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為什麼英國這么多瀑布

為什麼英國這么多瀑布

發布時間:2022-07-02 19:41:40

㈠ 維多利亞大瀑布

多利亞大瀑布,位於南部非洲贊比西河中游,跨尚比亞、辛巴威國界,高120餘米,寬達1800米,雨季時水量最高可達每秒5000立方米,旱季為每秒1400立方米左右,列為世界四大瀑布之一。
維多利亞大瀑布比我國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寬了幾乎90倍,因利文斯島當江阻隔,將其分為五段,形成魔鬼瀑布、主瀑布、馬蹄形瀑布、彩虹瀑布和江瀑布。
1885年英國傳教士兼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在非洲第一次探險後,在議會上將看到瀑布的情景作了演講,此後傳播到了全世界。為了表達對當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崇敬,利文斯敦將這個瀑布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尚比亞1964年獨立後,恢復了瀑布原來的名字——莫西奧圖尼亞,在當地語中意為「雷霆翻滾的雲霧」, 而辛巴威1980年獨立後,卻一直保留了維多利亞瀑布的名字。也許政府有以此吸引更多西方遊客的用意吧。

很久以前,就在地理書上得知南部非洲有個大自然的傑作,它就是與東非大裂谷齊名的維多利亞大瀑布。

㈡ 維多利亞瀑布有多宏偉

驚天動地的壯美

維多利亞瀑布位於非洲南部贊比西河中游的巴托卡峽谷區,地跨尚比亞和辛巴威兩國,距贊此亞旅遊城市利文斯敦10千米。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瀑布落差106米,寬約1800米,瀑布帶所在的巴托卡峽谷綿延長達130千米,共有七道峽谷,蜿蜒曲折,成「Z」字形,是罕見的天塹。

19世紀中葉,英國傳教士戴維·利文斯敦在非洲內陸探險來到了這里,他目睹了壯闊的瀑布景觀,就以當時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命名。其實維多利亞瀑布在此之前有自己的名字。尚比亞人稱它為「莫西奧圖尼亞」,意思是「聲響如同雷鳴的雨霧」,這是尚比亞人對大瀑布富有詩意的深情描述。

贊比西河發源於尚比亞西北崇山峻嶺之中,穿行於高原山區之間。贊比西河在到達維多利亞瀑布之前一直很平靜,只有散布在河道中的一些小島擾亂了寧靜的流水。贊比西河流經尚比亞與沸巴布韋邊界時,兩岸草原起伏,散布著零星的樹木,河流浩浩盪盪前進,並無出現巨變的跡象。這一段是河的中游,河面寬達1.6千米,水流舒緩。

當贊比西河河水充盈時,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洶涌越過維多利亞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沖力如此之強,以至引起水花飛濺,遠達40千米外均可以看到。彩虹經常在飛濺的水花中閃爍,離瀑布40~65千米處,人們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雲般的水霧。

在旱季可清楚看到被岩石分割成六段的瀑布,出現磅礴壯闊的美景,只要在對岸的國家公園眺望,這六段各有特色的瀑布奔流急瀉。4月~6月的大水期,霧茫茫一片,反而看不到真面目。鋪設於瀑布區的網狀步道,穿梭在濃密的雨林間,可保護雨林生態免受破壞,並導引遊客到各景點賞瀑。漫步於布滿水氣的熱帶雨林步道,非洲炎熱的天氣也立刻變得清爽涼快。步行於熱帶雨林,可欣賞雨林特有的植物,烏檀木、蕨類、無花果、藤蔓植物及各式各樣的花卉植物。

號稱世界上最危險的「魔鬼游泳池」就位於維多利亞瀑布之巔,是天然形成的。每年的大部分時間瀑布的水量都十分充沛,波濤洶涌的河水會拍打著岩石奔流而下,選擇在這個時候去游泳顯然是不明智的,那樣的話你肯定會「順流而下」。而到了旱季的時候「魔鬼游泳池」就會變成冒險者的樂園,屆時人們可以在相對舒緩的水流的「按摩」下,一邊盡情飽覽秀美壯麗的景色,一邊在水中嬉鬧游戲。

「魔鬼池」是個天然形成的岩石水池。據說,曾居住在瀑布附近的科魯魯人從不敢走近它。鄰近的東加族更視它為神物,把彩虹視為神的化身,他們經常在瀑布東邊接近太陽的地方舉行宰殺黑牛儀式來祭神。

維多利亞瀑布

㈢ 世界上有幾條瀑布發生過倒流現象倒流的原因都是什麼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很喜歡外出旅行,而很多奇特的自然景觀,不僅使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力量,還能讓人不自覺地陶醉其中。我們都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世界上大多數壯麗的瀑布景觀,都遵循飛流直下的原理,但是卻有一些瀑布,卻是水往上流。這樣的瀑布有哪些呢?


世界上著名的4條“倒流”瀑布,出現的原因都是因為強風,有的是因為季節性的強風所致,有的是因為洋流形成的颶風,而印度的這條瀑布,因為山風常年存在,經常都會出現“倒掛”的神奇現象,一直受到遊客的追捧。

自然界中很多神奇的現象,其實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釋,就比如這些“倒流”的瀑布,強風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奇觀,雖讓人嘆為觀止,但也符合我們所熟知的科學現象。


