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有什麼蛇種類

英國有什麼蛇種類

發布時間:2022-06-20 01:40:22

『壹』 世界上最毒的十種蛇是什麼蛇產自哪個國家

問題答案不一,共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世界上最毒的蛇有:
神秘而令人恐懼的喜瑪拉雅白頭蛇;
世界最毒的太攀蛇;
裂須海蛇;
納米比亞沙漠測行蛇;
黑樹眼瞪蛇;
非洲的節腳蛇;
北美最長最毒的東部菱斑響尾蛇;
北美西部代蛇等等
第二種說法認為,世界上最毒的十種蛇:
NO.1
最毒:InlandTaipan
中名:兇猛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Microlepidotus
分布:澳洲中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2
第二名:KingBrown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Austr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3
第三名:Taipan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Scutellatus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4
第四名:EasternTigerSnake
中名:東方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6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 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NO.8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9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死亡蝮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10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三種答案:
經英國、澳大利亞、蘇聯、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19個國家的科學家評選出「世界毒王」:
1)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它長著一張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棲身於同一水域。
2) 巴勒斯坦毒蠍:生活在以色列和遠東的其他一些地方。
3) 澳洲泰斑蛇。
4) 澳洲褐色網狀蛇。
5) 眼鏡王蛇。
6) 非洲黑色莽巴蛇。
第四種答案:大番蛇最毒。
說到眼鏡蛇,大家都會談之色變,不過眼鏡蛇比起大番蛇的毒性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大番蛇是陸地上最毒的蛇,它的腺細胞中可產生大約400毫克干毒素,足以毒死200個人。因為沒有任何葯物可以解這種毒素,所以被它咬後不死的機會幾乎為零。大番蛇還擁有超過5厘米長的鉤牙,是世界上最長的鉤牙。
第五種答案: 海蛇應該是最毒的蛇.
海蛇多為神經毒,目前對海蛇的毒性研究的不多,也不像其他蛇毒有血清可以解毒,所以如果中了海蛇的毒是很致命的危險!
第六種答案:世界上最毒的蛇是貝爾徹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它的毒性比任何陸地蛇大許多倍。
陸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亞西部的長1.3米的小型蛇,一條蛇的毒液能毒死25萬只老鼠。
來自非洲,叫綠曼巴。屬眼鏡蛇科,曼巴屬。是速度最快的蛇類,一口痰足以讓一個體格健壯的100公斤的大漢在60秒內熄火!
「白唇竹葉青」屬蝰科,蝮亞科,竹葉青屬。來「舟山眼鏡蛇」眼鏡蛇科,眼鏡蛇屬。來自中國浙江舟山群島。
它是白色的,是因為遺傳的白化病,治療無效。自東南亞。
血蚺,生活在蘇門達蠟島和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里!夠惡心!
水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類。體長可達8米。而且,還會吃人
變色蛇 可以變色 巨毒
神秘而令人恐懼的喜瑪拉雅白頭蛇
非洲角蝰,被稱為非洲的死神
養貝爾徹海蛇好啊『『!!
可以一次性消滅25萬只老鼠哦!!
目前世界上約有700種蛇有毒!

『貳』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蛇

今世界上的蛇約有3000種,其中毒蛇有650多種。中國蛇類216種,毒蛇65種。

十大劇毒的蛇

1.銀環蛇

俗稱:銀腳帶、過基峽。銀環蛇是劇毒蛇。吃飽後常在路邊休息,拂曉時才回窩,夜行人路過常被咬傷。銀環蛇的毒性比金環蛇強。書上說它們善良,行動遲緩,很少攻擊人。一般人觸動它時,它會把頭壓在身下藏起頭不動。實際上怎樣沒試過,估計它要讓你欺負急了,你就掛了!

