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是怎麼發現清朝很弱的

英國是怎麼發現清朝很弱的

發布時間:2022-06-19 12:21:30

『壹』 清朝遠遠落後於同時期英國根本原因

清朝的問題,應該一分為二。清朝的前期應該說是好的,成功的,而中後期則是不思進取和腐朽的。
從狹義上說,由於中國文化本質上的問題,中國這片大地上根本沒有現代科學所能紮根的土壤。數學,這門現代科學的根基學科,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上,從來就沒有得到過良性的發展。即使是中國文化最輝煌的唐朝,其數學領域的成就也遠遠落後於同時代的大馬士革。這一點上,其實也不能怨任何人,更不能懷疑中國人的數學天賦,在更久遠的秦漢時代,中國也有過一些優秀的數學家。但是,這種情況只出現於數學計算還比較簡單的久遠年代。繁瑣的中國繁體字嚴重影響了數學發展的速度,一個用阿拉伯數字和希臘文字母可以簡單表達的公式,在中國就可能要寫上長長的一段話。這也是為什麼在後來數學計算日趨復雜,中國的優秀數學家也就越來越少。可以這么說,從唐朝開始,到清朝末年,這1300年裡中國就根本沒出過一個真實意義上的數學家。而在歐洲,從歐基里德,阿基米德,到帕斯卡,高斯,每一個時代都有代表性的數學天才。
再拿到廣義上,一些人都說在中國的清朝初期(確切的說是乾隆末期)歐洲開始了工業革命,而中國確在閉關鎖國,於是認為清朝的閉關鎖國是導致中國落後的根源。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工業革命的爆發,是由於歐洲涌現出的一代代科學先烈的積累。中國人幾千年封建社會里,沒有一本能夠闡明對現代科學有決定意義的邏輯思維體系的書,而歐幾里德在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在其的《幾何原本》里描繪了科學系統的邏輯思維體系,這本書幾乎影響了後來包括牛頓在內的所有科學家。伽利略在十六世紀就創立了以做實驗的來證明科學理論的科學實驗法。古藤堡在15世紀就開辦了現代印刷工廠,任何新科學、新技術一經發明,新式的印刷機器便能很快的讓其傳便歐洲。而在中國,由於中國繁體字的繁瑣,活字印刷根本就無法發揮作用,一部出從寫完到發行,仍需要幾年的時間,科學文化傳播的速度相差太大了。
其實中國漢字的印刷和出版問題,一直就捆擾著中國人。即使在20世紀,笨重的咬字機和印刷工廠龐大的排字工人數目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發展。這個問題一直到1992年電腦排版出現才徹底得到解決。
需要看到,1644年清朝建立的年代,歐洲的雖然沒有一個真正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雖然1640年開始革命,但到了1688年才獲得階段性勝利。尼德藍雖然1566年爆發革命,但也打了100多年仗才完成革命),生產力也比不過清朝,但是,科學技術已經完成了量變的積累,現代科學已經呼之欲出。而當時的中國,雖然在表面上生產力和國民總產值還很高,但這只是建立在中國豐富的物質資源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上,中國人的生產工具和生活方式在剛剛過去的一千年幾乎沒有改變過;科學技術,特別是理工方面的技術,也幾乎沒有進展過。中國這樣的情況怎麼能要求康熙,乾隆去搞工業革命??
是的,明朝統治者確實引進了一些幾何公式,但那有怎麼樣??在西方,那些公式是歐幾里德在2000年前就已經證明的。而且,明朝統治者的對外方略,幾乎毀了中華民族。

為什麼中國和日本,在17世紀後期幾乎同時開始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當時世界航海業的發達,東西方的交流日益頻繁,宗教滲透日益顯著,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其統治者都開始感受到宗教侵略的壓力。

