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球上最深的是哪個地方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上的「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西北太平洋的菲律賓東北、馬里亞納群島附近,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據估計這條海溝已形成6000萬年。
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這里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含氧量低,且食物資源匱乏,因此成為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
具體深度數據有所不同。1957年蘇聯測得11034米;1951年英國測量數據為10900米;1984年日本測得最大深度為11040.41米(也記錄為10920±10.2米)。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只能說,目前還沒有發現比馬里亞納海溝更深的地方。
B. 哪裡是最深的海溝
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海洋中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叫查林傑海淵,它的名字是為了紀念發現它的英國「查林傑8號」船而得名的。1951年查林傑8號探測出的深度為10836米;1957年前蘇聯的Vityaz號船利用聲波反射裝置測量的深度為11034米;1960年美國的載人潛水器「的里亞斯特號」成功地到達查林傑海淵的海底,利用鉛錘測量得到的深度為10912米;1984年日本的卓陽(Takuyo)號船測出的深度為10924米;1995年3月日本的海溝號潛水器測得的深度為10911.4米。
馬里亞納海溝: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最深點為10,911米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1957年蘇聯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後又有11034米的新記錄。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
C. 世界上最深的泳池位於哪裡
英國倫敦的藍色深淵。
世界上最深的游泳池以前是義大利的Y-40,深度可達40米。現在是英國的藍色深淵,深度達到50米。
藍色深淵在2018年開造,位於英國倫敦的埃塞克斯。這個50×35米的泳池未來將發展為研究中心,購物中心和大型的休閑中心。
D. 世界最深的地方是馬里亞納海溝,這個地方底部還能往下嗎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最深的地方,根據1957年前蘇聯航潛航器“維塔茲號”測的數據,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但這個數據只測得過這一次。其他的數據有美國人在1960年測得的10916米;英國在1981年測得的10900米;日本人在1984年測得的10920±10米等;
馬里亞納海溝全長2550千米,平均寬度70千米,大部分水深超過8000米。而其中斐查茲海淵深度達-11034米,被認為是地球上的最深點。
馬里亞納海溝是兩大板塊相撞,太平洋板塊俯沖到菲利賓板塊之下形成。上個世紀美國和前蘇聯處於冷戰時期,除了軍事上的競爭還有三大領域的競賽:太空探索、深海探索、地心探索。其中深海探索就是主要對馬里亞納海溝的探索,說白了就是看誰潛的比較深。
太空探索美國實現載人登月,前蘇聯心灰意冷,但是在地心探索上進行科研鑽探活動,前蘇聯最深鑽孔科拉超深鑽孔達到了12263米深,在這一方面勝過了美國。
E. 大海最深的地方有多深 大海最深的地方在那裡
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是世界最深的海溝,也是海洋的最深處.它位於菲律賓東北、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 這條海溝的形成據估計已有6000萬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溝的一部分.它位於北緯11 °20,東經142°11.5;,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之間,北起硫黃列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島、日本、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茲海淵,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在溝底,峰頂將不能露出水面.探測深海的奧秘是極其困難的,早已有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瑪峰,1960年1月,科學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成功下潛至馬里雅納海溝進行科學考察.海溝底部高達1100個大氣壓的巨大水壓,對於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深海是一個高壓、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溫度是2℃(在極少數的海域,受地熱的影響,洋底水溫可高達380℃).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深的海底,科學家們竟然看到有一條比目魚和一隻小紅蝦在游動.有的理論認為深海海溝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因為地殼的劇烈凹陷.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1957年蘇聯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後又有11034米的新記錄.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
海溝探密
1899年,人類在關島東南首先測到內羅淵的深度為9660米.這一記錄一直保持了30年.1929年在其附近發現了9814米的深度.
