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進攻法國,為什麼先要拿下丹麥和挪威
1940年2月,進攻波蘭的德軍主力已移師西線好幾個月了,進攻法國的命令卻遲遲不下,不是部隊沒有做好准備,而是沒有一個「速戰速決」的進攻計劃。在德國元首例行召見新上任的軍長時,遇到曼施坦因,才知道還有一份更好的作戰計劃。
這就是「曼施坦因計劃」。陸軍參謀部的「黃色計劃」出台後,曼施坦因還只是A集團軍群的參謀長,他對這個方案非常不滿,並將其全部推翻,設計了更加精妙的進攻計劃。然而,當他信心滿滿地提交到參謀部時,卻遭到了退回。
盡管德國為了利益,對自己的同胞——挪威和丹麥下手,確實有些「不地道」,但誰又能保證他們會不會被英國人利用呢?還是那就話,「在國家利益面前,什麼都是浮雲」。也從另一個方面詮釋了「戰爭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② 二戰中在德國閃電戰攻擊下,歐洲那些國家為何迅速投降
因為德國的閃電戰士集中火力迅猛進攻。完全不會給你有反應的時間。德國的閃電戰士以最大的傷害。最快的對這些國家進行打擊。特別是我們可以看到被德軍所擊敗的這些國家。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這些國家其實都是國土面積比較小的國家。根本經不住德國的火力猛攻。
但是蘇聯不同,蘇聯的疆域過於廣闊,所以德軍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物資的調動上,而這樣就對閃電戰產生了一個駁論,他快速的佔領一個地方,緊接著就要打下一個地方隨著戰略縱深,他們又不得不把時間用在運輸上,導致越往後進攻速率越慢,所謂的閃電戰也就越不成形了。
而此時石油的短板也給了德軍致命一擊,最後德軍在本次戰役中損失了大量的坦克,這不是因為地方大攻擊,更多的市石油耗盡,不得不停在了馬路邊上。還有蘇聯的極寒天氣也是導致德軍的戰敗的重要原因。至此德軍的「閃電戰」傳奇也就此完結。
③ 二戰德國投降時丹麥和挪威的情況
在那個時候,德國因己投降,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戰役已全部結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那麼蘇聯方面與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一起對付日本,因此丹麥和挪威不在參戰。
二戰史學家回答,其實我是初中生,哈哈。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二戰中,軍事實力強大的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二戰德國的失敗其實和之前遭遇滑鐵盧的拿破崙非常相似。作為一個面積不大的中歐內陸國家,德國的自然資源非常貧乏,除了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以外,石油、橡膠等重要的戰爭資源非常依賴進口,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持久戰。
在強大的美國加入同盟國的陣營後,整個戰場的形勢急轉而下,尤其是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德軍陷入到了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更要命的是,盟軍戰機開始不斷轟炸德國本土,使得德國引以為傲的工業區變成了一片片廢墟,工業製造力和生產能力大幅下滑,漸漸陷入到了窮途末路之中。隨著蘇聯和盟軍的不斷推進,德國終於在柏林戰役失利後選擇了投降。
⑤ 二戰時,挪威和丹麥的德軍是被消滅的,還是投降的我要詳細的。
1945年5月4日丹麥德軍投降。
挪威德軍在6月10日投降,但挪威北部一些地區在上年冬的蘇軍進攻中不少落入蘇聯手中。所以蘇聯也是「解放」挪威的'功臣「
⑥ 二戰結束時,德國明明還有七百萬大軍,可為何要選擇投降呢
德國部隊的真實人數預估首先我們要說明一點:那就是德國部隊700萬這個數據還是暫且存疑的,至於這些數據是否有這么多,以及真實數據的背後是否有著水分,不得而知。這就頗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各個部隊之間、各個大軍閥之間的戰爭了。
曹操號稱有百萬大軍,劉備也號稱有50萬大軍,可真實的部隊人數往往要大打折扣,甚至他們還需要把來回配送糧食以及後勤補給的所有人員都算上來湊這個人數。所以我們不排除當時的德軍也有這個狀態。
其實整體來看,德軍在當時情況之下投降只能說是萬般無奈的事情。原因很簡單,也有多方面因素做考量.摺合在一起的話,只需要有幾點來看:第1部隊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多;第2戰線極長,後勤被切斷;第3則是當時的國會大廈被攻佔,當時的德軍首領也飲彈自盡.
