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中,英國為抵抗德軍進攻做了哪些准備
面對德軍入侵威脅,英國進行了總動員,做了大量的抵抗准備。
要拯救英國,只有同美國結盟,爭得美國的援助,除此別無出路。5月15日,丘吉爾致電羅斯福,要求借用40~50艘舊的驅逐艦和數百架最新式飛機。5月18日,丘吉爾再次致電羅斯福,強調「英國不久就要遭到荷蘭所遭到的那種攻擊……如果美國的援助要發揮作用的話,就必須從速發揮」。羅斯福認為,「合眾國眼前最有效的防禦就是大不列顛成功地保衛它自己」。美國也很需要英國繼續與法西斯戰斗。6月間,美國援助英國50萬支步槍、55萬支沖鋒槍、2.2萬挺機槍、895門野戰炮。9月3日,英美兩國達成協議,英國將紐芬蘭、百慕大、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露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等8個空軍基地租借給美國,租期99年,美國則給英國50艘舊驅逐艦,以加強大西洋的反潛活動。9月6日,首批8艘移交給英國。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雖保存了一定實力,但裝備大量丟棄,空軍受到削弱,海軍也遭到一定損失。英國戰時內閣採取緊急措施,以對付德國的入侵。英國還組織機動部隊,准備打擊入侵者。1940年5~8月,國民自衛軍已有100萬人,准備發展到150萬人。為抗擊德軍登陸,在英國南部和東南海岸修建油池,准備在德軍艦船駛近海岸時進行「火攻」。6~8月,英國計劃生產飛機903架,(實際生產1418架)。6月6日,第一批8個營的兵力從印度啟程,7月25日趕到英國加強防務。此外,從澳大利亞抽調的部隊也已啟程,准備參加抗登陸作戰。
❷ 如果德軍在二戰中佔領了英國,那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局
我對二戰史比較感興趣,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花時間寫一寫我自己的看法。英國如果淪陷或者被迫求和,我認為會出現以下的情況:
1 德國在西線將無後顧之憂,能夠投入更多兵力,全力進攻蘇聯。如果英國淪陷,盟軍要在西線開辟第二戰場將極為困難,因為大西洋上不會再有合適的島嶼能夠作為如此大規模部隊的集結地、登陸艦隊出發點。如果從美國本土出發,則戰線過長,在德國U艇狼群的關照下,運輸艇的安全無法保證。正是由於英國屹立不倒,迫使希特勒為防禦盟軍的登陸而在西線修建「大西洋壁壘」,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並且B集團軍群被牽制在此,由隆美爾元帥坐鎮駐守。緩解了蘇聯方面的壓力。
2 德國得到的最大戰利品是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英國是當時可與美、日分庭抗禮的世界海軍強國,皇家海軍擁有德國最為稀缺的海戰裝備:戰列艦和航空母艦(德「俾斯麥」號戰列艦在1941年被英艦隊擊沉,僅有「提爾皮茲」號一艘標准戰列艦被困在北海)。德海軍的遠洋作戰力量將因此大大加強,甚至可以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在這種情況下,盟軍想要從西線登陸將難上加難。
3 打通歐亞戰場。如果英國本土失守,北非戰場上的英軍將面臨彈盡糧絕的境地,只能向德國投降。德國將控制整個地中海地區,尤其是蘇伊士運河,並進而取得阿拉伯國家乃至在印度與日軍會師,打通歐亞大陸兩個戰場。德日兩國能將各自戰場連通,這在當時正是盟軍最不願意看到的。
4 加入太平洋戰場的作戰。德國可將從英國奪取的艦隊,通過蘇伊士運河、紅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戰場,支援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以當時的美、英、日、德海軍力量來看,如果這一假設成立,並且德軍的支援艦隊若能趕在中途島海戰之前進入太平洋並完成作戰部署,則澳大利亞將立即陷入軸心國之手。如此美國將失去在西南太平洋的物資轉運基地和反攻跳板,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形勢將更為嚴峻。
