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怎麼評價父親

英國人怎麼評價父親

發布時間:2022-06-17 21:06:15

① 英國人的性格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似乎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紳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國人加深接觸後,你會發現他們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國人以保守著稱於世,但英國未成年少女懷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國人白天沉默內斂,可每當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間間爆滿,充斥著歡聲笑語……不和英國人交往一段時間,是很難發現他們掩藏在紳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點的。另一方面,"英國人的民族性格"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問題。眾所周知,英國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北愛爾蘭人各有自己的傳統和民族文化認同。從這個層面上講,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國性格";或者說,所謂的"英國性格",其實主要指的就是"英格蘭性格"。不過,在整個英國范圍內,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現出相當多的相似性,因此筆者採取簡單化的做法,以英格蘭的情況為主,結合蘇格蘭和威爾士,將英國人的性格總結為五點。這五點比較充分地概括了英國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對廣大計劃赴英國深造的留學生有所幫助。

特點一:友善
許多外國人抱怨英國人冷漠無情,難以接近。顯然,英國人不如美國人隨和率真、不如法國人溫情浪漫、不如義大利人熱情奔放、也不如中國人體貼入微。英國人性格中的保守內斂,是和英國的島國地理特點密不可分的。

但是,絕不能因此就認為英國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國人注重隱私和個人空間。有一句英國諺語這樣說:"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國人從不去打探別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間,不將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強加在別人身上。整個英國社會的構成基礎,就是對個人的體諒和尊重。英國人並不隨隨便便亂交朋友,但一旦和他們成為朋友,就會得到他們的真心相待和忠誠友誼。另一方面,英國人對他們不認識的人也都表現得彬彬有禮,親切友好。在生活節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鎮里,走在外面,迎面過來的路人總會和你打招呼;在公車上和店鋪里,不認識的人也會和你聊上幾句。當然,談話照例是從談論天氣開始的。筆者在英國留學期間,經常乘坐長途汽車到各地觀光。每當長途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對面有長途客車開過,不論年齡大小,每位司機都無一例外地伸出手來做手勢和對方打招呼。雖然僅僅是幾秒鍾時間,卻讓人倍感溫馨。在英國,向公車上的人問路而得到全車人的指點,這樣的經歷是很多的。

英國人的友善還表現在他們熱衷慈善事業的愛心上。英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過售賣捐贈物品來為各種慈善工作籌款。每間商店都會源源不斷受到各種物品。僅以牛津英國救濟委員會(Oxfam)為例,這一英國最大的慈善機構2002年總共從金錢和實物捐贈中獲得2200萬英鎊善款,並有 23760名志願者無私奉獻時間,參與工作。

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初到英國時因為對環境不熟悉、語言表達不自如,很難和英國人交上朋友。實際上,英國人對中國人普遍懷有善意,但覺得東方人很神秘、不願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國留學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顧慮,主動大膽地去贏得英國人的友好,消除雙方的隔閡。按筆者的經驗,中國學生憑他們的誠摯,是一定可以交到英國朋友的。

特點二:文明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君子國",社會文明有序,井井有條。英國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公共管理體系,在幾個世紀優良風尚的積淀下,英國人不論男女老幼,都表現出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

英國人的秩序舉世公認。在公車站、商店、銀行,只要有排隊,一定是整整齊齊的一條線,前後兩個人拉開一點距離,緩緩向前移動,絕不擁擠和混亂。更可貴的是,無論隊列多麼長,時間多麼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靜靜,毫無怨言,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在英國,人們自我解嘲地打趣說,只要在街上看到兩個人一前一後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會跟著排上去。

在英國,路上行人互相讓路司空見慣,"Thank you"和"Sorry"更是掛在嘴邊的用語;一旦有身體或行李的接觸,被撞的人往往還搶在對方之前道歉;進出建築時,走在前面的人永遠會扶住門,等待後面的人經過;有交通燈的路口,無論有沒有車,人們都等綠燈才過馬路;在沒有交通燈的路口,永遠是小車司機微笑著揮手讓行人先過;上公共汽車時,在門口買完票後,你盡可以向司機問路,時間再長,全車人也會靜靜地等待;再擁擠的汽車、商店,也聽不到嘈雜,每個人都壓低聲音和別人說話……這樣的社會,你也許可以說它沉悶,說它效率低下,然而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人的尊嚴和生活水準會得到最大的體現。

