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的起源和形成
英國的起源和形成:
1、羅馬時期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2、中古時期
盎格魯撒克遜: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
丹麥入侵: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
諾曼征服: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瓦特.泰勒起義: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起義雖遭失敗。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戰爭結束時,英國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3、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
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
4、專制王權
1603年,伊麗莎白女王死後無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王位,稱詹姆士一世,開始斯圖亞特王朝統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紀後半葉到17世紀前半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強大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越來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權的專制統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無視這些變化,堅持「君權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議會向國王提出《大抗議書》;翌年1月,國王企圖逮捕議會反對派首領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諾丁漢向議會宣戰。
5、文藝復興
較之歐洲大陸,英國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時間較晚。不過,經過都鐸王朝和伊麗莎白女王時代,英國作為民族國家的確立,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與世界文化聯系的日益擴大,以及沖破羅馬教廷的束縛,所有這些,都使得英國文藝復興後來者居上。
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涌現出的「三巨人」:莎士比亞、培根和哈維,是這一時期在藝術、人文和科學領域的最傑出代表。這一時期,英國的藝術、人文和科學相互滲透、彼此交融,在加強不同領域間聯系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和深耕著各自的園田。
6、工業革命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倫敦的金融市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眾多公司來此利用英國的商業契機。
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到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資本主義世界霸權的地位被美國取代。不過,現在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范圍內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
㈡ 英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是怎麼樣建立的
英國在全球各地都建立起了殖民地,不管太陽到了哪邊都能照到英國的地盤,所以就有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㈢ 英國是什麼時候成立
1284年成立的 Kingdom of England是最早的原型,當時只有英格蘭。
1535年控制了威爾士地區。
1707年協議控制了蘇格蘭,建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1800年完全合並愛爾蘭領土,建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這一年可以作為現代英國成立的時間)。
1922年部分愛爾蘭地區獨立。
不過英國沒有建國這個說法,因為是從君主制演變到君主立憲制。和中國成立新中國是有區別的。英國這種王朝世襲壟斷的國家,沒有建國日。
㈣ 英國是哪年成立的
英國沒有建國這個說法,因為是從君主制演變到君主立憲制。和中國成立新中國是有區別的。1284年成立的 Kingdom of England是英國最早的原型。1800年英國完全合並愛爾蘭領土,這一年可以作為現代英國成立的時間。
1688年的光榮革命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國力迅速壯大。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 號稱日不落帝國。
關於日本建國: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統一。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4)英國怎麼建立起來的擴展閱讀: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通稱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
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83.9%。
㈤ 英國成立於哪一年
英國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535年,另外,1640年英國爆發全球內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
㈥ 英國是怎麼崛起的
英國崛起的原因是綜合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從英國歷史發展角度來看,其能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兩部分:
部分內部原因:
1、完成了基本的原始積累: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以及殖民戰爭等都是其完成原始積累的原因。
2、制度的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以及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積極發展對外的貿易,使倫敦,利物浦成了繁榮的港口城市。
3、工業革命的推動: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等。
4、重視教育:二百多年來,英國的各類學校和大專院校隨著該國舉世矚目的技術、工業和金融革命而發展起來。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歷史更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紀牛津大學(1185)和劍橋大學(1209)成立的時代。
部分外部原因:
1、擁有強大的制海權: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其後,利用其優勢的地理位置與強大的海軍控制了海上運輸貿易。
2、不斷擴張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在19世紀猛烈擴張。1801年合並愛爾蘭,英國的正式名稱成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對亞洲的侵略繼續擴大。
(6)英國怎麼建立起來的擴展閱讀:
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 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但國力嚴重受損,於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解體。
㈦ 英國 法國 德國是怎麼建立的
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新貴族的成長,使他們要求政治上當權,經濟上發展資本主義。
革命開始於1640-1642年議會斗爭,資產階級、新貴族控制下的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2-1649內戰期間。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在納西比戰役,馬斯頓荒原戰役中擊潰王黨軍。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英國成立了共和國。
1660年,斯圖亞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復辟。
1688年,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後來的瑪麗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國執政,發動宮廷政變,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封建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統治,史稱「光榮革命」。
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確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㈧ 英國是什麼時候建立起來的
英國簡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1-5世紀英格蘭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㈨ 英國從建立到現在的經歷要比較詳細的
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
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
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戰爭不斷,持續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8世紀末開始遭丹麥的維京人侵襲,一直持續到10世紀。
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
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
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
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
1337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
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皇後支持下遠航發現新大陸後,新航路開辟。英國抓住這一契機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對外貿易。
從這時起實行「重商主義」。
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並。
總體上說,16世紀末之前,英國沒有實力同西班牙和葡萄牙開戰,這時期海上活動主要是進行一般性海上貿易,同時進行齷齪的海盜式的搶劫和缺德的販賣黑人奴隸。直到1588年的英西海上決戰。
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
1600年,英國侵入印度。
1640年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
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但是克倫威爾獨裁,經歷動盪後1660年王朝又復辟。
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戰爭,打敗荷蘭,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
1688年,「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
也是1688年,在非洲甘比亞等地建立了缺德的「捕奴站」。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
1756~1763,七年戰爭(丘吉爾認為它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發表,提倡自由貿易和開明的經濟政策,從此古典經濟學成為英國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
1783年,8年獨立戰爭結束,美國正式獨立。
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
18世紀後半葉至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進行工業革命。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840年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這個不想多說了。
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遏制了俄國想從黑海向地中海的擴張。
19世紀後期,英國征服了緬甸和馬來西亞,奪取了南非的荷蘭殖民地。在大洋洲,英國佔領了許多島嶼,並侵佔了紐西蘭,把它們統統並入了大不列顛帝國的殖民地。
總體來說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自稱「日不落帝國」。
1914年一戰之前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00多倍,是第一殖民大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始衰敗。
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
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二戰後,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徹底崩解。
1973年,加入歐共體。
㈩ 近代的英國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西歐在西羅馬滅亡後,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到11世紀,才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游牧的日爾曼人有很多分支,他們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大大小小許多王國,其中以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最為強大。在查理曼統治的四十六年中,經過一系列的對外征戰,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法蘭克王國版圖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易北河、多瑙河,北起北海、波羅的海,南到義大利,全境與西羅馬帝國相差無幾。查理曼的兒子路易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發生內戰,最後將帝國一分為三。在這三個兒子的領地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為近代歐洲的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三個國家。日爾曼人的另一個分支、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大不列顛島上所建立的小王國,後來逐步發展成為近代的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