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共有多少家血站
國家有規定一般情況一個地區(地級市)就只有一家中心血站或者血液中心,算算中國有將近300個地級市,那也就將近有350家左右的中心血站和血液中心。(血庫不算)
2. 英國留學,體檢。
怎樣去:體檢地點是在中國出國境檢疫局,地點在和平里北街某號。做地鐵很方便,隨便你在哪裡,轉到五號線,向北坐到和平里北街下來,繼續往北走,路過和平里醫院(是叫這名字吧),再走200米就到了。是一幢低矮猥瑣的建築。
要帶的東西:身份證、護照、一寸和兩寸照片各2張、學校的體檢要求單、簽字筆、ipod或其他掌上娛樂器材。
具體步驟:
1、到達:建議各位要去體檢的同學早點去,盡量在七點之前到,因為中國人口之多,中國出國人口之多絕對會超過你的想像。雖然說檢疫局要八點才開始營業,但是實際上七點左右就開始排隊錄入信息了。所以一定早去,因為其體檢的營業時間是8點到11點半,所以一旦太晚的話,就體檢不了了。
2、錄入信息:開始排隊,這時我們的掌上娛樂器材就派上了用場。因為櫃台的小妹兒些動作非常之慢,通常錄入一個人的信息平均需要5分鍾左右。我當時就是連打了半個小時的太鼓達人,大汗淋漓。之後如果有身份證的同學就直接將其遞給櫃台,然後櫃台就會從公安部的信息網路中調出你的資料,這樣就不用一寸照片了(但是兩寸照片是必要的,要待會兒在說);如果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身份證而只有護照,那也一樣遞給櫃台,只不過就需要你交出一張一寸照片了。這時櫃台小妹兒會問你你要幹嘛,一般來說有體檢和打疫苗,這時只需要把學校的體檢和檢疫要求的表格給小妹兒就行了,小妹兒都能看懂的;或者你沒有那個表格,就直介面述也行。根據中華人民天朝的律法來看,出國一年以上者是必須要體檢的;而疫苗則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要求而定。(我需要打meningitis和MMR-麻風腮[麻疹、風疹、腮腺炎]並且要做TB-test[肺結核測試])錄入信息結束之後,你會得到幾張單子——一張白色的A4紙,上面列出了你要體檢的項目,並且有一張你身份證上的醜八怪照片;如果是帶的護照,你自己交的一寸照片會貼在單子上;一張貼滿了帶條碼的貼紙,這是你的身份條碼,在驗血之類的管子上貼的;一張黃色的單子,是打疫苗的,上面會寫上你要打的疫苗的名字,背面是一個免責簽字書,除非你有特殊疾病,否則統統「否」,上面還會問到menstrual regularity和prospective pregnance的問題,男同學慎重。這時就錄入信息結束了。
3、繳費:漫漫排隊路又開始了,請保證你的娛樂器材電力充足,我記得我在排的時候打了一個三級的皇冠!終於排到了。把有你照片那張體檢單遞進去,然後會給你一張收據和……等等,好像那個有你的條碼的不幹膠貼紙是在這里拿的……我有點忘了……反正體檢費是381(我C);然後把黃色的紙也交進去,具體費用就根據你要打的東西來定了,他會把黃色的紙換一張小一點的紙給你,也有一張收據,憑這個就可以去打針了。
【體檢和疫苗我採取平行敘述】
4.1、體檢:體檢一共有有五項——血液(早上不要吃飯)、尿檢(女生稍微麻煩一點,所以要早去,去晚了就會發現女廁所里的人都要排進男廁所了)、外科、心電圖、胸透。
血液:大家都查過,只不過這里要抽你兩管,心痛死我了。
尿檢:會發給你一個臟兮兮的紙杯子和一個大概十厘米長的塑料試管,讓你尿在杯子裡面倒進試管,我看到一個男生直接尿進了直徑為1厘米左右的試管。他會要求你要「中尿」,就是要撒一段時間再去接,然後在尿干凈之前拿開。因為剛開始尿和快尿完的時候的尿液裡面成分有差異。(這個要求技術含量非常之高,稍不注意就會尿到手上,一定洗手啊同志們!)