英國還是個講求誠信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極少有坑蒙拐騙的事。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顧客不喜歡,隨時可以不問任何理由地退回。一些家庭經營的有兩層樓的書店或雜貨店,往往只有一個人在店堂里,而地下一層沒有任何看護措施,就算是顧客拿些東西,店主也根本不會知道。英國的火車車廂兩頭和雙層巴士的門口都設有擺放大件行李的架子,筆者留意到每次人們把東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雙層巴士的上層去坐,根本不擔心停站時行李會被別人拿走。久而久之,筆者自己出門坐車,也放心地扔下行李不管了。

特點三:幽默
英國人給世人的感覺經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其實,英國人個個都是頂尖的幽默大師。英國人的幽默和美國人不同,他們從來不以誇張的表情和粗俗的語言來賺取別人的笑,他們的幽默,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乍聽上去似乎平淡無奇,但在有點英國文化背景的人聽起來卻忍俊不禁,回味無窮。

英國人是語言高手,反應之迅速、言辭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一個經典的例子是關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生的。這兩所大學一向有點互相比拼,學生也就經常借機"攻擊"一下對方,長自己志氣。有一次兩個學校的一些學生一起參加一個活動,在洗手間,劍橋學生發現牛津學生小便後沒有洗手,於是按捺興奮,不動聲色地說:"難道牛津大學的教授沒有教您方便後要洗手嗎?"牛津學生本已處於絕對劣勢,但是他毫不慌亂,平靜地反擊道:"難道劍橋大學的教授沒有教您方便的時候不要弄臟自己的手嗎?"一來一往,還是打成平手。

英國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們習慣將一件本來很壞的事情用反語說成好事,充分顯示他們的樂觀主義精神。英國人經常用的兩句話是"It could be worse"和"I've seen worse",輕描淡寫,何必和生活計較太多?今年夏天,筆者重訪英國,適逢英國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氣溫達到39℃。當我向英國朋友抱怨天氣太熱時,他卻說:"恭喜你,以後你可以和你孫子說,爺爺見證了英國有史以來最熱的那一天。"說完後又補充一句,"這無論如何總比下雨好"。(英國人最喜歡拿下雨來開玩笑)

當然,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是謬誤。英國人的幽默,有時也顯得刻薄。例如,有一次筆者和英國朋友在火車上,正好車廂里有一群美國遊客在大聲說話。車廂里的英國人不免微微皺起眉頭。朋友聳聳肩說:"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美國人。"

特點四:自大
不可否認,英國人禮貌的表面下,有著一顆自大的心。雖然他們自己不一定承認自己的自大,但據筆者的觀察,英國人普遍有一種深層次的優越感。不過,用英國人自己的話來說,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英國人。

英國曾經有過稱霸世界的輝煌歷史,這種君臨天下的感覺已經成為他們性格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經這樣評價英國的尷尬局面:"英國失掉了一個帝國,卻沒有找到一個角色"。而這種政治和國際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卻在英國人的言談舉止中找到平衡。比如,很多英國人喜歡和筆者談論香港,他們先問筆者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他們似乎總是把香港和中國單列開來)。當筆者告訴他們自己來自中國大陸時,他們就會問香港現在的情形。言語間的那種關切口吻,總是會透露出一些淡淡的遺憾和不甘。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間屋子現在別人住進去,問別人"那屋子還好吧?"的感覺。

英國人大多數對中國缺乏基本的了解,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是把中國內地留學生當成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令筆者不滿的是,英國普通民眾對於發生在世界另一半的事情完全是漠然的。電視新聞和報紙甚至連報道本地一個老人的狗走失了,也不報道世界各國的大事;即使有報道,也都是和英國利益相關的美國、歐洲各國或是英國前殖民地。這也體現出英國人不屑去理會其它"低等"國家的自大心態。

更可氣的是,英語是國際語言,全世界的學生都在學習英語,這無疑更加增添英國人的優越感和惰性(其實英語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國的功勞)。不少英國人甚至在心裡還是覺得世界都是大英帝國的領地。就這方面有一個經典的例子。一位英國貴婦在一艘地中海上的西班牙豪華游輪上抱怨為什麼身邊的人不講英語。有人向她指出,這是一艘西班牙船,她是個外國人。貴婦頓時勃然大怒,厲聲說道:"告訴他們,我可不是什麼外國人,我是英國人!"

