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世界主要大國的教育制度 內容最好有各年齡段上什麼課
美國: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有法定義務在公立學校接受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即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分公立、私立兩種,大部分是公立學校,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制。16-18歲之前必須在學校就讀。現在許多州要求必須就讀到18歲。具體課程各個州都不一樣,而且按季度改變,中小學基本就是 語文,閱讀,數學,科學,運動健康,社會知識,歷史,還略微講講法律等等。不過都比較淺顯,不像我們。
china:略。
日本:日本學校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個階段,學制為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其中小學到高中為12年義務教育。大學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日本重視社會教育,函授、夜校、廣播、電視教育等較普遍。中小學基本是國語,道德 ,社會 ,算數,理科,綜合等等。
德國:德國的教育體系為12至13年義務教育,大致上為初中等教育的階段,實際上教育體制因邦而異。學前教育端賴家長的意願,可將兒童送往托兒所,純屬非強迫性。小學階段除了少數邦為六年(如柏林)之外,其餘為四年。在中等教育階段,德國主要採行的制度為"一本三枝",在晉升至中學階段期間,存有一為期兩年的定向階段,藉此可以透過老師的建議以及學生與家長的意願,決定往後就讀的學校。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種學校可供選擇,依次為主幹學校、實科中學以及文法高中。學業程度較好的學生通常選擇文法高中就讀,具體課程為語言-文學-藝術、社會科學、數理與科技、宗教、體育等領域,為期約九年,乃進入高等教育必經之路,學生以升大學為主要出路,政府領導階層、社會精英多半出自於此。學業程度次好的學生常常會進入實科中學,主要課程為外語,數學,社會經濟,家政與社會科學,藝術類課程,學程約五或六年。學校以培養中等的工商業界、政府機關的實務人才為主。
英國: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英國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小學教育;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第四階5年;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余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法國:總體來說,法國現行教育制度的特點是組織形式簡單。幼兒學校和小學構成基礎階段的初等教育。低齡孩子在入小學以前就讓他們開始學習一些基本常識,這種組合體現出幼兒學校與小學之間建立的一種教育的連續性。低齡幼兒兩歲就可以入學,這是法國的特色,對有工作的婦女非常有利。35.5%的兩歲孩子都入學,三歲的孩子幾乎是百分之百入學。義務教育從六歲開始。 經過五年的小學學習後,孩子們開始接受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統一中學的普通教育(當然還存在其它途徑),之後大部分學生開始接受第二階段教育,即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以及專業技術教育。60%的應屆高中生能通過高中會考。然而,所有高中畢業文憑提供的出路不都是一樣的,實際上第二階段的中等教育同高等教育一樣,是各類學科匯集的教育整體。獲得各類高中畢業文憑的學生都可以上大學,但某些文憑可能對學生入學後選學同其文憑相關的專業有利。總之,絕大多數人都能進入大學學習,在大學中,各類機構、學科及專業所享有的聲譽區別很大。少數高中畢業生留在最有聲望的高中預備班繼續學習,准備大學校的入學考試(法國的大學校要經過非常嚴格的選拔考試)。此外還有高級技師班,只招收技術高中最優秀的畢業生。
加拿大:根據國家憲法,加拿大的教育一直實行地方分權制,教育行政由各省獨自負責,全國始終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各省往往根據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經濟狀況建立起各具特點的教育體制。各省的憲法中對本省的教育組織機構、學制、課程、考試制度和經費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加拿大小學可分為公立和私立兩大類,而公立小學又有聯邦政府設立和地方政府設立之別。各類學校在經費來源、招生對象、管理模式、課程設置諸方面具有不同的特點。高等教育更為發達。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中小學及職業學院由各州或領地的教育部負責管理,聯邦政府撥款資助,大學則由聯邦政府統一管理。凡澳大利亞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均享受免費的中小學教育。大學和學院幾乎都是公立學校(私立大學只有兩家),教育體系各州略有差別,但都由聯邦政府控制管理,所以能保持平均也較高的教育質量。各學校的學歷文憑各州相互認可,澳大利亞的學歷資格被世界各國廣泛承認。澳大利亞的教育體制大致承襲英國的系統。
俄羅斯:俄羅斯教育分為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層次。一方面繼承了蘇聯教育傳統,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新的體制,感覺比上述國家差不少,比天朝也強不少。
⑵ 淺談英國教育體制具體包括什麼
英國教育體系分為三大部分:小學(5歲到11歲)、中學(11歲到18歲)和高等教育。在英國,16歲的學生需要參加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考試。考試結果分為A*-G各個等級,得到五個A*-C結果的學生通常會繼續學習兩年,參加三科(或以上)課程的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本科院校將根據學生該考試的結果進行錄取。英國中學的類型 傳統寄宿式中學 非傳統式中學 6th Form高級中學-英國中學的類型 英國中學教育制度英國教育制度素來在學術品質與提供完善照顧方面享有盛名,至今世上無人能出其右。數百年來,在許多院校有許多不斷擴充的學習中心來提供英國及外籍學生學習,另有大量新近成立的院校加入傳統學校的行列,以確保英國學制不只趕得上日益繁復,日趨科學化社會的腳步,也在探求無盡的知識與完美領域不斷超越學習的界域。英國不僅是一些最古老、最著名的學校、學院和大學的故鄉,它也同樣有最新興的、最富革新精神的院校。教育不只是教師和政府,也同樣是家長與學生長期討論的話題。英國教育和台灣教育到底有什麽區別呢? ★ 英國學生獨立能力強。在獨立學習方面,英國學生要高於台灣學生。英國的每個中學生都能夠去圖書館查閱文獻,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來完成一個比較正規的Project。Project的漢語意思是「計劃」、「設計」、「規化」。實際上類似台灣的「科研論文」。英國中學生的Project完全從學生的興趣和社會實際出發,題材極為廣泛。從理化生實驗、數學建模到英國的歷史、地理;從環境保護到關愛生命;從反恐到世界和平;從政治到經濟……,應有盡有。有些Project有理有據,不亞於台灣大學生的畢業論文。 ★ 英國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強於台灣學生。不分擔家務勞動的學生很少見,他們從小就幫助父母擦汽車、剪草坪。小學生打工的也很多,送報紙是最常見的了,錢雖然掙得不是很多,卻擁有了面對社會、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到了假期,加油站、快餐店、超市,到處都有中學生在忙著幹活。一個假期下來,不但能掙幾百英鎊,更重要的是他們變得自信、老練。 ★ 英國學生的團隊意識強。