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海軍造價多少

英國海軍造價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28 08:15:15

❶ 英國虎號戰列巡洋艦的造價是多少英鎊

「虎」號戰列巡洋艦是英國海軍獅級戰列巡洋艦預算中的四號艦,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將獅級位於煙囪之間的舯部主炮塔移至第三煙囪之後和機輪艙之間,改善主炮向後方的射界以及炮口爆風對艦體上層建築的沖擊。

由於鍋爐技術的進步,動力裝置也進行修改,在鍋爐數量減少的情況下輸出功率仍然比獅級有明顯提高。在排水量提高的情況下,使增強防護成為可能,水平裝甲板有所加強,因為改動較大,所以單獨劃分為一個級別。

該艦是英國皇家海軍中最後一艘以煤作為主要燃料的大型戰艦。在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服役之前是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主力艦。

虎號戰列巡洋艦1912年6月20日在約翰·布朗船廠開工,1913年12月15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造價2100000英鎊。服役後配屬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虎號服役後正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年參加了多格爾沙洲海戰。1916年參加日德蘭海戰,海戰中被德艦主炮17發大口徑穿甲彈命中,Q、X炮塔被擊穿。戰爭結束後,1924年開始改為訓練艦。按照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於1932年退役拆毀。

性能數據

排水量:標准排水量28340噸/滿載排水量35710噸;外形尺寸:全長214.6米/寬27.6米/最大吃水9.3米。

動力:鍋爐數量39台,主機正常輸出功率85000馬力,過載108000馬力。

航速:27.5節;續航力:4650海里/25節。

武備:8門雙聯裝13.5英寸/45倍口徑主炮,12座單裝6英寸口徑副炮,兩座3英寸高炮,4座21英寸水下魚雷管。

裝甲:主裝甲帶225毫米,甲板75毫米,水密艙隔板125毫米,炮塔225毫米,炮座200毫米,指揮塔250毫米。

艦員:1120~1185人。

❷ 誰有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比較全面的介紹的網址

勝利號(HMS VICTORY)是英國海軍歷史上一艘名艦。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爾加戰役中,是著名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的旗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勛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前後經歷了19個年頭,是木船頂峰時代的產物。「勝利號」是一座堡壘城市,裝有104門大炮,艦員850人,船上貯存有35噸火葯和120噸炮彈,一次可連續行駛六個月,現仍停泊在英國的朴次茅斯港,成為忠誠、勇敢和恪盡職守的永恆象徵,也是航海模型收藏家所鍾愛的名船。
HMS VICTORY勝利號 一級戰列艦
排水量:3500英噸,3556噸。 載重量:2142英噸,2176.4噸。
炮甲板長:186英尺,57米。 全長:227英尺,69.3米。 艦寬:51英尺10英寸,15.8米。
吃水:28英尺9英寸,8.8米。
風帆面積:6510平方碼,5440平方米。
航速:8節——9節。
艦員:850人。
武備: 炮甲板:32磅,2.75英噸長炮30門。 中炮甲板:24磅,2.5英噸長炮28門。 上炮甲板:12磅,1.7英噸短炮30門。 首樓甲板:12磅中炮2門,68磅炮2門。 後甲板:12磅,1.7噸短炮12門。
主桅高62.5米。

