姆斯·庫克1728年出生在英國北部的一個村莊。10多歲時他第一次隨船出海。他於1775年加入皇家海軍,此後成為了一名航海和制圖專家。1768年,庫克受命擔任英國皇家海軍太平洋考察隊隊長。
8. 在謀殺的道德側面中 討論的那個案例 19世紀的一個著名案例,此案涉及到的人是4個失事輪船的船員
這個案例叫杜德利案。全名為「女王訴杜德利與斯蒂芬案」」(HerMajestyTheQueenv.TomDudleyandEdwinStephens)。《謀殺的道德側面》沒有介紹的是:根據陪審團認定的事實,法官宣告被告犯有故意殺人罪,駁回他們的緊急避難抗辯。被告被判處絞刑,被告對這個結果大吃一驚。不僅是他們吃驚,當時社會也對這個結果感到驚訝。最後因民心所向,被維多利亞女王赦免了。更不靠譜的是,向女王提出赦免請求的,恰恰就是批准對他們進行起訴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民心」,我在本文尾部介紹)
1884年7月5日,杜德利船長,斯蒂芬斯助手,布魯克斯船員和17歲男孩見習船員帕克因為暴風雨導致乘坐的船失事,逃到救生艇上,離陸地超過1000英里。
而在船上的男孩帕克,是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身邊也沒有什麼朋友。相反船上的其餘三個人都是在英國擁有自己家庭的人。
救生艇上沒有水(但有偶爾下雨的雨水),除了一點點大頭菜(很快就吃沒有了),頭三天沒有任何吃的,第四天吃了一個海龜,又堅持了幾天。到了20日,他們已經7天沒有食物,5天沒有水了。
這時那個男孩帕克因為不聽勸告,喝了海水,以至於身體變得非常虛弱。這時,杜德利船長找來了所有的人,商量是否要以抽簽的形式,殺死那個抽中的人,用他的血肉來充飢,好讓其他人能活下去。
24日這三個成年人(男孩因為虛弱不能參與了)再次商量應該所有人應該投票,殺死一個人好讓其他人活下去。但事實上只是商量,並沒有投票。
當話題談到了自己的家庭時,他們又都想活下去了。杜德利和斯蒂芬斯建議不要投票了,就殺死那個男孩吧,布魯克斯還是反對。杜德利和斯蒂芬斯提議如果明天還沒有救援船出現在視線之內就殺死那個男孩吧。
第二天,杜德利做了祈禱,乞求神的原諒,然後,殺死了那個已經沒有抵抗力男孩。
他們三人以帕克的屍體為食撐著。四天後,他們被路過的法國帆船蒙堤祖麻號救起。
把他們救起時,他們已經連續四天以屍體為食並吃掉了大半。在返航途中,蒙堤祖麻號進英國法爾茅各斯港短暫停留,杜德利、斯蒂芬和布魯克斯以謀殺罪被逮捕收監。陪審團同情被告,但為了避免無罪宣告的結果,法官要求陪審團進行特殊裁決,只認定事實。
而當時所有人都承認的當時情況:
1.全部極度飢餓,幾近死亡。
2.視線內沒有船隻經過。
3.如果沒有人肉的堅持,他們絕對不會又堅持四天獲救的。
4.殺人前並沒有集體投票誰應該死,而是在沒有男孩的參與下,三個成年人考慮到自己的家庭,都不願意死。
5.那個男孩最虛弱,也沒有自己的家庭,更沒有反抗能力。被告提議殺死那個男孩!
