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林則徐如何對付英國人

林則徐如何對付英國人

發布時間:2022-06-19 01:17:55

『壹』 林則徐是怎樣把英國人的鴉片槍來了

銷煙過程 虎門銷煙場景展示(福州林則徐祠堂內)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乘船到達虎門,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林則徐並建議繳出一箱鴉片,則賞茶葉五斤。 美國及荷蘭煙商承諾永不再販鴉片,義律卻從中破壞,繳煙途中運走鴉片,又以各種理由拖延繳煙時間。林則徐將計就計,也延長封鎖十三行的時間,義律無奈如數繳煙。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間繳煙完畢,拘捕吸毒者、煙販一千六百人,收繳煙膏四十六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兩、煙槍四萬二千七百四十一桿、煙鍋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煙販繳煙完畢,共收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蘭士祿·顛地等英國商販被驅逐出境,次日義律亦將十三行的英國人撤到澳門。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於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於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掉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工作人員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並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當天日記里又說:「以日內消化鴉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暫徙,以避其毒也。」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門銷煙正式開始,虎門搭起了一座禮台,前面掛著一面黃綾長幡,上書「欽差大臣奉旨查辦廣東海口事務大臣節制水陸各營總督部堂林」,廣東各高級官員全部出席。由於銷煙是公開參觀的,加上是端午節前後,因此人們紛紛前往虎門淺灘。另外,不販鴉片的外商、領事、外國記者、傳教士等等,都專程由澳門或其他地方前來參觀,當中無一是英國人,以抗議清廷對英國人財產施加壓迫。 當中有帶同家眷之不販鴉片的美商C·W·金、傳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長弁遜等十人,不信林則徐有辦法把所有鴉片完整銷毀,於是前來實地考證。林則徐乾脆給他們進入池邊,讓外國觀察員直接詳看銷煙方法,沿途講解。待觀看全部過程、反復考察後,皆心悅誠服,向林則徐脫帽致敬。事後,傳教士裨治文在任職的《中國叢報》中記述: 此外,《澳門月報》、《季度評論》、《新加坡自由新聞》、《廣州紀時報》等外國人報紙皆大編幅連續報道虎門銷煙,而且得到與鴉片貿易無關的外國人支持及肯定。英國本土方面也因此事件而物價增漲,尤其是大米、絲綢和銀。 澳葡政府亦對查禁鴉片一事相當合作,葡萄牙商人全部承諾不販鴉片,並歡迎林則徐親臨查辦。林則徐於是發表聲明,不但葡萄牙商人可以正常貿易,往中國貿易時更會得到保護,絕不被人欺凌。 從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當中,共銷毀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斤鴉片,其中少數鴉片運送京師作樣本,然後銷毀。

『貳』 林則徐和英國人打過仗嗎

當然打過。

1839,林則徐來到廣州,和關天培一起在東莞縣虎門要塞積極布防,設置炮台11座,大炮300多門。7月,英方代表義律訴諸伍力,挑起九龍炮戰和穿鼻洋海戰。林則徐親赴虎門布防,督師數敗英軍。

『叄』 林則徐虎門銷煙不但無功反而成了」罪臣「,這是為何

在當今的社會上,對於林則徐的評價是極高的,人們視其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因為他是清王朝第一個看到鴉片危害的大臣,並且極力向道光皇帝覲見陳述鴉片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毒害性,勸諫皇帝將鴉片進行銷毀。

因而,他成了欽差到廣東虎門將所有的鴉片販子扣押,由此促成了歷史有名的虎門銷煙。他的做法有利於國家,所以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前期並沒有將林則徐治罪的道理,但是英國人強悍的戰鬥力將清王朝給驚嚇住了。最後,清政府為了保住政權不得不選擇向英國投降,被迫簽訂下中國近代歷史的第一個屈辱條約。

作為銷煙和戒煙的主要負責人的林則徐自然受到英國人的關照,再加上國內部分高層對於林則徐的不滿,所以林則徐在當時的環境下成為替罪羔羊被發配邊疆地區服勞役咯!

