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有什麼甲蟲

英國有什麼甲蟲

發布時間:2022-06-12 21:46:54

⑴ 英國具有帶表性的動物是什麼

紅胸鴝
又稱鷗亞鴝 知更鳥

紅胸鴝又名「知更鳥」,體長約15厘米,胸、腹及腰部羽毛皆為棕紅色。知更鳥又叫鶇(紅襟鳥,),也叫做「知更雀」,知更鳥棲息在樹林中,也常常到地面上覓食,其它的鳥兒只會步行或者跳躍,而知更鳥卻兩樣都會。知更鳥性情機警,只要稍稍受驚,就會立刻飛上樹枝。
知更鳥主要捕食蠕蟲、毛蟲、甲蟲、蒼蠅、蝸牛、象鼻蟲、蜘蛛、白蟻和黃蜂,是農業上的益鳥,特別受到棉農的歡迎。可是,它有時也啄食漿果和水果。
每年的3月,當明媚的春天到來時,在美國墨西哥灣的各個州,成群的知更鳥就從棕櫚樹和酪梨樹林中鑽出來,向北遷飛。一批又一批,持續好幾個星期,總數超過十億只,像烏雲一般涌過密西西比河上空。知更鳥邊飛邊鳴,那嘰嘰喳喳的鳴叫聲,彷彿是一陣陣的進行曲。隨後它們就會分成兩路:西路沿著蘇里河向北,越過平原、落基山脈、加拿大,一直飛到阿拉斯加;東路則沿著俄亥俄河向東北飛,一直到加拿大境內。有時候,路上的氣溫驟降,知更鳥又會折回溫暖地區暫避。它們每天的行程大約三十到五十公里,不時的停下來在田野上捕食昆蟲。知更鳥在北方產卵繁殖以後,到了冬天,又會浩浩盪地回到南方來越冬。
在遷飛的途中,知更鳥總是在白天飛行,是最早報曉的鳥兒,也是最後唱「小夜曲」的鳥兒。知更鳥的鳴聲宛轉,曲調多變,深受人們的喜愛。
而知更鳥則喜獨居,它們圈地為主,溝通僅止於求偶和對於侵犯者的驅逐。

1960年,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被選為國鳥。英國人十分喜愛紅胸鴝,尤為崇拜雄性紅胸鴝對自己所建立的疆界負有巡察及保衛之責的本能,所以稱其為「上帝之鳥」。

⑵ 俄羅斯,美國,英國,西班牙的代表性動物是什麼

俄羅斯代表性動物是西伯利亞棕熊。

美國代表性動物是白頭海雕(俗稱禿鷹)。

英國代表性動物是獅子。

西班牙代表性動物是公牛。

拓展資料: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鼻涕蟲、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動物界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異養有機體。

參考資料:網路-動物

⑶ 這種蟲子叫什麼,請專家出來說說

黃金龜甲蟲
龜甲蟲是一種普通的昆蟲,在早晨的牽牛花花園中隨處可見,牽牛花是它們喜歡的食物。它們能夠改變身體顏色,看上去像微型珠寶,或者黃金瓢蟲,通過改變身體反射層,它的外層翅膀部分變得透明。這種微型甲蟲頗似《哈利波特》中魁地奇比賽中的金探子。

⑷ 英國國寶是什麼

紅胸鴝(Erithacus rubecula melophilus),又叫紅襟鳥、知更雀。

英國人十分喜愛紅胸鴝,尤為是崇拜雄性紅胸鴝對自己所建立的疆域負有巡察及保衛責任的本能,稱其為「上帝之鳥」。1960年,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被選為國鳥。在聖誕卡和聖誕紀念郵票上常可見到紅胸鴝的蹤影。

英國古老傳說,紅胸鴝的羽毛本來是啡色,當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它飛往耶穌耳邊唱歌紓緩耶穌的痛楚,耶穌身上的血於是染在紅胸鴝身上,自此它胸脯羽毛的顏色便變為鮮紅色。

(4)英國有什麼甲蟲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紅胸鴝很常見,它們也不怕人,會趁園丁掘土時飛近尋找蚯蚓。雄性紅胸鴝對入侵地盤者有很大反應,就算沒有被挑釁也會作出攻擊,它會用翅膀和腿爪奮力博擊對手,試圖將對方壓倒在底下,可能持續一分鍾,一小時或更長時間。