㈣ 英國的風景名勝拜託各位了 3Q

一.「大本鍾 」 「大本鍾 」坐落於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鍾樓,鑲有大鍾,名為「大本」。每隔一小時,大鍾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鍾聲的回盪。 1859年,大鍾由當時的英王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監制,大鍾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大本」鍾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鍾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二.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作過王宮,也作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從1107年,諾曼征服倫敦後,倫敦塔成了國王行轅總署和兵營。從1140年到17世紀該塔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的主要住處。英國暴君詹姆斯一世在塔內被處死之後,倫敦塔就成了監禁犯人的牢獄和刑場。 三.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里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四.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五。倫敦海德公園 海德公園佔地160萬平方米,是倫敦最知名的公園。十八世紀前這里是英王的狩鹿場。海德公園從東南方進入有三條路線:左邊是比較寬廣的Rotton Row,許多社交名流喜在此游樂騎馬;另一條延伸到東北的Park Lane,高級大飯店和住宅林立;往北方有著名的演講角(Speaker's Corner),speaker's corner是一個大的可以公開發表自己觀點的地方,經常可見有人在此即興演講。在hyde park的南端有hyde park騎兵營,清晨首先看到的一定是在訓馬。海德公園西邊即為肯辛頓公園,有一個蛇形湖泊,其旁的同名藝廊(Serpentine Gallery) 頗受歡迎。 北威爾斯--游英倫必到之處 Caenarfon和Conwy這兩個城市都有堡壘。 Caenarfon是北威爾斯第一大城,查理斯王子於一九六九年便是在這堡壘 授職成為威爾斯王子。英國王室擁有一套規舉,原來大英皇帝最年長的兒子才有資格成為威爾斯王子的。Conwy的面積雖比不上 Caenarfon,但值得參觀的地方比 Caenarfon多。除可參觀全威爾斯最老大屋及全英國最小房屋外,走上城堡漫步及遠眺 ConwyCastle令你像回到中世紀時代。 北威爾斯有著全英倫及威爾斯最高的山峰--The Snowdon。不想遠足的話,可乘由蒸氣推動的小火車到達山頂。我推介乘火車至 Clogwyn, 再步行剩下來約 1/3之路程。不是筆者懶,而是火車會經過很多美麗景色如瀑布,這是行山者所看不到的。由於山頂離水平線有三千多公尺高,切記帶備風褸前往,Snowdonia National Park內有深谷,有湖、有樹林、有荒地,駕車前往亦是一大享受。 小貼士:威爾斯很多地名是不能以正常英文拼音讀出的,避免尷尬誤會,最好問問當地人,他們很樂意告訴你。 英國園 英國園佔地面積約1220 m2,位於主游路北側、科技館東側。花園中部為一古城堡,城牆用爬藤植物覆蓋。城堡內有一蘇格蘭傳統的小屋。城堡四周種植花卉和灌木叢,與如茵的草坪連成一體。花園南側和東側分別設置出入口,門由鐵質拼花圖案製成,古色古香。花園入口右側專門修築供殘疾人使用的車道。

㈤ 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中段,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與南美的伊瓜蘇瀑布及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合稱世界三大瀑布。她以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遊人。從伊利湖滾滾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水流經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0多米,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之勢沖下斷崖,聲及數里之外,場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大瀑布。

【名稱由來:雷神之水】

「尼亞加拉瀑布」也直譯作拉格科或尼加拉瓜瀑布,「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是雷神說話的聲音。在他們實際上見到瀑布之前,就聽到酷似持續不斷打雷的聲音,故他們把它稱為「Onguiaahra」 (後稱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

【水源——尼亞加拉河】

尼亞加拉河橫跨美國紐約州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邊界。是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條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美國紐約州的布法多,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楊格鎮,全長僅56公里,海拔卻從174米直降至75米,上遊河段河面寬2~3千米,水面落差僅15米,水流也較緩。從距伊利湖北岸32千米起河道變窄,河道變窄,水流加速,在一個90°急轉彎處,河道上橫亘了一道石灰岩構成的斷崖,水量豐富的尼亞加拉河經此,驟然陡落,水勢澎湃,聲震如雷,形成了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的水流沖下懸崖至下游重新匯合之後,在峽谷里繼續翻滾騰躍,在不足2公里長的河段上以高於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時35.4公里跌盪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繹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險的漩渦急流,又沖進深38的漩渦潭,然後一個蛟龍翻身,經過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頓、右岸美國的利維斯頓,沖過「魔鬼洞急流」,沿著最後的「利維斯頓支流峽谷」由西向東進入安大略湖。

【尼亞加拉瀑布的歷史】

尼亞加拉瀑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尼亞加拉峽谷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大理石構成,下面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松軟的地質層。激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松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大理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大理石層暴露出來,被從伊利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了如今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

尼亞加拉瀑布及由它沖出來的尼亞加拉峽谷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瀑布的常年沖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尼亞加拉瀑布逐步向上遊方向後退。據1842~1927年觀測記錄,平均每年後退1.02米。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採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使瀑布後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

在新大陸被發現之前,尼亞加拉這一奇跡一直不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Louis Hennepin)的法國傳教士來到這里傳教,發現了這一大瀑布,震撼之餘,細心地記下了自己的見聞,對這絕妙的人間仙境做了傳神的描述,使尼亞加拉瀑布的美名廣為流傳。1625年,歐洲探險者雷勒門特第一個寫下了這條大河與瀑布的名字,簡稱為「Niagara」 (尼亞加拉)。

歷史上,為了爭奪這塊寶地,美、加(當時屬英國)兩國曾於1812年至1814年間進行過激烈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兩國簽定了「根特協定」,規定尼亞加拉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從那時起,兩國在瀑布兩側各建一個叫做尼亞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個隸屬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加一個隸屬於美國的紐約州,兩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橋連接,橋中央飄揚著美國、加拿大和聯合國的旗幟,星條旗在南,楓葉旗在北,聯合國旗居中。兩國在此不設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來,和平共處。和平的環境也使尼亞加拉瀑布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兩國帶來了更多的的回報。除發達的旅遊業及隨後興起的賭博業外,食品加工、化學製品、汽車零件、金屬、紙張、釀酒等也發展起來。尼亞加拉是國與國之間和平開發自然資源的典範,也驗證這中國「和為貴」的箴言。

美加兩國一直很重視尼亞加拉瀑布的旅遊開發。到19世紀20年代,尼亞加拉瀑布城就已成為旅遊勝地。1888年5月24日,尼亞加拉瀑布公園正式對外開放。除了分別建立一個尼亞加拉瀑布市的旅遊城市用於發展旅遊業之外,早在1885年加拿大建國之初,加拿大政府就建立起尼亞加拉公園管理委員會,負責保護這一地區的自然、人文遺跡,規劃景區的建設,安大略省政府還把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3000英畝土地收歸國有,用來建設旅遊設施。

現在,尼亞加拉瀑布周圍建設了一系列游樂設施,在加拿大一側劃為維多利亞女王公園,美國一側劃為尼亞加拉公園,瀑布四周建立四座高塔,遊人可乘電梯登塔,瞭望全景,也可乘電梯深入地下隧道,鑽到大瀑布下,傾聽瀑布落下時洪釧雷鳴般的響聲。美國居民或遊客也只有來到加拿大境內,才能完整地觀賞瀑布壯麗景色,每年前來這里參觀的遊客高達1400萬。尼亞加拉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不同的感受。面對大瀑布,人們一盪胸懷,在大自然這個驚天動地的傑作之中,增幾分天地正氣,減幾許塵寰猥瑣。