『肆』 為什麼西方人稱林則徐打的那場戰爭為「淡水戰爭」,而不是「鴉片戰爭」

林則徐動不動就綁架民意威脅洋人,但其實言談之中又經常流露出對民眾的不屑,在他眼裡,底層民眾只有兩種人:洋人的走狗與洋人的潛在走狗。 又是雞同鴨講。義律死活不簽,最後全體英商撤出虎門,到葡萄牙人的地盤澳門交易去了。但林則徐連自己地盤以外的事也要管一管,命令義律要麼回來甘結,要麼從此滾出中國,義律卻堅決不從,提出以下幾點:清朝將無辜者和走私者一起在商館里拘禁七個星期之久;鴉片貿易受到中國官員的鼓勵和保護,事實上他們所從事的貿易里,沒有一項是像鴉片這樣有「固定收費」的(言下之意其它產品要交的苛捐雜費更多)。義律一是擔心英商人身安全再受威脅,二是希望林則徐先檢討一下大清自己的錯誤,但他們還沒注意到一點:林則徐對付過吸鴉片的中國人,對付過提供鴉片的英國人,對付過賣鴉片的中國人,惟獨沒有對付那些保護鴉片走私的人,這就是清朝官場官官相互的微妙「潛規則」,英國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理解的。林則徐又搬出民意恐嚇義律:沿海民人,莫不視波濤如平地,倘一觸動公憤,則人人踴躍思奮,雖欲阻之而不能矣…… 甘結的事久拖不下,雙方舊怨未平,新仇又起。當時幾個英國水手醉酒後與中國人發生沖突,雙方群毆,一名叫林維禧的同志不幸為國捐軀。事發後,英國水手立即花錢私了,請家屬封口,但兩天後還是讓義律得知此事,前來調查,先給受害人家屬賠償,再分別懸賞,請目擊者指出致命一擊是哪個水手造成的、是英國人先挑事還是中國人先挑事。又過了兩天林則徐也知道了(英國水手的錢真是白花了),二話不說,要義律立即交出兇手,殺人償命。義律哪敢把人交出來啊,那時英國人判案還得給被告個申訴的機會,而我國的衙門就是八個字:大刑伺候,從實招來,狗熊被打完都會承認自己是兔子,而且林則徐根本不在乎是誰殺了人,反正我死一個你也得死一個,隨便哪個都行,這一點對尚未查清真相的義律來說更是無法接受。當時英國已經採用陪審團制度,義律提出要設立一個英式衙門,請林則徐前來觀摩,林則徐一聽愣了,你們這些外夷還有衙門?當下拒絕。後來義律自己把人給審了,五名水手分別監禁三個月至半年不等並處以罰金,義律還特別強調,這些人必須被關押在英國而不是中國的監獄。 義律當時的處境是很尷尬的,水手在中國殺人,本來應該接受中國的法律審判,但當時中英之間的文明程度實在差距太大,到了不能為人接受的程度,這就好象今天中國人到哪個非洲國家打工,一不小心觸犯了當地法律,結果被判用火燒死後由當地土人分而食之,中國人肯定也受不了。當然中國政府肯定不管這事兒就是了,義律卻表示絕不會讓大英公民接受「野蠻肉刑」,拒不交出兇手。後來義律無奈之下想了個庸招,他騙林則徐說根據《萬國公法》,他是擁有「領事裁判權」 的,這件事應該根據英國法律來判。誰知林則徐還真找自己的美國私人醫生伯駕翻譯了一下《萬國公法》,雖說翻譯出來的內容是一個字也看不懂,但據伯駕所說,沒有「領事裁判權」這一說。而中國第二次接觸《萬國公法》已經是二十多年後了,從這個角度來說,講林則徐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倒也不算錯,可惜「第一人 」也就是這么個「沒有茶葉則大便不通」的水準。 說到這個伯駕,雖說他是林則徐的醫生,卻從來沒有見過林則徐,因為林則徐不願與外國人直接接觸。好在他的毛病伯駕靠遠程治療也給解決了,伯駕在林則徐的病歷上是這么寫的:「從醫學上看,這個病案沒有可以值得引起興趣的地方。事實上,這位病人從來也沒有見到過,但是我想,對於這樣一位著名人物,他的行為是中英這樣兩個大國間破裂的近因。」後來伯駕想給林則徐送三樣禮物:一本地圖冊、一本地理書、一架地球儀,誰知林則徐要伯駕先填「請願書」,意思是說給我送禮是你的榮幸,得先請願,我答應了才行。伯駕一氣之下便沒有再送,不然不知林則徐是否能真正的「開眼看世界」了。 義律這招算是昏到極點了,他想利用中國人對國際法的無知來解決此事,但就算「領事裁判權」真的存在,他眼中無知的中國人們又怎麼可能遵守呢?更倒霉的是又遇到這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一聽《萬國公法》里沒有什麼領事裁判權,一下火了,甘結的事還沒搞完,你丫又忽悠我,看來對你們這些野蠻外夷是客氣不得了。林則徐故伎重施,又來了個遣散華工、斷水斷糧,逼義律交人,當然了,針對對象不僅是義律,而是所有英國商人。這種事情連續發生兩回,義律是真的受不了了,內心早已動了殺機,但他還想著能和平解決此事最好。對於甘結,義律先是提出可以具結,但只能「貨盡沒官」,絕不能「人即正法」,林則徐卻一口否決,堅持要砍人。後來林則徐也玩了個花招,說要麼這樣,你不具結也可以,但船要讓我搜查一遍,看你還有沒有鴉片。以林則徐的看法,是個人都該知道大清是怎麼搞搜查的,義律應該不會笨到答應這種要求,具結只是簽個字的問題,相信義律還明白個中利害關系。但義律還偏偏不明白,說這個好,歡迎來搜。林則徐這下被搞郁悶了,琢磨著義律這紅毛可能還不太了解大清國的基本國情,只好親自教育義律「大清式搜查」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我們效率比較低,需要花兩百天才能完成搜查,到時你的貨物也該發霉了;另外搜查過程中肯定會弄壞弄丟點東西,大清可不負責任。但義律覺得錢的事小,甘結可是要人命的啊,於是老話一句:歡迎來搜。 這可把林則徐氣得不行。此時一票英國人也快渴死了,雙方都感覺道理說不通了,有武力解決問題的打算。義律去九龍尋找淡水,遭到當地官員「五六小時的延宕和令人發怒的拖辭推諉」,終於發出最後通牒:再不給淡水,將擊沉眼前一切中國船隻!而當地官員根本沒拿這些不知哪個旮旯里冒出來的野蠻人當回事,中英間的第一次沖突就這么開始了。我一直覺得,如果僅僅因為義律不肯具結就將第一次中英戰爭稱為「鴉片戰爭」來混淆視聽的話,那稱其為「淡水戰爭」應該也完全說得過去。

