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的主要經濟作物是什麼 我要寫作文 大
想寫好作文,在我看來,無非有以下幾點:
1.嚴謹的布局: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不過只要開了個好頭,這篇作文就會很好寫了。
鳳頭:是文章的首段,是閱卷老師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與首段上下連貫,緊密結合,要通過開頭使下文有可寫之處,開頭要達到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並且通過這些修辭手法,而統領全文主旨。
豬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會恰到好處,而當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兩三段時,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眾,也不會有太高的分數,因為閱卷老師在中考判卷時,每三分鍾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當大,如果不善於分段,閱卷老師可能失去耐心,從而看不完,就會草草的給出分數。所以,在我看來,一篇文章至少要分 6-8個段,但不是一行或幾行一段,而是要看起來像豆腐塊,一塊塊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緊中有松,鬆弛有度。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零散的。2014中考作文寫作技巧及方法
豹尾:在文章的最後處,應當讓主題更突出鮮明,升華主題思想,使豹尾抽起來!或讓人感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或更進一步的特殊效果。在文章末尾,應當再次點題,緊扣中心思想,讓貫穿始終的中心思想繼續延伸,引人深思。特別是要在結尾處,與開頭形成呼應,對比,遞進等等,來引發閱讀老師的共鳴!
2.細膩的文筆:不管是記敘,議論還是散文;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都要用細膩的文筆呈現出來,使文章中點更突出,讓閱卷老師在看試卷的過程中,有深思,放慢閱讀速度和重復閱讀的情況出現,讓閱卷老師身臨其境,從而使文章更具靈性。
3.貫穿始終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當,錯落有致的文章上,還必須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思想路線,這條線就像魚的脊椎一樣重要,這條線一定要清晰,明確,千萬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這幾點,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經大致成型,不過要想在中考中脫穎而出,這僅僅是開始。
② 英國的經濟
英倫概況:英國的經濟發展概況
來源:五洲留學網 字體:小 大 進入社區 推薦
英國能源資源豐富,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不僅擁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且煤炭儲量也十分豐富。鋼和鋁也有一定的儲量。沿海漁業資源比較豐富。
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西方國家中居第六位,落後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占據了生產總值的82%和總就業的79%。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化進程的資本主義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185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佔39%,在世界貿易中佔21%,均居壟斷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嚴重打擊,英國佔有250年的海上霸權喪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的經濟力量遭到嚴重的削弱,殖民地市場進一步縮小;60年代後期推行的高稅、福利和國有化政策使英國經濟處於極端困難境地;然而,英國由於工業發展歷史較長,有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所以仍屬世界上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國家;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改變了其依賴英聯邦各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統治,轉而加強與歐洲國家的貿易關系;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政府開始治理「英國病」,其措施是:強調發揮市場經濟作用,減少國家干預,緊縮開支,降低稅收,整頓福利,調整工業,取消外匯管制,推行私有化和貨幣主義政策,結果使英國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近年來,該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增大,已佔71.1%,而工業比重卻逐漸縮小,僅佔27.1%;英是世界第3大對外投資國,主要債權之一,英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無形貿易進出口國之一。
英國工業基礎是鋼鐵製造、重工業、棉紡織、煤礦、造船。製造業當前仍是英國產業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主要有鋼鐵製品、宇航、化學工業、塑料製品工業、紡織、製鞋、制衣及電子儀表工業、機動車及運輸設備、能源供應等;此外,醫葯、電子(包括計算機)、航空技術等領域有突出的發展;另外,目前外國在英投資企業也成為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英國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商品批發、零售、旅館業十分發達,金融、保險等更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其服務業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5%左右,從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75%,與工業生產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
英國農業人口約佔全國總勞力的2.1%,生產的農產品可以滿足全國食品需求量的70%,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英國是牲畜、食品、農業化學、農機的主要出口國;77%的國土用於耕作,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土豆、油料、甜菜等;主要蔬菜水果有蘑菇、胡蘿卜、芹類、蘋果、草莓,木莓和溫室栽培的番茄、黃瓜、青椒等;英畜牧業發達,畜產品較多。羊毛、牛皮、乳品等畜牧產品質量高,畜牧產品加工業如毛紡、奶製品加工和皮革加工等也較為發達。漁業可滿足本國需求的60%,主要魚種有鱈、鰈、黑線鱈、比目魚、由鰱和青魚等;英國森林面積23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0%。