【分布在兩國的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其實不是一個瀑布。有人說它由兩個瀑布組成,「加拿大瀑布」和「美國瀑布」——加拿大人多半這么說;如照美國人的說法,則是3個瀑布:「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狀如馬蹄)、「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紗瀑布」(Bridal Veil Falls)。「新娘面紗」在寬闊的「美國瀑布」旁邊,盡管只細細一縷,卻自成一支,所以美國人「宣告」了它的「獨立」。 尼亞加拉的三條瀑布流面寬達1160米,雖然分成三股,卻是同一水源,同一歸宿--尼亞加拉河。

湖水經過河床絕壁上寬350米的山羊島(Coat Island),分成兩部分,分別流入美國和加拿大,形成大小兩個瀑布,小瀑布稱為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在美國紐約州境內,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度328米。大瀑布稱為加拿大瀑布或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境內,高達56米,岸長約675米。不過這兩個瀑布的高度和幅寬是隨水量的變動而變動的。兩個瀑布的水源來自同一處,可是只有6%的水從美國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從馬蹄瀑布流下。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沖到河裡呈青色,而美國瀑布的水則呈藍色。尼亞加拉瀑布的水在尼亞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個長湖,主航道是加美領水分界。

尼亞加拉瀑布總的最大流量可達每秒283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亞加拉河河谷斷層處,形成這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其餘70%的水量被用於發電。為使瀑布顯示其宏偉壯觀的奇景,1950年加拿大和美國簽訂了協議,雙方商定在旅遊旺季必須保證瀑布有足夠的水量,流量為3000立方米/秒,平時可保持在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

馬蹄瀑布由於水量大,濺起的浪花和水氣有時高達100多米,人稍微站得近些,便會被浪花濺得全身是水,若有大風吹過,水花可及很遠,如同下雨,冬天時,瀑布表面會結一層薄薄的冰,那時,瀑布便會寂靜下來。當陽光燦爛時,產生折射效果,便會營造出一座甚至好幾座七色的彩虹。見過大瀑布彩虹的人很久都不會忘記它的魅力,因為在那一刻,人們體味到了壯闊恢宏、瑰麗多姿的生活。

美國瀑布更讓人著迷的是激流沖及瀑布下的岩石時的情景。瀑布下的岩石層層疊積,犬牙交錯,高高的激流沖下來,沖進岩石的縫隙,又紛紛從各條縫隙中竄湧出來,復跌到下層的岩石里去,再從更下層的岩石間噴發而出,縱身一躍,融進滾滾東去的涌流。

而緊挨「美國瀑布」的「婚紗瀑布」則極為寬廣細致,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水量又不大,因此水流呈漩渦狀落下,跌到無數塊碩大的岩石上,捲起千堆雪,與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異其趣。它有流水潺潺、銀花飛濺的迷人景色。同旁邊蔚為壯觀的瀑布相比,它顯然別具一格,另有一番風韻。似一片月光,柔和地灑在絕壁之上,令遊客陶醉。因此尼亞加拉瀑布也成為了一個情侶幽會和新婚夫婦度蜜月的勝地。

美國瀑布水線長335米、落差54米,與窄窄的新娘面紗瀑布以岩壁上的一塊凸起相隔。這塊凸出的岩石叫「月亮島」(Luna Island),據說從前,在滿月之夜,水霧中會出現月光彩虹,因而得名。如今如此浪漫的景色沒有了,夜間從加拿大一側照射過來的強光燈,製造了另一種人工的旖旎。月亮島也有岩石松落的問題,也曾幾次加固,否則新娘面紗與美國瀑布早就合二為一了。島上還有一個豎井,可以讓遊客下到瀑布底下仰望。

這兩個瀑布雖然一個在加拿大,一個在美國,可是兩個瀑布都是面向加拿大,如果要一睹瀑布的真面目,都要到加拿大這一邊,或者坐船到瀑布底下的尼亞加拉河才能看得清楚。沖向美國瀑布的那一段尼亞加拉河是由美加兩國分享的,河上築有一座彩虹橋(Rainbow Bridge),這座橋也根據河內邊界而劃分,一端屬於加拿大,一端屬美國。遊客在橋上分界處,一腳踏一邊,可以得意地說:「我同時踏在兩國的國土上了!」

【觀賞尼亞加拉瀑布】

① 陸上全方位觀賞

來到尼亞加拉瀑布處,人們可以從多種角度欣賞其風采。那裡有著名的「前景觀望台」,巍峨聳立。高達86米。人們只要肯用力攀登,便可將尼亞加拉大瀑布一覽無余。如果想仰視大瀑布傾瀉的景色,可以沿著山邊崎嘔小路,前往「風岩」,那就算站在了大瀑布的腳下。翹首仰望,便會看見大瀑布以鋪天蓋地的磅礴氣勢飛流直下,不禁使人心裡湧起一股激情,與大自然產生共鳴。遊客在此必須穿上雨衣,否則飛珠落玉衣衫盡濕。但是要看大瀑布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還是站在彩虹橋上。橋跨瀑布下游的尼亞加拉河,在橋上步行五分鍾,便可從美國走到加拿大。傳說拿破崙的兄弟曾從新奧爾良搭乘驛馬車到尼加拉瀑布度蜜月。後來人們紛紛仿效這一做法,每年到這里觀光的有不少是新婚燕爾的年輕人,使得尼加拉瀑布蜜月之旅蔚為潮流,亦成為這旅遊點的一大特色。因而彩虹橋又獲得「蜜月小徑」這樣一個動聽的美稱。

另外為了讓遊客更好地觀看尼亞加拉瀑布的全景,加拿大境內離瀑布不遠處設有幾個高塔。其中一座是Skylon Tower(5200 Robinson Street),含有「天塔」的意思,是加拿大CP旅館系統最高的塔樓,高達160米。通往塔頂瞭望台的電梯一半鑲著玻璃,可以在電梯升降的同時欣賞風景。塔里設有劇院和游戲場所,最上層是旋轉餐廳。

