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歐盟和英國如何相處

歐盟和英國如何相處

發布時間:2022-06-17 11:11:03

A. 英國與歐盟,歐元區的關系(最好是英文的)

1.英國是歐盟中的一個「搗蛋鬼」。

英國現在是歐盟成員國。但歷史上英國是反對歐盟的前身歐共體的。它與歐盟的關系比其他國家更微妙。

歐共體成立於1957年,由法、德主倡。英國當時不但不參與,還與奧地利、愛爾蘭、芬蘭、冰島、挪威、列支敦斯登、瑞典和瑞士等國家於1960年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搞自己的獨立王國。但形勢比人強,英國最終還是在1973年與愛爾蘭、丹麥、芬蘭、瑞典等國加入歐共體。

就算是加入了歐共體,英國還是三心二意,難於合作,在歐盟中自我選擇的孤立狀態,拒絕加入歐元區。

2.英國財政大臣布朗6月9日在議會下院宣布,目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條件尚不成熟,英國政府將在今年秋季公布一項有關就加入歐元區舉行全民公決的法案,並在2004年再次對加入歐元區的5項標準的進展情況進行評估,以確定舉行全民公決的時間表。這使英國事實上失去了在2005年大選前加入歐元的可能。這是一個很小的事件,但卻是英國對自己命運的又一次選擇,懷疑論者贏得了勝利,一些人在舊夢中沉醉、懷疑,另一些人醒來後失望、痛苦。

布朗所說的加入歐元區的5個標準是在1997年確立的,包括:1.英國的經濟周期與經濟結構能否與歐盟國家在單一利率下達到趨同?2.能否為英國經濟提供足夠的靈活性,使之能夠應付各種變化?3.能否為外國長期投資提供更有利的環境?4.能否維持並增強英國金融服務業在全球的地位?5.能否增加就業?

布朗一直堅持只有當英國與歐元區國家的經濟達到同步的時候,英國才具備加入歐元的條件。雖然英國的通貨膨脹程度、利率和債務和財政赤字都已經和歐洲同步,但是布朗依然擔心短期利率高於歐元區,特別是房地產價格高於歐元區國家,因此英國的經濟與歐元區還有不同。布朗指出,英國房地產市場的負債率非常高,這使英國人對利率非常敏感。布朗更擔心的是歐洲央行在引入均衡通脹目標上的失敗和財政政策上的失誤,歐元區的經濟表現目前不及英國,加入歐元可能帶累英國經濟,只有英國經濟比歐元區差才能幫助布萊爾,這真是個諷刺。另外美元貶值和歐元升值使英鎊面臨選擇,實際上英國選擇了更接近美元遠離歐元,因此布朗希望保持英國貨幣的獨立性。

但是,歐元區內部的貿易在最近幾年中增長了20%,布朗也同意加入歐元將使英國與歐元區的貿易在今後30年中增長50%左右,這意味著英國的GDP可以增長5%到9%。

布朗的5個標准也許是永遠也達不到的,即使英國政府可以努力改變自己,歐元區的經濟則是英國政府不能控制的。更何況這樣的標準是否可操作也大有疑問。據英國媒體調查,英國及世界主流經濟學家均對英國財政部所設置的英國加入歐元區的判定標准表示懷疑。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芒德爾在內的世界頂級經濟學家們指出,由於其結果太過復雜,英國財政部設計的用於判定英國是否應該採用歐元的5項「簡單明了」的經濟測試指標,實際上並不可能實現。芒德爾認為,沒有一個純粹科學的辦法可以明確判斷出英國加入歐元區將有利或不利於英國、以及是否將有利或有損於其他歐元國家,甚至全世界。

