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崛起的過程是怎樣的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開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工業革命之後讓英國成為經濟強權,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英國及其殖民地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
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麥隆部分地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❷ 英國崛起的原因
大約3個時期吧,此個人研究所得,略獻拙見.
第一個時期,從伊麗莎白女皇登基執政到光榮革命結束.英國開始從事海上殖民活動,並且打敗先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和荷蘭的海軍,從此英國的海上力量崛起,成為歐洲之首.以英國當時的海軍實力,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只有中國明朝的海軍了.所謂「殉難者」的查理一世,在被送上斷頭台後,用自己悲劇性的生命終結宣告了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力量的登頂.光榮革命後,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第二個時期,從光榮革命結束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期間,英國成功吞並了蘇格蘭,並且在英法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為英國日後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廣闊的殖民地空間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末.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原材料、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還有思想上的偉大成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發表.他的思想,是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一聲號角聲.是英國國庫日益充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蒸汽動力的推廣.這主要應歸功於瓦特,是他改造了蒸汽機,使蒸汽的使用從煤礦中解放出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盡管英國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這絲毫未影響它日益鞏固的霸主地位.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皇見證了英國在落日前最後也是最燦爛的時光.維多利亞時代是每一個英國人都難以忘卻的流金歲月.
❸ 大英帝國是如何崛起的 英國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國,為什麼18、19世紀變得如此強大
英國的崛起完全歸功於海盜,英國海軍的前身就是肆掠海盜。當時西班牙控制著海上貿易,西班牙無敵艦隊所向披靡。英國海盜四處打劫西班牙商船,順便提一句英國在海上和荷蘭是盟友,法國主要是靠陸上貿易。話說回來,西班牙國王向英國女王提出抗議要求制裁海盜。不過英國女王則接見了海盜頭領,從此英國海盜就成為國家合法武裝。西班牙便同英國宣戰,當時英國海軍力量尚不及西班牙無敵艦隊。但英國艦隊司令通過運用戰術分割包抄西班牙無敵艦隊,再加上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吉利海峽,將西班牙海軍擊潰,奪取海上霸權。控制海權,從此開始向海外殖民,殖民地為工業革命的生產力找到了市場,通過殖民掠奪崛起。
❹ 英國是怎樣崛起的
英國的崛起,工業革命應該屬於技術部份。此外還有統治者推行的政策。例如在伊莉莎白女皇時期,海盜猖狂,但女皇不止一隻眼開,一隻眼閉,而且還放寬政策,跟他們分贓,同流合污。在打敗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後,正式擁有海上霸權,四處掠奪殖民地。同時也大量地販賣奴隸。使國家積累了大量財富。新航路的開辟,接著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使國內的各階級矛盾銳化,從而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革命勝利後,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為了獲取更多地利益,於是就要求出現新的生產技術。這才開始了工業革命。大量地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技術的改進又提高了生產地數量和質量,接著再高價反賣給殖民地或其它國家,對外貿易空前擴張。接著,錢有了,技術有了,統治權有了,那豈有不崛起之理……
❺ 英國是如何崛起的
約3個時期吧
第一個時期,從伊麗莎白女皇登基執政到光榮革命結束。英國開始從事海上殖民活動,並且打敗先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和荷蘭的海軍,從此英國的海上力量崛起,成為歐洲之首。以英國當時的海軍實力,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只有中國明朝的海軍了——軍事
資本主義發展,而君主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所謂「殉難者」的查理一世,在被送上斷頭台後,用自己悲劇性的生命終結宣告了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力量的登頂。光榮革命後,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政治經濟
第二個時期,從光榮革命結束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期間,英國成功吞並了蘇格蘭,並且在英法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為英國日後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廣闊的殖民地空間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末。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原材料、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還有思想上的偉大成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發表。他的思想,是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一聲號角聲。是英國國庫日益充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蒸汽動力的推廣。這主要應歸功於瓦特,是他改造了蒸汽機,使蒸汽的使用從煤礦中解放出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盡管英國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這絲毫未影響它日益鞏固的霸主地位。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皇見證了英國在落日前最後也是最燦爛的時光。維多利亞時代是每一個英國人都難以忘卻的流金歲月
❻ 近代英國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英國當時通過三角貿易,積累資本。二,是英國剛剛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奠定聊「海上霸主」的地位,世界中心轉移到英國倫敦。三,是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完成,科技成果率先被英國享受。四,是法國等西方國家還處於封建主義制度,無力與英國爭先。
❼ 大國的崛起之路,英國是怎樣成為世界強國的
