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有什麼著名情報人員

英國有什麼著名情報人員

發布時間:2022-06-13 00:37:49

⑴ 二戰傳奇間諜,同時為兩國打探情報,他是怎麼做到的

說起間諜這個職業,那絕對的是緊張刺激有成就感。而且,就近代史中的各國間諜來說,那都不乏讓人嘆為觀止者涌現。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在間諜界有點登峰造極的感覺,他同時為兩國打探情報,一人能頂二十八人,讓整個二次世界大戰都為之發生改變。沒錯,他就是雙面間諜胡安·普約爾·加西亞。

兩個勛章

能這樣獲得兩個國家勛章,且還是敵對雙方的獎勵之人,估計除了加西亞也沒誰了。可就這樣,加西亞也不滿足,畢竟他還擔心以後德國發現受騙追殺自己。於是,他後來採取了登報宣稱死亡的操作,以至於德國方面痛心不已,竟然又給了他一筆三十多萬的撫恤金。希特勒聰明一世,在加西亞這件事上,那可是傻到家了。

⑵ 世界著名的間諜情報組織有哪些和其特點

英國秘密情報局【縮寫】MI6
=Military Intelligence 6 軍情六處(英國負責海外諜報工作的部門)
也稱秘密情報處,原為英國情報機構海外諜報系統,1939年改組,歸國防部領導。
主要負責在國外進行情報間諜活動,如打入敵對國的組織內部進行策反、招募等。總部設在倫敦威斯敏斯科橋南邊一幢20層樓內,對外稱「政府電信局」,該處由外交部控制。
軍情6處與軍情5處同時於1909年成立,第一任處長是皇家海軍上校曼斯菲爾德·卡明,後來擴展為秘密情報局。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軍情6處經歷了組織上和行動上一系列不幸災難。1939年11月9日,在荷蘭邊境小鎮芬洛,兩名英國高級情報官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佩恩·貝斯特上尉,輕易被德國黨衛隊欺騙並劫持。軍情6處從而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情報渠道。
在當時,情報的搜集主要是由駐外情報站來提供。這些材料送回倫敦後,總部人員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後,分發給各「用戶」——陸海空三軍。芬洛事件後又遇上財政困難,軍情6處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局面。
1940年5月,德國的閃電戰使英國不得不關閉了在歐洲的各個情報網,軍情6處只剩下在中立國為數不多的幾個情報站。
軍情6處第二任處長辛克萊海軍上將在任職14年之後,於1939年11月4日因患癌症去世,隨即由其副手斯圖爾特·孟席斯接任。面對困境,孟席斯毅然拋棄傳統的刺探情報觀念,把目光投向了剛剛接管過來的政府密碼學校,決心依靠對密碼學校的利用,從截獲和破譯德國電報中獲取情報。他果然如願以償,布萊切利庄園破譯人員獲取的「厄爾特拉」(超級機密)為英國贏得最後的勝利立下了奇勛。
丘吉爾擔任首相後,情報機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大量才華出眾和有獻身精神的年青人,從大學、從倫敦商業界、知識界紛紛應召加入秘密情報組織。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爆發後,英國從監獄釋放了不少偷竊技術高超的保險櫃撬竊犯等刑事犯罪分子,要他們為盟軍服務。其中大多數人獲准參加突擊隊;少數人參加軍情6處,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制鎖、橇保險箱和爆破。這看來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戰時對策,因為按英國招收間諜的穿透標准來看,理想的間諜是一個出身於上等社會、有經濟收入、性格開朗的年輕人。他必須受過比一般人稍高的教育,英俊、勇敢、頑強、比較冷靜和客觀,一如銀幕上的「007」詹姆斯·邦德。因此,英國的間諜機構歷來都重視從牛津和劍橋這兩所世界名牌大學中招收間諜。
1930年以來,軍情6處內曾設有一個專門從事破壞和顛覆活動的D處。1940年7月22日根據丘吉爾首相的命令,新成立的特別行動屬將D處接管。特別行動屬的任務是在海外進行破壞性活動。特別行動屬由英國經濟戰爭部部長休·道爾頓博士組建,不久,又由弗蘭克·納爾遜爵士接替道爾頓。
1942年5月,特別行動屬組織參與了暗殺納粹黨衛隊保安局局長賴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事件。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捷克被暗殺,這次行動引起了德國法西斯分子百倍的瘋狂報復。單在布拉格就有1萬多人被捕,至少1300人被殺。最野蠻的暴行發生在利迪斯村,這個位於布拉格附近的小村莊,環境寧靜優美,村裡的紅瓦房圍著一座古老的巴羅克式教堂,恍如世外桃源。一天夜裡,黨衛隊突然包圍了村子,全體村民不管男女老幼都被集中起來。黨衛隊以村裡曾有村民掩護過暗殺者為由,把村民中16歲到70歲的男人通通槍斃,將婦女兒童全部用卡車送進集中營,然後一把火將整個村莊的房屋燒毀。
特別行動屬確實值得稱贊的成績,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其特工人員非常成功地拖住了德國精銳的裝甲部隊,延誤了他們抵達沿海地區的時間。