⑦ 為什麼德軍投降盟軍
我個人認為德軍投降主要有幾點:1.戰線拉得太長補給跟不上去導致部隊後勤跟不上只有投降。2.當紅軍進攻打柏林時候空軍元帥戈林秘密和紅軍談和導致出現很多叛徒。3.墨索里尼的垮台也加劇了德國投降的速度,因為很多戰場都是義大利挑起的同義大利有協約必須派兵過去4.盟軍和紅軍以多打少採用人海戰術不得不投降5.很多兵工廠被轟炸要麼就是被佔領沒有武器怎麼打?6.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本來可以戰勝轟炸英國倫敦都差不多了於是改轟炸其他城市造成皇家空軍有喘氣的機會蘇聯一樣打到莫斯科眼看勝利在即把兵派往南面攻打斯大林格勒進攻蘇聯的補給只夠維持3個月的你想!
德國有良好的指揮,高昂的士氣和平時訓練有素的軍隊。這是一般國家在短短20年之間很難發展起來的更何況有條約的限制!
德國發動戰爭?不是吧我查過很多資料顯示的是德國想恢復1914年時候的領土沒別的!沒想到作為戰勝國的波蘭不同意,只好打了!英法是跟波蘭有協議才被捲入戰爭的!與蘇聯是因為分贓不均早晚要打的不是蘇聯打德國就是德國打蘇聯。總之,德國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感和世界抗衡!不像某些國家領土還有談判的!!!
⑧ 1945年的德軍還有700萬士兵,卻為何被迫投降
盡管德國投降時,仍有大約七百萬士兵保持編隊,但此時,德國的精銳部隊已經撤退,即使到了最後,他們還在堅持,直到首都被攻破,元首自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有機會逃跑,但他自殺了。在希特勒自殺爆發的時候,謠傳還有七百萬德國士兵,在那種情況下,他自殺了,這只能說明他對七百萬德國士兵的效力並不樂觀。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1945年德國陸軍的狀況發生了逆轉,對德國越來越不利。
而且,希特勒也不是個正直的人。到4月30日下午希特勒自殺,蘇聯人佔領了柏林,正在攻擊最後一個地標——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在最後一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他知道如果他被蘇聯俘虜,他將面臨更糟糕的命運。總而言之,在這場戰爭中,盡管德國人
⑨ 1945年的德軍還有700萬士兵,為何被迫投降
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已經徹底不利於德國,而且德國元首希特勒也自殺身亡,讓德軍一下就失去精神信仰,德軍士氣日益低下,再加上德軍的對手,波蘭,美國還有英國都在不斷的增加兵力去對抗德國,德國知道如果再繼續打下去無疑是自掘墳墓,所以就投降了。
德國准備了一千多萬的士兵參與到戰爭中去,但是他們設計的地域實在是太廣了,德國的部隊分布在非洲,南非,北冰洋,而且對手也不只是只有英國和美國,當時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英國也舉全國之力去抵抗德國,美國也拿出了一千多萬人來進行抵抗,當時的德軍就只有七百多人,面對這么多對手,根本應付不過來,而且元首的去世讓他們的信仰瞬間坍塌。
⑩ 二戰德軍拒絕向蘇軍繳械,為何拚死也要向英美軍隊投降
之所以二戰德軍拒絕向蘇軍繳械,拚死也要向英美聯盟軍隊投降,是因為在二戰中,德軍對蘇聯的傷害比較大,蘇聯因為德軍的攻打,導致蘇聯人民遭受到慘痛的遭遇。根據二戰後的統計數據,蘇聯人在二戰的蘇德戰爭中,死亡人數多達2600萬人。德軍很清楚,蘇聯人對他們的仇恨極其深,如果落入蘇軍手中,可能性命不保。因此,為了保命,德軍拚死也要向英美軍投降。
蘇聯曾經對外宣傳俘虜的250萬德軍才有36萬人死亡,這個比例已經是非常低的,但是德軍卻從另一方面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看法,就是認為蘇聯根本不想俘虜德軍,而是直接將德軍士兵殺死,所以,德軍認為向蘇軍投降,甚至連當俘虜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喪命了。這點,也怪不得人家蘇聯,多大的仇恨必然就有多大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