特拉法爾加海戰(1805.10.21) 海戰起因: 1793年1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將法王路易十六處死,英國以此為由驅逐法國駐英大使。2月法國對英宣戰,英國則聯合奧地利、普魯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國組成反法聯盟,雙方在陸地和海洋展開了一系列的激戰。戰爭中法國在歐洲大陸贏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法國海軍由於大革命中驅逐了大量舊貴族軍官,因此實力大為削弱,幾次和英國海軍的較量均告敗北。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軍事政變,解散無能的督政府,成立執政府,拿破崙任第一執政官,一手掌握法國的軍政大權。拿破崙執掌法國政權後,1800年6月戰勝奧地利,俄國、土耳其等國家也接連與法國締結和約,反法聯盟徹底解體,英國為組織新的反法聯盟、法國為贏得時間重建海軍,兩國於是簽訂了亞眠和約暫時休戰。 1803年5月16日,英法兩國戰火重燃,拿破崙的目標是避開英國海軍,用其精銳的陸軍直接登陸進攻英國本土,為了把強大的英國海軍從本土牽走,法國艦隊在大海上和英國海軍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但由於一系列戰略、戰術的失誤,海軍中將維爾納夫率領的法、西聯合艦隊被封鎖在加的斯港內,拿破崙對海軍大為失望,放棄了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率經過數年時間集結起來的「英國軍團」向奧地利發起戰爭。英國則派納爾遜去徹底解決被封鎖在加的斯港內的法、西聯合艦隊,而港內的法、西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聽到拿破崙將派人接替他的指揮時,憤而決定在新司令官到來前率艦隊溜出加的斯港,而港外的英國艦隊正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
海戰過程: 1805年10月9日,法西聯合艦隊的軍艦開始駛出加的斯,但由於風向的問題,直到10月20日中午才全部駛入大海。而在這之前英國的偵察艦已經發現了聯合艦隊,納爾遜下令攔截,10月20日夜間雙方艦隊不斷逼近。10月21日拂曉,雙方已接近至10-12英里,6時10分,納爾遜發出「成兩路縱隊前進」的命令、6時20分,下令「備戰」。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知道戰斗不可避免,為了便於艦隊作戰不利時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艦隊進行180度大轉向,以使加的斯港位於艦隊的下風位置,這一變化不僅嚴重影響了士氣,而且造成聯合艦隊的隊形陷入混亂。 在聯合艦隊因調轉方向陷入混亂時,納爾遜抓住戰機下令進攻,英國軍艦分成兩個縱隊,分別由納爾遜乘坐的「勝利」號、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權」號擔任兩個縱隊的先導艦,「勝利」號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國要求艦隊全體將士盡忠職守」信號,隨後又升起「進一步接敵」,英國艦隊在一片歡呼聲中向聯合艦隊直插過去。上午11時45分,聯合艦隊「弗高克斯」號向「王權」號開炮,特拉法爾加海戰打響。 戰鬥打響15分鍾後,「王權」號率領的下風縱隊突破聯合艦隊的後衛,兩舷火炮開始一起射擊,25分鍾後,納爾遜率領的上風縱隊也沖入聯合艦隊,上風縱隊開始時向聯合艦隊的前衛進攻,但很快「勝利」號率領上風縱隊突然轉向聯合艦隊的中部發起進攻,這就是著名的「納爾遜秘訣」,聯合艦隊的前衛絲毫沒有關心要求其回援的信號,而只顧前駛。約12時30分,「勝利」號穿過「布桑托爾」號時,一陣左舷齊射造成成百法國人傷亡。當其他兩艘英艦上來圍攻「布桑托爾」後,「勝利」號又向右與沖上來的法艦「敬畏」號交火,「敬畏」號是聯合艦隊中最小但是作戰最勇敢的軍艦,兩艦進行了古老而殘酷的接舷戰,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的納爾遜不幸被「敬畏」號上的狙擊手擊中負傷,而「敬畏」號隨後也被俘虜。此後,法西聯合艦隊進行了竭力抵抗,但敗局已定,在血戰了2個多小時後,下午2時5分,聯合艦隊旗艦「布桑托爾」降下帥旗,艦隊司令維爾納夫被俘,上風縱隊的戰斗結束。下午3時左右,科林伍德率領的下風縱隊也取得勝利。 作為海戰的尾聲,下午3時30分,在海戰已經進行了2個多小時後,由迪馬努瓦海軍少將率領的聯合艦隊前衛返回了戰場,但在返回途中有兩艘自己的戰艦竟然發生相撞而退出戰斗,面對嚴陣以待的英國艦隊,僅僅20分鍾這次反攻就告失敗。「勝利」號對掉頭逃跑的聯合艦隊進行了一次齊射,以示送行,納爾遜就在這炮聲中與世長辭。 海戰結果及其影響: 特拉法爾加海戰英國取得巨大勝利,法國海軍精銳盡喪,海戰中英方死亡449人,傷1214人,軍艦無一艘損失;法西聯合艦隊則死亡4395人(法國3373人,西班牙1022人),受傷2538人(法國1155人,西班牙1383人),被俘約7000人,戰艦被俘15艘、損毀8艘。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風帆戰艦時代最引人注目的海戰,在鞏固英國海上霸主地位的同時,它再次向傳統的線式戰術提出挑戰,從此世界各國海軍開始重視和發展海上機動戰術,此後不久,隨著蒸汽動力戰艦的出現,一個新的時代就要到來了。
帆船時代戰艦簡介: 英國海軍根據戰鬥力的大小將其大型軍艦分為六個等級。第一、第二、第三級軍艦上至少有64門重炮,這三級軍艦稱之為戰列艦。其主要任務是編成海軍戰斗縱隊,進行大規模艦隊炮戰。 第四、第五、第六級是一些較小的軍艦,按其擔任的任務分為:駐守海外殖民地的警衛艦,運拖船隊護航艦,商船的攻擊艦,遠兵船,醫院船和軍需船。其中還有一種巡航艦。在大規模戰斗中,這種巡航艦執行遠程快速偵察和跟蹤敵艦的任務。它們不直接參加戰斗,准備隨時用來傳遞情報,救援倖存者,拖曳被擊傷的戰列艦。 —級軍艦 這級軍艦擔任艦隊的旗艦,定員875人。它全長(下層炮甲板)206英尺,裝備了發射12磅至32磅炮彈的各型火炮100多門。因為這級軍艦每艘造價高達10萬英鎊,所以當時英國海軍現役中一共不到12艘。 二級軍艦 這級軍艦比一級軍艦略小。它全長195英尺,三層炮甲板上共裝有90到98門火炮。它們的一個缺點——戰列艦共同的缺點——在暴風雨天氣,軍艦的下層炮甲板的炮門不能打開。 三級軍艦 這級軍艦分為幾種型號,從三層甲板的80門炮炮艦到兩層甲板的64門炮炮艦,艦上的定員從490人到720人。特拉法爾加海戰時,英國海軍的175艘主力艦中就有117艘三級軍艦。 四級軍艦 這級軍艦全長150英尺,定員350人,兩層炮甲板上裝有50至56門火炮。該級軍艦造價便宜(每艘26000英鎊),定員少(350人)。它們主要擔任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 五級軍艦 這級軍艦為巡航艦,全長130至150英尺,定員250人。它們主要用於襲擊海上商船。 因在這種艦上有捕獲金可得,所以艦員都是些熱心的志願者。 六級軍艦 這種敏捷的單桅縱帆軍艦,長125英尺,常被英國皇家海軍用來送信和護航。這級艦每艘造價只有10000英鎊,定員195人。

❸ 一艘航母造價多少錢

航母的造價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航母建造國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航母的大小和性能,甚至建造時機都會直接影響造價的高低。

美國於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造價僅2.75億美元。到1961年美國建造第一艘「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時,造價已漲至4.5億美元。

「里根」號「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超過46億美元。即便排除幾十年裡貨幣貶值的因素,最後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造價也達到了第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造價的三倍左右。

當然,像美國這樣批量建造航母,並且維持10支航母戰斗群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英國正在建造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的平均造價約40億美元左右。

盡管該造價僅是美國「布希」號航母的三分之二,但這筆費用幾乎相當於英國國防費用的8%,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的花費 就將佔英國國防費用的15%,如果再算上采購艦載機和附屬艦只的費用,英國海軍的軍費肯定無法承擔。

印度購買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二手航母的最初約定改裝費用為7.5億美元,後來增加到19億美元,最後漲至23億美元。

至於日本稱為「直升機驅逐艦」的直升機航母,因無法起降固定翼飛機,很多標准航母上的設施不用裝備,其造價大概是8.7億美元。

此外,造成航母成本上漲的還有環境因素、拖期現象等。比如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中型航母1986年開始建造,原計劃耗資120億法郎、1996年服役。

然而,「戴高樂」號航母自1994年5月7日下水以來卻歷經磨難,陸續暴露出方向舵震顫、發動機故障、隔音不完全、核反應堆耐壓殼龜裂等諸多問題。為此,航母不斷進行修補改造,前後歷時15年,耗資達到800億法郎,是原計劃的6~7倍。

那麼,從采購一艘航母到這艘航母退役,總共要花多少錢呢?

