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土地價格是多少

英國土地價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16 21:55:45

① 塞普勒斯購房移民拜託各位了 3Q

本人從2012年10月底第一次考察塞普勒斯房產,為期7天,目的地帕福斯。第二次為2012年12月初,再次考察10天,目的地帕福斯 本人2012年9月底了解到塞普勒斯綠卡項目,一次考察通過中介入境繳納高價的手續費及服務費用探知初期秘密。 1通過中介公司買房子的客戶將多付15%的錢。通過個人中介買房子,將多付4%-7%的錢 解析如下: 只要你通過中介到塞普勒斯,你的護照復印件將被發往各房地產商處,以作為中介證明你是他們帶來的客戶的證據,等你簽訂合同之後,回扣會直接打給中介公司總公司。 回扣分配,中介公司拿到10%-12%,塞普勒斯當地的地接拿3%-5%。提成多少取決於你是去中介指定的地產商處買房子還是去地接帶你去的房地產商處買房子。 護照必須要保管好,無論是誰向你要護照,或問你護照號都不要告訴他。除了簽協議和在銀行開戶需要出示護照,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給別人護照復印或其它。 2地接及中介公司的誘導騙局解析: 一塞普勒斯的房產分三種,獨立別墅,聯體別墅,公寓。因為聯體別墅和公寓需要每年繳納很高的物業費等費用,所以,如果不是定居的話,首選還是獨立別墅。獨立別墅每年的收費:第一是當地區的垃圾費用,每年約為200歐元,如果是房地產商的項目中的一棟的話一般都是350歐元左右由房地產商代收(此為自願)按照房子的價值(房產局出具)按照1%-5%繳納房產稅每年 二為什麼中介公司跟你說地大的房子好,成熟的社區好出租? 在塞普勒斯,房地產商賣的是房子,和中國人的思想不一樣,什麼多大的地啊,都是扯淡。佔地大的好房子,價格還便宜的有,但是基本和熊貓一樣。 在帕福斯,房子的價格是按照階梯來算的 臨海房60萬歐元左右在分布在帕福斯海岸線2公里范圍內(坐院子里看海,步行5分鍾到海邊) 觀海房35-50萬歐元分布於帕福斯2公里至4公里范圍內以及山腳下(二樓和三樓空中花園可以看到海,到海邊距離步行15分或開車5-10分之內) 山頂別墅15-30萬歐元分布於帕福斯山上地腳偏僻不做解釋。 此三種房子僅限於購置房產拿綠卡使用一般350平-550平佔地,房子去掉陽台及衛生間面積為200-250平。 所謂的成熟社區,帕福斯有一個中文翻譯是維納斯神秘谷的項目,說是山後就是維納斯沐浴的地方。什麼是成熟,一個峽谷之隔確實是老社區了,那個新社區,你去買房了,等我把別的中國人也騙這來買房子了,那就是成熟社區了。說超市啊,醫院啊,商店啊,未來都會有,是啊,未來是多久,三五年?你騙鬼啊。歐洲經濟什麼樣不知道啊。德法意英的人都是傻子啊,去你那做生意,買房子啊。 出租?你真牛逼。塞普勒斯移民局是吃白飯的。只要你和房地產商簽訂租房協議,移民監的人抽查到你的房子里不是你個人住的話,那麼好的,你的永居權取消。除非你有兩套房子在塞普勒斯你可以證實出租一套。 免費租兩年,以後你就可以找中介了?其實就是把這個錢在你房錢上找齊,等兩年後,兩年後的事誰說的准,到時候再說吧,我得先還銀行錢。 三稅,房產證,土地證的問題 2012年八月塞普勒斯的政策是,外國人到本國投資買房子,新房及期房(一手房)收取5%的稅,二手房沒有過戶稅。最近2013年出台的新政策很有可能是:新房及期房收取12%的稅,二手房是4%的過戶稅。具體確切政策我會在未來發布上來。所有的房地產商的報價都是不含稅的報價。稅需要你個人承擔。 土地證和房產證是一個證,具體看你怎麼和開發商定的。你和開發商簽訂合同之日起一周內,開發商應該給予你你購買房子的所佔土地的證明,或者直接將土地證拿到土地局進行分割後給你土地證,房產證,就是在你土地所有證上再加蓋相關公章和說明。