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人為什麼要火燒白宮

英國人為什麼要火燒白宮

發布時間:2022-06-17 21:42:49

『壹』 當年英軍為什麼要進軍華盛頓,並火燒白宮英軍不會只是為了放一把火

火燒白宮是第二次英美戰爭的事情
第二次英美戰爭也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人主動挑起的,目的是對外擴張,吞並當時仍是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美之間的主權之爭並未停止。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人口稀少,防禦鬆懈。美國欲向北擴張,因此發動了戰爭。
戰爭初期,英國因忙於歐洲戰事,大部分精銳海陸武裝力量都部署在歐洲。
1814年4月,英國所在的歐洲反法聯盟擊敗了法國,拿破崙也被流放。因此,英國得以騰出手將軍隊和艦船調往美國,支援在那裡與美國作戰的英軍。
英國派遣軍隊佔領了百慕大群島,以此為基地封鎖了美國海岸並准備登陸。在得到華盛頓等地美軍防線薄弱的情報後,英軍總指揮亞歷山大·考克倫將軍決定攻打美國的政治中心——華盛頓。
8月24日,英軍進入華盛頓,在遭到幾個武裝團伙的襲擊後,本來預備了停戰協定的羅斯將軍下令放火。英軍最先火燒了國會山,當時國會山主體建築還在施工,兩院大樓內部包括國會圖書館都遭破壞。
當晚,英軍火燒總統官邸,為了大火能燒到第二天,英軍還添加了燃料。據當時的報道,熊熊燃燒的大火遠在巴爾地摩都看得清楚。不過,到了第二天,華盛頓然降暴雨,澆滅了大部分的火焰。還迫使英軍退回到軍艦上。
1814年底,打得不分上下的美英雙方簽署了《根特和約》,正式停戰,雙方恢復了戰前的邊界

『貳』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覺得美國人不善戰呢美國人當初獨立戰爭打敗了英國人,然後在接下來一百多年通過各種手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了?火燒白宮又怎麼解釋,火燒白宮,意味著獨立戰爭失敗了,獨立不過是個幌子,骨頭里卻是英國人控制著,奇怪的體制。法律。經濟機構。美國就被傀儡化了。多民族化,只要你有錢帶到那裡去做貢獻。都承認和保護你。逃犯的天堂。瘋狂吸收世界財富。美國就是個吸金的機器。雜亂的民族文化不可能真正凝聚成血肉一體。保留持槍權,人和人之間絕對高度隔閡。英國人計算非常精密。也非常成功。200年來早養得肥肥的了。

『叄』 在歷史上,英國為什麼火燒美國白宮呢

麥迪遜總統逃的很快很急,怎一個慘字了得。回頭再說英國侵略者在佔領美國首都後,和他們日後佔領中國的北京一樣,英軍先是洗劫美國國會大廈,又縱火焚燒,隨後英軍直撲朝總統府。英軍佔領總統府後,依舊是洗劫與縱火焚燒,當天晚間華盛頓火光沖天,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晚上後,這座建築只剩下外牆殘存。就在華盛頓即將成為一片火海的時候,突然暴雨傾盆、暴雨澆滅火焰。這場暴雨也迫使英軍撤軍。英國占據華盛頓6個小時。在當年9月1日,麥迪遜回到華盛頓,但由於首都被毀嚴重,為了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1814年年底這座總統府棕紅色的發房子被塗上了白色。1902年羅斯福總統正式將其命名為“白宮。

『肆』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在初中歷史課本上,火燒圓明園的歷史老師沒有細講,教科書裡面也極不完整,包括後來拍了個電影《火燒圓明園》也沒說個所以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就被燒了。那麼英法聯軍(至於到底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乾的這里不做討論)為什麼火燒圓明園呢?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

在初中歷史課本上,火燒圓明園的歷史老師沒有細講,教科書裡面也極不完整,包括後來拍了個電影《火燒圓明園》也沒說個所以然,有些莫名其妙地就被燒了。那麼英法聯軍(至於到底是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乾的這里不做討論)為什麼火燒圓明園呢?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

