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西戰爭的結果對英國的崛起有何影響
英西戰爭的結果是,西班牙喪失了許多殖民地和海上威力。英國當時正處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上升時期,在這幾次戰爭中取勝是符合規律的。英國擁有了一支用當時第一流武器裝備起來的較強大的海軍,這在英國海軍的軍事學術中也有所反映,如在海上交通線上積極展開活動,實施大規模的封鎖作戰,巧妙地選擇主要突擊的時機等,經過此次戰爭西班牙雖仍保持原有的殖民地,但其海上貿易的壟斷權卻大為削弱。新生殖民帝國升起
⑵ 英國崛起產生影響的三件大事是啥
是兩件大事: 17世紀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
18世紀完成了工業革命
⑶ 17-19世紀在政治和經濟上對英國崛起產生深遠影響的兩件大事
,英國先是在1588年消滅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接著又打敗了「海上馬車夫」荷蘭,最終在18世紀後期的七年戰爭中打敗法國,從而在歐洲范圍內消除了能與自己抗衡的主要政治勢力,並從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主要是有更安全的環境和實力去維持,開發和擴大殖民地和殖民地經濟,例如通過侵略獲得印度。從而在遠東獲得廉價的勞動力和商品傾銷地,有利於降低成本,獲得更大利益,積累資本。另外,通過消除敵對勢力,英國也擁有了更安全,更多的和更有利的對外貿易和輸出產品的環境和條款。例如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輸入鴉片,扭轉了英國的貿易逆差,獲得更多的資本。
2,近代英國的「有限政府」憲政制度和自由市場制度逐漸形成。從17世紀開始,近代英國的憲政體制及其價值觀念開始向人本和資本的角度傾斜。通常而言,擁有一個強大而權力有限的政府,可以保證社會契約的實施(即人民和掌權者處於平等的契約地位;人民賦予政府權力去保衛自己和財產,國家靠人民供養存在)與產權的安全,但是,隨著國家權力的增強,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強大的政府雖然能夠保護產權,但是也會因為國家權力的強大對社會契約與產權造成威脅。所以,英國選擇了有限政府的觀念來發展憲政,同時也實施和保衛了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17世紀英國率先建立了三權分立憲政體制,開始用分權的手段,來加強和強調政府的服務功能,削弱政府的絕對影響力。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之後建立的議會主權和普通法院司法獨立都限制了王權對私人財產的隨意侵犯,確保國家制度內部存在制約與平衡,使國家在積極有效地發揮它應起的作用的同時,無法濫用權力。通過憲政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近代英國形成了一個權力強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從而很好的保護了自己,並且也保護,培養,和感染了一大批追逐自身財富,自由競爭和資本流動的資本家。而資本家,個人資產和自由貿易在英國得到的前所未有的法律保護和鼓勵,使得資本活動,貿易和人才交流,在憲政改革中急速增加,增加了英國的國家收入和軟實力,並通過這種法律保護和鼓勵的手段,誘發了1780年工業革命的發生和以後的自由貿易。
⑷ 君主立憲的確立,對英國崛起歷程長生了怎樣的影響
英國的君主他是國家的元首,是政府的首腦,是教會的首領,又是全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但是呢,他實際上並不能直接管理國家,他必須任命一個首相,由這個首相來直接管理國家,那麼,這個首相呢,必須從議會中多數黨的首領中產生,這就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的本質,就是依法治國,也就是誰都不能高居法律之上,誰都不能為所欲為。
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標志著一個人統治一個國家的時代在這個島國永遠地結束了。
英國人趕走詹姆士二世、建立君主立憲制的革命,沒有發生流血,這是它被歷史學家稱為「光榮革命」的一個根本原因。光榮革命創造了一種適合英國歷史和政治傳統的新的社會進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變革的方式實現社會進步。這種模式,成為它給後世留下的最獨特的遺產。
從此以後呢,英國就是在議會制度的框架之內,進行和平和漸進的制度的改革,光榮革命之後,英國出現了一個相對寬松、相對自由的社會環境。
⑸ 英國的興起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近代世界西方的崛起和東方的沉淪,從物質上是在歐洲興起航海探險開始的,而從精神上,卻是在文化復興時就開始了。當中國正在沉迷於天朝大國的美夢時,西方已經開始一場從精神到物質上的巨大革命,正是這場革命,讓西方世界獨領風騷數百年。不得不承認,西方人在對未知世界上的那種豪情是中國人所無法比擬的,記得中學歷史書上記載中國航海的偉大業績時,總不免把鄭和下西洋的年代與西方興起航海作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航海技術比西方更為發達,歷史更為悠久。但實際上的意義卻遠非如此,中國人從來都是那麼的虛偽,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揚大明國威,布永樂帝德威於四方」,當然這只是表面上宣稱的目的,據說實際目的是為了尋找「靖難之役」中失蹤的建文帝的下落,為了政治斗爭,或者說是為了面子,一個王朝不惜花費那麼大的財力與物力。而西方卻很實際,人家就是為了尋找財寶,正因如此,他們才能獲得實際上的崛起。
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順利結束,他們迎來了來自荷蘭的國王威廉三世,正是這位異國國王,使得英國迎來了長治久安。記得小時候讀史書,世界近代史的開端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克倫威爾成功實現革命,但是接下來的一切和中國歷史是那麼的相似,趕走了一個獨裁者,迎來了另外一個獨裁者,不知道克倫威爾是不是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英國的興起,世界近代史真的揭開了新的一幕。之後英國很快就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開始向全球殖民。直至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終成「日不落帝國」。英國是近代世界技術革命的中心,牛頓力學,瓦特蒸汽機,還有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成就了我們這個世界的雛形。現代的一切制度,都可以從英國找到淵源。在我們國門被打開之前,我們沒有國界和國家的概念,正是英國,讓一切都那麼精確。還記得小的時候,看到非洲很多國家邊界都是直線,很多國家都是標準的形狀,甚至美國的許多州都是那麼規則的長方形,原來這一切都是當年英國瓜分世界時留下的痕跡。還記得當時看那並不是很精確的地圖時,發現全世界每個洲總有幾個地名叫「維多利亞」,我不是宣揚英國的功績,但是作為一個國家能給世界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必然有他的偉大之處。現代民族國家概念,現代法律,現代經濟制度等等一切,都有不少英式痕跡。英國作為世界的領導者,持續了兩個多世紀,多少年來,它能在紛雜的歐洲戰爭中處處逢源,到處作為調停人去打擊潛在的對手以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利用俄國和普魯士打敗拿破崙,並使法國永不抬頭正視英國,但是往往一處的手,他處又難防,法國被打敗後,德國迅速崛起,迅速威脅英國的地位,於是英國千方百計地對付德國,並不可避免的與德國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群雄的內部爭斗,加速了美國的崛起,讓其得收漁翁之利,在這一點上,歐洲的各路諸侯和中國軍閥混戰的確有幾分相似之處,不同的是,歐戰影響的是世界,而軍閥影響的只是中國。
⑹ 英國的崛起過程,表現及對世界的重大影響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開啟了工業化進程,英語是世界上通行范圍最廣的語言,英國國教成為基督新教中的第一宗派,英帝國對原殖民地自治領產生政治文化等影響。
⑺ 16-19世紀英國的崛起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對英國來說,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成為20世紀前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
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來說,國家主權淪喪,利益遭到嚴重損害,同時客觀上帶去了新的生產生活方式。
對非洲國家來說,黑奴貿易是深重的災難。
對世界的交流來說,世界市場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