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提自己的血統
隨著國家之間交流的深入,我們會發現中西方還是存在眾多差異的,就日常生活而言,就多有不同。在飲食上,西方人更偏向於冷食,一日三餐中,基本早餐和晚餐都是冷食,而中國人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熱食。在喝水的習慣上西方也比中方更愛涼水。
在天氣上,相比於中國人,西方人的好心情更容易被惡劣的天氣影響。生活上,西方也更偏愛獨立的生活,也時常搬家,甚至總是搬到一處沒有親戚的地方,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偏愛集體生活,現在在農村中,表現的依舊明顯。
而中國則不同,中國主要在古代對血統較為重視,並且中國的血統並非一成不變,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化的,這是中國和西方最大的不同點。
例如中西方在神話故事中,關於神的看法就不一樣,西方中的神話,神生來即是神,其他人是沒有辦法通過任何途徑變為神,在神話故事中,中方和西方都有對治理洪水的記載,西方對治理洪水的記載是只有上帝才能夠治理。
而中國的神話中,即使本為平民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同樣來治理洪水的問題,例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本來沒有被百姓豐作神明般存在的人物。但當他能夠治理當時的洪水問題時,就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甚至被推崇為神明。
甚至在中國小說中人就可以通過修煉變為神,但在西方的任何文化,甚至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小說中,都無法找到可以有一種形式能將平民變為神明的方式。
到現在,中國人對於血統的重視更是不明顯,只是都會籠統的概括為自己是華夏兒女。由此也可以看出中西方關於血統認知的不同。
社會發展影響
另外中國人不重視血統的另一個原因是,在中國人的信念中,命運可以由自己改變,而並非是依靠血統,一成不變的。
在古代就表現為,一個平民可以通過科舉制考取功名,入朝為官,那麼他的地位完全可以等同於,剛生來即為官員後代的人。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血統觀念幾乎已經不存在,更多的是家族觀念,這是用來維系親緣關系的。中國的法律規定人人平等,我國還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都完全沒有根據任何標准來劃分,一個人身份的尊貴是與否。反而那些大肆宣揚人生來平等的西方,卻有著深厚的血統觀念。
比如歐洲的英國等,就經常以自己是否為王室貴族的後代,來確定一個人的身份的尊貴與否。但這種以血統來論述身份的標准,也十分復雜。
因為歐洲各國的王室在多年來,有許多貴族之間進行了聯親,讓這他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有時難以分清。因為歐洲各國王室幾乎都存在著親緣關系,有時會很難理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系和身份的高低,這種由於血統而帶來的麻煩,也一度被稱為「王室病」。
西方的霸權主義
另外,西方重視血統也有人種太多的原因,根據明顯的膚色有黑種人和白種人的劃分,由於歷史原因,白種人在歐洲等西方國家的地位比很多黑人都要高。
曾經的黑人奴隸歷史,讓他們大多數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黑人就是苦難的奴隸的命運,白人會有著更高貴的血統。在歐洲的歷史上,皇室貴族多為白種人,慢慢的白人也有更多的優越感。
而形成固化的觀念,不過是西方的霸權主義的表現之一,那些標榜自己為高貴血統的人,不過是想,更為便利的統治打壓普通民眾,來實現自己的私心和利益。
我們中國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比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多,在漢族數量較多且在國家各個重要職位上多為漢人的情況下,也沒有任何關於民族之間的打壓行為。
反而,為了保護那些少數民族的利益,會有更優待的特殊政策,如我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在教育上給一些少數民族更多的補助等等。
也是因為中國人是一類和善和團結的人,中國人追求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而非以任何形式形成階級等級,把人差別化對待,滿足一些人的利益追求。