5 對歐亞戰場的其他影響:首先是盟軍對蘇聯的援助將被切斷(海路從北冰洋,陸路從南亞、中亞)。事實上蘇聯堅持對德作戰的一個重要保證就是盟軍給予的大量援助物資,否則蘇聯將難以自持。其次是對中國的援助也將被切斷:在德、日的東西夾擊下,飛虎隊的基地、「駝峰航線」的中轉站、滇緬公路都將很難保全,而在這些地區的主要守備部隊就是英國遠征軍和中國軍隊。客觀地講,如果失去了上述外援,中國獨立進行對日作戰將是極為艱難的。一旦中國戰場失守,則蘇聯將腹背受敵!更進一步的假設:如果歐亞大陸已被法西斯的力量所覆蓋,美國將失去所有的重要盟友;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美國已無背水一戰的必要了。
6 德國將獲得更多的戰略資源。若英國淪陷,北歐諸國無力獨自抵抗德國的進攻。而德國在當時所需用的鐵礦砂中90%來自挪威、瑞典。同時,阿拉伯世界的石油資源、非洲中部和東南亞的橡膠、非洲東部和南部的銅礦。。。都將落入敵手,軸心國將更具底氣。
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吧,我要下班了。希望能給你提供一點參考。順便說一句,這些都是假設,我可不希望當時出現這種情況。我也是愛好和平的:)
❸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為何選擇跟德國開戰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無非就是利益之爭,英國這么做肯定也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這絕對是沒錯的。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百年前的歐洲,在當時的歐洲大陸,稱得上是強國的只有英法俄德四個國家,但是由於俄國離得比較遠,而且實力不濟,所以實際上是以英法德三個國家為主,他們之間時而是朋友,時而是敵人,關系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
薩拉熱窩事件爆發後,德國率先發動了戰爭,開始了搶地盤的行動,而這種行動勢必會影響到英國的利益,因為英國是一個靠殖民地維護強大地位的國家。
我們都知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從這個綽號可以看出,英國的地盤有多大,但即使擁有這么大的地盤,在各方面的實力依然和德國相差無幾,假如德國再發展了海外殖民地,那嗎英國的日子肯定就不好過了,所以為了遏制德國的崛起,英國不得不加入戰爭。
❹ 2戰時德國攻打英國!經過直布羅陀海峽的事
雖然腦子里一直提醒自己,他們是納粹呀.可是看到他們的潛艇沉到海底,心裡還是很緊張,希望能修好潛艇.看到潛艇終於浮出海面,真是很高興呢.最後看到英國的飛機空襲港口,把剛上岸的士兵炸死炸傷,剛靠岸的潛艇被炸沉,艦長眼看著自己的船,那艘好不容易從海底弄上來的,把他們帶回家的船被炸沉,然後倒地死去.看到這種情境,我怎麼也無法為同盟國的勝利歡呼,而是為可憐的德國人嘆息.
當然,我也知道,在二戰初期,德國的潛艇封鎖英吉利海峽,也打沉了無數同盟國的船,無數可憐的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人死於德國的潛艇之手.但換個角度,整個二戰期間,在德國潛艇上服役的德國人,4萬里有3萬有去無回.大家都是人,生命都很重要,都有人為他們擔心,禱告.為他們的死哭泣.不管是哪邊的人,都是可憐人.
一直看同盟國角度的二戰片,使人忘了,站在敵對方的人也是人,也有家人,朋友,也是一條條活生生的生命.不管是德國潛艇也好,英國驅逐艦也好,被炸沉了,都是要死人的.都是悲劇呀.因為角度問題而忽略的生命,換個角度又得到了重視和同情.人的判斷真是容易受影響呀.
不想嘮叨反戰的話題.當然,我是很希望世界和平的.雖然戰爭有很多好處,經濟上的,科技上的等等.但成本太高,經濟上的,人性上的等等.雖然知覺上覺得人類總有一天回在一場大戰中或因為大戰而滅絕(除非重大天災,如火星撞地球),但還是希望這一天能無限期推遲,最好不要發生.上帝造人,給每個人獨特的靈魂.所以每個人都是珍貴的,是上帝的賜予.人類自己應該珍惜自己,還有別人.說是這么說.但我也經常想有些人還是死了比較好.可以降低社會成本,增加社會大眾的福利,節約資源等等一系列好處.所以說,我修行還不夠.不過要做到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對我這個俗人來說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我也是要上帝救贖的.