1951年英國皇家海軍航具挑戰者二號首度測量海溝,其最深處便以挑戰者深淵為名.挑戰者二號以回波定位方式於北緯11度19分,東經142度15分,量測出5,960 噚(相當於10,900米)的深度.此方式乃以探針通過漸層深度,反覆發送聲波,再以耳機捕捉回波,並將回波器之速率,以手持碼表計時完成.因此正式提報新的最深距離時,咸認謹慎的作法,為將所測深度減去一個尺度(20噚)較妥,從而得出5,940噚(10,863米)的數據.
1957年蘇聯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一艘海洋考察船「斐查茲」好對馬利亞納海溝進行了詳細的探測,並用超聲波探測儀於8月18日在它的西南部發現了一條特別深的海淵,1960年美國海軍「的里亞斯特」號深潛器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6米的世界記錄.總有一天,人們會潛到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點,以探尋海溝的奧秘.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
1960年1月,科學家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對成功地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進行科學考察.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的海底,科學家們竟看到有一條魚和一隻小紅蝦在游動!
1957年俄羅斯航具「維塔茲號」(Vityaz)回報測得11,034米(36,201呎)深度,將該處命名為「馬里亞納深凹」;但此數據從未再測得,故不以為准確.1962年機動載具「史賓塞·傅樂頓·拜爾德號」(Spencer F. Baird)測得最深10,915米(35,810呎).1984年日本人將高能專業探測航具「拓洋號」(Takuyo)送入馬里亞納海溝,以多窄波束回波定位儀蒐集資料,測得最大深度為11,040.4米1(也記錄為10,920±10米2).國外一般則採用深10,924米,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及世界概況.最為精確的紀錄則由日本探測艇海溝號(Kaiko)於1995年3月24日測得深度10,911米(35,798呎).
深邃難存
潛水員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見到過人們熟知的蝦、烏賊、章魚、槍烏賊,還有抹香鯨等大型海獸類;在2000~3000米的水深處發現成群的大嘴琵琶魚:在8000米以下的水層,發現僅18厘米大小的新魚種.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則很少能看到動物了.
假如人們不是親眼見到這許多的深海生命體,只聽其傳言,會以為這是天方夜譚.因為,這些看起來十分柔弱的生命,首先要經受起數百個大氣壓力的考驗.就拿人們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魚來說,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這就是說,這條小魚在我們人手指甲那麼大小的面積上,時時刻刻都在承受著700千克的壓力.這個壓力,可以把鋼制的坦克壓扁.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深海小魚竟能照樣游動自如.在萬米深的海淵里,人們見到了幾厘米的小魚和蝦.這些小魚蝦,承受的壓力接近一噸重.這么大的壓力,不用說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堅硬的東西,也會被壓扁的.
但是,深海魚類為什麼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壓力?
原來,深海魚類為適應環境,它的身體的生理機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在深海魚的肌肉和骨骼上.由於深海環境的巨大水壓作用,魚的骨骼變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纖維組織變得出奇的細密.更有趣的是,魚皮組織變得僅僅是一層非常薄的層膜,它能使魚體內的生理組織充滿水分,保持體內外壓力的平衡.這就是深海魚類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壓力條件下,也不會被壓扁的原因.
絕境求生
另外,深海魚類的眼睛也變得非常奇特.我們常見的金魚,不僅顏色非常鮮艷,兩隻眼睛特別大,而且好玩.和金魚比較,生活在深海里的魚類,其眼睛結構要比金魚眼豐富多了.一般魚的眼睛,多生長在頭的兩側,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後□魚,眼睛卻長在頭部的背部.從正面看,後□魚的兩只大眼框,簡直就像是豎起來的兩只電燈泡.而從上往下看,兩隻眼睛又像兩個大圓圈,占據著頭部的「要害」部位.更有趣的是,這種魚眼,能上下左右活動,其眼球的組織結構和一架望遠鏡差不多,而且還能自如地調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結構,幾乎是深海魚的一個共同生理特徵.
深海的殺戮
深海里並不是風平浪靜的,裡面有很多血腥與殺戮.現在科學家一直在尋找10以上的霸王章就生活在這片終年不見天日的海底.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見過其真正的樣子,但是霸王章的天敵是摸香鯨,科學家曾經在抹香鯨的肚子裡面發現直徑有20厘米的巨型章魚牙齒.科學家斷定這條章魚就是霸王章.然而抹香鯨的天敵居然是霸王章,這就意味著深海里他們一直在持續著血腥與殺戮.