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建造時花了45億美元,建成後可服役50年,整個服役期間維持費用大約需要120億美元。

由於艦載機的使用壽命較短,在航母服役期間,艦載機可能需要更換兩次,因此大約需要200億美元。護航艦、驅逐艦、潛艇等護航艦也需要花費70億美元左右。然後是日常的燃油物資補給需要大約60億美元。

另外,考慮貨幣貶值等因素,所有這些錢再增加20%。全部算起來,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整個服役期間的費用(全壽期費用)接近600億美元。

實際上,美國海軍每年的軍費為1400多億美元。其中,用於航母的費用約佔11%,約160億美元。

美國海軍用於所有艦艇和岸基設施的維持費用為460多億美元,其中用於航母維持費約為42億美元,佔10%左右。

在人員費用方面,核動力航母上的人員成本相對較高,約占總人員成本的26%,這是由於核動力裝置的技術含量高,相對的人員工資和福利待遇也會比常規動力艦艇上的人員高。

另外,用於航母電子設備的費用比其他艦艇低一些,這是由於航母上運用的電子設備通常比較成熟,而驅逐艦和巡洋艦上經常會安裝一些新設備、新武器,其花費的改裝費用和維護費用就會比較高。

❹ 英國45型驅逐艦資料及圖片

英國皇家海軍45型(也稱大膽級,用首艦命名),將是歐洲眾多新建的大型防空艦艇中整體性能最先進的,單艘造價達到了約8.5億美元,將是未來英國海軍水上力量的中堅。一號艦大膽號已經於2009年7月入役。英國海軍司令阿蘭韋斯特海軍上將爵士驕傲地宣稱,這是英國皇家海軍最強大的戰艦,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艦

建造背景

英海軍發展新戰略要求45型驅逐艦成為「全能武士」英海軍自1546年創建以來,一直被看作是國家武裝力量中最主要的軍種。從18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英海軍曾以壓倒優勢的水面艦艇力量在世界三大洋上所向披靡,為建立殖民地大於本土150倍的大英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二戰後,元氣大傷的英海軍開始走下坡路。隨著冷戰的結束,英海軍為適應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不斷調整發展戰略。英海軍助理參謀長阿蘭·梅斯少將最近向外界透露了英海軍發展的新戰略:「為了讓英海軍跟上現代化的步伐,也為了讓海軍能夠更大限度地參與到作戰行動中去,我們決定建設一支多用途海上軍事力量,為英陸軍和空軍部隊的陸上作戰行動提供支援。這是我們英國海軍在今後20年發展的方向。」目前,就規模與戰鬥力而言,英海軍仍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第3大海軍。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在海上對英國構成威脅,反倒是陸地上的各種沖突不斷地把英國士兵捲入其中。因此,英海軍高層認為,英國沒有實力也沒有必要重建一支傳統意義上的海軍,但要有一支能維護英國利益的強大又適用的現代海軍。而由新海上作戰平台組成的「全球艦隊」戰斗群具有強大的力量,其投送能力、機動能力和突擊能力能夠有效地配合陸軍應付陸上日益增多的不確定威脅。英海軍要與美海軍的改革保持一致,要「服務於聯合作戰」,要加強對陸作戰能力。顯然,英海軍建立「多用途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戰略讓45型驅逐艦承擔起「全能武士」的重任。

基本參數

艦長:152.4米

艦寬:21.2米

吃水:7.4米

標准排水量:7700噸

滿載排水量:8700噸

總功率:120000馬力

航速:29節

續航力:7000海里(18節)

全艦編制:190人(最大可達235人)

設計理念

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戰機用「飛魚」導彈擊中了英海軍的42型驅逐艦。英海軍發現了艦隊防空力薄弱的問題,戰後便開始尋求能對付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和空中戰機威脅的新型驅逐艦。當與法國、義大利等國合作建造43型、44型驅逐艦計劃夭折後,英國便自己研發45型驅逐艦。英國研發45型驅逐艦的初衷就是為「全球艦隊」提供海上防空。45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8000噸,設計最大航速高於27節,航程超過7000海里。然而,隨著英國海上戰略的變化,英軍深感45型驅逐艦原設計目標不符合海軍作戰思想新轉變的需要,必須改進。英海軍計劃在2010年前建立「全球艦隊」,因而要求花66億美元訂購的6艘45型驅逐艦都要在2009年年底前陸續開工建造。45型驅逐艦是英「全球艦隊」的主要作戰艦艇。它具有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所配「阿斯特」30型中程防空導彈命中率高。其艦載作戰系統可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指揮艦的作用,但其他能力欠缺。改進的45型加強了近海作戰能力、對陸縱深打擊能力和反艦反潛能力。

艦炮設計

按原設計,首艘45型「勇敢」號的對地攻擊武器只有一門114毫米艦炮,火力明顯不足。從第4艘「天龍座」號開始,英海軍將對艦炮進行升級,或採用美製MK45型127毫米新一代隱形艦炮,發射EX-171型火箭增程制導炮彈,最大射程117公里;也可能採用英國自製AS90「勇敢的心」155毫米榴彈炮的艦載型,那它將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艦炮。