特點五:刻板
英國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條不紊,這本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走極端的話就難免顯得不夠靈活。英國人的象徵動物是"約翰牛(John Bull)",因為約翰是最常見的英國人名,而牛的特徵就是固執笨拙。英國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不久前英國的全民公決否決了政府加入歐元區的提議,就說明英國人的戀舊和不願變革。在歷史上,從國家體制到王室地位,英國的革新都是慢於其它歐洲國家的。而維系整個英國社會的,恰恰是深厚的傳統和刻板的風格。

今年夏天,筆者在牛津大學工作和研修時,和一些代表一起參觀牛津大學出版社。當時,大家從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出發,其實走路去只要15分鍾。但是由於上午下雨,組織者怕下午還有雨,為穩妥起見,就找計程車公司訂了兩輛計程車接大家去。為了使兩輛計程車有時間來回接人,組織者特意將代表們分成兩批,前後共半個小時出發。然而,第一批人出發後,因為路上交通問題,車遲遲回不到基督堂學院。第二批人就和組織者一起在大門口左等右等。這事情如果給中國人辦,是很容易解決的:要麼打電話馬上再叫兩部計程車來;要麼大家就走過去,本來雨也停了。結果刻板的英國組織者完全不會轉圜,一邊不斷道歉,一邊安排大家一直等下去,最後遲到了近半個小時。 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一樣,英國人的性格有優點也有缺點。不過,筆者認為英國人仍然不失為一個優秀而可愛的民族。
參考資料:http://tieba..com/f?kz=134591083

② 如何評價辜鴻銘呢

辜鴻銘: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男神

他一生榮擁13個博士學位

他一生精通9門語言

他的名言:我的辮子生在腦後,你的辨子長在心頭

他的母親是西洋人,他的父親是華僑,從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用辜鴻銘自己的話說是四洋,即“生於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但他一生留著長長的辮子,對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近乎偏執的推崇和堅守,甚至因此經常與洋人較勁,卻能夠得到洋人的認同和尊重。

③ 怎樣評價自己的父親

對父親的評價句子
1、在朦朧的月色下,我把父親完整地默讀了一遍,夢中見他微笑地望著我,他背後的背景是,一棵大樹,在狂風暴雨中,保護著一棵脆弱的小樹……
2、父親是一個擎天的巨人,為我撐起一片生活的空間。父親像一座大山,擔起所有的重擔,讓我活得輕松安然。父親像一把雨傘,遮住所有的風吹雨打,留給我一片晴暖。父親像一輪太陽,照亮我的心田,讓我永遠陽光燦爛。
3、人們常說父愛如山,可在我看來,我的父親對我的愛,並非完全如山那樣嚴峻,有時卻如水那樣溫柔。
4、我的父親是個平凡的父親,我也是個平凡的孩子,我的父親就像每個平凡的父親愛他們平凡的孩子一樣愛我。我們之間沒有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事跡,也沒有什麼催人淚下的慘痛現實。但,有一點它是事實:我愛我的父親,我的父親也愛我。
5、我感受到了父愛的溫暖,我從身體到心靈,每一刻我都在父親溫暖的懷抱里成長著……他如同一朵茉莉花,時時刻刻散發出淡淡的芳香。他,平凡、樸素,卻是偉大的……
6、父親,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的是你的心胸,你額上的皺紋和頭上的銀發記載著坎坷,你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的詩。

④ 西方人如何對待他們的父母

我來說說我在美國的見聞,看看美國老人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就知道美國人婚後是如何對待老到不能自理的父母。

其實我最驚訝於美國老人的獨立性,在超市門前的停車場經常能夠看到一些老人顫顫巍巍從駕駛座拄著拐棍下車,然後挪到車後面弄下電動輪椅,乘坐電動輪椅去超市。如果開車在道路上,更能看到不少開車的駕駛員都是白發老翁或老太太。美國這些老人都是開過幾十年車的人,有車,會開車讓他們更自立,這就是美國的老人文化之一。

