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女王的出生
1926年4月21日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生
2. 女皇跟女王有什麼區別那個地位高
沒有區別,意思相同,地位也相同。
女王,女性國王的統稱。
中國歷史上唯一獲得普遍認可的女皇是武則天。英國現任國王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丹麥現任國王為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荷蘭上一任國王為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威廉明娜·阿姆加德。俄羅斯歷史上的著名女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2)英國女王祖籍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中國女皇帝:
武則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祖籍並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
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後,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
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後,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後。
3.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簡介
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是義大利作曲家喬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rossini gioacchino antonio,1792—1868年)24歲時的作品,是他17歲時開始每年不停地譜出的一連串歌劇中的第15部。
4. 英國女王哪年出生
伊麗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現任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
出生日:1926年4月21日
登基日:1952年2月6日
加冕日:1953年6月2日
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公元2015年9月9日英國當地時間下午5時30分以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打破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63年7個月零2天的時長紀錄。
5. 現任英國女王背景資料
伊麗莎白二世(英文:Elizabeth II,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英文:Elizabeth Alexandra Mary,1926年4月21日-),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蒙上帝恩典,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英聯邦之首,信仰的守護者」(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He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2]。她於1952年6月2日登基,是目前在世的在位時間第2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國泰王普密蓬·阿杜德),以她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在英國,伊麗莎白二世的王位是根據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Act of Settlement 1701)繼承的,她是一名基督教新教徒,並且也未嫁給一名羅馬天主教徒。盡管英國的王位一般是血緣繼承,但是英國的國會自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就一直有權決定誰來繼承王位。 在認可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的15個英聯邦國家中,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地位是受到憲法承認的。原先這些國家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或自治領地。之前的《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用來區分英國的殖民地和英帝國的自治領,根據該法令,「任何可能改變王位繼承和王室頭銜的法律都必須在獲得英國議會和所有自治領議會的同意後才可實施。」而這15個在獨立後繼續承認女王(或國王)為其國家元首的國家事實上取得了近似於這種自治領的地位,雖然根據《威斯敏斯特法令》這些國家並非自治領,也無權單獨決定改變繼承方法。當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她的後人將根據這些國家的憲法成為其國家元首,而非根據繼承原則。 祖先 伊麗莎白二世的祖上就都是英國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紀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時也是蘇格蘭王室的後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她與歐洲歷史最悠久的丹麥王室也有關系,她的曾祖母亞歷山德拉王後就是丹麥的公主。她還與歐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緣關系,與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國君包括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國王哈羅德五世、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而比利時國王艾伯特二世更是她的遠房堂叔。此外她與之前的希臘王室、羅馬尼亞王室、德國王室和俄國王室也都有血緣關系。 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作戰。由於經歷多年復雜的聯姻,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關系。但英國王室帶有德國姓氏,令英國人覺得不順。為安撫民心,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改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遽聞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選址奠基的。 蒙巴頓一詞最早出現在1914年。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德交戰。身居英國的路易斯·巴滕貝格親王在表親英王喬治五世的建議下,將家族姓氏從巴滕貝格Battenberg意譯為英文的蒙巴頓,以示與德國畫清界線。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公主與其三表哥希臘王子菲利浦結婚。而菲利普親王在結婚同年的3月18日,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希臘王室的家族姓名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呂克斯堡。為了方便稱呼,菲利普親王在加入英國國籍時,將姓氏改為母姓蒙巴頓。 婚禮後蒙巴頓勛爵提出英國王朝將來改名為蒙巴頓王朝的要求。這個要求被伊麗莎白的祖母,瑪麗太王太後否決。她更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爵士將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後裔姓氏和王朝名號將維持為溫莎的議案提交國會,國會其後於1952年4月通過決議。 礙於瑪麗太王太後的反對,女王一直未對子女姓氏做出決定。直至1960年瑪麗太王太後去世後,女王才發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其後裔的姓氏將會是她丈夫和她自己姓氏的合體,即是蒙巴頓-溫莎,王朝名號保持溫莎。此舉被視為一個成功的折衷方案。