在中國人的內心裡,我們每個人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都是華夏的炎黃子孫。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也越來越公平,也許新中國成立之前會有,因為貧富差距而帶來的人的高低貴賤之分,但在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當今的中國,再也沒有這種劃分。
政府會主動幫助那些貧民學子,給他們補助,讓他們同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樣,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在國家提供給人民服務時,也沒有根據血統來區別對待,在提供一些基礎設施時,中國人都是平等使用的。
小結:
從英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為何從來不提起自己的血統一事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這種文化也是基於各自國家的發展而形成的,是根據自己國家的特殊性而產生的,並不能從嚴格意義上來判斷,中西方之間文化差異的孰優孰劣。
站在自己國家的角度,一般會認為自己國家的文化更優秀,如是否重視血統 一事,站在中國的角度來看,它更像是一種等級的劃分,沒有很好地體現人人平等的觀念,且這種差別一旦形成很難逾越。
而若站在西方的角度來看,可能更有利於他們國家的穩定和統治,西方國民似乎也習慣這種等級的劃分,並沒有因此感到很大的不滿。因此也是不能片面地站在一方的角度,論述另一方的不好,就對待血統一事,國家間有不同時,國家之間相互尊重即可 。
『貳』 中國人從何而來,人類遷移路線圖出來了是定論嗎
我們是由北京猿人進化而來的么?答案可能是NO。
我們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么?答案可能還是NO。
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
2003年4月14日,美國科學家在華盛頓庄嚴宣布:美、英、日、法、德和中國,6個國家聯合,經過13年的努力,共同繪制完成了《人類基因序列圖》。由IBM贊助,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行的研究「人類遷徙遺傳地理圖譜計劃」2005年4月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承擔了遠東地區及其東南亞地區的DNA的取樣和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答案漸漸浮出水面,一張完整的人類遷移路線圖開始顯現。我們整理了一些大家比較關注的內容。
『叄』 一位英國曾說:看不懂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從不說起自己的血統
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利益為核心,經常會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比如曾經的殖民活動,就是英國人掀起的一場災難,那時候英國人兵強馬壯,對世界各國發動進攻,占據了大量的土地,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十年,直到二戰結束之後,英國才陸續放棄這些土地,回到了自己的本土。除了追求利益之外,英國人還有一個極其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喜歡談論血統,很多英國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會津津有味的說,自己的祖先是某某個貴族。
早在秦漢時期,起義軍的領袖陳勝吳廣,就曾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血統論,激勵了很多農民。在國家的發展史上,也曾出現過不少草根逆襲的情況,比如劉邦和朱元璋兩個人,最開始的時候地位都比較低下,但是後來卻通過自己的努力,逆襲成了九五之尊。時過境遷,封建王朝已經在中國徹底滅亡,所謂的貴族也已經基本消失,正因如此中國人才不願意談論所謂的血統。
『肆』 鴉片戰爭英國人從哪裡來的中國
1939年6月,義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這也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伍』 有人說英國人可能來源於湖南英山,是真的嗎有何依據