『伍』 林則徐了解英國還懂英語不想清朝君臣那樣排斥英國 按道理英國人應該是很喜歡他的 他是怎麼得罪英國人的

偉大的林則徐得罪侵略者,是因為他主張、並主持了虎門銷煙,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壯舉,同時也是外來侵略者的一大失敗。所以說,英車人施壓,把林貶到新疆,但我們偉大的林,不但不消沉,反而在邊疆做出了實在的功績。

『陸』 怎樣看待林則徐對待虎門銷煙,反對英國人與之進行走私鴉片的態度

那是不去屈外侮的象徵。他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自強不息,維護了一個文明古國的尊嚴。

『柒』 林則徐的偏見

林則徐
道光皇帝可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倒霉蛋,他1820年繼承皇位,即位的頭20年裡,幾乎沒有一年不遭遇困厄——水災、旱災、飢荒、暴動、叛變。而在1839年前後,新涌現的困厄則集中在一種鬼魅之花的果實上,那就是鴉片吸食的泛濫。

在晚清時代,世界上其餘國家也有服食鴉片的吸毒者,但只有中國人使用吸食的法子。鴉片吸食大約是明末荷蘭人傳到台灣,再經由海峽傳到大陸。雍正、嘉慶等朝曾幾度查禁鴉片,但吸食之風卻始終未曾根絕。到1837年,中國的鴉片進口已從1796年的幾百箱增加到4萬箱,每年流失白銀達數千萬兩,民間也是煙館遍布,烏煙瘴氣,甚至綠營士兵也多吸食鴉片,軍隊戰鬥力之孱弱可想而知。

這時候,禁煙的呼聲終於占據了主流,道光皇帝也下了禁煙的決心。於是,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進入了朝廷的視野,多年來,他一直以精明廉潔、雷厲風行的形象出現,並且也是長期支持禁煙的重臣之一。詔書下達,林則徐遂作為欽差大臣趕赴廣東禁煙,從此走上「英雄之路」。

林則徐禁煙的事略已為多種書籍記載,本文不再贅述,概言之,他1839年3月10日作為欽差大臣到廣州禁煙,至5月21日共收繳2萬零291箱鴉片,並於6月中逐日全部銷毀。這次禁毒的成績與效率,在今天看來,仍是相當了不起的。