英國的內政大臣哈考特爵士咨詢了總檢察長、副檢察長和王室官員之後,批准起訴三名船員謀殺,但是法爾茅各斯的公眾全部支持被告。因為擔心出現宣告無罪的結果,法官要求陪審團進行特殊裁決。這意味著陪審團只是認定事實,不用對該事實是否構成謀殺罪做最後的裁決(這一安排使法庭即使在陪審團同情被告的情況下也可能判被告有罪)。根據陪審團認定的事實,法官宣告被告犯有謀殺罪,駁回他們的緊急避難抗辯。被告被判處絞刑,隨後被維多利亞女王赦免了,提出赦免建議的正是支持起訴的哈考特爵士。
再說說為何有這種對「被迫食人海員」的輿論同情,要回到當時的歷史環境去看。
在西方社會的現代史中,在很長時期內,特定形式的食人行為是得到社會認可和法律承認的。通常情況下,海難和空難中的生還者食用遇難者的肉,獲得求生的力量,有時候,在極端的條件下,他們必須犧牲自己的生命,來解除其他人的飢餓。在早期的現代時期,在用帆船進行艱險的長途航行時,倖存的食人者稱認為是「海員間公認的行為」,是一種「航海准則」。19例如,在1710年,失事的「諾丁漢峽谷號」的倖存者,在食用了船上木匠的屍體後,變得「暴躁而野蠻」。在十九世紀,更多報道不時傳來。在描述歷史最著名的海難事件「美杜莎號的沉沒」時,傑利柯將食人情節畫在書中。
1884年,航海准則最終因為「杜德利案」而失效,遊艇「木犀草號」的倖存者,在經歷了24天飢餓的海上漂流後,殺死並吃掉了一名船上水手。
航海法則在陸地上有類似的規定,雖然傳統道德對此從來不予以接納。例如,1752年,一夥殖民自衛隊的逃兵從紐約出發,逃向法國邊境;他們在半道迷路,食物也吃光了,其中的四、五個人就被其他人吃掉了。231823年,塔斯馬尼亞的一個罪犯,亞歷山大?皮爾斯承認吃掉了一名同夥。他並非是為了生存,而是要滿足上一次逃跑時許下的一個願望,當時他是叢林中八個罪犯里唯一生還的人。除了阿爾弗萊德?帕克這樣的墮落案件,在十九世紀的北美邊境,經常有迷路的礦工和馬車夫吃死人的事情。在馬克?吐溫的諷刺小說中,就描寫過一群出身高貴的旅客,在來往於聖路易斯和芝加哥的旅途中,錯過了火車,繞道前行時,誤入了一個食人部落。在這方面,最新的報道發生在1972年,當時,烏拉圭老基督徒橄欖球隊搭乘的飛機在安第斯山區墜毀,倖存者靠吃死人肉得以生還。
若想更詳細地了解上述案例,請參閱辛普森(A.W.BrianSimpson)在《同類相食與普通法》(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一書中引人入勝而又細致入微的描述。而對該故事更加簡練,也更戲劇化的復述則可以查閱卡茲(LeoKatz)關於刑法的一本很好的著作——《不良行為與犯罪心理》(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司法意見的摘要經常可以從英美法學院使用的案例書中找到。
9. 泰坦尼克號沉沒地點時間及死亡生還人數
泰坦尼克號(Titanic):20世紀初,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製造的一艘巨大豪華客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或是「夢幻客輪」。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頓駛往紐約,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難。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的故事拍攝的。
「泰坦尼克號」共耗資7500萬英鎊,噸位46328噸,長882.9英尺,寬92.5英尺,從龍骨到四個大煙囪的頂端有175英尺,高度相當於11層樓。是當時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
2006年5月,最後一名見證事件的女性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目前尚有兩名女生還者仍然存活,但她們在意外時還不到一歲,因此不會對事件有回憶。
【建造過程】
1909年3月31日泰坦尼克號開始建造於北愛爾蘭的最大城市貝爾法斯特的哈南德·沃爾夫造船廠。船體於1911年5月31日下水。她也是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在同一造船廠建造的奧林匹克級郵船的第2艘船。在當時是最大最有聲望的載人郵船。泰坦尼克號有260米長,28米寬,噸位46329噸(凈重21831噸),排水量達到了規模空前的66000噸!盡管她包含了更多的空間導致了更大的總噸數(比奧林匹克號多出1600噸)。她的船體還是和她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一模一樣大。船上有899名船員,可以運載3300名乘客。因為她也運送郵件,所以也叫皇家郵汽船泰坦尼克號。同樣碩大無比的4個煙囪中只有3個真正工作。剩下那個是個陪襯,唯一的實際用途是作為主廚房的煙囪。動力系統有三套主機:其中兩套為四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一套蒸汽輪機,主機功率達到50000馬力,航速23~24節。