布朗准備的2000頁的評估報告、5個標准、18個細節終於又一次葬送了英國加入歐元的希望,在懷疑論盛行的英國,這樣的選擇並不令人驚訝。

英國對歐洲的矛盾情感

回顧英國在二戰後從孤立到試圖融入歐洲的歷史,可以讓我們理解這個國家的矛盾與迷惘。

1946年,丘吉爾說,「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但不從屬於歐洲」,即「光榮孤立」;1950年,英國對不能加入舒曼計劃——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而深感失望;1961年,哈羅德·麥克米倫首相首次申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1967年,哈羅德·威爾遜的工黨政府再次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是由於戴高樂從中作梗,英國的希望再次落空;1969年蓬皮杜取代戴高樂入主愛麗舍宮,在法英關繫上採取了靈活政策,他認為只有吸收英國加入歐共體,法國才能平衡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同年12月,蓬皮杜在歐共體首腦會議上倡議擴大共同體,並決定逐步建立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1973年愛德華·希思領導英國加入歐共體,即歐洲共同市場,歐洲從法德軸心過渡到英法德「三駕馬車」;1984年,在撒切爾入主唐寧街10號3年之後,英國第一次與其歐洲夥伴發生了大的分裂;1986年,歐共體盧森堡首腦會議通過了《單一歐洲法令》;1990年,梅傑出任首相後立即承諾讓英國成為歐洲的心臟,同年10月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匯率機制;1992年,第一次歐盟貨幣危機爆發,英國退出歐洲貨幣體系;1996年,英國與歐盟關系惡化,歐盟因瘋牛病禁止英國牛肉出口,英國也實行貿易保護措施,限制歐盟商品出口到英國;1997年,布萊爾贏得大選,承諾重建英國與歐盟關系,並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加入歐元;2002年,歐元在歐盟12個國家正式流通。

布萊爾是30年來英國首相中對歐洲立場最鮮明的:他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的社會條款,宣布他的政府將舉行關於加入歐元的全民公決,不僅要結束英國的孤立而且要擔當歐洲的領導者。布萊爾希望英國在歐洲的外交事務、防衛、經濟改革中起到決定作用,為此他在歐洲廣播友誼。對法國,他希望建立英法聯盟創造歐洲防衛體系;對德國,希望它是英國在歐洲預算中的夥伴;北歐國家則是自由貿易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者;右翼的西班牙和義大利政府,是自由經濟的聯盟。

舉行加入歐元的全民公決的願望是貫穿布萊爾思想的始終的,他一直在勸說人們不要介意布朗的反對,不要介意政府中其他官員對公決的懷疑態度,希望人們相信他。6年過去了,全民公決的舉行一再遭到失敗,而法國和德國與英國在對伊拉克戰爭的態度上產生了裂痕,以及英國關於歐洲憲法的強硬態度,這些讓人們懷疑英國的態度是否發生了改變。

英國與歐洲的關系是無法割斷的,即使以民族主義著稱的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也曾經這樣說,「我們的命運在歐洲。在歷史上羅馬帝國統治了英國300年,今天我們的地圖上仍然有羅馬帝國時期修建的道路。我們的祖先來自歐洲大陸。」

英國歷史學家琳達·柯莉曾指出英國人對歐洲情感的矛盾,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孤立主義傳統,特別是在英格蘭;另一方面,二戰後歐洲社會的主流國家德國被擊敗和佔領,而英國是戰勝國,這使英國人感到驕傲,並由此滋生了對歐洲的懷疑主義。

也正是因為經歷了二戰的苦難,歐洲人重新審視了歐洲聯合的問題,他們堅信,解決歐洲問題的惟一出路只能是歐洲的統一。當時戰爭已使歐洲成為廢墟,美蘇對抗加深了歐洲的分裂局面,以德國為界,歐洲各國分屬東西方兩大陣營。歷史的苦難似乎還沒有結束,歐洲文明正在沉淪,歐洲人有失去自我特性的危險。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率先提出,我們需要建立起「某種類似於歐洲合眾國的東西」。1959年,戴高樂在斯特拉斯堡曾發表了一個有關歐洲前途的著名講話,他提出,歐洲的真正統一意味著建立一個「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他還強調:「要使歐洲成其為歐洲,必須有重大的變化。首先蘇聯不復是現在這樣的蘇聯,而成為俄國。……這個提法只是一種歷史的預見。」 歷史的發展證實了戴高樂這個驚人的歷史預見。冷戰結束為歐洲統一提供了歷史機遇,中東歐國家提出「回歸歐洲」,人們開始談論「大歐洲」的問題,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就提出了「全歐大廈」的設想。「大歐洲」的范圍基本上與歐洲的文化與地理范圍相吻合,就是戴高樂所講的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

要建立一個多極的世界,歐洲是重要的一極,隨著歐盟的5次東擴,歐元的流通和正在進行的歐洲憲法談判的接近完成,一個「大歐洲」的輪廓日漸清晰。

正如法國總統希拉克所指出的,「今天世界到處都出現地區性大集團。我們在北美、南美、印度都可見到這種情況。甚至非洲也開始了地區一體化的進程。所有這些集團對於我們的利益都是不留情的。歐洲應該接受這個挑戰。歐洲能夠而且應該成為明天多極世界的頭號大國。」

在這樣的歷史視野和現實背景下,英國加入歐元是遲早的,它不能失去加入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經濟聯盟的機會,那時人們也會清醒地看到今天的懷疑主義的失誤。

3.一般來說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B. 如果英國不脫歐,歐盟的團結還能走多遠

英國在歐盟內部,和德法相比,盡的義務不少,話語權沒有德法的大,感覺自己吃虧了,堅決要退出歐盟,得到人民支持,這一定是民意。英國早晚是要退出歐盟的,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它更喜歡單干,自由自在行使自己的權力,比留在歐盟內部,處處受限制,出了錢,很多事情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執行是不滿的。