如果你和房地產商定好了一起拿也可以,取決於房地產商的信譽度。 凡是房子建好3年以上買房子還不能馬上或半年內拿到房產證和土地證的說明要麼房子有問題,要麼土地開發商有問題。期房是不會有建個框架放在那的。新房超過兩年都沒賣出去的絕對有問題。除了期房,正常是沒有地下車庫的(企業房除外) 四,銀行開戶,為了方便最好開夫妻聯名賬戶,有的人會因為你不懂銀行的規定,讓律師或者別人來代理你的賬戶幫你取錢轉給開發商。一定要注意,律師轉賬,只需要你給律師一個轉賬的授權,一張紙,你與律師一起簽字就可以了,其他形式的授權都不要給,因為銀行里有一種你給他取錢的授權,他可以直接將你賬戶里的錢都拿走。這種一般都是英國老人要死了為防止銀行錢取不出來,授權給自己子女的授權。 五,買房子附屬問題介紹 歐洲買房子是怎麼買的。 歐洲買房子,是除了房子以外,房子的裝修,以及傢具,房地產商都要提供,房子的裝修風格地產商要和你溝通的。至於添置的傢具的價值,這些都要在合同當中寫出來。因為你的房款是包含裝修及傢具的費用。 按照不賺錢的標准,我第二次去帶了一個房地產方面的朋友去,對質量等相關事項作了詳細排查。得出大概數據為,土地價格每平方米300歐元,房子建造成本(包含傢具裝修,義大利頂級家居),每平方米800歐元。游泳池2萬歐元一個,一個佔地400平的房子房子面積220平,包含草坪院子設計等成本約為120000加176000加20000等於31。6萬歐元,註明:土地在距離海的直線距離為100米。正常這種房子是屬於臨海房。售價一般在60萬歐以上。但是咱也不能一點錢不讓人賺不是。所以這個數據只能說有時間,想自己買地建房的人可以考慮。直接去買房的還是算了。 律師負責什麼,比如你買房子之後水電瓦斯等需要律師來做,其中水表,電表,需要你自己買大概750包括安裝費。印花稅大約60萬歐元的房子是三四百歐元吧。想要免費醫療保險每年300歐的保險費用,當然辦綠卡必須要第一年買保險。其他費用基本沒了。 六投資及騙子防範。 在塞普勒斯投資,如果你沒有當地的人脈關系你是做不了的。所有買賣都是這樣的。 在塞普勒斯,所謂的華人協會,中塞友好協會,,華僑協會啊等等的協會,都別輕易信。咱不能說他們不好,但是怎麼想就是你們自己的了,反正騙子挺多的,舉幾個列子咱看看哈。你做個生意,不懂找他們幫忙,整不好你多花不少錢,這個不少你自己想吧。他們能把你國內1塊錢的東西賣給老外一個30歐元,別覺得給中國人爭臉,誠信沒了,你覺得沒事么?你也是中國人。他不會騙你嗎?以在塞普勒斯和某某領導人合照,請吃飯,證明多麼多麼厲害,在塞普勒斯投資建酒店等等。扯淡,你自己去歐洲這些國家找他們總理啊,什麼部長啊,跟門衛說我想見一見,你們國家總理,部長什麼的,他們就給你通報了,只要不是很忙,都會邀請你進去和你坐下說說話,中午請他們吃飯都是可以的,所以能拿到照片很正常,別上當。買房的托越來越高明了。偶遇型,夫妻倆買房,中介加老外一人,同樣配置,另一夥是騙子,中午吃飯坐在你旁邊,然後問你,你們哪的,什麼時候到的,看了幾個房了。等等問題,讓你覺得,你所了解的比他多,他說的都是你知道的,讓你覺得他上當了,然後,你心安理得的買了你中介介紹的房子。第二種,偶遇一個中國人,通過地接或其它方式接觸你,你認識了,他告訴你他在這買房子了,怎麼怎麼地,實際是,他就是個托,他用騙中國人來這個房地產公司買房拿回扣,讓房地產商給他配一個中國人的女翻譯,做他假老婆,然後給他一個他們項目的別墅讓他倆人住進去。演戲給別人看,為了真,這個人還可能是國內哪個公司的股份持有者,甚至是上過什麼總裁學習班這類的課程的人。絕對讓你想不到。 中國人為什麼在海外的名聲這么差,就是這群垃圾在這。讓中國人在國外都不敢信自己的同胞,反而更信外國人,真是丟人丟到家了。本人已購房,就因為經歷這么多騙局,因此這口氣難消寫下此文, 讓大家都能看到防止上當。 凡是去塞普勒斯買房的人如果你有什麼其他問題不懂都可以給我發信,能幫的我盡力。