但是白星公司的興趣不在追求速度這方面。泰坦尼克號的麵包師比格斯回憶說:「……再不會有象她那樣的船了。我曾經在奧林匹克號、庄嚴號、伊麗莎白王後號……上工作過。它們都比不上泰坦尼克。……不錯,就象奧林匹克號一樣,不過豪華得多。比方大餐廳,奧林匹克號甚至連地毯都沒有。泰坦尼克號的地毯則厚得可以沒過膝蓋……再就是傢具,重得你都抬不動。還有那些護牆板……他們可以建造一艘更大、更快的船,可是泰坦尼克號卻把全部力量放在營建一個豪華與舒適的空間上……她的確是一艘了不起的船……」。比格斯說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看法。泰坦尼克號使得所有建造與設計她的人都受到誘惑。這種誘惑力之大,使她在多年之後,越來越膾炙人口。用《造船家》雜志的話說,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細節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擺滿路易十五風格傢具的休息室,風格類似法國的小特里亞農宮沙龍,壁爐上的雕刻作品是《凡爾賽宮的狩獵女神》。還有其它精美的浮雕和藝術作品……上等的柚木和黃銅裝飾,吊燈和壁畫,印度和波斯的地毯」。甚至三等艙也有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頭取暖設備。泰坦尼克號在當時是無可比擬的奢華。盡管她不是第一艘提供甲板游泳池,健身房,浴室和升降梯的船,她竭盡全力提供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服務水平。對頭等艙的乘客,她提供了3台升降機;作為一種革新,她給二等艙的乘客提供了一台升降機。經濟艙的乘客仍然需要爬樓梯。
她最著名的一個特點就是她豪華的樓梯了。詹姆士·卡梅倫在他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忠實的再現了這個樓梯。
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盡管是姐妹船,但是一些細節部位並不一樣。在經過奧林匹克號首航的觀察發現,A甲板的人會被水霧淋到,貫通B甲板的散步走廊利用率不高。這兩處缺陷都在泰坦尼克號上得到了改進,其中B甲板的一部分被改裝為頭等艙豪華套房的私人專用露台。
泰坦尼克號被認為是一個技術成就的定點作品。泰坦尼克號更津津樂道的是安全性。兩層船底,由帶自動水密門的15道水密隔牆分為16個水密隔艙,跨越全船。16個水密(不進水的)隔艙防止她沉沒。奇怪的是,這些水密隔艙並沒有延伸得很高。頭兩道水密隔牆與最後的五道,只建到了D甲板。中間的八道牆則只設到了低一層的E甲板。雖然如此,其中任意兩個隔艙灌滿了水,她仍然能夠行駛,甚至四個隔艙灌滿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狀態。當時的人們再也設想不出更糟糕的情況了,所以稱泰坦尼克號為「永不沉沒的船」。一個船員在航行中對一個2等艙女乘客西爾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
【處女航】
1912年2月3日,泰坦尼克號完成了裝潢工作,處女航最初被定在了3月20日。但奧林匹克號在1911年9月的那次倒霉的碰撞(與皇家海軍的霍克號巡洋艦相撞)耽擱了泰坦尼克號的最後收工。她的處女航被安排在了4月10日。在此之前,還要在4月1日進行海上試航。一切圓滿。泰坦尼克號於3日抵達南安普敦港,停泊在41號錨地,等待10號那天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作為不愉快的小小插曲,由於南安普敦港煤炭工人罷工,加煤工作遇到了一點挫折。IMM公司不想再推遲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所以從公司所有停泊在南安普敦港的郵船煤艙里搜刮干凈了所有的煤塊。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碼頭,萬頭涌動。「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啟程駛往新世界。碼頭上擠滿了乘客、來送行的家屬、行李搬運工和海關的檢查人員。上午11點,一號煙囪噴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鍋爐中的25台開始依次生火。中午12點整,泰坦尼克號在拖船的拉動下慢慢離開了碼頭。兩個外側螺旋槳開始攪動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號依次駛過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嚴號(不是後來德國賠償的那艘)、費城號、聖路易斯號、海洋號和紐約號郵船,鳴笛向它們致意。這艘46000噸的大船似乎對其它船隻很有吸引力。在水流吸力作用下,紐約號郵船的船身開始向泰坦尼克號靠攏,幸好錨鏈和纜繩及時地拉住了它。泰坦尼克號的拖船伏爾甘號把紐約號的船身頂了回去。世界上最大的郵船開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航行。
當天晚7點,泰坦尼克號抵達法國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貨物搭乘「游牧」號和「交通」號兩艘專用擺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號,包括美國富翁阿斯特和瑪格麗特•布朗夫人--後來被報紙稱作「永不沉沒的尊貴的布朗夫人」。第二天中午,泰坦尼克號抵達愛爾蘭的昆斯敦(今天的科克)。一批對新世界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愛爾蘭移民登上了船。一個乘客在這里上岸,他拍下的照片後來成了泰坦尼克號的絕版照片,今天在收藏家眼裡價值連城。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泰坦尼克號選擇了距離較短的北航線。氣溫不斷地下降。但天氣非常晴朗。事後倖存的船員說,他們以前從來沒看到過這么寧靜的北大西洋。按照伊斯梅的命令,泰坦尼克號在第二天就把速度加快到了25節。盡管認為卡納德公司只求快速的策略降低了公司形象,但白星公司也很想得到藍飄帶來炫耀一下。一路上,泰坦尼克號沒有發生什麼大事。船上的電報員菲利普忙著替頭等艙乘客們拍發昂貴的私人電報,大多是報平安的廢話和股票買賣交割的指令。