紅胸鴝棲息在樹林中,也常常到地面上覓食,其它的鳥兒只會步行或者跳躍,而紅胸鴝卻兩樣都會。紅胸鴝性情機警,只要稍稍受驚,就會立刻飛上樹枝。紅胸鴝總是在白天飛行,是最早報曉的鳥兒,也是最後唱「小夜曲」的鳥兒。紅胸鴝的鳴聲宛轉,曲調多變,深受人們的喜愛。

紅胸鴝主要捕食蠕蟲、毛蟲、甲蟲、蒼蠅、蝸牛、象鼻蟲、蜘蛛、白蟻和黃蜂,是農業上的益鳥,特別受到棉農的歡迎。可是,它有時也啄食漿果和水果。

⑸ 請問有關卡帕甲蟲的特性問題

khapra beetle
小紅鰹節蟲
中文名: 谷斑皮蠹

拉丁名: 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

英文名: Khapra Beetle

中文異名: 卡巴甲蟲、谷鰹節蟲、谷鯗蟲、椰子干核甲蟲

分類地位-目: 鞘翅目

分類地位-目拉丁名: Coleoptera

分類地位-科: 皮蠹科

分類地位-科拉丁名: Dermestidae

鑒別特徵: 成蟲長橢圓形,體長1.8-3.0mm。前胸背板近中央及兩側有不明顯的黃色或灰白色毛斑,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觸角11節,極少數個體為9-10節。卵長筒形稍彎曲,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老熟幼蟲,體成紋錘形。離蛹,淡黃色,扁圓錐形,體表著生多數細毛。

生物學特性: 在東南亞,1年發生4-5代。以幼蟲在倉庫縫內越冬。成蟲羽化後2-3天開始交尾,卵多散產,每次產卵50-90粒,多可達120粒,耐乾性強,在食物含水量2%的情況下仍能順利繁殖和發育;耐冷耐熱能力也很強,比一般的倉庫害蟲能夠忍耐更冷更熱的環境;還有突出的耐飢力,當食物缺乏時,接近成熟的幼蟲甚至可以鑽入縫隙處休眠。幼蟲多集中於糧堆頂部取食,進入3齡後又鑽入縫隙中群居。

原產地: 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一帶。

中國分布現狀: 我國內地危害不嚴重,在福建、山東、廣東、雲南等地曾有發現,僅在台灣定居。

擴散原因和危害: 成蟲雖有翅但不能飛,主要隨寄主、貨物、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傳播到亞洲、歐洲、非洲、美國、墨西哥等地。食害多種枯餅及谷類、乾果、堅果、豆類、油料等,危害性極大,給穀物造成的損失慘重。對毛皮也有危害。1962年從非洲傳入我國,內地許多地方曾有小面積發生,但比較容易徹底清除,多被及時撲滅,因此多沒有形成大面積擴散現象。

