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 有 哪些 民族 主要的民族 是 什麼
古代時期統稱為盎格魯——薩克森人,現在為英格蘭人 蘇格蘭人 愛爾蘭人 和威爾士人等等 還有一些黑人 以及通過一些方法移民過去的黃種人
② 英國是什麼民族
從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先後有好幾個民族曾到該島上定居過。
伊伯利亞人:不知和時來島。屬地中海種族。
凱爾特族: 第一批為蓋爾人,是蘇格蘭.愛爾蘭人的祖先,使用蓋爾語。第二批為屬凱爾特人的不列顛人,是威爾士人的祖先。不列顛遂成為聯合王國國名的主體部分。
羅馬人:公元前一世紀來島。帶來了拉丁字母。
日爾曼人:公元5世紀中葉,日爾曼系的盎格魯人 .撒克遜人等侵入英倫。其中盎格魯人較為強大,稱該島為「盎格魯的土地(Angle-land),英格蘭(England)一詞便源於此。盎格魯棗撒克遜語言也是現代英語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顛人則被趕到威爾士及英格蘭南部。現在的威爾士語便是不列顛的語言。
丹麥人:公元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並非全是維金人。1016年丹麥人克努特徵服英格蘭。
諾曼人:諾曼底公爵威廉頗有名氣。他於1066年即位英格蘭王,確立了貴族制開始了諾曼底王朝。
這樣看來,並沒有純粹的「英國人」。或許只能說,英國人就是英國人。
③ 英國的主要人種是什麼
英國人種中,最主要的還是白種人。
至於民族,有日耳曼人、薩克遜人、盎格魯人
④ 英國有哪幾個民族組成
威爾士確實是一個獨立民族。
英國總人口5880萬,蘇格蘭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餘為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主要居住在英格蘭中部和東南部、奔寧山脈兩側、蘇格蘭中部、威爾士南部沿海。而奔寧山區、威爾士中部、蘇格蘭南部和北部則人口稀少,有大片土地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10人。
威爾士人(Welsh) 西歐英國民族之一。有70萬人(1978),佔英國人口1.3%,聚居在不列顛的威爾士半島。屬歐羅巴人種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威爾士語,屬印歐語系克爾特語族,現僅為北部山區農業居民的口語,大多已通用英語。
可見他們威爾士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很低,許先生大概是指的人口較多的三個主要民族。
⑤ 英國有哪些民族
英國的主要民族有威爾士、愛爾蘭、蘇格蘭和英格蘭。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⑥ 古代歐洲有哪些民族
歐洲各主要民族的祖先——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公元前5世紀起,以部落集團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邊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條頓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公元前4世紀時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帶。
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條頓人與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支森布里人組成部落聯盟,越過阿爾卑斯山脈侵入羅馬帝國境內,從而揭開了日耳曼人與羅馬人沖突的序幕,這是日耳曼人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此後,條頓人大舉向亞平寧半島北部推進,公元前102年被羅馬軍隊擊潰,條頓人從此淡出了歷史舞台,但日耳曼人卻在繼續發展,在公元4~6世紀的民族大遷移時期,這一時期日耳曼人分為南北兩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歐地區擴充領域,他們是現代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麥人的祖先。南支系又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包括哥特人、汪達爾人以及勃艮第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其族體和語言都融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西支分為三個區域性集團:北海沿岸集團,包括巴塔維人、弗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魯人和朱特人等。前兩者是現代荷蘭人的祖先,後三者融合成盎格魯-撒克遜人;萊茵-威悉河集團,其中的卡狄人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紀融合成法蘭克人;易北河集團,其主體是斯維比人,斯維比人後演進為施瓦本人,這個集團的馬科曼尼人和誇迪人最終成為巴伐利亞人。
日爾曼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向各地浸透,幾乎遍及歐洲各地,他們與當地的原居民結合,成為近代德意志、奧地利、盧森堡、荷蘭、英吉利、瑞典、丹麥、挪威等族的祖先。
浪跡天涯的吉普賽人