關於林則徐,我們長期將其作為一個「高大全」的歷史英雄來看待,因此,他在「高大全」意外的一些側面,也有意無意地被人們忽略了。在這里,我想談談在林則徐在廣州禁煙及隨後的外交、軍事行動中的一些不為人熟知的事情,以勾勒出他的側面輪廓。如我將在文末闡述的,林公的這些側面輪廓,也許不很好看,但只會使他的形象更加全面、真實、生動。

一、林則徐偏見的側面

「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

林則徐曾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也確實擔得起這個稱呼。在廣州期間,他組織人手翻譯外文新聞紙,節譯政治、軍事等書籍,甚至首次選譯了當時通行的《國際法》。

林則徐並且相信西醫,1839年,他曾向廣州教會醫療協會求助,看有沒有根治鴉片癮的葯物。但是這所協會也許不是最好的求助地方,因為其第二大董事查頓,就是當時英人在中國最大的鴉片販子。後來,林則徐提議,對在18月內無法戒除鴉片癮的中國人,處以死刑。

林則徐自己還使用西醫療法。也是1839年,他因小腸疝氣而拜訪了一位叫彼德·帕克的傳教士的診所。這位畢業於耶魯大學的醫師給林則徐安了疝帶,緩解了他的痛苦,而且送給他5條疝帶——這是彼德的全部存貨。

但任何人都難免有時代局限,相對開明的林則徐也不例外。

比如,他認為洋人士兵因為腳上有綁腿而無法彎曲膝蓋。1839年9月,他給皇上的奏摺中說:「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腿足裹纏,結束嚴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這實際也是當時通行的一種荒謬見解,洋人腿不能彎曲,故只長於海戰,一登岸就無可作為。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定海淪陷後,林則徐鼓勵軍民奮勇殺敵,仍然認為英國人膝蓋不能彎,「一仆不能復起」,可任大家宰割。對洋人的堅船利炮,林則徐也有著奇怪的幻想:「英國要攻中國,無非乘船而來,它要是敢入內河,一則潮退水淺,船膠膨裂,再則伙食不足,三則軍火不繼,猶如魚躺在干河上,白來送死」。

基於這些偏見,林則徐相當小看英軍的陸戰能力,他在官涌主持修建的兩座炮台,也根本沒有防禦敵方從側後發起地面攻擊的措施。結果,戰事一起,英軍很快就在港口戰艦和登陸部隊的夾擊下,陷落炮台。事後,英軍一位官員還很納悶地在一封信里告訴友人:「真奇怪,這些炮台完全沒有防禦地面攻擊的設施,就像是歡迎我們回家的擺設」。

更奇特的是,林則徐認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無從我國進口的大黃、茶葉以輔食,將會消化不良而死。在與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寫道:「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而在一份擬交英女王的文書中,他又再次強調:「大黃、茶葉、湖絲等類,皆中國寶貴之產。外國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

這些偏見,難免會使林則徐自信心「爆棚」,加上對國際外交慣例的不熟悉,從而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兒來。

二、林則徐莽撞的側面

有個中國船夫僅僅因為身邊帶著一封歐洲文字的信件,就被處死。

在林則徐廣州禁毒的行動中,部分海外史家對其兩個做法略有微詞,認為實在莽撞了。

一是他在禁煙初期,對廣州外國商館進行封鎖,嚴密隔離一切外僑。這種做法實在是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被隔絕的人中,不少並未染指鴉片貿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林則徐此種做法,實際上已釀成了一個不小的外交事故。這就好比如今廣州有一些外人從事販毒,政府卻直接把各國大使館封查,並軟禁所有人員。當然,在林則徐那個時代,中國連專門的外交部門都沒有,更別談外交准則了,林則徐做出如此強項的舉動,出於禁毒心切,也可以理解。

當時的廣州外國商館可謂彌漫著「林氏恐怖」,有個中國船夫僅僅因為身邊帶著一封歐洲文字的信件,就被處死。同時,食品,甚至於一桶水,都不能被帶進商館。封鎖中途,交涉到矛盾激化時,林則徐還找工人去商館周圍砌牆,徹底將商館變成監獄。直到英方商業代表義律妥協,才解除封鎖。

林則徐禁煙主要只針對英方商人,而不太注意撲殺中國方面的鴉片走私勢力,對吸食鴉片者也只有懲戒而無引導之術,結果雖然繳獲了大量鴉片,但並未使鴉片走私絕跡。1839年6月的《澳門月報》記載,就在同年9月,鴉片貿易又再度活躍,且有上萬箱鴉片已經運到中國海面。