最後提一下.我看的這部片子叫<從海底出擊> 德語片名是<Das Boot>意思是<船,艇>.故事講的就是一艘潛艇在海上海下晃,時而追著英國船跑,時而躲避英國驅逐艦的水雷,時而跑上來炸掉幾艘英國船.這期間船上的人,主要是艦長,輪機長,幾個軍官和一個隨軍記者的生活和戰爭的情景.後來,命令他們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到義大利的海軍基地去.但由於直布羅陀海峽是英國的基地,所以他們遭到了很猛的炮轟,最後被打到海底去了,而且船壞得很厲害.在絕望中,他們終於修好船,浮出了海面,最後順利到達港口.可是就在歡迎他們時,空襲把幾個主角都炸死了,只有那個記者留下來,船也沉了.艦長在看著船沉下去後,也倒地而亡
❺ 二戰時期德國打的過英國嗎
1、如果希特勒能夠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兩眼止不住的留下淚來,然後告訴人們不是他不想佔領英國,而是根本沒有能力去佔領英國。別再去想什麼所謂的海獅計劃了,雖然德國的陸軍戰鬥力非常兇悍,空軍的戰鬥力也名列前茅,可是海軍完全不夠英美塞牙縫的啊。
2、確實德國想要佔領英國的話,要面臨的不僅僅是英國的抵抗,英國早就運用各種外交手段獲得了美國的幫助,要想打英國首先得問問美國提供給英國的武器支援,還有最強大的經濟支援,雖然希特勒看不起腐朽的英國,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腐朽的英國可以被壓著打,但是要想佔領它不是那麼容易的。
3、就算在二戰的時候英國沒有美國的幫助,德國也別想輕易的佔領英國。英德兩個國家比起來,德國的陸軍確實超出英國許多,但是德國陸軍不可能游過海峽去的。英國的海軍超出德國海軍太多了,而德國的空軍在戰爭初期確實佔有很大優勢,但是要知道英國採取的是守勢,防空系統正在以逸待勞等著德國的飛機飛過來。
4、所以德國在和英國打的時候就是完全的以制空換制海。也就是說德國不會和英國比軍艦之類的,而是告訴英國要是想過來打德國的話,德國就會派飛機去轟炸英國的軍艦。德國也只能採取這樣的策略了,因為德國沒有能力去轟炸英國本土的飛機製造工廠,就算引誘出來些許英國飛機然後將它幹掉,對於英國來說也遠遠沒有傷到根本。
5、德國能做的也就是靠著潛艇部隊打一打英國的補給艦了,等到了英國實施新的海空反潛戰術,德國的潛艇部隊能取得的戰績就直線下降。而且歷史上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海戰都已經表明了,要想進行登錄作戰的話必須要掌握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制空權德國可以傾盡全力拚一下,但是對於制海權德國就真的無能為力了。
6、比如諾曼底登陸就是一個實力對比懸殊的登陸戰,從人數和裝備上盟軍和德軍的對比都近乎三比一,海獅計劃放到日本身上可行是因為日本的海軍本來就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但是德國就沒法和日本比了。兩個國家的發展方向不同就沒有什麼比較的前提。所以說希特勒也想過佔領英國,可是他看了看德國的海軍以後感覺這件事真的辦不到。
❻ 二戰時 德軍有沒打到英國本土去打了英國哪些城市
二戰時,德軍和英軍進行了大規模的空戰,德軍並沒有打到英國本土去。重點打擊英國南部城市,後來轟炸倫敦,還大規模的轟炸了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和曼徹斯特等城市,英國人全民皆兵、英勇不屈,終於重挫德軍。