美國要求歐盟,增加美軍駐駐軍費用,被默克爾拒絕,特朗普威脅要撤出美國軍隊。默克爾予以回擊,歡迎美國軍隊撤走,最好連核彈一起拿走。但是歐盟內部有些國家,卻支持美國的主張如波蘭,提高GDP軍事預算軍費至2%,配合美國主張。歐盟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他們要維持內部團結,也是困難重重,不是那麼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

C. 英國與歐盟「分手」之後,他們的關系何去何從

最近在歐洲議會上通過投票通過了英國脫歐的協議,從此,英國便宣告從歐盟中脫離出來。在議會上還發生了非常令人有所感觸的一幕,便是議員全體起立唱起了《友誼地久天長》。英國與歐盟之間就英國脫歐的問題一直談判了三年多。在英國正式脫歐以後,英國與歐盟之間的關系將會發生非常多的變化。很多人擔心英國的“脫歐”會致使很多國家的效仿,從而影響歐洲一體化進程。還有人認為英國“脫歐“將對歐盟產生警醒作用,使得歐盟不得不更加重視內部改革,解決一體化進程中的諸多問題。


D. 英國與歐盟為何走向「世紀離婚」

2009年爆發的歐債危機,使英國疑歐力量再度上升,後來不斷發酵的難民危機也更是考驗著英歐的關系。

2013年1月,時任首相卡梅倫為爭取連任,承諾如果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將就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公投。

最終,2016年6月23日的公投官宣了英國歐盟「分手」的命運,也導致了卡梅倫的下台。

隨後,特蕾莎•梅臨危受命,入主唐寧街10號,扛起脫歐重任,然而,拆分英盟雙方40多年的關系談何容易?

歷經近2年的曲折談判,英國和歐盟達成「離婚協議」。但預期的「分手」因協議接連3次遭英國下議院否決,未能實現。特蕾莎•梅也無奈含淚謝幕。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4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將於6月7日辭去黨首職位,並在新任黨魁選出後,將卸任首相一職。

2019年7月24日正式上任的英國新首相約翰遜,甫一上台就開始大打脫歐「組合牌」:從請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批准議會休會,到無協議脫歐法案被否時「寧死溝渠,不延期脫歐」的強硬表態,再到一次次發起提前大選動議遭否決後的卷土重來……

最終,他領導的保守黨如願在2019年12月12日的大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議會絕對多數席位,搏得脫歐主動權。

2020年1月9日,隨著約翰遜的脫歐法案在下議院通過,並於隨後完成立法程序。英國時間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

離婚: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但是,「脫歐」並不意味著雙方完成「分家」,而只是英國從形式上離開了歐盟。

根據目前的脫歐協議安排,英歐在正式「離婚」後將開啟「後脫歐」時代英歐關系定位的問題,其中雙方經貿關系應如何搞定,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能引發新一輪曠日持久的博弈。

到2020年12月過渡期結束前,英國仍要遵守大部分歐盟法律。由於英國政府無意延長過渡期,這一談判時程相當緊迫。

若雙方無法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代表英國自2021年起必須依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與歐盟進行交易,這將衍生關稅、清關作業及港口延誤等問題,甚至會出現無序脫歐局面。

盡管英國「退歐」並非一夕之間便可完成,但鑒於英國與歐盟其他國家在多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後英國與歐盟也不一定就會形同陌路。可這對「歡喜冤家」最終「分手」卻依然令人唏噓。正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E. 英國退出歐盟,將帶來哪些歷史影響

首先,英國要解決與歐盟如何相處的問題。歐盟是英國的重要夥伴,而且英國對歐盟貿易和投資的依賴程度高於歐盟對英國的依賴程度,「分手」之後雙方關系如何處理?
其次,英美特殊關系將面臨挑戰。美國人會問:不能有效對歐盟施加影響的英國還像過去一樣有用嗎?除歐美之外,英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也將面臨不同程度的調整。
另外,「脫歐」恐將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盪。國際貨幣基金之前警告,英國若「脫歐」,將對經濟生成負面和實質的沖擊,帶來的感染作用可能波及全球市場。
今天上午,英國「脫歐」公投已經引發全球市場巨震。英鎊對美元一度下挫逾10%,觸及1985年以來最低水平。美元兌日元跌幅逾6%。英國富時100指數期貨下跌6.1%,美國標普500指數期貨一度跌逾3.6%。日經225指數大跌6.7%,韓國首爾綜指跌幅擴大至4.1%,創2011年來最大跌幅。隨著避險情緒增強,現貨黃金擴大漲幅逾4%。
分析人士認為,英國「脫歐」將使歐元區避險資金撤離英國,從而引發英鎊下跌。同時,避險資金撤離可能還將引發英國股市和樓市泡沫破滅。退歐對英鎊和歐元的打擊,很可能會引發一場程度不亞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危機。今年以來,英鎊與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相比已貶值了近7%。英國退歐,已跳水的英鎊將繼續貶值,甚至可能會引爆英鎊危機。
總之一句話,英國「脫歐」將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嚴重倒退,勢必將對全球產生影響。