③ 英國最重要的兩種莊稼
英國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蔬菜、水果等。
④ 地理知識,日本、利比亞、徐利亞、美國、英國、分別的首都是地形氣候農作物
首都——東京
地形——日本以山地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日本國土3/4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地形崎嶇,平原面積非常狹小
氣候——日本屬海洋性溫帶季風氣候,南北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10--20℃,降雨量1000--2500毫米。除了北海道,夏至前後的40餘天(6月初至7月上旬)日本各地為梅雨期,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夏季台風頻繁,並伴有暴雨。有感地震也時有發生,但一般多為微震,不必驚慌失措。日本火山分布地區均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溫泉資源,且周圍自然景色優美,繁忙公務之餘,體驗一下日本傳統的溫泉文化也不失為一種良策。日本屬海洋性氣候,晴雨不定,應根據出訪季節及城市,作必要的准備。外出時,帶上一把折疊傘做到有備無患。
農作物——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利比亞
首都——的黎波里
地形——利比亞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占總面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
氣候——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侯,冬暖多雨,夏熱乾燥,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6℃;夏季常受來自南部撒哈拉沙漠乾熱風(當地稱「吉卜利風)的侵害,氣溫可高達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為100—600毫米。內陸廣大地區屬熱帶沙漠氣侯,乾熱少雨,季節和晝夜溫差均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乾燥地區。的黎波里1月氣溫8—16℃,8月22—30℃。
農作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柑桔、橄欖、煙草等。糧食不能自給。畜牧業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
敘利亞
首都——大馬士革
地形——根據地形特徵,敘利亞全境可分為四個地區:(一)西部沿海地區:屬於山地與地中海之間的狹長地帶;(二)山區:包括從北到南綿延於地中海海岸的山地和高地;(三)內陸區或平原區:位於山區以東,包括大馬士革、霍姆斯、哈馬、阿勒頗、哈塞克和德拉等平原;(四)沙漠區:位於與伊拉克和約旦交界的東部和東南部沙漠平原。沙漠地區面積424.4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
氣候——敘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濕潤多雨,夏季炎熱乾燥,春秋為兩個短短的過渡季。東部山區冬季降雨雪,沙漠地區冬季雨量稀少,夏季乾旱、炎熱,敘全國氣候比較溫和。大馬士革平均溫度為攝氏 l7℃左右,最冷月份為1月,日均溫度2-12℃,最熱月份為8月,日均最低和最高溫度為18-37℃。
農作物——農業在敘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約佔22%。農產品是敘主要出口產品,其中棉花是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敘從事農業活動的人數佔全國總人口的28·6%,高於其它產業。敘政府很重視發展農業。
美國
首都——華盛頓
地形——美國的地形以平原為主。美國的地形明顯地分為西部高大山地、東部低緩高地和中部廣闊平原三部分,各部分呈南北縱向分布。
1、西部以高大的山地、高原為主。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高度大、寬度廣,包括了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和落基山脈,約佔了美國本土面積的1/3。
2、東部為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寬度和高度均不大。
3、中部為寬廣的平原,從五大湖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灣,約佔美國本土面積的一半。
氣候——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和東南部大西洋沿岸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西南部北緯40°以南太平洋沿岸地區,西北部北緯40°以北太平洋沿岸,以及阿拉斯加南部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落基山脈部分地區屬於高山高原氣候,本土其他地區,以及阿拉斯加內陸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阿拉斯加北冰洋和白令海峽沿岸,以及阿留申群島屬於苔原氣候,夏威夷群島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農作物——美國的農業大多集中在中東部地區,以大面積機械化種植作業,大豆,棉花,小麥等。他們推崇高產機械化,特色方面可能更科學,講求營養成分的含量,種的大多是高科技含量作物,而美國幾乎是沒有水稻種植的。
英國
首都——倫敦
地形——英格蘭:自西向東分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為中心的米德蘭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倫敦盆地;威爾德丘陵。
威爾士:境內多山、地勢崎嶇
蘇格蘭和其周圍的許多小島:全境均屬山嶽地帶,只有中部較為低平
北愛爾蘭:北愛爾蘭地區湖泊較多,英國的第一大湖--訥湖卧波其間。沿湖為平原
氣候——英國處於歐洲西部,大西洋東岸,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英國全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區超過1000毫米,而東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間。英國霧氣較重,主要是島國的潮氣所致。首都倫敦冬季河湖極少結冰,一月平均氣溫在4度(攝氏)以上;夏天則相當涼爽,七月的平均氣溫17度,早晚外出需加外衣。年降雨量約600毫米,雨量分布較均勻。至於倫敦過去常見的濃霧,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由於重視環境保護,倫敦目前出現濃霧的次數已大大減少。
農作物——英國種植業主要由谷類作物、塊莖作物、油料作物、園藝作物和飼料作物(包括栽培敗草)等組成。主要農作物有大麥、小麥、馬鈴薯、油菜及甜菜;其餘近1/10為園藝業,包括蔬菜、水果和花卉等。
望對你有用!呵呵~望滿意!祝好運!