② 西歐部分國家的土地徵用制度

(一)征地目的

在德國,土地徵用被稱為「徵收」。德國法律認為,土地徵收是特定少數人為社會公益被迫犧牲自己的權益,因此,除非公共福利需要,且經與擬徵收土地所有權人多次協商購買未果以外,一概不得動用征地權,即使動用征地權,也必須公平合理。也就是說,德國土地徵用需要符合三個基本條件:其一,土地徵用目的必須是「公共利益」;其二,必須與被征地主體進行多次協商,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才能動用征地權;其三,征地必須保證被征地人的合法權益,做到公平合理。雖然德國法律未對社會公共利益范圍進行明確限定,但是,由於其他法律對私人土地或者財產給予了充分的保護,因而使「公共利益」的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

在英國,土地徵用被稱為「強制購買」,需由議會確認土地的使用目的是有利於公眾利益後,用地部門方可依法獲得強制徵用土地的權力。英國《強制征購土地法》規定,土地徵用必須符合公共利益需要,而確認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門檻很高,征地部門必須證明該項目是「一個令人信服的符合公眾利益的案例」,比如證明該項目所帶來的好處超過某些被剝奪土地的人的損失。

法國征地制度初創於大革命時期和第一帝國時期。對於征地目的同樣限定在公共利益的范圍之內,法國《人權宣言》第17條規定:「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除非由於合法認定的公共需要的明顯要求,並且在事先公平補償的條件下,任何人的財產不能被剝奪。」對於公共利益的范圍的界定,法國是以公私財產進行劃分的,僅將能產生公產增值法律效果的需要視為公共利益的需要。目前,法國征地公共利益的界定已由最初的主要是指公共工程建設的需要擴大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它不僅指公共的、大眾的直接需要,而且包括間接的能夠滿足公共利益的需要,以及行政主體執行公務和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

(二)征地程序

德國土地徵用一般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由協商購買階段,德國法律規定,任何開發商或建築商都不能直接進入征地拆遷的程序,在這之前必須要採用市場經濟最通用的辦法,向土地所有者、地上權所有者協商購買建設所需要的土地。在這一階段,開發商或建築商必須向土地所有者、地上權所有者說明徵地的目的並且提供購買土地的價格。只有在自由協商購買失敗之後,開發商或建築商才可以向上一級行政管理部門申請進入征地程序。第二階段是征地程序真正實施階段,一般來說,這一階段的征地程序可以粗分為審查規劃、土地徵用、土地賠償、征地生效四個步驟。

英國的征地主體是法定機構,如政府機關以及自來水等公用設施單位,征地程序主要包含四個階段:申請,核准,補償的議定或裁決,讓與合同的訂立與補償的給付。

法國土地徵用程序主要包括事前調查、批准公用目的、具體位置調查和可以轉讓決定四個階段。其中,事前調查由法國行政法院審查土地徵收的目的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需要。同時,法國法律還規定,如果土地徵收的申請單位、被徵收土地的所有者和利害關系人以及與土地徵收有直接利益的人對土地徵用目的發生爭議,不服從批准決定的,可以在批准決定公布後兩個月內,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具體位置調查則是核實被徵用財產的實際方位、面積等。

(三)征地補償標准及補償內容

德國征地補償價格以官方公布徵用決定時的交易價格為准,補償標准按市價評定,以被徵收人重新獲得同質等量的標的物為標准。各類補償費由徵收受益人直接付給受補償人,且各類補償應在徵收決議發出之日起一個月內給付,否則徵收決議將被取消。征地補償費的內容有:①土地或其他標的物損失補償,以土地或其他標的物在徵用機關裁定徵用申請當日的移轉價值或市場價值為標准;②營業損失補償,即原財產權人在職業、營業或履行其應負的任務所受的暫時或持續的損失,以在其他土地投資可獲得的同等收益為標准;③徵用標的物上的一切附帶損失補償。同時,為充分保障被征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德國法律規定,當被征地權利人對補償金額有爭議時,可依法律途徑向轄區所在的土地法庭提起訴訟。

