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所有文明,亞洲的,歐洲的,數學全都發展為十進制呢,為什麼世界各國所用的計數方法都是十進制呢,
在天文, 歷法, 星象等其它部份, 個別的文明多有自己的表現方式
在數學上, 本來也是, 所以古代也會有各種的計算機制
但是在商業的行為上, 就必需會有標准, 才能交議, 以物易物, 貨幣(不一定是錢), 而如樓主說的, 十支手指, 就是比手畫腳, 交易的最主要工具, 因此十進制, 自然就主宰了市場性
還是十隻手指頭
❷ 為啥我們日常運算使用十進制,十進制的由來是怎樣的,是因為習慣還是因為真的具有獨一無二的優越性謝謝
最早使用十進制記數法,因為幾乎在每一個國家的自然數十個指頭。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在十進製表示法的計算方法。例如,在世界上的日期計算總使用十二進制一年(12個月)的另一個例子:在過去的16,一個沒有,一不作,二不休,這是十六進制記數法;同樣,英制單位重量等於常衡磅16盎司(也簡稱為「盎司」或「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祖先,兩個部門的多次十六進制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認為,英國可能是同樣的重視呢?也許更方便的渠道多次平分認為是第一個發明的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角,將擴展到整個世界。
有趣的是,村的同氏族居住在拉丁美洲,每天計數的手指和腳趾的12戶居民十二進位法。 「
過去,保守的英國人一直堅持在貨幣兌換外國人似乎繁瑣的二進位制:1英鎊= 20先令,1先令= 12便士。暈了!」 「外國人在英國,往往忘記了一個很長的時間,但也幾乎不知道什麼是£1便士,或多少便士一磅的更換游說,直到1971年,英國政府不能阻止世界的趨勢,宣布貨幣貫徹十進位制:1英鎊= 100便士取消,先令。
世界,而不是使用二進制系統,並不能說。
在遠古時代,人們希望記住的東西不方便左右的手當然是最方便的,它會從1數到10。成為一種習慣,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羅馬還可以使用12個十六進制
使用十進制應該養成習慣,是好還是壞,倒出來的問題,如果要我選擇,我會選擇二進制文件。
從現在開始,由字母數字,這讓很多人不習慣,十六進制的最大的弱點只有十進制最自然的。
❸ 英國舊貨幣不是十進制的原因換算這么麻煩
所謂逢幾進一,意思是所有的數想加,當總和大於或者等於它是就向高位進一位,比如十進制(即逢十進一),6加7,大於十。所以向高位進一,結果等於十三。
❹ 貨幣irb是什麼意思
是歐洲錢幣。
1971年英國實行幣制改革,實行十進制.貨幣單位簡化為便士及英鎊二種,1英鎊=100便士.為區分改制前240枚一鎊的舊便士,特別冠以「新便士」之名....迄今為止,新便士依圖案和材質不同計有6個版本(不含套裝版),此為第5版…
備註:第5版新便士(1998-2008),銅鍍鋼質,徑20.32MM,厚1.65MM,重3.56克,由英國皇家造幣廠鑄造,鑄量(2002):601,446,000枚…正面圖案為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第四版肖像(老年女王,由IanRank-Broadley設計,故圖像正下方有IRB之英文縮寫),背面圖案為皇冠下的帶鏈條吊閘(原為亨利七世徽章,現代表英國議會)….供參考。
❺ 英鎊為什麼用20進制和12進制
1.英國的宏觀經濟好轉,英鎊升值;
2.英國央行加息,市場上流動的英鎊會相對減少,英鎊再次升值。
英鎊是英國國家貨幣和貨幣單位名稱。英國雖然是歐盟的成員國,但尚未加入歐元區,故仍然使用英鎊。
英鎊主要由英格蘭銀行發行,但亦有其他發行機構。最常用於表示英鎊的符號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為英鎊取的ISO 4217貨幣代碼為GBP (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國,英國海外領地的貨幣也以鎊作為單位,與英鎊的匯率固定為1:1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
❻ 十進制的由來
幾乎每個民族最早都使用都十進制計數法,這是因為人類計數時自然而然地首先使用的是十個手指。
但是這不等於說只有十進制計數法一種計數方法。例如,世界各國在計算年月日時不約而同地使用「十二進制」(12個月為一年)又如:我國過去16兩才算為一斤,這就是「十六進計數法」;無獨有偶,英制重量單位中,1常衡磅也是等於16盎司(也叫「英兩」或「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祖先認為十六進位制便於把東西多次用二相除,我想英國人大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吧?大概也是出於多次平分較為方便道考慮吧,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最早發明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角度,以後便推廣到全世界。
有趣的是,據說拉丁美洲有個同一氏族居住的村莊,由於居民手指和腳趾都是12根,日常計數便用的是十二進位法。
過去,保守的英國人一直在貨幣兌換方面堅持實行在外國人看來十分繁瑣的進位制: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暈!在英國的「老外」往往算了半天還弄不清究竟1英鎊能換多少便士,或湊多少便士才夠換成1英鎊。直到1971年,英國政府才擋不住世界潮流,宣布貨幣實行十進位制:1英鎊=100便士,取消了先令。
世界上還有其它進位制,不常用,就不說了。
在上古時代,人們計數不方便,會藉助身邊的東西來記憶。手當然是最方便的,所以會從1數到10。之後成為習慣,一代代傳下來。羅馬還使用過12進制。
使用十進制應該是一種習慣了,好壞倒談不上。如果讓我選我會選2進制。
從現在看來,16進制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需要藉助字母計數,這讓很多人不習慣。只有十進制最自然。
❼ ten pence 這是哪國貨幣
是英國貨幣,ten pence為便士。