遍及世界各地的流盪民族,又稱吉卜賽人,據1995年統計,人口有900多萬。自稱羅姆,意為人。「吉普賽」一詞系由「埃及人」一詞訛傳而成,西歐人誤認為其發祥地為埃及,而稱其為埃及人;東歐人和義大利人則稱其為茨岡人(Atzigan),由Athinganoi(意為不可接觸者)一詞演變而成。吉普賽人大部分集中在東歐。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膚色黝黑,發黑而鬈曲,牙齒潔白,動作靈活,面部表情豐富。宗教信仰受所在國周圍民族的影響,但卻保留許多本民族古代信仰。使用吉普賽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吸取了不少希臘語、埃及語、土耳其語詞彙。吉普賽人可分為三大群體:羅姆群,使用羅曼尼語;馬努斯群,使用辛托語;卡洛群,使用卡洛語。
據考證,吉普賽人的發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認為,他們由於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可能於10世紀自印度遷出。遷移路線大致有兩條:一條經波斯、土耳其進入南歐;另一條經亞美尼亞、俄羅斯到達東歐。他們出現於西歐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4世紀。吉普賽人自流浪以來,備受歧視和壓迫,處於社會底層。從15世紀後半葉起,有關國家開始對他們採取限制措施,迫害他們的法令和條例層出不窮,僅在德意志和奧地利就有68條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吉普賽人約有1/10死於納粹集中營。從20世紀60年代起,吉普賽人的組織相繼出現,影響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羅姆人國際委員會和芬蘭的羅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賽人通過這些組織開展斗爭,迫使所在國政府承認其政治經濟權利,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吉普賽人的傳統社會以血緣為紐帶,長期保持部落組織。部落由類似氏族組織的克里斯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職能,由酋長掌握司法大權。酋長之上有大酋長,負責同所在國政府聯系。吉普賽人有其固有的婚喪習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與外族通婚。婦女多從事占卜和巫術,能歌善舞。男子職業多為鐵匠、販馬人、樂手等。有一部分人後來定居務農。據統計,定居者已佔總數的3/4。定居後大多受當地文化影響,社會、經濟、語言均已發生變化,通用所在國語言,有的甚至已與異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賽人雖然力圖保持其傳統生活方式,但也在發生變化,如有的已用汽車代替大篷車。
創造燦爛文明的希臘人
希臘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有1 003萬人。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希臘語,屬印歐語系希臘語族。文字分古希臘文和新希臘文。希臘人多數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古希臘人曾在公元前4世紀以前,創造過豐富多彩的古典文化。
希臘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有3 000 多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公元前5世紀為希臘的鼎盛時期。1832年宣布獨立並成立希臘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國佔領。1944年10月15日全國解放,1974年改為共和國。
希臘人創造的神話、雕刻、哲學和自然科學標炳古今,更被稱為海員國,航海業發達,擁有眾多海員。希臘人熱情好客,非常注重個人之間的友誼,喜愛喝咖啡,飲酒。酒喝得稍醉微熏被認為是社交的風范。
希臘大多數人信奉希臘正教。在希臘教堂里婦女應穿長裙,胳膊不可外露,而且婦女不得站到聖壇後面去。希臘是個大男子主義傳統較深的國家,為避免受到男人騷擾,女性單獨外出時最好乘坐計程車,在外面就餐時最好選擇一些較高檔次的餐館。希臘人喜歡吸煙,商務談判和社交活動中都喜歡吸煙,甚至吃飯的時候也吸上幾口香煙。
希臘人對其古代多彩多姿的歷史、古跡、哲學、藝術、政治深以為榮,因此對於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人深有好感,但是談話的話題應避免談及希臘目前的國內政治以及希臘和塞普勒斯的關系,以免使自己陷入失言的困境。
愛好藝術的義大利人
義大利人是歐洲南部義大利全國人口中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總共為5 637萬人。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和地中海類型。使用義大利語,為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大多數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曾是義大利的國教,1927年政教分開後,天主教的影響在年輕人中逐漸減弱。除天主教外,還有基督教,猶太教等。羅馬境內梵蒂岡為教廷所在地。
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中部拉丁部落興起,建立羅馬城。後融入威尼斯人、利古里亞人、伊特拉斯坎人等,形成了義大利民族。5~13世紀,義大利人又同化了東哥特人、拜占廷人、倫巴德人、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諾曼人,形成了統一的標准語——義大利語。