1860年英法軍隊抵達天津,選派哈利珀嘉(Harry Parkes)率39人代表團前往通州與清國和平談判,代表團由英法兩國外交家,印度隨從和一名英國泰晤士報的記者。因咸豐逃離京城,朝臣竟然派兵把39個英法使節全部抓起來施以酷刑。

後來有個參與使節團的法國人寫了回憶錄,對當時情況描寫:我們被困在一個木牢里,麻繩綁住我們的身體,連續在烈日下暴曬數日,無水無食,不少人都橫死高溫之下。

當逃到熱河的咸豐皇帝知道使團被抓也不知如何是好,便下令將這半死不活的使團從通州押送圓明園,勞途奔波,剩下不到一半的使節都被暫關圓明園天牢里,《泰晤士報》的記者也在獄中死亡。最後只有19個人死裡逃生。

消息傳到英法兩國,舉國震驚。英法兩國的國民認為是中國人違反國際條例和普世價值觀在先,英法兩國決定報復,以火燒一座宮殿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圓明園。

英國駐清的特派官員在火燒前有在北京城裡貼出公示,告知火燒時間和地點,意思是中國老百姓就不要去,結果中國人還偏偏就去了。英法聯軍在搶,中國人自己也在搶,太監、奴才也都沒閑著,後來也有盜墓者進去偷盜,逐漸演變為至今的破敗景象。

事情來龍去脈大致就這樣,所以可以羅列出英法聯軍火燒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和談使節被害,直接誘因。和談使團被捕,遭受非人待遇,與此同時英軍在再圓明園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詹姆斯·布魯斯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

第二:外國人、傳教士被迫害。朝廷為達到一石二鳥的目的,利用義和團家國情懷到處殺害外國人及傳教士,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第三: 租界被攻擊,大使被殺。在清廷的縱容下,義和團大肆攻擊各國大使館租界,德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往總理衙門要求保護,途中被清軍伏擊殺死,釀成開戰的導火線,此後清廷被迫向十一國同時宣戰。

第四:火燒圓明園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想毀掉搶劫的罪證。

第五:燒掉中國人自信,這是最最重要的一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在登陸天津大沽口時被打敗,對不可一世的英法是不可接受的,再次打進北京勢必不會空手而歸,他們沒有選擇焚燒紫禁城,而是圓明園。因為圓明園是當時世界的萬園之園,它代表了清朝這個封建帝國的所有,權利、地位、財富。 英法選擇燒掉這個至高無上的圓明園,也就燒掉清廷的尊嚴、燒掉了中國人的自信,死死地把你打趴在地上動彈不得。

『伍』 1814年,加拿大民兵為何要火燒白宮

1812年美軍主動進攻加拿大,卻出人意料地遭到加拿大民兵的頑強抵抗。英軍利用加拿大民兵和易洛魁印第安人爭取到時間,從歐洲調集兵力大舉增援,並一度攻佔華盛頓——白宮就是在此役中被英軍和加拿大民兵焚燒,戰後(1817年)不得不用白色塗料粉飾牆壁而得名。

美國後經談判,才和英國停止了戰爭。美國對燒毀的總統府和國會大廈又重新修建後,噴上了白漆,這便是今日的美國白宮。沒有加拿大人的一把火,還沒有今天的白宮。

『陸』 在加拿大的英國人攻入華盛頓並火燒白宮後,為什麼美加邊境線沒變化,英國為什麼不佔美國的地方

還是實力不濟。雖然燒了白宮,但美國人還是不屈服,英國似乎也沒心思繼續折騰下去,因為拿破崙雖然在這一年被趕下了皇位,可歐洲大陸仍未太平(來年拿破崙就玩了一把皇帝歸來)。所以英國決定和美國談判,結果就是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恢復戰前邊界,而美國也放棄吞並加拿大的夢想。之後數百年間,美加兩國基本再無爭議,也沒必要無事開撕,直至今日。

