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民國初期留學英國學什麼

民國初期留學英國學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4 12:05:58

① 從清政府外派留學生到如今的英國小留學生,留學為了什麼

中國的第一個留學生是清朝時期的容閎(hóng),廣東香山人,是孫中山的同鄉,生於1828年,比孫中山大38歲,容閎是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也是近代大力推進留學事業的人,被稱為留學生之父。

容閎能夠留學國外純屬機緣巧合,因為七歲時隨父親到澳門,便開始在澳門讀書,香港割讓給英國後,容閎隨之來到香港念書,之後隨勃朗校長夫婦到美國留學,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入耶魯學院,2年後加入美國國籍。

英國小留學生

對於那1.5萬英國小留學生,他們的家長呼籲中國政府包機接他們回來,從理論上說,也沒有錯,因為他們目前是中國國籍,還沒有加入英國國籍,但是你們對國家提這么多的要求,最基本的道理是不是應該愛國,是不是應該報答自己的祖國,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從大國情懷來看,無時無刻不上演著農夫與蛇的故事。

國家包機接這些孩子可以,所有孩子家長得負擔一切費用,同時國家應該把所有這些孩子和家長的檔案歸入,最重要的就是從法律層面立法禁止所有少年在國外接受義務教育,大學可以出國留學,高中以下必須在國內學,既然離開這個國家是你們的選擇,那麼國家也有權選擇拒絕。

那麼留學為了什麼?

很明顯,百年之年那句話,仍然適用: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我們的短處,華夏民族是一個勤勞、善於學習、能吃苦、始終奮斗的民族,五千年歷史只有二三百時間不能領先世界,我們遲早會再次回到世界之顛。

② 去英國留學學什麼好

一、會計專業:外資企業、跨國公司的香餑餑
作為英國留學熱門專業之一的會計專業,一直以來受到廣大學生的熱捧。近幾年,會計就業形勢大好。據報道,英國會計專業應屆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可達4.5萬美元。在國內,財會專業的「海歸」也具有較大的就業優勢,尤其是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更傾向於選擇有海外留學背景或持有國際執業資格證書的人才。需要提醒的是,擁有會計學碩士以上學歷,且具備專業資質的人才更吃香。因此,留英時應盡量選擇職業型會計課程,既拿到學位證書,又贏取專業資質。
二、傳媒專業:國際傳媒行業人物的搖籃
去英國留學,可以考慮傳媒專業。英國院校的大眾傳媒專業實力強勁,而且專業方向涉及數字電視、多媒體、廣告學等新興傳媒領域。在英國眾多排名領先世界的專業領域中,傳媒學是在英國實力強勁、特色鮮明的一個專業。眾多名校使英國成為培養國際傳媒行業人物的搖籃,而眾多強大行業的背景支持,使傳媒專業成為英國本土前途最光明的專業之一,譬如令世界傳媒領域仰視的BBC。傳媒專業可為新聞方向、媒體和傳播方向、電視與電影方向,學成之後,可以從事國內國外的新聞媒體,影視媒體相關領域的工作,而2012年倫敦奧運無疑成全了學生實習、工作的要求,英國的傳媒碩士及博士,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非常搶手的人才。
三、會展管理專業:後世博效應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帶動了一批新職業的崛起,其中就包括會展管理專業。我國會展業雖然起步晚,但正以驚人的態勢發展,已經躍居亞洲地區最強勁的會展大國。而據商務部秩序處的官員介紹,中國展覽業人才急缺,會展高級人才已經成為會展企業爭搶的對象。目前95%的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專業素質不夠。受過系統的專業高等教育和擁有實踐經驗是成為高級會展人才的必要條件。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已明確將會展業納入重點扶持的都市型產業,會展經濟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調查,熟悉國際展覽運作的專業人士年薪可達二三十萬元。

③ 解放前留學方面有什麼政策

中國最旱派出留歐學生,是出於加強海防和舉辦洋務、創辦近代海軍的需要,人數較少。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往歐洲派遣留學生。此外,尚有零星自費出洋往歐洲留學的。光緒元年(1875年)伍庭芳由香港往英國留學,在林肯法律學院學習法律,不久即獲英國大律師資格,深受英人注目。清末,新政宣布廢科舉、設學校、獎勵留學,並推行官費留學政策。中華民國成立後,國內的教育和出國留學都有發展,教育救國、科教救國也發展成為社會思潮。清末陸續創辦的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等教會學校,規模擴大,學科也更齊全。始於清末勤工儉學的方式這時更為發展。上海還成立了留英同學會、法華教育會上海分會和上海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科等機構。後來法、英、日、比、意、荷等國迫於形勢,在民國11~14年(1922~1925年)間相繼同意將庚子賠款余額退還中國作為文教事業等之用。出洋留學逐成高潮。大規模的留學歐洲開始於20世紀之初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30年代,留歐學生以留德居多。自40年代以後留歐學生逐漸減少。留歐學生中較多從事藝術、科學和哲學等