在我國曾經有一個教授他說了一個非常令人感到驚訝的觀點,就是這個教授曾經認為英國人的祖先可能來自於我們中國的湖南英山地區,而這個說法其實大多都來自於這個人的主觀判斷。
但是杜建剛教授的這種說法,認為英國人是起源於湖南英山的這種觀點還是非常讓人感到驚訝的,因為杜建剛教授他的理論依據就是,當年的華夏民族的一些少數人,他們從湖南地區開始向外面擴散經過四川雲南,然後到現在的尼泊爾印度,然後慢慢的就轉移到了英國地區,不過他的這種說法,其實並沒有多少人贊同,因為他的這種說法完全就是個人主觀的推斷,沒有科學方面的證據支持。
『陸』 英國教授:看不懂中國人,為啥中國人從來都不提自己的血統呢
在西方國家,血統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條可以將人分隔開的巨大鴻溝。例如一戰前的歐洲各國王室,都是沾親帶故的;例如在中世紀歐洲的貴族和平民階層基本上沒有任何流通,貴族生下來就是貴族,平民一輩子都是平民。
而且這種巨大的差異,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因而他們才會對於國人不提血統而感到好奇。
然而,其實事情也並非如此,因為中國人還是經常提起自己的血統——炎黃子孫的,只不過在我國血統並非是人與人之間的天然分界線。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自然,我們也曾經歷過“為神代言”“論血統”的時代,但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時起,血統論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自那以後,人們從未停止過對於暴政反抗,統治階級施行暴政,底層平民就聯合起來推翻它,農民也能當皇帝,沒有什麼不可能。
『柒』 當時英國人從水路向東來中國必須經過哪些大洋
大洋洲的主要國家是澳大利亞,就說澳大利亞黑人的來歷吧
澳大利亞人口,據統計(1984年)為1554.4萬人,其中白種人佔95%似上,但是最早居民是澳洲黑人(Australoids)。科學家們證實澳洲黑人是從外部移入的。這必然產生澳洲黑人的來源問題。
最早提出澳洲黑人起源問題的是英國航海家羅伯特·菲茨羅伊,他在1839年首次指出,澳洲大陸上的黑人和塔斯馬尼亞黑人是非洲黑人的後裔,或是乘船時偶然被暴風吹到這里來的,或是逃亡的黑奴。這樣便出現了關於澳洲黑人起源的「非洲說」。該說顯然是毫無根據的臆測,早為考古資料和有關人類學、民族學和歷史語言學的資料所推翻。雖然菲茨羅伊的「非洲說」不足取,但是,他第一次提出澳洲黑人是從大陸外部移入的觀點是正確的,是有價值的。
1847年,英國人類學家普查里德認為澳洲黑人的祖先原是分布於大洋洲諸島上的「尼格利陀種族」,後來經新幾內亞或帝汶島到達澳洲大陸北岸,然後逐步擴散於大陸各地,因而又產生了「尼格利陀種族說」。
19世紀末20世紀初又有兩位著名的人類學家對澳洲黑人的來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得出了許多重要結論,他們是英國學者約翰·馬修和A.E.哈威特。馬修認為澳洲黑人是由兩個或三個種族成份混合而成的。他說,澳洲黑人最早的種族成份是居住在新幾內亞南部的巴布亞種族(即尼格利陀種族)成份和與印度的達羅維荼人血緣相近的種族。馬修的理論根據:1.從語言上看,他們都稱呼胞族為「卷發」和「直發」、「暗色的皮膚」和「淺色的皮膚」、「深色血液」和「淺色血液」,等等;2.他們都有同鳥類搏鬥的神話;3.澳洲黑人有巴布亞種族和達羅維荼種族的風俗習慣。
哈威特繼承和發展了馬修的觀點,提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種族成份的先後次序的理論。哈威特指出,澳洲黑人是由尼格利陀人種和高加索暗色人種混合而成的,先是尼格利陀種族成份,後是較晚近的高加索暗色種族成份。他還說今日印度的達羅維荼人也是高加索暗色人種的後代;至今與澳洲黑人有血緣關系的還有斯里蘭卡的維達人,日本的阿伊努人,中國的苗族和印度的托達人。
馬修和哈威特的功績是,他們指出了形成澳洲黑人的種族成份的因素,他們理論的缺點在於沒有注意到區別民族的文化因素。這個任務由德國學者格雷布納完成了。