控制方法: 實踐證明,一旦該蟲大面積暴發,防治起來是很困難的。應注意嚴格檢疫。發現疫情後,採取熏蒸的辦法及時撲滅。常用熏蒸劑有磷化氫、溴甲烷等。國外利用斑皮蠹裂簇蟲等寄生蟲、谷斑皮蠹性外激素等進行生物防治。
學名 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
異名 Trogoderma quinquefasciata Leesberg
Trogoderma khapra Arrow
Trogoderma affrum Priesner
別名 谷鰹節蟲 卡巴甲蟲 磚甲
分類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皮蠹科(Dermestidae)長棒皮蠹亞科 斑皮蠹屬(Trogoderma)
國外分布 亞洲的朝鮮、曰本、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前蘇聯中亞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塞普勒斯、土耳其;歐洲的丹麥、瑞典、芬蘭、捷克、德國、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非洲的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幾內亞、獅子山、尼日、奈及利亞、蘇丹、索馬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安哥拉、莫三比克、模里西斯、辛巴威、南非、布斯納法索、馬達加斯加、象牙海岸;美洲的美國、墨西哥及牙買加。
國內分布 雲南、台彎
寄主范圍 小麥、大麥、麥芽、燕麥、黑麥、玉米、高梁、稻穀、麵粉、花生、乾果、堅果、奶粉、魚粉、血干、蠶繭、皮毛、絲綢等。
為害情況 此蟲以幼蟲取食為害。尤其幼蟲十分貪食,除直接取食外,還有嚼啐食物的習性;四齡後,蛀食糧粒內部。其危害嚴重,難以防除,是國際上最重要的植物檢疫對象之一。對谷類造成的損失一般為5-30%,有時高達75%。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8~3.0mm,寬0.9~1.7mm,雌蟲大於雄蟲。體呈長橢圓形,體壁發亮,頭及前胸背板暗褐色至黑色,鞘翅紅褐色,上面的淡色花斑不明顯,觸角及足淡褐色。前胸背板近中央及兩側有不明顯的黃色或灰色毛斑。鞘翅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上面有淡色毛形成的極不清晰的亞基環、亞中帶和亞端帶,腹面被褐色毛。觸角11節(極少數個體為9~10節),雄蟲觸角棒3~5節,末節長約為第9、10節的總和,雌蟲觸角棒3~4節。觸角窩後緣隆線特別退化,雄蟲約余全長2/3,雌蟲約余全長的1/3。頦的前緣中部深凹,兩側鈍圓,在凹緣最深處的高度不及頦最大高度之半。雌蟲交配囊骨片極小,長約0.2mm,寬約0.01mm,上面的齒稀少。雄蟲第9腹節背板兩側著生剛毛3-4根。
卵 長約0.7mm,寬約0.25mm,長筒形稍彎曲,一端鈍圓,一端較尖,並著生許多刺狀突。刺突基部粗,端部細。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呈紡錘形,長4.0-6.7mm(平均約為5.3mm),寬1.4-1.6mm(平均約為1.5mm),背面乳白色至紅褐色或淡褐色。第1腹節端背片最前端的芒剛毛不超過前脊溝。身體背面的箭剛毛多著生於背板側面,尤其在腹末幾節背板最集中,形成密的暗褐色毛簇。箭剛毛末節呈矛狀,其長度約等於其後方4個小節的總長。第8腹節背板無前脊溝,或僅以間斷線形式存在。上內唇具有感覺乳突4個。觸角節1、2節約等長,第1節上的剛毛散布於該節周圍,僅外側1/4無剛毛。
蛹 雌體長平均5mm,雄體長3.5mm,離蛹,淡黃色,扁圓錐形,體表著生多數細毛。對於谷斑皮蠹種鑒定,主要在於同屬中幾個常見種的區分,這就需要熟悉成蟲、幼蟲的基本構造,並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術。對幼蟲的鑒定,主要觀察上內唇乳突數及第8背板前脊溝的有無。
發生規律 在東南亞,斑皮蠹1年發生4~5代;以幼蟲在倉庫縫內越冬;生活史:從4-10月為繁殖為害期,成蟲羽化後2~3天開始交尾產卵,卵多散產,偶爾2~5粒結粘在一起。成蟲喪失飛翔能力,也不取食。在適宜條件下,每一雌蟲可產卵50-90粒(平均約70粒)最多可達120粒。卵期6-10天。幼蟲在正常情況下,經歷4-6齡,在不利條件下增加脫皮次數。幼蟲期在不發生滯育的情況下26-87天;蛹期2-23天。完成1個世代,在35 ℃下需要26天,在30℃下,約需40天,在21℃下,需220天,在幼蟲滯育的情況下完成1代需要數年;生活習性:谷斑皮蠹的耐乾性強,即使食物含水量降低到2%的情況下仍能順利地發育和繁殖。該蟲耐冷耐熱的能力也十分突出,在10℃時個別成蟲仍可交尾,在-21℃下可經受4小時。一般倉庫害蟲發育最高溫度為39.5-41℃,而該蟲為40-45℃。在33-37℃下,蟲口密度一個月內可增加十幾倍。此蟲的耐熱性也及強,在50℃下,殺死各蟲態需要5小時,在60℃下需要20分鍾。總之,在各種不適宜的條件下均可誘發進入滯育。滯育可持續4-8年。幼蟲多集中於糧堆頂部取食,進入3齡後又鑽入縫隙中群居。席囤、牆壁和地板縫隙,以及包裝物和倉內樑柱裂隙等處,均為幼蟲藏匿之處;傳播途徑:成蟲雖有翅,但不能飛,主要隨貨物、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傳播。
檢驗方法
傳帶物檢驗 對谷斑皮蠹進行檢驗時,首先注意與傳播有關的動植物材料、包裝材料及運載工具。花生仁、花生餅傳帶的可能性更大,包裝麻袋是該蟲棲息的理想場所。除動植物產品外,填充料、鋪墊材料也有傳帶的可能性。因為這些物品都可作為谷斑皮蠹的食物。若在糧倉內調查,要注意檢查牆梁和地板的縫隙內是否有該蟲。在貨輪上,此蟲多棲息於機艙附近溫度較高的場所。此蟲在不同貨物中發生的部位往往有別。以椰棗而言多出現於包角、包縫或包口附近,以棉花而言多發生於包皮和包皮內棉花褶之間。被谷斑皮蠹侵染的物品,往往會發現幼蟲的蟲蛻。在無活蟲時,仔細尋找和收集幼蟲的蟲蛻在室內進行鑒定,同樣可確定該批貨物是否受到谷斑皮蠹侵染。
激素檢驗 目前谷斑皮蠹的性外激素已經合成並商品化,這對該 蟲的監測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手段,外激素的成分為1,4-甲基-8-十六碳烯醛,正反式結構按一定比例的混合。
其它檢驗 參見四紋豆象檢驗法
檢疫防除措施
1、檢疫處理,嚴禁帶有此蟲的貨物入境,杜絕傳入,一旦發現,應採取有效措施,迅速加以徹底撲滅。一般撲滅方法主要是熏蒸劑處理。常用熏蒸劑有⑴磷化氫:殺卵,在20℃時,需0.7g/m2(CT值為50g.h/m3),熏蒸3天;30℃,CT值為22.6h/m3,熏蒸2天,殺幼蟲,CT值需達到75g.h/m3,需要熏蒸5天。⑵溴甲烷:25℃時,用葯量為80g/m3,熏蒸48小時;10℃時,用葯量為25℃時的3倍。在倉庫和運輸工具沒有條件熏蒸消毒時,可噴灑馬拉松,一般用30%可濕性粉劑20g,加水4.5kg,噴灑80m2,噴葯前,須徹底做好清潔工作,噴葯時特別注意縫隙和孔洞。
2、用谷斑皮蠹性外激素與殺蟲劑混合,盛於器皿中,放在感染和發生處,即可作為檢測的手段,也可誘殺成蟲。
3、國外利用一種寄生蟲--斑皮蠹簇蟲,進行生物防治,這種寄生蟲可寄生數種斑皮蠹。誘集的雄蟲,感染裂簇蟲後,在其回到其棲息處,通過交尾使雌蟲感染,從而抑制其種群。
4、谷斑皮蠹雌蟲釋放集合香,可引誘雌雄兩性昆蟲。此集合香為5種脂類混合物;包括油酸乙脂44.2%、棕酸乙脂34.8%、亞麻酸乙脂14.6%、硬脂酸乙脂6%、油酸甲酯0.4%。據報道此混合物或各酯單獨使用,在美國已作為檢疫手段。