『柒』 為什麼英法聯軍要燒毀 圓明園~

內容提要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整個過程來看,傳統有關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目的的看法值得商榷。火燒圓明園不僅難以掩蓋其侵略罪行,反而進一步將之大白於天下;盡管此舉有報復清朝政府的表象,但絕不是其焚毀圓明園的最主要目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實目的在於以此徹底摧毀清政府的抵抗意志,脅迫清政府立即投降,實現其發動戰爭的罪惡目的——擴大在華權益。這無論是從英法發動戰爭的意圖,還是從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各方的反應,都可以清晰地得到印證。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搶劫和焚燒了圓明園。150年來,國內史學界對此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對於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的真實目的,長期以來存在爭議。目前廣為流傳的觀點主要有兩種:一是掩蓋罪行說。這種觀點認為,1860年英法聯軍竄入北京西郊圓明園後,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後為了掩蓋罪行,放火焚燒了圓明園。二是報復說。這種觀點認為,英法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遭到了我國愛國官兵及民眾的英勇抵抗,不僅使其侵華目的難以順利實現,而且還使得兩國國內政府陷入危機之中。1860年9月17日,僧格林沁又在通州武力拘禁了英法談判代表巴夏禮一行39人,更被英法聯軍認為是對他們的侮辱,於是兩國政府蓄意採取報復性行動。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他們認為巴夏禮等人仍被關押在圓明園,而且咸豐帝也仍住在那裡,因此將其當作首先攻擊的目標。

如果從當時的歷史情境出發,以上兩種觀點均不能令人信服。從根本上來說,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主要目的既不是為了掩蓋搶劫罪行,也不主要是為了報復清政府,而是試圖通過焚毀圓明園,徹底擊垮清朝最高統治集團的抵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從而盡快實現其侵華戰爭目的——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利益。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擴大在華權益,在所謂「修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後,英法悍然發動戰爭。1858年5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大沽口,並揚言進攻北京。咸豐帝被迫議和,與侵略者簽訂了《天津條約》。但侵略者認為「條約中的商務條款不能令人滿意」,決心借機重新挑起戰爭,攫取更多特權。1859年6月下旬,英法聯軍挑起大沽口之戰,但遭受重創。

1860年初,英法兩國重組侵華聯軍,在英使額爾金、法使葛羅率領下擴大戰爭。9月,聯軍逼近北京,咸豐帝倉皇逃亡熱河。咸豐帝的出逃與拒降,使得英法兩國無法立即實現其戰爭目的,持久作戰的可能使其感到恐慌。早在1860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羅素就致函提醒額爾金說,如果咸豐帝出逃而拒不投降,「會使得盟國陷入窘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六,256頁。後引此書簡稱《叢刊》)。

這就表明,英法聯軍最擔心的是陷入持久作戰,因為這樣會使得他們面臨一系列困難和窘迫:一是侵略軍的補給難以為繼。二是北京氣候條件不容許英法聯軍持久作戰。英法兩國政府多次發出指示,要求聯軍必須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並退出北京。三是英國國內反對對華戰爭的活動持續不斷,統治集團內部的反戰聲音也很強烈,因此,如果不能迅速結束戰爭而陷入持久的對華作戰,必將給巴麥尊內閣造成極大困難。四是聯軍內部日漸加深的英法矛盾也促使他們希望早日結束戰爭。

考慮到必須盡快結束戰爭,額爾金決定,「必須彷彿是一聲霹靂似地給(清政府)一個迅速而且厲害的打擊」,而毀壞圓明園,「似乎在完成所要求的條件看來,算作很好的舉動」,因為「此舉之足以使中國及皇帝生極大之震動」(《圓明園》第一集,177頁)。英國人戈登親歷了焚毀圓明園,在日記中也談到,為「懲創頑固之清廷」,額爾金「最後乃決定焚毀圓明園」(舒牧《圓明園資料集》,291頁)。由此可以看出,英軍焚毀圓明園可以達到兩個目的:迫使咸豐帝立即投降和長久震懾清政府。

需要說明的是,英法聯軍為什麼不選擇焚毀紫禁城呢?原因在於如果焚毀紫禁城,則可能導致清政權瓦解,而英法一直反對推翻清政府。英國陸軍大臣赫伯特一再強調,「推翻清王朝並非我們的旨趣」(丁名楠《帝國主義侵華史》第一卷,121頁)。法國也多次重申,其「意圖也決不在於推翻當今中國之君主」(《叢刊》六,260頁)。在侵略者看來,清政府的存在符合他們的利益,即可以「鞏固他們既得的權利和掠奪新的特權」(丁名楠《帝國主義侵華史》第一卷,123頁)。