物質上的侵略戰爭只是摧毀一個國家的物質資源,而精神上的侵略則能讓一個民族徹底衰亡。明朝統治者實際上在做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他們無差別的引進西方文化,使得天主教在中國暢通無阻的流傳,而且當時又正值明朝末年社會動盪。我們知道每當國家動盪、戰亂四起的年代,就是宗教信仰紮根流傳的最佳時機。道教,佛教都是如此。在康熙時期,天主教會在中國已經建立了300多座教堂,受洗禮的中國人不下30萬。基督教並不同於佛教,也不同於派生於天主教東正教的景教,他具有非常嚴密的體制和統一的領導,誰都知道教皇在歐洲的地位幾乎凌駕於國王之上,能與之平起平做的國王,如亨利八世、紅鬍子非特列之流寥寥無幾,其積進程度絕非佛教可比。歐洲的文化侵略在其經過之處比比皆是。非洲曾經有著輝煌的文化,但是當殖民者來到後,非洲的本土文化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在的非洲80%的人都信了天主教或基督教,大部分的本土文化都已經被破壞,科學家只能從古老的傳說里去發掘非洲的古文化。瑪雅人和印加人有著輝煌的古代文化,但是當歐洲的傳教士們來到美洲,他們就開始了肆無忌憚的破壞,瑪雅的圖書館里曾經藏有幾千卷記錄瑪雅歷史和文明的藏書,但是歐洲的傳教士們將其付之一炬。現在,那些南美洲印第安人的子孫們只能通過那些巨大的金字塔和古代的雕刻來瞻仰和回憶,他們那些曾經輝煌的祖先們。對於當時還是封建統治的中國來說,殖民者的侵略是遲早的事,但是,應該感到慶幸的是,在羅馬教皇對中國教民下達的放棄中國人本來的禮儀風俗的教令時,康熙皇帝一再的反對,最後忍無可忍的康熙皇帝,殺掉了羅馬教皇派來傳達教令的傳教士。而到了雍正的時代,迫於耶酥會龐大教徒人數的壓力,雍正皇帝強行關閉教堂,解散了教會。

康熙皇帝和日本的德川秀忠,德川家光父子在17世紀末,幾乎同時開始推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康熙逮捕了不顧自己命令,圖謀不軌的傳教士。在日本德川家光也將歐洲的傳教士在碼頭上處死,而後兩國都開始了長達200年的閉關鎖國,這是歷史的必然,清朝如此,日本也是如此。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在真正的面對了先進資本主義的進攻,當與資本主義有了幾十年的切身接觸
之後,當我們確實有能力,有知識基礎,去學習先進科學技術的時候,日本統治者,無論之前的幕府守舊派,還是之後的明智天皇,都是在繼續抵制文化入侵的基礎上不遺餘力的引進和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而此時的清朝統治者確依然保持著頑固和保守的排外思想。此時的請政府,只能用腐朽和不思進取來形容。

『貳』 列舉史實證明清朝政治制度比英國落後

閉關鎖國制度和海禁制度,使得清朝斷絕了於國外的聯系與交流,不知道用火葯來做槍,不知道用指南針來航海侵略,拓展版圖,不與海外進行貿易,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最後被英國侵略,毫無反抗之力。在英國步入工業革命時代,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中國仍抱著天朝上國的姿態不屑與之為伍,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想趕上就已經是回天乏術,就連現如今中國的全國GDP超過英國,但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因為中國長期處於封建主義的制度於管制之下太久,國民的劣根性還難以徹底根除,所以現在還是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完善,不穩定,不健全

『叄』 清朝是如何走向衰敗的

中國的封建王朝是在清朝達到了頂峰,也是在清朝走向了衰敗,清朝從乾隆朝末年開始逐漸衰敗。皇帝一度重用貪官和珅,導致政治日漸腐敗。而清朝統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漸趨保守和僵化。

原因:

1、中國浪費了太多太多勞動力,導致小農經濟佔主導地位,清朝滿族沿襲之前的傳統,女人從七歲之後就開始裹腳,美名其曰「三寸金蓮」,但是卻不曾想到,當時的西方工業革命後,婦女還是主要勞動力。

2、鴉片的毒害,在工業革命時期,西方列強的商業和工業都迅速發展起來。每個民族都在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斗,那時期的中國,有錢人家的富家子弟在嬉笑斗鳥,甚至還聚眾違法吸大煙,慢慢吞噬著晚清時期的主要勞動力。

3、清政府膽小怕事,腐敗,自私自利,晚清已經參與了幾次戰爭,每次都是以戰敗簽訂喪權辱國的賠款條約為結束,如《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根據這些條約,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權受到嚴重損害。

正是因為這些權貴的統治,和這些罪惡的封建惡俗,當然和封建統治達到頂峰後必然衰落的自然規律也是脫不了關系的。更是由於封建統治者的無知和愚蠢,閉關鎖國,看不到西方的先進技術,還誤以為自己還是那個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國,井底之蛙的思想終究導致清朝走向衰敗的。

