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罕見讓步,解除華為禁令恢復晶元供應,這背後究竟有何目的
從時間節點看,華為運回最後一批麒麟晶元的時間,至今已經過去將近10個月。但是在這10個月當中,華為方面因為禁令的干擾,不僅晶元用一片少一片,而且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手機業務均遭受了巨大的潰敗。
更要命的是,華為的新機型無法量產,市場份額進一步被蠶食。怎樣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晶元供應問題?
照目前的形勢,恐怕也就只有對外采購晶元這一條路了說到這兒,或許還是會有人會說接受高通的晶元就是華為的妥協,可是平心而論,華為現在基本沒有退路,鴻蒙16%的市場「生死線」就在眼前,如果華為沒辦法提升鴻蒙系統生態的完善度,這才是將鴻蒙推到了懸崖邊。
希望大家能多些理解,畢竟華為現在活下去才是唯一目標。但好在,根據TCL創始人李東生預測,五年後國內就能解決高端晶元製造問題,屆時華為海思晶元將有望重新恢復生產。
Ⅱ 為什麼英國和美國缺乏國家干預傳統
英美也是有的,只是不刻意宣揚導致知名度低而已。
國家干預主義是西方國家公共管理職能發展的一個階段,主要是指反對自由放任,主張擴大政府機能,限制私人經濟,由國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干預和控制,並直接從事大量經濟活動的那樣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國家干預主義最初集中表現為歐洲封建社會晚期的重商主義,在當代則集中表現為凱恩斯主義。
英國重商主義國家干預體系形成於中古晚期農本經濟瓦解,商業資本力量增強和國家力量興起的背景下。
拯救美國於經濟危機的「羅斯福新政」就是國家干預的著名案例。
Ⅲ 美國為什麼限制中國晶元
白宮內部報告,揭露美國打壓中國晶元行業內幕
策略
如果說,前面還有些「講道理」的味道,報告在提到策略部分的時候,就是赤裸裸地在打擊中國了。
比如明明意識到,為了獲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跑得更快」,但他們心心念的還是中國:在降低中國追趕速度的過程中,我們會面臨很多的誘惑。一旦美國停止創新,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是必然的。因此保持美國的領導地位的關鍵就是持續創新。
在這一點上,美國自我感覺可以說是相當良好:美國提倡全球開放交易和投資,這個立場會讓消費者和全球經濟受益;中國更願意將補貼投向成熟的公司和行業,並持續投入幫助其成長壯大,最後產能過剩,導致經濟受到影響;中國從全球的開放中受益,但是很少承擔相應的義務。很多情況下,中國反而阻礙正常的市場化運動。
不僅如此,報告還得出了一個很」詭異「的結論:不要條件反射地反對中國的進步。那應該怎麼反對?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需要找出那些特別的半導體技術和公司,並對其加以保護,拒絕並購,避免造成可能的安全威脅。
更狠的還在後面。
美國有很多方式限制中國的行動。當中包括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貿易和投資規定,還有類似基於國土安全考慮的CFIUS單邊審查的工具。目前看來,這些限制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美國應該以國防安全作為做相關決定的衡量出發點,在某些領域不應該給中國任何談判的可能,例如中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所謂「安全可控」等。
如果中國企業通過政府支持,從美國這邊獲取先進技術產品,並最終將其推向產能過剩的後果,那麼對於我們的政策制定者來說,就需要考慮是否答應中國的這個並購了。
話說到這份上,看來,美國要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決定是不會動了。而對於我們來說,認清現實,而後謀動,則是必須的一步。
Ⅳ 晶元代工廠的設備和技術是掏錢買的,為什麼美國還能限制
屬於高科技產品,全球化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美國設計控制和引導的全球化,這是二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的能力。
全球主流的科技其實是在美國的規劃下的,主流的高科技除了你自己研發不要想買的來。
回到你的設備,其實你去穿透,它是在美國的股權控制之下的。日本、韓國和很多歐洲高科技企業的控制權上美國是老大。除非你不用美元,不然美國就可以用一串數字(美元)換你的股權,不然你就會被打壓。
美國經常會用自己的檢察官用國內法配合美國的企業取得外國核心企業的股權,有本書叫(美國陷阱),有空可以去看看。
Ⅳ 英否決晶元巨頭兼並,關鍵時刻暗地裡撐華為,對華為有利嗎
今年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涉及許多行業,都面臨著晶元短缺的問題,一些企業不得不宣布暫時關閉一些工廠,因為晶元的缺乏。最近,通用和福特宣布關閉北美的幾家工廠。TSMC、三星和英特爾最近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工廠。我相信工廠建成後,晶元的短缺會得到改善。但近日英方介入晶元巨頭合並,被不少美國專家特別是矽谷指責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支持華為。
Ⅵ 英偉達收購ARM對我國有何影響
關於英偉達收購arm的事情,基本上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結果,400億美元買下a rm應該對於英偉達來講不會太虧,畢竟孫正義也是320億購買過來的。雙方目前協議已經達成,就等待審核成功就可以完成並購了。
一旦收購成功那麼arm就會從英國公司直接更改國籍了,到時候如果利用政治手段來制裁我國的半導體行業,我們基本上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從架構技術到ip授權我們哪個都使不上勁。因此對於我們國家而言,這樣的一次收購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而且未來面臨的事情也將更加嚴峻,因為主動權都掌握在了別人的手上。
不過就目前而言,只是兩家公司已經協商成功了而已,還有要經過許多國家的監管部門同意才行,只要有一個否決票,那麼這一次的收購那就是不成功的,如果要強行並購的話,那就得退出投否決票的那個國家的市場,我相信我們國家肯定會對此行使一票否決權,不然的話是讓他們能這樣輕易收購成功,對我們的打擊是十分大的。
Ⅶ 晶元巨頭CEO表態,400億美元收購還在繼續,中國是反對無效的嗎