⑹ 英國最具代表性的動物是什麼

紅胸鴝
又稱鷗亞鴝
知更鳥
英文名
Robin
拉丁文學名:Erithacus
rubecula
紅胸鴝又名「知更鳥」,體長約15厘米,胸、腹及腰部羽毛皆為棕紅色。知更鳥又叫鶇(紅襟鳥,),也叫做「知更雀」,在冰心的《山中雜記》中提到過,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知更鳥身體長約二十多厘米,長著紅色的胸毛,上面有美麗的胸斑,黑色的腦袋,明亮的眼睛。
知更鳥棲息在樹林中,也常常到地面上覓食,其它的鳥兒只會步行或者跳躍,而知更鳥卻兩樣都會。知更鳥性情機警,只要稍稍受驚,就會立刻飛上樹枝。
知更鳥主要捕食蠕蟲、毛蟲、甲蟲、蒼蠅、蝸牛、象鼻蟲、蜘蛛、白蟻和黃蜂,是農業上的益鳥,特別受到棉農的歡迎。可是,它有時也啄食漿果和水果。
每年的3月,當明媚的春天到來時,在美國墨西哥灣的各個州,成群的知更鳥就從棕櫚樹和酪梨樹林中鑽出來,向北遷飛。一批又一批,持續好幾個星期,總數超過十億只,像烏雲一般涌過密西西比河上空。知更鳥邊飛邊鳴,那嘰嘰喳喳的鳴叫聲,彷彿是一陣陣的進行曲。隨後它們就會分成兩路:西路沿著蘇里河向北,越過平原、落基山脈、加拿大,一直飛到阿拉斯加;東路則沿著俄亥俄河向東北飛,一直到加拿大境內。有時候,路上的氣溫驟降,知更鳥又會折回溫暖地區暫避。它們每天的行程大約三十到五十公里,不時的停下來在田野上捕食昆蟲。知更鳥在北方產卵繁殖以後,到了冬天,又會浩浩盪地回到南方來越冬。
在遷飛的途中,知更鳥總是在白天飛行,是最早報曉的鳥兒,也是最後唱「小夜曲」的鳥兒。知更鳥的鳴聲宛轉,曲調多變,深受人們的喜愛。
而知更鳥則喜獨居,它們圈地為主,溝通僅止於求偶和對於侵犯者的驅逐。
巴菲特關於知更鳥的名言(關於股市):「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很有意義。
---------------------------------------------------------------------
1960年,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被選為國鳥。英國人十分喜愛紅胸鴝,尤為崇拜雄性紅胸鴝對自己所建立的疆界負有巡察及保衛之責的本能,所以稱其為「上帝之鳥」。