(3)英國是怎麼發現清朝很弱的擴展閱讀:

清朝結束時間:

19世紀末,中國國內的排外情緒開始高漲,結果引發了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以及隨後八國聯軍的入侵。

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後,清朝開始推行「新政」,進行了包括建立新軍、廢除科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國發生了立憲與革命的改革路線之爭,一開始立憲派占上風,清政府也答應實行君主立憲。

不過,1911年5月組成的「責任內閣」中的大多數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結果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各省隨後紛紛宣布獨立,清朝的統治開始瓦解,清帝於1912年退位,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結束,到1917年張勛又曾復辟清朝,但只持續了12天。

『肆』 當時清朝也是世界主要強國,英國憑什麼敢向清朝宣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英國敢於對大清宣戰,其實是有著一個漫長的認知過程形成的。

從17世紀初到鴉片戰爭的兩個多世紀里,英國人對中國的看法經歷了一個由褒到貶的過程。17世紀英國人對華評價比較高,傳說中的幅員遼闊,人口規模,富裕程度都令英國人羨慕不已,受到了普遍英國佬的推崇。

然而到了18世紀上半葉貶華之風開始興起。此後中國就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特別是在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後,英國貶華言論日盛。正如英國評論雜志《不列顛評論家》在1821年指出的:「在過去60年間關於中國人的大眾輿論經歷了很大的變更。」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這種變更仍在繼續,而這種對中國的了解與評價的變化對英國對華態度與政策具有深遠的影響。


這種論斷雖然聽起來很誇張,但實際上當時大部分對遠東有所了解的英國人都是這樣看中國的。1839年10月1日,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就曾告訴內閣:一艘主力艦、兩艘巡洋艦、兩三隻輪船和幾只小型武裝商船就可以把從北京到廣州的整個海岸封鎖起來。

當然,這種論斷裡面存在著極大的引誘成分,是諸如林德賽、巴麥尊這種戰爭販子用來誘使英國政府發動戰爭的操作。

除此之外,當時英國還流行著一種中國人「欺軟怕硬」的看法。這種看法在1831年在華英國人向英國下議院呈遞的一份請願書,表達得尤為淋漓盡致。請願書中這樣寫道:「與這個國家外事交往的整個歷史表明,對其政府傲慢和無理主張的堅定反抗,甚至用不完善的方式,或遲或早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友好與調和的意向。當澳門的葡萄牙人曾經保持獨立時,他們受到中國政府的尊敬的對待,並且從事著廣泛的有利可圖的商業;但當他們採納奴性政策時,他們卻受到了蔑視;一個繁榮的殖民地已逐漸陷入了悲慘與衰敗狀態。甚至暴力經常受到整個政府的友好對待,而順從與遵奉其專橫的法律所遇到的回報只是嚴懲與壓制。在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史上存在著許多這類事例.......」

正是上述種種言論,引導著英國輿論,最終在兩院討論中促成了英國悍然向清廷發起了戰爭。戰爭的結果么,大致上跟他們這些言論相去不遠.......

可悲,可嘆,但不可憐哎!

『伍』 英國發現一封書信,內容揭秘清朝衰落的什麼事實

這封信的內容揭示了當年嘉慶皇帝自以為是的想法,嘉慶皇帝覺得當時的清朝非常強大,英國應該把清朝視為天朝上國。

『陸』 火燒圓明園時,英國人發現一物,為何說其是大清王朝衰亡症結所在

清末的統治腐朽落後,因此導致了國家的貧窮落後,而此時,在大洋彼岸的英國因為工業革命,已經成為了一個先進的工業國家,工業和軍事都十分先進,看到我們國家的地大物博,就想來分一杯羹。於是英國發動了入侵,在入侵時,火燒了圓明園,而英國人在圓明園中發現了英國曾經進貢給清朝的槍炮等先進東西,這些東西卻都被丟在了角落。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清朝進步很慢,最終導致圓明園這座萬園之園被燒,而英軍在圓明園中發現了被丟棄了的由英國以前進奉給大清的槍炮等,這是大清衰落的根源。