⑶ 世界著名歷史間諜人物有哪些

1、東方魔女----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的滿文名為愛新覺羅·顯紓,字東珍,漢名金壁輝。是滿清皇室肅親王善春的第十四位公主、生於1906年。

2、雙面巨諜「007」----達斯科·波波夫
達斯科·波波夫(1912~1981年),南斯拉夫人,出生於一個富商家庭。1940年,他在好友強尼·傑布森的勸說下加入納粹間諜機構。但他從心底里反感希特勒的政策,於是偷偷與英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取得聯系,英國軍情五局正式招募了他。在德國人那裡他的代號是「伊萬」,在軍情五局他的代號是「偵察兵」。

3、間諜王子----哈羅德·金·菲爾比
哈羅德·金·菲爾比是蘇聯間諜史上,也許是世界間諜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間諜之一。

4、博士間諜----理查德·左爾格
理查德·左爾格真名叫伊卡·哈爾多維奇·宗捷爾,1895年10月4日出生於高加索巴庫的薩芬奇鎮。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烏克蘭人。理查德三歲時,他們舉家移居德國,但左爾格卻從此與俄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5、閨中諜秀----辛西婭
西方諜報專家公認,女間諜中首屈一指的當屬辛西婭。在間諜史上,辛西婭可以使許多風流艷諜自慚形穢。

6、冷麵殺手----博格丹·斯塔申斯基
上世紀50年代,人們在慕尼黑的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晃來晃去。最惹人注目的是他那雙古怪的、閃爍不定的、顯出焦慮不安神色的、幾乎像一隻受到驚嚇的鳥的眼睛。他叫博格丹·斯塔申斯基,是克格勃的間諜。

7、笑面雙諜----武爾夫·施密特
武爾夫,這位諜報史上的天才人物,無疑進行了極其精彩的表演。作為一名雙重間諜,他一面為二戰時的同盟國搜集最重要的政治、軍事情報,從而為正義戰勝邪惡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另一方面,他又以虛假情報成功地欺騙了納粹德國,以致於直到戰爭結束他們仍將他視為忠誠於納粹的間諜。他的精彩表演已受到當代人的交口贊譽。

8、諜海梟雄----勒魯瓦
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第七處處長勒魯瓦,是西方諜報界公認的一位智勇雙全、功勛卓著的間諜大師。內部統計數字指出,法國90%的諜報戰果歸功於勒魯瓦領導的第七處。回顧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魯瓦說道:「我立志全身心投入特工事業,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工作著,為了弄到情報,我四處搜尋,總能得手。但哪裡料到,道路的盡頭等著我的卻是一場悲劇。」

9、諜報大師----科恩
摩薩德是以色列中央情報和特殊使命局的別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情報機構之一。它以其卓有效的工作、雄心勃勃地膽略令人敬畏。