禁毒是一個系統工程,而林則徐的禁毒手法則顯得相對單調、粗暴,沒能取得哪怕暫時的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林則徐另一個莽撞的做法在查繳鴉片後,要外商寫保證書,以後永不夾帶鴉片,違者處死。起先,外商願意個人寫保證書,但是林則徐要求,保證書不但對簽署者有效,對其船上所有人都有效。換言之,船主若簽署這個保證書,等於是替將來所有在他船上的人都簽署了「生死狀」。結果對方拒絕,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

現在看來,林則徐的想法比較樸素,他在一個奏摺中稱,外人重信用,所以要求他們簽署「具結」,也就是保證書,可以一勞永逸。他那個時代,當然考慮不到立法的問題,只能做出如此要求。但其時,外交溝通畢竟不如安琪兒的皮膚般潤滑,一邊是固執到如石頭的地步,一邊是倔強到如牛頭的地步,且各按自己國家的法律條規,風俗習慣等來思考、處理問題,結局自然只有一拍兩散。

順便說一下,我在這里使用的「莽撞」形容詞,絲毫沒有貶義,只是一種客觀形容。事實上,林則徐當年的莽撞,也是出於一腔愛國熱忱,以及對鴉片的痛恨。正如早年對林則徐頗有微詞,但晚年已經有了諒解的歷史學家蔣廷黻所言:「……英國雖不反對禁煙,但反對中國再用林則徐用過的方法。這樣一來,禁等於不禁,因為以中國的國力及國情,用文忠的方法尚有一線之望,不用則全無禁煙的希望」。

三、林則徐遮掩的側面

1842年,在流放伊犁的途中,他給友人寫信中也說:「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但遺憾的是,他並不想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現實,這封信他也請朋友不能給人看。

中國舊大臣在上奏軍情時往往有種積習,那就是粉飾撒謊,明明是一邊倒的大敗,也要說成「我軍傷亡頗多,然敵方死傷更眾」,以騙取龍顏不怒。

很遺憾,林則徐也不能免俗。

1839年穿鼻戰役後,關天培報告林則徐,中方大勝,擊沉幾艘英國船,並造成英軍50多人死傷。然而,其實英軍此役無任何人員損傷。參與此役的一個英方軍官事後在書信中更刻薄地嘲笑說:「中國炮台上似乎是在放煙花」。按常理,林則徐應該調查真實戰況(當然,也有可能被蒙蔽),卻全盤按照軍方的報告,上奏匯報大捷。

這種做法,當然大大激發了道光皇帝的戰斗熱情,他在接到林則徐關於九龍山炮戰的報告後,就意氣風發地批示:「朕不慮卿等孟浪,但戒卿等不可畏葸。」意思大約是:好好乾,殺得洋毛子全滾蛋!林則徐等也很配合,不斷奏報大捷,更敞開了說大話,比如「接仗六次,俱系全勝」雲雲,把道光皇帝的胃口吊得很高。

1839年9月,已經清楚雙方軍事實力,明白「扛不住」了的林則徐又上奏說:「英國商人苟知悔悟,盡許回頭」。結果道光皇帝批示道:「不應如此,恐失體制」,弄得林則徐進退維谷。

實際上,1840年時,清朝無論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將領腐化,裝備落後,完全無法抵擋任一個西方強國的軍隊。如《劍橋世界近代史》所說:「軍隊中貪污盛行,士氣不振,有的部隊花名冊上只有極少一部分實有其人;武器只有老式的火槍、梭鏢和弓箭等;而且中國人一貫尊崇讀書人出身的文官,輕視武夫。因此,中國軍隊毫無准備,在清帝國一旦不得不面對沉重壓力時,無法擔當起國防的重任」。

對此,林則徐逐漸有了深刻的認識,尤其是雙方軍備的差距,特別是西洋大炮的威力。1842年,在流放伊犁的途中,他給友人寫信中也說:「第一要大炮得用,令此一物置之不講,真令岳韓束手,奈何奈何!」但遺憾的是,他並不想更多的人知道這個現實,這封信他也請朋友不能給人看。此後,林則徐東山再起,又作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卻不曾倡導改革,也未曾公開宣傳過中外強弱懸殊。在後一方面,林則徐遮遮掩掩,還不如撫夷派的琦善、耆英——他們至少給了懷有天朝大國美夢的士大夫們一瓢冷水——而林則徐卻終身對此緘口。

四、小疵不掩傑士本色

任雲貴總督平息雲貴漢回糾紛時,林則徐堅持:「只分良莠,不分漢回」,這又是極難可貴的民族平等胸襟!