大約與哈威特同時,德國學者格雷布納發表了關於澳洲黑人起源的文章《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層》。在文章中,他就澳洲黑人的起源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所謂「文化圈」或「文化層」理論。格雷布納指出,在今澳洲黑人中有四種不同的文化層或文化圈,這四種文化是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地區傳播到澳洲大陸來的,其為:1.塔斯馬尼亞文化,亦稱古尼格利陀文化;2.飛去來器文化,亦稱新尼格利陀文化;3.圖騰文化,亦稱西巴布亞文化;4.兩等級文化,亦稱東巴布亞文化。他說,上述四種文化都傳播到澳洲大陸,而傳播到塔斯馬尼亞島的只有一種文化,即塔斯馬尼亞文化。傳播到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和南部地區的是前兩項文化。傳播到西北部的是第三項文化,第四項文化以東西走向傳播到整個澳洲大陸。格雷布納說,這四種文化就其時間順序言,前兩種最古老,第三種次之,第四種更次之;就其主次而言,第四種文化遍布澳洲全大陸,不過每個地區有一種文化為主,其餘為次,因而形成了四種文化重疊和混合的歷史現象。格雷布納的學生、天主教神甫施米特繼承了其師的理論,同時從宗教和歷史語言學角度對澳洲黑人起源問題進行了論述,以補充格雷布納的學說。此後學者們一直不停地探討這個問題。近幾十年來,各類科學突飛猛進地發展,尤其考古發掘工作大規模地進行,所有這些都對弄清澳洲黑人起源問題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學者們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新的資料,又取得了以下新的成就:
考古學上的新成就。
早在1884年在昆士蘭南部的塔爾蓋,在峽谷的斜坡上2—3米深處,發掘出14—16歲男孩的頭骨碎片,1918年復原後稱「塔爾蓋人」。頭骨結構具有原始人的一些特點:穹窿低下,穹窿骨和臼齒骨都很厚,齶面很大,頜部突出。塔爾蓋人雖然比較原始,但已具有今澳洲黑人的一些特徵:鼻寬而不高,臉型適中,不長不寬。20世紀20年代,從墨累河開渠時,在科乎納地方又發掘出一個頭骨,在類型上與塔爾蓋頭骨相近,石化度也很大,據此可以斷出相對年代來。科乎納人頭骨的特徵是:骨體粗重,頜部突出,眉工粗大,頭骨很長,穹窿卻很低,臼齒很大。這說明科乎納人已比塔爾蓋人的時代更近了一步,但仍具有原始人的某些特徵。科乎納人和今澳洲黑人相比,共同特徵就更多了,如頭骨度較小,臉形不長,寬鼻,突頜,等等。第三次重大考古發現是1943年在墨爾本近郊凱洛爾地方發掘出的頭骨,稱凱洛爾人。其特徵是:腦腔容量很大(1593立方厘米),穹窿高度很大,臼齒較長,齶突出部分較小,幾乎和今澳洲黑人一樣。
這樣,我們看出今澳洲黑人的發展過程:塔爾蓋人→科乎納人→凱洛爾人→今澳洲黑人。
在澳洲黑人祖先的種屬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澳史家羅·華德根據人類學資料指出:「澳大利亞的原始居民,即土著,其皮膚雖為棕色偏黑,近黑色,但從體格外貌上看,他們像高加索人種,而不像尼格羅人種或蒙古人種。例如,他們的頭發一般長得濃密,但是既不像蒙古人的頭發那樣細長垂直,也不像尼格羅人那樣捲曲,而像歐洲人的波狀發型;嬰兒的頭發為金黃色。」①阿比教授根據考古資料認為,「原始高加索人種」是澳洲黑人的早期祖先。他指出,「原始高加索人種」在兩萬年以前居住在中亞一帶,後來向外擴散,向西擴散便成為「雅利安人」,向南擴散便成為印度人、錫蘭人和維達人(亦譯「吠陀人」),向東北擴散便成為日本的阿伊努人。
考古學證實了印度支那、馬來半島和印尼有澳洲黑人的同種族居民。
印尼史家薩努西·巴尼根據爪哇發掘出的遠古居民頭骨化石以及馬來半島和印度支那發掘出的類似的頭骨化石,和澳大利亞考古資料對比研究,因而得出了印度支那、馬來亞和印尼的遠古居民「是和澳大利亞原始種族的祖先同種的」的結論。他又根據考古資料證明今蘇門答臘的古甫族和馬來半島的塞芒族是印尼和馬來亞遠古居民的後裔,從而說明今天在印尼和馬來亞還有澳洲黑人的同種族的居民,換言之,澳洲黑人、古甫族和塞芒族在血緣上是親族。
這個問題的解決實質上弄清了澳洲黑人的來源的地區和路線問題。就其來源地區而言,顯然是來自印尼某島和新幾內亞;就其來源的路線無疑是:中亞→印度支那→馬來亞→印尼和新幾內亞→澳洲大陸。
在來大陸的時間和方式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澳洲黑人的祖先何時來到澳大利亞的,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在三萬年至3.5萬年前來的。澳大利亞著名史家曼寧·克拉克說:「澳大利亞和美洲一樣,很可能到最後一次冰河時期才有與以前種屬不同的真人首先移殖到來。碳含量測驗證實三萬年前在澳洲大陸已經有這種人類居住。」①美國史家斯塔夫里阿諾斯也指出:「這些土著可能是三萬年前就已經乘船漂流到澳大利亞來的三種不同種族集團的後裔,那時把大陸和印度尼西亞分隔開來的是一條狹窄的海峽。」②華德也寫道:「人類在澳大利亞至少已生活了3.5萬年。」③
另一種觀點認為,澳洲黑人的祖先在距今八千年從印尼某島乘船漂流而來,先在澳大利亞北岸登陸,然後逐步向南,尤其向東南沿海移動,經過幾百年以至上千年的時間才擴散於整個大陸。
這兩個時間差距很大,究竟那一種觀點正確呢?