關於土地徵用補償,英國作了較為詳盡的規定,包括土地徵用補償原則、補償估價日期、補償范圍和標准以及補償爭議的處理等。英國法律規定,土地徵用補償標准以被徵用土地所有者在公開土地市場能得到的出售價格為計算依據。由於從通知被徵用土地所有權人及其他相關權利人到最後取得土地往往需要花費幾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因此,土地徵用補償的估價日期成為十分關鍵的議題。英國土地徵用評估准則規定,若補償金額為雙方同意時,則以土地徵用通知日期為估價日期;若土地徵用補償引起爭議,可以申請土地法庭裁決補償費,並以土地法庭聽證的最後一日為估價日期。土地徵用補償費的內容有:①土地及建築物的補償,以公開市場土地價格為標准;②殘餘地分割或損害補償,以市場貶值價格為標准;③租賃權損失補償,指契約未到期的價值及因徵用而引起的損害;④遷移費、經營損失等干擾的補償;⑤其他必要費用支出的補償,如律師或專家的代理費用、權利維護費用等。

在法國,以最終裁決日一年前的土地用途為准,或以所有者納稅時的申報價格作為參考,由徵收裁判所裁定的土地市場價格為補償標准。土地決定徵用後,如果雙方對補償標准不能達成一致,可以向普通法院申訴,由公用徵收法庭和公用徵收法官專門處理。

③ 想在英國買房,英國買房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根據英國房產調研公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英國房價均價為3,300英鎊/平米,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房價也有所不同。在英國買房是可以貸款的,一般房子首付為30%。

④ 為何英國的房價沒有國內那麼誇張

雖然買房難的問題並非我國獨有,但我們身邊的房價確實已經貴到嚇人,近年來房價漲幅的劇烈程度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罕有。放眼其他國家,包括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主流發達國家在內,如果願意去搜他們的購房網站,卻依舊能找到不少價格在幾十萬左右,帶一卧以上的不錯的房子。那麼是哪些因素使得這些國家的房價能保持一個相對還算平穩的狀態呢?