外科:我見過最水的外科,測一個血壓,聽一聽心臟,問一問你多高多重,眼睛多少度,完事兒。
心電圖:很多人會傻兮兮地按照單子上說的四樓去測心電圖,但實際上三樓有一個小房間也可以測心電圖,但因為大家都不去,所以人超級少。心電圖測完後會給你一個紅色的單子,上面有你的心臟是怎樣跳動的圖像,這個是你的紀念品,不用給誰。
胸透:和高考胸透一樣,一下就完了。
體檢的建議:測的順序建議是——血液(完了就可以吃點東西)、胸透(很麻利)、心電圖、外科、尿檢。為什麼尿檢要放在最後呢,是因為你一大早起來什麼都沒吃沒喝,是不可能尿得出來的!所以在抽了血之後,趕緊喝水,狂喝,否則,像我,九點查完,就在那裡等到11點才醞釀了一些。而且在測完胸透上樓去測心電圖和外科時,你會看到綿綿不絕排隊錄入信息的苦逼們,心情大好。
4.2、打疫苗
打疫苗是在二樓,排隊進去之後需要給一張兩寸的照片給二樓櫃台,這時二樓櫃台助理就會從一個海爾冰櫃里幫你拿你需要的葯,之後只需脫掉衣服,露出膀子,把葯給前面三個醫生之一就可以了。而肺結核測試(TB-test)
3. 一個人總共有多少血
人體內的血液量大約是體重的7~8%,如體重60公斤,則血液量約4200~4800毫升。
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導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較少,不超過總血量的10%,則通過身體的自我調節,可以很快恢復;如果失血量較大,達總血量的20%時,則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等症狀;如果在短時間內喪失的血液達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種成分組成: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約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質,鉀鹽和鈣鹽的混合物。血細胞組成血液的另外45%。
(3)英國國家血液中心有多少血擴展閱讀:
「一個人捐獻1萬毫升,不如1萬個人捐獻1毫升。」王莘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有限,讓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才更有意義。2008年初,安慶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組建該市第一支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王莘成為最初27位成員之一,由一個獻血者轉化為無償獻血志願者。
66歲的濮建明曾無償獻血20年,作為安慶市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首任隊長,他見證了王莘的成長,「一次下大雪,醫院急缺血小板,我首先想到的是隊里的志願者,但雪天出行不便,時間又緊,最後過來的只有王莘。我們的團隊從20多人發展到70多人,她一直在,凡事總是沖在最前面,足跡遍布安慶的街道、醫院、學校。」
不僅如此,王莘還動員周圍同事,家人共同參與無償獻血。國家衛生部門對累積獻血量超過8000毫升的獻血者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她的妹妹榮膺該獎項,哥哥以累積獻血超過4000毫升獲得銅獎。王莘自己,已三次獲得「金獎」。
4. 全世界總共有多少種血型
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通常是指紅細胞的分型,其依據是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遺傳的抗原物質。已經發現並為國際輸血協會承認的血型系統有30種,其中最重要的兩種為「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
科學史記載:在17世紀80年代的英國,有位醫生曾經給一個生命垂危的年輕人輸羊血,奇跡般的挽救了他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效仿,結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
直到20世紀初,我們才打開了科學輸血的大門。人類最早認識的血型系統是ABO血型系統。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病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卡爾·蘭德施泰納發現:健康人的血清對不同人類個體的紅細胞有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紅細胞成對混合,可以分為A、B、C(後改稱O)三個組。後來,他的學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發現了第四組,即AB組。