還有另一個現象是美國老人會自娛自樂,我住的公寓在一個小鎮上,我們研究所旁邊的小公園每個月都有小音樂會,樂隊是穿花襯衫的老頭,下面幾百觀眾也都是老頭老奶奶,他們帶著躺椅過來,端著啤酒躺在那聽歌,活躍點的就聚到前面跳舞,好不熱鬧!我在想他們能享受這樣的音樂時刻是因為他們可以開車出來,也願意出來玩。

言歸正傳,所說美國人是怎麼對待年老的父母吧。我住的公寓小區有幾個獨居的老人,他們首先都有很光亮的汽車,每天都會開車出去,我也不知道他們去幹嘛,但肯定不是工作吧,因為他們太老了。每天都會看到他們一起在小區遛狗。我樓下的那位老奶奶可能比其他幾位要開心些,因為這位老奶奶的小兒子進來過來住,而老奶奶還經常去幾個女兒家,說是去照看孫子,一去就個把月左右。昨天和我說, 今天她要去做腿上一個手術,後天還要去小女兒家,看孫子。。。

其實他們還有一個去處,小鎮上有一個老人公寓,對老人房租很低,那裡住的幾乎都是老人,湊到一起還能聊聊天,其實挺好。不過當他們覺得生活難以自理的時候,他們就會去養老院,或者僱傭養老服務公司上門服務,比如喂飯、打掃衛生、身體清潔等等,不過這種上門服務會更貴一些,而且會孤單,因此他們更多的會選擇去養老院。

就我住的這個小小的鎮子,我知道的就有三家養老院,我沒去過美國的養老院,不知道裡面的環境如何,但總的來說美國的養老產業比較成熟了。美國的老年人和子女居住在一起是不多的,年老不能自理後更不會回到子女的家中,最多的選擇就是去養老院,有的不願意去養老院的就住在離子女家不遠的地方,護理方面請養老服務公司來做,但是子女會在精神上關愛老人,給老人天倫之樂。

不管怎麼說,在未來養老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老人進養老院或者請服務公司是一種趨勢。

⑤ 馬克吐溫為什麼說英國人記不起自己的父親

因為英國人過早的獨立。

⑥ 英國人對單親家庭的看法

當前,逐年擴大的單親家庭隊伍已成為英國最顯著的社會問題。據統計,英國單親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 8倍,佔全國家庭總數的1/16,而到1993年則佔27%,1995年佔30%。2005年有190萬單親家長撫養著310萬名兒童,在單親家長中,父親佔了9%而母親佔了86%。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英國兒童生活在單親家庭。如此眾多的單親家庭不僅是英國社會沉重的經濟負擔,也是許多社會悲劇的發源地。

從2005年的統計可知,作為英國單親家庭主力的單親母親家庭佔了總數9成以上。我們不僅要問,為什麼會有如此眾多的單親母親家庭且呈逐漸增加態勢呢?這是一個很復雜也難以回答清楚的問題。

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

英國對單親家庭的福利政策是促使其數量持續上升的主因。在英國,單親家庭可享受免費住房,日常生活補助,政府的減免稅費等。

政府提供的住房根據孩子的性別和數量區別對待。若母親帶一男孩,則獲住兩卧公寓一套;若孩子是一男一女,則能住3卧公寓。去年筆者從報紙上讀得一則消息,一阿富汗籍婦女以難民身份留居英國,她和7個18歲以下的孩子住進了政府免費提供的有7間卧室、4個洗澡間的大別墅,一家人興奮地驚呼如同中了100萬英鎊的大獎。

政府提供的日常生活補貼也很可觀。撫養一個或數個孩子,最小的孩子若年齡在14歲以下,其單親母親無需外出工作。除了有衣穿、有飯吃,還有可能有車開、養數條狗、外出旅遊等。另外,孩子的午餐費、校服費、隨校旅遊費等全部免除。來自英國政策研究中心的計算顯示,有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十年內平均花費政府的錢從7萬1千鎊到15萬4千鎊不等。

