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希特勒惦記,丘吉爾揮舞「魚叉」恫嚇,冰島為何是必爭之地
這是因為冰島雖然人口並不算是很多,但地處在大西洋的交通要道。所以使得冰島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希特勒佔領了丹麥,而當時的冰島屬於丹麥的領土,所以在當時冰島立即宣告了脫離丹麥並且獨立建國。然而當時丘吉爾害怕冰島和德國之間走得比較近,這樣會嚴重威脅到英國本土的安全,所以才會恐嚇冰島政府。
但是冰島的地理位置確實非常的重要,不然的話,不可能有很多國家會對於冰島的地理位置眼紅。所以這也導致了冰島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國家領土主權的安全。
2. 冰島歷史上有被別的國家侵略過嗎 它國土面積有多大
面積為10.3萬平方公里。是歐洲最西部的國家,位於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極圈,冰川面積佔8000平方公里,為歐洲第二大島。
絕大多數為冰島人,屬日耳曼族。近90%的人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
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凱爾特人在第9和10世紀間移民到冰島之前,冰島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無人居住的大島。冰島以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議會(冰島語:Alþingi)而自豪,雖然這一議會此後並未運行多久。某些文字證據顯示,愛爾蘭人的僧侶曾經在北方人到達之前在冰島生活過,不過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這一推斷。
冰島保持了300年的獨立,隨後被挪威和丹麥統治。1814年丹麥-挪威聯合王國根據基爾協議(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島是挪威國王的殖民地,此後成為丹麥的附屬國。1874年,丹麥政府給予冰島有限的自治,1918年,冰島在內政方面進一步獲得了類似於保護國的獨立和主權,外交和國防方面丹麥仍保留權力。1940年,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佔領和丹麥,同年盟軍佔領了冰島。 丹麥國王繼續保持法律上的統治直到1944年冰島共和國建立。
新的共和國是北約的成員國,並於1949年和美國簽訂了防衛冰島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美國在Keflavík設有軍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軍單方面撤出。到目前為止冰島還沒有自己的軍隊。
戰後幾十年來,冰島的經濟依賴於漁業,並因為這一生物資源和周邊國家發生過數次沖突,其中包括和英國間著名的「鱈魚戰爭」。近年來,由於對重工業的大量投資,經濟逐漸多樣化,煉鋁業發展起來,經濟領域不斷自由化和私有化。冰島通過EEA成為了歐洲經濟區的成員,但從未申請加入歐盟。
3. 為吃一條魚,兩個國家為何打了18年,每到關鍵時刻就賣隊友
為吃一條魚,兩個國家打了18年的因這條魚並不是真的指的是魚,它暗指的是海洋的主權和領土面積,這兩個國家分別是當時的英國和冰島,它們如此的摩擦不斷,更多的原因還是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然而每到關鍵時刻就賣隊友也就是美國。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兩個國家為了一條魚爭鬥了18年。但同時也讓我們看清了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關鍵時刻把隊友丟掉,即使曾經親密無間。
4. 火山比職業球員還多:33萬人口小國的冰島為什麼能進
火山比職業球員還多:33萬人口小國的冰島為什麼能進世界盃
當冰島2:1力克英格蘭挺進2016年歐洲杯八強時,英國足壇名宿萊因克爾忍無可忍。老爺子在推特上發飆——英格蘭居然被一個火山比職業足球運動員還多的國家打敗了!即便在歐洲杯1/4決賽中以2:5不敵東道主法國隊,但冰島依舊可以昂首離開歐洲杯的舞台。2017年10月11日凌晨,冰島主場2:0擊敗科索沃,以小組第一的身份首次挺進世界盃。這個火山或比職業球員還要多的國家是如何創造奇跡的?