數年後,蘭德施泰納等人又發現了其他獨立的血型系統,如MNS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等。1930年,蘭德施泰納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幾十年來,新的血型系統不斷被報道,由1935年成立的國際輸血協會專門負責認定與命名工作。得到承認的30種人類血型系統包括超過600種抗原,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見。
2012年02月28日,美國科學家發現了兩種全新的血型,由此人類血型的總數增至32種。發現這兩種全新血型的是美國佛蒙特大學生物學家布萊恩·巴利夫為首的研究團隊。巴利夫和同事們在實驗中發現了兩種名為 ABCB6和ABCG2的特殊轉運蛋白,隨後經法國國家輸血研究所確認,這確實是兩種此前未被識別的轉運蛋白,含有這兩種蛋白的新血型則分別被命名為「朗格雷」和「尤尼奧爾」。
ABO血型系統紅細胞血型是1900年由奧地利的K.蘭德施泰納發現的。他把每個人的紅細胞分別與別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後,發現有的血液之間發生凝集反應,有的則不發生。他認為凡是凝集者,紅細胞上有一種抗原,血清中有一種抗體。如抗原與抗體有相對應的特異關系,便發生凝集反應。如紅細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體,便會發生凝集。如果紅細胞缺乏某一種抗原,或血清中缺乏與之對應的抗體,就不發生凝集。根據這個原理他發現了人的ABO血型。後來他又把不同人的紅細胞分別注射到家兔體內,在家兔血清中產生了3種免疫性抗體,分別叫做M抗體、N抗體及P抗體。用這3種抗體,又可確定紅細胞上3種新的抗原。這些新的抗原與ABO血型無關,是獨立遺傳的,是另外的血型系統。而且M、N與P也不是一個系統。控制不同血型系統的血型基因在不同的染色體上,即使在一個染色體上,兩個系統的基因位點也相距甚遠,不是連鎖關系,因此是獨立遺傳的。
Rh血型系統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1940年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恆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抗原(又稱D抗原)的,稱為Rh陽性。這樣就使已發現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隨著對Rh血型的不斷研究,認為Rh血型系統可能是紅細胞血型中最為復雜的一個血型系。Rh血型的發現,對更加科學地指導輸血工作和進一步提高新生兒溶血病的實驗診斷和維護母嬰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有關資料介紹,Rh陽性血型在我國漢族及大多數民族人中約佔99.7%,個別少數民族約為90%。在國外的一些民族中,Rh陽性血型的人約為85%,其中在歐美白種人中,Rh陰性血型人約佔15%
在我國,RH陰性血型只佔千分之三到四。RH陰性A型、B型、O型、AB型的比例是3:3:3:1。
RH陰性者不能接受RH陽性者血液,因為RH陽性血液中的抗原將刺激RH陰性人體產生RH抗體。如果再次輸入RH陽性血液,即可導致溶血性輸血反應。但是,RH陽性者可以接受RH陰性者的血液。
有些血型抗體是不完全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細胞結合後看不出凝集現象,血清中有抗體但不容易發現。1945年抗人球蛋白試驗應用到血型檢查中來,這種試驗就可檢查不完全抗體,從此,許多血型抗原陸續被人發現。每當發現一個新抗原後就要確定這一抗原與已經發現的血型是什麼關系,這樣在人的紅細胞上便確定了若干血型系統。此外,還有一些抗原,或因其在群體中出現的頻率太高,或因其在群體中分布的頻率太低,對它們無法進行遺傳學分析。在沒有弄清它們的遺傳關系以前,暫且把這些抗原分別叫做高頻率抗原及低頻率抗原,對於它們的歸屬有待進一步確定。
MN血型系統紅細胞膜上另一類血型抗原叫MN抗原,即紅細胞膜上的血型糖蛋白A。它在SOS凝膠電泳譜上顯示兩條區帶,即PAS-1和PAS-2,血型糖蛋白A是兩者的二聚物。已知血型糖蛋白A由131個氨基酸組成,其一級結構已測定(圖2)。血型糖蛋白A的肽鏈呈三節式結構,中間第73~92號氨基酸為疏水性肽鏈,可橫穿膜脂層;N端肽鏈位於膜外側,與血型活性有關,在這段肽鏈上分布有15條O-糖苷鍵型糖鏈和1條N-糖苷鍵型糖鏈,糖鏈中唾液酸占紅細胞膜上全部唾液酸的一半以上;C端肽鏈位於膜內側,含較多酸性氨基酸。
MN抗原由M抗原和N抗原兩部分組成,如果用神經氨酸酶將M抗原切去1個唾液酸(N-乙醯神經氨酸),則為N抗原,如再切去一個唾液酸則抗原性完全失去。MN抗原的抗原性還和肽鏈上的氨基有關,若將氨基用乙醯基保護後即失去抗原性。隨著S和s兩個抗原的發現,此血型系統現在一般稱為MNS血型系統。
HLA血型系統HLA血型系統是人類白細胞抗原中最重要的一類。與紅細胞血型相比,人們對白細胞抗原的了解較晚,人體第一個白細胞抗原Mac是1958年法國科學家J.多塞發現的。HLA是人體白細胞抗原的英文縮寫,已發現HLA抗原有144種以上,這些抗原分為A、B、C、D、DR、DQ和DP7個系列,而且HLA在其他細胞表面上也存在。