單親家庭可享受的減免稅、費數量巨大。據統計,一戶有兩個孩子的雙親家庭,每周每人的平均收入為460鎊和2 50鎊,這個家庭十年裡繳稅超過76,000鎊。一旦他們分開,便坐享地方政府的稅務補貼。在收入和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十年內他們只需交納4,000鎊的稅。可見,上述家庭由一個雙親家庭變為一個單親家庭和一個單身家庭後,政府十年內不僅少入庫72,000鎊稅,還要支出最少71,000鎊補貼他們。關於減免費的待遇,我在此僅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英國中產階級家庭願意自己的孩子進入私立學校接受教育,而這些學校的費用昂貴,一般僅學費每年就是12,000鎊,但如果家庭收入低於稅前60,000鎊,就可享受減費待遇;若孩子來自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的單親家庭,只要成績合格便能免費入學。有些頭腦靈光的夫婦便選擇時機假分手。這樣做好處多多。不僅能享受政府提供給單親家庭的各項好處,還可以讓孩子免費進私校接受較好的教育,何樂而不為。

由於單身母親能享受免費住房、日常生活補助,政府的減免費、稅等,所以當今從金錢財務的角度來說,在英國做單親母親是一種比上大學更好的職業。因為,女性青年如果選擇上大學,畢業後不得不找工作用收入歸還她們的助學貸款;她們住在簡陋的租賃房裡,直到積攢夠首付去獲得天文數字的按揭貸款買房。於是,有些有女孩的家庭,在孩子17歲左右,默許其懷孕生子,因為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一套政府免費住房到手了。

社會觀念過分開放使然

英國社會觀念的開放,也是造成單親家庭數量攀升的原因之一。有些家庭,父母一輩便開時代之先河,或未婚先育,或同居,或離異,他們的行為傳承給了子女,子女繼承其衣缽建立起了新的單親家庭。按照習俗,傳統家庭的孩子到18歲意味著已成人,也就是說子女各方面應獨立,這意味著他們不僅可以搬離過去的家庭還可以為所欲為。隨著自己的獨立,她/他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日趨疏遠,像未婚先孕這等事不僅其父母視若無睹,親戚朋友也會置若罔聞,因為他們知道干涉或冷嘲熱諷不僅是落伍於時代的表現,還有可能觸犯國家包羅萬象的法律條文。

今年2月份,一罹患宮頸癌將不久於人世的29歲當紅女星,去世前幾天,在醫院里攜兩個孩子與同居者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婚禮。一家電視台付出幾十萬鎊奪得了獨家轉播權,對此作了令英國觀眾痛哭流涕地報道。她開誠布公地說,自己的臨終婚禮能為7歲、4歲的兩個兒子賺下足夠多的撫養費。而富豪棄舊迎新者也不勝枚舉。2007年,一著名富翁為另娶美嬌娘,用約4000萬鎊從與他一起白手起家的妻子手裡贖回了自由身。此案刷新了英國最貴離婚紀錄。年老色衰的前妻與接近成年的孩子組成了單親家庭。同樣,倫敦前任市長利文斯通也公開承認他先後與多個女友同居並誕下兩子,目前他的孩子們生活在單親家庭。明星、富豪、高官的行為是社會生活的風向標。他們個人事業的奮斗、成功史,毋庸置疑是激勵年輕一輩的強大動力。但這些人私生活的我行我素,對年輕一代的影響更不可小視。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毫無生活和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會模仿身邊人和崇拜名人的生活方式,不知不覺走上了製造單親家庭的路。

中國兒童熟知的哈里·波特系列兒童小說的作者J.K.羅琳,目前正在現身說法,為爭取單親家庭的權利到處奔走呼號。遺憾的是,她看到的只是這個群體的貧困和可憐,沒有看到或說不願去看造成這個特殊群體的國家政策、核心價值觀和社會觀念等原因。

⑦ 當年十三歲就當爹的英國人,現在怎麼樣了

13歲的年輕人立即熱血沸騰,他要到北美洲去,要幫助美國人打仗。從理解拉法耶特的角度,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他受到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被民主、平等、自由等理想感染,並且要到北美大陸親自將理想變為現實。,法國與英國長期矛盾,用後的話說,有世仇,而且,拉法耶特的父親也死於英國之手,國恨家仇使得這名年輕的法國貴族決定前往美國。