2.五步蛇

學名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尖吻蝮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某些區域。

3.眼鏡王蛇

俗稱:過山峰。這個剛剛已經說了,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眼鏡王蛇多棲息於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區,多見於森林邊緣近水處,晝行夜伏,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和西南地區。

4.舟山眼鏡蛇

舟山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鏟頭,台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於眼鏡蛇科,分布於中國南部、台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舟山眼鏡蛇為大型前溝牙毒蛇。受驚擾時,常豎立前半身,頸部平扁擴大,作攻擊姿態,同時頸背露出呈雙圈的「眼鏡」狀斑紋。

5.原矛頭蝮

原矛頭蝮,又名為龜殼花蛇,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龜殼花常與無毒的擬龜殼花混淆,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

6.白唇竹葉青

竹葉青的身體是綠色的,不仔細辨認會與無毒的翠青蛇相混起來,但是它的尾巴焦黃,這正是與翠青蛇相區別的地方。因為它的尾巴似火燎焦,所以叫它「焦尾仔」或「火燒尾」的青竹蛇。竹葉青有撲火和聚居習性。

晝夜活動,多在夜間尋食。竹葉青喜歡上樹,常纏繞在溪邊的灌木叢或小喬木上,會主動攻擊人。在有"竹爺"的地方,最好帶頂帽子,為什麼自己想。一般你是看不到它的,也就別老拿手往樹上伸,摘個果子、花什麼的,你知道果樹上有沒有它---實在饞了用棍子敲。

7.白眉蝮

白眉蝮為蝰科亞洲蝮屬的爬行動物,劇毒,分布在朝鮮半島、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甘肅等地,多棲息於在長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地區以及主要棲息於墳堆草叢及其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釜山。

8.灰藍扁尾海蛇

藍灰扁尾海蛇棲息於海洋之中,水深不超過10米,多於夜間出沒沿岸沙灘、岩礁間。日間時候,它們多躲藏於海岸邊的岩縫間休眠。以海蛇科而言,藍灰扁尾海蛇擁有較強的陸行本領,即使離海有數十米之遙,仍有可能找到他們的蹤影。捕食方面以一般魚類為主。

藍灰扁尾海蛇擁有強烈的神經毒素,但由於它們的口部細小,攻擊性較低,因此對人類的威脅並不特別嚴重。

9.圓斑蝰蛇

稱百步金錢豹、盧氏蝰蛇(魯塞爾氏蝰蛇)、鎖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山蝰屬下的一種劇毒蝰蛇。體粗壯,全長1m左右。頭較大,三角形,前端較窄,後端較寬;鼻孔大,背位,無頰窩,頭背為小鱗,起棱。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台灣及東南亞地區。

10.金環蛇

金環蛇俗稱金腳金環蛇帶,這是一種粗細適中的蛇,身體的橫斷面是極特殊的三角形。它的頭很窄,並且和脖子渾然一體,它的鱗片也是光滑的。

這種蛇從脖子到尾巴全身裝飾著黑白(或乳白)相間的寬度大體相等的條紋。是危險的毒蛇。金環蛇的中毒症狀都是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流涎、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肌肉麻痹、運動不協調、呼吸微弱發展至衰竭,最後死亡。不過它的毒性還比不上銀環蛇。

(2)英國有什麼蛇種類擴展閱讀: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於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

所有蛇類都是肉食性動物。目前全球總共有3,000多種蛇類。

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

蛇類是變溫動物,體溫低於人類,又被稱為冷血動物,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會進入冬眠狀態。

部分有毒,但大多數無毒。另外「十二生肖」中也有「蛇」這一屬相。

基本介紹

蛇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別稱,根據品種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屬於有鱗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

按現行分類系統,可分為3亞目、11科。

  1. 盲蛇亞目(Scolecophidia)分盲蛇科、異鱗蛇科和細盲蛇科。

2.原蛇亞目(Henophidia)分蟒科、筒蛇科、針尾蛇科、內鱗蛇科和瘰鱗蛇科。

3.新蛇亞目(Caonophidia)分游蛇科(有多個亞科)、眼鏡蛇科(有眼鏡蛇亞科、扁尾蛇亞科和海蛇亞科)和蝰科(有白頭蝰亞科、蝰亞科和蝮亞科)。除游蛇科的大部分外,此亞目都是毒蛇。