在英國,人們普遍推崇Team spirit——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指一個人與大家協同工作的能力或態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合作能力。英國學校歷來都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教育,在公共場所或集體活動中,個人必須服從大家。如果哪個學生為了自己出風頭而連累了大家,他就會被一致斥為「沒有團隊精神」。 ★ 英國學生的身體素質好。體育不但是英國中學的重要課程,而且每天下午四點鍾開始,大部分學生又都出現在運動場上。大量的體育鍛煉,加上合理的充足營養,使英國學生大都身強力壯、精力充沛。那種肌肉發達、動作靈活的運動員型學生到處可見。就連女生對體育也十分熱衷。體育好、學習好的學生才備受同學們的推崇。 ★ 英國學生的探究精神強。英國學生做事十分開放,敢想敢幹,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認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所以,成功的機會也相對較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他們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也不像台灣學生那麽關注問題的答案、關注他人的看法。對問題不但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特別注重科學論證。注重在探究中尋找答案。 英國學生的學校生活,一般的學校都是從早晨九點上課到下午四點放學。四點過後,學生大多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英國學校的課余活動很豐富:話劇團、樂隊、合唱團、壘球、棒球、橄欖球、游泳、跑步、網球、壁球,應有盡有。每天的家庭作業一般只需40分鍾即可完成。在課程設置方面,從初中起,學生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一般選三至五門學科,但不能少於三科,其中不包括英語)。他們上課的方式與台灣也不一樣。在台灣,一個班級的學生每天都在同一間教室裏上課,不同的任課老師進進出出。而在英國,進進出出的是學生,不同的學科在不同的教室上課,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同學。課間的走廊裏,學生們都在快速地尋找下節課的教室。那種感覺和大學差不多。最關鍵的還是兩國的師生關系的差異。在台灣,教師是無所不能的權威,很少有學生會對老師產生懷疑。老師的淵博、老師的自信、老師的嚴厲,使學生對他們由教生畏,害怕與老師接近。英國的老師依然是知識的源泉,但他們除了思想還有感情。他們和學生的距離似乎要近一些,他們會和學生談天、交心。 台英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差異,自然與其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的不同是分不開的。教育體系的不同,基礎教育最根本特點的差異是問題的關鍵。首先,台灣的基礎教育的特點是應試、選拔。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程起點高、難度大、知識面窄。我們的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要考太多的試、要背太多的知識、要寫太多的作業,要參加太多的課外輔導班。學生沒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來滿足自己的愛好。而即使是在基礎教育改革轟轟烈烈的今天,我們的老師基本上不敢鼓勵和挖掘學生們學習以外的各種潛能,因為學校的一切都還是以中考成敗論英雄。 相比之下,英國教育似乎更關心人的實際能力,以及在其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他們給學生身心發展上更大的空間,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機會去接觸外部的世界,接觸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與之息息相關的社會。打工也好,project作業也好,團隊活動也好,這些都會對學生未來的成年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和幫助。 而英國政府則希望英國的每所學校,最終都能夠發揮起自己的特色,他們認為需要改變教育體制來使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而不能強迫學生來適應教育體制結構。 台灣學生若克服語言的困難,並把持住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留學英國大致上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咨詢時,不需刻意美化國外留學生活,但需鼓勵學生面對困難及挑戰,進而豐富自己的人生。
⑶ 英國和美國的教育體系是什麼
英國教育體制簡介 :
英國對所有五至十六歲的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就課程和學歷資格而言,英國存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一種是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教育體制,另一種是蘇格蘭教育體制。
美國教育體制簡介:
美國的教育是先有教會和私立學校後有公立學校, 故傳統的教育體制是地方分權制和公私並舉制。
美國立國時的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無權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感到設立中央教育領導機構的必要性。
⑷ 英國教育體制是什麼
英國的教育系統號稱是世界上最為嚴謹,復雜但又靈活的教育系統之一。 小學教育英國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量發展個人才能,並將這些才能加以培訓,進而貢獻社會。英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確保年齡在五至十六的子女接受全日教育。英國約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兒童在公費資助的學校讀書,即國立學校;其餘的兒童則就讀不受公費資助的學校(有時指公立或私立學校)。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大部分小學都是男女同校的。私立小學通常被稱為"預備學校",為七至十三歲的學生作好准備,通過考試入讀私立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與Junior School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即我們說的小學).英國的小學基礎教育與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小學比起來要容易,輕松得多.這也許是西方教育的仁慈之處吧,小孩子就該多玩一玩.因此,許多已在本國念過小學的小孩子,到了英國在班裡的成績總是領先.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雖然英國的私立小學(Prep school)大多接受海外學生,但來英國"留小學"的為數實在不多.此外,也有獨立由個別人士和志願機構開辦的學前教育班。為幼兒提供早期教育,可使他們在讀小學時更能適應學校生活。中學教育多年來,英國政府為全國五至十六歲的學生提供強制教育。在十三歲到十六歲的時候,學生們進入獨立學校(即類似於台灣的國中,香港的中學,及中國大陸的初級中學),學生們在獨立學校的任務基本上是准備GCSE的考試,GCSE是一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學生們可以選擇最多至十個不同的科目.拿到了GCSE的證書,也就標志著中學教育的結束.在完成中學的課程,拿到GCSE後.學生就可以決定是要念高等學校還是為工作做准備.