F. "面談離婚" 英國和歐盟面臨那些變數

在英國「脫歐」公投舉行近一年之後,來自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代表終於將在19日坐到談判桌前,面對面商議「脫歐」事宜。



英國退出歐盟,在短期內對英國無疑是有利的,對未來的影響,大家還要拭目以待。

G. 為什麼英國與歐盟的協議如此難談

因為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協商好,而且人們不希望脫歐了,想要進行第二次公投。

一次全民公決和較高的投票率實現了英國脫歐,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決定退出歐盟之後,許多人在公開采訪中對此感到遺憾,因為當時的投票我沒有考慮英國脫歐的具體問題,導致英國脫歐直到現在仍未完成。今天,英國議會阻止英國退歐,並希望即使實現英國退歐,英國的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的實現。這並不一定得到其他歐盟國家的認可,因此不難想像英國想真正脫離歐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H. 英國和歐盟是什麼樣的關系

英國是歐盟的成員國。歐盟是歐洲聯盟的簡稱。在歐盟成立初期,英國自恃甚高,不屑加入歐盟,不過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大英帝國急劇衰落,終於在1973年加入了歐盟,成為了成員國。現階段歐盟通用歐元的情況下,英鎊仍然作為貨幣在英國流通。

I. 英國與歐盟的關系

英國是歐盟中的一個「搗蛋鬼」。

英國現在是歐盟成員國。但歷史上英國是反對歐盟的前身歐共體的。它與歐盟的關系比其他國家更微妙。

歐共體成立於1957年,由法、德主倡。英國當時不但不參與,還與奧地利、愛爾蘭、芬蘭、冰島、挪威、列支敦斯登、瑞典和瑞士等國家於1960年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搞自己的獨立王國。但形勢比人強,英國最終還是在1973年與愛爾蘭、丹麥、芬蘭、瑞典等國加入歐共體。

就算是加入了歐共體,英國還是三心二意,難於合作,在歐盟中自我選擇的孤立狀態,拒絕加入歐元區。

J. 英國發布脫歐白皮書 尋求與歐盟建立全新良好關系是怎麼回事

簡介:


英國議會2月2日公布75頁的英國退歐白皮書。英國脫歐大臣戴維斯表示,脫歐白皮書制定了英國脫歐的目標以及方針,尋求與歐盟建立全新的良好關系。

2月1日,英國政府提交的「脫歐」草案獲得英國下院壓倒性的支持,未來幾周預計將走完國內法律程序,成為正式法律。英國首相將獲得充分授權,與歐盟就此展開談判。

1日晚間,英國下院在執政的保守黨和反對黨工黨大部分議員的支持下,以498票支持、114票反對的壓倒多數表決支持「脫歐」法案,授權首相啟動「脫歐」程序。按程序,「脫歐」法案要最終具備法律效力,還需經下院委員會提出修正案,並在未來幾周由上院表決通過。

與歐盟和英國如何相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二戰軍徽是什麼樣子 瀏覽:387
伊朗怎麼評價中國勝韓國 瀏覽:903
義大利著名的箱包品牌有哪些 瀏覽:628
中國氣象如何改革 瀏覽:592
印度玫瑰電影怎麼樣 瀏覽:470
為什麼義大利人看到水果 瀏覽:390
中國牌子的洗面奶有哪些 瀏覽:881
印尼鎳礦在哪裡 瀏覽:604
伊朗餐廳什麼時候開放 瀏覽:541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蘆薈 瀏覽:333
伊朗去委內瑞拉海路怎麼走 瀏覽:969
中國期刊網的檢索欄位有哪些 瀏覽:384
印度為什麼會有酸味 瀏覽:217
中國哪個地方有白色的土 瀏覽:904
義大利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英文 瀏覽:687
越南出口海鮮在哪個城市多 瀏覽:106
陳冰在中國好聲音唱的什麼歌 瀏覽:270
印度黑鳳仙花染發劑怎麼用 瀏覽:55
義大利的倫巴第是哪裡 瀏覽:972
伊朗和以色列戰爭哪個先贏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