⑺ 英國有沒有甲蟲

英國當然有甲蟲,這用問嗎?

⑻ 英國的代表性動物是用英語說。

紅胸鴝又稱鷗亞鴝知更鳥

英文名Robin

拉丁文學名:Erithacusrubecula

紅胸鴝又名「知更鳥」,體長約15厘米,胸、腹及腰部羽毛皆為棕紅色。知更鳥又叫鶇(紅襟鳥,),也叫做「知更雀」,在冰心的《山中雜記》中提到過,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都有分布。知更鳥身體長約二十多厘米,長著紅色的胸毛,上面有美麗的胸斑,黑色的腦袋,明亮的眼睛。

知更鳥棲息在樹林中,也常常到地面上覓食,其它的鳥兒只會步行或者跳躍,而知更鳥卻兩樣都會。知更鳥性情機警,只要稍稍受驚,就會立刻飛上樹枝。

知更鳥主要捕食蠕蟲、毛蟲、甲蟲、蒼蠅、蝸牛、象鼻蟲、蜘蛛、白蟻和黃蜂,是農業上的益鳥,特別受到棉農的歡迎。可是,它有時也啄食漿果和水果。

每年的3月,當明媚的春天到來時,在美國墨西哥灣的各個州,成群的知更鳥就從棕櫚樹和酪梨樹林中鑽出來,向北遷飛。一批又一批,持續好幾個星期,總數超過十億只,像烏雲一般涌過密西西比河上空。知更鳥邊飛邊鳴,那嘰嘰喳喳的鳴叫聲,彷彿是一陣陣的進行曲。隨後它們就會分成兩路:西路沿著蘇里河向北,越過平原、落基山脈、加拿大,一直飛到阿拉斯加;東路則沿著俄亥俄河向東北飛,一直到加拿大境內。有時候,路上的氣溫驟降,知更鳥又會折回溫暖地區暫避。它們每天的行程大約三十到五十公里,不時的停下來在田野上捕食昆蟲。知更鳥在北方產卵繁殖以後,到了冬天,又會浩浩盪地回到南方來越冬。

在遷飛的途中,知更鳥總是在白天飛行,是最早報曉的鳥兒,也是最後唱「小夜曲」的鳥兒。知更鳥的鳴聲宛轉,曲調多變,深受人們的喜愛。

而知更鳥則喜獨居,它們圈地為主,溝通僅止於求偶和對於侵犯者的驅逐。

巴菲特關於知更鳥的名言(關於股市):「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很有意義。

---------------------------------------------------------------------

1960年,在英國通過公民投票被選為國鳥。英國人十分喜愛紅胸鴝,尤為崇拜雄性紅胸鴝對自己所建立的疆界負有巡察及保衛之責的本能,所以稱其為「上帝之鳥」。

⑼ 赤甲蟲鑒定

beetle
小紅鰹節蟲
中文名: 谷斑皮蠹

拉丁名: 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

英文名: Khapra Beetle

中文異名: 卡巴甲蟲、谷鰹節蟲、谷鯗蟲、椰子干核甲蟲

分類地位-目: 鞘翅目

分類地位-目拉丁名: Coleoptera

分類地位-科: 皮蠹科

分類地位-科拉丁名: Dermestidae

鑒別特徵: 成蟲長橢圓形,體長1.8-3.0mm。前胸背板近中央及兩側有不明顯的黃色或灰白色毛斑,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觸角11節,極少數個體為9-10節。卵長筒形稍彎曲,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老熟幼蟲,體成紋錘形。離蛹,淡黃色,扁圓錐形,體表著生多數細毛。