⑤ 住房痛苦指數的國際住房

「中國住房痛苦(國際)指數」
我們再接著作橫向的比較,即以中國的商品房價格與收入之比,與國際標准進行對比:
一套標准住房,2006年的標准售價為:75平方米×3199元=239925元。
239925元÷11197(年收入)=21.42(年)
你需要花上21.42年收入,才能買到這樣一套標准住房。而且,其前提是,在這些年間通貨膨脹率為零。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前提絕無可能。
如果一個25歲的(已到婚配年齡)中國城鎮居民,想要買到房子再結婚,得熬到46歲。
如果要這個數字更具有可比性,我們將世界銀行所提供的比較合理的房價收入比警戒線設定為1。
世界銀行認為比較合理的房價與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世界銀行為房價收入比所設定的警戒線為5∶1。那麼,「中國住房痛苦(國際)指數」即為:21.42年÷5=4.28
這個數字非常直觀地告訴我們,「中國住房痛苦(國際)指數」已高出世界銀行為房價收入比所設定的警戒線的4.28倍。
中英「住房痛苦指數」比較
英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
持「中國的房價應該高,與外國不能比」 的觀點者,其理論依據為,中國人多地少,土地短缺。那麼只拿人口密度高於中國的國家比——如英國。
英國的人口密度大大高於中國,為每平方公里247人,是中國人口密度的170%。中國平均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2人。這是一個並不高的,甚至是中等偏低的人口密度。因此,如果英國的「住房痛苦指數」大大高出中國的「住房痛苦指數」,是不足為怪的。
而英國2003年的房價,普通地區為200英鎊/平方米(約合388美元/平方米),倫敦地區的房價要貴一些,約合400~600英鎊/平方米。一處480平方米的房產售價為17萬英鎊,因此,英國的一般地區普通住宅售價約合3000~4000元人民幣/平方米;倫敦地區約合6000~10000元人民幣/平方米,或均價1000美元/平方米。
2003年英國人的人均收入為28330美元,以此換算,月收入為2362美元。如此算來:
英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388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16
這個數字說明,一個普通英國人的月均收入可以買到6.22平方米的商品房,而中國人三個月的月均收入還買不到1平方米的商品房,兩者相差近20倍。
中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
200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除以12,得出月均可支配收入為874元,全國平均房價為2820元/平方米。於是,2003年中國的「百姓住房痛苦指數」即為:
中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2820元/平方米÷874元=3.22
人口密度僅為英國人口密度70%的中國,「住房痛苦指數」卻高出英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整整20倍。
倫敦與北京「住房痛苦指數」的比較
我們接著看看倫敦與北京「住房痛苦指數」的比較:
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1000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38
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數為:
2003年1~4月,北京房市的均價為6246元/每平方米,3月為6386元,6月為6333元,7月為6399元,8月為6623元,9月為6733元,10月為6781元,11月為6776元,12月為6723元(以上數據均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城市調查隊)。
如此算來,2003年北京全年房價的均價應為6483元/每平方米。
北京房價每月都在公布,每個月都在變化,而北京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半年公布一次,所以這個公式的分母是相對穩定的。2003年度北京市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為17633元。以此為基數,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為1471元。
於是,2003年北京市的「住房痛苦指數」為:
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數=6483元÷1471元=4.41
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數」高出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十多倍。
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各地區城鎮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況」顯示,北京市城鎮居民2006年10月人均收入為1878.32元,居全國各地區之首。而2006年10月北京的商品房均價為9397元/平方米?所以北京市2006年10月的「住房痛苦指數」應為:
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數=9397元/每平方米÷1878.32元=5.0
2006年10月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數」達到了5.0,高出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十多倍(同一時間段,英國的房價在下跌)。
對此,又該如何評說?
全球各地的「住房痛苦指數」與上海的比較
我們得把中國的「住房痛苦指數」拿出去,進行全球環境下的大比對,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也才能正確地認識國家不斷推出的,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又一個的房改新政。 「住房痛苦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商品房的平均售價(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住房痛苦指數。 ·
東京與上海
