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生活需要注意什麼
1.談話切忌拐彎抹角
在英國談正事或工作的時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題;拐彎抹角地說話,會被視為浪費時間。英國人說「no」的時候,並不是要開始與你討價還價,而是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同時,英國人是很有幽默感的,在嚴肅的談話中,也會穿插一些輕松的笑話。但他們在戲謔的時候,外表可能看起來很嚴肅,你可別以為他是在生氣。
2.社交從酒吧開始
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覺得,英國人雖然有禮貌,卻很冷淡。的確,英國人不喜歡過於親熱,覺得這樣膚淺而且不真誠。太多的熱情和關注,會讓英國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們建立友誼,確實要花些時間。
隱私對於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婚姻、戀愛關系、財政、健康等話題,應當避免,除非對方是很好的朋友。另外,酒吧是英國人喜歡與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國學生可能會被邀請「出去喝一品脫」(go
out to have a pint),作為與英國學生社交的開始。
3.吃飯、聊天交替進行
到英國人家去做客,應准時赴約,不要早到,更不能遲到,並准備一些小禮物。吃飯時,吃完自己餐盤里的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如剩下食物,在英國意味著客人不喜歡這些食物。
英國人喜歡在吃飯時聊天,但這時需要注意吃東西和說話應交替進行。吃東西時張大嘴和說話,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吃飯時,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須張大嘴巴,最好用一隻手遮住它。在英國文化中,飯後留下來進行社交談話,被視為禮貌的行為,因此聚會可能多延續幾個小時。
4.有事要預約
在英國,與人交往時還要注意: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應當盡量避免在晚上10時後打電話到別人家,而晚上11點後打電話,則很可能被英國人當作有緊急事件。英國的許多服務都需要提前預約,如看醫生、理發、美容、配眼鏡等。如需要取消預約,就必須提前24小時通知對方,否則可能須支付取消費。
5.多學俗語用處大
在英國生活,中國學生可能會遇到許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語。提前了解一些俗語,會給初到英國時的生活帶來很大幫助。
例如,「Loo」指廁所(WC),「Tube」指地鐵(metro),「Tea」在某些情況下指正餐,「Pants」指內衣褲。人們說「flat」(公寓)而不說「apartment」。「To
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場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而當人們說「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時候,意思是「yes」。
6.付小費,不砍價
在英國餐館里,給侍者小費是很普遍的事,因為賬單里不包括服務費,通常按賬單的10%左右支付。在英國的自助快餐店中,顧客應當自己收拾吃剩的東西,而不能像在中國一樣,把殘羹剩飯留在桌上。
7.接打手機看情況
在國內時,我們習慣隨時隨地接打手機,而英國人在聊天或吃飯時,是不接聽電話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因此,在吃飯或者聚會時,盡量不要讓手機打擾到別人,我們可以把手機設為靜音,並使用語音信箱。
② 英國人們的生活環境好嗎
英國人的真實生活水平
之前看到了有位仁兄寫日本的真實生活,我參照了一下英國的,覺得日本和英國在很多社會體制和消費概念上是一樣的,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英國人的真實水平。 本人工作了一年半,收入在同齡人中屬於略高於英國平均水平。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人有很多地方和之前那位仁兄描述的日本人真實生活一樣,之前那位仁兄用了計件的辦法來描述購買力和收入的關系:
月購買力即中國月工資/物價=1500元/7元=214件,日本30歲工人的月工資/物價=300000日元/100日元=3000件,日購買力中國 214件/30天=7件/天,日本3000件/30天=100件/天。反過來理解物價/工資比就是中國物價一天工資能買7件,日本一天工資可以買100 件。
對此很多人難以理解,有人反駁說一碗拉麵在日本要600日元,是中國物價的5-10倍。其實作者沒有錯,網友的拉麵論也沒有錯,只是網友有一個概念沒有搞清,那就是,在中國,最貴的是物品,最便宜的是人力,而在發達國家,最貴的是人力,最便宜的是物品。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如果去超市購買,價格將非常便宜,便宜到什麼程度?便宜到等於或略高於大陸的消費水平。那位在日仁兄說的百元店,英國也有一鎊店,很多東西,比如六灌可樂一鎊,十二個雞蛋一鎊,一大盒曲奇餅一鎊,這些都是確實存在的,到不是誇大。當然,這些一鎊店都是檔次比較差的東西,在超市裡同樣的物品會有明顯檔次的差別,比如一盒雞蛋,最便宜的一鎊十五個,最貴的可能是三鎊六個。一鎊店都是同類中最低端的,但是由於很多生活必須品在我看來沒有必要買到很高端,所以一鎊店還是我非常樂意去的地方。與之對應的是英國的人力資源非常昂貴,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所有的服務業價格會提上一個檔次,去餐館和在家裡自己做飯在消費上可能相差三到四倍,所以像在中國一樣,在家吃怕麻煩不如去餐館的說法在英國是不成立的,當然,去KFC或者一些印巴的kebab快餐店除外。 很可悲的是,中國人的人力便宜不僅體現在國內,在英國也一樣。 同樣的宅急送,PIZZA HUT全倫敦都有點,到我家應該不超過10分鍾,是15鎊以上起送, 我知道的一家中餐館離我那裡車程是25分鍾,十鎊錢以上起送。 一個雨天我點了十二鎊錢的菜,過了一個半小時門鈴響起,一個十八九歲的白白凈凈的小夥子頭發濕漉漉的站在門口,我很過意不去,因為我知道如果來回車程快一個小時卻只送12鎊左右的東西的話,那他一個小時掙的錢應該不超過3鎊,我知道英國的法定最低工資是5.5鎊,但是中國城裡的最低工資有開到兩鎊的。
我覺得那位日本仁兄對日本社會結構經濟體系構成了解非常透徹,在下很佩服,遠遠達不到那種程度,只能盡力為之,在這里模仿那位仁兄的構文邏輯了。
1, 收入和購買力。
收入: 英國普通人畢業後的收入為2萬鎊,逐年遞增,在三十歲左右達到3萬鎊,在四十歲達到4萬鎊, 這是屬於平均稅後水平,低於這個的應該算是比較不如意的,高於這個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 月購買力按照三十歲的3萬鎊計算 英國月工資/物價 = 2500鎊/<1鎊 = >2500件, 英國人的日購買力應該是 2500/30,大於83件, 個人覺得在英國一鎊的用途還是要略大於100日元,所以日英兩地的生活水平應該比較接近,日本略高。 這個應該可以理解,日本的人均GDP本就略高於英國。 由於飲食習慣的問題,英國和日本在有些食物的價格上應該有區別,比如英國的牛奶,雞蛋,土豆,西紅柿,胡蘿卜,牛肉,羊肉,果汁等就相對便宜,但是魚類,新鮮葉類蔬菜,豬肉相對比較貴。 一般來說周末開車去附近24小時的大型超市買兩個禮拜的東西塞滿冰箱。 如果不去餐館也不出去社交的話,我和女友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在200-300鎊,這筆錢已經足夠吃自己想吃的喝自己想喝的。 如果去一般的餐館的話平均每個人消費是15-20鎊。
2, 住宿
倫敦的住房比其他城市貴30%-40%, 倫敦又從里到外劃成六個區,你可以把倫敦想成六個同心圓,從內到外六個圓圈價格也是從高到低。 英國人在有第一份工作的一到兩年內都會租房住,一般來說一個地段不錯的現代高檔公寓區離地鐵站比較近的二區或三區的兩卧一廳租金在1000鎊一個月, 如果在市中心一區的話價格可能達到1500-2000。 而如果在三區以外的話一個三房帶花園的房子可能一個月是800鎊,所以找一個三區以外離火車站近的房子是個不錯的選擇。 英國人的購房大都通過分期付款,湊夠首期直接去銀行談分期付款。 三區一個不錯的三房兩廳帶花園車庫的房子大概是30W鎊左右,那樣首付3W鎊,以後每月付500鎊付20年,這點和日本的情況應該很像。 二線城市如曼徹斯特伯明翰,房價低大概20%-30%, 三線城市房價低50%-70%不等, 有一次去英格蘭北部的一個叫做grimsby的海邊小鎮玩,看到那邊的海景房子一套是8W鎊,看的我心很癢。
