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王室有哪些特權
不用繳稅 國家有專門王室預算
② 英國王室是輝煌歷史的象徵,英國人民愛戴王室成員嗎
英國人愛戴王室的原因主要基於英國文化歷史傳統、巨大經濟利益和王室成員的個人魅力。
維多利亞女王的統治,開創了全球殖民地統治的大英帝國,被稱作維多利亞時代。當時英國殖民地面積達1400萬平方英里,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奈及利亞、南非、蘇丹等眾多國家,是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現任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名望很高,她恪忠職守、熱心慈善,成為世界在位歷史最久的君王,如今93歲還在崗位上兢兢業業。根據規定,女王必須在所有政治事務中保持中立,不能投票,但她忠實扮演著國家禮儀的角色。
③ 黛安娜王妃從小就很善良,對慈善很上心,那麼她身體力行做了哪些慈善事業呢
慈善工作在英國前王妃黛安娜的生命中佔有重要地位,她廣泛參加了國內外的慈善活動,她是多個慈善組織的贊助人或主席,這些組織包括治療患病兒童的倫敦大奧蒙德街兒童醫院、專門治療癌症的皇家馬斯登醫院。
她還是幫助無家可歸人員的組織Centrepoint、全國艾滋基金會、防治麻瘋病任務的代言人。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經一度擔任了100多個慈善組織的代言人。
她在談及她在皇家布奧姆頓醫院的工作時稱:「我一周三次去那裡,花4個小時的時間和病人們在一起,拉著他們的手和他們交談。他們中的一些人會活下來,一些人會死去,但是他們在那裡都需要愛。我試圖在那裡幫助他們。」
黛安娜1992年2月參觀了特里薩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專門為重病和垂死人員開辦的慈善醫院,她和醫院里的所有50名病危人員見了面。她不久在羅馬,隨後在倫敦和紐約見到了特里薩修女,兩人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④ 英國的皇室是怎麼回事
英國皇室起源及國王列表
起源
英格蘭曾經歷過羅馬帝國的統治,在羅馬人撤走後,進入了小王國、小部落聯盟混戰的時期,到6世紀,入侵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形成了七個王國(部落聯盟)。威塞克斯王國逐漸強大起來,829年國王埃格伯特壓服了其它王國,成為英格蘭的共主。但與此同時,英國也進入了「恐怖的維京人時代」,遭到北歐海盜一波又一波的入侵。埃格伯特的孫子阿爾弗烈德因為成功地抗擊丹麥人入侵,以及營建倫敦、組織編撰《阿爾弗烈德法典》、《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等功績而被後人尊為「大帝」(the great)。威塞克斯王朝傳了15代國王,到埃德蒙二世時,終於無力抵擋丹麥人,被迫與丹麥王克努特分治英格蘭。1016年埃德蒙二世死,克努特兼並了整個英格蘭,開始了丹麥王朝的統治。但在1042年,威塞克斯王室後裔「懺悔者」愛德華以母系血統繼承了丹麥人的王位。
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臨終前授意賢人會議選舉哈德羅二世為王。但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公爵威廉渡海征服了英格蘭,他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了諾曼王朝。威廉一世將大批諾曼貴族分封到英格蘭,通過全國普查編制《土地賦稅調查書》,加強了英格蘭的王權。威廉一世的兒子亨利一世因為沒有子嗣,死後被外甥斯蒂芬奪得王位,但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及其子亨利二世不服,打敗了斯蒂芬,迫使斯蒂芬立亨利二世為繼承人。
金雀花王朝