10、靈鼠勇諜----南希·韋克
南希·韋克,二戰中最勇敢的女性之一。生於澳大利亞,20歲出頭時二戰爆發,她移居法國,在那裡接受間諜訓練。曾是德國納粹「黑名單」第一人,納粹德國情報機構稱她為「白鼠」。因為她像鼠一樣輕靈,一次又一次躲過追殺,還幫助數百人逃脫納粹魔爪。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有哪些特工的名單被曝光

美國加州的一個網際網路網站曾公布英國秘密情報官員的名單。英國外交部非常惱火,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家報紙不要刊登這個網站的細節。這個網站的主人竟然是英國前情報人員理查德·湯姆林遜。

另外,前英國軍情5處官員謝勒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采訪時大曝軍情5處的內幕:我任職軍情5處期間,每天上司都告訴我,起草給政府的工作報告時,含糊一點,不要什麼都寫進去。這樣一來,將來萬一出了什麼婁子也好遮掩。1995年3月,我寫了一份關於恐怖活動的報告,因為首相要求了解這方面的最新情況。結果,到我離職的時候,這份報告還沒有交到首相手上,當時已經是1996年底了。3年前,我向政府及情報委員會提交證據,說明軍情5處內部的種種弊端,但它置之不理。我於是向媒體公布了我掌握的事實。政府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對軍情5處展開調查,如果我所言屬實,就要對這個機構進行改革;二、採取掩耳盜鈴的態度,竭力掩蓋事實並讓我閉嘴。可悲的是,它選擇了後者。我們的政府只想著如何為軍情5處遮醜,卻沒有考慮到如何保護國家的安全。過去幾年中,3名間諜連續曝光,他們自己也坦承犯罪,卻被軍情5處公開或悄悄地釋放了。軍情5處使英政府顯得像個大笨蛋。

不過,今年2月謝勒曾被英國政府告上法庭,罪名是侵犯機密文件版權以及違反合同。英國政府指責謝勒泄露國家機密,是個叛國賊,並試圖用《國家官員保密法案》對謝勒進行起訴,但未能成功。政府被迫改變策略,向高等法院控告謝勒違反民事法律。謝勒的律師說:大家可以看到政府想盡一切辦法不讓謝勒先生說話,因為他說的話符合公眾利益,而非政府利益。但是我們將為此斗爭,因為謝勒先生有言論自由,英國人民也有權了解政府情報部門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謝勒聲稱情報局內建有英國政界要人的秘密檔案,其中包括內務大臣斯特勞。

⑸ 世界四大特務機構是

通常世界四大特務機構指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前蘇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英國軍情六處以及以色列摩薩德。

1、美國中央情報局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美國政府的間諜和反間諜機構,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的總協調機關)。

其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恐怖組織、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它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

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做准備,例如蘇聯、瓜地馬拉的阿本斯、智利的阿連德等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的蘭利。

美國中央情報局分為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情報處、管理處、行動處、科技處。情報技術人員多具有較高學歷、或是某些領域的專家。該機構的組織、人員、經費和活動嚴格保密,即使國會也不能過問。

2、前蘇聯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國家反間諜與情報偵察機構,是直接履行聯邦安全局機構主要活動方向的,在職權范圍內為俄聯邦安全保障領域實施國家管理的,並協調有權從事反間諜行動的各聯邦執行權力機構活動的聯邦執行權力機構。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俄文: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英文:The Committee of State Security,簡稱КГБ,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

克格勃前身為捷爾任斯基創立的「契卡(Cheka)」及斯大林時期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下屬的國家安全總局,前蘇聯早期的情報機構契卡將總部設在彼得格勒(聖彼得堡)霍瓦亞大街2號。

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契卡總部也在1920年遷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

1991年蘇聯解體後,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一總局另外成立俄羅斯對外情報局。

3、英國軍情六處

軍情六局全稱是英國陸軍情報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又稱秘密情報局,縮寫為SIS(SIS=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代號MI6。

對外又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處」,西方情報界把MI6看成是英國情報機關的「開山祖師」。

從伊麗莎白的開創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嚴格保密的,也稱秘密情報處,原為英國情報機構海外諜報系統。2011年5月28日,《軍情六處》中文版問世,解密真實007諜戰傳奇。以詭秘著稱於世。