② 搭乘「霧中少女」

在尼亞加拉瀑布,為了讓遊客充分觀賞瀑布並領略瀑布的磅礴氣勢,這里准備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尤以搭乘「霧中少女」(Maid of the Mist)號遊船到尼亞加拉河上仰望瀑布這一游覽項目最為有名。自1846年開始,這艘遊船著名的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引領遊客與瀑布親密接觸。

遊船取名「霧中少女」也有來歷,據說300年前,居住在當地的印第安人震懾於自然的威力,於每年收獲季節時選一天,集合全村少女,酋長站立中央,引弓對天放箭,箭尖下落,離哪位少女最近,這一少女即被選為代表,被送上獨木舟,舟中裝滿穀物水果,從上游順著激湍沖下,墜入飛瀑中,於是人們都說尼亞加拉瀑布的霧氣,便是少女的化身。

「霧中少女」的乘船碼頭在美國瀑布的正面,購票後先乘坐纜車到河邊,然後每人領取一件雨衣。遊船先經過美國瀑布,然後開往加拿大瀑布,在這里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瀉直下而產生的巨大水汽與浪花,水勢洶涌有如千軍萬馬,驚心動魄。大瀑布總是敞開胸懷歡迎所有的來訪者,遊船隻是略略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沖擊的大幅擺動,暴風雨般的水珠會劈頭蓋臉地砸來,此時再好的雨衣也無法抵禦大瀑布的盛情,所有的乘客都會隨著雷鳴般的水聲興奮地歡呼起來。這與其說是觀賞瀑布,不如說是親身體驗瀑布。遊船穿梭於瀑布激起的千萬層水汽中,從岸上看,真是如同「霧中少女」一般。

③ 瀑布後之旅

另一個到訪尼亞加拉瀑布必去的景點是加拿大境內的「Journey Behind the Falls」(瀑布後之旅),這是由西尼克隧道改建的用來欣賞尼亞加拉瀑布的極佳的觀景點。在Table Rock House內的入口處領一件黃色的斗篷,然後搭乘電梯降到地下,沿著兩條隧道就可以來到突出的平台上欣賞加拿大瀑布的正側面。在這個伸手即可觸摸到瀑布的地方,瀑布的雄偉英姿離遊客只有咫尺之遙,而瀑布的波瀾壯闊更是令遊客無不嘆為觀止。

④ 高空觀賞

現在,尼亞加拉瀑布公園還開設了直升機和熱氣球的游覽項目,遊客可以搭乘直升飛機或熱氣球從空中觀看大瀑布的壯麗景色,從幾百米上空俯視伊利湖水傾注到安大略湖。從高空俯視尼亞加拉瀑布,感覺和地面真的很不一樣。你可以清楚看到一條河把安大略湖和伊利湖連通起來,水流從地勢較高的那個湖中湧出,變作瀑布飛流直下,匯入深而窄的河谷,宛若雄勁流暢的書法線條。飛機螺旋槳聲、熱氣球火苗的呼呼聲和大瀑布的跌水聲共鳴,觀光者的血液也跟著激流的轟鳴而沸騰。這時,大瀑布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景點,它和湖、河、山、峽融為一體,飛動在秋日葉色微紅的樹林中,水綠、樹紅、浪白,著實很美。但是,直升飛機和熱氣球的價格都很貴,這讓許多遊客不得不望而卻步。也有許多遊客選擇了比較經濟實惠的西班牙式高空纜車(the Spanish Whirlpool Aero Car),也可以享受到與前兩種方式相似的觀賞感受,纜繩大約有500米長。

⑤ 夜觀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在白天看波瀾壯闊,入夜後則是另一番景象。在紅日西墜時,珠幔般的水花,在夕陽映照下,七彩虹霓,燦然入目。當夜幕降臨之際,瀑布水色漸顯灰黯,此時圍繞著瀑布周圍的巨型聚光燈,突然齊放綠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頓時大放光彩,變得晶瑩透澈,潔白生輝。尤其從塔頂望出去,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燈光。在加拿大這一邊,還特地用各種顏色的燈光來映照尼亞加拉瀑布,因此瀑布的景象比白天更加多姿多彩。在夏季的每個星期五,尼亞加拉瀑布上空還有焰火表演。

美國瀑布和新娘婚紗瀑布在晚上用不同色彩的燈光照去時,大小瀑布的顏色不同,煞是好看。馬蹄瀑布在晚上的水流較小,因此浪花和水氣不大,燈光照去,看得比白天更清晰,猶如萬斛珠璣,自天傾瀉,此時水勢的洶涌,水珠的跳躍,水氣的彌漾,呈現出不同於白天雄偉的神態。隨著燈光顏色的變換,水色由白轉為淺紅,由淺紅轉為淺藍,由淺藍轉為翠綠,五彩繽紛,多姿奇麗,迷離神奇。瀑布原為自然景觀,現加上人工點綴,其五光十色,千變萬化,令人嘆為觀止。觀賞尼亞加拉瀑布的夜景,也是世界名瀑中獨有的特色和韻味。

⑥ 獨特的冬日美景

人們多在春、夏、秋三季去大瀑布參觀。很少有人想像得出大瀑布冬季的景色。到了冬天,隨著氣溫的下降,整個大瀑布從上到下都會結冰,最厚的地方可達十五英尺厚,成為一座冰橋。各種冰柱垂岩而下,形成千奇百怪的冰雕。此時大瀑布的流量會大大減緩。

雖然大瀑布在冬天的景色別有一番情趣,但是想在冬季參觀大瀑布絕非易事。尼亞拉加瀑布處於北緯43度,相當於中國的沈陽和長春之間。這里的氣候受大湖影響,夏天溫度適宜,最高氣溫不超過27度,而冬天從11月份開始便頻頻降雪,12月和1月則是降雪的高峰期,積雪可達半米以上,即使是久經沙場的老司機,碰到這樣的暴風雪也不免出事。

【尼亞加拉瀑布市】

尼亞加拉瀑布的所在地,是一個人口10多萬的城市,而這城市就以瀑布為名,叫「尼亞加拉瀑布市」(City of Niagara Falls)。到尼亞加拉瀑布來遊玩的人很多,這個城市就靠旅遊業而發達起來,到處都是餐館旅店,售賣紀念品的商店更是數不清。每到夏天,旅館都被預先訂光了,遲來者只好望門興嘆。尤其是周末,到處是車水馬龍,靠近瀑布處,要找一個停放汽車的地方都很不容易。

