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你對英國和美國了解多少

你對英國和美國了解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13 17:20:43

A. 去英國和美國留學的區別

英美留學的不同:
1.美國的大學建築普遍是沒有英國的古典的,現代的居多。
2.從吃的東西上講,美國比英國好多了,到處都有地道的中餐館,而且價格比英國的要便宜。
3.美國的華人也比英國要多,自己人好辦事的道理到哪個國家都受用,美國的車子交通也比英國要好一些。
4.美國天氣比英國好太多了!英國突出的優勢是人口素質是很高的,相對美國人要更有禮貌,更有涵養。火車很發達,基本大小城市都可以到。
5.英國相對美國,治安是比較好的。不會有大多的騷擾事件。當然這個也得分城市。坎特伯雷地區是純白人地區,治安條件很好,但是像伯明翰地區啊,曼城啊這些大城市晚上最好還是不要單獨出門的。
6.從2019QS世界大學排名來看Top100,還是美國領先。美國佔33%,英國佔18%,澳大利亞佔7%,加拿大佔3%。所以美國的優質教育資料無疑是世界第一。在這個方面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沒有辦法與美國和英國媲美的。
7.英國文化底蘊深厚程度。英國公學被稱為「教育界的活化石",歷史悠久,在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最早的溫徹斯特公學創建於1382年,」九大公學「中著名的伊頓公學成立於1440年。公學其實就是專門為貴族服務的私立中學。當然也有為普通民眾服務的中學。

B. 美國和英國是什麼關系

你可以從滿意回答上大致了解到,英國和美國的關系,在之前,美國這塊新大陸在發現後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後來因為英國對其殖民地要求嚴重賦稅,惹起殖民地的人不滿,引起抗議,爆發獨立戰爭,後因殖民地的英國人勝利而獨立,取名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可以說美國是由英國人組成的一個新國家,再由後來美國人黑奴問題,導致美國有多數的黑人,還有少數本來就土生土長的印第安人,使美國人種多樣化了,但是美國迄今為止還是由原英國白人的民眾來主掌國家大權,所以美國和英國的關系就只是由一樣的民族而分裂成的兩個國家。

C. 美國和英國從古至今的關系的誰能幫我理清楚

最開始發現美國後美國是英國的殖民地,相當於英國的一部分。

後來美國獨立戰爭打贏了,但是世界各國依然把它看作英國的一個小跟班。
再後來八國聯軍的時候,美國為了存在感參戰,但歐洲人依然看不起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的所有物資都靠美國,美國同時給英,德賣武器,賺了一大筆錢,成為第一經濟大國,後來參戰幫忙搞定德國。
一戰後,美國想謀取世界霸權,但是英法一起反對,沒有成功,美國的地位提升到了和英國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千辛萬苦想拉美國參戰,最後美國參戰了
二戰後,美國成為超級大國,英國追隨美國
後來英國不再只聽美國的
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第一大國,英國是其同盟