這應該是當時美軍的最高軍銜。喬治-華盛頓作為大陸軍總司令,直到1798年才被授予中將軍銜。顯然,美國人還是很看重拉法耶特光彩照人的貴族身份,當然,美國人也需要拉法耶特在歐洲大陸廣泛的社會關系。拉法耶特以貴族身份加入美國一邊,顯然提高了美國獨立戰爭、美國革命的檔次。第二天,拉塔耶特遇到了他的終身朋友--喬治·華盛頓。同樣,他也和華盛頓的副官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將軍成了好朋友。

⑧ 英國人對家庭的看法 急!!!!!!!!!!!!!!!!!!

英國人特別注重家庭和諧,無論是夫妻、父女或姊妹之間,隨時隨地都會表現他們的彬彬有禮。在中國人看來有點可笑甚至無法理解的是,盡管長期生活同在一屋檐下,還是經常會聽到妻子對丈夫說「謝謝」、姐姐對弟弟說「抱歉」或是父親對女兒說「請原諒」……對待子女方面,英國的父母絕對不允許孩子沒有理由的嬌寵,犯錯誤的孩子會受到糾正甚至懲罰。在一般的家庭中,即使5歲以下的孩子也不允許挑吃挑穿,到了該做什麼的時候一律按規矩辦事,故意犯錯誤將受到嚴厲的懲罰。不管是對什麼人,孩子必須懂禮貌,說話客氣,對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認為孩子應該懂得忍耐,所以,即使孩子大哭也絕不會在父母那裡得到安慰和同情

⑨ 你怎樣評價自己的父親

是個慈祥又嚴厲的,對我們子女非常的慈愛,但對待工作又非常的認真,嚴格。我的父親是個老郵政員工,年輕時做過鄉郵員,那時候沒有交通工具,他都是挑著籮筐裝著郵件,每天步行四十公里往返縣城至鄉村的郵路,從我記事起,我就沒看到父親按時在家吃過飯。後來年紀大點,就改做營業員,是在一個三線廠的一個郵電所,為兩個兵工廠和當地的百姓服務。我從來沒有見他休息過一天,每天除了吃飯的半個小時,他都是在所里,現在還真找不到他這么認真負責,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的人了,他一直工作到62歲才退休,父親一生清貧,那是我們兄弟姐妹多,我記得每年開學,報名的時候我和弟弟總是交不起書本費,都要拖個十天半月的。

⑩ 如何評價父親

看看幾千個中國網友對於父親的評價吧!

2018年,《人民日報》微博發了一條外國視頻,視頻中許多5—50歲的男性被邀請對「父親」一詞做單詞聯想。

在他們的表述中,「父親」一詞幾乎等同於所有美好的詞,例如:慈愛、關心、責任、陪伴、指路人、最好的朋友等等。

然而,在視頻下方,中國網友們七千多條對父親的評論卻和視頻中對父親的評價大相徑庭。

懶、冷漠、自私、霸道、跋扈、賭博、家暴、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家庭責任感、大男子主義……

幾乎有90%的中國網友對父親都沒有任何好感!

中國的父親,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讓孩子們集體仇視到如此地步呢?

01

喪偶式婚姻中,「父親」只是一個名詞

如今,在中國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責任分工仍然非常普遍。大多數男人認為,洗衣、做飯、帶孩子都應該是女人的責任和義務,而男人只負責工作和掙錢。

因此,女人下班後的主要活動范圍是「家」。回到家,女人要做飯,輔導孩子作業,陪孩子游戲,帶孩子洗漱睡覺。

而男人下班後的活動范圍則非常的廣,可以是飯店,可以是KTV,可以是健身房,還可以是麻將館或按摩店。

就算有一部分男人每天按時下班回家,他們的活動范圍也只是固定在客廳的沙發上。

他們的手裡,永遠只有手機;他們的目光,永遠只盯著手機;他們的心裡,永遠都有廣闊的世界,卻唯獨沒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但他們從未覺得愧疚!他們認為自己為家庭付出的,一點都不比女人少,因為,他們在辛苦地掙錢!所以,在許多中國孩子的眼裡,自己的父親類似一個「移動取款機」。

商人會感激顧客,因為顧客讓他們掙到了錢。但孩子不會感激一個只會為他掏錢,卻從不會陪伴和關心自己的父親。因為,父親是他的親人,親人之間是不能單純依靠金錢來增進感情的!