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城白天彩旗獵獵,夜晚焰火騰空流光溢彩,連大瀑布也照射了七彩霓虹,五光十色,人們還可以到小巧玲瓏的植物園觀賞奇花異草,到巨屏立體電影院欣賞罕見的景觀。如有餘興,也可以到賭城玩一把。做足了旅遊業和賭博業的文章。與加拿大尼亞拉加城優雅整潔的市容相比,美國的尼亞拉加瀑布小鎮就顯得相形見絀,不見有臨河的高樓大廈,更沒有登峰造極的游樂設施,夜晚更沒有燈光音效的聲色點綴。原來,尼亞加拉美國一側的土地屬於政府允許印第安自留土地,這里的酋長喜歡清靜,堅持不肯建娛樂設施,不肯建賭場。

尼亞加拉瀑布市有四多:餐館多、旅館多、博物館多、售賣紀念品的商店多。在市區里賣紀念品的商店已不少,靠近瀑布的幾座大建築物里幾乎全是賣紀念品的商店。紀念品多數是以尼亞加拉瀑布或加拿大的國徽——楓葉作背景或圖案,比如用銀製成的楓葉模型的襟章,大大小小,五顏六色,不一而足。

據統計,在每年來尼亞加拉瀑布旅遊的遊客中,情侶、戀人數不勝數。素有「蜜月首都」雅稱的兩座瀑布城,其旅館服務都是第一流的,適應結婚、婚後蜜月、家庭度假需要的各種服務行業也如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生意頗為景氣。

尼亞加拉瀑布的水量多,沖力大,加、美兩國均已在瀑布附近河段上建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400萬千瓦,據說其中一個是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廠,所發電力供兩岸需要並輸送外地。

【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觀光旅遊點】

百年紫丁香花園及花鍾(Centennial Lilac Gardens and the Floral Clock):尼亞加拉瀑布不遠處斜坡上有一個大「花鍾」,面積達345平方公尺。鍾面用了24000種花卉植物「植」成,花種的設計圖案每年都不一樣,是拍照的旅客最喜歡的景點。粗大的鋼條製成的時針、分針和秒針通過水力發電廠傳送的電力來推動,每小時都會准時作響。這個花鍾據說是世界第二大的花鍾。尼亞加拉瀑布市有一種出售的紀念品,是用細珠串成的項鏈,中間吊著一個細珠串成的「鍾面」,就是根據這個「花鍾」為模型製成的。

順著大瀑布公路向北或向南還有一些景點與游覽項目,如格雷特峽谷探險(Grate Gorge Adventure),法國人修築的要塞,尼亞加拉峽谷(Niagara Glen)等,另外還可以看到許多小瀑布,環境幽境如詩如畫。這些地方雖然與瀑布的景象不同,但各具特色,同樣美景無限,如詩如畫,非常值得一游。

尼亞加拉瀑布市還設有好幾座博物館,其中的尼亞加拉瀑布博物館設於彩虹橋旁邊。它建於1827年,據說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裡面展示了美洲早期的史跡,古代的武器與石器,有雀鳥的標本,古埃及的木乃伊,超過15米長的鯨魚骨骼。最難得的是還可以看到取自美國加里福尼亞森林的世界最大的紅杉。

離開瀑布約2公里的地方,有一個佔地30公頃的「海景園與游樂場」,入口處是一個設計有點像古堡,又像農庄的建築。「海景園與游樂場」內設有一個2000個座位的水上戲院,表演的節目包括海豹嘴頂汽球,海豚跳水等。這里還養了200隻鹿,此外還有犀牛、熊、驢子、兔子,主要是一些馴養動物,因為多數動物都是放它們在場地里自由走動,有些小孩子用奶瓶裝牛奶來飼喂小動物,有些人甚至把小熊抱上桌子喂它們吃東西。

另外尼亞加拉瀑布附近的觀光旅遊點還有:

溫室及芳香花園(Green House and Fragrance Garden)
路易士石橋(Louise Stone Bridge)
維多利亞公園(Queen Victoria Park)
搭乘尼亞加拉號(Ride Niagara)

【文人墨客的贊頌】

狄更斯:

19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來尼亞加拉瀑布游覽之後,深受震撼,在他的《美國札記》中描繪道:「我們走過瀑布地區的每個角落,從不同角度觀賞瀑布……即使特納在其全盛時期創作的最好的水彩畫,也未能表現出我所能看到的如此清靈,如此虛幻,而又如此輝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象是騰空飛起,進入天堂……

「那深不可測的水國墳墓里,永遠有著浪花和鬼魂,巨大得無物可與倫比,強悍得永遠不受降伏。在宇宙還是一片混沌,黑暗還覆蓋著水面時,在漫天的巨浸———洪水———以前的另一個漫天巨浸———光還沒有遵從上帝的命令而彌漫宇宙的時候,就在這里庄嚴地呈異顯靈……

「尼亞加拉瀑布,優美華麗,深深刻上我的心田;銘記著,永不磨滅,永不遷移,直到她的脈搏停止跳動,永遠,永遠。」

夏多布里昂:

同樣在19世紀,法國文豪夏多布里昂來此,見瀑布似「十萬急流」「洶涌似海」「閃爍千道彩虹」,霎時一腔心潮,突發從谷底觀瀑之奇想。他攀附崖畔藤梯而下,結果跌落在裸岩上,摔折了左臂。幸虧印第安人及時將其救助,抬回他們部落養傷。後來,夏氏寫了《阿塔拉》,讓小說的尾聲在尼亞加拉瀑布聲中回響。

瑪麗•何塞•埃雷迪亞:

1824年古巴詩人瑪麗•何塞•埃雷迪亞因反抗西班牙殖民暴政爭取獨立而被迫流亡,流亡中的她來到了尼亞加拉大瀑布旁,寫下了一首《尼亞加拉瀑布頌》:「哦,狂潮!/令人心悸地奔騰,/一如命運不可抗拒的怒濤……/尼亞加拉,可敬的瀑布呀,/且聽詩人最終的呼聲,/我名譽的返照……」