D. 美國和英國在人文習俗方面有哪些相似,哪些不同,為什麼

因為是不同的國家,所以他們的習俗肯定是不一樣的,美國是後來星星的一個吧。

E. 美國文化與英國文化的異同

一、英美語言差異:盡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國人與美國人雖然說的都叫英語,但這兩種英語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中有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兩種。英國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國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國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兩國在字詞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習俗差異: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自己日常生活習俗上也有區別。
從服飾上看,英國2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有的英國女士接待黃皮膚朋友時,專門塗抹上黃色面霜,以表示對朋友的親近和尊重。美國人可方便多了,近幾年,美國流行大花褲衩,校內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這也並不是說,他們到處隨意,在一些場合,他們也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
也鬆了,扣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從飲食上看兩國的美食都像英語一樣,是一個大雜燴,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聚集了諸多紳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致發揮到了極致。特別在餐桌禮儀上,不能在餐桌上說話,不能有餐具敲擊的聲音,刀叉的握法„„幾乎所有我們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規則都被英國人所遵守而同樣是吃飯,到了美國人身上,則就顯得隨意了許多。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老美的最愛便是所謂的垃圾食品。對於生活節奏極快的老美來說,五分鍾就能搞定的漢堡薯條顯然要比規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於這種飲食習慣導致的結果,便是老美的街頭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顯然要比標准身材的人多得多。這樣的飲食習慣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國人的生
活,雷厲風行,不向英國人那般拖沓,那樣注重細節。另外美國人除了過和英國人一樣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感恩節等。
三、美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體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向不同層次學習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人開放)、國際性、靈活性(各種不同性質的學校滿足不同目標的人的需要,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的特點,使美國教育既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人們的需要,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而英國人的保守與嚴謹,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嚴謹的學風,完善的教育體系。它擁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制,各大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科研水平評估結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國的高等教育會定期受到檢查。英國大學的科研水平長期保持了一個很高水平,也是與這個質量監控體制分不開的,許多開創性的研究發明起始於英國,比如第一隻克隆羊,就培養於愛丁堡大學。英國教育的質量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考核上,有的專業可以用「殘酷」來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國老師通常不會因為學生只差一點而放學生一馬,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風度有力地保證了教育質量。
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格,竟都共同代表著世界教育領域最頂尖的教育水準,這與政府民眾對教育的深刻認識不無關系。美國人認為,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境地,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並伴隨著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國人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與信仰宗教一樣的虔誠境界。而英國教育標榜自己的口號是:你能成就極至,反映出了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始終追求的信仰。在這種意識下使得不論是美國教育還是英國教育,都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功利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誠的信仰,近乎是一項神聖的宗教行為了。

F. 談談你對美國和英國近代民主政體形成特點的認識

美國是總統制民主共和政體(總統是最高權力擁有者,是政治和軍事力量的領導者);三權分立政治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開)。http://ke..com/view/1245195.htm
英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上議院議員是世襲或國王任命的,與政黨制度無關。下議院議員則是由選舉產生的,兩個黨通過競選爭奪下議院席位,獲多數席位的黨來組閣,代表資產階級行使國家權力,掌握行政權,也由它控制議會,掌握立法權,這個黨是執政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少數席位的黨,可監督政府或牽制政府的活動,這是黨就是在野黨。
英國的國體則應為「資產階級專政的立憲君主國」。

G. 誰能講講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差異

1、從服飾上的差異

英國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

2、性格特點

美國人的性格概括成:熱情、開朗、冒險、創新、奔放活剝、直白的幽默。

相對應英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冷漠、含蓄、內斂 、保守、理性嚴謹、紳士的幽默。

3、膚色上的差異

在膚色上,英國人普遍都比美國人白,英國人頭發大多為黃色和金黃,英國人如果沒有過度肥胖,都是長臉尖下巴,小眼睛,白皮膚。

4、飲食上的差異

英國人早餐基本上都是牛肉或者其他葷食,會配咖啡或者牛奶,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致發揮到了極致。

美國人早餐隨處可見的是漢堡或者其他肯德基食物配牛奶或者可樂,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

5、表達上的差異

美國人在對話當中也很容易把自己的立場和目標說的很清楚。他想要的東西一想到就會直截了當直接說出來,美國人一旦覺得沒必要再跟你溝通,也都會明確表示。

可是英國人比較含蓄,對自己的想法更保守一些,很不喜歡自己的心裡核心目標被其他人知道,更別說剛認識的陌生人,英國人更喜歡長期慢慢建立關系,也更喜歡莫名其妙地討好別人。

