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崛起到巔峰用了多久

英國崛起到巔峰用了多久

發布時間:2022-06-30 20:49:13

Ⅰ 英國崛起的過程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開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工業革命之後讓英國成為經濟強權,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英國及其殖民地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1)英國崛起到巔峰用了多久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

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麥隆部分地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Ⅱ 英國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崛起的原因條件和過程

當我們把我們的話題界定在」大國崛起」的這個范圍上的時候,關於這個話題的兩個爭論立刻就會出現:什麼是大國以及崛起的真正的本質是什麼.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構成了本文探討英國崛起的因素的前提.一、大國崛起的一般性假設1、權力是衡量大國的最重要的標志。對於這個假設我們還需要界定什麼是權力。在國際關系中關於權力的爭論是可以追述很久遠的,首先是現實主義者把權力傾向於軍事力量,新自由制度主義者則認為權力是一個行為體促使其他行為體做他原本不會做的事的能力,特別是新自由制度主義者的代表人物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在他們和合著《權力和相互依賴》中明確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權力傾向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綜合國力」即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和外部的影響力的總和。2、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崛起是指一個國家持續性的獲得地區性或者是全球性的霸權和影響力。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自己內部的力量那麼它在世界的舞台上肯定是沒有影響力的,也就談不上崛起。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崛起的過程,金和銀像水一樣的流入最後又像水一樣的流出,國內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這樣的國家的崛起肯定是有特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歷史機遇,這樣國家即使是崛起了那麼它的崛起也肯定是不持續的。3、最後,筆者認為是一個國家內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外交政策是一個國家崛起的關鍵的因素。沒有一個合理的外交政策就不會是國內的各種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應有的作用,也不會使國際形勢促進國內的發展。比如,中國的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和中國近代的屈辱有著密切的聯系;二戰前期,各國的綏靖政策對二戰的爆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外交政策的不恰當不合理會是一個國家喪失重要的發展時機,有的時候甚至會造成國家和民族的災難。二、關於英國崛起的分析(一)英國崛起的國內因素的分析既然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從其內部探討其崛起的因素.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軍事學家、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馬漢《海權論》中寫的特別的確切: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即用不著被迫在陸地上奮起自衛,也不會被引誘在陸地上領土擴張,那麼由於其面向大海的單一性,相對於四周是陸地的國家就具有了一種優勢,英國相對於法國和荷蘭就具有這種優勢。英國由於距離歐洲大陸不進不遠,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紛爭自由的進行國內的發展,可以自由的進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著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英吉利海峽,種種優勢使得英國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2、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以使英國保持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可是實現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不至於使國家的政策隨著政治動盪的環境朝令夕改。英國最早確定了憲政制度,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被稱為「議會之母」,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穩定為國內的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以外,英國具有島國的特性,推行漸進、連續的政策,注重慣例和傳統,形成了一部不成為的憲法。正是這些特性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激進的變革。3.國內積累、重商主義、殖民地。英國從一個小小的島國最後發展成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的過程。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完成了工業革命,國內積累了大量的工業產品,同時由於英國國土的面積狹小,資源短缺,迫切需要廉價的原料產地和廣闊的商品市場——殖民地。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經濟的發展觀念很快的由貨幣平衡論發展為貿易平衡論,由赤裸裸的掠奪金銀轉變為通過貿易交換商品來獲取經濟增長。於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商,開放殖民地國家的市場,與英國可以進行自由貿易。(二)英國崛起的外部因素及其外交政策的分析.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決不屑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頭等角色,而一定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獨一無二的因素。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馬漢在其代表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這樣寫到:「英國的主宰地位主要是因為由於它能作為爭執中的第三方,作為一個平衡器起到一個決定因素的作用,英國之所有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島國的位置大大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使之集中精力發展工商業,避免戰爭的滋擾。」這與國際關系理論中進攻性現實主義米爾斯海默在其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英國和美國在國際關系中都扮演了一個「離岸平衡手」的角兒。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英國史學家塔斯布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歐洲不論上演什麼悲喜劇,均勢是永遠的鑰匙。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主要表現為通過維持和左右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集團互相制約和抗衡,避免歐洲陷於任何一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支配和控制下。在局勢相對穩定或不明朗的情況下,英國對歐洲事務盡量保持「超脫」態度,在均勢遭到破壞或受到嚴重的威脅時,給與抗衡者以支援。歷史上的路易十四、拿破崙法國挑戰過均勢,歷史上的威廉德國、希特勒挑戰過歐洲的霸權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國大陸均勢政策。三、英國崛起的歷史追述16世紀的爭霸。1500年左右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小國揭開世界近代史的大幕,整個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各大洲也開始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1580年西班牙用武力兼並了葡萄牙,繼承了葡萄牙的海外產業和殖民地,短暫的處於獨霸世界海洋的巔峰。英國自知與西班牙力量懸殊,直接與其進行軍事對抗無異於螳臂當車,於是鼓勵民間的力量劫掠西班牙的航船,其中比較有名的海盜有霍金斯、德雷克等。另一方面利用歐洲大陸上的國家與西班牙作對,比如支持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支持法國的胡格諾教派反抗西班牙庇護的法國天主教,在比如在歐洲比較有名的三十年戰爭中,英國讓自己盡量直接出兵介入戰爭中去,同時也支持法國反對西班牙加入的哈布斯堡王朝。17世紀的爭霸。隨著西班牙的衰落,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漸漸地崛起了。英國對付荷蘭主要是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實現的。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主要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規定:凡是運往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都要使用英國的船隻或者是商品生產國的船隻。第三次英荷戰爭,起因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企圖兼並荷蘭,英國於是聯合法國對抗荷蘭。英國主要是在海上攻擊荷蘭,而法國主要是在陸地上進攻荷蘭,後來英國由於國會削減戰爭的經費於是與荷蘭單獨的媾和,並且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於是英法同盟關系破裂。法國與荷蘭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戰爭,英國這在一旁袖手旁觀。18世紀的爭霸。18世紀主要是英法兩國的較量,隨著法國的崛起,英國同樣聯合了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制衡法國。1702年到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英國聯合奧地利、普魯士加入到反法同盟當中去。在1756年到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中英國同樣利用普魯士與法國對陣。到後來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拿破崙開始了對外的擴張,英國積極地組織了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組成七次反法同盟,遏製法國。戰爭結束後,歐洲各國簽訂了有名的《維也納和約》,確立了大陸均勢。可以說,戰爭了法國之後,英國牢牢地掌握住了海洋霸權,並且稱霸了一個多世紀。不管我們從那裡角度來看英國爭霸的歷史,其中有一點是很明確的英國不斷變換著同盟的夥伴和競爭對手,歐洲大陸上的弱小的國家永遠是自己聯合的對象,而那些試圖挑戰歐洲霸權的國家則是自己制衡的對象。也就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Ⅲ 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崛起的過程是怎樣的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開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工業革命之後讓英國成為經濟強權,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英國及其殖民地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3)英國崛起到巔峰用了多久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