在英法侵略者看來,焚毀圓明園可以給清政府以極大的震動,迫使清政府盡快投降。那麼,圓明園為什麼會具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呢?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明了圓明園特有的政治地位、極高的經濟文化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清代圓明園「為皇帝游息之所」,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相當於清代皇帝的第二個皇宮,是清統治者經常居住和向全國發號施令的政治中樞。從雍正、乾隆、嘉慶到道光、咸豐五代皇帝,全年大部分時間在圓明園生活居住、處理政務、召見群臣,並在園內接待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從某種意義上說,圓明園在清朝皇帝心目中的影響和地位,毫不遜色於紫禁城。這一點英國人非常清楚,巴夏禮比喻說,圓明園「之於中國人,正如白金漢宮之於我們」(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219頁);額爾金更清楚地知道「圓明園乃是清帝所最寵愛的行宮」(戴逸《中國近代史稿》第一卷,338頁)。也正因為如此,侵略者深知,焚毀圓明園足以有效打擊和震動清政府。

圓明園還具有極高的經濟、文化和藝術價值。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壯麗的博物館和藝術館,裡面收藏著大量的珍寶、圖書和藝術品。有人估計,當時中、南、北三海內珍藏之寶物加在一起也無法同圓明園中的藏品相比(《中國近代史簡要讀本》,33頁)。英國外交大臣羅素認為,圓明園「所藏的珍寶,完全可以同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並駕齊驅,遠遠勝過理姆斯大教堂」(《叢刊》六,391頁)。如此巨大的經濟、文化價值,對於英法侵略軍來說,當然是個無法抗拒的誘惑,他們在圓明園內「予取予攜地搶劫,肆意毀壞一切過於笨重、不能移動的物品」。

從上面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英法聯軍已經清晰地認識到:焚毀圓明園不僅可以給清朝統治者以極大的震動和打擊,迫使清政府立即投降,而且還可以從中劫取無數奇珍異寶,攫取巨大經濟利益。恰如英國侵華軍官卧爾斯萊所說,「毀壞宮殿一事,似乎很可使北京當局悚然震恐,……這是毫無疑義的。……我相信焚毀圓明園一事,對於交涉的最後解決,促進了不少,並且也增固了我們使臣的位置。」(《圓明園》第一集,175頁)



事實證明,圓明園遭到焚毀後,一直在和戰問題上搖擺不定的清朝最高統治集團立即投降,與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滿足了列強所提的各項侵略要求。從當時情況來看,促使清朝統治者態度轉變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圓明園被焚毀。這可以從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前後,清政府搖擺不定的對敵政策得到證明。

1860年9月初,當英法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發的時候,咸豐帝仍然企圖把聯軍阻擋在北京城外,因此,清政府組織了張家灣戰役、八里橋之戰,但遭到慘敗。在英法聯軍逼近京城的情況下,咸豐仍然拒絕投降,選擇出逃熱河。八里橋之戰後半個月內,英法聯軍停止進攻北京,希望通過軍事加外交的雙重手段迫使清政府屈服。但清朝最高統治集團仍然搖擺於和戰之間,一面派人求和,一面「召南軍曾國藩等入援」(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309頁),企圖作有限的抵抗。10月15日,即聯軍焚毀圓明園的前三天,咸豐帝還授命勝保為欽差大臣,「總統各省赴援諸兵,整軍備剿」(《叢刊》五,181頁)。

然而1860年10月18日,英軍焚毀圓明園後,清朝統治者馬上喪失了抗敵的勇氣和信心,立即屈辱投降。10月19日,即圓明園被焚毀的第二天,咸豐帝發布上諭,命令奕等人「將退兵各層,迅速定議,……畫押換約」(《叢刊》五,194頁)。奕當晚便承認英法等國一切要求,並於10月24日、25日分別與英法兩國公使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簽訂了《北京條約》。至此,英法兩國不僅全部實現甚至還大大超出了他們發動戰爭的意圖。清朝統治者之所以由先前的「相機剿辦」突然全盤接受侵略者提出的條件,屈辱投降,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圓明園被焚毀,徹底擊垮了其抵抗意志。這一點奕在後來的奏摺中說得很明白:英法聯軍「自入城以後,我之藩籬既失,彼之氣焰方張,一經駁辯,難保不借生事端;若稍涉迂拘請旨遵行,既恐夷人不能久待,另生枝節。」(《叢刊》五,199頁)著名史學家向達也分析說,英軍焚毀圓明園後,清朝統治者之所以迅即投降,「蓋亦畏其復肆兇殘耳」(王道成《圓明園:歷史·現狀·論爭》下卷,423頁)。