在《小王子》中,狐狸提出讓小王子馴養它,狐狸對小王子說:

「對你來說,我無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萬只狐狸沒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馴化了我,那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馴養,是什麼意思呢?是指建立情感的聯系。因為雙方有了情感的聯系,所以彼此才能深入對方的心裡。那麼如何才能建立情感的聯系呢?

小王子離開了自己的那朵玫瑰花後,又遇到了許多的玫瑰花,但他卻對那些玫瑰花說:

「你們很美麗,但也很空虛。尋常的路人會認為我的玫瑰花和你們差不多。但她比你們全部加起來還重要。」

「因為我給她澆過水。因為我給她蓋過玻璃罩。因為我為她擋過風。因為我為她消滅過毛毛蟲。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抱怨和吹噓,甚至有時候也傾聽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正是小王子為他的那朵玫瑰付出了時間,所以才使得玫瑰對小王子是如此的重要。

同理,作為父親,想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的關系,就應該為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只有在陪伴中,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父子或父女關系。

02

專制暴躁的父親,讓孩子恐懼

在TED演說中,演講嘉賓格蘭特曾這樣回憶他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多年前我曾經想要密謀殺死的人。10歲時,我想像自己從補蠅板上刮取毒葯放進他的咖啡,把玻璃磨碎灑在他的早餐里,把樓梯上的地毯弄皺令他絆倒扭斷脖子。

為什麼格蘭特如此憎恨過他的父親呢?因為,格蘭特的父親脾氣暴躁且蠻橫,這使得格蘭特全家都時時處於不安和恐懼當中。

格蘭特的父親在汽車公司上夜班,白天睡覺時要求家裡保持絕對的安靜。所以,格蘭特和其他兄弟姐妹在下午三點放學後,只能緊貼著電視,把音量調到幾乎聽不到。

按理說,父親回家開門時,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但是,在格蘭特家裡,只有當父親關上門離開時,才是一家人最歡天喜地的時刻。格蘭特甚至希望父親離開後就再也不要回來。

這樣的家庭氛圍,在中國,是很常見的。

許多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而就在僅有的一點共處的時空中,他們除了對孩子怒目圓睜就是對孩子聲色俱厲。孩子們本來一點微不足道的出錯,在他們眼裡,彷彿就是天大的不可饒恕的錯誤。

身邊一個朋友的童年經歷就是很鮮活的例子:

記得我小時候,父親很少和我說話。我們之間唯一的對話通常是發生在我做錯事的時候。而在父親的眼裡,似乎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能讓他滿意。

我掃地時,他會說我把塵土揚了起來。我吃完飯把碗放到桌子上時,他會說我不懂得輕拿輕放。我走路時,他會說我駝背。我閉門時,他會說我閉門的聲音太大。

總之,我的一舉一動,父親都看不順眼。而他每次教育我時,從來不會和顏悅色地給我講道理,他總是拿眼睛狠狠地蹬著我,面露凶色。因此,每當父親在家裡時,我都會感到手足無措,焦慮恐懼。

有一次,我騎著車差點被前面的大車撞倒,回到家,我心有餘悸地把這件事告訴父親。

原本希望得到父親的關心和安慰,沒想到父親聽我說完後卻對我大發雷霆,他瞪著眼睛,冷酷無情地對我說:「誰讓你走路不長眼睛!」

那一次,是我年少時對父親最失望的一次,從那以後,無論我遇到怎麼樣的挫折或困惑,都不會去父親面前尋求幫助,因為我知道,他永遠都不可能給我撫慰!

小時候,我跟格蘭特的願望一模一樣,我希望父親不要在家裡,甚至希望他永遠不要回來。只要父親回到家,他對我和母親就會有無數的指責和挑剔,家裡的氣氛緊張而凝重。

每當過節時,矛盾和沖突就會到達頂峰,因為過節時,父親就會長時間待在家裡。所以,從小我就特別討厭節日!