HLA抗原是一種糖蛋白(含糖為9%),其分子結構與免疫球蛋白極相似(圖3)。HLA分子由4條肽鏈組成(含2條輕鏈和2條重鏈),重鏈上連接2條糖鏈。HLA分子部分鑲嵌在細胞膜的雙脂層中,其插入膜的部分相當於免疫球蛋白IgG的Fc區段,輕鏈為β-微球蛋白。由於分子結構上的相似,故HLA與有保衛功能的免疫防禦系統密切相關。
此外,HLA和紅細胞血型一樣都受遺傳規律的控制。決定HLA型的基因在第6對染色體上。每個人分別可從父母獲得一套染色體,所以一個人可以同時查出A、B、C、D和DR5個系列中的5~10種白細胞型,因此表現出來的各種白細胞型有上億種之多。在無血緣關系的人間找出HLA相同的兩個是很困難的。但同胞兄弟姊妹之間總是有1/4機會HLA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因此法醫鑒定親緣關系時,HLA測定是最有力的工具。
稀有血型就是一種少見或罕見的血型。這種血型不僅在ABO血型系統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統中也還存在一些更為罕見的血型。隨著血型血清學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已將所發現的稀有血型,分別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統,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統。
還有一種叫孟買型的稀有血型系統,在這種血型的紅細胞上,沒有A、B和H抗原,但在血清中卻同時存在A、B和抗H三種抗體。
在稀有血型系統中,除RH血型系統外,其他各血型人數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非常小。因此,它們在實際的臨床上遠沒有ABO及RH血型系統重要,但是,就其具體來說,如用血不當,有些抗體仍可出現致命的惡果。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展稀有血型的檢測,建立完整的稀有血型檔案,對於保障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基本上,O型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血型。但在某些地方,如挪威,A型血型的人較多。A型抗原一般比B型抗原較常見。AB型血型因為要同時有A及B抗原,故此亦是ABO血型中最少的。ABO血型分布跟地區及種族有關。
6月4日,聊城市中心血站血型室從聊城一名41歲獻血者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血型基因A204血型等位基因,這種「血型」十分罕見,可以說是「熊貓血中的熊貓血」,是全球首次在黃種人身上發現。該「血型」人作為供者,其器官移植成功率遠高於其他人群。
過去人們認為只有人才有血型,現在已知狗、雞和許多動物都有血型系統。生長在美國緬因海灣的角鯊有4種血型。大馬哈魚至少有8種抗原類型或類型的組合。這些不同類型的出現通常隨不同地區的種群而異。家畜也有血型,馬有4種,牛有3種,豬也有4種。
在人類學上,根據A型、B型及AB型三型的出現率的多少組成一個指數叫做種族生化指數來研究各種血型在各人種中的分布規律。O型的高頻率分布在歐洲西北部、西南非、部分澳大利亞及南印度和中美洲;B型的最高頻率分布於中亞及北印度;A型在歐洲、西亞及澳大利亞南部的土著中的是最高的,而在某些美洲印第安人部族中是最高的。
靈長類的血型可以通過抗A和抗B血清來測定。黑猩猩的血全部屬於O型或A型,猩猩屬於B型,大猩猩有B型也有A型,長臂猿血型有A型、B型及AB型。低等靈長類在紅血球里沒有抗原,但在它們的唾液里分泌ABO抗原。舊大陸猴大多數是血型A型,新大陸猴血型也是A型,但個別的在唾液里有象B一樣的抗原。在某些靈長類中發現具有類似人類M的抗原,如在黑猩猩體內發現了具有M血型和N血型,在靈長類中也發現具Rh抗原的。
ABO血型鑒定通常只用兩種抗血清即抗A及抗B血清,就可將群體分為四種血型。
根據血型的遺傳規律,和臨床工作方例起見,配偶間所生子女的血型如下:
1、各種ABO配偶所生子女的血型(表現式):
婚配式 子女可能有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有的血型
A×B A、B、AB、O 無
A×A A、O AB、B
A×AB A、B、AB O
A×O A、O B、AB
B×B B、O A、AB
B×AB A、B、AB O
B×O B、O A、AB
AB×AB A、B、AB O
AB×O A、B AB、O
O×O O A、B、AB
2、遺傳式:
婚配式
父母基因型 後代基因型
A型×A型
IAIA×IAIA IAIA
IAIA×IAi IAIA、IAi
IAi×IAi IAIA、IAi、ii
A型×O型
IAIA×ii IAi
IAi×ii IAi、ii
A型×AB型
IAIA×IAIB IAIA、IAIB
IAi×IAIB IAIA、IAi、IBi、IAIB
B型×B型
IBIB×IBIB IBIB
IBIB×IBi IBIB、IBi
IBi×IBi IBIB、IBi、ii
B型×O型
IBIB×ii IBi
IBi×ii IBi、ii
B型×AB型
IBIB×IAIB IBIB、IAIB
