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拿破崙為什麼要把英國說是小店主國家
英國是個小店主之國, 和他同時代的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也評論說:英帝國政府深受小店主影響。 在這個崇尚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度里,每個城市裡繁忙的大街上,都是鱗次櫛比的小商店。 其折射的意義是指:眼界不寬\\\\只顧眼前.
【材料二】歷史學家黃仁宇說:"我只能推斷,英國結束長達一個世紀的動盪後,在斯圖亞特王朝的末期無意間開啟通向現代發展的秘密之門,這一切純屬碰巧,而非刻意".正如歷史學家所言,英國是一個"原生自發型"的現代化國家,不列顛的崛起和現代化,是英國歷史自然發展而遠非外力強迫的結果,也是英國人在開拓世界市場的過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於拿破崙將英國稱為"小店主的國家".
-一《 大國崛起 》解說詞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列舉英國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所進行的重大歷史事件.(4分)
(2)英國"開啟通向現代發展的秘密之門"的"鑰匙"是什麼 "這一切純屬碰巧"嗎 試作解釋.(5分)
(3)為什麼英國被稱為"小店主的國家" (3分)
【解析】注意19世紀末英國所處的發展階段.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界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階段.再次既要注意壟斷階段的階段特徵又要了解英國在壟斷時期的獨特特徵.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由此聯想到美國,德國,日本,法國,俄國等國家的壟斷階段的特徵.
(1)重大歷史事件:推行重商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清教徒運動)(4分)
(2)"鑰匙":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2分)不是巧合.(1分)它是英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革命後通過溫和的漸進的改革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不高及封建勢力的強大,及傳統文化所決定的;而且英國首先具備工業革命的基本條件.(3分)
(3)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通過"商業革命"和"奴隸貿易"等多種手段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資金);資產階級革命後又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生產大量產品(貨源);然後以商品為媒介,以武力為後盾打開世界市場(銷售).所以,英國被稱為"小店主的國家".
Ⅱ 拿破崙用兵如神,為何英國最終成為海上霸主
很多人以為英國成為海上第一霸主,奠基之戰是殲滅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實不是,無敵艦隊和英國打了五次,並沒有傷筋動骨。真要說哪一場海戰奠定英國海上第一霸主地位的話,無疑是特拉法爾加角海戰。而英國的對手則是大名鼎鼎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以及老對手西班牙。
Ⅲ 拿破崙的崛起破壞歐陸均勢,而他被孤立則是因為什麼政策
拿破崙時代的大部分戰爭並不是法國主動發動的,而是英國策動的。英國之所以這么熱衷於反法,主要是當時拿破崙觸碰到了英國的兩個禁區:自由貿易和歐陸均勢。這兩個禁區,以第二點為主要矛盾。
也就是說,即便拿破崙願意與英國進行自由貿易,英國也不會與他和解。因為英國絕對不會允許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統一,且勢力強大的政權存在。不把拿破崙整下台,英國人決不罷休。
英國跟法國打到底,拿破崙怎麼辦呢?沒辦法,他也只能是硬扛到底。不然,那就只剩下向英國投降這條路了。
為了反制英國,拿破崙在1805年發動了特拉法爾加海戰,但是結果不理想。法國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主帥維爾納夫和18艘戰艦當場英軍俘獲。此役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轉而打經濟戰,想出了一個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招——強制要求歐洲大陸不與英國人做生意。
為此,拿破崙構建了一套大陸封鎖體系。想要把英國孤立,既讓英國的商品進不來,同時也讓歐洲的原材料出不去。
總的來說。當拿破崙制霸歐陸後,他其實就沒有退路了,即便他想退,英國人也不會允許他存在。不把法國打分裂,英國人不會罷手。法國也一樣,當戰爭啟動後,已經不是誰想停就能停的了。所有人,如果不是精疲力竭,但凡還有點力氣廝殺,都會繼續打下去。這就像二戰時期的德國,花了那麼大的力氣取得的勝利果實,怎麼可能說放棄就放棄?如果不是蘇軍打到了柏林城下,德國人絕對不會想到見好就收,放棄既得利益。
拿破崙最主要的敗筆不是他見好沒收,而是他還不夠狠。他在1807年簽訂《提爾西特合約》後,就應該繼續對奧地利進行窮追猛打,把奧地利打成普魯士那般模樣,而不是回師去打西班牙。允許奧地利繼續保留15萬精銳。
當時歐洲的五大國,英國、法國、沙俄、奧地利、普魯士,拿破崙只摧毀了普魯士。他在拿英國沒辦法,留著奧地利的情況下,居然又連續開拓了西班牙、沙俄兩個戰場,這才是他的敗筆。
假如拿破崙當時徹底瓦解奧地利,鞏固他在歐洲大陸的基本盤,那麼1813年沙俄反攻法國時,就不會進展得那麼順利。畢竟拿破崙遠征沙俄,俄軍也損失慘重。而拿破崙只要還有喘息之機,他也不會敗得那麼慘。
Ⅳ 拿破崙戰爭時期,進入資本主義的英國為什麼站在了反法同盟的一邊
英國自海上發跡以來,稱霸世界的一個秘訣就是歐洲大陸均勢政策。就是使歐洲大陸互相牽制,無暇和英國爭奪海外殖民地(殖民地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作用就不必說了,大家都知道)。因此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的過於強大都會威脅到英國對海洋的獨霸地位(特拉法加海戰就可以說明,拿破崙早就覬覦大英帝國的海權了)。一旦歐洲各國的主權邊界消失,一個大陸國家的信息、資源和商品的流通獨佔了大陸市場,英國商品和金融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因此讓拿破崙這個資產階級的皇帝稱雄,會威脅到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支持各封建王國,不僅可以打擊未來的競爭對手,還能賣了人情,順利獨占各國商品和金融市場(英國是各封建王國大債主,七次反法同盟都是它在贊助)。
Ⅳ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想統一歐洲,為何前者是英雄,後者成了狗熊
拿破崙如果統一歐洲,那將是歐洲之福,如果希特勒統一歐洲,那將是歐洲之禍!