④ 歷史上有中國人在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嗎

有。

1、薩鎮冰:

薩鎮冰 (閩東語拼音:s'ak d'heing bing;1859—1952年),字鼎銘。祖籍山西代縣,出身於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薩氏家族。中國近代著名的海軍將領。薩鎮冰先後擔任過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

早年進馬尾船政學堂,學習駕駛。光緒三年(1877年)受派赴英國學習海軍。

2、葉祖珪:

葉祖珪(1852-1905年),字桐侯,清末著名海軍將領。福建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第一批留學英國。

歸國後,歷任「鎮邊」、「靖遠」"管帶",參加1894年之中日甲午海戰,所領之「靖遠」艦在甲午海戰中一度作為旗艦指揮艦隊。北洋水師覆滅後被革職。

1899年撤銷革職處分,加提督銜,授北洋水軍統領、浙江溫州鎮總兵、廣東水師提督。1904年奉旨總理南北洋海軍兼廣東水師提督,首次統一清朝南北海軍。

3、劉步蟾:

劉步蟾(1852(清朝咸豐二年)-1895) ,字子香,漢族,出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清末海軍將領、北洋水師右翼總兵。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

1875年被送往英國學習槍炮、水雷等技。回國後,由李鴻章推薦,升游擊,會辦北洋草房,協助制定海軍軍制、營規。1882年赴德國購領船艦,任北洋水師右翼總兵。

1894年中日戰起,黃海戰役中丁汝昌受傷,他代為督戰指揮,鏖戰三時許,多次擊中敵艦。次年,為威海衛海戰中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4、方伯謙:

方伯謙(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縣人,字益堂,北洋水師將領。福建船政學堂首屆駕駛專業畢業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謙居長,父親是個私塾教師。

1867年,十五歲的方伯謙考取福建船政學堂,從此開始學習海軍。1877年—1880年,在英國學習駕駛軍艦。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回國,任濟遠號管帶。黃海海戰畏懼倭寇陣前逃走,被朝廷處斬。

5、嚴復: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極具影響力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范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

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

⑤ 民國第一批留學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生的名單

1929年8月,國民政府海軍部「為造就航海專材起見,呈明政府,遴選海軍學員周憲章、周應聰、華國良、張鵬霄、楊道釗、歐陽寶、陳大賢、高光佑,海軍學生陳瑞昌、林祥光、陳贊湯、高如峰、林准、陳書麟、陳香圃、鄧兆祥、林夔、程法侃、林溁、姜兆庄等20人派赴英國留學,11月5日由滬啟航赴英」。(原載於蘇小東著《中華民國海軍史事日誌》第393頁)

⑥ 民國時人們可以去哪兒留學

心理:美國芝加哥大學
化學:美國哥倫比亞化學系
法律:劍橋大學

⑦ 民國時期10萬學子留學海外,為何大多數人都回國發展

根據民國時期的記載統計,當時中國的學生還是很多選擇出國發展,大約有10萬留學生外出留洋,但是最終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回到國家,為什麼會有如此明顯的差距?絕大部分的留學生完全放棄國外的條件,直接選擇回國發展,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根本就不如現在的繁榮昌盛,為什麼會有如此反常的現象,難道真的是赤子之心嗎?其實最主要的是因為下面的原因。

政府的邀請

早在民國之前,當時的清政府雖然已經沒落,但是仍然想找機會崛起,同時也知道知識分子的重要性,所以很早就已經對於留學生展開大門,並且也下詔留學生可以回國考試。之後再按照考試結果,也同樣可以授予相應的出身。

但是當時本身就有這樣的一種現狀,西洋留學的根本就看不上東洋留學的,東洋留學的也在心中鄙視本土上學,所以在薪酬上就有著明顯的一種對比,渡過一層金的這些留學生,可拿到的薪酬直接超過本土學生的三倍,比如說英國留學歸來之後最起碼可以拿到200塊左右的月薪,但是本土的大學生卻只有60塊,如此的差別也是非常明顯的,自然也會吸引很多留學生回到國內。

⑧ 在民國時期的留洋學子有哪些人物

以這四位為主要代表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下面是詳解

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成立至1949年國民黨通知退出大陸,這三十多年間,中國在內憂外患之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而留學教育的發展也隨之跌宕起伏。中華民國剛建立,留學生便成了社會的寵兒。宋教仁當時直言不諱地主張:「初組政府,須全用革命黨,不用舊官僚。」①其所說的革命黨大多數是留日學生,可見當時留學生已經在中國政治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以示簡明,本人以年代為劃分,將民國時期的留學運動劃分為20世紀10—20年代與20世紀30—40年代兩大部分,著眼於各時期的留學熱潮,其中詳細在下文將做交代。