這顯然不是冰島足球第一次震驚世人。當冰島在小組賽階段逼平葡萄牙、匈牙利時,社交媒體上就盛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冰島人口332529,女人165259,18歲以下的男性40546,35歲以上男性82313人,太胖的22136人,忙著捕鯨的1246人,監視地震的314人,看火山的164人,牧羊人1934人,剪羊毛的1464人,坐監的銀行家23人,瞎子194人,生病的7564人,在醫院、警察、消防隊工作的564人,在體育場看比賽的球迷8781人,隊醫2人,按摩師2人,管理國家隊的7人,剩下23人進入冰島國家隊!順便說一句,主教練是瑞典人。
那麼問題來了,冰島的火山真的有那麼多嗎?冰島踢球的人真的這么少嗎?為什麼冰島人這么少足球卻這么強?懶熊體育帶著大家一探究竟。
火山或比職業球員還要多
足球是冰島人最喜愛的運動。在冰島足協注冊的球員共21508人,包括女子球員。但這20000多人未必都是職業球員,根據BBC報道,冰島壓根就沒有職業足球俱樂部。因此,萊因克爾吐槽冰島的火山比職業球員還多,很有可能是真的!根據數據顯示,冰島全境共130座火山,包括活火山與死火山。
冰島足球模式
歷史上,冰島共3次進入歐洲大賽,分別為2009年、2013年冰島女足進入歐洲杯,2016年冰島男足挺進歐洲杯。根據2017年10月國際足聯發布的最新排名,冰島的世界排名為20。這樣的成績對於30多萬人口的小國來說,實屬奇跡。
成立於1921年的冰島足協,在過去的15年裡以巨大的投入改變了冰島發展足球的天然不足,最重要的就是從各個方面提升青少年足球水平。
冰島緯度高,那裡的人們只能抓住4-5個月的夏季在室外踢球。在漫長酷寒的冬季,人們只能在室內的硬地板踢球。
在金融危機席捲冰島之前,冰島的銀行資產到達國內GDP的七倍。這些熱錢的一部分就進入了足球設施建設,促進了冰島足球發展。即使2008年冰島國家破產,注冊年輕球員數量仍保持穩定,讓足球禁受住了經濟崩塌的寒冬。
根據BBC報道,冰島現在有30個全天候的標准足球場,7個在室內。同時,冰島還建造了150多個小型穹頂人工球場,讓基層的草根球員們在冬季也能有訓練場地。這些穹頂可以幫助球場在冬季承受更多來自狂風暴雨的壓力。目前,幾乎每個冰島學校附近都有一個足球場。
盡管冰島沒有職業足球俱樂部,但教練資源卻非常豐富。在冰島,考取足球教練執照十分便利。根據冰島足協的數據,全國持有歐足聯專業教練牌照的有13人,196人擁有歐足聯A級教練牌照,639人有B級牌照。這就意味著,每500個冰島人,就有一個專業教練。在一些大的俱樂部,甚至有A級牌照的教練訓練6歲的小球員。根據Howler雜志報道,相比之下,擁有5300萬人口的英格蘭只有約500個B級教練,每10000個人才有一名專業教練。從這個角度來說,冰島戰勝英格蘭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的硬體設備和師資力量,讓哪怕是在最邊遠的小漁村的孩子,都能有機會享受到國家標準的全天候訓練場地和專業的教練指導。
負責冰島一家足球俱樂部青訓的教練拉夫森表示,冰島的足球在6至14歲年齡層,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這也是為什麼冰島U21能在2011年創造歷史進入歐錦賽,這群年輕的隊員們就被稱作「室內的孩子」。
在幼童時代打下堅實基礎後,許多冰島的年輕球員,在16、7歲的時候離開冰島,前往歐洲其他國家獲得更好的發展。
冰島隊聯席經理哈德格里姆松的話也許就是冰島足球的縮影,「比賽時,我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小國。」
5. 二戰中的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為什麼被美國佔領
二戰中的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都屬於大西洋北部島嶼,隸屬與丹麥統治下。英美軍隊當然嚴防納粹德國軍隊佔領這些島嶼。
1940年,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佔領丹麥,冰島議會宣布冰島政府從丹麥國王收回冰島外交及其它事務的權力。同年英國佔領了中立的冰島,次年美軍接替英國軍駐守冰島。丹麥國王繼續保持法律上的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陵蘭一度由美國代管,戰後歸還丹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佔領丹麥時,英國控製法羅群島。
6. 冰島這個偏僻小國,為何能夠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
冰島在歷史上是一個相當貧窮的國家,曾經的經濟主要是依靠打魚和畜牧,並且自然災害頻發,土地十分貧瘠。十八世紀,狂虐歐洲的天花帶走了冰島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1783年Laki火山爆發,又帶走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並且還殺死了島上約一半的牲畜,令居民本不富裕的經濟雪上加霜。並且從16到18世紀,丹麥王國還對冰島進行過殖民統治,大肆掠奪冰島的財富。這樣看來冰島似乎照這樣發展下來,是壓根無法起飛了。
而美國為了能夠拉攏冰島,發動西班牙和義大利來購買冰島的海魚,並且壓迫英國退讓。可惜了當年的日不過帝國,現在直接被冰島這一小國按在地上摩擦。最終因為美國和蘇聯的壓迫,英國進行了退讓,冰島最終勝利。
之後的冰島,因為有了世界兩大經濟體的大力援助,在經濟方面一下子就躍然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7. 冰島是極寒之地,為何還能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島國