生物學特性: 在東南亞,1年發生4-5代。以幼蟲在倉庫縫內越冬。成蟲羽化後2-3天開始交尾,卵多散產,每次產卵50-90粒,多可達120粒,耐乾性強,在食物含水量2%的情況下仍能順利繁殖和發育;耐冷耐熱能力也很強,比一般的倉庫害蟲能夠忍耐更冷更熱的環境;還有突出的耐飢力,當食物缺乏時,接近成熟的幼蟲甚至可以鑽入縫隙處休眠。幼蟲多集中於糧堆頂部取食,進入3齡後又鑽入縫隙中群居。

原產地: 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一帶。

中國分布現狀: 我國內地危害不嚴重,在福建、山東、廣東、雲南等地曾有發現,僅在台灣定居。

擴散原因和危害: 成蟲雖有翅但不能飛,主要隨寄主、貨物、包裝材料和運載工具傳播到亞洲、歐洲、非洲、美國、墨西哥等地。食害多種枯餅及谷類、乾果、堅果、豆類、油料等,危害性極大,給穀物造成的損失慘重。對毛皮也有危害。1962年從非洲傳入我國,內地許多地方曾有小面積發生,但比較容易徹底清除,多被及時撲滅,因此多沒有形成大面積擴散現象。

控制方法: 實踐證明,一旦該蟲大面積暴發,防治起來是很困難的。應注意嚴格檢疫。發現疫情後,採取熏蒸的辦法及時撲滅。常用熏蒸劑有磷化氫、溴甲烷等。國外利用斑皮蠹裂簇蟲等寄生蟲、谷斑皮蠹性外激素等進行生物防治。
學名 Trogoderma granarium Everts
異名 Trogoderma quinquefasciata Leesberg
Trogoderma khapra Arrow
Trogoderma affrum Priesner
別名 谷鰹節蟲 卡巴甲蟲 磚甲
分類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皮蠹科(Dermestidae)長棒皮蠹亞科 斑皮蠹屬(Trogoderma)
國外分布 亞洲的朝鮮、曰本、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前蘇聯中亞地區、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塞普勒斯、土耳其;歐洲的丹麥、瑞典、芬蘭、捷克、德國、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非洲的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幾內亞、獅子山、尼日、奈及利亞、蘇丹、索馬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安哥拉、莫三比克、模里西斯、辛巴威、南非、布斯納法索、馬達加斯加、象牙海岸;美洲的美國、墨西哥及牙買加。
國內分布 雲南、台彎
寄主范圍 小麥、大麥、麥芽、燕麥、黑麥、玉米、高梁、稻穀、麵粉、花生、乾果、堅果、奶粉、魚粉、血干、蠶繭、皮毛、絲綢等。
為害情況 此蟲以幼蟲取食為害。尤其幼蟲十分貪食,除直接取食外,還有嚼啐食物的習性;四齡後,蛀食糧粒內部。其危害嚴重,難以防除,是國際上最重要的植物檢疫對象之一。對谷類造成的損失一般為5-30%,有時高達75%。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8~3.0mm,寬0.9~1.7mm,雌蟲大於雄蟲。體呈長橢圓形,體壁發亮,頭及前胸背板暗褐色至黑色,鞘翅紅褐色,上面的淡色花斑不明顯,觸角及足淡褐色。前胸背板近中央及兩側有不明顯的黃色或灰色毛斑。鞘翅密被淡褐色至深褐色毛,上面有淡色毛形成的極不清晰的亞基環、亞中帶和亞端帶,腹面被褐色毛。觸角11節(極少數個體為9~10節),雄蟲觸角棒3~5節,末節長約為第9、10節的總和,雌蟲觸角棒3~4節。觸角窩後緣隆線特別退化,雄蟲約余全長2/3,雌蟲約余全長的1/3。頦的前緣中部深凹,兩側鈍圓,在凹緣最深處的高度不及頦最大高度之半。雌蟲交配囊骨片極小,長約0.2mm,寬約0.01mm,上面的齒稀少。雄蟲第9腹節背板兩側著生剛毛3-4根。
卵 長約0.7mm,寬約0.25mm,長筒形稍彎曲,一端鈍圓,一端較尖,並著生許多刺狀突。刺突基部粗,端部細。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黃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呈紡錘形,長4.0-6.7mm(平均約為5.3mm),寬1.4-1.6mm(平均約為1.5mm),背面乳白色至紅褐色或淡褐色。第1腹節端背片最前端的芒剛毛不超過前脊溝。身體背面的箭剛毛多著生於背板側面,尤其在腹末幾節背板最集中,形成密的暗褐色毛簇。箭剛毛末節呈矛狀,其長度約等於其後方4個小節的總長。第8腹節背板無前脊溝,或僅以間斷線形式存在。上內唇具有感覺乳突4個。觸