相關介紹:
便士是英國貨幣輔幣單位,每個硬幣面值可能不同。類似於中國的「分」。
1970年以前採用舊制,1英鎊=240便士(1先令=12便士,一英鎊=20先令)。自1971年起實行,1英鎊=100新便士(New Pence)。
(7)為什麼英國要推行十進制貨幣擴展閱讀
由於英國是世界最早實行工業化的國家,曾在國際金融業中占統治地位,英鎊曾是國際結算業務中的計價結算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一戰和二戰以後,英國經濟地位不斷下降,但由於歷史的原因,英國金融業還很發達,英鎊在外匯交易結算中還佔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鎊上印有具有貢獻的人物及皇室。
由於英鎊的國家象徵意義,使得用歐元取代英鎊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國公共部門的爭議。蘇格蘭保守黨宣稱,歐元的採用意味著本地特色鈔票的終結,因為歐洲央行不允許成員國或是下一級別政府設計鈔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便士
❽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採用十進制
因為人都有10個手指,十進制最容易被所有人接受。
亞里士多德稱人類普遍使用十進制,只不過是絕大多數人生來就有10根手指這樣一個解剖學事實的結果。實際上,在古代世界獨立開發的有文字的記數體系中,除了巴比倫文明的楔形數字為60進制,瑪雅數字為20進制外,幾乎全部為十進制。只不過,這些十進制記數體系並不是按位的。
(8)為什麼英國要推行十進制貨幣擴展閱讀:
十進制源於十指。
與十進制相比,二進制最簡單,只需要兩個基本數值,但是使用使用起來卻很麻煩。試想原始人打獵,獲得三個獵物就得進一位,獲得五個就又得進一位,是不是更麻煩。進位是更復雜的計算,所以瑪雅人寧可使用二十進制數完手指再數腳指也不願進位。
八進制是有其優越性的,因為它是二的倍數,又是二的倍數的倍數,似乎優於十進制;它之所以沒能流行,還是因為人類的習慣,原始人在用手指數數的時候不可能放棄兩個大拇指不用,本來手指就不算多,豈有再浪費的理由?
十二進制源於一年十二個月無疑,有人說太陰歷中有的年份是十三個月,但是這不是常態,所以多出的那個月算閏月,閏月連自己的專名都沒有,它甚至不配佔用一個數字,比如說閏八月不叫九月,否則臘月就得叫十三月了。
❾ 各國人為什麼都用十進制計數法有沒有國家用別的計數法
幾乎每個民族最早都使用都十進制計數法,這是因為人類計數時自然而然地首先使用的是十個手指。
但是這不等於說只有十進制計數法一種計數方法。例如,世界各國在計算年月日時不約而同地使用「十二進制」(12個月為一年)又如:我國過去16兩才算為一斤,這就是「十六進計數法」;無獨有偶,英制重量單位中,1常衡磅也是等於16盎司(也叫「英兩」或「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祖先認為十六進位制便於把東西多次用二相除,我想英國人大概也是出於這種考慮吧?大概也是出於多次平分較為方便道考慮吧,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最早發明用六十進位法計算時間和圓周角度,以後便推廣到全世界。
有趣的是,據說拉丁美洲有個同一氏族居住的村莊,由於居民手指和腳趾都是12根,日常計數便用的是十二進位法。
過去,保守的英國人一直在貨幣兌換方面堅持實行在外國人看來十分繁瑣的進位制: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暈!在英國的「老外」往往算了半天還弄不清究竟1英鎊能換多少便士,或湊多少便士才夠換成1英鎊。直到1971年,英國政府才擋不住世界潮流,宣布貨幣實行十進位制:1英鎊=100便士,取消了先令。
世界上還有其它進位制,不常用,就不說了。
到了現代,數學中的「二進位制」正在電子技術中大行其道,立下不朽功勛。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不用我來贅述了。
❿ 請問為什麼國際通用十進制呢
《卜辭》中記載說,商代的人們已經學會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13個單字記十萬以內的任何數字,但是現在能夠證實的當時最大的數字是三萬。甲骨卜辭中還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十進位位值制記數法包括十進位和位值制兩條原則,"十進"即滿十進一;"位值"則是同一個數位在不同的位置上所表示的數值也就不同,如三位數"111",右邊的"1"在個位上表示1個一,中間的"1"在十位上就表示1個十,左邊的"1"在百位上則表示1個百。這樣,就使極為困難的整數表示和演算變得如此簡便易行,以至於人們往往忽略它對數學發展所起的關鍵作用。
我們有個成語叫"屈指可數",說明古代人數數確實是離不開手指的,而一般人的手指恰好有十個。因此十進制的使用似乎應該是極其自然的事。但實際情況並不盡然。在文明古國巴比倫使用的是60進位制(這一進位制到現在仍留有痕跡,如一分=60秒等)另外還有採用二十進位制的。古代埃及倒是很早就用10進位制,但他們卻不知道位值制。所謂位值制就是一個數碼表示什麼數,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位值制是千百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零是位值制記數法的精要所在。但它的出現卻並非易事。我國是最早使用十進制記數法,且認識到進位制的國家。我們的口語或文字表達的數字也遵守這一原則,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時我們對0的認識最早。
十進制是中國人民的一項傑出創造,在世界數學史上有重要意義。著名的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教授曾對中國商代記數法予以很高的評價,"如果沒有這種十進制,就幾乎不可能出現我們現在這個統一化的世界了",李約瑟說"總的說來,商代的數字系統比同一時代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更為先進更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