4、摩薩德

全稱為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 縮寫Mossad),摩薩德成立於1951年4月1日。成立之初,摩薩德有多種名稱,「以色列秘密情報局」、「中央協調局」、「中央情報與安全局」。

在摩薩德成立伊始,這一時期的摩薩德局長伊塞·哈雷爾確立了以色列情報系統的性質。作為一個嶄新的情報機構,摩薩德缺乏老牌情報機構所擁有的經驗和傳統,但他們敢於去摸索經驗和創造自己的特色。

當特工們接受了任務卻不知如何去完成時,他們會被告知:「如果你被扔出了門,那就再從窗戶鑽進去。」正是憑借著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年輕的摩薩德初露鋒芒,並逐漸積累了自己的經驗。

20世紀60年代,摩薩德完成了從人工情報向現代化情報工作的轉變。梅厄·阿米特接替哈雷爾成為摩薩德局長。阿米特推出了更專業的招募和訓練方法,並引進了計算機和其他技術手段。

之後,美國大型企業的管理方式被引入摩薩德。摩薩德的海外情報搜集和特工步入了正規化的軌道。

(5)英國有什麼著名情報人員擴展閱讀:

代表性事件:

一、英國軍情六處

從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創設秘密情報機關至今,英國間諜機構已有近500年的歷史。2013年一名作家向英國媒體透露,提出有力證據,證明英國軍情六處(MI6)是黛安娜王妃車禍事件主謀。

與美國「依賴高科技」相比,英國情報機構更注重「人的資源」,即十分注重對關鍵人物的收買與策反,「放長線釣大魚」。為了達到目標,長期盯住關鍵人物,時間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之久。

正是這種情報運作方式,令英國當局可以在十分低調、不易被察覺的情況下,獲取大量核心情報。

二、俄羅斯克格勃

俄正式招募間諜之前,一般會對候選人暗中考察3到4年,新學員進入間諜學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脫胎換骨」:姓名、年齡、出生地、愛好、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職業等都要更換。俄對外情報總局所屬的學校大多位於非開放地區,地圖上根本找不到。

俄羅斯安全機關下屬的特工學校匯集了國內擒拿、格鬥、爆破、武器、犯罪心理學、偵察和計算機等方面的頂級專家,他們在繼承自己獨特的培訓方法的同時,還大膽借鑒美英兩個國家的間諜訓練經驗,培養出了大批技藝精湛的高級情報人員。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在赫赫有名的克格勃系統幹了16年職業「特工」,後被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看中並選定為「接班人」登上總統寶座。

普京執政後,「克格勃情結」表現得尤其明顯,其治國方略和執政風格都受此影響。普京也毫不諱言:「始終以克格勃經歷為榮」。

三、美國中央情報局

1960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曾策劃暗殺剛果領導人帕特里斯·盧蒙巴,方法就是在他的牙刷沾上一種致命的病菌。如果盧蒙巴使用了這把牙刷,幾天或幾星期以後他就會死亡。

大概在同一時間,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健康改建委員會」將一塊沾染了毒葯的手帕寄給伊拉克領導人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意欲置其於死地。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這些暗殺陰謀都沒有得逞。帕特里斯·盧蒙巴和卡里姆·卡塞姆是被政敵處決的。

美國中央情報局還曾多次策劃暗殺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它僱用黑手黨在卡斯特羅的食物中下毒,並試圖讓他穿被馬杜拉病菌污染的潛水服。

馬杜拉病又叫足菌腫,是一種罕見的熱帶疾病,該病從腳部發病後向上蔓延,直到損害整個身體。美國中央情報局考慮過的暗殺卡斯特羅的工具還包括會爆炸的雪茄、灌有毒液的鋼筆以及當卡斯特羅觸碰時會在水下爆炸的貝殼等。

多年來,為了除掉本拉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一直在搜集有關拉登核心集團人士的線索,最終成功策劃刺殺本拉登。