『叄』 世界上有哪些種類的蛇最大,最小,最毒的是什麼

最長的是有爭議 一說網紋蟒,一說是綠森蚺,其實他倆的長度差不多。
印度尼西亞捕獲一條長14.85米,重447公斤的網紋蟒。到目前為止,這條蟒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活著的蟒蛇. 其實還有其他記載,英國博物館如今還保留著一張19m的綠森蚺蛇皮,但是死後的蛇皮可以拉伸一些,這個19m的數據並不準確。但是這條綠森蚺經推測生前還是可能超過15m。

最重的是 綠森蚺(這個絕對沒爭議)

最小的蛇是卡拉西方細盲蛇(Leptotyphlops carlae)(像個蚯蚓)

最毒的是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在十大毒王排行上僅次於澳洲方水母
但是最毒的標準是不一樣,蛇毒分為神經毒和血液毒,效果完全不同,神經毒會快速抑制神經活動。往往幾十秒就結束戰斗。血液毒對組織破壞能力更強,死的極為痛苦……
以上最毒的澳洲艾基特林海蛇評價標準是毒殺一個人的最少毒液量……

『肆』 關於蛇的資料

關於蛇的小研究

前言:蛇是人類的朋友,是生態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動物。蛇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3000種左右,毒蛇約佔1/6,我國有蛇160多種,其中47種是毒蛇。本文通過對蛇的有關知識的研究,使小朋友了解蛇的形態結構、蛇的生活習性、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以及蛇類對生態環境的作用,使大家引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一、蛇的形態結構
蛇的行走千姿百態,或直線行走或彎蜒曲折而前進,這是由蛇的結構所決定的。蛇全身分頭、軀干及尾三部分。頭與軀干之間為頸部,界限不很明顯,軀干與尾部以泄殖肛孔為界。蛇沒有四肢,全身被鱗片遮蓋,有保護膚體的作用。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無毒蛇頭部一般呈圓錐狀,前端細而後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狀;蛇的軀幹部呈長筒狀;蛇的尾部為肛門以後的部位。
蛇的內部結構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泄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等十大部分。
蛇沒有腳,怎麼能爬行呢?實際上,蛇不僅能爬行,還爬行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彎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持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二、蛇的生活習性
蛇,屬爬行綱,蛇亞目,是真正的陸生脊椎物。有毒蛇固然可伯,但只要注意提防,也並不那麼危險。蛇類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蛇類其貌不揚,形狀色澤奇特、渾身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蛇類喜居陰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木樹洞或亂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牆,且餌料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也有的蛇棲居水中。
它們喜棲於墓洞中,洞口可見稀稠成粒的糞便,這樣我們就知道洞中有沒有蛇了。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據的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待到春暖花開,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從蛇蛻的外衣直徑和長度可測出蛇重量甚至說出蛇的名稱。蛇蛻皮後不久,活動量增大,覓食量增加,體況逐漸恢復。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入發情期。尋偶時,雌雄蛇發出的鳴叫聲清晰明亮,「噠噠噠」如擊石聲。
蛇類的產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種而異。所產蛇卵一般粘結成一個大的卵塊,卵塊中卵的數量為8~15枚不等。蛇經常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時也主動出擊。筆者曾目睹一條青竹驃蛇在河邊追趕青蛙,青蛙一躍跳入河中,蛇也跟著躍入河中,簡直象兩名一前一後的跳水運動員。也見到過蛇捕食鳥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側的牆壁,游到家燕巢邊,不斷伸舌,驚走了親鳥。當蛇發現其卵時,先行攻擊,纏繞,待平安後,再行張開嘴巴,囫圇吞棗。不要以為它的嘴巴小,實際上它能吞食相當於本身頭部大8—10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後,感到疲倦,進入休息狀態,此時極易被人捕捉。至於蛇的覓食次數,因蛇類品種和大小而異。一般夏令覓食活動盛期,特別是產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體稍大的,因覓食量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進食一次。蛇類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時間一般為上午10—12時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或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蛇類的活動規律,以晝伏夜出居多,因品種而異。
三、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
怎樣識別有毒蛇和無毒蛇呢,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艷來區分,這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頭部並不呈三角形;而無毒蛇中的偽蝮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鏡蛇的尾巴確實很粗大,但烙鐵頭的尾巴就較細長;很多色澤鮮艷的蛇,如玉斑錦蛇、火赤鏈蛇等並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澤如泥土或似狗屎樣,很不引人著目,但卻很毒。因此區別有毒和無毒蛇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無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來。位於頭部兩側、眼的後方,包藏於頜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當毒蛇咬物時,包繞著毒腺的肌肉收縮,毒液即經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溝,注入被咬對象的身體內使之發生中毒,無毒蛇無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輸送毒液的管道,連接在毒腺與毒牙之間。只有毒蛇才具備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於上頜骨無毒牙的前方或後方,比無毒牙既長又大。
那麼,哪些無毒蛇容易與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誤認為是毒蛇的幾種無毒蛇,由於外形特殊,色斑鮮艷,而且性情凶惡,所以常被當地一些群眾視為是毒蛇而驚慌失措,其實這種蛇咬人時對人體是無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雞勃子蛇)、赤鏈蛇(又叫火赤鏈)等。
外形或色斑與毒蛇容易混淆的無毒蛇黃鏈蛇(又叫黃赤鏈),由於背面有黑黃相間的橫紋,常被誤為是金環蛇;黑背白環蛇,由於蛇背有黑白相間的橫紋,也容易被錯認為是銀環蛇;頸棱蛇(又叫偽蝮蛇),體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兩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塊,頭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極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標)由於通身都是綠色,所以常與竹葉青混淆。
四、蛇對生態環境的作用
我們知道了野生動物在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極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動物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它們通過食物鏈的關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青草——蝗蟲——蛙(鼠)——蛇——鷹,這就是其中的一條食物鏈,如果人類無節制地捕獵野外的蛇,蛇就越來越少,導致森林、草地和農田的鼠害越來越猖獗,鼠害和蟲害給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生態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
結束語:蛇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蛇類,特別是一些稀有的蛇,不要大量地捕殺蛇,否則會破壞生態平衡。作為祖國的未來,我們有責任站出來維護生態平衡。