『柒』 清朝為什麼會敗給英國

一。清朝末年的軍隊戰鬥力差眾所周知,部隊中流行抽毒品,帶兵的軍官不關心訓練而只是玩樂
二。外國軍隊來的時候帶的是火器,而中國還只是冷兵器,怎麼能打的過,科技上要輸很多。
三。中國政府懼怕抵抗會引起外國增兵,一直採取不打不退的態度,白白把路線讓了出來,壓抑了愛國將士的熱情不許抵抗
好了別的不多說,來看雙方在戰役中的傷亡人數吧。
1841年,虎門戰役開始,初場戰斗中,清軍陣亡282人,傷462人,沉船11艘。
備註:該戰清軍十分英勇,英軍總共傷38人,無人員陣亡。
1841年 2月26日,英軍對虎門發動總攻,8500名守軍全線崩潰,英軍損失輕微,虎門守將廣東軍區海軍司令關天培陣亡。
1841年 5月,英軍用一天時間攻下廣州,僅陣亡9人,傷68人。
5月30 日,三元里民眾與英軍交戰----也就是著名的三元里抗英了,該役英軍有5人死亡。
8月,廈門戰役,清軍陣亡8名中高級軍官,其中包括廈門警備司令江繼雲,士兵傷亡300餘,英軍戰死1人,傷16人。
10月1 日,英軍全面進攻定海,定海五千清軍被擊潰,定海警備司令葛雲飛及前來援助的兩名高級將領陣亡,三人皆是總兵銜,故史稱定海三總兵。
該役英軍戰死2人。
10月 10日,鎮海失守,兩江總督裕謙自殺。
10月 13日,寧波警備司令餘步雲逃跑。
1842年 3月10日凌晨,經過四個月的充分准備,清軍在前敵總指揮奕徑的指揮下打響了反攻的第一槍,經過四小時的鏖戰,反攻宣布失敗。
5月,乍浦失守,英軍陣亡9人。

6月 16,吳淞失守,江南水軍司令陳化成陣亡,該戰清軍戰死88人,英軍死2人,傷55人。
7月 21,鎮江戰役,英軍死42人,傷139人。
8月31 日,南京條約簽訂,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
看完之後你知道為什麼了么?

『捌』 清朝遠遠落後於同時期的英國的原因

清朝方面:從清朝中後期就開始閉關鎖國。限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禁止中國商人進行出口貿易。只在廣東留有「廣州十三行」為處理對外貿易的機關。
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開始由一個處於世界頂尖的大國淪為落後的國家。
雖然從明朝後期開始中國江南地區就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並在清朝有所發展,但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到清朝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已基本被摧毀!
簡單來說,中國落後的主觀原因是由於落後的封建制度不能適應中國經濟的發展。

英國方面:歐洲新航路開辟後,商業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英國地理位置優越。
英國早在1688年就發動光榮革命,完成了資本主義革命,進入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原始發展時期,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
並在1840年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在同一年,英國發動了對中的鴉片戰爭。
英國政府積極對外擴張,進行原始資本的積累,建立一系列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
簡單的說,中國落後的客觀原因是英國的制度先進,且適應經濟發展。

『玖』 清朝是怎麼衰落的

清朝從乾隆末年開始有衰落現象,政治日漸腐敗。軍隊的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在財政上,國庫日益虧空,入不敷出。階級矛盾激化,相繼爆發白蓮教和天理教等農民起義。

1839年,道光帝為解決鴉片貿易的弊端,派林則徐到貿易中心廣州宣布禁煙,此即虎門銷煙。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1年,清朝政府戰敗,被迫求和。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並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各地紛紛起事,其中華北以捻軍為主,華中華南以洪秀全太平天國與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回變為主。

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共同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俄羅斯趁火打劫,從19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侵吞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

1861年,咸豐帝去世,其6歲之子載淳繼位,即同治帝。咸豐帝本任命肅順等八大臣贊襄政務,兩宮太後與恭親王奕.發動辛酉政變,

兩宮垂簾聽政,最後由兩宮之一的慈禧太後獲得實權。在當時,奕.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等部分漢臣,在消滅太平軍時認識到西方的船堅炮利,並且鑒於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為方針展開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

先後引入國外科學技術,建立現代銀行體系、現代郵政體系、鋪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培訓技術人才並派遣留學生到歐美日等先進工業國家,培育出唐紹儀與詹天佑等人才;開設礦業、建立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與漢陽兵工廠等製造工廠與兵工廠,建立新式陸軍與北洋艦隊等。

洋務運動使得清朝的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強,到慈禧太後與恭親王聯合執政的同治年間,清朝在文武齊心合力之下,一度出現了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同治中興」。

