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如何發現癌細胞線粒體

英國如何發現癌細胞線粒體

發布時間:2022-07-03 10:42:31

『壹』 線粒體是多久發現的

線粒體的研究是從19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
1857年,瑞士解剖學家及生理學家阿爾伯特·馮·科立克在肌肉細胞中發現了顆粒狀結構。另外的一些科學家在其他細胞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結構,證實了科立克的發現。德國病理學家及組織學家理查德·阿爾特曼將這些顆粒命名為「原生粒」(bioblast)並於1886年發明了一種鑒別這些顆粒的染色法。阿爾特曼猜測這些顆粒可能是共生於細胞內的獨立生活的細菌。
1898年,德國科學家卡爾·本達因這些結構時而呈線狀時而呈顆粒狀,所以用希臘語中「線」和「顆粒」對應的兩個詞——「mitos」和「chondros」——組成「mitochondrion」來為這種結構命名,這個名稱被沿用至今。一年後,美國化學家萊昂諾爾·米歇利斯開發出用具有還原性的健那綠染液為線粒體染色的方法,並推斷線粒體參與某些氧化反應。這一方法於1900年公布,並由美國細胞學家埃德蒙·文森特·考德里推廣。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海因里希·沃伯格成功完成線粒體的粗提取且分離得到一些催化與氧有關的反應的呼吸酶,並提出這些酶能被氰化物(如氫氰酸)抑制的猜想。
英國生物學家大衛·基林在1923年至1933年這十年間對線粒體內的氧化還原鏈(redox chain)的物質基礎進行探索,辨別出反應中的電子載體——細胞色素。
沃伯格於1931年因「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請採納 給好評哦 祝福你取得好成績

『貳』 請問1931年德國的生物化學家Otto Warburg博士於發現了癌症的致病原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請問具體內容是

他提出的瓦氏效應(Warburg effect),指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Otto Heinrich Warburg)所提出的理論,認為癌細胞的生長速度遠大於正常細胞的原因來自於能量的來源差別。癌細胞會偏向使用糖解作用取代一般正常細胞的有氧循環,所以癌細胞使用線粒體的方式與正常細胞就會有所不同。而癌細胞主要使用糖解作用取代有氧循環的現象,就稱作瓦氏效應*[1]。這樣的現象也引起研究者的好奇,是否能藉由導引細胞恢復正常有氧循環,切斷癌細胞的能量供應來阻止癌細胞生長[2],所以線粒體以及調控有氧循環與糖解作用間的過程也一直是癌症研究的重要問題[3]。

『叄』 B選項,癌細胞不是沒有線粒體嗎為什麼這是對的

癌細胞是細胞,不是病毒。癌細胞是將要凋亡的一種細胞。

『肆』 為什麼腫瘤細胞線粒體數量增多呢

腫瘤細胞的增殖速度非常快,旺盛的細胞分裂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這就需要眾多的線粒體供能,所以腫瘤細胞線粒體數量會增多。

『伍』 線粒體與癌症的關系圖,有沒有專業人士解釋一下這個圖

簡而言之,cancer cell 表達某些蛋白(左上圖),normal cell 不表達,加入針對這種蛋白的抑制劑使得這種蛋白產生孔道(寡聚or構型改變),cytc釋放細胞凋亡,正常細胞無此蛋白所以抑制劑對其無影響

『陸』 為什麼腫瘤細胞中線粒體數量減少

腫瘤組織的線粒體數量減少不能一概而論,在實體上皮性癌,分布在癌的外周邊組織,血流豐富,癌細胞細胞能量代謝旺盛,線粒體數量是增加的,耗氧量增加。而在癌中心部分,血流少,細胞以糖酵解產生能量,並會出現癌細胞壞死。
這種狀況有點如現代大城市:城中部分交通堵塞,而周邊部分興旺發達。可以說,現代城市建設就如腫瘤。

『柒』 什麼是線粒體

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是細胞中製造能量的結構,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被稱為"power house"。 其直徑在0.5到1.0微米左右。 除了溶組織內阿米巴、籃氏賈第鞭毛蟲以及幾種微孢子蟲外,大多數真核細胞或多或少都擁有線粒體,但它們各自擁有的線粒體在大小、數量及外觀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 線粒體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和遺傳體系,但其基因組大小有限,是一種半自主細胞器。除了為細胞供能外,線粒體還參與諸如細胞分化、細胞信息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並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