3,話費
這個我想單獨拿出來提一下是因為我也曾經是深受電信剝削的苦難者,一直覺得用手機聊電話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每有電話打來還要看一下區號計算下是來自多少公里以外的電話。在英國簽了手機後終於明白了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發簡訊。 這邊的手機通常是簽合同,一個18個月的合同,每個月交付30鎊錢,運營商送你一部價值300鎊的手機,每個月有1000分鍾話費和500條簡訊,並且分鍾數是單向計算,接聽電話收錢這種謬論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 30×18-300,這樣算來其實18個月的花費總共是240鎊,那每個月花費是13鎊左右。 我想了下大學期間我的手機話費應該是每個月100元左右,算下兩地的收入差,再想一下那個簡訊機真的是恨電信恨的牙癢癢。
4, 稅收
英國的稅收很高,正式工作的話1500-35000鎊的收入者需要交付20%的個人所得稅,另外還有11%的每年的醫療保險費用。收入高於35000的部分將支付40%的稅收,也就是說一個年工資是四萬鎊的英國人,一年交的個人所得稅是35000×20%+5000×40%=9000鎊。 收入越高交的稅越多。 英國實行的是真正的高收入高貢獻政策。 英國的稅收被大量用於醫療和教育,本國國民教育成本極低, 醫療是全民免費,其實其覆蓋面不止全民,是所有合法在英國居住的居民,包括留學生。 這種制度保證了再窮的人也享受最最基本的權利,生存權,不管你是否有份正式工作都可以去醫院排隊享受醫生的免費診斷,醫生會給你葯房,你拿著葯房既可以問醫院購買,也可以自己去葯材店購買,把醫院從一個賣葯的角色轉化成一個診斷的角色,這是把醫生和錢分開的一個關鍵措施,只有把這些關鍵部門的利益外殼剝離才是能解決很多我們今天詬病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每年那麼多過來考察的官員對這些措施視而不見。
以上是對英國人生活的一些方面的介紹, 希望大家結合那篇日本人的真實生活對國外的生活水平有個大概了解
③ 英國脫歐對我們老百姓有什麼影響嗎
總體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英鎊大跌。
全球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英鎊大跌10%,黃金怒漲100美元,美元兌日元跌破100大關,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跌破1.5%,日經期貨暴跌1000點觸發熔斷,亞太股全線暴跌!這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都沒有見過,要知道公投期間,英鎊一度暴跌11%,創造了31年新低。
哀鴻遍野
別激動,看似一片紅,其實紅表示跌啦,國外的喜歡用紅色表示下跌,綠色表示上漲。哀鴻一片!!!
對於脫歐,我看了很多文章,都持有悲觀的態度,其實,我們老百姓大可不必這么悲觀,因為無論是貿易談判受限、人民幣短期貶值、還是中企海外融資難等問題,跟我們生活跟我們生活都沒啥關系,大家放心好啦,該吃吃,該喝喝,朋友圈嚴肅認真的分析觀點很多,我就不贅述啦。
今天我聊一聊自己的一些想法。退歐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對我們中國的影響也沒有那麼大。
對A股的影響:
投資咱還是需要看長期的是不。從中長期來看,影響咱股票市場的還是咱自己國內決定,看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也沒那麼可怕,是不,然後就是退歐,還需要好長的手續要走,所有的貿易協定都要重新談判,影響有限。此外,國內調結構,供給側改革、金融體系制度變革的紅利仍然值得期待滴哦,因此,判斷短期內股票市場,由於英國退歐導致的影響可能會快速的修復哦。
另外,歐洲各國肯定會陸續出台措施來穩定他們的市場。那麼,這些政策,對於我們來說,反而是利好。
最後,還是那句話,指數下跌,定投基金,沒錯滴。目前很多個股其實已經創了新高,建議我們買基金的朋友繼續堅持定投!在市場恐慌的時候布局,在市場瘋狂的時候兌現收益!
