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能概括一下英阿馬島戰爭的經過和結果
早在180多年前,英國就佔領了阿根廷旁邊的馬島,阿根廷對此並無異議。但是馬島戰爭前期,馬島經濟危機嚴重,急需對外轉嫁,加之謠傳馬島海域發現大量石油,阿根廷不幹了。鷹派加爾鐵里上台後,與英國談判,要求歸還馬島。英國不肯,阿軍就先動手佔了島嶼,英國政府在美國斡旋下和阿談判,但無果。英國yi會以100%投票通過對啊宣戰。派遣了一支包括2艘航空母艦在內的特遣艦隊遠征南大西洋。經過慘烈的戰斗,英阿雙發方都損失慘重。雖然阿根廷人武器落後,但是僅有的5顆法制飛魚導彈擊沉了3艘英國驅逐艦、運輸船。甚至連二戰水平的普卡拉螺旋槳攻擊機都掛上無控炸彈空襲英國艦隊。阿根廷人的英勇令所有國家的軍隊目瞪口呆:老舊的普卡拉攻擊機擊沉擊傷了英國10餘艘先進的導彈驅逐艦、護衛艦,並且出現了受傷的阿軍飛機撞沉英國軍艦的「現代神風特攻隊」。但是,驍勇善戰的阿根廷空軍幾乎損失殆盡,海軍打不過英國人幾乎毫無作為。陸軍因為沒有制海權對馬島只能乾瞪眼。
最終,英國憑借軍事上的優勢,打贏了馬島戰爭,收回了馬島。
『貳』 誰知道英阿馬島戰爭的經過
英阿馬島戰爭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又名福克蘭群島,位於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國約13000千米,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長期以來,就馬島的主權歸屬問題,阿根廷和英國之間存在較大爭議,終於在1982年爆發了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紐約談判後,雙方關系開始惡化。阿根廷政府決定以武力收復馬島,於是4月2日和3日,由400多人組成的陸、海、空三軍突擊隊先後在斯坦利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英國政府迅速作出反應,派出包括「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在內的特混艦隊,不遠萬里,奔赴南大西洋,決心再奪回馬島。
雖然阿根廷的國土面積是英國的11.4倍(英國人口是阿根廷的1.7倍),但英國是曾稱霸世界的「大英帝國」,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而阿根廷在16世紀中葉就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16年才獨立,但其經濟一直受到英國和美國的控制,是個以農牧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軍事實力,英國都是強國,而阿根廷是個弱國。當阿根廷派兵攻佔馬島時,英國上下十分震驚,但震驚之餘,英國政府於4月3日迅速作出了派遣特混艦隊以武力收回馬島的決定,英國海軍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倉促投入戰爭。
對於技術密集的海軍艦艇部隊,特別是像航空母艦這樣集艦船技術於一體的現代高科技兵力,沒有10天左右的備戰備航時間,通常是難以從和平狀態轉入戰爭狀態的,而4月5日,「無敵」號航母編隊和「競技神」號航母編隊匆忙完成必須的准備工作後,便分別於10時和11時從朴茨茅斯港啟航了。當這兩個航母編隊通過英吉利海峽時,直升機還不斷的向艦上運送各種作戰物資和補給品。當駛入大西洋後,航母編隊便開始了不間斷的演練,以加強戰斗准備。4月17日航經阿森松島時,停留兩天進行休整和補給,4月20日,當特混艦隊進入阿根廷飛機的作戰半徑范圍時,所有艦艇都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兩艘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上始終保持有1架「海鷂」戰斗機,隨時准備緊急起飛。4月23日,特混艦隊平安抵達南喬治亞島附近海域並在25日佔領了該島。次日,1架「大山貓」直升機擊沉了阿軍的「聖菲」號潛艇。