冰島,全名冰島共和國。是位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的一個島國。就旅遊時間而言,更多人喜歡冬季,在那裡,跟心愛的人一起領略美麗的極光,一起滑雪,一起完成一座冰雕,這將會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8. 在鱈魚戰爭中,問什麼北約多次讓英國妥協而不是逼冰島妥協 英國在北約中的地位明顯重於冰島啊,求解。
餓鱈魚戰爭一共有3次。
第一次是1958年冰島把領海擴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圍,英國當時確實是軍事壓倒性優勢(剛經歷二戰洗禮,裝備精良,戰士經驗豐富。反而冰島就自製土炮,沒經驗得警察和平民來當戰士。。。)不過當時英國考慮到冰島也同是北大西洋公約同盟國,不想把事情鬧大就退了
第二次是1971年冰島再次宣布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里,英國有點忍無可忍了,英國政府派遣7艘主力戰艦對冰島進行恫嚇。北約這時候就意識到問題嚴重,開始對英國施壓,英國就退步了。(當時英國領海確實太大了,把周圍國家領海都擠得很小)
第三次是冰島於1975年宣布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里。英國就在1976宣布和冰島斷交。之間一直很多沖突,不過英國一被冰島軍艦打就跑,英國不想把事情上升到戰爭。同時歐盟和北約都一直調停,但是英國打死不讓步,後來歐盟失去耐性了,就頒布了歐洲各國的海洋專屬區均限定在200海里的法令。
英國基本都是被打了就跑,說不上什麼大戰爭=。= 英國之所以不敢正面開戰是因為和冰島都是歐盟成員,如果開戰就打破了歐盟不攻擊自己人的條約,好不容易結束了一千多年的歐洲混戰,英國不想讓自己破壞了這個歐洲同盟。北約對英國施壓也是正確的,英國廣闊的領海確實影響到其他國家了。。。
不是像LS說的什麼阻止英帝國崛起,英帝國早就沒落了,二戰對英國打擊夠大了,沒必要刻意去落井下石
9. 英國與冰島的鱈魚戰爭
鱈魚戰爭是指英國、冰島兩國之間因爭奪鱈魚資源而發生的一系列戰爭。這場戰爭從1958年開始直至1976年結束,時間跨度近三十年。
起因
鱈魚是一種西方人愛吃的一種海魚。自18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尤其是英國對於鱈魚的捕撈量越來越大。當時,歐洲鱈魚最主要的產區就位於冰島海域,許多歐洲國家在該海域對鱈魚進行瘋狂的捕撈。冰島非常擔心他們賴以生存的鱈魚資源在這樣的瘋狂捕撈中被破壞殆盡。
進程
1944年,冰島從丹麥的統治下終於獲得獨立。他們決定依靠冰島豐富的漁業資源(特別是鱈魚資源)把國家建成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家。為了充分的保護鱈魚資源,並保護冰島漁民的經濟利益,冰島政府先後多次宣布擴大領海區域,並於1958年宣布將領海擴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圍。1958年8月30日是冰島政府要求其他國家船隻離開該海域的最後期限,當時除了英國的拖網漁船,各國漁船都離開了冰島12海里界限。為了保護自己的漁船,英國皇家海軍派遣了37艘艦艇、約7000名士兵為漁船護航。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剛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當時的冰島只有一些舊漁船改造而成的土炮艦,而戰士則是完全沒有作戰經驗的警察和普通百姓,而且冰島的總人口不足30萬,二者之間的力量對比極為懸殊。英國政府認為冰島不可能進行抵抗。雖然冰島武器裝備、戰斗素質、國力等各方面都遠遜於英國,但是冰島果斷地開炮驅逐來犯的英國漁船以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歷史上頗為有名的鱈魚戰爭就此爆發。不過冰島也明白兩國之間實力的巨大差距,為了不過度刺激英國,冰島戰艦雖然向英國船艇開炮,但卻刻意避免傷到船員。英國考慮到兩國同為北大西洋公約成員國,如果戰事升級必然引起美國等其他北約國家的干涉,因而不敢對冰島大動干戈,其結果就是英國漁船在冰島人的干擾下幾乎捕撈不到鱈魚。英國不得不坐下來與冰島開始談判。1961年,英國正式承認冰島12海里領海線。但是冰島還是不滿足,宣稱要進一步擴大領海,並禮節性的給予英國3年的調整時間。 1971年,冰島再次宣布禁漁界限擴大為50海里。英國對於冰島這種得寸進尺的做法忍無可忍,於是鱈魚戰爭再次爆發。在為期1年的沖突中,冰島艦艇和漁船用割斷漁網、炮轟船隻的方法驅逐外國漁船,共有69艘英國漁船嚴重受損。英國政府對此十分惱火,於是派遣7艘主力戰艦對冰島進行恫嚇。冰島對此毫不讓步,並揚言要與英國斷交。北約意識到沖突的嚴重性,於是對英國施壓,英國無奈只能再次讓步。 1974年,由於冰島鱈魚捕撈量大幅下降,為保護日漸枯竭的鱈魚資源,冰島宣布禁漁區域擴大到200海里。1975年12月,英冰兩國再次開戰,此次沖突持續了5個月。與此同時,歐共體也緊鑼密鼓的進行調停。但是英國依仗自身強大的海軍實力,堅持毫不讓步。
結果
1976年2月,歐共體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開宣布歐洲各國的海洋專屬區均限定在200海里。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英國不得不最終承認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
影響
冰島宣稱的200海里的海洋界限,被定義成專屬經濟區後在1976年獲得廣泛承認,此後大多數國家也宣布自己的200海裏海界。冰島通過努力不僅保護了自己權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海洋游戲規則,在世界海洋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