當然這時候,學生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學的,GCSE的完成是相當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高中一年級結束.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年齡在約16-18歲)就是英國的繼續教育(擴充教育)時期.香港引用英國的教育制度,因此這里與英國是一樣的.許多留學生是在這時候來英國留學的。繼續教育(Further Ecation/擴充教育)延續教育是指中學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續教育學院而不是在大學修讀。課程側重職業訓練方面,但亦照顧到不同年齡人士對一般學術課程的需求。在英國,人們一般入讀延續教育學院修讀學術性專業,發掘興趣,並發展及提高工作技能,進而投身工商界。所有學術和技術性的科目,以至為不同行業管理人員、技術員及工匠開辦的專修課程都樣樣俱備。由於這類課程具有多元化及靈活性強等特點,學生不一定需要正式學歷資格,亦可以通過入讀延續教育學院最初的課程而逐步考取更高資格。近年英國成立了多所由中央政府和工業界資助的城市科技學院(CTCs),開辦的課程更廣泛,並側重理科及技術方面,供十一至十八歲人士修讀。英國共有八百多所由延續教育資助委員會(FEFC)資助的延續教育學院及若干私立學院。最大的延續教育學院有二萬多名學生;最少的則不足二百人。延續教育學院一方面與中學一樣,提供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及高級補充程度(GCEA-/AS-level)課程和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速修課程;另一方面又與一些大學一樣,開辦高級文憑課程。學院的規模各異,開辦的課程種類繁多,傳統上課程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個別院校所提供的課程可反映出該校所在地的工業類型。在教學方法方面,延續教育學院比傳統中六學校較為靈活。一些延續教育學院與鄰近的大學的課程互有聯系,學生可讀完一年"先修"課程後轉到鄰近的大學繼續進修本科或高級文憑課程。大部分延續教育學院沒有宿舍,但校方有專人協助學生尋找適當的住所;大部分私立學院則設有宿舍。除了個別學院頒發一些學院文憑外,大部分課程均為獨立評審機構承認,所頒發的乃國際認可的資格。這些機構不是教育機關,他們的課程及考試由特定委員會、有關行業的代表、技術導師和政府評審員所編定。延續教育的目的一是為了上大學,一是為了就業。你可以在你原來中學念Sixth form(第六年級:一個擴充的年級),或是進入一家繼續教育學院(FE college/Tertiary college),念以下一種課程:GCSE、GCE A-/AS-levels專門為了進入大學的課程,英國本國學生如在這時已決定要讀大學,多會加入這個課程.A level是較重理論的課程。課程科目廣泛,一般為期一年、兩年或十八個月。修讀GCEA-levels不適宜少於一年,除非是為了爭取較好成績的重考生。這些課程由其中一個認可考試機構評審,而各個機構的評審水準或難度沒有區別。報讀GCEA-level的學生,一般需有GCSE四科C級或以上成績。進階、預科課程Access course/Foundation Course預科課程也叫基礎課程.是專為海外學生設計的大學銜接課.通常如果你合格畢業,會擔保你在某一間大學的位置.課程一般為期一年,修畢後可直接進入大學或高等教育學院修讀本科課程。入學資格彈性較高,但需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有工作經驗的成年學生也可申請。學歷未符合大學入學要求的人士如能完成課程,可證明其升讀本科課程的能力。秘書及商科課程學生可考取皇家文學會(RSA)或必文考試學會(PEI)所頒發的證書。學生可選修一科或多個科目,包括辦公室管理、秘書實務、商科和會計等。RSA頒發一級(初班)、二級(中班)及三級(高班)文憑,以上較高的私人助理文憑。PEI的秘書文憑課程亦分三級,課程主要分為商科和秘書,這兩門課程最低入學條件一樣,均需有GCSE三科C級或以上成績(包括英文)。如報考較專門及較高級課程則需GCEA-levels合格。職業先修訓練課程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負責審核培訓技術人員的課程,例如市場調查助理或設計繪圖員等。這些人員是技工與專業人員兩者間的重要中層人員。在英國共有二萬二千個BTEC課程。BTEC兩年制國家文憑的申請人需有GCSE四科C級以上成績。成功修畢文憑課程或在GCSE考取四科合格及GCEA-level一科合格的人士可繼續修讀兩年制高級文憑或本科課程。文憑課程的科目包括會計、商科、市場學、電子、機械、生產及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及農務等。倫敦城市工聯會(C&G)課程獲國際認可並為多種行業提供專業資格,包括美發、印刷、飲食、裁剪和時裝等。這些課程通常不需要正式入學條件,申請人只需通曉英語並證明可從課程中得益便可。國家職業訓練文憑(GNVQ)/普通國家職業資格.不要以為這課程就是職業教育,事實上,大部分在英國大學念書的留學生是讀GNVQ作為繼續教育的.這個課程非常重視實踐與能力的培養.在完成GNVQ後你可以直接去大學念書.如果你想工作的話,這又是一個廣泛承認的職業資格.是國家專業資格委員會(NCVQ)現正在院校推行的新學歷。GNVQ將逐步取代由BTEC、C&G及RSA頒發的專業資格。這三個團體獲NCVQ認可作為頒發GNVQ的團體;科目范圍和現有的相同,例如商科及財務、消閑及旅遊業、飲食及酒店服務業、健康護理、製造業、藝術及設計等。目前CNVQ共分三級,將來或會有更多級別。每一級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程,包括必修的和自選的課程。學生如有意入讀大學,應考慮選修一科高級程度的GNVQ科目(相等於兩科GCEA-levels),再加上其他GNVQ范圍的課程或一科GCE A-level或兩科GCE AS-levels課程。GNVQ課程一般需時一至兩年,分為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程度。NVQ 一個完全專業的職業資格,只針對就業而設計.EFL 英語作為外語課程.為海外學生而設.有些只想學習英文的學生會在學院讀這個課程.更有些想讀大學的海外學生,因為英語不好而在GNVQ或Foundation Course前必須讀這個課程. 本科教育當你完成了預備課程,通過UCAS申請程序,就可以進入大學了。英國的本科大學教育世界聞名,一個英國的First degree在世界都被承認.課程的時間多為三年.也有一小部分四年或是六年的課程.常見的First degree有BA(文學學士),BSc(理學學士),LLB(法學學士)等.在你畢業的時候,大學會根據你的總成績確定你的degree level,最好的成績是first class(一級),還有二級上,二級下,三級和PASS.如果你想繼續讀研究生(所)的話,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參數.英國現有八十九所大學。各大學的規模、地點、開辦的課程各有不同,為有志入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或撰寫論文,以決定獲頒授學位的級別。大學本身為獨立的組織,可以自行決定開辦的課程、教學和評審課程的方法,以及確定課程名稱。不過,所有大學都設有校外主考員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觀態度進行評審,確保所有院校的學術水平。英國的高等教育學院和大學一樣,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學府,課程包括本科、碩士、研究院及師范專業課程。這些院校的學生人數通常比大學少,所以校方更能細心照顧學生。大部分院校都擁有大量宿位,並設有優良的體育和文娛活動設施。高等教育學院的學術水平,一般由當地大學或有關評審委員會如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等負責監督。課程。藝術及設計學院主要開辦有關藝術及設計各方面的基礎、文憑、高級文憑及本科課程。申請人通常要呈交一些作品供學院作為評審入學的輔助材料。高級國家文憑課程 有些學院開辦BETC及SCOTVEC所頒發的高級國家文憑課程。課程通常為兩年全日制(或廠校交替三年制課程),包括理科、技術及商科課程。學生修畢高級文憑課程後,可轉讀本科課程。