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是怎麼崛起的
英國崛起的原因是綜合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從英國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其能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兩部分:
部分內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以及殖民戰爭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積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積極發展對外的貿易,使倫敦,利物浦成了繁榮的港口城市。
3、工業革命的推動: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等。
4、重視教育: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擁有強大的制海權: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其後,利用其優勢的地理位置與強大的海軍控制了海上運輸貿易。
2、不斷擴張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
(1)英國怎麼打遍天下的擴展閱讀: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於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
『貳』 跪求英國歷史上的三次征服
諾曼征服、約翰治下及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英國封建貴族的葬禮
1337年至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斷續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在這百年戰爭中,英國的各封建貴族都建立有自己的武裝。這種武裝力量體制同外敵作戰也許還管用,但對於維護內部政權來說不啻是一種禍根。在這百年戰爭之後,英國內部各封建貴族利用自己手中握有的武裝蠢蠢欲動,企圖掌握國家的最高統治權。經過一番分化組合,貴族分為兩個集團,分別參加到金雀花王朝後裔的兩個王室家族內部的斗爭。其中,以蘭開斯特家族為一方,以紅薔薇為標志;以約克家族為另一方,以白薔薇為標志。這兩個封建集團之間為爭奪王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自相殘殺。由於這次戰爭以薔薇為標志,所以稱為「薔薇戰爭」。薔薇又名玫瑰,所以也叫「紅白玫瑰戰爭」。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327—1377年是英國歷史上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在位時期。1376年長子愛德華死後,王位幾經更替,傳位於亨利六世。
在百年戰爭中,英國遭到慘敗,這不僅引起農民而且也引起富裕市民和新興中小貴族的不滿,因而爆發了農民起義。
起義軍處死了一批罪大惡極的貪官污吏,嚇壞了新興中小貴族和富裕市民,他們寄希望於改朝換代,因而支持約克家族奪取政權。1455年,亨利六世患病,約克家族的理查公爵被宣布為攝政王。蘭開斯特家族對此不能容忍,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廢除攝政,雙方的長期混戰從此開始。
1455年5月,亨利六世下令在萊斯特召開咨議會。約克公爵以自己赴會安全無保證為理由,率領他的內侄、驍勇善戰的沃里克伯爵及數千名軍隊隨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後瑪格利特和執掌朝廷大權的薩姆塞特公爵的支持下,也率領一小股武裝赴會。5月22日,雙方在聖阿爾朋斯鎮附近相遇。約克公爵於上午10時下令向搶先佔據小鎮的亨利六世軍隊發起進攻。經數次沖鋒,亨利六世的軍隊招架不住,吃了敗仗,死亡約100人,亨利六世中箭負傷,藏在一個皮匠家中,戰斗結束後被搜出抓獲。
1460年7月10日,雙方在北安普頓發生第二次戰斗。戰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軍打敗了蘭開斯特軍隊,隨軍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這兩次勝利沖昏了約克公爵的頭腦,他未與親信貴族磋商就提出了王位要求,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為攝政和王位繼承人,這就意味著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繼承權。王後瑪格利特聞訊大怒,她從蘇格蘭借到一支人馬,集合了追隨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在約克公爵的領地騷亂。約克公爵匆忙湊合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前去征剿,由於輕敵冒進,被包圍在威克菲爾德城。12月30日,在內外夾攻下的約克軍四散逃跑,約克公爵及其次子愛德蒙被殺死,約克公爵的首級還被懸掛在約克城上示眾,並扣上紙糊的王冠,用以譏諷。
但約克公爵19歲的長子愛德華於1461年2月26日進入倫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倫敦上層市民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愛德華四世。他知道瑪格利特決不肯罷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隊,向北進發,去打瑪格利特。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461年3月29日,雙方在約克城附近展開決戰。蘭開斯特軍隊有2.2萬餘人,遠遠超過了約克軍。當時蘭開斯特軍隊處於逆風之中,撲面的風雪打得他們睜不開眼睛,射出的箭也發揮不出威力。而約克軍隊則借強勁的風力增加了發射弓箭的射程,並蜂擁沖上山坡,使蘭開斯特軍隊損失慘重。
蘭開斯特軍隊為扭轉被動的防守局面,決定向山下的敵人發動反攻,雙方一直激戰到傍晚,仍然難分勝負。這時,約克軍隊的後續部隊趕到,這支生力軍向蘭開斯特軍隊未設屏障的一側發動進攻。蘭開斯特軍隊抵擋不住,被迫退潰。約克軍隊一直追殺到深夜。瑪格利特帶著亨利六世和少數隨從倉皇逃亡蘇格蘭。