然後就是跟我們有關滴積極影響。
因為脫歐,英鎊等匯率大跌。號稱在匯豐銀行,客戶經理電話已被打爆,然而他們以無暇顧自己的客戶,紛紛自己到櫃台前開始大量買入英鎊,好可樂有沒有~~~
所以,英國留學有便宜啦。留英一年的學費及生活費約在30-50萬之間,若按英鎊貶值15%來測算,則對於留學英國的學生來講,每年可節約費用約在4.5萬-7.5萬之間。另外,想去英國旅遊的,剁手黨一族的,一定也樂開了花吧。
另外,雖然英國的房價肯定會受影響下跌。但對於一直想要購置英國房產的朋友,這將是一個機會。中國的土豪們,該把錢拿出來,關注機會的出現了。
④ 生活在英國是何種體驗
進行英國移民後會發現「保守」似乎是英國人、英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屬性,但是「保守」的英國文化中也有一部分十分獨特。英國人特別不戀家,「市場調查局」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他們調查的2010名英國人
中,超過四分之三的人都願意赴海外定居,其主要原因是到國外享受更好的生活。
大約52%的受訪者說,他們樂於在國外生活的時間為6個月到2年,21%的人則希望定居時間超過6年。在談到移居海外的原因時,38%的受訪者表示是為了生活得更好;30%的人稱他們希望體驗新的人生經驗;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願意生活在更溫暖的地
方,另有9%的人把事業發展作為移居海外的主要原動力。
⑤ 生活在英國是什麼感覺
我三四十歲的時候在英國當過幾年大學講師。
我花了我的其他幾年的地方可能是有趣的比較,即德國,奧地利,加拿大,美國,法國,紐西蘭,中國,印度和瑞典。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會這樣描述英國的生活,但我可以從一開始就說,我瘋狂地愛著英國,並且會永遠開心地待在那裡:
這是一個穩定的國家,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不會因為社會的變化而忘記更新。而後者,往往比某些人更積極主動,導致了一種奇怪的、過時的與幻想的並存。
這是一個小地方,人口稠密,人口的多樣性令人難以置信,既有老的,也有最近的。在英國,人們有著復雜的背景,沒有人是一樣的,古老的傳統和身份到處發揮作用,這是一種標準的期望。在英國,如果你坐在一輛公共汽車上,打開某種文化x射線,你會發現其多樣性的深度和廣度是難以理解的。在整個世界上將會有各種教派的人,而且往往是他們混合的結果;將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這個有趣小島世界的生活方式和習俗。這幾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幻想,就像吉恩·羅登貝里(Gene Roddenberry)那樣。英國是進取號星艦。
在英國,如果你坐在一輛公共汽車上,打開某種文化x射線,你會發現其多樣性的深度和廣度是難以理解的。在整個世界上將會有各種教派的人,而且往往是他們混合的結果;將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這個有趣小島世界的生活方式和習俗。這幾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幻想,就像吉恩·羅登貝里(Gene Roddenberry)那樣。英國是進取號星艦。
⑥ 在英國生活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英國是個有趣的地方
不管是氣候,飲食,還是別的什麼東西,與國內相比,雖說不上翻天覆地,但也著實需要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適應。
1、語言
首先是語言問題。
說實話要不是語言不通,在遠離家鄉的地方生活其實不會這么難,和別人交流有障礙,去超市買東西有障礙……有時候這種語言障礙真的很讓人崩潰。
當我在英國的海關和工作人員交流的時候,心裡是很忐忑的,這不是托福考試,而是真正地通過交流去解決生活中的事情 。
要和英國人交流,其實有簡單的部分,也有困難的部分。
困難的是,他們的語速有快有慢。當你遇到一個說話像唱rap的人時,怕是只能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猜測他想表達的內容了,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操著一口標準的英式英語。當你聽到那種帶著口音的英語的時候,不禁會對那些會說中國方言的外國人肅然起敬。簡單的是,他們其實並不會在意你的一些語法錯誤,只要意思大概對,他們都能懂你想說什麼。所以,從第二天開始,基本的交流其實已經不成問題。
2、行為習慣