義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義大利俱樂部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非常藝術化,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義大利是世界文明古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義大利文化獨具特色,文學藝術、刑事法典、建築技術、雕塑繪畫、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 阿利格里(1265~1321年)的《神曲》,喬萬尼 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日談》、達 芬奇(1452~1519年)的《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
嚴謹的英格蘭人
英格蘭人是在英國佔多數的民族。據1995年統計,共有4 594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3%。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威爾士,少數分布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英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其成員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也有少數人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3 000~2 000年左右,在不列顛島上居住著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巨石文化著稱。公元前6~1世紀,大批克爾特部落從今法國和比利時沿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其中主要有不列顛人,還有別爾格人。他們同化了原島上的土著居民,成為英格蘭民族的最早基礎。公元5世紀初,來自日德蘭半島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萊茵河口沿海一帶的盎格魯人和撒克森人,另外還有朱特人和弗里斯人相互結合,共同形成盎格魯—撒克森人。他們居住的地方稱作「英格蘭」,11世紀諾曼底人征服英格蘭後,英格蘭民族基本形成。其語言以盎格魯—撒克森語為基礎並吸收大量法語、拉丁語成分,形成中古英語,成為現代英語的前身。
英格蘭人是工業發達的民族,農業人口很少。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牛,其次養豬、羊及家禽;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穀物,城郊多種果木和蔬菜。17~19世紀,大量英格蘭人向海外移居,成為美利堅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
英格蘭人做事認真嚴謹,崇尚循規蹈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保守,但在人際交往上又很幽默詼諧。
引領時尚的法蘭西人
法蘭西民族是法國的主體民族。據1995年統計,約4 80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82%。屬歐羅巴人種。主要由高盧人的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含有阿基坦人、諾曼人等成分。在今天的法國地域內,最初的居民是克爾特人部落,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高盧人被羅馬人征服後,逐漸與羅馬移民形成了高盧羅馬人。羅馬統治時期,是法蘭西民族形成的重要階段。
高盧人在羅馬社會影響下,改用拉丁語,形成古法語基礎。後來,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漸被高盧羅馬人同化,構成現代法蘭西人的基礎。9世紀中葉,進入法國西北的諾曼人也被同化,成為法蘭西民族中的一員。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萊茵河以西的羅曼語地區大部分劃歸西法蘭克王國統轄,並開始成為「法蘭西」。這是第一次在語言和地域上把法蘭西和德意志分開。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現代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法蘭西人用拉丁字母拼寫文字,居民多數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基督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法蘭西人是文化極為發達的民族,他們擁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偉大的雨果、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羅丹等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蘭西人的建築很富有藝術性,著名的凡爾賽宮是一座藝術宮殿,埃菲爾鐵塔也舉世聞名。法蘭西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民族,時裝、香水、化妝品等蜚聲世界,一直引領世界時尚潮流。
勤勞樸素的波蘭人