5月1日,英軍開始了對馬島的進攻。第一次攻擊由1架空軍「火神」轟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經三次空中加油,於凌晨4點空襲了馬島上的斯坦利機場。第二次攻擊則由「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上的「海鷂」戰斗機於8時20分對斯坦利港和機場再次空襲。針對英軍的襲擊,阿海軍派出「五月二十五」號航空母艦和「貝爾格拉諾」號巡洋艦等主力艦只組成3個特混大隊,迎擊英國艦隊。17時,阿根廷2架「短劍」式戰斗機對英國特混艦隊發起攻擊,其中1架被英軍的「海鷂」戰斗機用「響尾蛇」導彈擊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轟炸機再次對特混艦隊發起攻擊,被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海鷂」戰斗機擊落1架,擊傷1架,英國特混艦隊中的「迅速」號護衛艦受到輕微損傷。5月2日,英國海軍「征服者」號核潛艇用老式的Mk-8型觸發魚雷擊沉了阿海軍的「貝爾格拉諾」號巡洋艦,從此,「五月二十五」號航空母艦和其他主力艦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戰了。
5月4日,1架低空飛行阿軍法制「超級軍旗」戰斗機在距英國特混艦隊80公里處發現了英國海軍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和「普茨茅斯」號護衛艦,並在距英艦約30公里處發射了2枚AM-39型「飛魚」反艦導彈。而此時,「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正承擔著特混艦隊與倫敦的中轉衛星通訊信號任務,雷達停止工作,當「飛魚」導彈擊中該艦還有6秒鍾時,該艦完成衛星通訊任務開啟雷達並發現目標,但為時已晚,控制中心還來不及作出有效的反應,飛掠而來的導彈便擊中該艦左舷中部,導彈穿舷而過,鑽進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線以上1.8米處炸開一個大洞。爆炸使軍艦的動力、照明、消防系統全部癱瘓,引燃了密集的電線和通訊電纜的塑膠外皮,艦中毒煙彌漫。4小時後,艦長下令棄艦。而「普利茅斯」號護衛艦及時發現了來襲的導彈,避免了被炸。5月10日,「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在拖航途中沉沒。
英國人早在組建特混艦隊之初,已意識到僅靠兩艘航空母艦提供的艦載機是無法滿足馬島作戰需要的,因此在4月12日徵用了「大西洋運送者」號集裝箱船,向特混艦隊運送「海鷂」戰斗機及其配件。之後,英國又徵用了「大西洋堤道」號集裝箱船,以運送新組建的「海王」直升機中隊。5月7日英軍將14架空軍「鷂」戰斗機和6架「海鷂」戰斗機經多次空中加油,從英國本土飛行了9個小時,抵達阿森松島,然後被運到特混艦隊,因而英軍航空兵在5月中旬有了成倍的增加。
5月20日,聯合國的和平調解宣告失敗,英國特混艦隊當晚下達了登陸作戰的命令。英軍成功的迷惑了阿軍,21日拂曉前2小時,約2500名士兵順利的在聖卡洛斯港登陸。英軍登陸後,阿根廷空軍加緊了對特混艦隊和登島部隊的攻擊,在聖卡洛斯灣掩護登陸作戰的5艘護衛艦遭到阿根廷空軍「幻影」戰斗機和「天鷹」攻擊機的轟炸和掃射,其中「熱心」號護衛艦被擊沉,另有一艘被重創。23日,英海軍的「羚羊」號護衛艦在阿空軍的攻擊下沉沒。