巡航導彈

在對陸縱深打擊方面,新造45型驅逐艦將採用美製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並裝備「戰術戰斧」巡航導彈、「標准」2增程型和「標准」3A戰區防禦型導彈。「戰術戰斧」最遠射程可達3000公里,是45型最具威力的對陸縱深打擊武器。裝備「戰術戰斧」巡航導彈後,在紅海海域巡航的英45型驅逐艦便有了打擊伊朗腹地目標的能力。

反潛能力

此外,英海軍還計劃加強45型驅逐艦的反潛能力。45型驅逐艦前3艘所配英國最新研製的EH-101「默林」多用途艦載直升機作戰半徑為100~200海里,但不能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其反潛能力顯得有些不足。但後3艘(「天龍座」號、「保衛者」號、「鄧肯」號)45型驅逐艦換裝了MK41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後,便有條件配備「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據英海軍官員聲稱,經過改進的45型驅逐艦未來既可作為英「全球艦隊」的主要成員之一,亦可單獨使用。45型驅逐艦配備的主要防空導彈系統具有強大的防空能力,可以支援在沿海和內地作戰的聯合遠征部隊,同時它還可提供區域、局部區域和點防禦能力。作為一個可能單獨使用的作戰平台,45型驅逐艦有防空、反艦、反潛和對陸攻擊的全面作戰能力。

建造狀況

作為英國皇家海軍新一代主力驅逐艦,目前英國海軍預定6艘,並已完成兩艘。

舷號艦名開工日期下水日期服役日期

D32Daring(勇敢號)2003年3月28日2006年2月1日2009年7月23日

D33Dauntiess(不屈號)2004年8月26日2007年1月23日2010年6月3日

D34Diamond(金剛石號)2005年3月25日2007年11月27日預計2011年

D35Dragon(天龍座號)2005年12月19日2008年11月17日預計2011年

D36Defender(保衛者號)2006年7月31日2009年10月21日預計2012年

D37Duncan(鄧肯號)2007年1月26日2010年10月11日預計2013年

❺ 木船時代英國有多少軍艦

以當時的頂峰——特拉法加海戰時期為例:

英國皇家海軍一共有175艘主力艦,當時的主力艦是1、2、3級軍艦


—級軍艦

這級軍艦擔任艦隊的旗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6、122門,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因為這級軍艦每艘造價高達10萬英鎊,所以當時英國海軍現役中一共不到12艘。

二級軍艦

這級軍艦比一級軍艦略小。三層炮甲板,火炮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它們的一個缺點——戰列艦共同的缺點——在暴風雨天氣,軍艦的下層炮甲板的炮門不能打開。共有46艘


三級軍艦

這級軍艦分為幾種型號,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7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特拉法爾加海戰時,有117艘三級軍艦。
三級以下的軍艦不能稱為戰列艦了,從巡洋艦、護衛艦到小艇,數量更多,估計得有幾千艘。

❻ 戰列艦的歷史

戰列艦(Battleship,或又稱為戰斗艦,戰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是能執行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軍艦。其自風帆時代誕生,1860年代開始變革,在1870-1890年代之間一度斷代,但是期間的實驗探討一直沒有中斷,由1890年代開始復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戰列艦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稱為主力艦。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不再是艦隊中的主力,其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
風帆時期
十五世紀末,主要是兩個領域的技術進步產生了最初形態的戰列艦:一是冶金技術的提高使前裝滑膛炮逐漸成為一種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能夠建造較大的船隻,以風力而不是人力航行。於是貫穿整個大航海時代的蓋倫帆船出現了。這一時期的戰列艦一般有4桅,前面兩桅掛欄帆,後兩桅掛三角帆。她一般標准長度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噸,有幾層統長甲板,尾樓很高。大型蓋倫船尾甲板有7層,排水量有2000噸,吃水達8米。她適合運載貨物通過很長的海道。續航力很長,在很長時間內是世界最大上的船。
經過英國荷蘭等國的改造到了17世紀戰列艦真正的出現了。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期間發布的《海上作戰條令》明確的把縱隊定為海軍作戰時的標准隊形:「各分艦隊的所有戰艦都必須盡力與其分隊長保持一線隊列前進……」這也是「戰列線」(line of the battleship)這一名稱的首次被使用。
17世紀70年代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准對艦船進行分類:—級軍艦,這級軍艦擔任艦隊的旗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因為這級軍艦每艘造價高達10萬英鎊,所以當時英國海軍現役中一共不到12艘。二級軍艦,這級軍艦比一級軍艦略小。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它們的一個缺點——早期戰列艦共同的缺點——在暴風雨天氣,軍艦的下層炮甲板的炮門不能打開。三級軍艦,這級軍艦分為幾種型號,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只。特拉法爾加海戰時,英國海軍的175艘主力艦中就有117艘三級軍艦。四級軍艦,這級軍艦有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該級軍艦造價便宜(每艘26000英鎊),定員少(350人)。它們主要擔任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 這4級軍艦都可以稱作戰列艦。

蒸汽機時期
工業革命的成果在十九世紀最後50年迅速改變了海軍的面貌,蒸汽動力、金屬船體、裝甲和新式火炮這幾項重要的進展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它們的結合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武器——至少在外觀上是全新的。往復式蒸汽機代替了風帆和索具,桅桿則為了火炮控制、觀察和信號通信等工作的需要而保留下來;後裝彈線膛火炮取代了原先排列在兩舷的舊式火炮,新式火炮重量重但數量少,配備在艦甲板的中心線上的裝甲炮塔里;越來越厚的裝甲覆蓋了船身以抵禦新式火炮的攻擊;木製的船體已經無法負擔沉重的新裝備產生的應力,不得不用金屬建造整個船體。
到19世紀70年代,世界各海軍強國的蒸汽裝甲戰列艦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蒸汽機不僅為軍艦提供了推進動力,而且蒸汽還被用於操縱舵系統、錨泊系統、轉動裝甲炮塔系統、裝填彈葯、抽水及升降艦載小艇等。大型蒸汽裝甲戰列艦的排水量達到8000至9000噸,推進功率達到6000至8000匹馬力。這時的戰列艦在主甲板的中央軸線上或者艦體兩側裝配了能做360度全向旋轉的裝甲炮塔,艦炮也都普遍採用了螺旋膛線,攻擊力進一步增強。此時的戰列艦大多被稱作「鐵甲艦」(Ironclad),北洋海軍的定遠級鐵甲艦可以稱作是這一時期的戰列艦代表。