【泰坦尼克號沉沒】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甚至一點風都沒有。如果有的話,船上的員會發現波浪拍打在冰山上的點點磷光。泰坦尼克號以22節的速度在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兼程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史密斯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這一年的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遠。但是,令人驚訝的是,盡管為頭等艙定製了鍍金的樓梯把手和印度的手工編織地毯,白星公司卻沒有給瞭望員配備望遠鏡!!11點40分,瞭望員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後來生還)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一塊黑影,以很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3下駕駛台的警鍾,抓起電話:「正前方有冰山!」。接電話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邊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減速,左滿舵,停船倒車。事後證明這是一個最愚蠢的決定。當時最好的選擇,要麼是加速的同時左滿舵,冒一些風險;要麼是減速的同時用堅固的船頭去撞冰山。1912年4月那個寒冷的夜晚,泰坦尼克號和冰山發生死亡之吻。
這次碰撞的結果,後來人們都知道了。但當時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卻反應不一。頭等艙和二等艙一些睡得不熟的乘客被一陣輕微的金屬刮擦聲驚醒了。船身輕微震動了一下。有人以為遇上了大浪,有人以為是觸礁了,還有人以為是螺旋槳發生了故障。但是下面船艙的乘客感覺到的震動劇烈得多。有的乘客看到了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有些擦掉的冰塊掉到了船艙里。底層統艙的移民乘客更是心驚肉跳地發現,冰冷刺骨的海水正從不知道的什麼地方漫過門縫。船很快停了下來。一些乘客披上外套來到甲板上。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氣溫則低達零下一度。漆黑的天穹下,泰坦尼克號的窗戶里發出溫暖的淡黃色燈光。四根高大的黃黑兩色煙囪中冒著白色的蒸汽煙霧。突然,有三根突然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嘶叫聲。懂得蒸汽機的乘客知道,這是船上的鍋爐安全閥門在釋放掉多餘的過熱高壓蒸汽。得到通知的史密斯船長和哈蘭•沃爾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師托馬斯•安德魯斯一道檢查受損情況。前面的五個隔艙都涌進了海水。海水似乎正在有條不紊地漫過H甲板。在郵件艙昏暗的燈光照耀下,成包的郵件漂浮在海水上。檢查過所有水密艙之後,安德魯斯平靜地對史密斯船長說:「這艘船沒救了」。史密斯船長問還能剩下多少時間,得到的答復是一個小時,最多兩小時。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已經都很清楚了。15日凌晨0點5分,史密斯船長下令准備放救生艇。0點15分,泰坦尼克號發出了「CQD MGY」的呼救信號。CQD是當時通用的遇險信號,MGY是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呼叫代號。不久又發出了新近被國際海事協會確定的SOS求救信號。很多大西洋上的船隻都收到了求救電報。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聖殿山號、卡納德公司的喀爾巴阡號、俄國貨船緬甸號,還有法蘭克福號、弗吉尼亞號……都在加速向出事地點趕來。例外的是,就在18海里外的不定期客船加利福尼亞人號的收發報員則在這時關掉電報機睡覺去了。這艘船已經被浮冰困了將近一天,船上一晚上都沒什幺大事,好像也不會發生什幺大事。