IBi×IAIB IBIB、IBi、IAIB、IAi
A型×B型
IAIA × IBIB IAIB
IAIA × IBi IAi、IAIB
IAi × IBIB IBi、IAIB
IAi × IBi IAi、IBi、IAIB、ii
AB型×AB型
IAIB×IAIB IAIA、IBIB、IAIB
O型×O型
ii×ii ii
5. 出國務工需要紅黃本是啥東西應該去哪個部門辦理
出入境健康證(紅本)和預防接種疫苗證辦理(黃本)俗稱紅黃本。
1、辦這兩個證件需要到各個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下設的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如在A省,它的名字就叫A省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可異地辦理。
2、到了這個地方之後,先到前台領取表格填寫(需告訴工作人員,你的目的地和出行的目的,這樣工作人員才能根據你的目的地國家的要求建議你打哪種疫苗),然後繳費列印收據。
3、繳費完畢,就需要拿著體檢表,到每個科室逐個體檢和注射疫苗。在體檢表上各個體檢項目體檢完畢之後,切記需要把體檢表交回前台。
4、交表完畢,前台會告知你多少工作日後憑繳費收據過來領取證件(一般為三個工作日)。前台也可以代為郵寄,郵寄費用一般為30元(可咨詢前台服務人員)。
5、三個工作日之後,就可以拿到健康證和疫苗證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紅黃本。
出入境健康證和疫苗證(紅黃本)辦理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體檢前一天,切勿飲酒(會影響體檢結果);最好早晨空腹體檢,有利於血液檢查。
遵照醫生囑咐,按時服用疫苗葯丸,並且一周之內不能洗澡(各個地方要求會有所不同,視情況而定)。
不同國家對留學人員的健康和預防接種要求不同,一般國家只要有《國際旅行健康證書》和《國際旅行預防接種證書》後這兩張證書即可。比如前往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的留學生,按照目的地國的要求,還需提供預防接種白喉、破傷風、麻風腮、流腦等兒童時期計劃免疫情況。
而前往南美、非洲等黃熱病疫區的人員,則要求出國前至少提前10天接受黃熱病疫苗接種,否則不予入境。還有就是到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須提供艾滋病專項報告。
6. 有哪些國家是無償獻血的
什麼叫無償獻血?
無償獻血系指自願獻血者在采供血機構和本人工作單位均不領取營養費、各種補助費和其他報酬的行為。至於發放一些飲料、點心和紀念品均不屬於上述范圍。因為我們國家從七十年代開始實行有營養費的公民義務獻血制度,提倡公民無償獻血,因此就有了領取采供血機構因次就有了領取采供血機構營養費的義務獻血和不領取營養費的無償獻血之分。
血液是什麼?
血液被稱為「生命之河」。她把氧氣和養料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同時,又把各個組織和器官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輸出體外。這就是生命中的新陳代謝。
血液經過抗凝離心後,可分為有形成份和無形成份兩部分。有形成份約占血液的45%,有形成份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有形成份中66%是水份。無形成份約占血液中的55%,無形成份包括蛋白質、無機鹽和糖質等,無形成份中99%是水份。
獻血會影響健康嗎?
據科學測定,一個成年人的全身總血量相當於體重的8%左右,即50公斤體重的人,體內血液總量為4000毫升。每次獻血200毫升,只佔全身血量的5%左右;人體中平時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環,還有20%(約有800毫升)的血液儲存在肝臟、脾臟、皮膚等小血庫中備用。獻血後,這些儲備中的血液會很快釋放到血液循環中來。另外,獻血後骨髓造血速度也會加快。因此,按規定獻血不會影響健康。
獻血前後應注意些什麼?
獻血前兩頓飯要吃些較為清淡的食物(如稀飯、饅頭、水果等),不宜吃高蛋白(如牛奶、雞蛋等)、油膩大的食物,避免出現「脂肪血」。「脂肪血」不利於輸注給患者。獻血後要保持針眼處清潔,2-3天內不易做劇烈運動。
哪些人不易獻血?
1.患有傳染病或攜帶傳染病病源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瘧疾等;
2.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3.患有惡性腫瘤、白血病、或其他醫生認為不易獻血的疾病(具體可咨詢指定的采供血機構或醫療機構負責體檢的醫生)。
無償獻血者用血有哪些規定?
一:自獻血日後三個月為用血起點日,以該日推算四年以內用血的,可按獻血量的三倍用血,並免採集、儲存、體檢、分離等費用。
二:超過四年或三個月用血的,按獻血量等量用血,免採集、儲存、體檢、分離等費用。
三:無償獻血滿1000毫升以上者,可終身享受無限量用血,免採集、儲存、體檢、分離等費用。
國外領導人獻血知多少?