6. 英國女王的由來
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在英國1640—1648年革命中被推翻,並最終送上了斷頭台,由克倫威爾擔任 黛安娜王妃護國公。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於1660年復辟了斯圖亞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後,不顧英國大多數人已皈依新教的國情,企圖恢復天主教的主導地位,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他的女兒瑪麗二世和女婿威廉(即荷蘭執政威廉三世)在國內新貴族的邀請下,攻入英國,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但他們在接受議會的《權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規定國王未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徵收賦稅等。這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位之後,宣布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並為同一個王國。安妮無嗣而終,斯圖亞特王朝終結。 1714年,英國議會邀請詹姆士一世外孫女的兒子、德意志漢諾威家族的喬治繼承英國王位,開始了漢諾威王朝。漢諾威王朝時期是英國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並開始工業革命的黃金時期,到了第六任國王——維多利亞女王手裡。
7. 英國女王是蘇格蘭地區的女王嗎
伊麗莎白二世是整個聯合王國的女王,早在19世紀中葉的時候,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室就聯合了
當時的英格蘭「處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因為沒有婚嫁而缺乏繼承人,根據繼承法最近的親戚,她的表侄孫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被請到倫敦來做國王,英格蘭和蘇格蘭從此就歸屬於同一位君主的統治之下(詹姆斯六世在英格蘭被稱做詹姆斯一世,他是蘇格蘭著名英雄國王羅伯特·布魯斯的直系後裔)
在詹姆斯一世的曾孫女安妮女王時期,蘇格蘭和英格蘭議會修改法律,宣布兩國正式合並,成為「大不列顛以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現在的「大不列顛以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前身,目前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依舊是詹姆斯一世的後裔
威爾士很久以前就被英格蘭合並了,那裡的統治者從理論上應該是「威爾士親王」,這是英格蘭君主長子的必封頭銜之一,現在的威爾士親王就是查爾斯王儲
8. 英國女王撒切爾夫人出生地
撒切爾夫人(1925~2013 )
Thatcher,Margaret Hilda
英國保守黨政治家,首相(1979~1991)。1925年10月13日生於英格蘭肯特郡的格蘭瑟姆。畢業於牛津大學索默維爾女子學院,先後獲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學位,並任該校保守黨協會主席。1954年獲稅務律師資格。1959年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1964年任麥克米倫政府年金和國民保險部議會秘書。1965~1969年先後任保守黨住房與土地事務發言人,運輸事務發言人,教育事務發言人,燃料與動力事務發言人等。1970年保守黨上台,在希思內閣中任教育和科學大臣。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出任英國首相。1983年6月,1987年6月兩次連任。她既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國20世紀內任職時間最長的政府首腦。在職期間,撒切爾夫人對內推行以抑制通貨膨脹為首要目的的貨幣主義政策,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對外鞏固和發展英美特殊關系,重視西歐防務體系的加強,她的各項政策被稱為撒切爾主義。1990年11月,因堅持反對歐洲一體化與閣員們產生分歧,失去內閣支持。1991年4月正式去職,由梅傑接任。後以男爵身份進入議會上院。
撒切爾夫人堅持反共、反社會主義的立場,主張對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自稱她是最早發現戈爾巴喬夫是一個「西方可以同他打交道的人」。她重視和中國發展關系,曾於1977、1982、1984和1991年訪華。1984年12 月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6年曾到台灣。
9. 英國女王出生年月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至今她已經93歲了。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大王後,祖母則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公爵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王子菲利浦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個表哥,他們的曾曾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他們育有四個孩子。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國王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
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舉行。
10. 英國的皇室到底是英格蘭人還是威爾士人呢
如果從英國王室的血緣來論,包括伊麗莎白,都不可能是純正的英國人。因為歐洲王室奉行王室之間貴族之間通婚的道理,所以他們的血緣足可以將你繞暈。
就拿最當前的例子伊麗莎白二世來講,她的祖父就是最有名的喬治五世,這位喬治五世有著隆重的德國血統,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德國宣戰的過程中,他順應民意,將自己的王朝改為溫莎王朝,獲得了英國民眾的擁護。
而至於其他的,再想多了就沒意思了。況且英國的民眾是如此的好安撫,斷沒有什麼要求君主,滴血驗親這種事情。當然,厚道的中國人民也不應該拿這種事情來說事。畢竟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