⑤ 什麼東西英國人一年吃200斤,中國人一年卻只吃2斤
200斤相當於100公斤,很顯然一年能夠吃這么多的那一定是主食。有的自媒體寫文章稱每年英國人要吃200斤麵包,這很顯然這是不對的,據政府的《全國飲食和營養調查》,每人每天食用麵包的中位數約為90克,男性(113克)高於女性(76克)。那麼按照每天90克麵包計算,平均英國每人每年食用麵包32.85公斤。
今年與往年不同,一方面是受疫情的影響,導致農產品需求減少,這對農產品的產能造成很大沖擊。另外一方面,水旱、蝗蟲災害頻繁,糧食出現明顯減產。為此很多產量國都已經開始限制糧食出口。經濟下行,糧食減產,更多的人將會重返赤貧,這可能會引發人道主義危機。英國雖然不可能出現糧食危機,但是情況不容樂觀。英國農民協會(NFU)也表示,今年英國小麥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加上今年早些時候的乾旱以及8月的大量降雨,收成將跌至40年來最低,僅為往年的三分之一。為此不得不從美國、法國、德國等國進口。
⑥ 各國的經濟作物是什麼
經濟作物美國M81E甜高粱
農業生產和糧食問題
1.發達國家農業生產的三種類型
類型 代表性國家 農業國情特點 農業機械 農業技術 經營方式
地多人少型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國土面積廣大,農業勞動力不足 高度機械化,農業機械向大型、寬幅、高速聯合作業發展,甚至採用飛機作業 大量採用電子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勞動力 農牧業並重,農場規模很大,農產品大量出口
地少人多型 日本 國土面積狹小,地形復雜,人口眾多 多使用小型、靈便的農業機械,機械化水平高 側重生物技術和水利化發展,精耕細作,單位面積投入勞力多,畝產高 以耕作業為主,畜牧業發展較快,農場規模小,大量進口農產品
地少人少型 英國、法國、丹麥、德國等 國土面積較小,耕地和農業勞動力都不足 機械化水平高,廣泛採用機械作業 重視生物技術,集約化較高,單產比較高 重視乳肉畜牧業發展,一般畜牧業產值大於耕作業,農場規模一般
2.發展中國家農業生產的四種類型
類型 代表性國家或地區 農業生產的突出特點
新墾區 阿根廷、巴西等國 開發歷史短,人少地多,發展速度快,機械化水平較高,農畜產品出口較多
傳統稻米產區 東亞和南亞產稻國 開發歷史久,人多地少,精耕細作,傳統經驗豐富,現代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勞動生產率較低,多為「勞動密集型」農業
熱帶企業化種植園區 中美、南美北部、東南亞、中非和西非等國
熱帶經濟作物產區 有規模較大的企業化種植園,採用一些先進工具和技術,產品商品率高,但受外國資本控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
原始農業區 非洲、南美、太平洋諸島的熱帶雨林和北極地區 人煙稀少,少數居民從事原始的狩獵活動,或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活動
3.三大糧食作物
小麥 稻米 玉米
特性 耐寒耐旱、適應性強 喜溫喜濕,高產作物 旱糧、高產作物
自然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生長期較長
分布地區 主要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種植面積最大、分布最廣 東亞、南亞、東南亞 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美國的產量佔世界一半
4.糧食生產的不平衡。總量:亞洲產量最大,北美洲、歐洲次之。年產量大於一億噸的有:中國、美國、印度和俄羅斯。人均量:北美洲、大洋洲最多。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年人均產量 1 500千克左右。世界商品糧產區:北美洲和大洋洲的溫帶草原區。世界糧食出口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
5.主要商品性農產品基地。
(1)三大糧食主產區:河南、河北、山東。
(2)五大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魯西北和豫北平原、江漢平原、黃淮平原、長江下游濱海和沿江平原、南疆。
(3)兩類油料作物: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沙土和丘陵地區。油菜是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近年有「北移南遷」趨向,如黃淮海平原、遼、黑及華南地區。
(4)兩類糖料作物:甘蔗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主要分布在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六省。甜菜生長期短,耐鹽鹼乾旱,喜溫涼,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四省區。
(5)三大出口農產品基地:太湖平原、閩南(泉州、漳州、廈門)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
⑦ 中國 俄羅斯 美國 英國 法國這五個國家的佔有水資源