【挑戰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有過太多冒險故事,每年這里都有一些冒險者涉水在大瀑布橫切出的峽谷邊緣尋求刺激。這中間也不乏挑戰自我和厭世的人,所以,每年當地的媒體上,都可以看到不少冒險者用種種奇特的方式隨瀑布墜落峽谷和自殺者跳崖跌入谷底報道。

從1901年起,曾有16人試圖成功跳入尼亞加拉瀑布,他們都採取了保護措施,但只有10人生還,因為物體從尼亞加拉瀑布上落下的速度可達352.8公里/小時。1901年,密執安州女教師安妮•埃德森•泰勒將自己裝進一個木桶里從瀑布上沖下來,希望為學校集資,她和自己的小貓毫發無傷,可也沒獲得多少資助。如今,木桶的仿製品在大瀑布博物館里展出,每年被幾百萬人撫摸;2003年10月21日,一名名叫科克•瓊斯的美國男子跳入尼亞加拉瀑布,結果奇跡般生還,但卻被罰款2260美元,並被命令一年內不準靠近尼亞加拉瀑布公園;逃生大師威廉•赫爾也曾在一隻木桶里放了14隻汽車輪胎和厚厚的棉墊,有20萬人觀看他從大瀑布上翻滾下來。

許多雜技表演藝術家也經常來到尼亞加拉瀑布一展身手。最早在尼亞加拉瀑布上走鋼絲的人是法國走鋼絲演員查理•布隆丹,1859年,他從一條長335米,懸於瀑布水流洶涌處上方49米的鋼絲上走過。至今,還沒有人打破他創下的記錄。2005年「高空王子」科克倫用一根27公斤的竿子平衡,在大瀑布上表演走鋼絲;2005年6月15日,一名61歲加拿大老人在大瀑布上的一根650英尺長,400英尺高的鋼絲上一天兩次行走,為兒童慈善團體籌集資金。

尼亞加拉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在這尼亞加拉峽谷中住著一個古老的印地安部落,族裡規定女孩成年後通常是由父母私定終身。有一位很美麗的印地安少女在成年儀式上,被父母許諾給了一位又老又丑的老頭,少女頓覺痛不欲生,跑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前哭泣了一天一夜,最終竟坐著竹筏漂進了大瀑布中,再沒有回來。

也許就是這美麗而動人的傳說,使許多人相信大瀑布後還有另一個美好的世界,有一個美麗的少女,因此每年從尼亞加拉瀑布跳下的人不計其數。每年在這里還舉行一次冒險挑戰的死亡游戲,參加這項游戲的選手帶著食物和氧氣,進入密封的木桶里,從瀑布源頭滾下來,隨著瀑布的巨大的沖力,在深淵中翻騰十多次,最後被沖到下游。最終的勝利者屬於安全到達目的地的選手,這些僥幸活下來的人可以拿到一筆獎金。但在這過程中每年都有人被瀑布沖的粉身碎骨。現在,尼亞加拉博物館里還保存有許多木桶,向人們講述著那些勇敢者的故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乎每周都有人到尼亞加拉瀑布自殺或冒險,如此高的頻率讓當局不得不加強了安全的防範,河兩岸加固了防護欄,尼亞加拉瀑布公園管理委員為此專門制定了一套游園法規,其中規定禁止任何個人或團體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進入瀑布景區進行有危險的活動,否則將受到刑事處罰。但是類似事件還是層出不窮,還是有人選擇到這壯觀柔美的瀑布前,挑戰自我或者結束生命。有的冒險者乾脆連鐵桶這樣的保護都舍棄了,赤手空拳的站在峽谷邊上,看準了深潭的位置就縱身一跳。這非正常的狀態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人類何以對瀑布如此著迷?研究的初步結論是,尼亞加拉瀑布巨大的落差,讓跌入深谷的水流飛濺起100多米高的浪花和水汽,由於空氣中彌漫著豐富的水離子,極容易作用人的大腦中樞神經,產生亢奮和沖動。

㈥ 誰能介紹下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位於南部非洲尚比亞和辛巴威接壤的地方,在贊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處,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美麗的瀑布之一,最壯觀的瀑布之一。位於贊比西河上,寬度超過兩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峽谷,水霧形成的彩虹遠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被尚比亞人稱為「Mosi-oa-tunra(莫西奧圖尼亞或譯為莫西瓦圖尼亞)」,辛巴威人則稱之為「曼古昂冬尼亞」,兩者的意思都是「聲若雷鳴的雨霧」(或 「轟轟作響的煙霧」)。地球上很少有這樣壯觀而令人生畏的地方。曾居住在莫西奧圖尼亞/維多利亞瀑布附近的科魯魯人很怕那條瀑布,從不敢走近它。鄰近的湯加族則視它為神物,把彩虹視為神的化身:他們在東瀑布舉行儀式,宰殺黑牛以祭神。
沿著水流的方向前觀數百米,一座150米寬的鐵橋飛架大河兩岸,那是維多利亞大瀑布橋,它記載著這樣一段歷史:利文斯通的大「發現」打破了當地居民的平靜生活,1890年,英國人統治了大瀑布南面的辛巴威,四五年後又控制了大瀑布北岸的尚比亞。殖民者始於「發現」,繼而佔領,原形至此畢露無遺。1903年至1905年,殖民者又建造了這座公路鐵路橋,打通贊比西河在此形成的天塹,企圖為英國實現從開羅到開普敦的殖民統治鋪平道路。

大瀑布有一種悲壯美,這種美能使人受到震撼。就在這座橋建成六七十年後,大瀑布南北兩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魔鬼瀑布沖走了殖民者強加在非洲人民頭上的厄運,馬蹄瀑布鼓舞著非洲人民的斗爭士氣,主瀑布的怒吼聲震碎了殖民主義的黃粱美夢,大瀑布兩岸的人民先後贏得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㈦ 英國的自然地理

地形:地表崎嶇,以山地、丘陵為主(日本);高原、低山、丘陵和平原、山谷交錯分布(英國)
氣候:明顯的季風氣候,北部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日本);終年受西風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英國)
植被:森林覆蓋率約占國土面積的2/3,植物種類多樣(日本);森林覆蓋率占國土面積的1/9,以草地為主,植物種類比日本少(英國)
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不利於航行,但水力資源豐富(日本);河網較密,流量平穩,各河之間分水嶺不高,大多有運河相通(英國)
資源:日本缺乏資源而英國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
如果還想了解人文地理差異可以在線問我。