蒸汽輪機時期
技術革新一旦開始就會不停步的繼續前進:火炮、裝甲、船體逐步由鐵制替換成鋼制以獲得更好的性能;蒸汽輪機比往復式蒸汽機能提供更強的動力,可以使戰艦獲得以前想像不到的高速,蒸汽輪機的性能也更可靠,可以縮短維修養護的時間,延長戰艦巡航的時間,等於增加了艦隊的戰略機動能力;火炮射擊指揮儀的發明使人們對大口徑火炮和遠程射擊的威力更有信心;為了增加防護力,水線以下設置隔艙逐漸成為大型船隻的標准設計;裝甲也不再均勻的覆蓋全艦,而是在重點部位重點防護,以求用相同重量的裝甲取得更好的防護效果。在吸收了黃海海戰的經驗之後前無畏艦級誕生了。右圖為現存唯一的前無畏艦三笠號 在1904年(明治37年)日俄戰爭中,三笠號戰列艦擔任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是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大將座艦。位於橫須賀市的三笠公園以紀念艦形式保存。
1906年2月下水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無畏」號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列艦,它在許多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第一艘安裝蒸汽輪機的主力艦,航速達到了驚人的21節,而同時代的美國戰列艦「羅得島」號航速是19節;「無畏」號的武備是它最引人注目的特點,當時的戰列艦通常安裝安裝4門12英寸口徑的火炮和各種中等口徑的火炮,「羅得島」號裝有4門12英寸口徑的火炮、8門8英寸口徑的和12門6英寸口徑的火炮,8艘與「無畏」號同時完工的英國「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分別裝了4門12英寸炮、四門9.2英寸炮和10門6英寸炮,而「無畏」號除了一些對付魚雷艇的小口徑速射炮以外,只裝備了10門12英寸主炮,完全沒有中等口徑的火炮,這樣「無畏」號的遠程大口徑火力比其他戰列艦強一倍半;火炮射擊指揮儀確保它的這些大口徑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有較高的命中率;最後,在費希爾勛爵的主持下,這艘艦用了不到一年就完工,而不是一般所用的4年,創下了主力艦的建造時間最短記錄。她的出現又一次顯示英國海軍在技術上遙遙領先,許多國家經過數十年努力建成的引以為自豪的戰列艦隊突然間都變成了古董。此後所有的海上強國都仿照「無畏」號建造自己的戰列艦,「無畏」號成為了現代戰列艦的代名詞,所有這些後來建造的戰艦——總共有150艘之多——都被冠以「無畏艦」的稱呼(以前建造的則稱為「前無畏艦」)。戰列艦這一古老的艦種,就帶著這個名字,走向它最後也是最輝煌的旅程。
1922年華盛頓會議期間,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義大利五個海軍強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噸位(35000噸)和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並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海軍的主力艦(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噸位比例為10:10:6:3.5:3.5。1930年簽訂的《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倫敦海軍條約)對此進行了補充規定。戰列艦進入條約時代。從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時代(Navy Holiday),各國的大型戰列艦建造計劃都被終止或取消,代之以對已有的戰列艦的進行更新和改造。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列艦共有7艘,全部搭載16英寸左右主炮,分別是美國的科羅拉多級(3艘,科羅拉多號、西弗吉尼亞號、馬里蘭號)、日本的長門級2艘,長門號、陸奧號)、英國的納爾遜級。
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作廢,各海軍強國重新開始戰列艦的建造工作。英國建造了五艘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並計劃建造獅級戰列艦。美國海軍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四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並計劃建造蒙大拿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建造了四艘維內托級戰列艦,法國海軍建造了三艘黎塞留級戰列艦並計劃再建造1艘改型艦和四艘更強的阿爾薩斯級,德國海軍建造了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開工了2艘H級艦並計劃建造興登堡級戰列艦,日本海軍建成了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即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另有一艘信濃號中途改建為航母,計劃建造兩艘超大和型。與歷史上的戰列艦相比,它們的火力、防禦力和速度都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在主炮火力上,除了喬治五世級為14英寸外,其餘均達到15-16英寸以上,大和級戰列艦甚至裝備了18英寸主炮,同時聯裝炮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大部分戰列艦均採用三聯裝主炮,英國的喬治五世級和法國的黎塞留級還採用了四聯裝主炮;炮塔布置也有所調整,大部分戰列艦採用前二後一的布置方式,只有英國的納爾遜級和法國的黎塞留級採用了主炮前置設計,將前向正面火力發揮到了極致;這個時期主炮炮彈重量也有所提升,除喬治五世級外,一般主炮炮彈重量可達800-1200公斤。除了主炮外,一般戰列艦還裝備多門口徑在127-155mm的副炮作為補充。為了對付新興的航空兵器的威脅,新建造的戰列艦大大提升了防空火力,普遍裝備了多門7.6-12.7mm高射炮,同時還有大量的20-40毫米機關炮。