5月25日是阿根廷國家獨立紀念日,阿根廷幾乎所有的前線作戰飛機都投入了戰斗,令英軍難以應付。「考文垂」號導彈驅逐艦首先落難,被「天鷹」攻擊機投下的4顆一千磅航彈命中,當即沉沒。「大刀」號導彈護衛艦也遭到嚴重損傷。而在另一方向,「大西洋運送者」號集裝箱船遭到1枚「飛魚」導彈的攻擊,中彈起火,艦上存放著十餘架直升機和大批飛機零配件、補給品均未卸載。經過23天的島上爭奪戰,阿根廷在島上的守軍已無法抗爭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軍投降。
馬島戰爭從4月2日至6月14日持續了74天,英國共損失30艘艦艇,20架飛機,傷亡500餘人;阿根廷損失10艘艦艇,90架飛機,傷亡1000餘人。最終以阿軍被迫投降和英軍重新奪回馬島而告終。
『叄』 馬島戰爭,在家門口作戰的阿根廷為何就打不過英國呢
阿根廷和英國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的爭奪戰,是20世紀80年代一場影響深遠的局部戰爭。雖然阿根廷佔有地利之勢,可以依靠南美洲大陸,就近支援馬島的阿根廷部隊。但是面對遠道而來的英國特混艦隊,阿根廷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輸掉了這場戰爭。
那麼阿根廷就倒霉了,有錢也買不到武器,國際上支持他的國家也寥寥無幾,或者是可以支持的國家鞭長莫及。鬧到最後,阿根廷就成了那個挨打的小朋友,英國這個大個子在不停的欺負他,美國,法國,德國等,就在一旁看阿根廷的笑話。如果阿根廷僥幸爬出來,他們還會伸腿,把阿根廷踢進去,繼續讓英國打。
結語:可以說阿根廷沒有找准辦法,一意孤行,才遭了這次大劫。英國實際上已經准備從這些島上撤出軍事人員,他們兩國通過外交渠道好好協商,也許還能商量出什麼。但阿根廷迫切的需要轉移國內矛盾,才出此下策。
『肆』 日不落帝國最後的余輝,英阿馬島戰爭結局如何
很明顯由題目可以看出,英阿馬島戰爭是指的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而發生的戰爭。這場戰爭最終由英國收回馬島作為結局,即阿根廷戰敗。
這場戰爭的源頭,在於阿根廷旁邊的一個小島叫做馬島。起初英國佔領了馬島,本來阿根廷並無什麼異議,可是在馬島戰爭前期,馬島出現了經濟危機,而且有消息從馬島流露出說,在馬島海域發現了大量的石油。於是阿根廷不樂意了,要求收回馬島,試問,誰會願意看著就在嘴邊的肥肉一點一點慢慢進入別人的口中呢?
其中更加不利的是阿根廷軍隊,但是他們在爭奪馬島的佔領權這一件事情上,卻是十分的堅定,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們不僅以老舊的普拉卡攻擊機擊傷了英國十多艘先進護衛艦,還用已經受傷出現問題的飛機撞沉了英國的「現代神風特工隊」。但是不利的終究是阿根廷一方,他們最後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最終,馬島戰爭以英國取得勝利,佔領馬島告終。
『伍』 英阿馬島爭端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
說起馬島,人們一定還記得發生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當時英國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打贏了這場戰爭,而且借著這場戰爭勝利的餘威,在與中國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也是志在必得、信心滿滿,玩起了「主權牌」,但鄧小平老人家回懟:主權問題不容談判,在1997年中國一定要收回香港。而且在離開人民大會堂時撒切爾夫人在台階上不慎摔了一跤。
雖然就這么一個環節模糊,卻致使馬島的歸屬權出現了爭議。至於1774年英國的主動撤離究竟怎麼算?誰也拿不出有力的證據,即使英國當時就是放棄了,可後來它又不承認了,對它又能怎樣呢?