波蘭人是東歐波蘭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移民集團之一。有人口3 763萬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人種屬歐羅巴地中海類型和中歐類型。使用波蘭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波蘭人絕大多數信奉天主教。教會對其社會生活、文化發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波蘭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1858年首批波蘭人就定居在加拿大的馬達瓦斯卡河流域,形成第一次移民浪潮。早期波蘭人由於受歧視和感到寂寞,對宗教比較虔誠。他們到達加拿大之後,往往先建立宗教組織,然後才建立非宗教組織。最早的波蘭人教區於1872年建立於安大略省。波蘭人的組織都曾為維護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起過重大的作用。他們通過學校、出版物、劇院、舞蹈隊、體育活動、圖書館、合唱隊和展覽會來保持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近幾年來,波蘭人的語言和文化有被同化的可能。因為80%以上的波蘭人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生活中主要使用英語和法語交往,所以使用波蘭語的人數正在減少。目前僅有20%的家庭經常講波蘭語,並且這些家庭主要是居住在農村的家庭。目前波蘭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已進入加拿大社會的各個階層。無論是高階層的經濟職務、行政管理、教授、白領工人,還是藍領工人,服務行業和農業都有波蘭人。他們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加拿大的各行各業中做出新貢獻。
精明的德意志人
德意志人是中歐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國。據1995年統計,約有7 762萬人,此外,尚有700多萬人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前蘇聯和巴西等國。大多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部分屬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書面語言以高地德語為標准。德意志人是由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巴伐利亞人等日爾曼人互相混合而成的,並吸收有科爾特人、西斯拉夫人、普魯士人等成分。9世紀屬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德意志作為族名開始出現,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一般社交場合上,他們總樂於在打招呼時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他們在與朋友相見或告別時,總習慣互相把手握了又握,似乎這樣他們的心情會更高興的。他們在握手時慣於坦然注視對方,以示友好。他們與熟人、親朋好友相見時,一般慣施擁抱禮;情侶和夫妻間見面慣施擁抱禮和親吻禮。德意志人不注重時裝的花哨時髦和衣冠楚楚,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即使是觀看文藝演出,男的也要穿禮服,女的也要穿長裙。德意志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羅馬天主教,另有少數人信奉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如「13」與「星期五」在同一日,就更為不吉利,恐怕那就要大難臨頭了。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準極高的民族,對歐洲和世界文化有著重要影響。馬丁 路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歐洲的「思想家」之稱。萊辛、歌德、海涅的文學作品也享譽全球。
講究穿著的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是歐洲東部俄羅斯主要民族。「俄羅斯」一詞源於古代斯拉夫部落名。約12 300萬人(1995),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人種屬歐羅巴東歐類型。使用俄羅斯語,分南北兩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為標准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採用斯拉夫字母為文字。東正教影響很大,但也存有精靈崇拜、祖先崇拜和巫術等傳統信仰。
良好的文化素質使俄羅斯人非常重視人的儀表,舉止。在社交生活中,俄羅斯人總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立時保持身體正直,等候人不論時間長短,都不蹲在地上,也不席地而坐。同時,他們在社交場合還忌諱剔牙等不良動作。俄羅斯人的姓名,通常由本名,父名,姓氏三節構成。在社交場合,一般以握手禮最為普遍。握手時應脫掉手套,站直或上體微前傾,保持一步左右距離。若是許多人同時互相握手,切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親吻也是俄羅斯人常用的重要禮節。在比較隆重的場合,男人要彎腰親吻女子的右手背。俄羅斯人是非常講究穿著的。服裝不一定華麗高檔,最重要的是干凈整潔。在公共場所,除了極少見的醉鬼,找不到穿著臟衣服,鞋也不擦的人。樸素的衣服一經熨燙,再加上俄羅斯人昂首挺胸的氣質,也倍顯風采。對穿著的重視反映了莫斯科人維護自我形象和潔身自好的個性。出門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細塵。