世上的蛇,大約在2500種,其中有毒的佔650種.
(1)游蛇科Colubridae

游蛇科多達300屬1600~1800種,爬行動物的最大一科,包括現存2/3的蛇,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且為除澳洲以外各地的主要蛇類。游蛇科成員非常復雜,相當於進步蛇類的收容所,亞科眾多,劃分混亂,有時有些成員被列為獨立的科,其中最有爭議的是分布於非洲和中東的穴蝰,和新蛇亞目各科的成員均有些相似,但親緣關系均不很近,有時被單列為穴蝰科Atractaspididae(右圖)。游蛇科多數為無毒蛇,部分為後溝牙毒蛇,其毒性多數不大,但也有極少數劇毒的種類和少數毒牙前置的種類。游蛇科成員形態多種多樣,其中有些種類一個種就有多種不同的花紋,最著名的就是美洲的王蛇Lampropeltis getula和乳蛇Lampropeltis triagulum(下左)。王蛇有10餘個亞種,彼此之間差異甚大,從外表上往往會誤認為是不同的種類。乳蛇亞種多達25個,雖然無毒,但是外表與劇毒的珊瑚蛇非常相似,不同亞種的乳蛇看起來很象是不同種類的珊瑚蛇。游蛇科最奇特的種類當屬亞洲熱帶地區的幾種金花蛇屬成員Chrysopelea(下右),它們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距離,有飛蛇之稱。劇毒的游蛇科成員主要分布於非洲,如非洲樹蛇屬Dispholis(下中)和非洲藤蛇屬成員Thelotornis,它們的毒性均可致命,且非洲藤蛇的毒液尚無抗毒素。