形態特徵
大小

線粒體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狀、棒狀或細絲狀顆粒,一般為0.5-1.0μm,長1-2μm,在光學顯微鏡下,需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別。在動物細胞中,線粒體大小受細胞代謝水平限制。不同組織在不同條件下可能產生體積異常膨大的線粒體,稱為「巨線粒體」(megamitochondria):胰臟外分泌細胞中可長達10-20μm;神經元胞體中的線粒體尺寸差異很大,有的也可能長達10μm;人類成纖維細胞的線粒體則更長,可達40μm。有研究表明在低氧氣分壓的環境中,某些如煙草的植物的線粒體能可逆地變為巨線粒體,長度可達80μm,並形成網路。

形狀

線粒體一般呈短棒狀或圓球狀,但因生物種類和生理狀態而異,還可呈環狀、線狀、啞鈴狀、分杈狀、扁盤狀或其它形狀。成型蛋白(shape-forming protein)介導線粒體以不同方式與周圍的細胞骨架接觸或在線粒體的兩層膜間形成不同的連接可能是線粒體在不同細胞中呈現出不同形態的原因。

數量
不同生物的不同組織中線粒體數量的差異是巨大的。有許多細胞擁有多達數千個的線粒體(如肝臟細胞中有1000-2000個線粒體),而一些細胞則只有一個線粒體(如酵母菌細胞的大型分支線粒體)。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不具有線粒體。一般來說,細胞中線粒體數量取決於該細胞的代謝水平,代謝活動越旺盛的細胞線粒體越多。

分布
線粒體分布方向與微管一致,通常分布在細胞功能旺盛的區域:如在腎臟細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柵狀排列;在腸表皮細胞中呈兩極分布,集中在頂端和基部;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區。在卵母細胞體外培養中,隨著細胞逐漸成熟,線粒體會由在細胞周邊分布發展成均勻分布。線粒體在細胞質中能以微管為導軌、由馬達蛋白提供動力向功能旺盛的區域遷移。

組成

線粒體的化學組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質和脂質,此外還含有少量的輔酶等小分子及核酸。蛋白質占線粒體乾重的65-70%。線粒體中的蛋白質既有可溶的也有不溶的。可溶的蛋白質主要是位於線粒體基質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的蛋白質構成膜的本體,其中一部分是鑲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線粒體中脂類主要分布在兩層膜中,占乾重的20-30%。在線粒體中的磷脂占總脂質的3/4以上。同種生物不同組織線粒體膜中磷脂的量相對穩定。含豐富的心磷脂和較少的膽固醇是線粒體在組成上與細胞其他膜結構的明顯差別。

『捌』 為什麼癌細胞內含有大量的核糖體,線粒體,生命活動旺盛呢 求解啊,求解啊~

癌細胞是無限分裂的,無限分裂的細胞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合成量,而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線粒體為分裂復制提供能量,因此癌細胞具有豐富的核糖體和線粒體。 大量的物質合成和分裂也就是一種生命活動旺盛的表現。

『玖』 線粒體癌是什麼

線粒體是細胞內的一種細胞器,內有DNA,不過不會癌變,只會突變,因為沒有原癌基因
癌變是需要原癌基因的,在細胞核里,只有達到一定的情況才會癌變,一般不會有事。

閱讀全文

與英國如何發現癌細胞線粒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是哪個中國 瀏覽:610
印度鞋廠什麼時候生產 瀏覽:167
印度軍事部隊有多少人 瀏覽:644
印度之夏有多少季 瀏覽:56
中國為什麼對印尼海嘯捐款 瀏覽:870
印度到底是什麼疫情 瀏覽:793
中國空軍哪個軍區多 瀏覽:237
英國的奧運會在哪裡舉辦 瀏覽:529
法國義大利足球哪個牌子好 瀏覽:101
韓國為什麼找印尼合作五代機 瀏覽:835
中國移動網路網關如何激活 瀏覽:769
去印尼路費多少錢 瀏覽:422
越南話瓦瓮是什麼意思 瀏覽:681
晉城中國青年城怎麼樣 瀏覽:419
中國汽車銷量如何統計 瀏覽:116
印度有哪些品牌口碑好 瀏覽:800
旅遊去哪裡德國法國義大利 瀏覽:889
越南輕軌什麼時候修建 瀏覽:376
印尼做什麼生意好賺錢 瀏覽:310
印度新增病例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瀏覽: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