俄羅斯人的民間創作豐富多彩。雕刻、彩畫、陶瓷、綉花以及金屬或骨製品的藝術加工獨具風格。口頭創作有歌頌英雄的詩歌、歷史題材的民歌、故事、傳說、相聲等。俄羅斯音樂舞蹈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色彩。俄羅斯也是一個音樂家輩出的國度,著名的柴科夫斯基就出生於這里。芭蕾舞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高超的藝術性聞名於天下。
堅忍不拔的芬蘭人
芬蘭人是北歐民族之一。據1995年統計,總共約有474萬人。居住在芬蘭的,約有442.5萬人,其餘則分布在挪威、瑞典、前蘇聯、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境內。屬烏拉爾人種,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芬蘭人使用芬蘭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寫。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少數人則信奉東正教。
在芬蘭境內,早在1萬年前便有原始人類居住。據考證,最早的居民為原始拉普人,他們在公元前4 000年紀中葉創造了早期新石器文化。至公元前3 000年紀,又有原始芬蘭人遷入。原始拉普人一部分被迫北遷,一部分逐步被原始芬蘭人同化。稍後,有少數波羅的部落和斯拉夫部落自南方跨海遷至芬蘭南部,也逐漸與原始芬蘭人發生混合。然而,現代芬蘭人的直接祖先,是在公元初期從波羅的海南岸和拉多加湖一帶進入芬蘭境內的。至8世紀他們已分布到芬蘭大部分地區,與原來的居民發生混合,形成3大部落聯盟,即西南地區的蘇奧米人、中部地區的哈梅人和東南地區的卡累利阿人。爾後在此基礎上,於14世紀發展為統一的芬蘭民族。12世紀中葉, 芬蘭人的社會仍處在原始公社制末期,尚未建立統一國家,此時便遭到瑞典人的入侵。1155年,瑞典人以在芬蘭異教徒中傳播基督教為借口,逐步吞並芬蘭領土。1581 年起,芬蘭成為瑞典統治下的一個公國;1809年俄、瑞戰爭後,又成為俄國統治下的大公國,由沙皇兼任芬蘭大公。至1917年12月始獲獨立。
芬蘭人因長期受瑞典和俄國統治,其經濟文化多受兩國影響,但在許多方面仍保持本民族特點。16世紀中葉創制自己的文字,用以開展初等教育,至19世紀中葉,高等學校也採用芬蘭語文進行教學。近年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全國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已無文盲。
和藹可親的奧地利人
奧地利人是奧地利的主體民族,約有784萬(1995年)。另有部分散居在義大利、美國、瑞士、英國等國。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國語為德語,口語有多種方言。奧地利人多為天主教徒,少數為基督教徒中的加爾文派。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談起奧地利,無人不知其音樂和歌劇。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 施特勞斯,還有出生德國但長期在奧地利生活的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奧地利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節之一。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可謂世界上聽眾最多的音樂會。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奧地利人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善於與人交往。在經濟上工農業都較發達。
剛柔相濟的匈牙利人
自稱「馬扎爾人」,是東歐匈牙利的主體民族。加拿大的移民集團之一。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操匈牙利語,屬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烏戈爾語支。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
匈牙利人的先民系來自烏拉爾山和伏爾加河之間的馬扎爾游牧部落,1000年建立封建制匈牙利王國。1526年後分屬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1867年與奧地利組成奧匈帝國。1918年帝國解體,兩次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軸心國,1945年獲得解放。1946年建立匈牙利共和國。
匈牙利人移居加拿大的時間相對較早,據推測,早在公元1000年時,到文蘭探險的成員中就有一名匈牙利人。1885年以後,在冒險家保羅 埃斯特哈茲的影響下,大量的家庭或從美國,或從匈牙利直接移居加拿大。他們有的當農民,有的當礦工,干著最辛苦、最危險、最差的工作。到1914年時,加拿大約有5 000匈牙利人。1921年到1931年,匈牙利人口繼續增加,達到4萬多人,並且人口向艾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擴散。同時,匈牙利人還向城市轉移。1921年時,城市人口只佔11%,到1931年時,城市人口上升到30%,其中蒙特利爾是匈牙利人的生活中心。
匈牙利的男子穿粗麻布做的寬袖窄上衣,白色褲子,長筒皮靴;女子穿寬袖上衣,裙子,長筒皮靴,圍綉花圍裙。匈牙利人以釀制葡萄酒著稱。