入學條件一般是在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取得四科C級成績,以及在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GCEA-level)取得一科合格,或擁有BTEC/SCOTVEC國家文憑。本科課程 修讀完本科課程後可取得本科學位,課程一般為三年制;廠校交替制課程則需四年。一些蘇格蘭大學的榮譽本科學位課程亦須修讀四年。醫學、牙科、建築等本科課程,最長須攻讀六年。英國高等教育學院共開辦超過五千項不同科目的本科課程。入學條件方面,申請人最少需有GCE A-levels兩科合格和若干GCSE科目合格。由於學位競爭激烈,部份課程可能要求申請人有三科GCEA-levels或連同高級補充程度(AS-levels)考試取得相等於三科GCE A-levels的良好成績,又或在BTEC文憑考獲好成績。攻讀首個本科課程人士需向大學及學院入學處理中心(UCAS)申請。該中心出版的申請手冊詳述申請手續和列載各大學或院校開辦的課程。此外,還有由英國各大學每年聯合出版的《Universityand College Entrance:The Official Guide》,該書被視為一本有關各類本科課程入學條件的權威刊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學位競爭激烈,因此符合入學資格並不保證獲得錄取。碩士教育英國的碩士研究生(所)課程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時間只用讀一年.節省你的寶貴時間.但是課程的密度相對也很高。Postgraate(研究生/所)課程的Qualification有以下四種: * PGCE-一種師范研究生(所)證書. * Pg Dip-研究生(所)文憑* 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 PhD or Dphill-博士學位講授式研究生課程 分業年制研究院文憑課程及一或兩年制碩士學位課程。申請人報讀碩士學位課程必須有本科學位或相關的專業資格。未符合資格的人士,如欲報讀一年制碩士課程,一般需要先選讀研究院文憑課程或先進修一年才可攻讀碩士學位課程。有關英國大學開的各項講授式研究生課程,可參考《GraateStudies》和《Higher Ecation in the UK》。研究式研究生課程 各大學及高等教育學院都有開辦,申請人需有優等本科學位(一級榮譽或二級一等榮譽)或碩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須從事一至兩年全日制研究工作,研究進度如令校方滿意,可以轉讀哲學博士課程。修畢課程後,學生可取得國際認可專業資格。科目包括會計、銀行業、行政秘書、市場學、測量、社會工作及法律等等。英國的博士學位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是,它不是授課式的.沒有博士課程這樣的東西.你要做的是再三年或更長時間內,確定研究計劃,展開研究行動,和完成最終的研究論文.這種研究過程完全是獨立的,但導師會在開始時與你商榷一個目標,並會在你的研究過程中監視你的進展.最後的論文大概要用6-7個月的時間完成
⑸ 介紹一下英國整體教育制度
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實行5~16歲的義務教育,威爾士實行4~16歲的義務教育。雖然都是要實行義務教育,但是,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的教育體制與蘇格蘭的教育體制是不一樣的。 1.學齡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 / Pre-preparatory ecation) 被過濾廣告 被過濾廣告 很多英國孩子在3~4歲時就開始接受學齡前教育,相當於中國的幼兒園教育。 2.小學教育(Preparatory/Primary ecation) 與中國一樣,英格蘭、威爾士以及北愛爾蘭小學學制為6年,但是兒童5歲(威爾士兒童4歲)就上學,在7歲時要參加關鍵階段1(Key Stage 1)考試,11歲時參加關鍵階段2(Key Stage 2)考試並完成小學教育。蘇格蘭小學學制為7年,12歲小學畢業。 很多海外(包括我國)學生在7歲時才接受小學教育,可以進入英國私立學校學習,通常是寄宿學校,這樣的話,學生將在13歲小學畢業,以後各階段教育完成年齡都要順延兩年。 3.中學教育(Secondary ecation) 英國中學教育持續7年,分為兩個階段,16歲前階段和16歲後階段。16歲是指英國學生的教育年齡。 這個階段的教育也可稱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對於高等教育而言的。把英國學生16歲以後階段的2年A level教育稱為大學的預科教育是不妥的,其實,英國的2年A level教育畢業水平是高於中國的3年高中教育畢業水平的,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大學的學制是三年的原因了。 英國學生在14歲之前要學習科目眾多的中學教育課程,並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學生從14歲開始,除了學習英語、數學以及科學類等核心課程以外,還需要學習四到五門選修課程,兩年後,也就是16歲時,參加關鍵階段4(Key Stage 4)的考試,這就是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考試,或者參加國際中級普通教育證書(IGCSE:International GCSE)考試,或者參加普通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Standard 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考試。 在16歲完成了國家法律規定的義務教育後,可以繼續學習也可以選擇工作。當然,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學習,學習有兩個方向:學術方向以及職業方向。如果想將來攻讀學位課程,也就是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通常還要學習兩年,最後參加高級普通教育證書(GCE A level)考試或者國際中學文憑(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考試,在18歲時完成中學教育。在蘇格蘭,16歲學生只需要學習一年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H-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cation Higher Grade)課程並參加考試,成績合格可被蘇格蘭大學錄取,如果成績不太理想或者想去蘇格蘭以外的大學上學,可以再學習一年,提高原來課程的成績或者參加高級高等蘇格蘭教育證書(SCE Advanced Higher Grade)考試。 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小學教育時間與英國一樣,同為6年,而中國的中學教育(3年初中+3年高中)卻比英國少了一年,這就從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中國高中畢業生必須先讀英國大學預科課程的問題。 4.職業教育(Vocational Ecation) 在14歲時參加關鍵階段3(Key Stage 3)的考試後,學生不想進行學術方向的學習,還可以進行職業方向的學習,也就是可以接受職業教育培訓,為16歲完成義務教育後參加工作做准備。不論學術教育還是職業教育,14~16歲的教育仍屬於義務教育。16歲以後的職業教育就屬於繼續教育的范疇了。有關繼續教育的情況請看第三章對繼續教育院校的介紹。 職業教育培訓內容廣泛,主要分成四類:普通職業資格類、高等職業資格類、專業資格類以及職業進修類。 (1)普通職業資格類 14歲以上的學生,如果不選擇學術方向的學習,那麼他可以選擇職業方向的學習,比如可以學習國家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NVQ)課程,在蘇格蘭是蘇格蘭普通職業資格證書(GSVQ)課程,課程實用性強。