之所以首選與日本的比對,是因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是日本,自然土地最昂貴的國家也是日本。 據國外媒體報道,十年前,僅日本東京一地的土地可比價格,便己高達美國全國土地價格的總和,可謂寸土寸金。而東京目前人口己達3530多萬,是上海人口的兩倍。 目前,世界上房價最貴的地方應當屬日本東京。2005年在東京市區,一套使用面積80平方米的公寓樓(精裝修的3室1廳1廚1衛單元,附送20 平方米的陽台和幾平米的走廊,以及基本電器,包括液晶電視等等),加停車位售價約為3 0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為225萬元,公寓單位平方米的價格約為2.3萬元人民幣。 2005年日本人的人均收入為34510美元(合27萬6000元人民幣),月收入為23000元人民幣,東京人的人均收入肯定在這個數字之上。 所以可以得出:東京人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23000元/平方米÷23000元(月收入)=1 但這個數字可能偏高,實際應當小於1。 而且這個比較還是不公平的,更公平、更准確的比較方法為: 將上海的人均收入改為中國的人均收入。2005年,中國的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以此為基數,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為874元,這樣的計算才更有可比性,但這樣一更改,結果居然是這樣的: 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數=6485元(2005年底上海商品房均價)÷874元=7.42 這樣一來,2005年東京人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甚至還低於2005年中國人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 ·
巴黎與上海
自1999年至今,法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了45%。不過這樣的漲幅似乎並不算小(同一時間段,中國房價的漲幅超過了300%),可法國房地產價格在1994年至1999年間,曾大跌了30%強。因此,1999年至今的價格上漲,為法國的平均房價,劃出了一道旋律優美的正弦波曲線。 如果一加一減,法國平均房價在七年間的漲幅不過15%(當然,這個演算法不會如此簡單),年均漲幅不過2~3%,與通脹的速度相當,漲幅接近零。這不正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慢牛行情」嗎? 法國目前只有首都巴黎的房價明顯偏高,其平均房價約每平方米5000歐元。法國2005年的人均收入為24, 770美元,月收入為2064美元。 以此計算:巴黎住房痛苦指數=5100美元/每平方米÷2064美元=2.47 即巴黎2005年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為2.47,而上海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為4.41,上海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大大高於巴黎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高出接近90%。所以,按比例來說,上海的房價大大高於巴黎,是有依據的。 然而,巴黎的房價不能作為法國總體房價的參數,因為巴黎是歐洲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投資熱點城市。 距巴黎不過200公里的重要城市南錫的平均房價,就便宜了許多,僅為每平方米1500歐元,即南錫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僅為1。而法國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馬賽的平均房價,也只有每平方米2500歐元。「國民住房痛苦指數」 僅為1.66。 法國的馬賽相當於中國的廣州,而廣州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為4.26,高出馬賽300%。 實際上,法國大中城市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都僅在1~1.25之間漲落。因此,法國的房價和房地產市場狀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治理得很好的房地產市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
紐約與上海
在過去5年中,美國房價漲勢如潮,5年間,房價幾乎上漲了60%。但令人吃驚的是,在同一時間中國的房價卻上漲了100~300%。 我們弄不清是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吹大了全球的房地產泡沫,還是全球的房地產泡沫吹大了美國的房地產泡沫。 由於中美之間的住宅條件和定價方法的差異,中國和美國的房價很難進行直接的比較。 首先,美國人的住房條件和中國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別,絕大部分美國住宅都是2~3層高的小洋房,並附帶車子、車庫,甚至游泳池,而社區有高爾夫球場也並不稀奇。但在中國只有高級別墅和高級社區才有這樣的設施。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由於美國只有3億人,而中國有13億人,這是一個原因。可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一個汽車上的國家,但中國還是一個自行車上的國家,兩國經濟上的差距是顯然的。 並且,美國房地產商所經營的都是現房,三室兩衛房以上房型佔90%以上,即大戶型為主。並且全是裝修房,基本與中國的豪華裝修相仿。 美國的統計資料都以單元住宅來計算房價,而不是按每平米來計算。按每幢房子來衡量的美國住宅價格,並不能正確反映中美之間的房價水平差異,因為美國的住房面積比中國普遍要大很多。 美國住宅多數集中在150~300平米左右,平均面積在220平方米左右。折算成和中國一致的每平方米單價不足1100美元。 有趣的是,紐約的房價並非美國的高房價地區。目前,舊金山的一套中等價格水平的家庭別墅,售價72.7萬美元,洛杉磯為47.5萬美元,紐約為45.3萬美元,華盛頓為42.9萬美元,這個價格水平是美國中西部地區房價的5倍。 紐約的平均房價為:45.3萬美元÷220平米=2045美元/每平方米。 美國2005年的人均收入為37,610美元,換算成月收入為3134美元。 以此得出:紐約人的「住房痛苦指數」=2045元÷3134元=0.65 算到此處,幾乎讓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因為2006年10月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數」已達到了5.00,竟高出紐約人「住房痛苦指數」的八九倍(同一時間段,美國的房價在原地踏步,左顧右盼或下跌)。 此前,盡管許多人都作出了上海房價大大地高於紐約房價結論,但都不能像「住房痛苦指數」反映得如此直觀而准確。 可令人感到尤為可笑的是,我們的房地產商和為他們僱傭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卻是這樣輿論誤導公眾的:如果把美元折成人民幣,那麼,紐約的房價應為每平方米單價近16,000元/每平方米了。不是比上海比上海高很多很多嗎?
