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中世紀的所有職位
問的是職位?職位有很多種,家常便飯的就是什麼鐵匠農民,這個要回答肯定完整不了。
如果是爵位,那便可以列舉一下。
1.皇帝,皇帝是要被教皇加冕才能稱呼的。
2.國王,要說起一個國家內的影響力,國王肯定要高於皇帝,因為皇帝是要服從教皇的,而國王則不需要。
3.大公,神聖羅馬帝國內的最高爵位。在此注意還有一種稱呼的大公是哈布斯堡家族內使用的。
4.選候,選候共7位,擁有選舉神聖羅馬皇帝的權利。
5.親王,這個分的情況也不少種。
6.公爵,公爵是領主的最高稱呼。
7.侯爵,在公爵與伯爵之間。
8.伯爵,權利很大。
9.子爵,實際上就是副伯爵,為了的伯爵繼承者。
10.男爵,在某些國家最低的爵士位。
11.騎士與鄉紳,這個是貴族中最低的爵位。
其實爵位也要分國家來看,每個國家對於爵位的准則多多少少有些不同,這里只能籠統的概括一下。
....
是這些嗎,如果是希望能夠採納,純手打。
如果不是,歡迎繼續問。
2. 明朝英國公張惟賢是個怎樣的人
已經是第N代勛貴了,頂著國公的虛名,沒干太多實事,頂多就是擁立一下天子,和群臣推舉一下重要官員而已。倒是查到有過和民爭田的事情,結果落了面子,田地判給百姓了……
3. 樊忠和英國公張輔是一個人嗎
不是。
1、出生日期不同。樊忠屬於陝西人氏,出生於1400年,於1449年離開人世。英國公張輔屬於河南開封人,出生於1375年,於1449年離開人世。
2、職位不同。樊忠官職世襲將官,英國公張輔靠著自己的戰功獲封英國公爵位。
4. 公爵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設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爵為其中第一等爵位。周天子封紂王的叔叔微子於宋,宋國就是公爵國,周天子對於宋公也需要禮讓三分。周天子常常將自己的女兒、王妹嫁與宋公,以顯示其地位的高貴。
漢朝在設置爵位的時候,在公侯伯子男的基礎之上,廢公爵,置王爵。除了漢初的九位異姓諸侯王外,非劉姓的功臣一般最高的爵位也就到侯。到王莽篡漢之前,王莽為「安漢公」,公爵才再次被恢復。此後又有,魏公曹操、安樂公劉禪、宋公劉裕等。
北周始置國公一爵,居於郡公、縣公之上。按唐制:郡王與國公並為從一品。自隋唐至元明,基本不變。有許多名臣都被授予國公的爵位。
最為有名的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煙閣掛二十四功臣圖,其中,除李孝恭為郡王,虞世南為縣公外,其餘二十二位功臣均為國公:趙國公長孫無忌、萊國公杜如晦、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鄂國公尉遲敬德、衛國公李靖、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燮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鄖國公殷開山、譙國公柴紹、邳國公長孫順德、鄖國公張亮、潞國公侯君集、鄴國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渝國公劉政會、呂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和胡國公秦瓊。
在唐朝要想得到國公的爵位一般都要立有軍功。到了宋朝,一般而言,只要做了宰相的人,通常都能得到國公的爵位。如,萊國公寇準、晉國公丁謂、許國公呂蒙正、申國公呂夷簡、魏國公王旦、楚國公范仲淹、潞國公文彥博、潁國公龐籍、沂國公王曾、魯國公曾公亮、鄭國公富弼、徑國公童貫、魏國公韓琦、儀國公韓忠彥、荊國公王安石、溫國公司馬光、魯國公蔡京、秦國公呂頤浩、信國公陳康伯、魏國公史浩、魏國公洪皓、信國公洪遵、衛國公賈似道。
到了明朝,朱元璋對待功臣的爵位上是比較吝嗇的,明朝開國一共就封了六位國公: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宋國公馮勝、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之後,才又封了涼國公藍玉。
5. 英國王朝所有職位(不是貴族,統治者以下)
現在英國的領導層又不是王室,所以你的這個問題很匪夷所思。
英國皇室的封建王朝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就不存在了,何來的職位???