H. 留學黨必看:美國英國留學有哪些區別

學制
英國的學制是本科三年,碩士一年;美國通常是本科四年,碩士兩年。所以完整取得碩士學位,英國花的時間要少得多,是圖快捷人士的選擇。但大家也不難猜想,在這樣的學制安排下,兩國學生的體驗及學位的含金量是有較大差別的。
總費用
英國的費用略低於美國。在不考慮任何獎學金的情況下,國際學生在英國留學的成本是1.5~2萬英鎊(相當於2.4~3萬美元)/年;三年就是4.5~6萬英鎊(相當於7~9萬美元)。美國的私立學校在2.5~4.5萬美元/年,四年是10~18萬美元;公立學校稍便宜一點,在1.5~3萬美元一年,四年就是6~12萬美元。
申請難度
同樣質量的學校,英國的門檻無論在推薦信、學術背景要求都比美國低一些,或者說更加靈活一些。而且英國很多學校都提供各種形式的預科,可以念一年再升本科。預科的門檻更低。總的原因是英國學校全部是公立學校,資金方面不寬裕(甚至窘迫),因此很熱衷招收留學生(對國際學生徵收的費用依法高於英國本土學生)。這個結果就是:英國的中國學生素質更加參差不齊。
擇校及中國內地對學位的認同
選擇什麼學校好呢?當然是越出名的學校越好了。不要迷信特定年份的排名,因為它變來變去。更不用專注你所在的專業的排名——對於本科生而言,這和你關系不大。主要看歷史知名度。這里,英國被世界公認並在中國知名的好學校比美國要少得多。最精英的兩所,牛津、劍橋,其他的包括倫敦經濟學院、Warwick、帝國理工、UCL等都列於第二梯隊,再就是曼徹斯特、謝菲爾德、蘭卡斯特、紐卡斯爾、Durham、Bath等大學, 都是不錯的學校。其實除了牛津劍橋外,英國其他學校之間的差別是比較小的,很同質化。作為中國學生,選擇的標准無非是在國內知不知名。
關於學位的認同。如前所述,由於英國學制較短,門檻沒那麼高,所以現在內地對英國學位的認同度不如早些年了。每年的就業市場上有大量的英國留學生。這時比較看重的就是兩條:一是排名盡可能靠前(譬如Warick、帝國理工、UCL等),二是畢業成績一定要好(考慮到近年來英國大學發放學位等級越來越水,優秀學生應該取得FirstClass Degree;至少不能低於2:1)。由於近年來從英國留學回來的人巨多,所以大家對英國學位越來越了解,也越來越苛刻了。
美國學校的名譽度和認可度高於英國很多, 從各種全球大學排名情況就可以看出美國的實力。基本上美國前五十的大學都是質量非常高的大學,社會認可度非常高;在排名前二十大學的本科畢業,基本都可以自動被認定為「精英」(相比之下,對英國留學生就會有更多的疑問)。這里還要額外提一下的就是美國有university和college之分。 University就是綜合型大學,全面並且注重學術科研;college就是文理學院,更注重教學,許多美國中產及上層精英都選擇就讀college(譬如希拉里畢業於Wellesley College)。 College的特點是教學水平高,美國人很認,但在中國內地知名度一般。
學習與教學質量
英美大學教學一般分兩部分,一是lecturing,講課;一是seminar,課後討論。Seminar部分非常關鍵。在英國,講課都是教授或講師親自主持的。而美國的university特別是常青藤名校,教授都過於注重科研甚至社會活動,不太重視教學,搞到lecturing有不少時候居然是助教在講(哈佛就一直有這個問題);而seminar幾乎肯定是助教(往往是博士生)主持的。這樣一來,教學質量就受到很大影響了。這方面,美國的college比較好,師生比顯著優於名牌university,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
綜上,對於真正想得到最優質本科教育的,美國的college是上選;英國的本科教育一般而言還是比較可靠的。
這里要提到的是教學不光是課堂,還有課外活動。這一點美國大學優勢較大。美國大學一般都有非常豐富的活動, 例如各式各樣的講座、學術會議及交流活動等,學生可以廣泛參加,而英國學校這方面要弱一些。所以在美國上學,整個經驗和視野可能更開闊一些,不局限於課堂和圖書館。
非學術研究生教育(就是一般的碩士)
美國的質量和認可度明顯優於英國——無論是MBA、法學碩士、公共管理,還是其他領域的碩士。現在對英國碩士的看法就是學制太短,碩士居然12個月就出來了(很多人才剛剛適應,英語還不利落呢),進入門檻也不高,有點花些錢就能上的意思,水分比較大,如果本科在國內上,去英國拿過碩士只是很有限的補充;如果本科在英國上,再加一個碩士(除非到了牛津劍橋),效果也有限。所以碩士教育,除非是圖快,或者出於經濟的考慮,或者是自己之前背景的限制,否則還是建議上美國讀碩士課程。
學生的社會化
英國和美國差別比較大。在英國留學的學生普遍很難有融入當地社會——英國人不那麼熱情開放,對中國留學生說實話沒啥興趣。很多人抱怨在英國上中學,呆了八九年都交不到一個英國朋友。對於在英國念本科甚至念碩士而言的人就更加如此了。結果就是華人學生扎堆。住也住在一起,吃也吃在一起,玩也玩在一起,和英國學生不來往。最後的結果就是呆了幾年,對英國社會還是很隔閡,覺得自己是過客,而且在語言等各方面的鍛煉都差強人意。
美國就不同了,美國是移民國家,不同種族的人很多,各個國家的留學生也很多。 美國人比較開放熱情。所以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融入校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不少人會有「不覺得自己是留學生」的這種感覺。結果是在美國的留學生受美國文化熏陶更多,更加「西化」,英語更溜。
職業意識與就業機會
美國明顯優於英國,而且差距不小。在美國念本科, 各種企業校訪招聘很多,學生的實習/就業意識會比較強,更加「早熟」,例如大多知道該積極地安排假期實習。但在英國就不一定有這種意識了,首先因為缺乏這種氛圍,其次也很取決於你所在的中國學生群體。另外還和能接觸到的機會有關。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世界頂級企業眾多,學生接觸職場的經歷會比較多。
還有一點就是美國是移民國家,熱衷於吸引國際人才,也容易容納國際人才,好的就業機會也多,所以畢業後留下來的機會更大。相比之下,英國是非移民國家,絕大多數留學生畢業後幾乎毫無選擇,只能回國。