首先,從澳大利亞考古發掘出的三種頭蓋骨年代來推測三種頭骨雖具有原始性,但都表明已是真人,而非原始猿人了。
其次,澳洲大陸黑人的祖先到大陸的方式是乘船漂流而來,可以推測出決非在三萬年前。三萬年前的人類絕對不可能有乘船漂流過海的本領。至於說有人提出在最後一次冰河期在澳洲大陸某地和新幾內亞間出現過陸橋,黑人的祖先可以通過陸橋而來,此說也難令人信服。如果確有過陸橋,那末不僅人可以過橋,亞洲大陸上的其他動物亦可以過,為什麼在澳洲大陸沒有歐亞大陸上的胎生哺乳動物,而只有單孔動物和有袋動物呢?為什麼澳洲大陸上沒有亞洲大陸上兇猛的食肉動物呢?僅此一點就可以證明「陸橋說」是一種臆測。
再次,根據近年來有關遠古澳洲黑人的考古資料來推測。考古資料證實澳洲黑人的祖先,約在公元前5500年前就已有帶柄工具;公元前4850年已有線狀雕刻;公元前2820年已使用矛尖工具;公元前1800年已使用薄刃工具;公元前1470年已有專門骨器加工作業。這些資料無可辯駁地證明,澳洲黑人大約在距今七八千年間才剛剛「進入新石器時代。乘船漂洋過海不可能在中石器時代,當然也更不可能在舊石器時代,最多隻能在新石器時代,因此可以斷言,澳洲黑人的祖先大約在八千年前來澳洲大陸的。
三、澳洲大陸黑人的來源與分布
那末,澳洲大陸黑人的祖先是怎樣乘船漂流到澳洲大陸上來的呢?對此問題,學者們進行了長時期探討,提出了各種觀點,「漂流說」和「陸橋說」便是其中的著名的兩個觀點。但是我們認為具有極大說服力的是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觀點。他指出,在第四紀晚期,雖然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和澳大利亞、新幾內亞之間不可能有連續不斷的完整陸橋,但是,個別的島群之間有可能存在著狹條陸地(如婆羅洲和菲律之間的巴拉望島)或島嶼環帶(如馬魯古群島),而這些狹條陸地和環帶就有可能聯結成一條通路,但是這條通路間往往有淺水或狹窄的水域相隔。這樣,黑人的祖先可乘船逐段地越過,而動物,那怕是胎生哺乳動物亦難於越過。有的學者還注意到了印度尼西亞從西起越往東,動物愈少,究其原因,動物為隔斷陸路的水域所阻擋。由印尼可聯想澳大利亞根本不存在胎生哺乳動物的原因,同時由此來判斷澳洲黑人的祖先走什麼樣的路來到澳大利亞的。
結論是,澳洲黑人的祖先既走水路又走陸路,在起碼距今八千年前由印尼某島和新幾內亞來到澳大利亞,主要的路線是東線,即從新幾內亞越過托雷斯海峽而來的,而西線是以帝汶島作為出發地。
澳洲黑人的祖先首先到達澳洲大陸北部沿海地區與西北地區,經千百年的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加之從東南亞來的移民又不斷湧入,部落間爭奪漁獵和採集領地日益繁頻與激烈,因而許多黑人部落紛紛南下尋找新領地,這樣在遠古時代的澳洲大陸上開始了歷時近萬年之久的人口大流動,整個澳洲大陸逐步被黑人移民所佔領。北部炎熱而無南部涼爽也是黑人南移的重要因素。
考古學家們發現了澳洲黑人向南擴散的三條主要路線:一條從西北沿海地區沿西海岸南下的路線,亦稱西部路線,直達西南地區。第二條路線由北部地區南下,深入大陸腹地,直達南部地區,此即中部路線。第三條路線從東北沿海地區出發,沿東海岸南下,到達東南地區,此亦稱東部路線。每條干線又分成若干支線。在這三條大幹線中,以中部干線最為重要,因為這條干線要經過幾條大河,尤其是墨累河與達令河,氣候和物產條件好,因此在這一地區黑人較多。
澳洲大陸黑人經過以萬年計的繁衍,到1788年,其人口總數達30萬人,500餘部落,分布在大陸的各個地區。按區域劃分,可分成七個部落部區域集團。
第一個部落區域集團,居住在墨累河流域的各部落。第二個部落區域集團,居住在達令河流域,包括今整個新南威爾士和昆士蘭的南部地區。第三個部落區域集團在今昆士蘭中部和北部。埃爾湖周圍廣大地區,居住的是第四個黑人部落區域集團,但由於這里土地貧瘠,物產貧乏,故人口不像上述三地區那樣多。第五個部落區域集團居住在西部沙漠地區和西南沿海地區,這里土地亦很貧瘠,土著人數亦較好。定居在西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的是第六個區域部落集團;第七個部落區域集團定居在澳洲大陸北部地區,包括今金伯利高原、阿納姆地和約克角半島,這是澳洲黑人祖先最早到達的地區。