基礎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D到G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中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四門成績在A*到C的中級普通教育證書(GCSE)課程的水準相當;高級GNVQ課程的水準與高級普通教育證書(A-Level)課程的水準相當,換句話說,只要成績合格,選擇GNVQ課程的學生一樣可以申請上大學。從2000年9月份開始,英國出現了職業性的A level課程,英文名稱為AVCE(Advanced Vocation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正逐漸取代高級GNVQ課程,水準與學術性的A-level課程水準相當。 (2)高等職業資格類 課程面向18歲以上的學生,主要有國家高等證書(HNC)和國家高等文憑(HND)兩種課程,前者學習時間為一年,後者學習時間為兩年,分別相當於大學學士學位課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水平。課程畢業後,可以轉讀學士學位課程,視具體情況,有時可以直接進入大二或大三學習。 少數高等職業資格文憑的水準可以達到研究生的水準。 (3)專業資格類 英國能夠提供一些被世界廣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比如商務研究、計算機、工程、藝術和設計、酒店管理、旅遊和時裝設計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是特許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資格證書和特許市場營銷學院(CIM)文憑。 (4)職業進修類 幾乎所有你感興趣的職業,英國都開設有相應的課程,比如餐飲、美容美發、廣告、旅遊、攝影、高爾夫球管理、電影製作和音響技術等。 5.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在18歲通過高級普通教育證書考試或同等水平考試後,英國學生的學習就進入了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階段。高等教育是指本科以上的課程教育和培訓,大部分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使你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或者同等學歷。30%以上的英國年輕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全英國共有180多萬接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學生,其中5%來自歐盟,6%來自世界其他國家。
⑹ 英國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要讀幾年
英國的小學要讀6年,初中要讀5年、高中要讀2年,大學要讀3年-4年。
1、第一階段
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
2、第二階段
5-11歲的小學教育;
3、第三階段
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
4、第四階段
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
完成預科的學生主要參加普通教育高級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advanced level,簡稱GCE-A level),
而職業技校的學生除了要參加GCE-A level考試外,還要參加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考試(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簡稱GNVQ)。
5、第五階段
大學教育。一般從18歲開始,讀本科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可取得學士學位。碩士通常為1年-2年,博士為3年-5年。
(6)英國教育有多少制度擴展閱讀
英國有組織的教育是和基督教的傳人同時開始的。基督教的兩支即凱爾特教會和羅馬教會從南北兩方傳入英國。公元 563年,凱爾特教會的教士科倫巴從愛爾蘭到蘇格蘭,在艾歐納建立寺院,傳播基督教。其後逐步南移到英格蘭,寺院既訓練新皈依的教徒,也進行普通教育。
公元597年,聖奧古斯丁從歐洲大陸到英格蘭南部的肯特,在坎特伯雷建立大教堂,教育新皈依的教徒並培訓牧師。宗教和教育都是教會的工作,不可分割。基督教的這兩個教派最後同化於羅馬教派。從公元6世紀到宗教改革的1000年間,教會壟斷了英國教育。
除學徒訓練和貴族教育以外,一切有組織的教育都由教會提供。任命教師、校長都要由主教本人或他指定的代理人批准。
⑺ 有沒有人能提供准確的英國教育制度啊
英國教育體系一般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 第二階段是5-11歲的小學教育; 第三階段是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 第四階段為大學教育。一般從18歲開始,讀本科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可取得學士學位。碩士通常為1年-2年,博士為3年-5年; 第五階段為16歲以後的繼續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正規大學不算在內),方式有全日、半日和業余時間。學制的長短在各地、各部門、各專業均不相同。
義務教育 (Compulsory Ecation)
英國的學生從四歲開始接受義務教育,享受全免費的國家福利,學校甚至還提供免費的午餐,所有的家長必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讀書。小學教育一般持續到11歲,然後進入中學。英國的中學不分初中高中,從中一(Form 1)到中五(Form 5)共五年的時間。
普通中學教育(GCSE)
普通中學證書(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cation)是指完成中學教育最後兩年(中四、中五)後取得的文憑。學習GCSE課程的中國留學生較少,只適合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學生選讀。
GCSE的評分方法
Grade A* 傑出(A good result of exceptional quality) Grade A 進入延續教育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較佳成績 (The higher grades needed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cation) Grade B Grade C Grade D 達到平均水平,是進一步發展的良好基礎成績 (Regarded as average grades-a good base from which to grow) Grade E Grade F 成績較低,總算有用。 (The lower, bu still useful, grades of achievement) Grade G Ungraded 沒有評分(Unfortunately, no score
延續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繼小學(Primary)中學(Secondary)教育之後的「第三級教育」(Tertiary)。為進入高等教育或者就業打下基礎。也是中國的高中學生留學英國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接受延續教育的學生介於16和18歲之間。它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Academic Route)和職業路線(Vocational Route)。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這兩種體系在英國受到同等的重視。