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喀麥隆部分地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

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英國什麼時候開始強大的

英國崛起歷程的起點應該籠統地歸至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伊麗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在該時期,英國已經出現近代代議制政府的雛形,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並迅速發展,人本主義思想開始深入英國民眾內心,近代海軍也已經開始建立起來,同時,對外貿易和殖民擴張已然開啟,這一系列影響英國崛起的因素都已經出現或凸顯。

當然,英國最後崛起的標志事件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但伊麗莎白時代卻為英國崛起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沒有早期的契約精神和伊麗莎白的努力,英國在走上強國之路上不知道還要走多遠。

(參考)英國強盛發展應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和崛起完成:

第一個時期,從伊麗莎白女皇登基執政到光榮革命結束。英國開始從事海上殖民活動,並且打敗先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和荷蘭的海軍,從此英國的海上力量崛起,成為歐洲之首。光榮革命後,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第二個時期,從光榮革命結束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期間,英國成功吞並了蘇格蘭,並且在英法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為英國日後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廣闊的殖民地空間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末。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原材料、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還有思想上的偉大成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發表。他的思想,是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一聲號角聲。是英國國庫日益充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蒸汽動力的推廣。這主要應歸功於瓦特,是他改造了蒸汽機,使蒸汽的使用從煤礦中解放出來。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盡管英國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這絲毫未影響它日益鞏固的霸主地位。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皇見證了英國在落日前最後也是最燦爛的時光。維多利亞時代是每一個英國人都難以忘卻的流金歲月。

Ⅳ 英國霸權一共延續了多少年

從擊敗「無敵艦隊」開始,一次世界大戰\愛爾蘭獨立明顯削弱,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再也沒有.