所以,對這種各說其理的事情,最終的解決方法,就是看誰的拳頭大了。所以,英國的福克蘭群島也好,阿根廷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罷,反正現在是英國的掌控之下。
『陸』 1982年的馬島戰爭,擁有航母的阿根廷為何打不過英國
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英國雖然日薄西山,但它依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本身的底蘊,還有他的裝備各方面都是比阿根廷要更好的。雖然阿根廷算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但是英國畢竟是常任理事國之一,畢竟還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再加上他們打的還是海戰海戰對於英國來說那簡直就是如魚得水。
由於英國距離馬島太遠,二戰之後又元氣大傷,因此對馬島的管轄也比較鬆散。於是,阿根廷出動航母艦載機、巡洋艦等猛攻馬島,很快便在1982年佔領了只有200多名英兵駐守的馬島。加爾鐵里認定英國不會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和阿根廷爭馬島,再加上阿根廷已經擁有航母,武器裝備發達,自己的勝利似乎已近在咫尺。
可惜,加爾鐵里料錯了。1982年,英國時任首相是撒切爾夫人。這位行事果斷、毫不退讓的「鐵娘子」,在得知福卡蘭群島被佔領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宣布戰斗,並迅速派遣了一支特混艦隊遠征南半球。
馬島戰爭開始了。由於「二戰」後的英國長期處於低迷狀態,這次的鐵血宣戰使得英國士氣大增,全都鬥志昂揚地想要收回福卡蘭群島。甚至連伊麗莎白女王的次子安德魯王子也加入了這場戰役。他作為無敵號航空母艦上「海王」直升機的一名駕駛員,負責巡邏、協助疏散、運送、搜救等行動。
盡管整體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但英國畢竟是從各種大風大浪中挺過來的,擁有完備的軍工業,作戰經驗豐富。在馬島戰爭中,英國出動了僅有的兩個航母戰斗群和剛服役不久的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還組織了皇家空軍、皇家海軍、陸軍等奔赴戰場,與此同時,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商船等也都迅速形成了完善的後勤體系。
『柒』 馬島戰爭誰贏了
1982年,阿根廷為了守護馬島主權和英國開戰,最後參戰的英國取得了勝利。
1982年4月3日,阿根廷占據了馬島,而後英國的收復之戰也隨之展開,從4月5日至5月9日,英軍迅速集結四艘核潛艇、四十餘艘戰艦、三十餘架三代戰斗機、直升機等作戰裝備,在海陸軍的協同配合下,先是重新佔領南島。
5月10日至5月30日,在英軍成功破譯阿軍無線電密碼以及在馬島上英藉居民的掩護下,佯裝重兵炮擊馬島西南海域的岸上登陸港口,隨之靈活調用僅有阿軍十分之一的陸軍在東北方向成功登陸,隨後沿公路線逐個攻佔馬島東南城市,於肯特山等待南路英軍。
6月1日至6月15日,阿軍不斷對英軍採取空襲,但英軍在馬島上的地面力量已經大大加強,隨後英軍對阿軍展開了幾乎用盡彈葯的猛烈回擊。15日阿軍投降,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宣告結束。
(7)馬島戰爭如何打贏英國擴展閱讀:
1981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在面對嚴重的國內的經濟問題和人權問題上,選擇經由通過自認為一場干凈利落的馬島戰役,以其勝利的結果來轉移公眾的焦點,緩解國內危機。
1982年4月1日,阿根廷方面率先展開軍事行動,攻佔群島的首府等地,英國駐馬島政府於4月4日宣布投降。在英國方面,這意味著分歧已經升級為軍事沖突,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對阿根廷宣戰,宣誓奪回群島。
1982年4月中旬,英國皇家空軍開始進駐位於大西洋中部的空軍基地。4月下旬,馬島戰爭開始,經過74天激烈的馬島戰爭,15日阿軍投降,至此馬島戰爭宣告結束。
『捌』 馬島戰爭,勞師遠征的英國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阿方失敗,最根本的就是敗在屢屢失誤的戰略決策上。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國與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稱福克蘭群島)的主權歸屬,爆發了二戰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島嶼爭奪戰,史稱英阿馬島戰爭。