⑽ 壽命最長的昆蟲成蟲是什麼

壽命最長的昆蟲:活得最長的昆蟲是光亮甲蟲(吉丁蟲科)。1983年一個至少經歷了51年幼蟲期的光亮甲蟲出現在英國埃塞克斯郡普律特韋爾的一戶人家中。

還有: 最長壽的昆蟲
1979年的夏季,從美國的卡洛來納州到紐約,每天晚上都有無數的暗色小蟲子從地下飛出來,這就是十七年蟬。它們飛到幾乎所有豎立著的目標上,如樹木、電線乾和建築物,不一會兒,雄蟬發出歡樂喧鬧的叫聲,引誘雌蟬,這標志著它們1962年出生後在地下生存了17年,今年到地面上來舉行「婚禮」。
絕大多數的昆蟲,只有一年或更短的生活史,一般的蟬只有3至9年的生活史,雖然還有一種十三年蟬,在地下生活的時間有17年,使它獲得了昆蟲世界裡最長壽的頭銜。

最大和最小的蝴蝶
蝴蝶自古以來位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蝴蝶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共有14000餘種,我國有1300種以上。我國的台灣省是著名的蝴蝶產地,素有「蝴蝶王國」製成,月有蝴蝶400餘種。
鳳蝶是最大的蝴蝶,也是最美麗的蝴蝶。鳳蝶翅上有紅、黃、藍、黑、白各種顏色,五彩繽紛,並構成美麗的斑紋,發出金屬的光彩。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南美鳳蝶,體長90毫米;翅展270毫米,相當一種中等體型鳥類的翅展。我國最大的鳳蝶翅展達150毫米。
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1983年6月,我國昆蟲學家馬恩沛,在雲南西雙版納小勐養大象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裡採到一種小灰蝶,翅展長度僅13毫米,創造了最小的紀錄。小灰蝶雄雌體色不同,雌蝶通常呈暗色,雄蝶常具有翠、藍、青、橙、紅、古銅等顏色的金屬光彩。這類蝴蝶翅膀的正面,斑紋比較平淡,而翅膀的反面,卻色彩豐富,遠較正面突出。

繁殖最快的昆蟲
昆蟲往往多子多孫,而繁殖最迅速的是蚜蟲。全世界已知蚜蟲種類有2000多種,我國估計有600種以上。
蚜蟲的生活是與眾不同的,有卵生,有孤雌卵胎生(已知母蚜蟲部經過交配能生出小蚜蟲),雌蚜蟲有的有翅,有的無翅。以棉蚜為例: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4-5天就能繁殖一代。作「母親」的生下「女兒」才4-5天就做起「外婆」起來了,所以他們經常是六七代同堂。一隻棉蚜蟲一年能繁殖二三十代。有人估計,一隻孤雌胎生的棉蚜自6--11月中旬的150天內,如後代都存活,那可達到672623338074292603508個。如果這些蚜蟲平鋪起來,相當於地球面積的1.3倍。在自然界中,蚜蟲上述驚人的繁殖數字並不存在,否則我們將被蚜蟲「埋掉」了。