在航母時代的退位
二戰後,戰列艦逐漸淡出歷史舞台,絕大多數戰列艦都退役並解體,有些則作為博物館保留下來。美國建造的最後4艘戰列艦,最新最好的「依阿華」級,則經過多次改裝,斷斷續續的服役了許多年,它們最後一次參戰是在1991年,「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作為火力支援艦和巡航導彈發射平台參加了海灣戰爭。1992年3月31日,最後一艘戰列艦「密蘇里」號退出現役,整修後前往珍珠港,停放在珍珠港事件中被炸沉的「亞利桑那」號殘骸旁供人們參觀。
戰列艦的退出歷史舞台,主要也是因為航母和導彈的出現,削弱了戰列艦的存在。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實戰檢驗,許多國家均認為,戰列艦將是海戰第一利刃,特別是像在大西洋海域進行的日德蘭海戰,艦隊的航速和火炮的口徑成為殺傷對方、奪取海戰勝利的關鍵性因素。正是因此,戰列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盡風頭,人們對戰列艦的崇敬導致戰後各國大力建造此種船堅巨炮的「海上堡壘」。
倒是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在造戰列艦的同時還把目光轉向了一種新型海戰兵器身上,這就是航空母艦。 這就為此後在太平洋發生的幾場大規模海戰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也證明了美日兩國對新技術發展的敏感度遠遠超出了其他國家。當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駛出船廠之際,美國和日本卻把一艘艘航空母艦送上了海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戰列艦也是絕好的武器,但是它的空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完全讓航空母艦給佔了,它不得不退出戰爭舞台。當然,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的戰列艦「密蘇里」、「威斯康星」號也參戰了,但這時的戰列艦已是今昔比。它們發射的彈葯主要是巡航導彈。從攻擊方面看,隨著新型導彈和制導炮彈的出現,戰列艦上大口徑火炮原有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武裝沖突中,承擔摧毀敵方關鍵性目標任務的將不再是巨型戰艦的大口徑火炮,它們的位置將被海軍裝備的驅逐艦和護衛艦所取代。而且戰列艦盡管噸位大、火力強、裝甲厚,但它存在目標大、易遭攻擊、防空反潛能力較差等不足,因而極易成為對方導彈攻擊的活靶子,但是反艦導彈轟擊到大多數戰列艦厚重的裝甲鋼板上也會被彈射回來,爆炸沖擊波只能劃傷裝甲,就跟拿手槍射擊厚鋼板一樣子彈都被彈回來,除了洲際導彈和以後研發的新型反艦導彈以外束手無策。
今天,戰列艦已經不在海上游弋,它的工作已經由那些更先進更具毀滅性的艦種接手,然而戰列艦的概念卻還在主宰著人們的思想、指導著國家的政策,那就是尋求對海洋的控制。

最後的「復活」
1980年代,美國對4艘已退役的「依阿華」級戰列艦進行現代化改裝,加裝各種新型雷達,導彈,防空,電子對抗和指揮控制通信系統,重新編入現役,分別部署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獨立進行海上作戰,支援登陸和攻擊岸上目標等任務。在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曾使用其中的「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戰列艦對伊拉克目標進行炮擊和發射巡航導彈。但在此後的1993年,美國的4艘戰列艦又再次退出現役,「戰列艦」這一級別也正式從美國海軍現役艦船分類中撤消。

❼ 關於二戰軍艦造價

塞德利茨級226萬英鎊
虎級259.3萬英鎊
拜恩級258萬英鎊
伊麗莎白女王級250萬英鎊
凱撒級240萬英鎊
鐵公爵189.1萬英鎊

大和1.079億日元
翔鶴8449萬日元
伊-15 1553萬日元 歲月輪回,斗轉星移。幾十年的世事滄桑,往日的敵人成了朋友,昔日"一個戰壕的戰友"又成了敵人,令人大有"30年河東,40年河西"之感。
歷史就是這樣翻開了一頁又一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中的一批英美等國的坦克,成了歷史的見證。

歷史不會忘記這一頁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蘇聯,用列寧同志的話說,是"處在帝國主義包圍之中"。法西斯軸心國的崛起,使蘇聯和英國、美國等國家變成了同盟國,成了"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根據二戰期間的戰時租借法,蘇聯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中,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筆者在這里,較全面地介紹一下二戰期間西方援蘇坦克的史實。盡管歷史的車輪已經駛過半個多世紀,留下來的、珍貴的歷史照片已經泛黃。但是,在戰勝德國法西斯57周年的今天,回顧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還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根據史料記載,二戰期間,美、英、加拿大等國向蘇聯提供了2280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其中的1981輛在海運途中損失掉,美英的運輸艦也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付出了裝備和人員的代價。這就是戰爭!運抵蘇聯的20000多輛外國坦克裝甲車輛,佔到二戰中紅軍坦克裝甲車輛總數的20%。
1941年,英美啟運了第一批援蘇坦克,包括:487輛"范倫泰"、"提特拉奇"等英國坦克以及182輛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和M3"李"中型坦克等美國坦克。這批坦克參加了1941年12月至1942年對德軍的作戰。要知道,當時是蘇聯最困難的時期。在"巴巴羅薩"作戰中,蘇軍損失了18000輛坦克。這批援蘇坦克,數量雖然不多,但確是"雪中送炭"之舉。
1942年,海運的數量更大,包括2487輛英國坦克和3023輛美國坦克。雖然當時有一部分單獨用軍援坦克編成的坦克部隊,但是多數軍援坦克是和蘇制坦克混合編成的。例如,1942年,蘇軍第38坦克旅中,有30輛"馬蒂爾達"坦克和16輛蘇制T-60輕型坦克。1943年,蘇聯紅軍的坦克旅中,完全裝備蘇制坦克的佔61%~68%,混合裝備的佔19%~22%,單獨裝備英美坦克的佔10%~17%。1944年~1945年中,援蘇坦克中主要是美國的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
二戰期間,援蘇的卡車和軍用汽車等,數量更為巨大。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嘎斯"等軍用汽車343624輛。上了年紀的中國人都知道,解放初期街上跑的蘇制"嘎斯"51汽車,用的全是木質蒙皮,鋼材等作戰物質的匱乏可見一斑。而美國援蘇的軍用汽車和卡車就有501660輛。其中包括:77972輛吉普車,151053輛一噸半軍用卡車,200662輛兩噸半軍用卡車。在二戰後期,這些軍援卡車在運送作戰物質和兵員方面,比蘇制卡車發揮的作用更大。
在如何看待軍援坦克發揮的作用上,蘇聯學者和英美學者有著微妙的差別,當然是在戰後。蘇聯的史學家認為,英美援助蘇聯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數量上有限",質量上也不如蘇聯的T-34坦克。而英國的史學家則認為,由於援蘇,英國軍隊得不到更多的坦克,況且英國的"范倫泰"和"馬蒂爾達"坦克不僅遠遠優於大量裝備的蘇制T-60坦克,也比得上1942年以後裝備的T-70輕型坦克。蘇聯學者還認為,美國的M3中型坦克"不怎麼樣";而美國的學者則認為,M3中型坦克在北非"幹得很出色",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也比T-60和T-70輕型坦克要強得多。美國的學者更認為,M4"謝爾曼"中型坦克在性能上和T-34中型坦克不相上下,而在耐久性和可靠性上卻要強於T-34中型坦克。看來各家都說"自己的西瓜最甜"。我們不想評論這一場"唇槍舌劍"的是非曲直,歷史自有它公正的評價。盡管不能說援蘇的外國坦克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幾萬輛坦克和幾十萬輛卡車,決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裝備在關繫到蘇聯生死存亡的戰爭中,同樣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歷史將記住這一頁。