法國國土面積55.16km2,人口5500萬,共分22個區域(Region,相當於省)、96個行政區(Department)、36500市鎮(Communes)。法國屬歐洲大陸性氣候,平均年降雨量800mm,乾旱年不足600mm,年均水資源總量2000億m3,人均水資源量約為3600m3。
俄羅斯有豐富的水資源,僅貝加爾湖就容納了佔全球地表淡水總量的1/5。俄羅斯擁有500多條通航河流,總長度為30萬公里,實際通航里程為8萬公里。如果俄羅斯的全部水力資源被利用,每年可發電2萬億千瓦時。
中國60億立方米
美國水資源總量為29702億立方米
英國國土面積24.4萬km2,人口5600萬人,平均年降水量1000~1100mm,全國降水量年際、年內分配比較均勻。因此,英國水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供水和水環境保護。英國的供水水源大部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在總供水量中佔30%左右,並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中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
到20世紀末,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⑧ 英國的主要經濟作物是什麼 介紹一下 我要寫作文 大概五十來字就OK了 謝了
英國國土面積不大,作物組合的地區差異卻相當明顯,並具地帶性變化。 在光熱條件差、農業結構以畜牧業居絕對優勢的西北部高地帶,栽培牧草幾 乎在所有地區都是主導作物。反之,在光熱條件較好、種植業較發達的東南 部低地帶,谷類作物在多數地區的作物組合中佔主導地位。英國三種主要谷 類作物的相對比重也呈有規律的變化,由西北向東南,隨降水量減少和光熱 條件的改善,從燕麥為主,依次過渡為大麥為主、小麥與大麥並重或小麥為 主。非地帶性的土壤變化,對作物分布也有一定影響。
⑨ 從17世紀30到50年代,巴貝多的主要經濟作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糖,這是一個可以在不同語境中表達許多種不同語義的詞。但在今天,最為我們所熟知的糖是作為甜味的載體而存在的。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它只是一種隨處可見的調味品。不過對於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國人而言,糖的意義似乎並沒有如此的簡單。在歷史上,有兩種著名的舶來品對英國國民的生活乃至於英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一種是茶,而另一種便是糖。那麼,這種為人們提供甜味的物質,在英國歷史上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英國人對糖的痴迷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接下來就讓瞭望君帶你回到資本主義崛起時代的英國,領略糖這一商品所具有的革命性力量。
一、「工業的黎明」
——殖民擴張時代的糖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本文章中所指的糖特指蔗糖。這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植物之中的糖類物質,作為產品的精煉蔗糖(如白砂糖)則主要提取自甘蔗和甜菜。在這里我們將要重點討論的是從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因為對於英國的發展來說,甘蔗種植、蔗糖提煉、殖民擴張和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始後,西班牙、葡萄牙兩國占據了先機。西班牙人首次將甘蔗帶到了新大陸,而英國人則處於一個後來居上的位置。在17世紀40年代的英屬巴貝多島上,發生了所謂的「蔗糖革命」——在經歷過煙草、棉花以及靛青的種植後,巴貝多島上的種植園主們終於發現了甘蔗才是他們的生財之道。然而甘蔗的種植與其他的經濟作物不同,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蔗糖的提煉也要進行蒸煮、除沫、脫水、熬制等繁瑣的工序,並且需要設備來支撐。這並非小型種植園主能夠負擔的成本,那麼蔗糖的生產便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少數實力雄厚的大種植園主手上。這時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在17世紀英屬蔗糖殖民地的生產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近代工業化所具備的特徵:奴隸的專業化分工,生產計劃與時間的周密安排,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分離以及種植園主對奴隸的剝削。這些特徵無不體現了在蔗糖生產中出現了類似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雛形。從某種意義上說,最早的工業就出現在17世紀加勒比海地區的甘蔗種植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