還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房地產商規范運用的住宅「建築面積」概念不同於中國的「建築面積」,使得以上單價的比較仍然非常不確切。直接以統計上公布的面積為基礎推算的單價,美國住宅面積數據相對低估,其測量方法下的「單元住宅單價 」需要打折。 中國住宅全是數層甚至數十層的高樓,而且一梯多戶,一個小區有幾百乃至上千住戶,並且建築面積裡面含有很多公用且莫名其妙的空間,住宅實際使用面積大大縮水。大多房子的使用面積只是建築面積的70%左右。 美國人不但普通住宅壓根兒就沒有「公用面積」一說,而且住宅內很多區域也是不算入建築面積的。 因為其計算的原則是「完工面積」,或稱作「地毯面積」。必須是經過建築材料如木板、地毯之類鋪設後的地面和樓面。所以,走廊、地下室、小閣樓、院子都不在銷售總價之內。而按建築行業的指導,室內層高低於5英尺的部分不再計算,如果一個房間7英尺以上的空間不到50%,則整個面積也可不計。 這樣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感慨,一個市場的游戲規則處處為保護用戶利益著想,與一個市場的游戲規則處處為開發商謀利的時候,差別就會如此之大。 ·
倫敦與上海
英國的土地面積小於四川,但人口有8千萬,因此人口密度大於我國的四川省。 在英國,普通地區的房價為200英鎊/平方米,倫敦地區則要貴一些,約合400~600英鎊/平方米,一處4 80平方米的房產售價為17萬英鎊,因此英國的一般地區普通住宅售價約合3000~4000人民幣/平方米;倫敦地區均價為1000美元/平方米。 2005年英國人的人均收入為28,350美元,以次換算,月收入為2362美元。 如此算來,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1000美元÷2362元=0.38 這個數字同樣讓人難置信。因為2005年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數」為4.41,高出倫敦人十多倍。
莫斯科與上海
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莫斯科的房價呈直線上升之勢。據俄羅斯權威機構公布的統計數字,到2007年7月1 0日,莫斯科居民住宅的平均價格目前已經達到每平方米(套內使用面積)3653美元。莫斯科市政府有關人士呼籲房地產開發商「凍結」房價,但房地產開發商卻不理睬這種沒有法律作用的「忠告」,購房者普遍認為莫斯科的房價還要繼續攀升。 俄羅斯自1998年遭遇經濟危機以後,全國各地的房價暴跌,莫斯科普通居民住宅樓的價格甚至跌到每平方米80 0美元左右。在此後幾年裡,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步復甦,各地房價也隨之逐漸回升,莫斯科的房價上升更為明顯,但上漲幅度沒有超出購房者的承受能力。 而莫斯科卻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房價飛速上漲,到2006年年初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高檔居民住宅樓從一年前的每平方米2000多美元上漲到每平方米5000美元。 2006年8月3日莫斯科市統計局公布了莫斯科人的收入情況。2006年1~5月份,莫斯科大、中型企業及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組織機構的就業者月平均收入為20826盧布。據初步統計,按人口平均計算,莫斯科人的月平均貨幣收入合計為27489盧布(1033.4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 20%。其中,在金融機構工作的工資最高,平均為 45911盧布;教育機構的工資水平最低,平均為12298盧布。 由此得出,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數」=3653美元/平方米÷1033.4元美元=3.53 但即便如此,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數」仍大大低於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數」。 ·
首爾與上海
2006年11月16日,上海《新民晚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韓國部長因房價過高請辭副總理向無房平民致歉》。該新聞中說,韓國總統府日前宣布,建設交通部長官秋秉直、青瓦台宣傳首席秘書李百萬和青瓦台經濟輔佐官丁文秀,為了對日前發生的房地產政策失敗產生的爭議負責,前天上午向盧武鉉總統呈遞了辭呈。據悉,雖然此次是由他們主動請辭的,但實際上卻是因政策失敗而問責性撤職。 為此,韓國副總理權五奎說,政府「向無住房平民表示歉意」。 道歉之餘,韓國政府和執政的開放國民黨於2006年11月15日舉行黨政協商會議,確定並發表了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方案。根據新方案,韓國將在接下來4年推出164萬套新住宅,並通過限制抵押貸款等措施抑制投機,促成房價下降。 路透社說,這是韓國政府3年來為抑制房價推出的第八套改革措施。目前,在首爾部分地帶,房價上漲率最多達到通貨膨脹率的7倍。房價高漲不僅使韓國普通百姓怨聲載道,還影響了韓國總統盧武鉉的支持率。 那麼韓國首都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究竟有多高? 2006年4月,韓國首爾江南地區住宅每坪的價格為3000萬韓元(1坪等於3.3平方米,即900萬韓元/ 平方米),韓國普通家庭的平均月收入為322萬韓元。依此計算:韓國首都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900萬韓元/平方米÷322萬韓元=2.79 這樣看來,無論是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數還是中國住房痛苦指數,都大大地高於韓國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而且這個比較還是不公平的。因為此公式的數據來自韓國首都首爾的房價暴漲期的豪宅集中區,不具有代表性。而上海的數據為全市均價,因此,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實際上應小於1。 ·新加坡與上海 新加坡的組屋(相當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是精裝修,全傢具電器的,而且只以使用面積銷售。使用面積≥92平米四居室精裝房(全傢具電器),建築面積≥131平米,僅售27.8~41萬新元(根據裝修和傢具檔次不同,售價有不同 ),新加坡的商品房均價大體在3022新元/每平米左右。在新加坡月薪2000新元(1萬人民幣)是低保,普通民眾平均月薪3900元。以此計算: 2006年新加坡住房痛苦指數=3022新元/每平米÷3900新元=0.77 ·
瑞士與上海
瑞士房價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以價格最高的蘇黎世州為例,在蘇黎世市區或風景區的房價約合2500~70 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15000~4000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即:2000~5000美元/每平方米。但郊區的住房要便宜一些(蘇黎世市區很小),約為1500~3000瑞士法郎,合9000~1800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價為15~20萬瑞士法郎(合90~120萬元人民幣)居多。 瑞士蘇黎世市區2005年房價約為4000美元/每平方米。這在世界各國首都的房價中,算比較貴的。 2005年瑞士的人均收入為39,880美元。月收入為3323美元。依此計算: 瑞士人的「住房痛苦指數」=4000美元/每平方米÷3323.3元美元=1.20