四、以色列摩薩德

1、在二戰後數十年,摩薩德在世界各地對納粹逃犯窮追不舍。摩薩德最為人稱道的代表作之一當屬1960年在阿根廷生擒德國納粹高官、二戰大屠殺「設計師」阿道夫·艾希曼。

2、1972年的「慕尼黑慘案」發生後梅厄隨即下令摩薩德特工追殺兇手,展開血腥報復。1979年,三名巴勒斯坦人在貝魯特被暗殺,其中「黑色九月」頭目尤賽夫被汽車炸彈炸死。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陸續有涉嫌參與慕尼黑綁架的巴勒斯坦人遭暗殺。

⑹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雙面間諜

1.哈羅德·金·菲爾比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學易,化名曾達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統、軍統、日偽、青紅幫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動期間,曾提供德、蘇開戰部署及日軍二戰期間的准確戰略情報;1945年10月秘密轉移到蘇北解放區;1949年,被李克農調到中央情報部門,負責日美動向的調研工作;1955年,因「潘漢年案」牽連,判刑12年,1967年期滿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獄後又被送農場進行勞動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於北京;著有《袁殊文集》。

拓展資料:

間諜既指被間諜情報機構秘密派遣到對象國(地區)從事以竊密為主的各種非法諜報活動的特工人員,又指被對方間諜情報機構暗地招募而為其服務的本國公民。廣義來說,間諜是指從事秘密偵探工作的人,從敵對方或競爭對手那裡刺探機密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

密探,間諜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採取非法或合法手段、通過秘密或公開途徑竊取情報。被派遣或收買來從事刺探機密、情報或進行偵查活動的人員。

⑺ 世界各國比較著名的情報或間諜機構有哪些

1.克格勃(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 克格勃的職權領域大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反間諜部門相當。在1930年代,由亞戈達和葉若夫領導的內務人民委員部成為「大清洗」的工具。 冷戰期間,「克格勃」的職能過大, 涉及國內所有領域, 凌駕於蘇聯黨和政府之上,在國際上也成為紅色恐怖的代名詞。

克洛勃,俄語全稱拉丁字母轉寫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是蘇聯的間諜情報機關。蘇聯的間諜情報機構曾與美國並駕齊驅,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在某方面甚至超過美國。自蘇聯劇變以後,俄羅斯繼承其衣缽,但其力量大為削弱,經過調整以後,又以新的面孔出現,重新活躍。
克洛勃建立於1954年。該機構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爾什維克政府剛建立時成立的「契卡」,捷爾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腦。

契卡將總部設在彼得格勃勒霍瓦亞大街2號。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契卡總部也在1920年遷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

克洛勃主要機構有「對外諜報局、國內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邊防軍管理局、總務局、克洛勃駐外站組等。克格勃系統工作人員曾一度達到50多萬名,總部機關有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有20萬人,邊防軍30萬人,此外,在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年預算為100億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部」,是一個超然的機構,它只對中央政治局負責。

英國情報機關稱克格勃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

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安德羅波夫和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赫魯曉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
2.摩薩德 "摩薩德"是以色列專門負責收集境外情報、在境外執行「特殊任務」的秘密情報組織。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它執行過多次重大使命,其中轟動一時的就是1960年前往阿根廷緝拿了納粹黨衛軍大頭目阿道夫·艾希曼。此外,在還擊阿拉伯國家針對以色列的敵對行動中,它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冷戰時代,摩薩德是一個令人感到十分神秘但又足以令所有國家,尤其是以色列的中東敵對國感到膽戰心驚的諜報部門,其活動能力和影響力足以和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媲美,決非浪得虛名。比如說摩薩德特工盜取約旦前國王尿樣,從而摸清他身體健康的行動;摩薩德特工從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眼皮底下將50卷價值連城的猶太教珍本古籍悄悄地偷運出境的行動都是它近年來的經典之作。
摩薩德還掌握了柯林頓與萊溫斯基長達30個小時情意綿綿的錄音,並曾想以此要挾柯林頓。巴基斯坦《伊斯蘭報》11月30日報道說,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將擔負起保衛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卡爾扎伊的任務。報道說,以色列「摩薩德」情報人員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抵達阿富汗的,預計還有更多的以色列情報人員將陸續抵達阿富汗。