其次,是英國人的一些行為習慣和我們有一些區別,這也花了我們不少時間去適應。
首先,他們的車是靠左行駛的。一開始可能想的是反正我又不開車,這和我又有什麼關系呢?當你過馬路的時候就不會這么想了,你必須養成過馬路時先看右邊再看左邊的習慣。英國人開車一點都不溫柔,我懷疑他們會在任何一段空曠的路上將油門踩到底。
3、生活習慣
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下午4點的時候。就算孩子沒人帶也不用操心,英聯邦國家都有個共同點,小孩是不用上幼兒園的上班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去公司公司或者社區,都提供托兒所(免費)下班了再去接孩子回家,國內光一個幼兒園就得花好多萬。
移民英國,總體來說,很不錯。新出台的創新類移民,相比於之前的移民方式,省去了一大筆錢,去到那邊生活還是挺好的。整體的社會福利也比較好,文化教育氛圍好,非常適合一些求學的學子。希望這位海外華人的感受,能夠幫到即將選擇移民英國的你。
⑦ 到國外(英國)生活有什麼不便嗎,怎麼解決要做哪些准備。例如:通訊,醫療等
我在英國呆過兩年,沒有什麼不方便。
吃:超市裡面有米有菜有油有水果,中國超市有各種調料,包括老乾媽、花椒、豆瓣醬等等
穿:有各種檔次的商店,便宜的比國內還便宜
住:一般住學校宿舍,英國的大學住宿條件是全世界最好的,也可以在外面租房
行:計程車一般是電話預約,價格不算太高,公交車出行也很方便,到每個站都有固定的時間
通訊的話有多家電話公司,收費不一樣,國內的非定製手機可以用當地的sim卡。醫療的話有醫保,學校有醫療室
⑧ 什麼人不適合在英國生活
今天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十全十美的。每個國家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對有些人來說,英國可能就不是理想的國度。 首先是愛熱鬧的人。這種人到了英國應該很難適應。英國不象國內,夜生活豐富多彩。這里的商場冬天的時候大約5點就關門了。當然酒吧,飯店照常營業。但是這里沒有什麼卡拉OK和其他的娛樂設施。這里也不象國內,下班了,經常可以約幾個好友出去聚聚。英國人下了班通常都回家。有些剛從國內到英國的人,會覺得英國的生活有些枯燥。英國人少,在國內,滿街都是人,人多車也多。英國顯得冷清一些,沒那麼多人,沒那麼多車。 習慣於快節奏高效率的人。英國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工作效率也慢,急不來。做事情通常要有耐心。要等。很多事情都要有預約。比如說看家庭醫生。在英國看病是免費的。但是不能隨來隨看。普通的病都要預約。(急診除外)通常要等個兩、三天。剪頭發也要預約。對於急性子急脾氣的人來說,會很難受。 想要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的人。老實說,在英國很難找到那種轟轟烈烈的感覺。這里沒有那種職場氛圍。在英國很少有人加班。都是到點就下班。他們也很注重家庭生活。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後,媽媽都會放棄工作或只選擇作兼職,以便於照顧孩子。即使是男子,也有人會因各種原因放棄全職工作只做兼職。英國人很實際,非常考慮自己的能力限度,不輕易嘗試不熟悉的領域。換句話說,英國人的野心不大。他們也不喜歡壓力大的工作。 等級觀念比較強,習慣於被人捧著的人,到了英國會有較大落差。這里沒人在乎你過去的頭銜。英國職場上下級關系相對講比較單純。大多數單位,職位的升遷,工資的增長不是依靠某個人說了算,他的制度性比較強。所以不存在下級和上級要有親密特殊關系的問題。 還有一種人,就是我在以前的博客中提到的美食家。在英國,吃飯真的很簡單。早點不象國內有很多選擇,品種單一。冬天通常是英國粥,類似我們的稀飯。但不一樣。夏天,用牛奶沖泡一些英式的速食品(有麥片,水果等)。中午通常就是三明治或一杯湯。晚上中國人家庭會炒菜吃一頓中國飯。總的來說,英國人用在食物上的時間只有我們中國人的一半。 以前有人說,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美國,因為那裡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也把他送到美國,因為那裡是地獄 英國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國家。生活壓力小,節奏慢,景色也還不錯,民風相對純朴。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
⑨ 問一下在英國留學和在英國生活過的感受
對於每個留學海外的學生來說,留學的經歷都是留學生所難以忘懷,為此,留學生都會選擇將自己的留學經歷記錄下來,下面就來看看我的英國留學生活經歷。
中國人OR外國人?跟誰同居?