I. 美國和英國什麼關系

美國原是英國的殖民地。1775——1783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1776年從英國統治中獨立出來後,1789年成為統一的聯邦共和國。

自1607年美國成為英格蘭在北美最初的長期殖民地開始,英國和美國之間就有著十分復雜的關系。英國和美國雖然在歷史上有過多次沖突,但兩個之間亦有著極為深厚的友好合作關系,被稱為英美特殊關系。

現在英國仍然將英美之間的關系定為英國的「最重要的兩國間關系」。美國也將美英關系視為美國最重要,最持久的兩國間關系之一。

兩國在貿易、商業、金融、科學技術、學術、藝術等領域均有緊密合作,並且美軍和英軍之間也常有共同的軍事作戰和維和活動。英國和美國亦互為對方的最大的投資國。兩國在文化方面亦有緊密的關系。

(9)你對英國和美國了解多少擴展閱讀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5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United States),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為983.4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人口3.2億,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J. 英國與美國之前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第一政體方面

英國政治制度

英國有著悠久的議會民主傳統,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為國家元首,目前是伊莉莎白二世。英國的立法機關,也就是議會,目前擁有兩個議院。下議院地位較重要,上議院主要是修訂法律的機構。

行政機關由首相領導。通常,首相是在下議院擁有最多席位的政黨領袖。該政黨其他主要成員與首相一起組成內閣,即主要的行政機構。

從嚴格意義上講,英國並非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但現任政府最近在蘇格蘭及威爾士成立了地方分權機構,如設在愛丁堡的蘇格蘭議會及設在卡地夫的威爾士議會。英國還試圖成立北愛地方分權政府,但是由於各政黨之間存在紛爭,以至於被暫時擱置下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立法、司法制度與蘇格蘭、北愛爾蘭大不相同。同樣,蘇格蘭的法律與英格蘭的法律也有不少的差異。雖然北愛爾蘭有不少議會法令,但大部分都遵從英格蘭的慣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全國統一的最高法院(上議院),目前英國許多立法適用於英國全境。