然而,摩薩德這幾年失敗多於成功,比如說摩薩德曾制定一份詳盡的暗殺薩達姆的計劃,結果兩度失手,不但沒能成功,反而連累裝扮薩達姆及其隨從的5名以特種兵全部被炸死;1998年,摩薩德在瑞士秘密行動失手,結果特工遭審判;1999年底,摩薩德特工製造敘利亞備戰的假情報,差點把以色列拖入對敘利亞的戰爭;2000年,由於摩薩德特工使用加拿大假護照,也致使加拿大和以色列關系降溫。

接連的失敗和時代的變化使摩薩德失去了冷戰時期的光環,甚至連招特工都存在危機,因為沒有年輕人願意當特工了。為此,今年的以色列各希伯來文大報都刊登了一幅內容相同的招聘廣告:「摩薩德已經敞開了它的大門,當然不是對每一個人,也不是對許多人,但是它的大門可能正對你敞開著……」 3.中央情報局 1947年7月,美國政府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國家安全法》,設置了中央情報局這一機構。其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近郊的蘭雷。美國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最大的間諜和特務機構,是美國情報系統的總協調機關。據該機關透露,其在編人員有16500餘人,據有關人士推測實際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由美國總統任命,同時擔任總統和國會的高級情報顧問。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中情局,英文簡稱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例如前蘇聯,和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雅克布·阿本斯(Arbenz)和智利的阿耶蘭德(Allende)。總部設在蘭雷。中央情報局也經常搞一些暗殺活動,暗殺敵國領導人,但很少成功。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它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中的重要機構,主要負責給美國聯邦政府搜集、提供世界各國軍事、政治、經濟情報資料,本報向讀者展示了一個「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雙面中央情報局。