A-Level 的全稱是「普通教育高級證書」(Gener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 Advanced Level),是學業路線的重要階段,它總共有100多個科目,學制一般為兩年,專業分科極為細致。雖然讀此類課程的學生年齡在16-18歲之間,但也決不能認為等同於我們中國學生在高中學習的課程。我們傾向於把A-Level看作大學的基礎課,相當於中國大學本科課程的首兩年。A-Level的選科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一般按照兩個原則(專業目標原則、擅長原則)來選科。目前每個學生必須從這些課程中選讀三門科目,但根據最近英國教育部最新的改革方案,每個學生在第一年的科目要增加到四門,目的是使學生的知識范圍更加廣泛。具體規定尚待公布。
A-Level的三門(或四門)科目應圍繞學生自己在大學本科中希望學習的專業和將來的職業目標來選擇。雖然大學在錄取學生的時候大部分專業都沒有嚴格要求一定要選修了相對應的A-Level科目,但對於英文程度有限而且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的中國學生來說,還是應該在A-Level中選擇一門與將來大學專業有關的科目。 例: 假設你希望將來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則可以考慮選擇以下科目: 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 數學 (Mathematics) 物理學 (Physics) 商學 (Business Studies) 或者: 數學 (Mathematics) 信息技術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物理學 (Physics) 化學 (Chemistry)
擅長原則
A-Level的成績高低決定了學生將來能夠進入怎樣的大學,因此一定要選擇一兩門自己擅長的科目。 歷史、地理、法律、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文科類課程要求做大量的讀和寫,對語言的要求較高,加上中國中學文史類課程與英國的差別非常大,因此此類課程對中國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取得好成績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類課程是中國學生的專長,在這些課程上中國高中畢業生的程度已經相當於A-Level第一年的程度。因此只要解決了語言問題,基本上不會遇到非常困難的境況。所以,數學幾乎成為每一個中國學生必選的課程。 關於AS-Level的特別說明:AS-Level(Advanced Supplementary Level)是A-Level課程的一個特別組成部分。一門AS-Level科目在內容和分量上相當與一門A-Level科目的一半,深度和難度上與A-Level相當。兩門AS-Level科目的成績相當於一門A-Level科目的成績。2000年9月開始,A-Level和AS-Level科目將有較大變化,我們將及時向大家詳細介紹。據悉,調整後的AS-Level科目在深度和難度上相當於A-Level的前半部分,這樣調整降低了AS-Level科目的難度,A-Level課程的學生第一年都將從AS-Level科目開始學習,所以學生必須選修四門以上不同的AS-Level科目,而在第二年再確定只選三門A-Level科目。
A-Level和AS-Level的評分方法
Grade A-Level AS A 10 5 B 8 4 C 6 3 D 4 2 E 2 1 雖然在A-Level的兩年中只讀三、四門課,但也千萬不要以為比在中國讀書輕松得多,語言是留學生最大的障礙。據估計,讀A-Level需要大約一萬二千以上的單詞量,而普通的中國高中畢業生,如果沒有課外補習和額外的學習,大約掌握三到四千的英文單詞。如果每天掌握四十個單詞,需要堅持一年時間才能基本達到學習A-Level的程度。當然也有十分優秀的高中生直接進入A-Level,甚至HND課程,取得良好成績的。
GNVQ-General Natioan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是一種廣泛的職業教育課程,與學業路線中的GCSE和A-Level相平行,但在學業深度和難度上並不亞與這類課程。它的學習的方式靈活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愛好安排課程,選擇學分制或模塊式的學習方式,甚至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穿插工作,在學習和工作同時進行的過程中最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業。
選科
GNVQ的選科比較簡單,每門課程就是一個專業,不像A-Level那樣需要選三個科目。雖然它出現得比較晚,但普及的速度非常快,目前已經有大約一半的英國學生選擇GNVQ做為接受延續教育的方式。因此這也是中國中學生到英國留學可以選擇的一條路線。GNVQ分為三個等級: 初級:(Foundation) 中級:(Intermidiate) 相當於四門GCSE(中學五年級)的程度,一般需要一年時間完成。 高級:(Advanced) 相當於兩門A-Level的程度,一般需要兩年時間完成。學生還可以選擇加修一門A-Level科目,以達到相當於三個A-Level科目的程度。完成這個級別的學習後,學生可以有資格進入大學本科學習,三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評分標准
GNVQ和A-Level課程評分沒有嚴格的對應關系,下表是兩種標準的比較: GNVQ評分 相當於A-Level評分標准 Distinction 優秀 A/B Merit 良好 C Pass 及格 D/E 目前英國教育部門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將GNVQ和A-Level的評分標准統一起來,這樣更有顧名思義,高等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的高級階段,它包括: 本科(Bachelor Degree) 研究生(Master Degree) 博士生(Doctorial Degree) 高級國家文憑(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 高等教育通常都是由大學(University)提供,但許多學院(College)也提供Bachelor和HND課程。
高級國家文憑(HND)
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文憑。它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最高階段,學制一般為兩年。HND理論上相當於中國的大專文憑,但分類更細,專業性更強。進入HND要求已經完成A-Level或者GNVQ-Advanced的課程,中國的高中學生如果在某些方面(比如計算機)有特殊專長並且表現出相當好的語言能力的話,也有可能直接進入HND,但讀起來會相當辛苦。 HND畢業後,如果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可以選擇直接進入本科第三年的課程,通常是本校或聯校的相應專業。也就是說,再加一年就可以取得學士學位。但英國最好的大學一般不接受此類學生。
大學本科(Bachelor Degree)
英國本科學士學位學制一般三年,但有些大學的某些特殊專業要求讀四年或以上,如醫科。在英國人眼裡,醫科和法律專業是最難考取也是最難讀的專業。(這兩種學科的共同點是「人命關天」)。 進入英國大學本科的路線有多條,最常見的是憑著三門A-Level的成績進入本科。如果你已經取得GNVQ Advanced文憑,那麼也有資格報讀絕大多數大學的本科課程。但英國最好的大學如Oxford、Cambridge和LSE一般只憑GNVQ成績是進不去的,在A-Level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也只有少數才能通過面試被錄取。中國的大學在校本科生或已經取得大專文憑的學生可以通過一種特別設計的銜接課程(Access To Higher Ecation Programme 或 Higher Ecation Foundation Course)來達到進入英國大學本科學士學位課程的水平。這種課程在英國院校中有很多種,稱謂也不同,但內容近似。 本科生畢業後取得學士學位(Bachelor Degree),英國的學士學位有很多種,以下是常見的幾種類型: 文學士(BA-Bachelor of Art) 理學士(BSc-Bachelor of Science) 工程學士 (BEng-Bachelor of Engineering) 法學士(LLB) 一般來說「ART」指的是語言、文學和藝術類專業,「SCIENCE」指的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學術研究類專業,而「Engineering」指的是與製造、建築、環境保護等實用技術有關的專業。在英國,文、理的概念和我們不盡相同,比如中國大學把金融、財會等學科劃分到文科類別里,而著名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則把這些學科歸為理科。把財會當作科學來研究,英國人治學之嚴謹由此亦可見一斑。 在學士學位中還有一種「榮譽學士學位」(Honors),這是一種比普通學士學位更高一等的學位。大多數大學的榮譽學位只要求讀三年,只是在深度和難度上略高於普通學士學位。而有些大學的某些專業規定讀三年取得學士學位,再加一年取得榮譽學位。