這次戰役的勝利使愛德華四世的王位暫時得以鞏固。
1465年,亨利六世再次被俘,被囚禁在倫敦塔中,瑪格利特只好攜幼子逃往法國。 玫瑰戰爭中這幾次大戰役,都使用當時特有的戰法,即雙方騎士乘馬或徒步進行單個分散的搏鬥。通過交戰,雙方共損失5.5萬人以上,半數貴族和幾乎全部封建諸侯都死掉了。
在以後的戰爭過程中,約克派內部矛盾激化起來,最高統治權幾度易手,集中表現在愛德華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爭上。愛德華四世趁沃里克不在倫敦之際,召集一支部隊離開倫敦北行,他一面鎮壓北方叛亂,一面迅速擴軍。沃里克在愛德華的大軍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支持下,卷土重來,打回英國。這回輪到愛德華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蘭,依附於他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1471年3月12日,愛德華四世利用英國人對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緒,親率軍隊與沃里克在倫敦以北的巴恩特決戰。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愛德華四世共有9000人的軍隊,而沃里克卻有2萬人的軍隊,由於力量懸殊,愛德華四世決定先發制人,清晨4時許,他率軍在濃霧中發起攻擊。沃里克本人被殺,其部下戰死者達1000人。接著在5月4日,愛德華四世又俘獲了從南部港口威第斯偷偷登陸的瑪格利特王後,將她和她的獨生幼子及許多蘭開斯特貴族殺死。之後又秘密處死了囚禁的亨利六世。
至此,蘭開斯特家族被誅殺殆盡,只有遠親里士滿伯爵亨利·都鐸流亡法國,他聲稱自己是蘭開斯特家族事業的繼承人。
1471—1483年,英國國內恢復了和平,愛德華四世殘暴地懲治了不順從的大貴族。1483年4月愛德華四世死後,其弟理查登上了王位,他也同樣使用殘酷和恐怖的手段處決不馴服的大貴族,沒收其領地。他的所作所為,反而促使蘭開斯特和約克家族都聯合在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周圍來反對他。1485年8月,理查同亨利·都鐸的5000人的軍隊激戰於英格蘭中部的博斯沃爾特。戰爭的緊要關頭,理查軍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0人公開倒戈,約克軍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戰死,從而結束了約克家族的統治。出身於族徽為紅玫瑰的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結束了玫瑰戰爭,登上了英國王位,稱亨利七世。為緩和政治緊張局勢,他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約克家族的繼承人)結婚後,將原兩大家族合為一個家族。
在這次戰爭中,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同歸於盡,大批封建舊貴族在互相殘殺中或陣亡或被處決。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在戰爭中迅速增長,並成了都鐸王朝新建立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支柱。從這個意義上說,玫瑰戰爭是英國專制政體確立之前封建無政府狀態的最後一次戰爭。恩格斯說:
「英國由於玫瑰戰爭消滅了上層貴族而統一起來了。」這對於英國歷史發展來說,無疑是一件幸事。隨著政治的統一,各地區的經濟聯系得到進一步加強,封建農業開始向資本主義農業轉變,導致英國農村出現了許多資本主義農場,出現了一批與資本主義密切聯系的新貴族,他們把積累起來的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入工業,使得英國工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叄』 7年戰爭,英國是怎麼贏的
首先,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經歷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比較徹底地摧毀了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封建勢力。七年戰爭前 英國首相老皮特夕,它正處於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的世界第一次產業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加產業革命,促使英國的經濟軍事實力獲得長足的進展,這是它克敵制勝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以老威廉·皮特為核心(戰爭爆發時任陸軍大臣,1756年起組閣)的英國統治集團的戰略指導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皮特力主以金錢收買歐洲大陸上新興的軍事強國普魯士為英國打仗,牽製法國的兵力,以便英國發揮其海軍優勢爭奪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按此方針,英國盡可能避免直接捲入歐洲大陸上的地面作戰,僅對法國沿海要地實施襲擾或封鎖,間接配合普軍的行動。英國本身有利的島國地位保證了它的本土不易遭受對方襲擊。皮特推行的這一套政策實際上是英國的傳統國策。正如後來俾斯麥所指出的:「英國的政策從來就在於在歐洲尋找肯用自己的身軀維護英國利益的傻瓜。」他指的是僱用「朋友」並唆使它們同英國的主要敵人為敵的政策。七年戰爭時英國的實踐是這種傳統政策最典型的表現。 ——摘自網路
『肆』 幾乎侵略全世界的英國,為啥沒被很多國家仇視呢
僅用300多年的時間,後來居上的美國便成為世界的霸主。論述其中原因,固然有美國在世界大戰之中所取得的優勢,同時美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取得的政治和經濟也格外重要。若是不了解歷史,誰又能想到如今已經進入遲暮之年的英國會是昔日世界的霸主?正如學者所說,這個古老的王牌帝國正在優雅的老去。
英國模式值得後人借鑒,多少宗主國和藩國關系緊張,隨時有戰火出現,而英國卻用自己的優雅贏得了尊重,雖不再輝煌,但也不會被群起而攻之。
『伍』 為什麼英國明明很小,卻在世界各地都擁有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呢
首先,簡單來說,英國軍事實力確實很強!