1940年7月10日,德軍對英國的轟炸開始,德軍集中力量轟炸英吉利海峽中的軍艦和商船,目的是誘使英軍飛機出擊以便殲滅,順便趕走海峽中的英國軍艦。 8月1日,希特勒下達了對英國全面發起空襲的指令,不過他規定不得空襲倫敦。空軍元帥戈林規定8月10日發起第一次大規模空襲,這天將以「鷹日」為代號。企圖在4天內摧毀英國南部的空中防禦力量,將英國空軍全部趕出天空。8月24日,一群德軍轟炸機飛臨倫敦附近,准備轟炸泰晤士河邊的金斯頓飛機製造廠和離倫敦20公里處的泰晤士黑文的巨型油罐儲存設施。中途有幾架飛機迷航,偏離了轟炸目標,將炸彈扔到了倫敦市區里,炸毀了古老的聖賈爾斯教堂。8月25日,英國空軍出動81架轟炸機空襲了柏林,進行報復,極大地震撼了德國。希特勒盛怒之下做出了一個改變戰爭命運的決定:集中轟炸倫敦!9月7日全天,德軍出動了1523架次的飛機對倫敦進行了狂轟濫炸。英軍戰斗機大部分在保衛機場和重要設施,並未注意倫敦方向,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德軍將炸彈投向了倫敦的兵工廠、發電廠、煤氣站、倉庫、碼頭、街區,倫敦全城有1300多處起火,大半個城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連英國王室居住的白金漢宮也挨了幾顆炸彈。在這次轟炸中,倫敦的和平市民死亡數百人,受傷2000餘人,城市遭到了嚴重破壞。然而,納粹德國的野蠻轟炸並沒有使英國人民屈服,相反更激起了他們保衛祖國的戰斗決心。德軍對倫敦除了白天進行大規模空襲以外,平均每夜也出動250架轟炸機前來轟炸,使倫敦蒙受了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死亡達數千人之多。英國防空部隊和倫敦人民團結奮戰,頑強抵抗德國的空襲。英國空軍也利用這段時間抓緊休整和補充,迅速恢復了戰鬥力,開始以小編隊頻頻突襲德國的轟炸機群,給德軍造成了巨大損失。德國空軍在一星期內損失了200多架飛機,英軍只損失了90架飛機。 9月15日,德軍孤注一擲,對英國空軍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如果成功,就將大規模入侵英倫三島。德軍出動了200架轟炸機和600架戰斗機組成的龐大機群,全天出動超過1700架次,英軍則先後出動了19個中隊300餘架戰斗機,雙方在英吉利海峽上空展開了一場大戰。「噴火」這場大戰持續了整整一天,一部分德軍飛機終於突破英軍飛機攔阻投下了炸彈,不過因驚慌失措而准頭很差。英軍精確調度指揮,飛行中隊不斷起飛攔擊,德軍最終無法取勝,只得退出了戰斗。整個空戰德軍被擊落飛機56架,另有12架在返航和著陸途中傷重墜毀,還有80架飛機是帶著滿身的彈痕著陸;英軍在空戰中損失20架「颶風」和6架「噴火」,還有7架傷重報廢。戰果對比德軍大為失利,以後再未發動如此規模的空襲。這天也成為了英倫空戰的轉折點,戰後,英國就將9月15日定為「不列顛空戰日」,以紀念這一輝煌勝利。 經過9月15日一戰,希特勒終於認識到了英國是不那麼容易被征服的。9月16日和17日,英國空軍挾勝利餘威出動轟炸機對德軍集結在沿海的用於登陸的船隻和部隊進行了猛烈攻擊,擊沉擊傷近百艘船隻,並給德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和物資損失,迫使希特勒於9月18日下令停止在沿海集結船隻。德軍從10月1日起對倫敦的空襲從白天改為夜間。整個10月份,德軍頻頻對倫敦進行恐怖空襲,企圖以巨大的物質損失和死亡來迫使英國屈服。但在猛烈空襲下,倫敦市民依然照常工作、生活。 10月12日,希特勒決定改變對英的作戰方式,他的注意力已完全轉到了入侵蘇聯的作戰准備中。1940年11月以後,德軍的轟炸目標從倫敦擴大到全英國,主要目標是考文垂、伯明翰、利物浦、南安普敦和曼徹斯特等城市。目的是全面破壞英國的經濟與工業,消耗其戰爭資源,並製造要進攻英國的假象而為入侵蘇聯做准備。英倫空戰進入了最後的破壞階段。 1940年底,由於英軍戰斗機,高射炮等部隊的英勇抗擊,德軍飛機損失越來越大。5月10日晚,德國空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空襲倫敦,出動飛機500餘架次,嚴重破壞了倫敦市區,造成了遍及全城的大火。倫敦市民有1436人被炸死,1800餘人重傷。1941年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德國空軍主力轉往蘇聯戰場,對英國的戰略空襲也終於停止,驚心動魄的英倫空戰至此結束。