四、塔斯馬尼亞黑人的來源
人類學家認為居住在塔斯馬尼亞島的黑人和澳洲大陸的黑人不是同一人種。塔斯馬尼亞黑人長著毛茸茸而又捲曲的頭發和稍腫的嘴唇,很像美拉尼西亞人,尤其更像新喀里多尼亞人。我們知道美拉尼西亞人和新喀里多尼亞人屬大洋洲尼格羅種人。人類學家告訴我們,無論是非洲的尼格羅種人,或是大洋洲的尼格羅種人都是在潮濕的熱帶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就大洋洲的尼格羅種人而言,他們是在東南亞和美拉尼西亞熱帶森林條件下形成的。學者們據此認定,塔斯馬尼亞人屬大洋洲尼格羅人種,其祖先原住在東南亞和美拉尼西亞熱帶森林中。這個結論幾乎是公認的。
但是,塔斯馬尼亞黑人的祖先是經過什麼樣的路線到達塔斯馬尼亞島的,是有分歧的,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大約在比大陸黑人較早的某個時期由美拉尼西亞乘獨木筏漂流來的,或認為從新喀里多尼亞島來到這里的。途中,他們繞過了澳洲大陸。大部分學者持這種看法。
另一種觀點認為,他們先到達澳洲大陸,然後逐步南下,從大陸的東南端越過巴斯海峽到達島上來。
從各方面的資料判斷,塔斯馬尼亞黑人的祖先從美拉尼西亞或新喀里多尼亞到達塔斯馬尼亞的結論是可信的。在塔斯馬尼亞人中保留了不少的同美拉尼西亞相同的文化,例如,睡覺的枕頭用小長凳,使用獨木筏,鑽木取火的方法,等等。
同時直到今天在澳洲大陸上考古學家們沒有發現任何塔斯馬尼亞人的痕跡,更沒有發現他們的同種人,所有這些說明塔斯馬尼亞人到來的路線,不可能是先到大陸然後再南下的。
『捌』 英國馬丁教授:中國不是一個單純國家,中華文明是世界最特殊存在嗎
中國能夠在世界上屹立不倒,縱然遭受過欺凌、盤剝,有過興衰與沉浮,但始終沒有被任何外力打倒過,最關鍵就在於中華文明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深刻影響,只要中華文化不在世界上消亡,中國就將永遠存在。
馬克·雅克是一位英國教授,他對中國的文化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為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他翻閱大量的文獻書籍,對中華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國家,而是一個文明偽裝成國家的存在,國家是有興衰的,而文明只要有生命力就會不斷延續,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存在,同時馬克教授還認為中華文明具有非常強的融合性。
西方國家起源海洋文化
自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實現中原統一,鼓勵人民農耕勞作,使得人們能夠擁有食物填飽肚子,農耕文化就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的信念中。人們不再忍受飢餓,這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世界,發展文明。
在農耕文明上建立起來的中華文化,具有非常強的融合性。這種融合性讓中華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吸收精華,從而能夠煥發出新鮮活力。在面對外來文化時,既不全盤否定,也不照單全收,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用優秀文化壯大自身,實現有效的文化融合。