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修煉一口流利的外語,所以選擇室友的時候,老外才是最理想的「同居人」!想必每個准留學生在出國前,都被周圍人耳提面命過無數次這句經驗之談。
老外是最理想的同居人?事實真是這樣嗎?聽完我的同學Lisa的遭遇,你的心中就會有答案。
Lisa是一位來自中國南方的姑娘,除了會做一手美味地道的中國菜,還喜歡煲些靚湯給自己護膚養顏。可是同住在一起的英國女生卻認為Lisa使用公共廚房的時間過多,影響了她的生活。
對此,Lisa有一肚子的委屈:每次做飯自己都會很小心地避開別人使用廚房的高峰時間,為什麼還會引起室友的不滿?
我相信Lisa的遭遇絕對不是個案。與老外同居,固然無形中有了一位外語陪練,可是文化差異帶來的沖突同樣在日常生活接觸中在所難免。
試想一下當你和室友每天冷臉相對,你還能像計劃的那樣,沒事跟室友嘮嘮嗑來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嗎?同住生活並沒有某些留學論壇帖子寫得那麼浪漫愜意,如果整天都伴隨著各種瑣事帶來的冷戰和爭吵,你還那麼期待與老外同居的日子嗎?
當然,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要迎接這個挑戰,提前了解下述幾點,相信會對你和室友和諧相處有幫助:
首先,與中國含蓄的為人處世哲學不同,老外的思維有時候直接得讓人哭笑不得,體現在脾氣上也會更「沖」一些。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你做了老外不喜歡的事情,他們通常會比較直接地說出來。
這對於習慣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中國人來說,有時候的確會覺得備受打擊。其實,只要事先了解老外的文化特性,做足心理准備,在面對他們的「有話就說」時,就不會被壞情緒滋擾很久了。
其次,國外的飲食主要以冷食為主,烹飪時間一般不長。特別是大學生,更喜歡速食類的半成品。但是中國學生慣於煎炒烹炸,使用廚房的時間就會相對長一些。
飄在異國他鄉,做一餐家鄉飯菜以慰藉思鄉之苦,這是人之常情。你可以提前向外國室友介紹一下中國菜的製作特點,讓他們了解你使用廚房的時間比他們長並不是故意要多佔用公共資源。
再者,我贊同你向老外主動表示友好,但是不要理所當然認為他們就該買賬。這還是要從國內風傳的經驗說起,估計很多准留學生都有所耳聞老外對於中國美食的熱愛,做些中國餃子之類的特色食物送給老外品嘗。
繼而聯絡感情的計策更被很多人奉為經典戰術。所以很多學生初來乍到,會把自己做的中國菜分給外國同學,以求得理解。經過實踐證明,這個計策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效果也並不如預期的好。
你的老外室友或許會覺得中國菜好吃,感謝你的美意。但是在他們看來,一碼歸一碼,分享美食和同意你常使用廚房並沒有關聯。至於「吃人嘴短,講人情」,他們的腦子里可沒有這根弦。
另外,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欣賞中國菜,你送的食物也許他會直接拒絕,這時不必覺得受打擊,參照他們對待中葯的態度就可以理解。很多老外認為中醫是巫醫,草根樹葉和各種古怪蟲子怎麼可能治病呢?
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笑而過即可。世界的有趣就在於人與人的千差萬別,才能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文明。要不,咱們幹嘛千里迢迢跑到異鄉來開闊眼界呢!記住,包容、承受能力始終是應對文化差異的利器。
Tips:建議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彪悍的姑娘小伙,還是老老實實找個同胞一起居住。雖然會減少說外語的機會,不過初來乍到,有個跟你一樣習慣米飯炒菜的室友,你會覺得日子沒那麼孤單難熬。
更何況,如果有心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沒有老外室友什麼的絕對不是問題。
課堂上,誰說沒有中國聲音?