綜上所述,1860年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的真實目的在於徹底擊潰清朝統治集團的反抗意志,迫使清政府盡快投降,並「使清政府更為馴服」(胡繩《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18頁),擴大在華權益。對此,英法聯軍侵華頭子額爾金、葛羅事後都直言不諱。額爾金在中英互換和約第二天的上英國政府書中說,「予今直陳,以吾人離別中國後,所遺留之印象,與藉以束縛中國當局之正式條約,相較而論,予猶偏重前者也。故必思得報復責罰之舉,赫然嚴厲,足達吾人所願望之效果……」(《叢刊》二,457頁)葛羅也說,焚毀圓明園「則和約易成,免滋紛擾,實予之所竊望也」(舒牧《圓明園資料集》,144頁)。侵略者的居心和殘暴從中暴露無遺。

『捌』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毀圓明園

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的原因是英使額爾金發表聲明說:「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於是,英國將軍們在他們的政府支持下發布了焚毀圓明園的命令。

1860年10月17日,聯軍騎兵團就在園內到處放火。10月18日清晨,英國密克爾騎兵團3500餘人進園縱火,一時圓明園成了一片火海,火勢三日不熄。一個侵略軍官描寫當時的情況說:「焚毀的命令發下後,不久就看見了重重的煙霧,由樹木中蜿蜒升騰起來。

樹木中掩映著一座年代古久的廣大殿宇,屋頂嵌著黃色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閃灼,鱗鱗的屋瓦,構造奇異,只有中國人的想像力,才能構思出來。

頃刻工夫,幾十處地方,都冒出一縷縷濃煙密霧。不久,這縷縷的煙聚成一團團的煙,後來又集合為彌天烏黑的一大團,萬萬千千的火焰,往外爆發出來,煙青雲黑,掩蔽天日,所有廟宇、宮殿、古遠建築,被視為舉國神聖庄嚴之物,其中收藏著歷代皇家風味和精華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以往數百年為人們所愛慕的崇構傑制,不復能觸到人類眼簾了。」一座經營了150多年,綜合中西建築藝術成就,聚集了古今藝術珍品和歷代圖書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壯麗宮殿和園林,在慘遭侵略軍大肆搶掠和焚燒後化為烏有了。

(8)英國人為什麼要火燒白宮擴展閱讀:

《清史演義》中在描寫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時寫道:「圓明園中火光燭天,一個穿洋裝的中國人在導引放火,恆祺問他是誰,他大聲道:『誰人不曉得我龔孝拱,還勞你來細問!』」這里說火燒圓明園給英法聯軍領路的人是龔孝拱。

《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記載,「初有奸人龔孝拱者,游海上,以詐通於夷,聞圓明園多藏三代鼎彝,龔故嗜金剛刻,至庚申京師之變,乃乘夷亂,導之入園,縱火肆掠……」這里也說是龔孝拱給英法聯軍引的路。

《圓明園殘毀考》:「及英兵北犯,龔為向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許多歷史學家在講這段歷史時也說是龔孝拱給英法聯軍帶的路。

據《清朝野史大觀》載:「定庵(龔自珍)子孝拱,晚號半倫。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而尚嬖一妾,故曰半倫雲。半倫少好學,天資絕人,顧性冷僻而寡言語,好為狹邪游。中年益寥落,至以賣書為活。

英人威妥瑪立招賢館於上海,與之語,大悅之,旅滬西人均呼為龔先生而不名,月致百金以為修脯。庚申之役,英以師船入京,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龔孝拱字橙,其父龔自珍。

他精通滿、蒙、藏及英語,學貫中西。他在上海給英使威妥瑪當文書,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跟著威妥瑪也到了北京。

看上面的資料、野史,可以證據確鑿地說:這個龔孝拱給洋鬼子帶路,又唆使洋人縱火焚毀圓明園,是參與搶劫、焚毀圓明園的最大漢奸。

可是,再看咸豐十年(1860)八月諭旨:「該夷去國萬里,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咸豐並沒有說給洋人帶路焚毀圓明園的是龔孝拱。如果不是龔孝拱,那又是誰領著英法聯軍去燒的圓明園呢?