國外很多國家的元首都很重視自己在民眾中的形象,把參加獻血活動視為關系民眾疾苦、為民眾服務的具體體現。如菲律賓總統拉莫斯將軍,不管政務、軍事多繁忙,每年都去中心血站獻血1-2次。1997年3月,拉莫斯總統第41次獻血,一次來慶祝他69歲的生日。其他帶頭獻血的國家元首還有:
尼泊爾國王馬亨德和王妃;
日本天皇明仁和王妃;
約旦國王海珊;
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
菲律賓前總統馬克斯;
塞內加爾總統迪烏夫和夫人。
國外獻血介紹
國外是怎樣開展無償獻血的?1948年國際紅十字會向世界各國提出要求:醫療用血要採取無償獻血和免費用血。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通過決議,敦促成員國加速自願無報酬獻血的發展。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達到醫療用血全部或大部分來自無償獻血。如經濟發達的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也有經濟欠發達的阿爾及利亞、坦尚尼亞、尼泊爾、緬甸等,都實行了無償獻血制度。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無償獻血意義和血液生理知識的宣傳教育。 日本、法國、德國等號召人們參加獻血的宣傳畫、標語口號等到處可見,有關獻血的小冊子在血站或紅十字會可以自由索取,獻血紀念郵票已成為宣傳獻血的一種重要方式,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發行過近100種與獻血有關的紀念郵票。在市內繁華區設有獻血宣傳牌。獻血的好人好事經常通過電視台、電台、報紙進行報道,無償獻血已經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
許多國家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的獻血知識教育。日本允許家長帶孩子到血站,父母獻血時孩子在一旁觀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中小學設有獻血知識課,學校定期帶學生到血液中心采血現場參觀,讓學生了解獻血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就懂得獻血是每個人應盡的社會義務和獻血不影響健康的道理,長大以後成為一名自願的光榮獻血者。
許多國家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帶頭參加獻血。孟加拉國總統艾爾沙德、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約旦國王海珊、奧地利總理弗拉尼茨基、日本首相中曾根等都參加過獻血。日本明仁天皇l989年56歲時已獻血15次,還繼續參加獻血。尼泊爾國王馬享德拉、首相坎帕·比斯塔都曾多次帶頭獻血。塞內加爾共和國迪烏夫總統和夫人伊麗莎白雙雙獻血。這些領導人親自參加獻血對各國無償獻血工作的開展起了巨大約推動作用,尼泊爾王國在馬享德拉國王的帶動下,於1982年就實行了無償獻血制度。
在許多國家,公民獻血後吃幾塊點心,喝杯飲料,就各自去干自己的工作,從不領取任何報酬,人們把獻血看作是健康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是很普通而平常的事。
各國對獻血年齡的規定是多少?
國 名
獻血年齡
國 名
獻血年齡
國 名
獻血年齡
瑞 士
18—60歲
英 國
18—65歲
尼泊爾
15—55歲
美 國
17—65歲
日 本
13—65歲
中 國
18—55歲
加拿大
18—65歲
紐西蘭
16—65歲
一些國家和地區一次獻血量是多少?
國 名
一次獻血量 (毫升)
國 名
一次獻量(毫升)
國 名
一次獻血量(毫升)
中 國
200—400
法 國
400—450
德 國
450—500
澳大利亞
430
英 國
450
阿爾及利亞
500
比利時
385
美 國
450
馬來西亞
300—450
日 本
400
丹 麥
500
香 港
340—420
瑞 士
450
瑞 典
450
南朝鮮
320
芬 蘭
400—450
加拿大
450
荷 蘭
450—500
獻血與健康
1、獻血會使人「傷元氣」嗎?
不會。一個健康入的總血量,約占體重的8%,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為4000~5000毫升。平時80%的血液在心臟和血管里循環流動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等臟器內,一旦失血或劇烈運動時,這些血液就會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一個人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只佔總血量的5%~10%,獻血後儲存的血液馬上會補充上來,不會減少循環血容量。獻血後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1~2個小時就會補上;血漿蛋白質,由肝臟合成,一兩天內就能得到補充;血小板、自細胞和紅細胞也很快就恢復到原來水平。人體的血液在不斷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有許多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又有大量新生細胞生成,以維 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獻血後,由於造血功能加強,失去的血細胞很快得到補充。所以說一個健康的人,按規定獻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更不會「傷元氣」,反而會有利於健康。
2、反復獻血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
可以。有關專家對反復獻血組26例、急性腦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變學各項均值做了比較。結果表明:反復獻血組的全血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紅細胞電泳,均較正常值明顯降低,而尤以紅細胞壓積最為明顯,提示反復獻血組的血液粘滯性下降;而急性腦梗塞患者組的上述指標均較正常值高,提示腦梗塞患者存在著高粘血症。因此,反復一定量的獻血會使血液粘滯性下降,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積極的意義。
3、換血療法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嗎?