『玖』 人的祖先從哪裡來
來自英國、中國和美國的一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自然》雜志上發表聯合研究報告說,他們在中國雲南發現了一塊距今4億年的魚化石。這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陸地脊椎生物的祖先可能最早出現在中國。
在同一個地方,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些其它魚類化石,這些化石都是首次被發現。科學家們正在研究這些樣品,新的研究成果將會為研究陸地脊椎動物的起源提供有用的線索。
科學家以前認為,海洋魚類是陸地脊椎生物的共同祖先。
參與研究的美國基恩大學的科學家說,這條化石魚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原始。這說明,人類可能比我們過去認為的還要原始。考古學家們相信,這條4億年前的魚是現代魚類和總鰭魚的共同遠祖。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阿爾貝格教授說,現在看來,最原始最古老的總鰭魚來自中國。這個發現有可能說明人類起源於中國南部。
『拾』 怎麼看待孫衛東教授提出的「中國人可能來源於古埃及」的說法
這個論據其實是相當薄弱的,其實是類似鄰人疑斧的心理,先有一個嘩眾取寵的結論,然後想法設法攀附,總可以找出三四個點來附會到他想要的結論上去,而從真正科學嚴謹的角度看,其實是漏洞百出的。這類論證其實先誘導性讓人對某些事實的成因排除其他可能。
至於「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這句話真正的出處不是司馬遷的史記,而是禹貢,司馬遷不過是抄《禹貢》
這個所謂的教授斷章取義,就能拿來忽悠外國人和不讀原文的人
只要完整讀過禹貢,就知道,這只能是描繪中國地理的。
就比如這句話完整的上下文「
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常山至於碣石,入於海;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負尾;道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汶山之陽至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道九川: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道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於盟津,東過雒汭,至於大邳,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嶓冢道瀁,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汶山道江,東別為沱」
這個孫衛東截取當中一句,就拿來忽悠人,這個真的是人品問題。
這個孫衛東其教育背景和歷史乃至地理關系不大,是地球化學。所謂一些殷墟的青銅器的放射性特徵和古埃及的一致,能被推理成夏朝開創者是從古埃及來的,這個是思維混亂。先不說 這所謂的一致在事實是否真的成立是有問題的,而且這所謂的一致有多種可能性,他把最缺乏旁證的可能性當寶貝來吸引眼球。
西方人這篇文章的視角也夠奇葩的,最嘩眾取寵,缺乏證據,充滿臆想的玩意兒被其當成了客觀研究。而稍微嚴謹,有更大量資料和論據支持的研究,僅僅是因為贊同有更充分證據支持的華夏文明獨立起源,就被其當成了所謂極端民族主義,這文章作者整個精神心理都是嚴重畸形扭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