經過10個月的苦戰,英倫空戰最終以英國空軍的勝利而告終。 在整個戰役期間,德國共出動飛機4.6萬架次,投擲炸彈6萬噸,英國被炸毀的房屋超過100萬幢,無辜平民死傷達14.7萬,佔英國在戰爭中死傷人數的20%。
❼ 德國與英國是如何攻打的
1941年9~11月,德國21艘潛艇先後進入地中海作戰,英地中海艦隊處於不利地位。9月24日,英國一支由9艘運輸船組成的補給船隊由直布羅陀駛往馬爾他島,執行「戟」行動。26日,義大利空中偵察發現英船隊在巴利阿里群島,亞基諾海軍上將率義大利艦隊出海截擊,擊傷英國「納爾遜」號戰列艦,擊沉「帝國之星」號運輸船。
❽ 為什麼希特勒敢打英國,英國在當年不是超級大國嗎
首先,英國當時是個超級大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是領土和殖民地過於分散,導致其軍力分散。其本土的力量極其有限,且英國國內的戰爭資源依賴於海運進口。
對此德國直接攻打英國本土,在戰略上是完全正確的。德國的綜合國力要遠超但是英國本土的綜合國力,德國還擁有一支龐大的潛艇部隊,可以很好的封鎖英國。如果不是英國是個島國,被德國也就一路推的節奏。
德國當時沒有攻下英國的原因是,主戰戰斗機型的續航能力不夠,不能對英國更縱深的地方進行打擊。
德國打英國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搶占更多的資源。
❾ 德國進攻英國第二階段的損失是什麼
1941年8月24日開始的第2階段中,德國空軍首先打算摧毀英國空軍的地面通訊指揮中心扇形站。從8月24日到9月6日期間,德國空軍平均每天出動1000多架飛機,使英國南部的5個前沿機場遭到嚴重破壞,7個扇形站中的6個幾乎被徹底摧毀;446架飛機被擊落或受傷;103名飛行員遇難,128名飛行員受重傷,占當時全部飛行員的1/4。丘吉爾為此「感到十分焦慮」。就在英國空軍遭受嚴重損失難以支撐局面的關鍵時刻,戈林犯了第2個也是更嚴重的戰術錯誤,9月7日,德國空軍轉而大規模夜襲倫敦。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空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英國空軍得以緩過氣來,這次戰術改變給希特勒和戈林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9月7日這天,德國空軍投入了625架轟炸機和648架戰斗機,對倫敦進行了大規模的輪番轟炸。
從8月24日起,倫敦在連續85個夜晚中有82個夜晚遭到空襲。從9月7日至11月3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架德國飛機轟炸倫敦,對倫敦的轟炸不間斷地持續了57天。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經受住了最嚴峻的考驗。作為報復,英國空軍也轟炸了柏林。由於距離較遠,轟炸柏林的規模較小,德國人的傷亡和損失都不嚴重,但對德軍士氣和老百姓心理的影響則是非常巨大的。
為了減輕空襲造成的危害,丘吉爾指示建立了他所說的「傑姆烏鴉」緊急警報制度,為了救助房屋財產在轟炸中嚴重受損的人,他抓緊制訂了戰爭保險方案。他還通過林德曼教授組織科學家運用科學技術破壞德軍的空中攻勢,使來襲的敵機誤入歧途。
❿ 英國二戰對抗德國是如何反敗為勝的
1、英國二戰期間,本土只是遭受轟炸,未曾有地面部隊入侵。所以戰敗這個定義不準確。
2、英國反敗為勝主要是不列顛空戰。熟悉的人都知道,德意志斯圖卡俯沖攻擊機和一些戰斗機本就不是英國飛機的對手。況且德國本身也沒能堅持針對英國機場等軍事目標持續打擊,再況且德國是跨海作戰,很多飛機過了英吉利海峽就已經油料不足。
3、德國最終對於英國有兩次不太光彩的失敗。一次是不列顛空戰的被迫停止,一次是俾斯麥最終被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