6. 明朝 英國公相當於現在的啥角色
國公就是說這人有公爵爵位 這個是封建制度下才有的爵位 這個人可以掌大權 也可以P權利沒有 和官職是分開算的 有爵位的人國家會無償發放俸祿 這是一種社會地位
英國公是明朝最高的世襲公爵爵位 公爵在往上就是王了 一般不是皇帝本家的是不能封王的 所以說從爵位上講 這已經是非皇室成員能享受到的最高爵位了 異姓封王屬於特殊情況
現在沒這個角色了 只有英國等部分國家還保有爵位 但是意義與地位也和從前不同了
7. 公爵和伯爵是什麼職位
不是職位而是爵位。
歐洲的爵位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共五級。一般只有皇室的至親(如英王之兄弟、英王之丈夫等)才可獲公爵勛銜。公爵在世時,其長子尊為侯爵,以次類推,平民是與此等爵位無緣的。
幾乎每年除夕,英國皇室都公布一份名單,頒布年度榮獲英王或女王封勛授爵或頒贈獎章的人員。英國封爵起源於14世紀中葉。始創於1350年的「嘉德勛銜」至今仍是英國歷史最悠久、地位最高的勛位。
英國勛銜可以分三大類:一是皇族勛位(royal orders),賜封予皇族或最高級的貴族(安妮公主之類);二是貴族勛位(noble or family orders),賜予一般貴族(該隱那一級的世襲貴族),三是功績勛位(orders of merit),賜予有重大貢獻的人士(英國首相,撒切爾女男爵)。
皇族與貴族的勛銜(peerages)共分五大級,其名稱與它們的相對女性稱謂如下:公爵Duke(Duchess)、侯爵Marquis(Marchioness)、伯爵Earl(Countess)、子爵Viscount(Viscountess)、男爵Baron(Baroness)。
但男爵之下還有從男爵(Baronet),是世襲爵位中最低級者。
(7)知乎中英國公是什麼職位擴展閱讀: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佔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製造出的名號。
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於非命。兩年後,威爾士合並於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在政局動盪、戰事連綿的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功政績。
8. 英國公是誰
張輔(1375年-1449年),字文弼,謚忠烈,河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縣)人。明成祖時大將張玉之子,襲封英國公。張輔早年隨父參加靖難之役,後進攻並佔領安南,改交阯,此後四次平定叛亂。宣德年間,率軍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正統年間,隨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享年七十五歲。英國公世系(除註明外,各代皆父子關系)第一代:張輔,1408年晉封英國公第二代:張懋,1450年襲封第三代:張侖,1515年襲封(張懋之孫,張銳之子)第四代:張溶,1535年襲封第五代:張元功,1582年襲封第六代:張元德,1596年襲封(張溶子,元功弟)第七代:張惟賢,1598年襲封第八代:張之極,1630至1637年間襲,具體襲年不可考第九代:張世澤,1643年襲封,末代英國公,被李自成軍所殺
9. 英國的男爵是什麼級別
在英國的貴族制度當中,有公爵(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五級世襲貴族(Hereditary Peers)。依照等級從小到大分為: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男爵之下還有從男爵,是世襲爵位中最低級者。
其等級劃分原則如下:
男爵:男爵是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級。在十一至十二世紀時,它是歐洲君主國國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
子爵:原系法蘭克王國的國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國王查理曼於八世紀時封的,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大陸國家。
伯爵:在羅馬帝國時,伯爵是皇帝的侍從,掌管軍、民、財政大權,有時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強化後,伯爵可割據一方,成為世襲的大封建領主。
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
公爵:在貴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級,地位最高。
(9)知乎中英國公是什麼職位擴展閱讀:
英國爵位特點: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
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
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
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
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
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
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帶來。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10. 求英國各部門官職的名稱
1、財政大臣
財政大臣是英國內閣中,主管經濟與金融事務之官員職稱,通常簡稱財相。
財政大臣負責管理國王陛下財政部,職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財政部長。財政大臣一般被認為是四大國務大臣之一,在近年來,地位更是僅次於首相。現任財政大臣是菲利普·哈蒙德。
2、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
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通常叫作 Foreign Office或FCO)是英國負責推廣海外利益的政府部門,由英國外交部及聯邦事務部於1968年合並而被創設。外交和聯邦事務部的首長是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通常被簡稱為「外交大臣」。
這個職位與財政大臣和內政大臣一起被看作內閣的三個最有威望的職位。這些職位與首相一起構成重大國務官位。
3、內政大臣
內政大臣(英語: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簡稱:Home Secretary),英國內政部的部長,掌管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內政、全英國的移民和公民事務。現任內政大臣為賈偉德,服務於特蕾莎·梅內閣。
4、掌璽大臣
這個職位首先就像它字面上講的掌管英國的國璽,負責保管國璽和起草、頒發各種政府文件,歷來就是政府首席大臣,因為他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國璽的掌管人 。
所有重要的政府法令、條約、議會宣召令、國王賞賜令、委任書、特許狀,均由大法官擬定和頒行,都必須加蓋國璽才能生效。
5、首相
首相為「首席宰相」的縮寫,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中內閣首腦的中文通稱,如英國、日本的內閣首腦。
首相的產生各國規定不一,英國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並由英王任命;日本首相由國會提名經議員選舉產生,並經天皇任命,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議會中佔多數議席的政黨(執政黨)的領袖(總裁)是當然的首相。首相享有非常廣泛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