『陸』 財政層面的「降維攻擊」!英國殖民擴張時期,是怎麼做到一超獨霸的
英格蘭帝國在不斷的對外擴張後,擊敗了對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日不落帝國。不光是光榮革命使英國的性質發生了改變,而且英國當時的財政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在財政方面實行的降維打擊,有利的將大英帝國帶上一超多強的頂端。
英格蘭銀行的支持。英國在爭霸期間,對外擴張的時候也是又盟友額。普魯士同盟國中包含英國在內,德國和葡萄牙。在面對競爭對手,以法,奧地利為首的歐洲強國。在戰爭中必須要籌集軍隊開銷資金,所以英格蘭中央銀行的建設很契合的滿足了這一點需求。英格蘭中央銀行為普魯士同盟,及英國提供了後援保障支持,是資金的重大支持。
『柒』 兩百年前英國區區幾百萬人口,為何能稱霸世界
島國文化,是有天然的危機感,急於向外擴張獲得資源和土地,以及自身缺乏的勞動力資源.這種緊迫感是大陸文明缺乏的.看看後來的日本也就知道了.
國民性格,英國人雖然比較保守,但敢於冒險,今天的美國人還不都是當年英國人的優秀一分子?連流放的囚犯都搞成了一個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可見其國民性之強悍,與中國人的小富即安不同.
最後,人家的制度合理,早就限制王權,保護私產,(現在中國人的土地房產等實產還沒有保障呢,更別說知識產權這樣的虛擬產權了)鼓勵創新開拓.所以科技發達,軍事強大,是國家強盛對外征服的有力保障,特別是打敗了大陸強敵法國(拿破崙)後,其發展無人可以遏制.隨著殖民地的增加,等於其國土和人口也無限增加,而且被征服民族還比較服氣(看看印度人現在還以做過英國殖民地為榮,香港在回歸前也是覺得不太捨得英國統治結束的,還有那麼龐大的英聯邦國家),所以已不是200萬人稱霸世界的問題,人家叫日不落帝國,就是說太陽照到的地方都是英國,和古代的羅馬帝國差不多.羅馬征服世界的時候,還沒有200萬人口呢.
『捌』 英國美國和蘇聯,為什麼能成為世界霸主國
案列二可看歐洲經濟發動機德國,工業效率絕冠全球又如何,依然成不了名副其實的大國!
(地球雖大,能有潛力的不多)
加拿大領土足夠,人口不足,俄國領土足夠人口不足,德國經濟發達,領土不夠人口也不夠,至於日本,彈丸小國潛力有限。
『玖』 英國幾乎打過所有的國家,為什麼卻很少有國家恨英國
應該雖然幾乎打過所有的國家,但是英國的侵略方式並不殘忍,加上英國之後的衰敗,更沒有人會恨英國了。
曾經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他們打過世界上大約90%的國家,就連當今的世界霸主美國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和養子,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占據了全球1/4的土地,是有史以來跨越廣度最大的國家。
雖然英國侵略了很多國家,但是對於這些國家造成的傷害,可能除了愛爾蘭之外,在其他國家的歷史上,英國都不算是最惡者。因此,哪怕統治者要煽動人民的情緒也輪不到英國。比如同樣的侵略中國,但是我們最恨的肯定是日本。
『拾』 英國歷史上伊麗莎白一世是如何帶領人民抵禦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的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英國皇室,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繼承皇位的時候都是把皇位傳給了公敵的孩子。
最後伊麗莎白一世當選第一名,實屬當之無愧。拋開伊麗莎白一世的後代生活,她的父親亨利八世也算得上是一代奇王了,他的一生娶了6位王後,沒有一個王後姿色差的,尤其是第一任王後,也是其他國家的公主,最後還是沒有栓住亨利八世的心,讓他找了一個又一個小三。這也是女人的悲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