(2)眼鏡蛇科Elapidae

眼鏡蛇科有70多屬310多種,是前溝牙的毒蛇。眼鏡蛇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個溫暖地區,在陸地和海洋均有分布,其中在澳洲是主要蛇類。眼鏡蛇科常被分成陸生的眼鏡蛇科Elapidae和海生的海蛇科Hydrophiidae2個科,而海蛇科又常被分成尚須依賴陸地來繁殖的扁尾蛇科Laticaudidae和高度適應海洋生活的海蛇科Hydrophiidae2個科。眼鏡蛇科成員形態大多數與游蛇科類似,但少數種類,如大洋洲的棘蛇屬Acanthophis體型極似蝰蛇科成員,這可能與大洋洲沒有真正的蝰蛇科成員有關。眼鏡蛇科成員的毒牙不能折疊收回,所以毒牙不能太大,遠小於蝰蛇科成員,其中體型最大的眼鏡蛇毒牙並不大於最小型的蝰蛇,但眼鏡蛇科成員的毒性往往更加劇烈,陸地上毒性最大的蛇是澳大利亞的內陸泰攀蛇(細鱗泰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左上),其一次排毒量可以殺死25萬只老鼠!而一些種類的海蛇毒性可能更大!陸棲的眼鏡蛇有45屬250種,在大洋洲、亞洲、非洲和美洲都有一些著名的種類。眼鏡蛇在大洋洲是主要的蛇類,由於缺少其它蛇類,眼鏡蛇占據了比較多樣的生態位,著名的種類除了前面提到的泰攀蛇和棘蛇以外,還有虎蛇Notechis,伊澳蛇Pseudechis等,其中伊澳蛇屬包括澳洲最常見和分布最廣的毒蛇。亞洲的眼鏡蛇中最著名的當屬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右上),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大者體長可超過5米。非洲的眼鏡蛇以曼巴蛇Dendroaspis(右下)最著名,曼巴蛇主要為樹棲蛇類,但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常在地面活動,黑曼巴蛇是非洲最大的眼鏡蛇,體長可達4米,黑曼巴蛇也是非洲毒性最大的蛇,且動作敏捷,攻擊速度快,非常危險。亞洲和非洲還有幾種噴射毒液的眼鏡蛇,主要攻擊對手的眼睛。美洲的眼鏡蛇以珊瑚蛇Micrurus和擬珊瑚蛇Micruroides為代表,它們是色彩最艷麗的蛇之一,也是美洲毒性最大的蛇類之一,一些美洲的無毒蛇如乳蛇擬態成珊瑚蛇來保護自己。扁尾蛇有1屬6種,多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近海,但有一種分布於索羅門群島的湖泊中。扁尾蛇毒性劇烈,但很少咬人。海蛇有16屬55種,為卵胎生蛇類,完全擺脫了對陸地的依賴而在陸地行動困難或不能行走。海蛇與扁尾蛇分布區域大體類似,但其中的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左下)不局限於近海而可生活與遠洋中,因此分布非常廣泛,不僅遍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還遠及東太平洋各地直到美洲沿海,它們也是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蛇類。

(3)蝰蛇科Viperidae

蝰蛇科有28~34屬220~250種,是管牙的毒蛇,毒牙巨大並可以折疊收回,為最進步的蛇類。蝰蛇科成員的體型多與其他蛇類明顯不同,身體短粗,尾短而突然變細,頭大而成三角形,有些種類頭上還有可感受紅外線的頰窩。蝰蛇科可分為無頰窩的蝰蛇亞科Viperinae、有頰窩的蝮蛇亞科Crotalinae和原始而神秘的白頭蝰亞科Azemiopinae三個亞科,它們有時也被升級為單獨的科。蝰蛇亞科約有12~13屬70餘種,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各地。蝰蛇亞科包括分布最北的毒蛇,其中極北蝰Vipera berus遍布歐亞大陸北部,也是見於英國的唯一毒蛇,最北可深入北極苔原地區。蝰蛇亞科包括一些毒牙最大的毒蛇,如非洲的加彭噝蝰Bitis gabonica的毒牙可長達5厘米。加彭噝蝰也是非洲最大和最著名的毒蛇之一,身體非常粗壯,與其近親犀噝蝰Bitis nasicornis(右圖)等同為花紋最復雜的蛇類。白頭蝰亞科僅以白頭蝰Azemiops fea(作圖)為代表。白頭蝰是蝰蛇科最原始的成員,分布於緬甸和我國南方等地,非常罕見,目前人們對其所知甚少。蝰蛇科其它成員均屬於蝮蛇亞科,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亞科,分布廣泛,在除了澳大利亞以外的各個大陸都有分布,且在大多數地區都是主要的毒蛇。蝮蛇亞科最著名的當屬響尾蛇Crotalus,以尾部可以發出聲音報警和可以感受紅外線而聞名。響尾蛇主要分布於北美洲,但是有3種見於中南美洲。美國東南部的東部菱背響尾蛇Crotalus adamanteus體長超過2米,是北美洲最大最重的毒蛇。中南美洲的巨蝮Lachesis muta體型比東部菱背響尾蛇更大,體長近4米,是西半球最大的毒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蝮蛇和最重的毒蛇。在亞洲蝮蛇的種類很多,其中蝮蛇屬Agkistrodon和烙鐵頭屬Trimeresurus的成員是我國最常見的毒蛇,也是我國咬傷人的主要毒蛇。