蔣廷黻曾說:「林文忠公(則徐)無疑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我對此很同意。按孟子「知人論世」的說法,就林則徐的一生來看,即使有種種時代局限,他仍不失為慷慨磊落、高風亮節的一代傑士。畢竟,一個不完美的英雄仍是英雄,而一隻完美的蒼蠅仍不過是蒼蠅。

俯瞰其一生,不論禁煙,治水,平亂,還是查勘開礦、建設邊疆,林則徐都做出了卓越貢獻。而其私人的節操,則為海內外公推。當時跟他打交道的一個外國對手都承認,林則徐與同時代的清朝官吏很不一樣,「他似乎完全沒有徇私舞弊的積習」。

林則徐先後主持過河工和鹽政,二者都是所謂「肥缺」,他卻從未鬧出過與金錢的緋聞。而在禁毒期間,有人懷疑他要偷著轉賣收繳的部分鴉片,但就連極恨他的英國人最後也承認:林則徐並未舞弊。

任雲貴總督平息雲貴漢回糾紛時,林則徐堅持:「只分良莠,不分漢回」,這又是極難可貴的民族平等胸襟!

在東河治理水利時,他極精明干練,調查者認為「向來河臣查驗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而在伊犁充軍路上,他還被臨時抽去督辦治河,功成後繼續去伊犁充軍。在路上,他寫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千古名句,這也是他一生的濃縮寫照。

昨天是世界禁毒日,鈔一首林文忠公的禁煙詞於末尾,且讓我們聽聽他一百多年前發出的關於禁毒的聲音:

《高陽台·和嶰筠前輩韻》

玉粟收余,金絲種後,蕃航別有蠻煙。

雙管橫陳,何人對擁無眠?

不知呼吸成滋味,愛挑燈,夜永如年。

最堪憐,是一丸泥,損萬緡錢。

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燃。

沙角台高,亂帆收向天邊。

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

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回舷。

『捌』 鴉片戰爭:林則徐誓死抵抗英軍侵略者,道光帝為什麼要換掉他呢

因閉關鎖國多年,清朝正逐漸走向衰敗,諸多國家都想宰割清朝這頭肥牛,以英國為首,率先打開清朝國門。先用鴉片危害清朝國體,使其作戰能力下降,屆時在發兵攻打,定能掠取成功。林則徐有較強的危機感,茲事體大不容忽視,立刻上書求得出兵機會。最先抵達嚴重地區,廣泛招收會翻譯外文之人,編輯出《四洲志》,用以制定作戰策略,提前做好防備。待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臨危不亂,作戰有方針,暫時將英軍趕出廣東。


林則徐將眼界放遠,深知現在敵我雙方差距太大,打仗還需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於是廣泛招聘會翻譯之人,收集外國報刊加以翻譯,好了解英國人發展史。曾翻譯過英國著作地理家慕瑞的書籍,林則徐看完之後,對此有獨到見解,開始自己編撰整理。

書中描寫英軍及各國現狀,讓林則徐認識敵我雙方落差太大,若是不加以整改,難於和英軍抗衡,開始著手休整軍隊。首先命人修建戰船,因為廣東沿海,英軍來襲通過海域路線最快速,為了阻止英軍來犯,故而修建船艦。光修船艦又沒有作戰能力,於是林則徐開始命人研製大炮、增設炮台,雖然不及洋炮威力兇猛,但是足以抵抗英軍。

『玖』 林則徐吃冰淇淋被洋人嘲笑是怎麼回事他是如何回應的

林則徐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官員,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曾經官至一品,被朝廷任命為多地的總督,並且兩次受命欽差大臣,他的仕途本來前景一片大好,但後來因為他在廣州主張嚴禁鴉片,因此仕途中斷。林則徐嚴禁鴉片的行為使得他在中國收獲了“民族英雄”的榮譽稱號。

清朝末年,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列強紛紛入侵中國,國家處於危亡之中。此時的林則徐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同時他還支持翻譯了多部西方科學著作,他想要改變清朝落後愚昧的狀態,因此他被譽為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個人”。

林則徐在歷史上做出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虎門銷煙,然而他在虎門銷煙的時候卻遭到了外國人的刁難,那些外國人請他吃了“冰激凌”,並且還藉此事嘲笑他,想要讓他知難而退,那麼你知道他是怎麼回應的嗎?