㈧ 世界上有那些著名的瀑布(外國的)

1、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瀑布源頭為尼亞加拉河,主瀑布位於加拿大境內,是瀑布的最佳觀賞地;在美國境內瀑布由月亮島隔開,觀賞的是瀑布側面。同時,該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跨國瀑布。

2、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又稱莫西奧圖尼亞瀑布,位於非洲贊比西河中游,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寬1700多米(5,500多英尺),最高處108米(355英尺),為世界著名瀑布奇觀之一。歐洲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1855年在旅途中發現它,並以英國女王的名字為其命名。維多利亞瀑布198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伊瓜蘇大瀑布

伊瓜蘇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位於阿根廷與巴西邊界上伊瓜蘇河與巴拉那河合流點上游23千米處,為馬蹄形瀑布,高82米,寬4千米,平均落差75米。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4、安赫爾瀑布

安赫爾瀑布,西班牙語為Salto Angel,亦稱丘倫梅魯瀑布(Salto Churun Meru)。委內瑞拉玻利瓦爾(Bolivar)州蓋亞那高原卡羅尼(Caroni)河支流丘倫河(Rio Churun)上的瀑布。落差979米(3,212英尺),為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瀑布。底寬150米(500英尺)。瀑布為密林遮掩,宜從空中賞看。

5、哈瓦蘇瀑布

哈瓦蘇瀑布成為北美第一大瀑布並非因其30多米的落差,而是其變化多端的容貌。含石灰華物質的藍色瀑布沿著紅色的岩石傾瀉而下,直落綠寶石一般的湖中,簡直就像沙漠綠洲一樣的美景。從瀑布腳下長滿草的小土丘上仰望哈瓦蘇瀑布,也是一道獨特風景。

㈨ 英國著名的旅遊景點

英國旅遊景點

翻開歐洲地圖,可以看到歐洲西岸外的大海中有兩個大島,一個叫大不列顛島,另一個叫愛爾蘭島。前者的全部,後者的北部以及其他小島組成一個國家,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際上通稱為聯合王國。這個國家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三者在大不列顛島上)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江蘇,安徽兩省大小,人口5800多萬,首教為倫敦。由於英格蘭是全國的重心所在,人口占絕大多數,所以在漢語中,又習慣把聯合王國簡稱為英國。

論國土,英國不算太大。英文中有一句成語:from John O』Groats to Land』s End。意思是「從英國的極北到極南」,似乎挺遠。其實從John o』Groats(蘇格蘭最北端的小村莊)到Land's End(英格蘭西南端的蘭茲角),直線距離還不到1000公里。加上海岸曲折,英國任何地點距海不超過120公里。但是在這不算大的國土上,地形卻豐富多彩。東南多為平原丘陵,西北部則分布著山地和高原。最有名的山脈是奔寧山,它縱貫南北200多公里,號稱「英國的脊樑」,但最高的山峰卻在蘇格蘭,叫本尼維斯,海拔1343米,差不多有泰山那麼高。英國最多的湖泊分布在湖區,即湖畔派詩人們生活過的地方,以及內斯湖(一作尼斯湖)那裡傳說有水怪出沒。然而最大的湖泊,卻在愛爾蘭,叫訥湖(一作內伊湖),當然它比起我國的太湖、洞庭湖來要小多了。說起英國的河流,人們自然會想到泰晤士河,不過最長的河流卻要數塞文河,它源於威爾士,全長354公里。這條河有著喇叭口似的河口灣,每當大潮湧現時,激浪排空,海水向河口倒灌,蔚為壯觀。

英國是個美麗的國家,文物古跡比比皆是,自然風景秀麗可餐,旅遊資源豐富。許多城市,如「萬城之花」倫敦,「北方雅典」愛丁堡,大學城牛津、劍橋,古色古香的約克城,莎翁故鄉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旅遊名城。英國還辟有湖區等幾十座國家公園和風景保護區。目前,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名勝古跡和天然景觀就有14處,即倫敦塔、威斯敏斯特宮(國會大廈)、布倫海姆宮(牛津附近),坎特伯雷主教堂、巴斯城、索爾茲伯里郊區的巨石陣等遺跡,鐵橋峽(伍爾沃漢普頓以西),方廷斯修道院及園林(約克以北)、達勒姆的大教堂和古城堡、哈德良長城(紐卡斯爾一帶),圭內斯的城堡群(威爾士卡那封一帶),蘇格蘭的聖基爾達群島,北愛蘭的「巨人之路」和太平洋上的英國屬地享德森珊瑚島。它們富有特色、各擅其長,都是極受遊客青睞的觀光熱點。

英國旅遊景點

翻開歐洲地圖,可以看到歐洲西岸外的大海中有兩個大島,一個叫大不列顛島,另一個叫愛爾蘭島。前者的全部,後者的北部以及其他小島組成一個國家,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際上通稱為聯合王國。這個國家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三者在大不列顛島上)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江蘇,安徽兩省大小,人口5800多萬,首教為倫敦。由於英格蘭是全國的重心所在,人口占絕大多數,所以在漢語中,又習慣把聯合王國簡稱為英國。

論國土,英國不算太大。英文中有一句成語:from John O』Groats to Land』s End。意思是「從英國的極北到極南」,似乎挺遠。其實從John o』Groats(蘇格蘭最北端的小村莊)到Land's End(英格蘭西南端的蘭茲角),直線距離還不到1000公里。加上海岸曲折,英國任何地點距海不超過120公里。但是在這不算大的國土上,地形卻豐富多彩。東南多為平原丘陵,西北部則分布著山地和高原。最有名的山脈是奔寧山,它縱貫南北200多公里,號稱「英國的脊樑」,但最高的山峰卻在蘇格蘭,叫本尼維斯,海拔1343米,差不多有泰山那麼高。英國最多的湖泊分布在湖區,即湖畔派詩人們生活過的地方,以及內斯湖(一作尼斯湖)那裡傳說有水怪出沒。然而最大的湖泊,卻在愛爾蘭,叫訥湖(一作內伊湖),當然它比起我國的太湖、洞庭湖來要小多了。說起英國的河流,人們自然會想到泰晤士河,不過最長的河流卻要數塞文河,它源於威爾士,全長354公里。這條河有著喇叭口似的河口灣,每當大潮湧現時,激浪排空,海水向河口倒灌,蔚為壯觀。