課堂上恨不得化身隱形人,全靠死讀書才能拿高分是外界廣為流傳的中國留學生形象——他們保守、順從,但是從來沒有自己旗幟鮮明的觀點。不過,在我的求學階段,這種認知被徹底顛覆。
謝菲爾德大學的政治系在全英排名第三,僅次於劍橋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以它不僅讓英國本土的優秀學生趨之若鶩,連歐盟、美國等地高校的精英也在此同聚一堂。
因此,每當政治系在課堂上討論政治話題,氣氛都會異常激烈。可就是在這樣可以稱得上高手如林的環境下,課堂上的中國學生並沒有充當隱形人,而是積極地參與到辯論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中國年輕人勇於表達的氣質風貌家看待,因為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宗教文化,隨著中國崛起,政治課上提到中國的幾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有一次課上,日本學生忽然提到藏獨問題,認為西藏應該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國家來看待。
這時,來自北京的中國男孩Lee站了起來。他從西藏的歷史傳承,當今社會現實以及我國現在實行的宗教自由和少數民族政策出發,義正言辭地反駁了日本學生「西藏應該獨立」的觀點。
雖然在表達的過程中,Lee的英語並不流暢,論證也並非滴水不漏,但是我相信每個中國年輕人都會感到非常驕傲,因為這是中國新生代在國際場合面對國家民族尊嚴問題的不屈回應!
課下,在和人力資源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專業的同學交談中,我發現85後中國留學生更加有主見。他們不甘於默默學習,而是在交流中發出中國聲音!
Tips:出國在外,才能真正感受祖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而時刻記得自己代表中國也並不是一句口號。建議每個准留學生在國內的時候,主動關心國事,扎實學習歷史政治知識。
只有武裝好自己的見地,完善知識儲備,你才能在遇到上述事情的時候以理服人,在國際舞台維護祖國和自己的尊嚴!
兼職OR聚會?
打開有些中國留學生的部落格,他們的生活真精彩!各種精彩的聚會聯誼、排得滿滿的購物活動、忙碌充實的旅行日程……可是我需要提醒所有看客,你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片面的留學影像。
留學不是出國度假,有更多的留學生在出國前都有一個「刷盤子」計劃。他們或者是想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或者是想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又或者是想更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但我認為,每個打工的留學生都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想從打工中得到什麼?
打工,即使是兼職,也會佔用你的時間,你是否能夠平衡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如果你的課程壓力很大,需要很多課余時間去完成學習進度,那麼打工就不是一個好選擇。
畢竟,父母大筆金錢投資你來留學,可不是為了讓你專門來刷盤子的。至於那些聚會,我只能說,你可以入鄉隨俗,但不要認為多多益善。
其實自2008年之後,全球經濟危機加重,英國的失業率也是連創新高,留學生想找到一份兼職變得很難。據我觀察,成為志願者或者義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留學期間,我就參加了謝菲爾德周末中心的志願者活動。這個中心是一個教會下屬的慈善組織,主要是用人們捐給教會的善款幫助在謝菲爾德的無家可歸者,每周末為他們提供午餐與專門的場地進行休息娛樂和交流活動。
作為一名國際志願者,從在水吧倒咖啡、分發食物、和無家可歸者聊天,到布置場地與後續清理,我幾乎參與了每個崗位的工作。
因為志願者的主力軍是當地大學生並且人員具有流動性,所以在做志願者期間,我接觸到了來自英國、荷蘭、俄羅斯、奈及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同齡人。
我們一起工作聊天,不僅增長了見聞,鍛煉了英文表達能力,並且在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文化。此外,我還會觀察在英國如何組織這樣的活動,相比國內,它們在流程、規則上有什麼不同……
這些發現和感悟讓每個參與者都覺得快樂、驚喜、有成就感。這種慈善組織,特別是教會下屬的相關組織在英國幾乎每一個城市村鎮都有。
相比兼職,成為一名志願者的機會更多,時間也更靈活,對於希望在學習之餘深入貼近當地社會的同學也更適合。而當你把愛心奉獻給有需要的人,自己也會感到幸福和價值。
這對於在異國他鄉孤獨求學的同學在心理健康建設上也有積極的作用。雖然英國留學生我們講述無數次,但是我們總會經歷不同的生活,因而留學生應多多關注英國留學生的留學生活使我們在英國的留學生活更加充分。
⑩ 英國有什麼優缺點
英國有什麼優缺點
優點:起步早發展快,充分吸收科技技術發展經濟。
缺點:受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影響大,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存在缺點。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