0點45分,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船上發射了第一枚遇險火箭。一片閃亮的白色火星緩緩落下。0點55分,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已經沒入水中。救生艇邊的工作則是亂七八糟,盡管婦女和兒童(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的美德得到了遵守,但很多救生艇在半空的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不過這也不能怪船員,當時的航海界都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損壞甚至傾覆。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很結實,但是船員們不知道這一點。結果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了651人(還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後被救上救生艇)。到1點40分,最後一艘折迭救生艇被放下海面。船上的樂隊陪伴著乘客,用音樂安撫著這些註定要在幾十分鍾後死去的人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象紳士一樣地死去,富翁古根海姆穿上夜禮服,「即使死去,也要死得象個紳士」。來自丹佛市的伊文斯夫人把救生艇座位讓給一個孩子的母親,而白星公司主席伊斯梅則拋下他的乘客、他的船員、他的船,在最後一刻跳進救生艇。人性的善與惡,在這里被揭露無遺。隨著湧入船身前部的海水越來越多,船尾逐漸離開水面,高高地翹起。凌晨1點35分,海水浸入了鍋爐室。2點10分,一直堅守崗位的菲利普斯發出最後一封呼救電報。2點13分,船上29台大型鍋爐紛紛離開底座,互相沖撞著砸破一道一道的水密牆,在船頭部位砸開大洞落入海水中。2點17分,海水湧入中央電力控制室,引發短路,全船燈光熄滅。2點18分,伴隨一陣巨大的斷裂聲,泰坦尼克號船身從三、四號煙囪中間的地方斷為兩截。2點20分,船頭部分沉入海中,後半截砸回海面,在一分鍾之內就緊跟著泰坦尼克號前半部分一道沉入了水中。1503名乘客和船員隨它而去。
落入水中的人們很快就失去了知覺。等待他們的是迅速的體溫喪失,神經麻痹和死亡。救生艇中的人們也被凍得半死。一些人完全是憑借堅強的意志,半身泡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緊緊扒住翻覆的2號救生艇。6號救生艇中的布朗夫人堅決要求去救那些仍然泡在水中的人,但是被救生艇上的船員狠狠地威脅了一通。一直到3點30分,卡納德公司的客船喀爾巴阡號最先趕到了出事現場。4點鍾,喀爾巴阡號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早上8點30分,第12號救生艇被繫上救援纜繩。泰坦尼克號上2208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喀爾巴阡號的船長和牧師在大餐廳主持了一次悼念儀式。8點50分,掉頭返回紐約。
11月18日,喀爾巴阡號抵達紐約港。經過自由女神像時,上萬人在曼哈頓島的巴特雷海岸觀看。在54號碼頭,大約3萬人佇立在雨水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西方世界。當時人們的震驚程度,不亞於本世紀美國的9.11事件。大西洋兩岸許多地方降了半旗。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美國總統塔夫脫互致唁電。德皇威廉二世也拍發了弔唁電報。
【事故的後果和影響】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她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到泰坦尼克號沉沒那天為止,西方世界的人們已經享受了100年的安穩和太平。科技穩定地進步,工業迅速地發展,人們對未來信心十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驚醒了這一切。這艘「永不沉沒的輪船」——埃菲爾鐵塔之後最大的人工鋼鐵構造物,工業時代的偉大成就,因為對自然的威力掉以輕心,滿不在乎,所以在第一次處女航中就沉沒了。泰坦尼克號將永遠讓人們牢記人類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價。人們永遠也忘不了這幅畫面:泰坦尼克號在海底昂著頭,殘破和污跡也掩蓋不了她的高貴。這就是她的歸宿。歷史就這樣演變成了傳奇。
這場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因為它向一些人證明了:人和人們的技術成就無法於自然的力量相比。
在當時的煉鋼技術並不十分成熟,煉出的鋼鐵在現代的標准根本不能造船。泰坦尼克號上所使用的鋼板含有許多化學雜質硫化鋅,加上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鋼板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泰坦尼克號撞擊示意圖和大眾的想法不一致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船形式亦有很多說法。包括全船沉沒;船身近第2及第3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各自以垂直沉沒;船身近第3及第4支煙囪中間折開,然後前船身部分拖著船尾,船尾垂直下沉。直至1985年9月1日,當著名科學家巴拉德在紐芬蘭東南約380英裏海域找到泰坦尼克號殘骸,分別是前2支煙囪的船頭部分,以及第四支煙囪之後的船尾部分,就初步證明了第3個理論。而這個理論在其後由詹姆斯·卡梅倫執導電影「泰坦尼克」體驗出來。