⑻ 歷史上的著名間諜有哪些

博士間諜----理查德·左爾格
理查德·左爾格(1895—1944),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舉止高雅,氣度雍容的佐爾格是二戰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誰也不會想到,這位畢業干柏林大學和基爾大學的博士,在東京德國使館內有單獨辦公室並與使館官員親密無間的著名記者竟是為莫斯科工作的。他就德國要發動對蘇戰爭提出的警告和日本不會在西伯利亞採取行動作出的准確判斷已作為諜報活動的典範載入史冊。作為20世紀的著名間諜,左爾格為世界的和平作出重大貢獻,並為了二戰反法西斯的正義斗爭獻出了生命。他的膽識和智慧一直為人們所稱頌,被譽為「最有膽識的間諜。」 間諜王子--哈羅德·金·菲爾比
哈羅德·金·菲爾比是世界間諜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間諜之一。英國人,在劍橋大學畢業後不久就成為蘇聯克格勃特工,後成功打入了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並在該局步步高升,最終成為該處的反間諜部門的負責人。 1962年蘇聯情報員喬治·布萊克被捕後,菲爾比才被確認為蘇聯情報人員,1963年1月23日,菲爾比步行300英里,逃離了英國,穿過敘利亞最後抵達了土耳其。1963年7月,菲爾比在莫斯科露面,蘇聯當局授予他代表最高榮譽的「紅旗勛章」。 諜海梟雄——勒魯瓦
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第七處處長勒魯瓦,是西方諜報界公認的一位智勇雙全、功勛卓著的間諜大師。內部統計數字指出,法國90%的諜報戰果歸功於勒魯瓦領導的第七處。回顧自己30年的特工生涯,勒魯瓦說道:「我立志全身心投入特工事業,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工作著,為了弄到情報,我四處搜尋,總能得手。但哪裡料到,道路的盡頭等著我的卻是一場悲劇。」 諜報大師——科恩
無可匹敵的情報專家,享有「西方佐樂格」的美譽,他以歸來的阿拉伯大亨的身份隻身潛入敘利亞,廣泛結識軍政要員,出入於政府首腦機關,竊取了大量絕密的政治、軍事情報,他就是猶太第一諜,諜報大師——伊利·科恩 千面間諜——波波夫
斯科·波波夫(1912~1981年),南斯拉夫人,在二戰中,他一個人牽制了7-15個德國步兵師而差點改變二戰進程,他被西方諜報界譽為最勇敢最快樂的諜報天才,他具有巨大魅力和個性吸引力,連前英國情報機關的頭子斯圖爾特·孟席斯少將也對他贊嘆不絕「太詭計多端」.他委身納粹「狼穴」,為盟軍的勝利甘冒風險,他的諜報生活堪與伊恩·費萊明小說中的詹姆斯·邦德相媲美,而其間諜生涯的緊張和危險更激動人心,充滿著罪惡與仁智的殊死搏鬥,他就是007原形之一,世界第一雙面間諜-達斯科·波波夫。 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1906~1948),本姓愛新覺羅.顯玙,字東珍,化名金璧輝,是滿清王室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個女兒。正當這位公主天真爛漫之時,中國政局發生了重大更迭,清王朝的老房子著了火,中華民國的新宅取而代之。身為清室股肱大臣,肅親王眼看宗廟傾覆,政權旁落,心有不甘,意有不適。他聯絡日本浪人川島浪速游說日本軍部出兵干涉南方革命黨的「叛亂」,同時,還策動蒙古王公喀喇沁王與慣匪巴布扎布組織蒙古義勇軍,企圖製造「滿蒙獨立」的既成事實。然而,形勢強於人,他的美夢化為泡影。民國初年,肅親王善耆以「匡復清室」為志願,他將幾個兒子分別派遣到滿洲、蒙古和日本,讓他們卧薪嘗膽,伺機而動;又將掌上明珠顯玙送給好友川島浪速做養女,加以魔鬼式的調教。 南希·韋克
南希·韋克(生於1912年8月13日——)二戰中最勇敢的女性之一。生於澳大利亞,20歲出頭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她移居法國,在那裡接受間諜訓練。曾是德國納粹「黑名單」第一人,納粹德國情報機構稱她為「白鼠」。因為她像鼠一樣輕靈,一次又一次躲過追殺,還幫助數百人逃脫納粹魔爪。作為二戰期間反抗德國納粹的女英雄,南希·韋克在戰後從法國、英國和美國獲得很多勛章,因此成為獲得盟國授予勛章最多的女性。

⑼ FBI,CIA等世界上還有那些著名的情報局都是那國的

美國三大情報機構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這三大情報機構支撐起美國龐大的情報王國,年預算佔美國全年情報預算的80%以上。

英國兩大情報機構

英國軍情五處(MI5)成立於1909年,是一個專門對付顛覆和恐怖活動的機構。軍情六處(MI6)則是負責國外諜報的機構,受英國外交部的監督。

該機構向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派遣情報人員,重要的活動地區是東歐國家和中東地區。

俄聯邦安全局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的前身是前蘇聯的克格勃(KGB)。克格勃的職權領域大致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反間諜部門相當。除了對外情報局和聯邦警衛局尚未被「收編」之外,聯邦安全局已恢復了克格勃時期的大部分功能。

以色列摩薩德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善於利用高技術進行情報收集,甚至美國白宮、國務院的電話,摩薩德均能獲取。