溫文而雅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是南歐西班牙的主體民族。操西班牙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多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16世紀曾大量向海外移民,成為構成拉丁美洲現代民族的族源之一。人口2 740萬人(1995年輕)。
西班牙的形成情況非常復雜。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9年4月佛朗哥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78年憲法規定實行議會君主制。
西班牙人在過去大多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地方至今人保持傳統的庄園經營方式。現在,旅遊也非常發達。
西班牙人的鬥牛和弗拉門戈舞舉世聞名。西班牙制式的吉他是很有特色的民間樂器。建築也獨具風格。在文學上,有塞萬提斯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
⑦ 英國人的祖先是什麼民族
英國人,普遍專指英格蘭人。另一種意義上指擁有英國國籍或是父母方具有英國.民.族血統。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英國人口達6513萬,其中三分之一居住在英格蘭東南部。其中英格蘭人佔83.9%;蘇格蘭人佔8.4%;其他還有威爾士人佔4.8%、北愛爾蘭人佔2.9%。
英國人(British )大多是高加索人種,俗稱白種人。因緯度較高,膚色蒼白,身高較高,眼睛大,眼睛顏色淺,面部有立體感,嘴唇薄,毛發旺.盛。
蘇格蘭人和北愛爾蘭人的祖先是凱爾特人,說的是來自凱爾特文明的古老語言,這種語言至今在蘇格蘭都是官方語言。公元843年,蘇格蘭地區的一個國王完成了各個蘇格蘭部落的統.一大業,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蘇格蘭王國。那時候,盎格魯·撒克遜人還在不列顛島的南部地區。
大部分英格蘭人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英格蘭」(England)一詞即「盎格蘭」的諧音,意思是盎格魯人(Angels)的土地(Land),英語(English)就是盎格魯人的語言的意思。
盎格魯、撒克遜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和德國西北沿海一帶。
公元五世紀——六世紀,盎格魯、撒克遜兩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顛島,在此後的三四百年間,兩部落才融合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通.過征服、同化,盎格魯·撒克遜人與大不列顛島的「土著人」(凱爾特人),再加上後來移民的「丹人」、「諾曼人」經長時期融合,才形成近代意義上的英吉利人(包括蘇格蘭人)。
⑧ 西歐幾大主要民族有哪些
西歐通常指的是英國、愛爾蘭、法國、比利時、摩納哥、盧森堡和荷蘭,其民族依語言可劃分為日耳曼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拉丁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和凱爾特民族(語言屬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其中,分布在西歐的日耳曼民族主要是英格蘭人、盧森堡人、弗拉芒人和尼德蘭人,拉丁民族主要是法蘭西人、瓦隆人和義大利人,凱爾特民族是蓋爾人和布立吞人。
日耳曼民族
英格蘭人:是英國英格蘭的原住族群和民族,主要是以日耳曼盎格魯人為主體吸收其他日耳曼民族如撒克遜人、朱特人、弗里斯蘭人、維京人等融合而成。母語是英語,屬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英格蘭人在西歐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少數分布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多信基督教新教,屬英國國教派,亦有部分天主教徒。
盧森堡人:在西歐主要分布在盧森堡大公國。盧森堡人主要由法蘭克人(屬日耳曼人)和拉丁化化的別爾格人(屬凱爾特人)結合而成。以盧森堡語為母語,盧森堡語跟德語屬於同一語種,屬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但德語和法語為盧森堡的兩種官方語言。主要信奉天主教。
弗萊芒人:為比利時兩大主要民族之一,在比利時人口中佔多數,約60%,主要居住在現今的法蘭德斯地區。弗拉芒人主要由弗里斯蘭人、法蘭克人、薩克森人等古代日耳曼部落和凱爾特人結合而成。使用弗拉芒與,屬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大多信奉天主教。
尼德蘭人:荷蘭主體民族。主要分布在荷蘭北部和中部地區。尼德蘭人的族源較難確認,一般認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西支的弗里斯人、巴塔維人、法蘭克人、撒克遜人同克 爾特人結合而成。使用荷蘭語,屬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大多信奉基督教的加爾文派,北部地區有一些人信奉天主教。
拉丁民族
法蘭西人:法蘭西共和國的主體民族,也是摩納哥王國人口最多的民族。法蘭西人是以凱爾特高盧人為主體,吸收其它凱爾特民族如伊比利亞人、利古里亞人,以及羅馬人和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哥特人、勃艮第人等部族長期結合而成。使用法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西羅曼語支。大部分人信天主教,少數信新教。
