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阿富汗戰爭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1830年,阿富汗爆發了多日的封建割據和內戰,最終多斯特·默罕默德帶領的軍隊取得了全面的勝利,統一了全國。但是戰爭沒有就此平息,英國的殖民者為了挑撥阿富汗跟阿拉伯的關系,將阿拉伯拉入自己的軍事同盟中,他們不斷對阿富汗進行間諜活動,沙俄也在之中插上一腳,導致事情變得更加復雜,終於在1839年爆發了第一次阿富汗戰爭。戰爭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以英國的失敗結束了第一次阿富汗戰爭。
1870年,英國、沙俄都在阿富汗南北兩邊不斷進行殖民擴張跟侵略,很快邊界與阿富汗的土壤相接,這對阿富汗造成了威脅。於是,阿富汗為了祖國的領地不被侵佔,接受了沙俄提出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且拒絕了英國使節的來訪。因為這個原因,英國對阿富汗發動了戰爭,史稱第二次阿富汗戰爭。後來在阿富汗人民的勇敢抗擊之下,英國殖民軍到處挨打,英國被迫停止了對阿富汗的侵略。第三次阿富汗戰爭爆發於1919年,原因是阿富汗內部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再加上一戰的爆發,牽制了英國的軍力;十月革命的打響,給了阿富汗領導者啟示。在1919年2月,阿富汗改革派上台並宣布獨立。英國不想放棄阿富汗這塊殖民地,於是便爆發了第三次阿富汗戰爭。1921年,由於多方的壓力,英國被迫簽訂合約,宣布承認阿富汗的獨立。
B. 阿富汗戰爭發生在哪一年
有三次戰爭被命名為「阿富汗戰爭」,分別是: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1839—1919年英國阿富汗戰爭。
C. 當年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三次侵略弱小落後的阿富汗,為何均被擊潰
大英帝國當年曾經雄霸天下,最後卻沒能拿下阿富汗,主要原因有三點——不正義的戰爭。
阿富汗的頑強抵抗
應該這樣說,當年英國侵佔阿富汗的戰爭持續的時間非常長,戰線過長,英國的經濟補給就會跟不上,而且經濟不濟跟不上機會給阿富汗翻身的機會,因此阿富汗政府也利用了這次機會,頑強的抵抗英國,甚至將英國打出了歐洲,因此此次戰爭英國不勝而歸!
D. 英阿戰爭後的阿富汗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嗎
不屬於。
英國在和俄國爭奪中亞控制權的時候發動了三次侵略阿富汗戰爭,都以失敗告終,未能徹底吞並阿富汗。但英國在征服阿富汗未遂後,用武力迫使阿富汗成為了英俄之間的緩沖國,直到1919年前後阿富汗才擺脫了英國人的控制。
英國對殖民地的統治方式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德意志帝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等殖民國家不同。法、西、葡、荷、德等國採取直接統治的方式,盡力將殖民地在政治和經濟上與宗主國結為一體,大力灌輸宗主國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以便同化盡可能多的非洲人,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統治民族對統治民族緊密產生密切的認同感。
當地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幾乎得不到保存,當地語言在教育系統中很少應用。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國家的受教育階層(通常是當地的上等富有階層)感到自己的命運與宗主國休戚相關,並擯棄土著生活方式。這種做法導致殖民地人民出現分化,獨立後往往不能保持政治上的穩定。
E. 英國阿富汗戰爭的經過是怎樣的
阿富汗,是一個地處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位於橫陳境內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是溝通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南亞與西亞及中亞的交通要地,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處。在眾多覬覦這塊「肥肉」的勢力中,沙俄和英國為了爭奪對中亞地區的控制權,不惜幾次出兵阿富汗。第一次英阿戰爭打響於1839年。英軍集結了大量兵力對阿富汗發起攻擊,在人員數量、裝備和軍事素質的絕對劣勢下,阿軍節節敗退,在向沙俄求援遭到拒絕後,阿軍只得退到布哈拉避難,隨後英國建立了傀儡政權。為了趕走侵略軍,阿富汗人民揭桿而起,起義軍利用地形的優勢對英國軍隊予以打擊,最終,在阿人民一致的努力下,傀儡政權被推翻,英軍不得不退回印度。
F. 唐朝、蒙古和英國,為何先後在阿富汗地區折戟
作為一個幾乎位於亞洲中心位置的國家,阿富汗東接中國、東亞,北邊是當年蘇聯的直接統治區域,往南則與印度洋南亞地區相連,往西則直通中東石油大國。歷史上的帝國,不論是為了掌控世界格局,還是近代為了石油資源,阿富汗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也使得它屢遭帝國入侵,歷史上的波斯、突厥、唐朝等都曾統治過這里,而同樣有大量帝國曾在這里折戟沉沙,從而使得其獲得了“帝國的墳墓”這一稱號。
唐朝:恆羅斯之戰後喪失統治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阿富汗對於大唐來說極為重要,它的北邊乃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南邊則是印度半島諸國,西邊則是通往波斯大食的道路,因此阿富汗可以說是唐朝絲綢之路上極為重要的一個節點。
因此,唐朝攻滅西突厥之後,隨著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朝便於阿富汗地區設立月氏都督府。此外,大唐還於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至咸亨五年(674年)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皇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皇帝,設置波斯都督府於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英俄兩國在阿富汗兩翼持續擴張,阿富汗再度被迫倒向沙俄,並拒絕了英國使團來訪。光緒四年(1878年)11月,英殖民軍3.5萬人兵分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為了迫使沙俄實現出兵援助的承諾,而故意採取分兵不防守的姿態,誰知沙俄當時主要精力在歐洲,根本不願與英軍在阿富汗交戰,結果阿富汗戰敗並成為英國的附屬國。但僅僅數年,英軍便因阿富汗人的頑強抵抗而於光緒七年(1881年)4月再度撤軍。
民國八年(1919年),隨著印度解放運動爆發和俄國的十月革命,阿富汗開始爭取徹底獨立,英國不願放棄阿富汗而再度派遣3.4萬人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雖然裝備不如英軍,但戰斗意志卻十分頑強,再加上得到了印阿邊境少數民族起義軍的支持,英軍舉步維艱。民國十年(1921年)11月22日,英阿簽訂和約,英國承認阿富汗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