⑽ 間諜的著名間諜

二戰十大著名間諜,這個說法由來已久。埃迪·查普曼(Eddie Chapman,1914—1997),完全可以與最頂尖的二戰間諜相媲美。他是英國間諜史上最具轟動效應的人物之一。然而,為什麼他不在二戰十大著名間諜之列呢?這是因為:他在二戰中的活動,曾被英國軍情五處列為高度機密,直到他過世後才逐漸向公眾公開細節。
關於查普曼,2007年國外出版了Agent Zigzag: The True Wartime Story of Eddie Chapman(軍情五處最新大解密;超級大盜的間諜生死游戲;英國國家圖書獎提名、《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圖書、《星期日泰晤士報》年度暢銷書)。
2007年1月13日,人民網對此人做了報道:《英國大盜曾想炸死希特勒:靠神偷絕技成為納粹間諜,為名垂青史策劃自殺襲擊》。
2012年2月,國內出版了《代號「鋸齒」:二戰王牌雙面間諜查普曼傳奇》。本書以查普曼的真實經歷為主線,重點描述了他在二戰中的間諜歷險,形象地再現了英、德兩國間最為驚心動魄的情報大戰。故事情節緊湊,讀來跌宕起伏;細節栩栩如生,令人如臨其境。此外,作者也介紹了主人公在戰爭之外的經歷,讓讀者對人性的復雜和人生的多變唏噓不已。
二戰前,英國人埃迪·查普曼混跡於黑社會,偷盜、好色、敲詐,無惡不作,終於鋃鐺入獄。二戰時,監獄所在小島成了德軍佔領區。為了重返英國獲得自由,查普曼主動申請為德軍做間諜。這個小混混的種種特質被德國情報機構看中,他們對他進行嚴格的間諜培訓後將他空投回英國。在英國被捕後,他立即向軍情五處投誠,甘心做雙面間諜,代號「鋸齒」(Zigzag)。
藉助為德國「服務」的便利,查普曼向英國輸送了高價值情報,屢立奇功,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傑出貢獻;同時,他為德國「執行」重大使命,提供「重要」信息。被獎重金和鐵十字勛章。哪怕到戰爭結束時,德國人都不知道自己一直都在被查普曼用假情報和欺騙手段所迷糊…… 瑪塔·哈里(MataHari,1876-1917),是荷蘭人瑪哈雷塔·赫特雷達·澤萊(Margaretha Gertrui是20世紀初知名交際花,一戰期間與歐洲多國軍政要人、社會名流都有關聯,最終在巴黎以德國間諜罪名被法軍槍斃。
瑪塔·哈里傳奇式的人生在西方世界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後世許多學者也致力於研究她的間諜身份,對當時的判決提出許多置疑。瑪塔·哈里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各種書籍、電影等文化作品之中,在西方文化中有一定的影響。 南希·韋克(1912—2011 ),二戰中最勇敢的女性之一。生於澳大利亞,20歲 出頭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她移居法國,在那裡接受間諜訓練。曾是德國納粹「黑名單」第一人,納粹德國情報機構稱她為「白鼠」。因為她像鼠一樣輕靈,一次又一次躲過追殺,還幫助數百人逃脫納粹魔爪。作為二戰期間反抗德國納粹的女英雄,南希·韋克在戰後從法國、英國和美國獲得很多勛章,因此成為獲得盟國授予勛章最多的女性。

俄羅斯安全部門扣押了一名被控試圖招募一名俄羅斯情報官員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效力的美國公民。這名男子名叫瑞恩·福格,俄方認為他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名特工。俄外交部已就此傳喚美駐俄大使,要求其解釋此事。美國駐俄大使館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有什麼著名情報人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的疫情為什麼一直嚴重 瀏覽:152
中國以前有什麼恐龍 瀏覽:388
如何寫中國夢 瀏覽:964
疫情印尼航班什麼時候恢復 瀏覽:657
印尼什麼游戲火 瀏覽:954
二戰義大利侵犯了哪些國家 瀏覽:546
中國女皇在哪個省 瀏覽:211
印尼羊肉薄餅怎麼做 瀏覽:965
在英國留學生如何求職 瀏覽:690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瀏覽:167
英國人為什麼不踢正步 瀏覽:726
印度的戰斗機都是哪些國家的 瀏覽:953
越南有多少個美國人 瀏覽:997
印尼寬頻怎麼選擇 瀏覽:437
中國財務大咖齊昊哪個大學畢業 瀏覽:670
印度匯豐銀行在哪個城市 瀏覽:282
英國人對水過敏怎麼辦 瀏覽:702
巴厘島哪裡可以兌換人民幣印尼幣 瀏覽:69
越南到濟南運費每噸多少錢大概 瀏覽:711
哪些義大利的服裝品牌賣給中國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