光緒年間人楊雲史在其《檀青引·序》中記載:「奸民李某,導聯軍劫圓明園,珠玉珍寶盡出……朝廷稍稍聞圓明園之毀,禍由李某,下獄窮治,誅之,籍其產,以賜文豐家屬焉。」文豐為當時圓明園之管園大臣,知園不保遂投園中福海自盡,數名隨從與他一同自盡。

還有一種說法:「焚掠圓明之禍首,非英法聯軍,乃為海淀一帶之旗人。」人們找出了李姓旗人這個「刁惡漢奸」。

這時還沒有人說是龔孝拱領著英法聯軍去的。說了一陣後,朝廷不能允許滿人帶路這種對清朝不利的說法,於是變成了漢人帶路。漢人龔孝拱在洋鬼子陣營里,於是直接就把大帽子扣在他頭上了。

還有這樣一段野史來佐證這個觀點。龔孝拱之父龔自珍為官清正廉明,對清朝的腐敗及弊政不滿,曾寫《明良論》議論抨擊朝政,滿族官員藉此參劾龔自珍,後龔在深夜暴亡。龔孝拱得到證據,知道其父是被八旗官僚暗害,所以他一直伺機為其父報仇。

真實的情形是,在火焚圓明園之前,英法聯軍曾派遣39人的談判隊伍到清廷談判。但以僧格林沁為主的滿人狂妄自大,肆意侮辱折磨來使,草菅人命。在英法的強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釋放了倖存的被折磨得沒人樣的19人。

英法強盜制定的萬國公法中寫道:「凡使臣被殺,他日破城,雞犬不留。」額爾金還特意提出了一點,一定要焚燒圓明園。

在10月18日放火燒圓明園之前,額爾金還在北京張貼了告示,說明了燒圓明園的原因和預定的放火時間:「任何人,皆需為其愚蠢的欺詐行為受到懲戒,18日將火燒圓明園,以此作為皇帝食言之懲戒,作為違反休戰協定之報復。與此無關人員皆不受此行動影響,惟清政府為其負責。」

『玖』 火燒白宮的是英軍還是加拿大人

加拿大人,戰爭是美國人發起的,結果被加拿大人一路打到了白宮···

『拾』 在歷史上,英國為什麼火燒美國白宮呢

美國歷史上白宮確實被英軍燒毀過一次。我來簡單的說說,不足之處請大家補充。


說起美國和英國的事情就要說說美國的起源,大家都知道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當時的英國經過多年的工業發展,國力強盛,到處搶占殖民地,在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這是什麼意思我想大家都明白吧。那時候的英國艦隊馳騁在四大洋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美國這個國家呢。那個時候的美國還是英國在北美大陸的一塊殖民地呢。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為什麼要火燒白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如何利用貨幣調控 瀏覽:288
中國學校有哪些紀律問題 瀏覽:556
印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統治的 瀏覽:61
盒子裝義大利面怎麼加熱 瀏覽:981
蘭博基尼要多少印度尼幣 瀏覽:322
義大利細面條是什麼做的 瀏覽:259
和平精英國際服五指操作怎麼設置 瀏覽:657
艾滋病毒如何傳入中國的 瀏覽:282
義大利衣櫃一線品牌有哪些 瀏覽:771
美國政客怎麼制裁中國的 瀏覽:950
印度最大傷亡多少軍官 瀏覽:358
伊朗為什麼成為伊斯蘭世界異端 瀏覽:368
如何填寫英國入境旅客信息表 瀏覽:417
印度人喊老公怎麼喊 瀏覽:38
中國庫存糧能吃多久 瀏覽:48
義大利打電話要加什麼 瀏覽:683
義大利鞋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806
印尼木頭是什麼木 瀏覽:223
如何評價國足3比2險勝越南 瀏覽:198
彭姓在中國多少人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