至19世紀80年代,清朝軍隊裝備和洋務運動之前相比有了明顯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一系列戰役中,清軍和法軍互有勝負。戰後,清朝設立了海軍衙門。

對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國為越南主權爆發了中法戰爭。清朝失去藩屬國越南,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台灣也宣布建省。1885年英國入侵緬甸,清朝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隔年被迫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1872年日本強迫清朝藩國琉球改屬日本,清朝拒不承認,中日交惡。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最後以清軍落敗而告終。

清政府於1895年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朝割讓台灣和澎湖,失去藩屬國朝鮮和租界。洋務派李鴻章建立的北洋艦隊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強運動最終失敗。

隨後,由光緒帝與梁啟超和康有為領導發動的政治改革運動,又因為慈禧太後和保守派的反對,而軟禁了光緒帝,變法因此失敗,因為只有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1901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朝於八國聯軍入侵後國勢大墜,知識分子莫不提出各種方法拯救中國,主要分成立憲派與革命派兩種改革路線。

革命派希望推翻清朝,建立中華共和。1894年孫文於夏威夷檀香山建立興中會,1904年黃興於長沙成立的華興會,1904年蔡元培於上海成立光復會,此外還有其他革命團體。

1905年,孫文在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並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

1907年,清政府籌設資政院,預備立憲,並籌備在各省開辦咨議局。1908年7月頒布《各省咨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命令各省成立咨議局。同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以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成立代議會。在立憲派成員的請願下,清政府宣布把預備立憲縮短三年,預定在1913年召開國會。同年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皆去世,溥儀繼位,即宣統帝,其父載灃擔任監國攝政王。

咸豐

『拾』 清朝沒宦官專政,為啥國力迅速衰敗,被英國羞辱

清朝沒宦官專政為啥國力迅速衰敗,被英國羞辱?

在歷史上你知道清朝沒宦官專政,為啥國力迅速衰敗,被英國羞辱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是沒有宦官專政的,是因為清朝建立了十三監貼牌明令制度和軍機處,這兩個制度從源頭上限制了清朝宦官專政的現象。中國封建統治制度中有三大專政,它們分別為外戚專政,宦官專政和護國大臣專政。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宦官專政。宦官專政最早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秦朝,當時秦朝的宦官趙高在朝廷的勢力非常大,歷史上著名的指鹿為馬這一故事就是講的趙高這個人。當時秦二世胡亥是在趙高的擁護下登基為王,在胡亥的庇護下,趙高作為一名宦官,卻掌握著秦國的大部分政權。除了秦國之外,東漢、唐朝、明朝這三個朝代都有很嚴重的宦官專政現象。

清朝的乾隆皇帝為了杜絕宦官專政的現象,將宮中的太監設置了秦趙高三個姓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走秦國和明朝的老路。清朝所有的政權都在軍機處的手中,軍機處設立於清朝雍正時期,清朝太監的作用就是一個保姆傭人,專門服侍這些皇室貴族。並非所有時候,清朝宦官群體都處於被壓制的狀態。順治時期曾保留明朝的十三衙門管理內廷,弄得後宮烏煙瘴氣。雍正曾在九子奪嫡時期與八旗勛貴集團和文官集團關系僵化,同時和宮中太監達成同盟,因而登基之後對宦官多有放縱。然而這些短期內宦官干政的特例,均在清朝政治結構的大環境下消弭殆盡。

經過以上大概的講述你都明白了嗎。

閱讀全文

與英國是怎麼發現清朝很弱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n95多少錢 瀏覽:196
義大利二次疫情期間缺什麼 瀏覽:280
往義大利郵寄食品怎麼寄 瀏覽:778
越南回程機票怎麼買 瀏覽:725
伊朗每天確診多少例 瀏覽:480
義大利它的首都是什麼 瀏覽:865
2015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35
印度7千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
英國為什麼舉辦那麼多奧運會 瀏覽:663
英國是白種人的一種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88
美國日本義大利英國哪個不吃月餅 瀏覽:780
中國女排什麼時候再次奪冠 瀏覽:362
南山印尼鋁廠什麼時候投產 瀏覽:804
英國資產怎麼樣 瀏覽:713
伊朗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821
越南買東西回國後怎麼辦 瀏覽:275
中國人在印尼怎麼求救父母 瀏覽:841
義大利北邊是哪個國家 瀏覽:947
越南語教師試講准備什麼 瀏覽:65
怎麼去印度買赫賽汀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