美國的政治體制

總統內閣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的行政命令與法律有同等效力。總統通過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政府內閣由各部部長和總統指定的其他成員組成。內閣實際上只起總統助手和顧問團的作用,沒有集體決策的權力。
【憲 法】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憲法性文件《聯邦條例》。1787年5月制定了憲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屆國會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為獨立、統一國家的成文憲法。兩個世紀以來,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憲法的主要內容是建立聯邦制的國家,各州擁有較大的自主權,包括立法權;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門鼎立,並相互制約。

【國 會】 國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兩院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1/3。眾議員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共435名,任期兩年,期滿全部改選。兩院議員均可連任,任期不限。參眾議員均系專職,不得兼任政府職務。本屆國會(第108屆)於2002年11月5日通過中期選舉產生。參議院三分之一席位(34席)和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經過改選。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新一屆國會參、眾兩院的席位對比分別變成51:48和229:205(參眾兩院中各有一席為獨立人士)。由於副總統切尼依法兼任參議長,在參院擁有可打破平衡的投票權,因此共和黨仍掌握對兩院的控制權。參議院臨時議長特德·史蒂文斯(Ted Stevens),多數黨(共和黨)領袖威廉·弗里斯特(William Frist),少數黨(民主黨)領袖托馬斯·達施勒(Thomas Daschle)。眾議院議長丹尼斯·哈斯特德(Dennis Hastert),多數黨(共和黨)領袖湯姆·迪萊(Tom Delay),少數黨(民主黨)領袖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司法機構】 設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別法院。聯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組成,終身任職。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聯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無效。現任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
第二教育質量
1.入學考試;
英國 無(本科有)
美國 SAT-本科 GRE-研究生 GMAT-MBA!
從入學門檻上來看,美國比英國要高得多
2.學制
英國 授課式碩士最短九個月 無導師項目實習可畢業
美國 碩士一般二十四個月 必須完成導師項目方可畢業
從碩士學制來看,英國的授課式碩士僅僅是單一的書本式教育,造成畢業生很難有機會在英取得工作機會。美國並沒有授課式碩士,如果想拿學位,必須老老實實地做完項目,學生也經常要到各大企業里實習。這為未來拿到美國offer提供了很大的籌碼。
3.就業情況
英國 華裔學生留英國就業的成功率幾近為零,
美國 華裔學生留美就業率在25~30%之間
為何美國的就業狀況要好,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給海外學生的就業空間更大。而英國則相對保守。另外由於美國經濟在全球的統治地位,其院校的認知度要遠遠高於英國,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國際投行摩根斯坦利的招聘要求:MBA - 美國TOP30的學校或歐洲TOP5的學校畢業生有資格
4.各類資格認證.
英國 ACCA CIMA-會計 ICARW-會計 倫敦投資管理研究學院-金融 英國精算學會-保險
美國 AICPA-會計 CMA-會計 CFA-金融 CFP-金融 SOA-保險
上面列舉的都是各個行業的全球金牌認證,對比下來我們發現,美國的認證要普遍好於英國。會計行業,美國的aicpa在全球的認知度和效用要強於ACCA,而ICARW這個老牌的英國協會的影響力也僅僅在英格蘭和愛爾蘭半島。在金融業,美國大名鼎鼎的CFA在全球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倫敦投資管理研究學院早在十年前就被CFA兼並了,可以說歐洲的金融培訓是一直籠罩在美國的身影下的。在保險業,北美精算SOA也是鶴立雞群的,雖然英國精算學會在英格蘭地區有較大的影響力,但是其海外市場比較慘淡。
綜合來看,美國的教育質量要高於英國。當然,英國的劍橋和牛津也是當仁不讓的名校,但是綜合來看英倫其他院校的實力和名氣就差得多。而美國的大學,雖然但從實力上不能說要好於英國,但是由於美國在世界超強的影響力,註定了美國院校擁有英國院校難以企及的的全球知名度。如今美國TOP50的很多院校都是世界各地的HR耳熟能詳的,但是英國僅僅只有那麼幾所為人熟知。另外,由於美國人對自己教育體系極度信賴,很清楚地明白什麼檔次院校的畢業生能做什麼程度的工作。之所以留學生們對美國大學爭先恐後,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源於美國對自己教育體制的這種信任,因為這種信任給他們帶來的是更多的留美工作機會。所以,論留學和考證的效益來講,盡量選擇美國的道路是比較合算的。但是如果說美式教育就真的比英式教育強多少,倒不那麼見得
第三文化方面
說起英國與美國兩個國家不同的風情, 在我的視線里想用兩個不同感覺和類型的著名標志景點來形容英國的溫莎城堡與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可以這么說英國人典型特徵真是如綿綿細雨,一點點與你友好;美國人像傾盆大雨,在開始就可以很熱情,可難成為真正朋友如大家所言『It is easy friendly but hard to be friend』。