馬島是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海上交通的要沖,南大西洋和南美洲大陸安全的屏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馬島主權之爭由來已久,英阿雖經多次談判,但進展不大。1982年2月,雙方談判再次破裂,阿政府決心訴諸武力解決爭端。3月 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軍指揮的運輸船,以拆除一個保加利亞人在南喬治亞群島所建立的鯨魚加工廠的陳舊設備為名,在該群島萊斯灘登陸,並插上阿國旗,引起英方強烈抗議,兩國關系惡化。3月28日,阿方開始秘密出兵。4月2日和3日,阿軍先後在阿根廷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在阿軍的突然襲擊下,英守島部隊(馬島198人、南喬治亞島22人)進行短暫抵抗後,被迫投降。英國隨即宣布以武力收復被占島嶼,馬島戰爭爆發。
為了扭轉被動局面,英國迅速成立了戰時內閣,並調集三軍兵力,徵用商船,組建特混艦隊。對馬島周圍200海里范圍以內海空進行封鎖的部署。在完成海空封鎖部署後,英軍開始空襲馬島阿軍機場、雷達站和防空導彈陣地,炸毀機場上的飛機,襲擊阿軍艦船,切斷海上補給線,逐步奪取馬島地區的局部制空權和制海權,並進行登陸前的各項准備工作。5月21日,英軍在阿設防薄弱的聖卡洛斯港登陸,並迅速擴大登陸場,建立了灘頭補給基地。27日英軍登陸部隊兵分兩路,東進南下。6月1日,兩路英軍在阿根廷港外圍第一道防線會合,並奪占距該港僅25公里的重要制高點肯特山和查林傑山。6月11日,英軍開始對阿根廷港發起總攻。12日拂曉前,攻佔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朗登山、兩姊妹山、哈里特山,突破阿軍第二道防線。13日晚,英軍再次發起進攻,至次日中午先後攻佔了無線嶺、欲墜山、威廉山等地,突破阿軍第三道防線,阿軍投降,馬島戰爭至此結束。
整個戰爭中,阿軍死傷2300餘人,被俘 11800餘人,損失艦船 11艘,飛機117架,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英軍傷亡1032人,被俘210餘人,損失艦船16艘,飛機34架,耗資約12億美元以上。
馬島戰爭,英國遠涉重洋、勞師遠征,戰略上弱點很多,但取得了勝利;阿根廷為收復領土而戰,國民熱情高,本土距離戰區較近,投入的兵力規模也遠超過英國,還掌握先機制敵的主動權,也算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卻從勝利開始、以失敗告終。英阿雙方的戰爭表演耐人尋味,阿軍失敗的教訓尤為值得反思。
『玖』 馬島戰爭時,以逸待勞的阿根廷為何會輸給萬里遠征的英國
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擁有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是誇大其詞的說法。英國自然是勞師遠征,阿根廷本土的幾個主要空軍機場到馬島戰場的平均距離是800公里,這對於阿根廷軍隊來說,算是遠征了。而且,馬島戰爭中英國勝利的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對於電子戰和信息戰的廣泛運用。
馬島戰爭算是日不落帝國的余暉,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隨著戰爭的進行,阿根廷漸漸地「黔驢技窮」,綜合國力的差距顯現出來。在打出少有的幾次好局面後,阿根廷沒有先進的反艦武器,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拾』 馬島戰爭是那兩之間的戰爭結果如何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的反對以加爾鐵里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運動。阿根廷政府試圖通過對馬島採取軍事行動,來緩解國內危機。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里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英國最初對阿根廷的進攻感到吃驚,派遣了一支海軍特遣戰斗群來對抗阿根廷海空軍的進攻,皇家海軍陸戰隊也加入了戰斗。在一番激烈和艱苦的爭奪後,英軍奪回了馬島的控制權。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有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戰爭對雙方的政治影響都是巨大的。阿根廷的戰敗導致了更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最後導致軍政府倒台。對於英國來說,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橫掃全國,加強了以首相撒切爾夫人為首的政府的權威,同時幫助英國保守黨贏得1983年的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