英國擺脫封建態度是在15世紀末,是在1485年,當時英國出現了一個王朝是在英國歷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王朝,是都鐸王朝,英國對世界影響太大了,都鐸王朝的奠基人就是這個人,這是他的兒子這是他的女兒,這三個人,祖孫三代,亨利七世二子,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女兒伊麗莎白,使英國第一次擺脫依附和落後的狀態,成為歐洲強國,為英國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定的基礎。這裡面的故事很多很多了,如果說我給學生開英國史的課的話,這三個人的故事可以講好幾次,當然我也沒那麼多時間去講,特別是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這兩個人的故事多極了,但是無論這些故事是怎麼說的,無論這些故事是表明這個主人公他人品好還是不好,它英明還是不英明等等。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後來步步走在前面,這是第一步。所以我們說英國,說英國那麼強大,它造成的影響那麼巨大是有道理的,這一步是它走出來,接下來還不止這一步,光榮革命以後,英國的正式結構問題已經解決了,就是它建立了一個現代性質的政治結構,一個政體,當然這個政體在後來一二百年當中不斷地改變。但是這次事件以後,英國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適合於經濟發展的社會和政治的環境。在這樣一個政治和社會的環境之下,英國開始了它的經濟方面的大踏步的這種飛速的發展。
18世紀我們剛才說,17世紀的英國做一件事,解決政治制度的問題,18世紀的英國,做兩件事,第一是發展經濟,上半葉出現了所謂的農業革命,下半葉出現了工業革命。第二件事就是18世紀的英國,開始去爭奪世界的大權了。這張圖就表現英國在18世紀和其他的歐洲幾個國家在世界上爭奪殖民地的情況,特別是在這一百多年當中,英國和法國爭奪世界的霸權,最終是以英國的勝利被告終的。這個勝利它的堅強的經濟基礎就是工業革命,我們看這樣一組數字,我們就可以明白,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它的生產發展的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英國的工業和農業的比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在1801年的時候,英國它的國民經濟中,工業的比重只佔29.7%,農業是35.9%,英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在1860年的時候,我們看到英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40%到50%,對外貿易佔世界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這樣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出自於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英國的國土面積佔世界陸地總面積0.2%,而人口只佔世界總人口2%,英國也是一個很小的國家。
英國小小的國家,能夠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據一個半世紀之久,這是超常發揮。本來不應該是這樣,本來不應該,它憑什麼?它就這么大,就那麼多人,它憑什麼?根據我們剛才我剛才向大家介紹的情況來看,有一點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它的那種創造的能力。就是靠得這樣的創造能力它能夠超常的發揮,它發揮了本來根本就不可能發揮的作用,做本來根本不可能做的事。你看,它在各個方面都是有巨大的創造力的,政治、經濟、文化很多很多其他方面,它都發揮了巨大的創造力,這是它成功的秘訣。
❽ 英國當初是怎麼成為世界霸權的
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志著英國的崛起。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❾ 英國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下面幾種原因:
1、新航路開辟後,海運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大西洋航線的中心線上,海運便利。
2、英國由於手工業的迅速發展,盛行圈地運動,為當時英國手工業提供物質基礎。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正處於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實行較開明的經濟政策,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利益受到保障,女王當時也參與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份。
4、由於英國海運業迅速發展,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直接攫取了海上運輸貿易霸權 。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軍事學家、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馬漢《海權論》中寫的特別的確切: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即用不著被迫在陸地上奮起自衛,也不會被引誘在陸地上領土擴張,那麼由於其面向大海的單一性,相對於四周是陸地的國家就具有了一種優勢,英國相對於法國和荷蘭就具有這種優勢。
英國由於距離歐洲大陸不進不遠,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紛爭自由的進行國內的發展,可以自由的進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著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英吉利海峽,種種優勢使得英國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
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以使英國保持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可是實現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不至於使國家的政策隨著政治動盪的環境朝令夕改。
英國最早確定了憲政制度,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被稱為「議會之母」,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穩定為國內的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以外,英國具有島國的特性,推行漸進、連續的政策,注重慣例和傳統,形成了一部不成為的憲法。正是這些特性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激進的變革。
❿ 英國是怎樣崛起的
英國迅速的崛起 一:十五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倫敦,利物浦等) 二:英國推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出口,支持工商業者參與貿易競爭,佔領殖民地 三: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圈地運動推動了城市的繁榮和貿易的發展) 四: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加速了發展 五:注重發展海軍,三次英荷戰爭打敗了「海上馬車夫」荷蘭,奪得了海上霸權地位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又稱產業革命,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是以機器生產逐步取代手工勞動,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後來又空擴充到其他行業。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5年,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標志著工業革命在英國乃至世界的爆發。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傳播到英格蘭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