這就是我這個朋友童年記憶中的父親。

在中國有多少這樣的家庭,父親仿若一顆定時炸彈,孩子唯恐避之不及。

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出的孩子,身心健康情況著實讓人擔憂。

父親的暴躁和專制,會讓孩子向兩個極端發展,要麼變得膽小懦弱,要麼變得和自己的父親一樣的暴躁,嚴重些的就可能用許多叛逆的行為來反抗「父權」!

03

怎樣做一名不讓孩子厭惡的父親?

為什麼在中國,不合格的父親比比皆是?我認為,大致有三種原因。

傳統觀念的影響

千百年來,父權至上的傳統觀念讓父親在家庭里擁有絕對的權威,父親的話不容子女質疑和否定,父親的權威不容子女侵犯。

雖然,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父權至上的觀念卻早已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改變。

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有些父親會刻意和孩子保持距離,面對孩子不同的想法,不允許其辯駁並進行打壓!

同時,在傳統觀念中,照顧孩子通常都是母親應該做的,父親只負責掙錢。

這一觀念導致了許多家庭中,父親對子女比較冷漠,很多父親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哪一天出生,喜歡吃什麼,喜歡做什麼,當然,就更不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上一代可能是壞榜樣

為什麼父親對待孩子既缺乏耐心又專制暴躁呢?

因為,這些父親還是孩子時,他們的父親就是如此對待他們,他們從小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

雖然在做兒子時也對自己的父親不滿過,但一旦自己也做了父親,就會不自覺地認同了自己父親曾經管教他們的方式!

心理方面

許多父親對孩子嚴厲苛刻,並非仇視自己的孩子,相反,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在愛孩子!

因為閱歷和知識的原因,他們總覺得孩子需要自己指導和幫助,他們希望孩子能更加優秀,並少走彎路。

然而,他們雖以愛為名,卻並不懂如何去表達愛!

大多數父親對孩子缺少陪伴和交流,不能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孩子和諧相處,因此,他們的苦心並不能換來孩子的理解和感激!

綜上,男人想做一名合格的父親,必須從三方面去改變。

  • 首先,要扭轉錯誤的思想。對待孩子,一定要耐心而民主,不能再用粗暴和專制的教育方式。

  • 其次,要用陪伴取代金錢。要分出一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依靠金錢來讓孩子對自己感恩。

  • 最後,言教不如身教,冷眼不如暖心。想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就要首先做到。樹立權威,不是靠冷眼、訓斥和拳頭,而是要靠愛和方法。

  • 只有和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孩子才會尊敬和愛自己的父親。

    只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和柔情,孩子長大後才會懂得如何回報父親。

    只有讓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平等、民主,充溢著歡聲笑語的家庭中,孩子才會擁有健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正確的愛孩子,才是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珍貴的禮物!

    從今天起,請做一個不讓孩子對你產生恐懼和仇視的父親吧!

    喜歡我的回答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公眾號:微雲書房。

    關注後回復:「應聘」,投稿、兼職機會等你來。

    關注後回復:「修煉」,送你百萬本好書,即使你現在不看,總有一天,你會需要看,花十幾秒保存,沒毛病。

與英國人怎麼評價父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最大的國家是多少 瀏覽:807
中國銀行如何利用貨幣調控 瀏覽:289
中國學校有哪些紀律問題 瀏覽:556
印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統治的 瀏覽:61
盒子裝義大利面怎麼加熱 瀏覽:981
蘭博基尼要多少印度尼幣 瀏覽:322
義大利細面條是什麼做的 瀏覽:259
和平精英國際服五指操作怎麼設置 瀏覽:657
艾滋病毒如何傳入中國的 瀏覽:282
義大利衣櫃一線品牌有哪些 瀏覽:771
美國政客怎麼制裁中國的 瀏覽:950
印度最大傷亡多少軍官 瀏覽:358
伊朗為什麼成為伊斯蘭世界異端 瀏覽:368
如何填寫英國入境旅客信息表 瀏覽:417
印度人喊老公怎麼喊 瀏覽:38
中國庫存糧能吃多久 瀏覽:48
義大利打電話要加什麼 瀏覽:683
義大利鞋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806
印尼木頭是什麼木 瀏覽:223
如何評價國足3比2險勝越南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