假如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確實將日本電氣公司收購,那麼依照美國辦事的德行,一定會再一次產生壟斷性。因此 這一件事兒在傳來信息以後立馬就被很多人所抵制,實際上美國那樣做的目地不過是像促使自身在尖端科技當中一直占據肯定的主導權。
Ⅷ 反對沒用,3大晶元廠集體發聲,支持英偉達收購ARM,你怎麼看
之前有關英偉達ARM收購案,堅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掌握,從上年9月份逐漸,英偉達就會有意買下ARM公司,從而提高自己在全世界半導體材料銷售市場中的影響力。本次買賣涉及到的額度達到400億美金,假如ARM被取得成功收購,那麼將造就集成ic領域迄今為止額度最大的交易明細。
Ⅸ 為什麼美國沒有掐斷中國的全部晶元供應
原因如下:
1、美國是在技術上限制中國,同時,也損傷美國公司的利益了,造成社會問題。這些晶元都是專門為大公司訂制的,如果不使用就是費物。
2、中國雖然技術上被限制了,同樣也會使其它公司得到發展狀大。
所以美國全部撕毀,美國大公司的晶元都無法銷售,已經生產出來都成廢品,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美國也是受不了。
Ⅹ Arm創始人連夜向英首相「呼救」 英偉達400億收購案前途未卜
美國當地時間9月13日,英偉達正式發布官方聲明稱,將以高達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軟銀集團旗下英國晶元製造商Arm公司(不包括Arm的IoT服務)。
這次的收購不僅是世界晶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還是今年迄今為止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
韓國晶元行業的部分高管和專家甚至擔憂,英偉達對Arm的收購有可能加劇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未來技術方面與三星、高通和其他公司的競爭,同時也引起人們對Arm可能會提高競爭對手的許可費的擔憂。
「此舉標志著英偉達試圖進一步深耕汽車晶元市場,其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即將起飛,三星和高通是主要的推動者。而英偉達收購Arm意味著「汽車處理器晶元市場將出現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韓國半導體與顯示技術學會會長ParkJea-gun表示。
Arm聯合創始人連夜向英首相「求助」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連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Hauser都加入了「唱衰」收購的陣營。早前,他就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將Arm賣給Nvidia將會是一個行業災難。而在今天這項交易正式官宣之後,他直接發表了一個公開信,要求政府「救救」Arm,聲稱首相如果對此事不作為,就將成為「那個將英國變成美國附庸國的人」。
以下是公開信譯文:
尊敬的首相,
作為arm的創始人之一,我非常關注Arm出售給英偉達這個交易,而這封信則是我在劍橋的同事和英國的金融和電子產業的人共同簽署的。
首先,我們擔心成千上萬名Arm員工在劍橋的工作受到影響。當總部遷往美國時,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英國失去工作機會和影響力,正如卡夫(Kraft)當初收購吉百利(Cadbury)時所看到的那樣。
其次,將Arm出售給Nvidia將破壞Arm的商業模式的根本,該模式原本可以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瑞士」,與500多家被許可人以平等的方式交易。他們大多數是Nvidia的競爭對手,當中有不少英國公司。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國家經濟主權的問題。
Arm是英國僅存的領先技術公司,Arm在手機微處理器方面占據主導地位。它的市場份額超過95%。英國受到谷歌,Facebook,亞馬遜,Netflix,蘋果等公司在美國技術領域的統治。由於美國總統在與中國的貿易戰將技術優勢「武器化」,因此除非英國擁有自己的討價還價武器,否則英國將成為附帶受害者。Arm為蘋果,三星,索尼,華為以及幾乎世界上所有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提供動力,因此可以對他們施加影響。
將Arm出售給Nvidia意味著,Arm將受到美國CFIUS法規的約束。英國電子行業有數百家公司,僱用數以萬計的人在其產品中使用ARM。其中許多產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那就意味著他們都必須遵守美國CFIUS法規。
這使英國處於令人難以置信的立場,即關於允許Arm出售給誰的決定權將在白宮而不是唐寧街。主權曾經主要是一個地理問題,但是現在經濟主權同樣重要。將英國最強大的貿易武器交還給美國正在使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
為此我們認為,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完成這筆交易。且它們都必須具有法律約束力,否則將無用:
1、劍橋的工作保障。
2、Nvidia不得享有比其他Arm客戶更優惠的待遇。
3、英國必須獲得美國CFIUS法規的豁免,以確保英國公司不受限制地使用我們自己的微處理器技術。
出售給Nvidia的Arm的自然選擇是將Arm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並再次使其成為英國擁有的公司,並擁有黃金股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由於您已經花了5億英鎊幫助OneWeb走出第11章,對於英國來說,這並不像Arm那麼重要,因此您可以花12億英鎊作為主要投資者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進行IPO。首次公開募股一直是軟銀宣布獲得流動性資金的途徑。
如果您不為國家利益而進行此項交易,歷史將不把你看作將英國帶出歐洲的人,而是那個將英國變成美國附庸國的人。
HermannHauser博士敬上
據悉,因涉及利益方眾多,這項交易將面臨嚴格的審查,需要經過中國、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批准,預計監管審批需要18個月的時間。
各國政府、反壟斷部門、業界競爭者再加上Arm聯合創始人都將成為這筆巨額交易前路的重重阻力。看來,老黃要一統晶元江湖,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