1154年,亨利二世開始了金雀花王朝的統治。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名君輩出的黃金時期。亨利二世有很高的法學造詣,對英國的法律體系作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其子理查一世繼位後,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一度打敗了薩拉丁而名聲大噪,獲得了「獅心王」的稱號。理查一世之弟「無地王」約翰繼立,被法王腓力二世打敗喪失了在法國的大片領地,但1215年在大貴族脅迫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是世界憲政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無地王」之子亨利三世在位期間,同樣被大貴族所脅迫通過了《牛津條例》和《威斯敏斯特條例》,開設了立法機構議會。亨利三世之子「長腿」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議會制發育成熟,並完善了英格蘭法律體系,還吞並了威爾士、遠征蘇格蘭,為英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到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時代,因對法國王位提出要求,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並屢敗數倍於己的法國騎士軍團。愛德華三世的孫子理查二世被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廢黜,金雀花王朝被蘭開斯特王朝取代。實際上亨利四世也是愛德華三世的孫子,是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的王子岡特之子。
亨利四世之子亨利五世重開英法百年戰爭,蹂躪了大半個法國,迫使法王承認他為繼承人,可惜暴病死在法國戰場上。他的兒子亨利六世不到一周歲就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但聖女貞德的出現扭轉了法國的戰局,英國人被趕出了法蘭西。亨利六世在英國的統治很快也保不住了,1455年,愛德華三世孫女菲麗帕的後代、約克公爵起兵造反,這場戰爭史稱「紅白玫瑰戰爭」,亨利六世廢而復立,立而復廢,最終敗於約克家族之手。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繼位,建立了約克王朝。但玫瑰戰爭仍未結束,1485年,蘭開斯特公爵岡特曾孫女的兒子亨利七世從國外攻回英國,殺了約克王朝末王理查三世,建立了都鐸王朝。
亨利七世之子亨利八世因廢後問題,同羅馬教皇決裂,在英格蘭推行宗教改革,英格蘭國王從此成為「國教的領袖」,亨利八世的女兒伊麗莎白一世時期,使英格蘭順利度過宗教改革的混亂時期,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但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後嗣,都鐸王朝結束,她的表侄孫(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孫)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英格蘭、蘇格蘭歷史上第一次由同一國王統治,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稅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意志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英國的海外殖民地達到3300多萬平方公里,號稱「日不落帝國」,同時在工業革命推動下新生事物不斷產生,社會生活日新月異,大英帝國達到全盛。但與此同時英國王室的實權卻不斷萎縮,到了20世紀,幾乎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圖章」。
溫莎王朝