英國人高度重視自己的傳統,這是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從他們古鑿的發音中就可以感受的。談到這里有一小插曲,就是我在剛從美國回來的第二周去的英國,在英國的航班上首先我感受的就是英國空中ANCLE,幾乎沒見到空中小姐。只看到他們個個臉上肅穆的表情,也很難見到笑容。這時一位先生問我喝什麼了,給了我幾種選擇:「Juice,Water,Cola and so on.What do you want to drink? 」,他極富有磁性渾濁的聲音出現在我耳旁,我說「Tomato(這個詞我當時說的是美式發音) juice,please」,可他好像知道但卻以不懂的方式再問我,於是我又重復了兩遍,這是他不耐煩地回應我說「Tomato(此刻他發了標準的英式發音)」校正我後再問我,我重復了他的發音後,終於得到我的番茄汁。似乎他們骨子裡就認為美式發音就有不準確的嫌疑。同時他們更不願意這樣去接受。他們受不了美國英語的口音,但是卻又不好直說。美國的國力太強大,很多人都跟他們走,但是這種密切的關系中,其實有點五味雜陳、酸甜苦辣盡在其中的意思。聽到那話時我即刻感到他們是如此的認真和嚴肅。英國人給我的印象是較為懷舊的那種,英語叫『Nostalgic』,這種傳統就是不斷地延續和傳承,保護傳統可以說是不代價的(這點美國最不像他們了)。比如說倫敦街頭那些近百年的紅色老電話亭,紅色的郵箱、人們手上永遠拿著的大雨傘、粗呢大衣、惠靈頓皮靴、溫布登網球,都是英國人情感中不可動搖的東西,他們的城市,特別是倫敦,簡直就是一個建築博物館,從羅馬時代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的,應有盡有,第二次大戰中給德國炸毀的建築,戰後整舊如舊,為的就是這個Nostalgia。這種懷舊,也表現在行為中和語言中。議員們戴古老的大禮帽,法官還是戴假發套,皇家儀仗隊的士兵的那頂黑色羔皮高帽,好像三百年沒有換過一樣,人們之間彬彬有禮,敬語用得比美國人多十倍不止,從來克制的不在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職位和頭銜,在公眾場合絕不喧鬧,有專門的詞描述這種在公眾場合製造喧鬧的情況,說hoo-hah,說hullabaloo,或者稱那些鬧事的人為Palaver,Kerfufle,都是含有藐視意思的。不過他們也崇尚中庸,大凡出現這樣的喧鬧,特別是有人喝醉酒的時候,他們一般保持沉默,僅僅是冷眼看看,或者選擇走開而已。可以說喝酒是英格蘭的一種風情,下午開始酒吧就有人了,而且在夏天通常是晚上10點天才開始漫漫變黑,很多人就在PUB里閑懶著,這樣幽閑境界如同早上英國人帶狗散步一樣。類似這樣情景在中國的大城市,尤其是競爭壓力和人才積聚的北京平時很少見到,一般只有到了周末才會出現,大家也只是放鬆調節也很少有人內心真正能達到有漫漫品位和享受的心境。而英國人則是如此從容淡定,也許他們不為老了以後的經濟發愁,因為在英國老年,尤其是退休後國家給的福利待遇非常優厚,就我在劍橋的一對老夫婦家住的半月期間,他們告訴我他們的生活雜費都是政府支付其中包括:水電費,醫療費,交通費等。用他們的話說,這比年輕時掙錢還多和滋潤,所以他們根本不用為老了後的生計而發愁,反到可以更加幸福地享受老年生活。