⑥ 土地現在都是寸土寸金,為何阿拉斯加州被賣出時才2分錢每英畝的價格

當時沙皇為了迎合美國的利益搞好和美國的關系,所以非常的便宜出售。沙皇俄國當時因為戰爭,想盡辦法為了搜刮錢財,想賣掉阿拉斯加但是一直找不到買家,而國庫緊缺,急於為國家籌集資金。

在當是沙俄是非常的想要出售阿拉斯加,美國也是非常的願意購買阿拉斯加,所以美國就是通過購買來擴大了自己的領土面積。對於美國來說這樁生意還是非常的劃算的。

⑦ 在英國買房大概多少錢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英國房價指數(HPI),截至2018年12月,英國的平均房價為230,776英鎊(摺合約205.3萬元人民幣),指數為121.04。 房地產價格較上月上漲0.2%,與上年相比上漲2.5%。

以房型來區分,獨立屋(別墅)的平均房價為349,871英鎊(摺合約311.3萬元人民幣);半獨立式房屋的平均房價為219,116英鎊(摺合約194.9萬元人民幣);排屋的平均房價為187,198英鎊(摺合約166.6萬元人民幣);公寓的平均房價為203,578英鎊(摺合約181.1萬元人民幣)。

英國不同房產類型的平均價格(2009年1月—2018年12月)

英國每平方米房價地圖

來源:哈利法克斯(Halifax)

更多英國房價問題可以向居外網進行提問。

閱讀全文

與英國土地價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poop怎麼關 瀏覽:710
中國太空人待了多久了 瀏覽:607
印度怎麼停盤了 瀏覽:724
英國二戰軍徽是什麼樣子 瀏覽:387
伊朗怎麼評價中國勝韓國 瀏覽:903
義大利著名的箱包品牌有哪些 瀏覽:628
中國氣象如何改革 瀏覽:593
印度玫瑰電影怎麼樣 瀏覽:470
為什麼義大利人看到水果 瀏覽:390
中國牌子的洗面奶有哪些 瀏覽:881
印尼鎳礦在哪裡 瀏覽:604
伊朗餐廳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541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蘆薈 瀏覽:333
伊朗去委內瑞拉海路怎麼走 瀏覽:969
中國期刊網的檢索欄位有哪些 瀏覽:384
印度為什麼會有酸味 瀏覽:217
中國哪個地方有白色的土 瀏覽:904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英文 瀏覽:687
越南出口海鮮在哪個城市多 瀏覽:106
陳冰在中國好聲音唱的什麼歌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