研究生課程(Master Degree)
英國的研究生課程只需要一年時間,這與中國和美國都不同。在這一年裡學生主要是寫論文和做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較少,因此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如果沒有在英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或語言不過關,是很難完成這一年課程的。有一些學院為此專門設計了一種研究生預備課程(Pre-master Programme),以幫助留學生能夠順利進入研究生課程並成功取得學位。 進入研究生課程的要求是已經取得學士學位,如果有一段時間的相關工作經驗也非常有幫助。 研究生畢業後取得碩士學位(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也有與學士學位對應的幾類,此處不再冗述。
利於學生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以獲得學士或更高的學位。
英國的一些學院和大學建立了一種稱為「聯校」(Associated College/University)的關系,類似於中國許多大學設有附屬中學的情況。聯校一般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通常位於同一個城市。建立聯校的目的是在教學設施和課程安排上互相補充,各施所長。比如位於英格蘭中部的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Bradford College就是一種非常密切的聯校關系。學生可以在Bradford College里修讀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課程,而畢業後的文憑由University of Bradford頒發。這樣避免了在教學設備方面的重復投資和充分利用了師資力量。又例,如果學生被University of Wales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MBA)錄取,可以先在它的聯校Lewes College 特設的Pre-master課程中修讀一年,以在語言、專業知識、學習技能上達到進入研究生課程的水平。這是想到英國攻讀MBA學位的中國學生的一種不錯的選擇。
⑻ 英國教育模式是怎樣的
英國實行5-16歲義務教育制度。1998/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公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設備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
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一大批較好的高等學府,為英國和世界培養出許多傑出科學家和政治家等。
截至2014年8月,英國有大學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國最頂尖大學聯盟「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聞名於世的兩所大學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此外還有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布里斯託大學、伯明翰大學、諾丁漢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華威大學、英國約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紐卡斯爾大學、格拉斯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利物浦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大學瑪麗皇後學院、杜倫大學。另外還有其他諸多著名大學,如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⑼ 英國教育制度是怎樣的
一、英國教育體制簡介
英國對所有五至十六歲的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就課程和學歷資格而言,英國存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一種是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教育體制,另一種是蘇格蘭教育體制。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
在私立學校體系,家長一般都要付學費;在公立學校體系,教育是免費的。公立學校通常不接收年齡十六歲以下的外國學生。
學齡前教育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都提供學齡前教育。很多兒童在三歲或四歲時開始在幼兒園或小學的幼兒班接受教育。
預備教育
私立學校為五歲至十三歲兒童提供預備教育(或小學教育)。很多外國學生通常在七歲時以寄宿學生的形式入學。在十一歲或十三歲的時候升入私立中學學習。
小學教育
這是公立教育體系的一部分,為絕大多數英國兒童提供教育。兒童五歲時上小學,一般在十一歲時升入中學或學院。
中學教育
英國所有中學為學生提供教育直至他們年滿十六歲,學校幫助學生准備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或者同等水平課程考試。相當數量的外國學生在十一歲或十三歲時來英國上中學,其中很多人上私立寄宿中學。
十六歲以後教育
中學生在十六歲完成強制性義務教育以後,就可以合法地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不過,大多數學生會以預科學生的身份進入預科學院或者延續教育學院,在那裡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或者同等水平課程。外國學生一般在這個階段來英國接受教育,如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為在英國學習延續課程或上大學做准備。
十八歲以後教育
預科生一般在十八歲時完成中學教育。然後,大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延續教育課程或攻讀高等教育課程。
延續教育(FE)
(包括職業課程和部分本科課程)
延續教育是指為年齡十六歲的中學畢業生繼續提供的教育和培訓。英國有六百多所公立和私立學院開設延續教育課程。這些學院開設的課程種類廣泛,包括英語語言課程、某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及其同等水平課程、職業課程、銜接課程以及部分本科生課程。
高等教育(HE)
(包括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和MBA)
高等教育是指大學、學院及其他院校提供的本科以上課程教育和培訓。英國有九十多所大學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學院。它們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課程,大多數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以獲得學位或同等學歷,研究生學歷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二、英國文化