英國人對個人隱私非常重視,因為他們都很守法,所以法律之外的空間就是自己的,如果在倫敦看電影,即便人多他們也會盡量在座位上和你隔開一個,你身邊的位置總是空著的。英國人不喜歡表露自己的感情,如果你坐飛機,旁邊一個美國人,他在幾個小時裡面可能把祖宗十八代的事情都告訴你,而如果是一個英國人,你聽到的是彬彬有禮的客套,然後最多問問你天氣如何而已,喜怒哀樂不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雖然把愛爾蘭、蘇格蘭、威爾士視為低等一點的民族,但是比較歐洲大陸的其他民族來說,他們還是會把他們視為「自己人」,對法國人、德國人他們不喜歡,對法國人是愛恨交加,他們喜歡法國的葡萄酒、美食佳餚,還有比他們優秀的氣候,他們蜂擁去法國度假,我看他們骨子裡可能認為法國人不值得住在這么好的地方吧。而德國人太嚴肅刻板,義大利人情緒化,俄羅斯人簡直郁悶透頂,東方人則是危險和好像謎一樣的神秘。他們對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非常喜歡,因為都是他們的後代,並且保持了英國人的氣質和習慣,而美國人則太強勢,一般英國人把美國人也看作自己人,就是覺得他們英語講得太差了。

溫莎城堡是英國歷史的見證和縮影,也可以說傳達表徵著英國人的特性與精神。它庄嚴肅穆,巍峨的宮殿,秀麗的景色,為世人矚目。置身在靜寂的綠野和森林之間,遠眺那隨著浮雲時隱時現的古堡,似乎又聽到莎士比亞用詩的語言敘述著為爭奪王位而發生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悲劇。溫莎城堡不僅以古堡自身的特色在世界古堡史上獨領風騷,而且頻頻在英國王室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濃郁的人文色彩,吸引了各國遊客紛至踏來,溫莎城堡---象她的名字一樣吸引著人們。美麗的溫沙城堡,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的王室古堡,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築。自十二世紀亨利一世在位起,溫莎城堡便成為英國皇室御所,現在仍是女王周末的去處。溫莎城堡除女皇住所之外其餘全部對外開放。每當女王來到的時候,只有山頂上最大的那座宮殿留給她,而其餘的地方仍然允許參觀。裡面以收藏皇家名畫和珍寶著稱,珍藏著許多無與倫比的藝術收藏品,有達·芬奇、魯斯本、倫勃朗等大師的畫作,有各國贈送的珍貴禮物,有女皇喜愛的陶瓷珍品,袖珍玩偶,還有的牆面是用各種名貴手槍和長劍等兵器裝飾而成,顯示了皇室的威嚴與神聖和高雅的藝術品位,給人一種特殊的藝術享受。城堡里有兩座著名的教堂。聖喬治教堂和艾伯特教堂。教堂的建築藝術與倫敦市區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不相上下,其華美壯觀令人贊嘆不已。不僅如此,英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自 18 世紀以來,英國歷代君主死後都埋葬在這里。此外,還有許多王後、王子和其他王室成員的陵墓。溫莎城堡的衛兵交接儀式也頗有盛名,我有幸觀看了這里的衛兵交接儀式,現場欣賞皇家衛隊的風采。這些衛兵不是在表演,他們都是訓練有素的國際標准衛兵,他們每天的交接儀式都是那樣一絲不苟,不由人肅然而生敬意。不論多面炎熱他們還是帶著永恆不變的黑色毛茸茸的高頂帽。包括康橋湖上PUNTING的小伙都是如此風度,別致的小圓禮帽,白襯衫綠色腰帶下的高腰西褲,怎麼就是那麼的有英淪風情。