近年來許多學者採用血液換出等容稀釋療法治療急性期腦梗塞,收到了較為滿意的療效。該療法就是抽出定量的全血,輸入等量的血漿,其目的就是降低紅細胞壓積和血漿中大分子物質。有報道86%高血壓患者,經血漿交換後,動脈壓下降20%以上,其效果持續3~10個月。
4、為什麼經常獻血可擔高造血功能?
因為自胎兒出生後,骨髓就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造血功能和血細胞生成率逐漸下降。獻血後,由於血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反饋作用,促使骨髓儲備的成熟血細胞釋放,並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細胞的生成,經常按規定期限獻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5、經常獻血可以降低血脂嗎?
人們由於體力活動的減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水平,俗稱「血稠」。「血稠」的結果就是脂肪一層層的附著在人們的血管壁上,最後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形成心腦血管病。而經常獻血, 減少了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過正常的飲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也就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
6、學生和軍人的血液質量合格嗎?
有人說學生和軍人吃食堂,營養不好,血液質量差,不合格。 為此我們隨機抽取了濟南地區1992年市區初次無償獻血的學生3595例,1998年3358例,共6953例,查看血色素(Hb)的檢測情況,結果只有1992年有一例不合格。
獻血員共有六項血液檢測指標,其中五項是檢測病毒感染的情況,剩下的一項就是檢測血色素了。檢測血色素就是檢查人體血液內血紅蛋白的含量,反映人體的血液質量。6953個學生只有一個血色素不合格,遠遠好於正常人群,說明學生的營養狀況很好,而軍人的生活水平又高於學生,更會合格。
七、為什麼說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機關於部和腦力勞動者更應該獻血?
由於長期缺乏體力勞動和生活水平較高,實際上很多機關幹部和腦力勞動者的血脂長期處於較高的狀態。通過查體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輕輕的就得了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而獻血可以預防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病,因為獻血後通過正常飲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釋,使血脂降低。這樣:既有利於自己,又間接造福於社會。
8、獻血可預防心臟病嗎?
可以。據芬蘭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適量獻血對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別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預防心臟病之效!專家對居住在芬蘭東部的20000餘名成年人作了試驗調查,結果發現,與經常獻血者比較,從不獻血者的心臟病發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專家們對此解釋說,人體血液中含鐵過高會明顯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血液中含鐵較高者與較低者相比,3年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適量獻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鐵量大為降低。英國營養基金會科學部主任瑪格麗特的研究結果也與上述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她分析說,血液中過剩的鐵和銅都會起到加劇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導致心臟病的重要因素。芬蘭醫生們已發起一場「低鐵飲食」運動,要求吃含鐵較低的食物。此外最好每年獻血一次(獻血量為400毫升),這既有利於他人,也有利於自己,堪稱「一舉兩得」之美事!
九、為什麼說適量獻血有益長壽?
按規定獻血,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還會刺激人體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終保持青春時期一樣旺盛的造血狀態,收到延年益壽的效果,並能防止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據報道,有人對66歲以上的332名曾獻血者與同樣條件的399名未曾獻血者作了比較,結果曾獻血者存活率顯著高於未曾獻血者,獻血總量較多的存活年齡還較長。
10、長期定量獻血對骨髓象有影響嗎?
骨髓象的變化直接影響血液的質量和獻血者的身體健康。作為獻血員,長期、定量獻血後,對其骨髓象影響如何,這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獻血員共同關心的問題。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間,有關專家調查了107例在1~25年間的獻血員。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漢族96人,回族11人;職 業分別為工人7人,農民90人,市民10人。獻血間隔3個月,獻 血量300毫升(少數400毫升),常規制髓片,瑞氏染色後分類500個細胞,求其平均值、標准差,然後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參考值作比較,發現除紅細胞系統外,其餘無顯著性差異。就是說骨髓中除紅細胞系統代償性增生外均未影響其他造血系統。這說明長期定量獻血對骨髓無影響。
11、獻血會引起貧血嗎?
不會。因為獻血只是血液的暫時少量減少,很快就會恢復正常,不影響人體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貧血是一種疾病,對於患有貧血病的人在獻血查體時,就會被檢查出來,這種人是不能參加獻血的。
12、多次獻血後體內的細胞免疫功能有變化嗎?
為了解多次獻血對人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影響如何,有關專家選擇了獻血年限在3~21年,獻血10次以上,年齡21~49歲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與20名從未獻過血的、體檢合格的正常人作對照,測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結果表明多次獻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對照組較旺盛外,細胞免疫功能無差別。
另有專家以淋巴細胞轉化率(SI)、白細胞介素-2 (IL-2)及自然殺傷活性(NK)作為免疫功能指標,對75例10年以上長期獻血者及35例初次獻血者進行比較,兩組結果均無統計學差異。說明經過長期獻血後,細胞免疫功能這3項指標無明顯變化,對血液質量沒有影響。
13、獻血會減少大腦的總供血量嗎?