英國是一個豐富多彩、具有國際性和多元文化的社會,歡迎世界各地的學生來此學習,並珍惜他們所做的貢獻。
英國社會
英國是一個寬容、民主的社會,在這里,不同的信仰和政治觀點受到尊重。你會發現許多人的穿戴和飲食習慣與你本國並無兩樣,各大城市均有銷售世界各地風味小吃的食品店,從伊斯蘭肉食店,從伊斯蘭肉食店。出售亞洲水果和米類的商店到猶太食品店,應有盡有。
在不同的市鎮和城市裡,一年之中都有各種慶祝活動和世界主要宗教節日活動,例如,在萊斯特市舉行的迪瓦里節是印度次大陸之外最壯觀的燈節。
英國本身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它們各有不同的特徵和個性。
英國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難民的歷史悠久,許多人已在此永久定居。倫敦可能是英國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城市,其它各大城市也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居民。
世界上所有主要宗教英國都有。清真寺、錫克廟宇、猶太教會堂、佛都堂和印度教堂與各種基督教堂(從英國國教和羅馬天主教到新教和東正教)並存。
這種多樣化意味著,你來到英國後將很容易融入英國的多民族社會。你還將通過與來自不同宗教和民族的人們接觸、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教育院校
英國高等院校日益國際化,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目前在英國學習的外國學生來自九十多個國家,每個學生都在學術上和文化上為英國的院校生活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這種多樣性還表現在高等院樣學生會下設的各種團體上,這些團體由不同宗教信仰或國家的學生組成。許多院校有活躍的伊斯蘭學生社團組織的演講,討論和辨論。
住宿
學院和大學努力滿足外國學生飲食和宗教方面的需要,大學的餐廳每天都有素食類食品。校園里也往往建有同性宿舍。英國大學為其允許學生有宗教信仰和活動的自由而感到自豪,世界主要宗教的禱告室和教堂也都便於學生使用。
如果你是租借私人住宅,你應當告訴你的房東任何你希望他們應尊重的風俗。
在社團中
國際書店出售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和報刊,從而使你對你的祖國發生的情況消息靈通。英國所有較大的城鎮都有大小教堂、猶太教堂、寺廟和清真寺。在那裡外國學生可以在更大的社團范圍內,廣交朋友。
英國中小學校將歡迎你的孩子而不論其信仰和國籍。中小學校的多信仰集會已屢見不鮮,學校也教育孩子們要相互尊重各自的信仰。
⑽ 求英國教育制度
在中國小學6年,初高中各3年,共計12年;在英國則為13年制。
1-6年級其實就是幼兒園的等級,所以並沒有具體教學。
7-9年級為一檔次。與中國小學類似,開始學習所有科目,但並不非常注重學習成績,算是一種開導式教育以培養興趣,故基礎教育扎實度與國內不可相比。
10、11年級被稱為GCSE,類似中國初中。此時已經開始注重學生自己的興趣培養,除語文(英語),數學,外語(法語)之外,必修的為物理、生物、化學、電腦、體育。其他按照自己興趣,選修3門科目。其范圍非常廣泛,美術、音樂、地理、拉丁、德語、體育(理論)、商業、經濟等。所以學生可以不用為自己之前所不擅長的課再擔心了,畢竟沒有什麼人是全才型的。
GCSE兩年畢業需要參加一次統考,成績分為:A*\A\B\C\D\E\F\U。從優到次,U屬於不及格。等級按最後成績百分比所定,一般來說,總成績中統考成績佔60%,平時成績佔40%。但這並沒有特殊意義,選擇A-Level所要學習的科目主要還是按照自己成績,一般要求C及其以上,有些科目也許有特定要求。
12、13年級被稱為A-Level,類似中國高中。在這兩年是騰飛的時刻,哪怕在之前GCSE,論知識的扎實度,中國學生還是有優勢的。但在A-Level,差距被縮短甚至被超越。也許讀者可能認為這兩年的學習將是十分刻苦的,恰恰相反,以作者本人的經歷,這兩年才是最輕松的時刻。A-Level第一年需要修4門課(科目不限),然後第二年則只需要修3門課。(當然如果興趣廣泛也可選修最高至5門。)原因很簡單,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專心學習自己擅長或喜歡的學科。因為更專注了,等入大學時,各科目的學生能力其實已經超越中國學生了。也因為只需要修習3、4門課,所以是相當充裕,可以發展其他興趣愛好。
A-Level因為科目數量原因,其制度有點類似大學。每門科目需要學習特定數量的單元,每個單元有一次考試,然後算所有單元的總成績。考試在每年1月和5,6月,兩個階段,允許重考。總成績中考試佔40%,平時成績佔30%,還有一份類似論文的作業佔30%。成績被分為5檔:A\B\C\D\E,低於E屬於不及格(Fail)。
(在英國一學年分為3學期,具體將留到大學部分一起解釋。)
另外值得一提,在英國對於學生課外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關注的。特別是體育,學校之間在不同項目上也經常比賽。男生比賽的項目主要是橄欖球、板球、曲棍球、田徑;而女生則是長曲棍球、無擋板籃球、田徑。這些大項目都有全國性比賽,學校允許學生因比賽而不上課。但這並不是體育學校,而是每個學校都類似,所以學校生活中體育佔了很大部分。
對於報考大學,全國大學連網有一個叫UCAS的系統。其實就是報考電子化,每個學生可以選擇6個大學的科目,然後自己有一個自我簡介將會通過UCAS傳到所要報考的大學。其中也包括了自己的預測成績,大學也按照這個來發出邀請書,有時也會先邀請參加面試。當收到學校邀請書之後,上面會寫有入學成績要求,只有最後成績達到標准即可入學。(也會有成績差一檔次但也能入學的情況,按科目招生數量而定。)學生只允許接受2分邀請書,即第一和第二志願。如果收到的邀請書超過2份以上,只能選擇回絕。學校迴音最晚也都會在5月份收到,那樣學生就可以專心為最後考試作準備了。
關於預測成績,是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所判定的最後可能獲得成績,非常重要。在這一點上,英國人的信譽就展現了出來,並不會有開後門的情況出現。而這種情況一旦被發現,將嚴肅查處。所以平時努力是必需的。
與中國不同,在英國大學入學率大概只有60%。其中有幾個原因:
1.家庭負擔不起。英國人並沒有長期的理財思想,普通家庭的孩子都上免費的公立學校。大學學費著實負擔不起,但目前英國政府為了鼓勵本國學生,銀行可提供學習貸款,可惜這並不對外國學生開放。
2.並不需要大學文憑來裝飾自己。也有一部分人了解自己並不喜歡讀書,所以在A-Level畢業之後就開始找工作了。與其到大學進修,3年的工作經驗可能是更有用的吧。
3.有自己的夢想。也有一部分會申請晚入學一年,在這一年裡,他們可以找工作經驗,參加義務勞動,甚至是做一次地球環游之旅。
在中國,進入大學之後不少人就送了一口氣,甚至就等著畢業了。在英國卻不同,進入大學之後就是另一種生活了,大家入大學是為了進修,自然要努力學習。曾聽過這樣說法:在中國,入學難而畢業易,幾乎沒有不能畢業的。在英國正好相反,考不上大學的,之前就放棄了,有實力的自然會入學,但要想畢業可就要刻苦學習了。
在英格蘭,大學一般都是3年制,現在也有不少3年制科目出現4年制選項;而蘇格蘭則是4年制,因為之前的是12年制的中等教育,這樣加起來的時間也是16年。也許是高等教育統一吧,蘇格蘭大學也有3年制學科。作者本人是在蘇格蘭大學,所以只能介紹一下4年制的情況。
大學每學年分為了3學期。第一學期為9月中至聖誕節(約12月中);第二學期為1月中至萬聖節(約4月中);第三學期為5月初。教學段是第一和第二學期,第三學期屬於考試。理論上大部分學科在4月中就已經放假了,作者略作計算,1年中幾乎一半時間是屬於放假,所以學生有不少時間享受生活。超過3個月的暑假,不少人都會選擇做一次度假或旅行。
大學第一年,第一學期屬於基礎回復鞏固,第二學期就是提升,第三學期復習。至於學習方式,是學分制,倒是不必太多介紹。4年制中,第一第二年成績不會算入最後總成績,所以只要拿到及格便可繼續下一年學業。第二年完全屬於提升了,至於能學習到多少就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了。第三年根據自己情況開始分類了。第四年屬於研究,或者說寫論文完成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