拿破崙是我最喜歡的歷史偶像之一,對,我們搞文史的也應該有偶像,哈哈哈!
我讀的第一本傳記不是《名人傳》,而是《拿破崙傳》,在我年少的時期,對拿破崙的軍事造詣充滿了崇拜。
從土倫戰役開始,拿破崙登上歷史舞台,馳騁沙場23年,親自指揮60多次大型戰役,取得50多次的勝利,堪稱軍事奇才。
希特勒執政期間的思想控制政策,堪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破壞,德國以盛產科學家和藝術家而著稱,在希特勒的治下,這些人遭到瘋狂的破壞,只要是不滿納粹文化,就會遭到打擊報復。
而希特勒最不可原諒的就是實行殘酷的民族迫害主義,在希特勒的執政時期,大規模反猶太人的行動從來沒有停止,相關資料顯示,在這場屠殺猶太人的浪潮中,德國人屠殺了將近六百多萬的猶太人。
如果說希特勒的法西斯能夠統治歐洲,我相信整個西方文明都將遭到毀滅。
Ⅵ 拿破崙能夠稱霸歐洲,是不是被逼無奈的選擇呢
歷史上,對於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將其歸咎於貪婪。因為如果拿破崙不是一心想要征服歐洲,不停的擴張,那麼他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但事實上,這顯然不是拿破崙能夠決定的,除非他主動放棄法國歐陸霸主的地位,將曾經贏來的利益主動交出去。縱觀拿破崙時代的擴張戰爭,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被動進行的。
所以說,拿破崙的封鎖政策不僅很失敗,而且還搞得歐陸怨聲載道,分歧嚴重。而英國則趁機繼續分化拿破崙統一的歐洲。
而由於之前海戰的失利,拿破崙對於征服英國還是有點不自信,於是選擇了俄國下手。結果咱們都知道了,拿破崙輸給了俄羅斯的冬天。當然,此時的拿破崙還未徹底的走向失敗。是英國再一次組織第六次反法同盟,挑唆拿破崙昔日的小弟們,奧地利和普魯士先後反水,拿破崙最終走向了失敗。而後拿破崙雖然有過短暫復辟,但又是英國組織第七次反法同盟,將其擊敗。
所以,對於拿破崙來講,他雖然是劃時代的人物,但卻也逃不了時代的限制。在那個環境下,收手不收手,不是他能夠決定的。而英國這個特殊的存在,更是其最終失敗的關鍵。
Ⅶ 拿破崙是怎麼贏得英國人尊重
因為拿破崙是神一樣的存在在那個年代。其實兩國針鋒相對只是貴族為保護自身利益而導致的,至於人民他們可能並不憎恨拿破崙。
Ⅷ 為什麼說拿破崙迷討厭英國人
英國人有錢,瞧不起別人,對別人指手畫腳,拉攏其他國家對抗法國,
Ⅸ 拿破崙做了一筆生意,本想對付英國,為何卻成美國的大恩人
英國當時和發國的關系不太好,法國想要讓美國去牽制英國,此時如果法國再得罪美國,就會產生不利的局勢因此才會把一大片土地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美國,成為了美國的大恩人。
拿破崙之所以同意把這片地區賣給美國,主要還是因為第三次的反法同盟戰爭,當時,法國和英國之間的關系特別的緊張,所以法國不希望再和美國把關系搞僵,拿破崙把這個地區賠本賣給美國就是為了和美國打好關系。
Ⅹ 拿破崙封鎖了英國的貿易,英國怎麼反而更繁榮
原因有二:
一、各國陽奉陰違當時拿破崙對英國進行經濟封鎖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陸地上的稱霸,之所以對英國進行封鎖就是因為英國在海洋上稱霸,阻礙了法西斯的稱霸世界的夢想。然而英國之所以能夠在海面上稱霸,就是因為他們的經濟太過強大,他們主要就是靠著海上貿易進行的經濟交流,所以拿破崙就想要從經濟上進行擊潰英國的海洋優勢,進而擊潰英國,實現自己稱霸全球的夢想。
綜合來講,拿破崙對英國的封鎖,剛開始是起到了一點作用,但是這一點點作用起到的另一個更大的作用是使其他國家看到了英國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反而在後來加大了與英國的來往。所以才說拿破崙對英國的經濟封鎖,是起到了反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