美國的拉斯維加斯則恰恰相反,它是如此的奔放,熱情,媚惑。其夜生活又是非常多彩多姿的,最為人喜愛還是賭博、豪華晚餐加上精彩的歌舞表演。就如同美國人一樣拜金,那裡的娛樂表演可謂世界知名,FANTANCY女孩組合的TOPLESSSHOW更是賺足了男人的眼球和Money,絕對是Sin City。拉斯維加斯是更是全美國,甚至全世界知名藝人的表演聖地,當年如法蘭克.辛那屈、貓王等,皆以在拉斯維加斯的演出而名噪一時。在農歷春節或是傳統中國節慶時,也有甚至會有中國藝人在拉斯維加斯演出,在拉斯維加斯無論何時前往,幾乎都可以看到許多知名藝人的演出。有時在想為什麼全球的人都願意來此消費,尤其來美國的中國人更是樂此不比。可以說大家心甘情願把口袋裡的Money奉獻。拉斯維加斯,沙漠里崛起的神話,不僅擁有飽含希望的人們的辛酸與榮耀,成功與失敗,也同時擁有著世界酒店奇觀和頂級的現代化管理藝術文化。如果在天黑之後,抵達拉斯維加斯,在通過一片乾燥的不毛之地後,大地的邊緣突然出現一個金碧輝煌的不夜城,一定會為這個特別的城市所震撼,一個不可思議的人工化城市。當沿著高速公路逐漸接近市區時,任何人的目光都會被那閃耀的霓虹燈及極有特色的豪華觀光旅館所吸引,甚至於在完全脫離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在這里所有城市的設計都是為了盡情的享樂,讓你體驗真實的夢境。這更體現著美國人的娛樂精神,正如此次中國舉辦的2008奧運會一樣,縱然美國的金牌不是第一但獲牌獎是第一,我參與我快樂的精神很可佳。

如果拿溫莎城堡與拉斯維加斯作為英國與美國的代言來比的話,恐怕這一點就印證了美國人的開放、幻漫與多元與英國貴族社交舉止上所表現出的矜持、傲慢與矯情形成鮮明對照。

閱讀全文

與你對英國和美國了解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越南如何招工人 瀏覽:485
伊朗最近發生什麼事 瀏覽:857
英國saber什麼意思 瀏覽:338
伊朗一共有多少個朝代 瀏覽:510
義大利人口和中國哪個省人口一樣多 瀏覽:463
印度紅棗和辣椒怎麼搭配 瀏覽:592
在印度票房怎麼樣 瀏覽:646
2018伊朗前鋒哪個厲害 瀏覽:543
黑死病殺了英國多少 瀏覽:648
英語中國人名怎麼說 瀏覽:995
印尼雅加達機場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939
新中國成立時有多少人口 瀏覽:573
印度最美女孩婆羅門叫什麼名字 瀏覽:91
義大利愛馬仕牙膏在哪裡買 瀏覽:521
印度廓爾喀雇傭兵最怕的哪個國家 瀏覽:732
在廣州的越南人怎麼樣 瀏覽:64
英國簽證多少天出簽 瀏覽:724
越南工人怎麼讀古詩 瀏覽:473
mo在義大利什麼意思 瀏覽:251
明屬火清屬水中國屬什麼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