為了解獻血對大腦總供血量的影響;有關專家隨機抽檢了80名獻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齡18~50歲。其中首次獻血者40人,獻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體檢合格,每次獻血間隔至少3個月,獻血400毫昇平均5分29秒均無獻血應),應用彩色經顱多普勒儀(TCD)檢測獻血者獻血前後的大腦中動脈(MCA),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並對不同獻血年限獻血者獻血前後腦底動脈血流速度進行了比較。 結果表明,不論是首次還是長期獻血者,只要未發生獻血反應,獻血400毫升對腦底動脈血流動力學不會有影響,亦不會減少大腦的總供血量。
14、長期獻血者腦神經生理有變化嗎?
沒有。有關專家用腦干誘發電位和腦地形圖測定了長期(5~20年)獻血者76人、初次獻血者80人獻血前後的腦神經電生理。 研究發現,長期獻血者腦干誘發電位各波潛伏期與初次獻血者比較無差異,獻血後即刻檢測自身比較也無變化;而且長期獻血者腦地形圖各頻率強度與初次獻血者比較也無差異。表明長期獻血和初次獻血後均不會影響腦干功能,獻血對自體無害。
15、超量獻血對獻血者有影響嗎?
有。有關專家調查了57名超量的(每年獻血超過5000毫升,獻血年限為2~5年〕職業賣血者的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和網織紅細胞計數,同時將35名無償獻血職工作為對照組。結果表明,不嚴格執行有關規定,每次獻血40O毫升,獻血間隔少於4個月的超量獻血者丟失大量的紅細胞,導致血紅蛋白的下降,而血紅蛋白下降又刺激骨髓造血旺盛,過度增生,使大量的年青紅細胞釋放到外周血循環中,導致網織紅細胞計數升高;血清鐵蛋白降低,反映有隱性缺鐵性貧血,最後導致血紅蛋白合成遲緩、小紅細胞形成。這樣必然影響獻血員的身體健康。
7. 最大的獻血機構
各地的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國內最大的三家血液中心應該是上海血液中心、北京血液中心和廣州血液中心
8. 醫院血庫里的血多少錢500ML。鮮血呢
現在血庫一般不輸全血,像生產出血的一般都是輸紅細胞,一般1U紅細胞價格在210-250¥左右,交叉配血費每單位十幾塊錢,1U紅細胞是200ml全血濃縮的紅細胞,具體需要多少量你問一下醫生。
(樓上的,醫院血庫的血全部來自血站或血液中心,衛生部明文規定「醫院每袋血價格最多隻能比血站出站的價格高20¥」,醫院給患者收取1U紅細胞220¥,那血站出站時最少是1U紅細胞200¥,醫院保存血液的費用和過期血液丟棄的消耗,還有血庫至少三班倒(24小時值班)的職工工資獎金,如果就靠這20¥的利潤,醫院早關門了,可以說幾乎沒有醫院的血庫不是虧本的!就說血站,獻的血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合格才能用,檢測耗費多少你到醫院做個血液傳染全套就知道了,過期的一樣銷毀,一個人獻了血又要用血到血站報銷,上面的消耗就是血站倒貼的,如果全國人人都獻血都用血,血站不知要倒貼多少!當然血站的收入支出都是財政專錢,耗了也是國庫的錢。想通沒有fenkelly?)
9. 血站包括血液中心 中心血庫和
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血庫。
血液中心一般是指省會城市設立的比較大的單位,像廣州血液中心,上海血液中心,河南省血液在中心等,一般一個省有1個
中心血站一般是地市級城市擁有的血站
血庫一般是指縣市級擁有的比較小型的血液管理單位,比如:江陰市紅十字血站等
10. 70億分之一,最罕見的血型出現在中國江蘇,全球只有一例,你怎麼看
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電視劇的橋段偶爾都會出現那樣的一幕,就是主角出了車禍,需要輸血,但是醫院沒有合適的血型了,這時就會有人,擼起自己的衣袖,說,「我和他的血型一樣,抽我的」。這也會讓觀眾產生認知上的誤區,認為是相同的血型就可以輸血救人。
那麼,相同血型的人就可以輸血治療嗎?其實不是,不止是那樣,O血型是萬能的,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O型血,AB型血的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所以,O型血被稱之為「萬能供血者」,AB型血被稱之為「萬能受血者」。
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有一種十分罕見的血型,發生的概率是70億分之一的。這個全球最罕見的血型出現在了中國的江蘇,全球只有這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