20世紀10—20年代,民國初建,留學運動在地域分布上,這一時期留日、留美、留歐齊頭並進。相對於晚清時的留學生,這一時期的留學生在留學專業上有較大拓展,不僅僅是集中於學習西方器物科學一類,在其他藝術文學類也有較深的涉及,在知識結構上,這一代留學生真正學貫中西,他們一方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又親身感受了西方文化代表的一些歐美國家及近代化快速發展的日本的人文環境和歷史氣息。他們擔當了中國近代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對於中國的出路的思考,對於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的探索,起了奠基的作用。其中又以勤工儉學留學法國和中共第一次合作留學蘇聯的兩次留學高潮為代表。

1912年2月,蔡元培、吳玉章、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在之前試驗過節儉生活後發起組織了留學儉學會。為了落實留法儉學會的工作,由李石曾等人發起並在北京成立了留法預備學校。由於當時法國的一些工廠需要廉價的華工,齊如山等人以此為契機,招收一批華工,讓他們在工作之餘學習文化,這一制度為家境貧寒而又想外出求學的青年開辟了一條光明的道路。留法勤工儉學會的成立使勤工儉學從理論轉為實際行動,並逐漸發展壯大,為赴法留學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1916年,在法國渴望擁有大量華工的前提下,中法雙方協定成立了華法教育會,翌年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等人回北京成立了北京華法教育會,1918年後全國各地開辦分會,積極招收學生作勤工赴法的准備。當留法勤工儉學醞釀和發展時,中國國內星期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推波助瀾之下,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之下,留法熱走向了高潮。這股熱潮出現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在國內,廣大進步青年由於軍閥混戰,社會動盪不安,出現了「無書可讀」的現象,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大力倡導科學民主,引入富含各種主義的社會思潮,如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之類,並且激烈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竭力全盤引進西方文化,加上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使人們看到了「庶民的勝利」,看到了「勞工」的力量,群情激盪,有此興起了一股強大的「工讀主義」思潮,「工讀主義」思潮的出線奠定了留法勤工儉學走向高潮的思想基礎。加之後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受到北洋政府的嚴格控制,直接「取經」俄國是不大可能的,於是許多俄國革命家呆過的並離俄國較近的已有勤工儉學之風的法國成為了萬里風雲聚集之地。

⑨ 想問幾件關於民國時期留學生的問題

1.出生寒門很難有機會出國留學,至少溫飽以上才有機會,至於一些公費出國的名額,也是被別人早早的瓜分了。但是因為日本生活費便宜,大概只需要日本的一半,坐船就可以到達。2.去的大學五花八門,因為大部分都是去混個頭銜,鍍金。好一點的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能學到點東西,也給中國培養了一些人才。比較好的就是早稻田,明治。一般2-3年。3.這個要分。公費出國的一般回來都會根據你的專業/關系來決定職位,大概和現在的科長水平差不多。(主要還是靠關系,中國歷來是人情社會)自費的也要分。一般來說留學歐美的都是學了東西的,回來可能更多的是搞科研,去高校。去日本的混子比較多,很多當時加入了同盟會,後來就一起幹革命了。自己謀求職位看水平了。可以參考一本書,中國留學史
祝你好運望採納,如有疑惑歡迎追問。

閱讀全文

與民國初期留學英國學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印度尼西亞有多少個國家 瀏覽:57
初到英國留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80
中國青建怎麼樣 瀏覽:864
印尼過關給多少小費 瀏覽:172
中國哪些地方限制國四車 瀏覽:600
義大利有哪些科學技術 瀏覽:462
義大利華人是哪個國家 瀏覽:661
義大利美食米蘭是什麼 瀏覽:667
從德陽去越南如何走最實惠 瀏覽:497
潮汕印尼進口燕窩多少錢 瀏覽:349
怎麼看伊朗出賣蘇萊曼尼 瀏覽:153
英國人的假期怎麼過 瀏覽:474
伊朗為什麼退賽排球 瀏覽:480
印尼爆漿曲奇多少錢 瀏覽:233
大學學歷能在英國找到什麼工作 瀏覽:963
如果美國伊朗開戰伊朗有多少武器 瀏覽:662
義大利旅遊業為什麼這么發達 瀏覽:314
越南進口鞋有哪些 瀏覽:236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點出微信登錄 瀏覽:285
英國留學生哪裡可以買到衛生紙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