瓦隆人:比利時兩大主體民族之一,人數少於弗拉芒人,主要居住在比利時的瓦隆地區。瓦隆人是日耳曼人的某些分支和凱爾特人混合而形成的民族,所謂「瓦隆」即源自古代日耳曼語,意為「外人」,是指當時的說凱爾特語和拉丁語的人。通常說法語,但在家中和非正式場合也說瓦隆語和皮卡特語,都是法語的一種方言。多信奉天主教。
義大利人:,源出於南歐的義大利的族群,在西歐則主要分布在摩納哥等地,為摩納哥人數第二的族群,僅次於法蘭西人。義大利人的血統組成相當復雜,包括羅馬人、日耳曼人(哥特人、法蘭克人、倫巴德人、諾曼人等)、凱爾特人,以及入侵義大利或曾在亞平寧半島作為傭兵的撒拉遜人、柏柏爾人、斯拉夫人等。主要使用義大利語,屬羅曼語族義大利-西羅曼語支。天主教在義大利人中佔主導地位。
凱爾特民族
蓋爾人
○蘇格蘭人:蘇格蘭當地的土著民族。多信基督教的長老會教派,少數信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顛島北部的蘇格蘭 (占當地人口92%),並散布在英國各地。蘇格蘭境內人口近500萬。使用蘇格蘭語、蘇格蘭蓋爾語等,屬凱爾特語族蓋爾語支。主要信奉長老會、天主教等教派。
○愛爾蘭人:愛爾蘭和英國北愛爾蘭的主要民族。其祖先主要是蓋爾人,為凱爾特人的族群。主要使用愛爾蘭語,屬凱爾特語族蓋爾語支。多信奉天主教,少數信奉新教等。
○馬恩人:英國曼島的原住族群和民族,為凱爾特人的一支,曾受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諾曼人為主)的影響。使用曼島語,屬凱爾特語族蓋爾語支。主要信奉新教,也有部分信奉天主教、摩門教等。
布立吞人
○威爾士人:主要分布在英國威爾士。威爾士比愛爾蘭和蘇格蘭更早被盎格魯-撒克遜人佔領,因此受日耳曼影響較大。使用英語和威爾士語,後者屬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信奉長老會、天主教等教派。
○康沃爾人:英國康沃爾的原住族群和民族,為凱爾特人的一支。使用英語和康沃爾語,後者屬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主要信奉新教,也有部分信奉天主教。
○布列塔尼人: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上的民族。長期以來,在法蘭西人的影響下,許多人布列塔尼人使用法語;也有一些使用布列塔尼語,屬於印歐語系凱爾特語族不列顛語支。多信奉天主教。
⑨ 英國人的祖先是哪裡人
是盎格魯·撒克遜人。
盎格魯、撒克遜原居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和德國西北沿海一帶。公元五世紀—六世紀,盎格魯、撒克遜兩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顛島,在此後的三四百年間,兩部落才融合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通過征服、同化,盎格魯·撒克遜人與大不列顛島的「土著人」(凱爾特人),再加上後來移民的「丹人」、「諾曼人」經長時期融合,盎格魯-撒克遜的數個王國陸續建立。在艾塞斯坦(924年-937年在位)統治下,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形成英格蘭。
盎格魯-撒克遜語,又稱古英語,在阿佛列大帝統治之下通行的語言並延續形成英格蘭(非丹麥區)的通用語言,直到1066年諾曼征服後,受到諾曼統治階級的盎格魯-諾曼語影響,在1150年到1500年之間大致轉變為中古英語。
盎格魯-撒克遜語比起中古英語跟早期西歐語言較為相近。它較不古典化,並且保有許多十二到十四世紀之間消失的時態特點(動詞和名詞變化)。
今日最接近古英語的語言是在荷蘭和德國北部幾百萬人使用的弗里西語。
⑩ 英國由什麼民族建立
是由入侵後的日耳曼部落與原住民同化後一起建立的。
最初是羅馬入侵之後才是日耳曼,只是日耳曼入侵後英國才正式形成了封建體系,所以將日耳曼入侵視為英國建立的開端;羅馬人撤退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之後與原住民同化後統稱為英吉利人。
這些日耳曼人主要包括三個民族:撒克遜人,盎格魯人,和朱特人,這三個民族就是如今英國的盎格魯薩克森人的直系祖先。公元800年,由撒克遜人建立了英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但在九、十世紀,來自丹麥的維京人不停入侵英格蘭,使英國人混有大量丹麥人血統。
1066年,來自諾曼底的威廉征服了英格蘭,使英國上層社會血統大換血,變成了諾曼人(也是北歐維京人的後代)。隨後的金雀花(安茹)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來自法國的,英國王室是法蘭西人血統。再之後的都鐸王朝的皇室是來自威爾士的。
在之後的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則是來自蘇格蘭。而英國最後兩個王朝漢諾威王朝和溫莎王朝的王室全部來自德國。
因此,英國的民族構成還是比較復雜,是外族不斷入侵融合的產物,但大部分是日耳曼人血統,一部分是凱爾特人後代。
(10)英國古代有多少民族擴展閱讀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顛。盎格魯人(Angels)把不列顛稱為「盎格蘭」(諧音England,英格蘭名稱的由來),即盎格魯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語,則是繼承了他們的語言而來。
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
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直到今天,美國人還管英國人以及英裔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