林則徐專門為他們准備的這道菜就是“太極芋泥”,表面上這道菜看起來就像是一道冷盤,然而其實這是一道熱菜,並且非常的燙嘴。洋人們沒有吃過這道菜,看到這道菜也沒有冒煙就以為它不燙嘴 於是就急忙地往嘴裡塞,結果都被燙得嗷嗷叫。

林則徐用這道菜不僅巧妙懲罰了洋人,為昨天自己被刁難扳回了一局,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可以說是一石二鳥。這件事情之後,他便開始查抄鴉片,有些英國人看討好不行,便直接給他塞錢,讓他不要碰自己的蛋糕,但是林則徐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他來廣州的目的就是禁煙的。

林則徐面對外國人的刁難沒有後退,而是積極反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當他面對外國人的利誘時,他也沒有動搖,可以看出他一心為民、心懷祖國,這樣一個富有智慧並且十分愛國的人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拾』 林則徐是怎樣反抗英國入侵的

虎門銷煙,極大地鼓舞了中華民族,也振奮了道光皇帝。但如何加強防禦,他根本沒考慮,反而認為這次勝利,英國人再也不敢搗亂,可以過太平日子了。他又聽從穆彰阿一班佞臣的唆使,將鄧廷楨調任閩浙總督,兩廣總督由林則徐擔任。二人雖相處一年,但志同道合,成了莫逆之交。分別時,相互勉勵,願使兩地遙相呼應,禁煙之心,矢志不諭。他們相互的贈言,林則作是:「銅牆鐵壁,威武不屈。」鄧廷楨是:「攜手並肩,遙相呼應」。二人為國為民築起從閩浙到兩廣的鋼鐵長城。

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勝利,給英酋以沉重地打擊。他料定英酋義律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為此,上奏道光皇帝撥款維修炮台,購買大炮。但昏庸無能的道光只看到眼前的勝利,認為這是多此一舉。林則徐決心自籌資金,做好戰爭准備。各衙各部每位官員,在林則徐的倡導下,紛紛捐助。對那些發了鴉片之財,而又不願捐助的人,林則徐就強迫他們捐助。有了錢,林則徐命關天培抓緊維修炮台,並把新購置的200門大炮,安裝在最關鍵之處,把虎門裝配得如銅牆鐵壁一樣。

在布防虎門炮台同時,關天陪又組織了大批水勇(如同現在的民兵)。同水師官兵一起進行操練,相互配合,聯合作戰。促使廣東水師的力量更加強大。

義律果然不出林則徐所料,並不甘心失敗,更不捨得中國這塊肥肉。他發現有幾艘英國商船不夾帶鴉片,進入珠江口時,竟派兩艘兵艦和10艘武裝商船,迫使這幾艘商船返回,並肆意向中國的巡邏船開炮。關天培當機立斷,命水師以重炮回擊。關天培雖受傷,但指揮若定,水師將士更為勇敢頑強,水勇小船也向英船沖去。在重炮的轟擊下,義律所乘的指揮船被擊中,頓時火光沖天,嚇得義律趕緊撤退逃跑。

擊敗英艦後,士氣更加高漲,關天培命人將勝利喜訊報告給林大人。下午林則徐親自來水師營看望關天培及受傷的士兵。並告訴關天培,義律是決不會善罷甘休的,你等一定要日夜用心防備,切不可掉以輕心。果然,第二天義律就帶領艦隊攻擊珠江口和官涌山炮台,一連六次,均告失敗。

義律走投無路。他無法向商民、政府交待,竟撒了一個彌天大謊,說中國違反國際法,破壞通商條例,攻打英國的兵艦與商船,使之損失慘重,要求其政府保護他們的利益。最後,英國女王通過國會做出決定,派遣軍隊進攻中國。命義律的堂兄喬治·懿律為侵華總司令,任命伯麥為海軍司令,率16艘兵艦,裝載540門大炮,英軍三個團,印度兵一個團,還有在印度駐防的20多艘兵艦,一齊向中國開來。