據統計,我國的毒蛇有48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以下種類,眼鏡蛇科的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鐵頭(龜殼花蛇)、竹葉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種蛇類。這些毒蛇多數分布於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湖南、湖北、雲南、江西、浙江、江蘇、貴州、四川等省、自治區。長江以北毒蛇種類較少,以蝮蛇常見;海蛇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

頭尖,脖子很細的,而且有兩排牙齒,頭呈三角形,嘴裡兩端的牙齒易噴出毒液,膚色比較鮮艷的蛇一般有毒.

『伍』 歐洲有沒有蛇也就是毒蛇。

極北蝰
極北蝰是歐洲中部最常見的毒蛇,也是英國唯一的毒蛇,每年在英國會咬傷大約一百人

『陸』 世界十大毒蛇排名

問題答案不一,共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世界上最毒的蛇有:
神秘而令人恐懼的喜瑪拉雅白頭蛇;
世界最毒的太攀蛇;
裂須海蛇;
納米比亞沙漠測行蛇;
黑樹眼瞪蛇;
非洲的節腳蛇;
北美最長最毒的東部菱斑響尾蛇;
北美西部代蛇等等
第二種說法認為,世界上最毒的十種蛇:
NO.1
最毒:InlandTaipan
中名:兇猛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Microlepidotus
分布:澳洲中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2
第二名:KingBrown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Austr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3
第三名:Taipan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Scutellatus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4
第四名:EasternTigerSnake
中名:東方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6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 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NO.8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9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死亡蝮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10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other: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三種答案:
經英國、澳大利亞、蘇聯、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19個國家的科學家評選出「世界毒王」:
1) 澳洲艾基特林海蛇:它長著一張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棲身於同一水域。
2) 巴勒斯坦毒蠍:生活在以色列和遠東的其他一些地方。
3) 澳洲泰斑蛇。
4) 澳洲褐色網狀蛇。
5) 眼鏡王蛇。
6) 非洲黑色莽巴蛇。
第四種答案:大番蛇最毒。
說到眼鏡蛇,大家都會談之色變,不過眼鏡蛇比起大番蛇的毒性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大番蛇是陸地上最毒的蛇,它的腺細胞中可產生大約400毫克干毒素,足以毒死200個人。因為沒有任何葯物可以解這種毒素,所以被它咬後不死的機會幾乎為零。大番蛇還擁有超過5厘米長的鉤牙,是世界上最長的鉤牙。
第五種答案: 海蛇應該是最毒的蛇.
海蛇多為神經毒,目前對海蛇的毒性研究的不多,也不像其他蛇毒有血清可以解毒,所以如果中了海蛇的毒是很致命的危險!
第六種答案:世界上最毒的蛇是貝爾徹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它的毒性比任何陸地蛇大許多倍。
陸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亞西部的長1.3米的小型蛇,一條蛇的毒液能毒死25萬只老鼠。
來自非洲,叫綠曼巴。屬眼鏡蛇科,曼巴屬。是速度最快的蛇類,一口痰足以讓一個體格健壯的100公斤的大漢在60秒內熄火!
「白唇竹葉青」屬蝰科,蝮亞科,竹葉青屬。來「舟山眼鏡蛇」眼鏡蛇科,眼鏡蛇屬。來自中國浙江舟山群島。
它是白色的,是因為遺傳的白化病,治療無效。自東南亞。
血蚺,生活在蘇門達蠟島和中南半島的熱帶雨林里!夠惡心!
水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類。體長可達8米。而且,還會吃人
變色蛇 可以變色 巨毒
神秘而令人恐懼的喜瑪拉雅白頭蛇
非洲角蝰,被稱為非洲的死神
養貝爾徹海蛇好啊『『!!
可以一次性消滅25萬只老鼠哦!!
目前世界上約有700種蛇有毒!