Ⅵ 倫敦是如何崛起的呢我是指英國為什麼能夠在1500年左右開始發展的那麼迅速

由於哥倫布等人開辟了新航路,並進行殖民掠奪,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
統治者(都DU王朝)鼓勵工商業的發展。
另外歐洲大陸戰亂不斷,大量人才流入處在歐洲邊緣的大不列顛。
文藝復興方面的作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開始掌握世界霸權和海上霸權。
因此,英國真正崛起於16世紀末期。

Ⅶ 英國開始走上崛起之路的重大歷史時間是什麼

鋪墊:諾曼征服,大憲章
開始:百年戰爭結束,大航海的到來,克倫威爾,航海條例,無敵艦隊的BBQ,工業革命,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丟妹洲那印度)拿破崙戰爭。維多利亞即位,然後到達巔峰,布爾戰爭時開始衰弱,一戰顯露主來(布爾戰爭得到大量黃金所以還撐著)

Ⅷ 英國崛起

大約3個時期吧,此個人研究所得,略獻拙見。
第一個時期,從伊麗莎白女皇登基執政到光榮革命結束。英國開始從事海上殖民活動,並且打敗先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和荷蘭的海軍,從此英國的海上力量崛起,成為歐洲之首。以英國當時的海軍實力,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只有中國明朝的海軍了。所謂「殉難者」的查理一世,在被送上斷頭台後,用自己悲劇性的生命終結宣告了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力量的登頂。光榮革命後,英國正式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第二個時期,從光榮革命結束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這期間,英國成功吞並了蘇格蘭,並且在英法七年戰爭中取得勝利。這為英國日後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廣闊的殖民地空間的基礎。
第三個時期,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十九世紀末。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而來的不僅僅是豐富的原材料、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還有思想上的偉大成就——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的發表。他的思想,是自由資本主義的第一聲號角聲。是英國國庫日益充盈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蒸汽動力的推廣。這主要應歸功於瓦特,是他改造了蒸汽機,使蒸汽的使用從煤礦中解放出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盡管英國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這絲毫未影響它日益鞏固的霸主地位。可以說,維多利亞女皇見證了英國在落日前最後也是最燦爛的時光。維多利亞時代是每一個英國人都難以忘卻的流金歲月。

Ⅸ 英國憑啥稱霸世界幾百年呢

英帝國曾號稱「日不落帝國」,一度豪橫世界三百年。巔峰時期,統治過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那麼,作為一個人口不過幾千萬的小小島國是怎樣做到的呢?其實英帝國在海外擴張上還是有它的獨特之處和智慧招法的,在東印度公司運作上,就可窺視一斑。

東印度公司的成功,也讓聰明的英國人摸索到一條屬於自身特點的全球擴張之路。英國盡量避免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那種簡單粗暴的掠奪方式,而是像東印度公司這樣,一步一步掌控住殖民地區的經濟和貿易,進而征服整個地區。

實踐中,英國人嘗到了甜頭,這種方式不但統治成本最低,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殖民效果。因此,這種辦法,成為英國人最常用的主要征服方式,也是英國人的高明之處,更是它能夠征服世界,成為世界霸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閱讀全文

與英國崛起到巔峰用了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多少佛祖舍利 瀏覽:557
中國通信郵編是什麼意思 瀏覽:872
英國狼群怎麼打敗的 瀏覽:12
義大利at是哪裡 瀏覽:695
摩洛哥和伊朗怎麼看 瀏覽:414
義大利傢具國內代工廠在哪裡 瀏覽:887
印度產的耐克鞋子怎麼辨別真假 瀏覽:855
佛教起源於印度怎麼傳到中國的 瀏覽:143
中國人口峰值數是多少 瀏覽:317
伊朗怎麼防止無人機 瀏覽:287
在英國工作一月多少錢 瀏覽:924
印尼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313
中國高鐵橋如何拼起來 瀏覽:435
中國給了多少美國口罩 瀏覽:206
中國人在非洲能賣多少錢 瀏覽:699
越南人怎麼挽救漢字 瀏覽:497
越南皮帶皮鞋多少錢 瀏覽:264
印度土皇帝娶了多少人 瀏覽:704
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是哪個中國 瀏覽:616
印度鞋廠什麼時候生產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