1840年6月21日英國侵略軍到達澳門,次日宣布:自6月28日起封鎖珠江口。從此,歷時兩年兩個月的鴉片戰爭開始了。

面對英軍的挑畔,林則徐除加強各炮台的防禦,加緊水師、水勇的訓練外,還向沿海民眾發出告示,提醒民眾密切注意英商的行動,並親筆寫信給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河北等所有沿海各省總督、巡撫,請他們做好防禦敵人入侵的准備。同時在廣州沿海張貼斬殺洋鬼子的懸賞告示,喚起民眾同仇敵愾。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林則徐深知英國的艦隊與大炮較我都占優勢,便與關天培研究制定了以小股船隊偷襲敵艦的作戰方案。當敵艦接近我防線時,關天培早已准備好小戰船,每船有三四名水手,船上裝滿了乾草、火葯。偽裝成運糧運菜的民船,迷惑敵人。乘風勢向大船開去。當喬治發現情況有異時,水船已紛紛圍在每艘大船的周圍。只見小船紛紛火起,火勢直撲英國兵船。燒得英軍狼狽逃竄。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英軍前進不熟悉水路,固守又無價值,最後想高價收買向導。義律派人費盡周折才找到三名願意做向導的人,是一老二少。喬治十分高興,先付50兩銀子,進入港口後再給100兩。老頭微笑著答應了喬治的條件,指引英船,越過一個又一個的暗礁,順利地航行了4個多小時,來到一個小島,老人說:「我們先上島上看看是否有埋伏,然後再前進!」喬治說:「留一個人在船上。」老人帶一名青年向小島游去。當這一老一少消失在小島上後,突然從小島四周射出巨大的火龍,直向其船噴來,轟轟的爆炸聲,嚇得英軍連呼帶叫:「中計了,中計了!」再尋找船上的向導,已無影無蹤。喬治東一頭、西一頭亂闖一陣,好不容易才逃走,但還有一艘船觸礁。

喬治狼狽地逃到公海後,淡水、食品都發生了危機,特別是淡水,所存無幾。義律憑自己在中國多年,知道一些小島有淡水,命70多人帶著帆布桶去附近小島取水。眾人來到島上,一見碧綠的泉水,高興極了,每人都痛痛快快地喝起來,喝完後,都捧腹大叫:「痛死了!」紛紛倒下死去,逃回來的人所帶的水也不能飲用,使喬治茫然失措。

廣東水師在林則徐、關天培的指揮下,連連勝利,道光皇帝接到捷報,更加高興。傳諭嘉獎林則徐、關天培及水師們。撥銀5萬兩,賞林則徐玉如意一把,賞關天培寶刀一口。這節節勝利卻遭到穆彰阿等佞臣的嫉妒與不滿。

喬治攻打珠江口多月,毫無進展,還傷亡不少士兵,灰心喪氣。義律建議道,中國政府像林則徐這樣的官員少,我們可以攻打其它地方,比如北上攻廈門。喬治採納了義律的建議北上攻打廈門。廈門是閩浙總督鄧廷楨防守的地方,又遭迎頭痛擊。被擊傷擊沉兵船十餘艘。義律再勸喬治北上攻打定海。定海總兵張朝發、縣令姚懷祥是一對庸庸碌碌的昏官,平日只知吃喝玩樂,毫無戰斗准備,結果喬治順利攻下定海,張朝發在倉促應戰中受傷,後不治而死。姚懷祥因定海失守,走投無路自殺身亡。

閱讀全文

與林則徐如何對付英國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如何利用貨幣調控 瀏覽:288
中國學校有哪些紀律問題 瀏覽:556
印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統治的 瀏覽:61
盒子裝義大利面怎麼加熱 瀏覽:981
蘭博基尼要多少印度尼幣 瀏覽:322
義大利細面條是什麼做的 瀏覽:259
和平精英國際服五指操作怎麼設置 瀏覽:657
艾滋病毒如何傳入中國的 瀏覽:282
義大利衣櫃一線品牌有哪些 瀏覽:771
美國政客怎麼制裁中國的 瀏覽:950
印度最大傷亡多少軍官 瀏覽:358
伊朗為什麼成為伊斯蘭世界異端 瀏覽:368
如何填寫英國入境旅客信息表 瀏覽:417
印度人喊老公怎麼喊 瀏覽:38
中國庫存糧能吃多久 瀏覽:48
義大利打電話要加什麼 瀏覽:683
義大利鞋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806
印尼木頭是什麼木 瀏覽:223
如何評價國足3比2險勝越南 瀏覽:198
彭姓在中國多少人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