維多利亞女王與德意志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阿爾伯特結婚,其子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也以父姓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愛德華七世之子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願再使用敵對國德國的姓氏,將王室改姓為「溫莎」(因為王室行宮「溫莎堡」),朝代名稱也改稱為「溫莎王朝」。溫莎王朝一直延續至今,當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國王。
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後王朝之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血緣關系,王室血統一直沒有中斷過。
⑤ 有關英國皇室勛章級別問題
嘉德勛章(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1348年設立)
薊花勛章(Most Ancient and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Thistle,1687年設立)
巴思勛章(Most Honourable Order of the Bath,1725年設立)
以下是按照等級高低排列的騎士勛章:
嘉德勛章(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1348年設立)
薊花勛章(Most Ancient and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Thistle,1687年設立)
聖帕特里克勛章(Most Illustrious Order of St Patrick,1783年設立)
巴思勛章(Most Honourable Order of the Bath,1725年設立)
印度之星勛章(Most Exalted 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1861年設立)
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勛章(Most Distinguished Order of St Michael and St George,1832年設立)
印度帝國勛章(Most Eminent Order of the Indian Empire,1877年設立)
維多利亞女王勛章(Royal Victorian Order,1896年設立)
不列顛帝國勛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1917年設立)
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都擁有各自的最高勛章,例如嘉德勛章是英格蘭的最高勛章,薊花勛章是蘇格蘭的最高勛章,愛爾蘭的最高勛章聖帕特里克勛章已經廢除。每一枚勛章都只能授予固定的人數,像嘉德勛章只能授予24人,薊花勛章16人,聖帕特里克勛章22人。印度之星勛章和印度帝國勛章都是授予在印度做出過貢獻的人士的,現在也已經廢除。
嘉德勛章
嘉德勛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是授予英國騎士的一種勛章,它起源於中世紀,是今天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騎士勛章和英國榮譽制度最高的一級。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獲得這枚勛章,其中包括英國國君和最多25名活著的佩戴者。英國君主還可以授予少數超額佩戴者(包括王室成員和外國君主)。只有國君可以授予這枚勛章。不象其它勛章那樣首相無權建議或者提名佩戴者。