當時大家都認為,由於第3支煙囪的船身部分已經被炸毀成碎片,永遠找不到這一部分。但是在2005年8月由History Channel贊助的考古隊伍,在船尾殘骸後500米找到這船身部分,殘骸約12米乘27米,船底的紅色油漆還清楚可見。這個發現更推翻了過去20年的「雙截論」。科學家相信泰坦尼克號,是折開3截後沉沒。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的確使用了國際通用的摩爾斯電碼遇難信號SOS,但這不是SOS最早使用的例子。在1906年的柏林外的國際無線電通訊會議第一次提議了SOS信號。1908年國際社會認可了這個提議並慢慢開始廣泛使用,這已經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四年前了。然而,英國的無線電操作員很少使用SOS信號,他們更喜歡老式的CQD遇難信號。泰坦尼克號的無線電首席官員約翰.喬治.菲利普一直在發送CQD遇難信號,直到下級無線電操作員哈羅德.布萊德建議他:發送SOS吧,這是新的呼叫信號,這也可能是你最後的機會來發送它了!然後菲利普在傳統的CQD求救信號中夾雜SOS信號。求救信號最終在第二天早上被加利福尼亞號收到,因為她並沒有24小時都監聽無線電。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極大的影響了船的製造和無線電電報通訊。 1913年12月12日,英國倫敦因此召開了第一屆海上生命安全國際大會。大會制定的條約導致了國際冰山檢測組織的形成和資金投入。改組織的美國海岸警衛隊的下屬部門,直到今天她還在檢測和報告北大西洋的可能威脅航船的冰山。條約也一致達成一個新規定:所有的載人船隻應該有足夠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在船上的人,並且適當的相關訓練也應該進行。還有就是無線電通訊應該24小時開通,加上一個2級備用電源,這樣就不會漏掉呼救的信號。條約也同意:從船上發送任何火箭必須被解釋為一種求救信號。
就是過了1個世紀後的今天,幾個關於泰坦尼克號和它的沉沒的荒誕說法仍然存在。一個是:她的舵太小了,大一點的舵可以避免這場災難。大點的舵的可能會拯救她,當時她的舵的尺寸按法律上說,就其船身尺寸而言不算小。事實上,按今天對輪船的規定看,泰坦尼克號的舵的尺寸仍然是合格的。 另一種說法是: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船不夠。實際上,她的救生船數量是符合英國的法律規定的,該項法律定的數量不是基於乘客數,而是基於船的噸位。當時所有船的救生船數量都遠遠低於需要的數量,當時救生船的目的那時不是用來裝下全體乘客的;它們只是用來從一艘下沉的船上轉移乘客到另一艘救援船上。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可以搭載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還為這種「對乘客安全高度負責」的額外配置沒有引起公眾注意而感到不平。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永久性的改變了這種救生策略。泰坦尼克號沉沒後,制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事實上,即使她有可以裝下更多的救生船來裝載所有的乘客,仍然有可能不確保會有更多的人獲救,因為在她下沉時,船員們沒有時間來放下所有的救生船!還有一種說法是:機械組的船員堅持他們的崗位到了最後。1988年出版的一本書也提到這個讓它永垂不朽了。事實是,機械艙在1:15AM就被淹沒了。在下沉的最後時刻,機械師們和燒爐工人們和其他成百的人一樣站在尾部的甲板上,困在船上,沒有獲救的任何希望。
10. 泰坦尼克號共有多少人在船上.死了多少.生存多少,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從英國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發,途經法國 瑟堡-奧克特維爾(Cherbourg-Octeville)以及愛爾蘭 昆士敦(Queenstown),計劃中的目的地為美國的(New York),開始了這艘「夢幻客輪」的處女航。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約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兩小時四十分鍾後,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沉沒,由於缺少足夠的救生艇,1503人葬生海底,造成了當時在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為止最廣為人知的一次海難。電影《泰坦尼克號》就是根據這一真實海難而改編。 [編輯本段]泰坦尼克號航海事故生還者 泰坦尼克號最後存活於世的3名生還者皆女性。2006年5月6日,一名見證事件的生還者逝世,終年99歲,事發當時5歲。2007年10月16日,另外一位生還者逝世,終年96歲,事發當時她不足一歲,因此對事件沒有回憶。2009年5月31日,泰坦尼克號最後一名倖存者英國人米莉維娜·迪恩在英國一家養老院中逝世,享年97歲。但她在意外時只有兩個月大,同樣對事件沒有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