援蘇坦克一瞥

下面,我們將簡要介紹一下援蘇的英美坦克的有關情況。

"范倫泰"步兵坦克
它是英國援蘇數量最多的一種坦克。其中,英國援蘇的"范倫泰"坦克為2394輛,作為英聯邦成員國的加拿大援蘇的"范倫泰"坦克為1388輛。也就是說,英國生產的"范倫泰"坦克的29%援助了蘇聯,加拿大生產的"范倫泰"坦克幾乎全部用於援蘇。蘇聯紅軍往往把"范倫泰"坦克上的2磅或6磅火炮換裝為76.2mm火炮,以增強火力。但是,由於"范倫泰"坦克的炮塔較小,裝上76.2mm火炮後,炮塔內顯得十分擁擠,這項改裝不算很成功。

"馬蒂爾達"步兵坦克
在援蘇的英國坦克中,"馬蒂爾達"僅次於"范倫泰"坦克,達1084輛。不過,"馬蒂爾達"坦克的機動性較差,尤其是在冬季。紅軍的坦克兵不太喜歡它,主要用於支援步兵作戰。

"丘吉爾"步兵坦克
英國從1942年起,援助蘇聯"丘吉爾"步兵坦克,總數共301輛。"丘吉爾"坦克的性能比"范倫泰"和"馬蒂爾達"坦克要強得多,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有35輛"丘吉爾"坦克參加了戰斗。

"提特拉奇"空降坦克
1941年,英國經伊朗向蘇聯提供了20輛"提特拉奇"空降坦克。由於其數量有限,僅起到宣傳作用而已。

通用裝甲輸送車
援蘇的通用裝甲輸送車共2656輛。其中,英國提供的1212輛,加拿大提供的1348輛,美國提供的96輛。由於它的履帶中心距較窄,雪地行駛的性能較差,它發揮的作用不如美國軍援的半履帶式裝甲車,一般用於輸送人員和物資、偵察及戰場聯絡。

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美國從1941年起向蘇聯紅軍提供了1676輛M3A1"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紅軍的坦克兵不喜歡它的"高大的外形輪廓"和"不便使用的前機槍",但北非的英國坦克兵卻視它為"沙漠情人"。它的總體性能要優於T-60/T-70輕型坦克。

M3"李"中型坦克
美國軍援總數為1386輛,為M3A3型。另有以M3中型坦克為底盤的M31坦克搶救車115輛。蘇聯的坦克兵不喜歡它那高大的外形輪廓,常常謔稱為"6個坦克兵的活棺材"。

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
它是美國援蘇數量最多的坦克,總數達4252輛,包括裝75mm火炮和裝76mm火炮兩種類型以及少量以M4中型坦克為底盤的自行炮架、坦克殲擊車等。應當說,在二戰的最後階段,蘇軍的"謝爾曼"坦克和T-34坦克一道,在向德國老巢的進軍中,還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半履帶式輸送車
美國援蘇的半履帶式輸送車包括M2/M3/M5/M9裝甲輸送車和M15A1、M17多管迫擊炮車,共2278輛。由於半履帶式裝甲車的越野性能和通行性能遠優於輪式車輛,這些半履帶式裝甲車在蘇德戰場上獲得廣泛應用。蘇聯人還將M3半履帶式裝甲車加上Su-57火炮,改裝成T-48坦克殲擊車,用來對付德軍的輕型裝甲車輛。

M3A1偵察車
這是一種4×4的小型偵察車。美國援蘇的M3A1偵察車共3340輛。作為偵察、警戒、指揮和通信聯絡用的小型偵察車輛,它是蘇制BA-64裝甲車的重要補充。
回眸半個多世紀前的歷史事件,援蘇坦克,易北河會師,雅爾塔會議、波斯坦公告......,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❽ 英國皇家海軍的「機敏」級潛艇,性能怎麼樣

據英國《泰晤士報》11月19日報道,英國國防部於近期向英國國會坦言,目前已經開始進行下水測試的新一代“機敏”級核動力潛艇的四號艦——“大膽”號,在最後交付海軍服役的時候發現了重大技術故障,所以不能夠按時交付。