英國是個美麗的國家,文物古跡比比皆是,自然風景秀麗可餐,旅遊資源豐富。許多城市,如「萬城之花」倫敦,「北方雅典」愛丁堡,大學城牛津、劍橋,古色古香的約克城,莎翁故鄉斯特拉特福都是享有世界聲譽的旅遊名城。英國還辟有湖區等幾十座國家公園和風景保護區。目前,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名勝古跡和天然景觀就有14處,即倫敦塔、威斯敏斯特宮(國會大廈)、布倫海姆宮(牛津附近),坎特伯雷主教堂、巴斯城、索爾茲伯里郊區的巨石陣等遺跡,鐵橋峽(伍爾沃漢普頓以西),方廷斯修道院及園林(約克以北)、達勒姆的大教堂和古城堡、哈德良長城(紐卡斯爾一帶),圭內斯的城堡群(威爾士卡那封一帶),蘇格蘭的聖基爾達群島,北愛蘭的「巨人之路」和太平洋上的英國屬地享德森珊瑚島。它們富有特色、各擅其長,都是極受遊客青睞的觀光熱點。

㈩ 維多利亞大瀑布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奇觀

位列原因
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被稱為「咆哮的雲霧」。
概述
位於非洲贊比西河中游,尚比亞與辛巴威接壤處。寬1,700多米(5,500多英尺),最高處108米(355英尺),為世界著名瀑布奇觀之一。寬度和高度比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約935立方米╱秒(33,000立方英尺╱秒)。廣闊的贊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舒緩地流動在寬淺的玄武岩河床上,然後突然從約50米(150英尺)的陡崖上跌入深邃的峽谷。主瀑布被河間岩島分割成數股,浪花濺起達300米(1,000英尺),遠自65公里(40英里)之外便可見到。每逢新月升起,水霧中映出光彩奪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瀑布聲如雷鳴,當地卡洛洛-洛齊(Kalolo-Lozi)族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Mosi-oa-tunya),意即「霹靂之霧」。
維多利亞瀑布
據考證,遠在公元90年即有少數農業人口在贊比西河兩岸定居。多數原住民則在距瀑布半徑128公里(80英里)范圍內以漁獵為生。今日當地部族有東加人、洛齊人、萊雅人(Leya)、托卡人(Toka)和蘇比亞人(Subia)。東加人每年在瀑布旁舉行雨祭,將黑色公牛扔入峽底祭奠河神。1855年11月16日,英國探險家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抵達瀑布所在地,為第一個見到該瀑布的白人。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峽谷上建成跨度200米(657英尺)的拱形鐵路公路兩用橋。尚比亞一側建有兩座水電站,發電能力共10萬千瓦。維多利亞瀑布國家公園與李文斯頓狩獵公園形成瀑布地區。瀑布地區已成為非洲著名旅遊勝地。
成因
當贊比西河河水充盈時,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洶涌越過維多利亞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沖力如此之強,以至引起水花飛濺,遠達40公里外均可以看到。維多利亞瀑布的當地名字是「Mosi-oa-tunra」(莫西奧圖尼亞),可譯為「轟轟作響的煙霧」。彩虹經常在飛濺的水花中閃爍,它能上升到305米的高度。離瀑布40--65千米處,人們可看到升入300米高空如雲般的水霧。
維多利亞瀑布的形成,是由於一條深邃的岩石斷裂谷正好橫切贊比西河。斷裂谷由1.5億年以前的地殼運動所引起。維多利亞瀑布最寬處達1690米。河流跌落處的懸崖對面又是一道懸崖,兩者相隔僅75米。兩道懸崖之間是狹窄的峽谷,水在這里形成一個名為「沸騰鍋」的巨大旋渦,然後順著72千米長的峽谷流去。
維多利亞瀑布實際上分為5段,它們是東瀑布、虹瀑布(這里峽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1855年,傳教士和探險家戴維·利文斯敦成為第一個到達維多利亞瀑布的歐洲人,他是乘坐獨木舟接近瀑布的。
非洲第四大河的贊比西河滾滾流到這里,在寬約1800米的峭壁上驟然翻身,萬頃銀濤整個跌入約110米深的峽谷中,捲起千堆雪,萬重霧,只見雪浪騰翻,湍流怒涌,萬雷轟鳴,動地驚天,濺起的白色水霧,有如片片白雲和輕煙在空中繚繞,巨響和飛霧可遠及15公里。
大瀑布所傾注的峽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見的天塹。在這里,高峽曲折,蒼岩如劍,巨瀑翻銀,疾流如奔,構成一副格外奇麗的自然景色。大瀑布傾注的第一道峽谷,在其南壁東側,有一條南北走向峽谷,把南壁切成東西兩段,峽谷寬僅60餘米,整個贊比西河的巨流就從這個峽谷中翻滾呼嘯狂奔而出。大瀑布的水汽騰空達300餘米高,使這個地區布滿水霧,若逢雨季,水沫凝成陣陣急雨,人們站在這里,不消幾分鍾,就可渾身濕透。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英國這么多瀑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是哪個中國 瀏覽:610
印度鞋廠什麼時候生產 瀏覽:167
印度軍事部隊有多少人 瀏覽:644
印度之夏有多少季 瀏覽:56
中國為什麼對印尼海嘯捐款 瀏覽:870
印度到底是什麼疫情 瀏覽:793
中國空軍哪個軍區多 瀏覽:237
英國的奧運會在哪裡舉辦 瀏覽:529
法國義大利足球哪個牌子好 瀏覽:101
韓國為什麼找印尼合作五代機 瀏覽:835
中國移動網路網關如何激活 瀏覽:769
去印尼路費多少錢 瀏覽:422
越南話瓦瓮是什麼意思 瀏覽:681
晉城中國青年城怎麼樣 瀏覽:419
中國汽車銷量如何統計 瀏覽:116
印度有哪些品牌口碑好 瀏覽:800
旅遊去哪裡德國法國義大利 瀏覽:889
越南輕軌什麼時候修建 瀏覽:376
印尼做什麼生意好賺錢 瀏覽:310
印度新增病例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