嘉德勛章最主要的標志是一根印有「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Shame on him who thinks evil of it.」「心懷邪念者蒙羞」)的金字的吊襪帶。在正式場合下勛章佩戴者要佩戴這個吊襪帶,在一些其它標志中印有它的圖案。
大多數英國的騎士勛章適用於整個聯合王國,但是有三個級別最高的勛章只適用於一個地區,在這三個勛章中嘉德勛章適用於英格蘭,它也是這三個勛章中地位最高和最古老的。適用於蘇格蘭的勛章是薊花勛章,這枚勛章至少從16世紀開始設置,有可能源於中世紀(傳說甚至說源於8世紀,不過這個傳說不可靠),其今天的形式源於1687年。適用於愛爾蘭的聖帕特里克勛章是1787年設立的,但是愛爾蘭獨立後這枚勛章就停止了(其最後一位佩帶者逝世於1974年)。
歷史
1348年愛德華三世設立嘉德勛章。也有人認為設立年代不是1348年,其具體數據從1344年到1351年不等。可以肯定的是1348年秋愛德華三世穿過一套帶有此吊襪帶的衣服。另外1346年以前這枚勛章不太可能已經存在。一開始這枚勛章僅授予已經獲得騎士地位的人,一些早期的勛章佩戴者也的確已是騎士。
關於這枚勛章的來源有不同的傳說,其中最普及的傳說是有一次愛德華三世在埃爾特姆宮殿與一位「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跳舞時女伯爵的吊襪帶突然落下來了。許多宮廷貴人笑,而愛德華三世則將這根吊襪帶拾起系在自己的腿上,並當眾宣布「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Shame on him who thinks evil of it.」「心懷邪念者蒙羞」)。由此這句話就成了這枚勛章的格言。另一個傳說說12世紀理查一世參加十字軍東征時以聖喬治為榜樣給他的騎士系吊襪帶而獲勝,後來14世紀的愛德華三世在設立這枚勛章時想起了這個典故。
這枚勛章設立後就有不少還沒有成為騎士的婦女獲得了這枚勛章。亨利七世在授予他母親瑪格麗特·博福特嘉德勛章後就不再向婦女授予這枚勛章了。至到1901年除少數女王自授這枚勛章外只有男士獲得這枚勛章。20世紀內除外國女王外沒有婦女獲得這枚勛章。一直到1987年伊麗莎白二世才改變了這個慣例。
勛章
佩戴者
嘉德勛章的佩戴者非常少,僅限於英國國君、威爾士親王和最多24名活著的成員,以及少數特例成員。僅國君授予嘉德勛章。
過去假如有一名佩戴者逝世的話其餘的佩戴者每人可以提名九名候選人(其中三名必須有伯爵或更高的銜,三名必須有男爵或更高的銜,三名必須有騎士或更高的銜)。君主可以在這些提名中選擇必要數量的頒發嘉德勛章,但君主不一定需要選擇受到提名最多的候選人。1862年維多利亞女王廢棄了這個提名形式,從此僅國君本人選擇受勛人。
從18世紀開始政府對向誰頒發嘉德勛章進行顧問參考。但是1946年喬治六世覺得嘉德勛章和薊花勛章獲得者太受政治關系影響。他與當時的首相和反對派領導人商討後將這兩枚勛章改為國君的個人禮物。因此國君在授予這兩枚勛章時不必與政府商量。
此外嘉德勛章還有一些特例佩戴者,這些人不算在上述的24名佩戴者的局限中。這些特例佩戴者包括王室成員,1786年喬治三世建立了這個特例以使他的眾多兒子不受這個局限限制。1805年他又將這個特例擴展到喬治二世的後代里。1831年這個特例再次被擴展到所有喬治一世的後代。
外國君主也可以成為特例嘉德勛章佩戴者。過去每次頒發這樣的特例勛章需要一個特別的法令,但是從1954年開始英國國君不必特別的法令可以自行向外國國君頒發嘉德勛章。第一位獲得特例嘉德勛章的外國君主是1813年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假如一個佩戴者犯了巨大的罪行比如背叛罪的話,那麼英國君主有權剝奪其嘉德勛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數個帝國君主由此被剝奪其嘉德勛章,其中包括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和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參戰後昭和天皇也被剝奪其嘉德勛章,但是戰後伊麗莎白二世再次為昭和天皇頒發嘉德勛章,因此昭和天皇成為兩次獲得嘉德勛章的外國君主。
軍官