指責英國航太?製造商也很無奈,他們表示,生產核潛艇是全世界最為復雜的工程,需要超高的技術。所以對於各國的造船廠而言,在建造、測試甚至在服役階段發現新的問題,都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相關負責人稱:“如今我們需要做的是,竭盡全力解決潛艇上存在的每一個問題,盡可能保證潛艇在服役後不會出現差錯。”

❾ 一艘航空母艦造價多少

航母的造價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航母建造國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航母的大小和性能,甚至建造時機都會直接影響造價的高低.
美國於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造價僅2.75億美元.到1961年美國建造第一艘「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時,造價已漲至4.5億美元.
「里根」號「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超過46億美元.即便排除幾十年裡貨幣貶值的因素,最後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造價也達到了第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造價的三倍左右.
當然,像美國這樣批量建造航母,並且維持10支航母戰斗群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英國正在建造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的平均造價約40億美元左右.
盡管該造價僅是美國「布希」號航母的三分之二,但這筆費用幾乎相當於英國國防費用的8%,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的花費 就將佔英國國防費用的15%,如果再算上采購艦載機和附屬艦只的費用,英國海軍的軍費肯定無法承擔.
印度購買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二手航母的最初約定改裝費用為7.5億美元,後來增加到19億美元,最後漲至23億美元.
至於日本稱為「直升機驅逐艦」的直升機航母,因無法起降固定翼飛機,很多標准航母上的設施不用裝備,其造價大概是8.7億美元.
此外,造成航母成本上漲的還有環境因素、拖期現象等.比如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中型航母1986年開始建造,原計劃耗資120億法郎、1996年服役.
然而,「戴高樂」號航母自1994年5月7日下水以來卻歷經磨難,陸續暴露出方向舵震顫、發動機故障、隔音不完全、核反應堆耐壓殼龜裂等諸多問題.為此,航母不斷進行修補改造,前後歷時15年,耗資達到800億法郎,是原計劃的6~7倍.
那麼,從采購一艘航母到這艘航母退役,總共要花多少錢呢?
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建造時花了45億美元,建成後可服役50年,整個服役期間維持費用大約需要120億美元.
由於艦載機的使用壽命較短,在航母服役期間,艦載機可能需要更換兩次,因此大約需要200億美元.護航艦、驅逐艦、潛艇等護航艦也需要花費70億美元左右.然後是日常的燃油物資補給需要大約60億美元.
另外,考慮貨幣貶值等因素,所有這些錢再增加20%.全部算起來,一艘「尼米茲」級航母整個服役期間的費用(全壽期費用)接近600億美元.
實際上,美國海軍每年的軍費為1400多億美元.其中,用於航母的費用約佔11%,約160億美元.
美國海軍用於所有艦艇和岸基設施的維持費用為460多億美元,其中用於航母維持費約為42億美元,佔10%左右.
在人員費用方面,核動力航母上的人員成本相對較高,約占總人員成本的26%,這是由於核動力裝置的技術含量高,相對的人員工資和福利待遇也會比常規動力艦艇上的人員高.
另外,用於航母電子設備的費用比其他艦艇低一些,這是由於航母上運用的電子設備通常比較成熟,而驅逐艦和巡洋艦上經常會安裝一些新設備、新武器,其花費的改裝費用和維護費用就會比較高.

❿ 建造一艘航空母艦需要多少錢

航母的造價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航母建造國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航母的大小和性能,甚至建造時機都會直接影響造價的高低。美國於上世紀50年代建造的「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造價僅2.75億美元。到1961年美國建造第一艘「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時,造價已漲至4.5億美元。「里根」號「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超過46億美元。即便排除幾十年裡貨幣貶值的因素,最後一艘「尼米茲」級航母的造價也達到了第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造價的三倍左右。當然,像美國這樣批量建造航母,並且維持10支航母戰斗群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英國正在建造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的平均造價約40億美元左右。盡管該造價僅是美國「布希」號航母的三分之二,但這筆費用幾乎相當於英國國防費用的8%,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的花費就將佔英國國防費用的15%,如果再算上采購艦載機和附屬艦只的費用,英國海軍的軍費肯定無法承擔。印度購買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二手航母的最初約定改裝費用為7.5億美元,後來增加到19億美元,最後漲至23億美元。至於日本稱為「直升機驅逐艦」的直升機航母,因無法起降固定翼飛機,很多標准航母上的設施不用裝備,其造價大概是8.7億美元。此外,造成航母成本上漲的還有環境因素、拖期現象等。比如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中型航母1986年開始建造,原計劃耗資120億法郎、1996年服役。然而,「戴高樂」號航母自1994年5月7日下水以來卻歷經磨難,陸續暴露出方向舵震顫、發動機故障、隔音不完全、核反應堆耐壓殼龜裂等諸多問題。為此,航母不斷進行修補改造,前後歷時15年,耗資達到800億法郎,是原計劃的6至7倍。

閱讀全文

與英國海軍造價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去印尼怎麼辦簽證 瀏覽:580
在印度用什麼表示尊敬 瀏覽:435
中國大海是哪個省的 瀏覽:573
去義大利可以辦哪些工作簽證 瀏覽:148
印度處方葯多少錢 瀏覽:273
如何從防城港到越南 瀏覽:632
在義大利可以怎麼開直播 瀏覽:12
伊朗姑娘在寧波什麼地方 瀏覽:886
英國的治癒率多少 瀏覽:180
越南黑色石頭叫什麼名字 瀏覽:495
國足伊朗什麼時間踢的 瀏覽:652
印度精英教育有哪些 瀏覽:278
伊朗人怎麼交流英語 瀏覽:940
義大利宮殿有哪些 瀏覽:281
印度為什麼帶圍巾 瀏覽:831
越南全國人口有多少萬 瀏覽:577
華為公司職稱升格中國應該如何做 瀏覽:672
義大利牛蹄怎麼做好吃 瀏覽:201
印尼人有什麼風俗 瀏覽:892
怎麼和印尼女結婚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