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背九九乘法表才好記
熟記乘法口訣能為熟練地進行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打好基礎。乘法口訣是二年級的同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口訣背得熟不熟,就反映在口算練習上,正確率不高,速度極慢。那怎樣讓學生又對又快記住口訣,我思考了以下幾點:
2. 國外沒有九九乘法表,那他們是怎麼做乘除法的
在我們中國,幾乎從幼兒園剛接觸數學就開始了背九九乘法表這一苦逼而又漫長的過程,記得小時候很多人為了背會九九乘法口訣,被老師批,被家長訓。但是到最後都背的滾瓜爛熟,而且用起來得心應手。但是不得不說,九九乘法表確實非常好用,它為每一位中國學生學習數學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中國的數學一直都是很牛逼的,從古至今一直稱霸於全世界。
眾所周知,外國是沒有九九乘法表的,那他們是怎樣算乘法的呢?其實,外國人也有自己的演算法,那就是採用畫線的方法計算乘法。
例如12×11,先畫一條豎線,代表10,再畫兩條豎線,代表2,「12」就是這樣表示:
再想像一下999×999,畫面太美……草稿紙起碼准備10米吧?
哈哈,這樣數點點會數到瞎眼吧……
可見一旦數字變大了,那麼計算量也就夠嗆了,估計數點點會累癱吧!
小夥伴們,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然而,我們有幾個人知道九九表的是怎麼來的嗎?
春秋戰國時期,不但發明了十進位制,還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甚至有人把久久乘法表視為比中國四大發明還要重要的一大神器。可見它的地位是多麼的顯赫。
2015年3月,九九乘法表傳入英國後,因語言不同導致口訣變長,背誦起來很有難度,所以「一課一練」英國版很有可能改為12×12乘法表。
不得不膜拜我們國家的九九乘法表,實在是太強大了。如果我們跟外國人同時做十道計算題的話,估計我們都做完了他們才算完一道。知道外國人用「線條」計算乘法,真心佩服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3. 都說英國人對乘法口訣都不熟,那他們是怎麼算賬的呢
英國人根本就不用口算,他們只需要用計算機算出來就可以了,這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只是英國為了鍛煉民眾的思考能力,才推行九九乘法口訣。
總結一下,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無非就是想鍛煉民眾的思考能力,不要什麼都依靠計算機,這樣以後離開計算機,英國人都不用活,也不會算數了,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國家為了英國的長久發展,就讓小學生開始學習,還強制性的。
4. 英國引進九九乘法表,為何會遭到家長的聯名抵制
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其他國家的學生比較也是十分出色的,這就得從我國古代對於數學的研究說起了。九九乘法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九九乘法表在漢朝的「竹木簡」還有敦煌的「九九數殘木簡」中都有相關記載。
九九乘法表用中文來背是十分順口的,但是如果翻譯成英文就有些繞口了,而且十分難記,這與英國所實施的教育方式不符,九九乘法表靠的是死記硬背,英國學生難免會「水土不服」。對此,英國方面也想了辦法,將口訣進行修正,變得更加易背,但是這並沒有大范圍地推廣,因此也只有一部分人知道。
5. 英國買九九乘法表:九九口訣究竟有多厲害 乘法口訣表
看圖片
6. 你好,乘法口訣怎麼讀
乘法口訣
chéng fǎ kǒu jué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又稱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
7. 大九九口訣表,小九九口訣表,九九乘法表
大九九乘法表如下圖:
學生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13、14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成為我們的九九口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九九表,又稱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到今日,已有兩千多年。小學初年級學生、一些學齡兒童都會背誦。不過歐洲直到十三世紀初才知道這種簡單的乘法表。
特點: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項積。明代珠算也有採用81組積的九九表。45項的九九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九九表稱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瑪雅乘法表須190項,巴比倫乘法表須1770項,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乘法表須無窮多項;九九表只需45/81項。
4、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
8. 乘法口訣表的來歷
乘法口訣表的來歷,乘法口訣起源於中國,是古代人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法則,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這是每一個小學生都會背的九九乘法口訣表,那麼,最早的乘法口訣究竟有什麼來歷?它為什麼叫九九乘法口訣呢?
根據2002年,湖南考古人員在龍山裡耶一座古城的廢井中出土了36000餘枚秦簡。
在考古現場清洗出土的秦簡時,一枚長22厘米、寬4.5厘米的木牘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員的注意。經過一番辨認,排列整體的乘法口訣表映入眼簾。
毫無疑問,這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訣表。
乘法口訣表是中國兒童啟蒙必背的數字運算基本工具,這枚寫有九九乘法表的里耶秦簡,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這說明早在秦朝,我國就已熟練掌握乘法交換律,並將其用於社會生活所需的各種計數中。
不僅如此,「九九乘法口訣」可能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這是有史料證明的。《戰國策》、《荀子》、《管子》等書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從小就開始背誦的「九九歌」,在常人看來並不值得重視,人們還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里耶秦簡改寫了世界的數學發展史,西方最早的乘法口訣表是在1600多年前出現的,這說明我國發明乘法口訣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里耶秦簡不僅刷新了乘法口訣的最早記錄,還為我們揭開了另一個奧秘,那就是它為什麼叫做「九九乘法口訣表」。
這枚簡牘的正面釋文為:
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七九六十三六九五十四五九四十五四九卅六三九廿七二九十八八八六十四七八五十六六八四十八五八四十四八卅二三八廿四二八十六七七四十九六七四十二五七卅五四七廿八三七廿一二七十四六六卅六五六卅四六廿四三六十八二六十二五五廿五四五廿三五十五二五而十四四十六三四十二二四而八三三而九二三而六
二二而四一二而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
「乘法九九口訣」簡牘上的數字,每個豎行的數字連起來就是一個乘法運算,如「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等。
最為奇特的是,與傳統的口訣表不同,這上面竟然還有「二半而一」的字樣,這實際上已經是分數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