『柒』 全世界毒性最強的毒蛇是什麼蛇(前十大排行)

比蛇還毒的是人的心 世界上最毒的十種蛇

NO.1:InlandTaipan兇猛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Microlepidotus
分布於澳洲中部。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2:KingBrownSnake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Australis
分布:澳洲
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3:TaipanSnake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Scutellatus
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NO.4:EasternTigerSnake東方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於澳洲,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6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other: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 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other: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NO.8:Black Tiger Snake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於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9:Death Adder死亡蝮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於澳洲,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
以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NO.10:Western Brown Snake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於澳洲,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挺奇怪吧,這些蛇的名字大部分你都沒聽過,我們熟悉的想響尾蛇,眼鏡王蛇,珊瑚蛇等竟無一上榜。還有,怎麼這些蛇全是澳洲的?
其實,毒性最強的不一定最危險,比如說海蛇,毒性十分劇烈,但性情溫順;而眼鏡蛇家族,雖然不是毒性最強的,但毒液量很大,而且出擊速度驚人。
澳洲大陸由於長期與世隔絕,所以她的生物比較與眾不同,澳洲的蛇由於隔絕進化,毒性極強,澳洲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毒蛇種類,澳洲的蛇有一半以上是毒蛇。

『捌』 我想知道全部毒蛇的名稱

蛇的種類

世界上約有2700種蛇類,毒蛇約有375種。

台灣約有59種蛇類,毒蛇約有19種,包括海蛇7種,陸上毒蛇12種。

世界蛇類脊椎動物爬蟲綱。七大蛇科:盲蛇、響尾蛇、腹蛇、鈍頭蛇、蝙蝠蛇、黃頷蛇、海蛇。約有二千多種,兩百五十多種有毒。

青竹絲(Trimeresurus stejnegeri, Taiwan bamboo snake)

赤尾鮐、竹仔蛇、赤尾青竹絲、竹葉青、青竹鏢。

龜殼花(Trimersurus mucrosquamatus, Taiwan habu)

牛角蛇、頭大呈三角形,有頰窩,體長約95公分。

百步蛇(Deiagkistrodon acutus)

五步蛇、山谷虌、蝮蛇,有頰窩。

雨傘節(Bungarus multicinctus, Taiwan krait)

百節蛇、雨傘蛇、簸箕甲、白節蛇。

飯匙倩(Naja naja atra, Taiwan cobra)

眼鏡蛇、蝙蝠蛇、脹頸蛇、頭呈三角形。

鎖鏈蛇(Vipera russelli; Russell』s viper)

鎖仔蛇、鎖蛇,背有鎖狀斑紋,頭呈三角形。

矛頭蝮

矛頭蝮是中南美洲最危險的毒蛇,它棲息在潮濕的雨林與乾燥的農墾區域,造成當地最致命的蛇吻事件。矛頭蝮是非常具有攻擊性的蛇,受到威脅時會毫不猶疑地攻擊。矛頭蝮平均一口會注入105mg的毒液。只要50mg就足以致人於死地。

全球約有五百種毒蛇

矛頭蝮的毒液是壞死性的,會使人體組織腐爛、導致喪失四肢。其毒液中也含有防血凝素,血液無法凝結,受害者就會流血至死。矛頭蝮咬人後,通常要48小時才會送命,但也可能會立即死亡。

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是世上最大的毒蛇,棲息地從印度向西到越南,穿越中國南方與菲律賓。它出沒於濃密的叢林與開墾的農地中,最長可達5.5公尺。盡管眼鏡王蛇是很靈活的毒蛇,它會盡量避免攻擊。但如果碰到一條母蛇為了保護它的窩,它就絕對會攻擊 — 所以這種情況下要立即後退。如果沒有接受醫療,被眼鏡王蛇咬了也會送命,可能在被咬後30分鍾就會不治死亡。