嘉德勛章的所有佩戴者組成一個騎士團,這個騎士團有六名軍官:團長、法官、書記、首席紋章官、先鋒官和秘書。團長、書記和先鋒官是在嘉德勛章設立時就產生的,首席紋章官和法官是15世紀設立的,秘書是20世紀設立的。
團長傳統由英國國教會最高主教溫切斯特主教擔任。法官過去由溫莎城堡所在的教區的主教擔任,後來這個職務也容其他人擔任。
書記一般由溫莎城堡教長擔任。首席紋章官由紋章學院的首領擔任,這名紋章官有保管騎士團成員的紋章和頭盔的義務。秘書由一個專職傳令官擔任。先鋒官由英國上議院的侍衛長和黑棍侍衛擔任。
溫莎軍人騎士
嘉德勛章設立時愛德華三世還指定了26名「窮騎士」來管理該騎士團的教堂。這個數目並不穩定,17世紀時只有13名窮騎士。1660年查理二世加冕後將其數目提升到18名。19世紀這些騎士不願被稱為「窮騎士」,因此威廉四世將他們改稱為軍人騎士。
一開始這些窮騎士是貧窮的退伍軍人,通過每天在騎士團的教堂里做祈禱而獲得一定的薪水以及在溫莎城堡居住的權利。今天這些騎士不再是貧窮人,但是依然是退伍軍人。在正式場合下他們作為騎士團成員的護衛,以及在騎士團的教堂里做神事,但他們不是騎士團的成員。
衣飾和標志
佩戴者
在正式儀式上嘉德勛章的佩戴者要穿專門的衣飾和持專門的物件。許多這些衣飾和裝備是從1821年喬治四世加冕時流傳下來的:
衣飾中的披風從15世紀就開始有了。過去是用棉布作的,從16世紀開始是天鵝絨作的。本來這件披風是絳紅色的,在17和18世紀其顏色為天藍色、淺藍色、皇室藍、深藍色、紫色和海藍色不等。今天的披風為深藍色的,內襯為白色的塔夫綢。國君、威爾士親王和王室成員的披風有拖擺。除國君外披風左肩上縫有由吊襪帶環繞的聖喬治十字的紋章,國君的披風上縫的是騎士團的星。右肩上佩戴有深紅色的天鵝絨的披風的頭罩和外套,但隨著時間頭罩和外套都失去了其功能,今天它們看上去就像一塊紅布。
帽子是黑色天鵝絨制的,上配白色鴕鳥和黑色蒼鷺的羽毛。
領環系在披風外,它也是15世紀和16世紀引入的。它由純金組成,重0.933千克。它由金結與琺琅的圓章交替組成。園章內的圖案是由吊襪帶環繞的玫瑰。亨利七世前每個吊襪帶環繞兩朵玫瑰,一朵紅色的,一朵白色的,亨利七世改變了這個設計,現在吊襪帶只環繞一朵紅色的玫瑰。
喬治聖像是一個吊在領環上的、琺琅制的多彩的三維聖喬治騎馬屠龍的像。
男士將吊襪帶帶在左小腿上,女士帶在左臂上,在眾多物件上也繪有其圖案。它是嘉德勛章的命名來源,由深藍色(本來淡藍色)的天鵝絨組成,上書金字的勛章格言。外國君主的吊襪帶還飾有各種珠寶。
在其它場合下嘉德勛章的佩戴者持簡單一些的標志:
領環可以戴在軍裝或者禮服的外面,它由絲帶固定在肩膀上,假如佩戴者還有其它勛章的話他們還可以佩戴其它勛章的勛帶。
佩星是17世紀查理一世引入的,它可以佩戴在左胸。它是一塊琺琅制的多彩的由吊襪帶圍繞的聖喬治十字的徽章,徽章由八角形的銀星環繞,每個角上射出數條射線,上下左右的角上的射線比對角上的射線長。過去外國君主的佩星上還欠有數顆珠寶。由於嘉德勛章是英國最高的勛章,因此它必須戴在其它勛章之上。
佩帶寬10.16厘米,帶在左肩上或者釘在左肩下,它是17世紀查理二世引入的。佩帶的顏色多次改變:本來是淡藍色,在漢諾威王朝時顏色變深。1950年定為「翠鳥藍」。即使佩戴者擁有多枚勛章他每次只能帶一根佩帶。
標章是一個懸掛在佩帶上右脅部位的一個金牌,上面刻有聖喬治騎馬屠龍的圖案。15世紀時這個標章掛在脖子上,但是這對騎馬不方便,因此改為掛在佩帶右脅部位。
佩戴者死後其最近的男性親屬將標章和佩星親自交還給英國國君,其它標志則交還給騎士團管理中心。
軍官
在儀式場合下軍官穿以下服飾和佩戴以下標記:
團長和法官的披風與佩戴者一樣是深藍色的,其他軍官的披風是深紅色的。所有披風佩戴聖喬治的徽章,首席紋章官還穿他的外衣。
軍官佩戴一個不同的、掛在項上的標章。團長的標志上繪吊襪帶圍繞的聖喬治騎馬屠龍圖案,其上方有一個主教的帽子。法官的標章是由吊襪帶圍繞的玫瑰。書記的標章上是吊襪帶圍繞的一個王冠下兩個交叉的羽毛筆。首席紋章官的標章是吊襪帶圍繞的王朝徽章和聖喬治十字。先鋒官的標章是吊襪帶圍繞的一個結。秘書的標章是吊襪帶圍繞的一朵玫瑰前的兩支交叉的羽毛筆。
法官帶一個裝有騎士團印章的錢包,錢包上綉有王室徽章。首席紋章官帶軍官的儀仗,但一般不帶冠。先鋒官持軍官的儀仗。
溫莎軍人騎士
本來窮騎士穿紅色披風,披風上繪聖喬治十字,但是不繪吊襪帶。16世紀和17世紀伊麗莎白一世將披風改為藍色和絳紅色的袍子,查理一世於17世紀又恢復了紅色的披風。窮騎士改名為軍人騎士後披風被放棄。今天的軍人騎士穿古軍裝:帶紅條的黑褲,紅上衣,金色的肩章和穗,帶羽毛的帽子,和帶白穗的劍。