壽命最短的昆蟲
如果「壽命」兩字在昆蟲中是指成蟲生活的天數而言,那麼蜉蝣是昆蟲中最短壽的。我國古代早有記載:「蜉蝣,……朝生暮死」。確實,多種蜉蝣成蟲的壽命只有幾小時,壽命最長的不超過一星期。
蜉蝣的交尾在「婚配」中進行。傍晚時刻,水面上常積聚著大群剛孵化的蜉蝣,在飛行中,一隻熊蟲會突然抓住一隻雌蟲進行交尾。交尾後,雌蟲產卵在水中。蜉蝣的卵生有一些細線,在水中這些盤著的細線伸開。有些細線尖端有吸盤,可以是卵牢牢地固著載河底,以便安身立命。

最毒的甲蟲
斑熬,別名「斑貓」、「龍蚝」、「地膽」,屬鞘翅目芫青科斑螯屬,是最毒的甲蟲。全世界約有斑螯2300多種,我國則有29種。斑螯全身披黑色絨毛,翅細長橢圓形,質地柔軟,體長為11—30毫米,翅基部有兩個大黃斑,中央前後個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足具有黑色長絨毛,危害大豆、花生、茄子等作物。
斑螯多群集取食,成群遷飛。當它遭到驚動時,為了自衛,便從足的關節處分泌出黃色毒液。此黃色毒液內含有強烈的斑螯素,其毒性甚強,能破壞高等動物的細胞組織,與人體接觸後,能引起皮膚紅腫發泡。

最原始的昆蟲
嘴原始的昆蟲,是原尾蟲。它們是一些白色或黃色的小蟲,最大的個體只有2毫米左右。性喜潮濕,常生活在石塊、瓦片和草根下。
凡是昆蟲,其頭部都有一對觸角,胸部由3對足,翅2對,長具單眼和復眼。但是原尾蟲無翅,無眼,也無觸角,它們常把第一對足高舉在頭的上方,代行觸角的機能。幼蟲初孵化時腹部9節,再生長過程中增生3節。這些特徵與其它昆蟲不同,表現了它們的原始性。人們對原尾蟲的研究,在昆蟲學上有獨特的意義,是昆蟲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一部分。然而,解放前,這項工作在我國完全空白,人們因而認為我國是沒有原尾蟲的。1956年,北京農業大學楊集昆教授最先採到我國原尾蟲標本,在我國昆蟲學界傳為佳話。

最重的昆蟲
最重的昆蟲是分布於赤道非洲的花金龜科大甲蟲。個頭最大的叫巨花金龜,其雄蟲從觸角尖到腹部末端的長度為11厘米,重70至100克,雌蟲身長較短。

最長的昆蟲
世界上有記載的最長的昆蟲是生活在婆羅州雨林地區的一種棒狀蟲。英國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有已知最長的昆蟲標本。該標本身長32.8厘米,若包括腿在內,全身可長達54.6厘米。在野外時常發現此類昆蟲斷腿,原因是當它蛻皮時,過長的腿極易碰斷。

飛得最快的昆蟲
任何一種昆蟲,包括鹿馬蠅、天蛾、馬蠅和幾種熱帶蝴蝶在內,其持續飛行的最高速度為每小時39公里。飛得最快的昆蟲是澳大利亞蜻蜓,它短距離的沖刺速度可達每小時58公里。

看看吧~~~~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有什麼甲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戰義大利侵犯了哪些國家 瀏覽:546
中國女皇在哪個省 瀏覽:211
印尼羊肉薄餅怎麼做 瀏覽:965
在英國留學生如何求職 瀏覽:690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瀏覽:167
英國人為什麼不踢正步 瀏覽:726
印度的戰斗機都是哪些國家的 瀏覽:953
越南有多少個美國人 瀏覽:997
印尼寬頻怎麼選擇 瀏覽:437
中國財務大咖齊昊哪個大學畢業 瀏覽:670
印度匯豐銀行在哪個城市 瀏覽:282
英國人對水過敏怎麼辦 瀏覽:702
巴厘島哪裡可以兌換人民幣印尼幣 瀏覽:69
越南到濟南運費每噸多少錢大概 瀏覽:711
哪些義大利的服裝品牌賣給中國 瀏覽:129
人民幣去越南什麼地方可以換 瀏覽:305
美國香檳市緯度相當於中國哪個 瀏覽:434
伊朗女人戴的頭巾叫什麼 瀏覽:411
中國有哪些彩票合法 瀏覽:745
印尼進口多少冷凍牛肉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