蛇類攻擊的距離可達身長的一半

眼鏡王蛇每一口都注入很多毒液,一口足以殺死一頭大象、或大約20個人。其毒液是神經性的,會使受害者麻痹並癱瘓神經系統,特別是呼吸器官。

鎖蛇

鎖蛇是世上造成最多蛇吻死亡事件的蛇類之一。斯里蘭卡每年有1,000人死於蛇吻,大多數都是鎖蛇的傑作。鎖蛇的棲地很廣,從水邊到山坡都有它的存在,最長可到1.7公尺。鎖蛇是夜行動物,受者者大多是因為晚上踩到而被咬。鎖蛇攻擊的速度很快,注入的毒液比足以致人於死地的劑量要高出2、3倍。

被鎖蛇吻了後,傷處會有持續性的痛苦腫脹,防止血液正常凝固。毒液中也包含使受害者休克的成分,並會導致內出血。最後,被這種危險的蛇咬到,可能會導致急性腎衰竭。最後則因為心臟衰竭而死亡。

膨(蟲奎)

如果野外碰見蛇,要慢慢後退

膨(蟲奎)在非洲造成最多的蛇吻事件,它們通常棲息在人類聚落附近。其天然棲地從草原到沼澤叢林都有。它們主要是夜行動物,最長可到1.8公尺。膨(蟲奎)很有地域性,你如果靠太近,它們很快就會攻擊。

膨(蟲奎)的毒液會摧毀血球細胞,導致嚴重組織壞死。它咬一口能注入350mg的毒液,而只要100mg就足以致人於死地。受害者先是呼吸困難,然後毒液感染循環系統,阻礙血液凝結。被咬後會有嚴重的腫脹,並因為過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而導致死亡。

極北(蟲奎)

極北(蟲奎)是歐洲中部最常見的毒蛇,也是英國唯一的毒蛇,每年在英國會咬約100人。它是在北極地區唯一能找到的蛇類,棲息在各種區域,從森林到沙丘和沼澤都有。

被(蟲奎)蛇吻後,傷口附近會有劇痛,20分鍾後就會有更嚴重的反應。受害者會產生腫脹、暈眩、嘔吐,但是要6小時後,最嚴重的症狀才會出現。(蟲奎)蛇很少會致命—記錄顯示英國從1900年之後,只有13人死於(蟲奎)蛇,其中一人還是因為對解毒劑產生不良反應。

貝氏海蛇的據說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蛇

『玖』 這是什麼蛇

草蛇(水游蛇)是英國最大的陸生爬行動物。這種蛇通常是橄欖綠色,棕色或淺灰色,沿兩側可有變排黑條,偶爾有較小的雙行圓形斑。草蛇的腹部有白色或微黃色的黑色三角形或矩形標記。蛇頭部上方方有黃色和黑色的標志,別稱「游蛇」。只有少數的草蛇是黑色(帶黑色的)的和白色的。雄性和雌性的草蛇通常外觀相似,但雌性往往更大;雄性相對於雌性,尾巴較長,屬無毒蛇。

閱讀全文

與英國有什麼蛇種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每天確診多少例 瀏覽:480
義大利它的首都是什麼 瀏覽:864
2015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35
印度7千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6
英國為什麼舉辦那麼多奧運會 瀏覽:663
英國是白種人的一種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288
美國日本義大利英國哪個不吃月餅 瀏覽:780
中國女排什麼時候再次奪冠 瀏覽:362
南山印尼鋁廠什麼時候投產 瀏覽:804
英國資產怎麼樣 瀏覽:713
伊朗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821
越南買東西回國後怎麼辦 瀏覽:274
中國人在印尼怎麼求救父母 瀏覽:840
義大利北邊是哪個國家 瀏覽:947
越南語教師試講准備什麼 瀏覽:65
怎麼去印度買赫賽汀 瀏覽:889
義大利cng減壓閥是什麼型號 瀏覽:136
印度人用什麼顏色粉刷 瀏覽:943
中國最大的海邊有哪些 瀏覽:502
義大利有哪些國家免簽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