優先和專利
獲得嘉德勛章的人較其他騎士優先,其妻子、兒女和女婿也享受優先,但是女性獲得者的親屬沒有優先權。騎士團法官也享受優先權,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因為所有的法官均獲得嘉德勛章,由此就已經較其他騎士優先了。而且過去總是一個英國國教會的主教任法官,而英國國教會的主教本身就已經享受優先權了。
嘉德勛章佩戴者被冠以「爵士」或「夫人」。男士的夫人也被冠以「夫人」,但是女士的丈夫不被冠以「爵士」。
嘉德勛章佩戴者可以在他們的名字後面加上「KG」(男士)或「LG」(女士)。假如佩戴者還佩戴其它勛章的話這兩個縮寫放在所有其它縮寫之前,「Bt」(男爵)、「VC」(維多利亞十字勛章)和「GC」(聖喬治十字勛章)除外。
嘉德勛章佩戴者可以在他們的臂上戴吊襪帶,假如他們希望的話,還可以帶一個繪有領環的吊襪帶,但這個形式不常見。
嘉德勛章佩戴者可以擁有自己的紋章。
參考資料:http://www.laiyang.gov.cn/thenews/newsview.asp?findid=408
⑥ 英國皇室有錢嗎 有什麼經濟來源
經濟來源主要是來源於政府的財政撥款,也就是納稅人的錢,英國人每人每年交7英鎊的錢給皇室(政府從稅收中撥給王室)。當然,有些國家的王室他本身就有實體經濟,如投資商業、金融業等。
⑦ 英國王室象徵著什麼
象徵著日不落帝國的榮耀、高貴。同時也是英國人民的精神領袖,社會團結的紐帶。
⑧ 英國王室和英國政府是什麼關系王室成員靠什麼生活
現在的英國王室對英國沒有實際上的控制權力。作為對王室的犧牲讓步,英政府每年有對王室的專項撥款供他們使用,而且英國土地名義上是屬於英國王室的。
英國王室統帥全國的武裝力量。大部分軍隊(也可能是全部)名字里都有royal或者是XX王室近衛團什麼的。女王有權宣戰。英國陸軍前面沒有皇家二字,根據維基,British Army ,在議會和王室的沖突中,陸軍一直是站在議會和人民這邊的,因此陸軍並沒有一個「royal」的稱號。 更多原因請參見 為什麼英國的陸軍稱為英國陸軍而不稱為皇家陸軍?
英國首相是由大選選出的,不過需要由女王來任命。英女王有權任免內閣首相。不過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期間,從來沒有使用過免內閣首相這個權利。女王有警告權,當她認為內閣的某些做法不妥的時候她可以發出警告。 爵位也是女王來封的。女王還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
英國女王是司法部門的首領。有權赦免犯人,減少刑罰,停止訴訟等。不過女王一般不會亂用。王室成員有很多法律豁免權,豁免上庭,不能被起訴等等。立法,修改憲法性文件等都要經過女王簽字。(估計也就是簽個字)
感謝@Raymond Wang, 「與美國不同,英國只有憲法性文件,但並沒有成文憲法,這種體系被稱作unwritten constitution,參見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女王雖然是宗教上的最高領袖,不過實際上宗教上的精神領袖還是坎特伯雷大主教。
作為國家元首,女王的經濟來源里,政府會撥一定的款項。包括出訪費用,內務開支(工資LOL),以及宮殿維修費。之前聽一個英國人說,他們英國人很矛盾。既希望王室過的體面又尊貴,又覺得政府撥給他們的款項實在是太多了。 之後女王還有私人財產投資,以及她的地產運作得到的收益。
⑨ 英國王室為什麼會受英國人愛戴他們對英國有什麼貢獻
英國人民為什麼如此愛戴英國王室?
從歷史上來說,英國的輝煌是從君主立憲制開始的。國王妥協,將權力還給人民,開啟了英國輝煌的篇章,英國曾經是世界第一強國,擁有海上霸權,創造了日不落的輝煌。這些光輝的歷史,是在王室作為精神領袖的號召下的。英國的王室代表著英國歷史的輝煌。因為從現在的皇家海軍皇家空軍,這樣的前綴就可以看出,王室在歷史中對英國的貢獻。
英國現在雖然淪為了二流國家,但英國的精神和國民的自信是建立在歷史的基礎上的。而王室就代表著歷史,代表著英國人民深重的歷史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