F. 英國最大的湖泊
溫德米爾 Windermere
位置:愛爾蘭海以東,英格蘭西北部湖泊區以內
面積:15萬平方千米
最大深度:64米
海拔高度:39米
湖水出口:利文河
英格蘭最大湖泊。位於坎布里亞行政郡湖區東南部,蘭開夏和威斯特摩蘭二歷史郡間的邊界。湖長17公里(10.5哩),寬1.6公里(1哩)。面積16平方公里(6平方哩)。地處兩個盆地之中,盆地建為湖東岸鮑內斯(Bowness)鎮對面的一系列島嶼。湖水由利文河排出。為湖區國家公園一部分,夏季有遊艇娛樂活動,是著名旅遊中心。溫德米爾鎮就在鮑內斯附近。
人口:城鎮6,847。
溫德米爾湖為英格蘭最大的湖,形成與上一次冰期末,位於穿越昆布連山脈的南北走向的一個冰川穀中。該湖形狀狹長,最深處在北端。除受四周高地的雨雪滋潤,溫德米爾湖亦接收來自附近其他湖泊的水源,如格拉斯米爾湖。湖水則自利文河流出。
湖區位於英格蘭西北海岸,靠近蘇格蘭邊界方圓2300平方公里,1951年被劃歸為國家公園,是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十一個國家公園中最大的一個。湖區擁有英格蘭最高峰斯科菲峰(Scafell Pike)和英格蘭最大的湖溫德米爾湖。坎伯里山脈橫貫湖區,把湖區分為南、北、西三個區,湖區北部最大的城鎮是凱斯維克(Keswick)
G. 世界上最深的海域在哪裡
馬里亞納海溝: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最深點為10,911米 馬里亞納海溝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1957年蘇聯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後又有11034米的新記錄。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
H.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在哪裡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其最深處叫查林傑海淵。馬里亞納海溝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1951年,英國「查林傑8號」船發現了這一海溝,當時探測出的深度為10836米。此後,這一數據不斷被新的紀錄所修正。
I.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在哪裡
最深的湖
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中國古代稱它為「北海」。湖長636公里,平均寬48公里,面積為31500平方公里。因為它是地層斷裂陷落後形成的,所以特別深,最深處達1620米,平均深度也有73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如果我們把高大的泰山放入湖中的最深處,山頂距水面還有100米。
貝加爾湖面積雖然不算大,但因為特別深,所以蓄水量也很大,達到了23600立方公里,超過了波羅的海的蓄水量,比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的蓄水量多6倍。這么多的水來自哪裡?原來,注入貝加爾湖的共有336條河流,而流出的卻只有一條。
貝加爾湖中生活著鯊魚、奧木爾魚、海螺、貝加爾海豹等海洋生物,只有在靠近湖岸的地方,才生活著一般湖泊中常見的生物。在遠離海洋的貝加爾湖中,這些海洋生物從何而來,至今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最深的海溝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在太平洋西側,叫馬里亞納海溝。它的最深點——查林傑深淵的最大深度為11034米,位於北緯11°2l′,東經142°12′。如果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移到這里,將被淹沒在2000米的水下。
最深的海
在全世界的大海中,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只有3個,超過400萬平方公里的只有珊瑚海。它的總面積達到479萬1千平方公里。珊瑚海是南太平洋的屬海。它的西邊是澳洲大陸,南連塔斯曼海,東北面被新赫布里底群島、索羅門群島、新幾內亞(伊里安島)所包圍。珊瑚海大部分的海底水深3千至4千米,最深處9千174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珊瑚海地處熱帶,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流入,海水清澈,水下光線充足,海水的鹽度多在30%至35%,這些條件非常適合珊瑚蟲的生長。色彩斑駁的珊瑚礁盤點綴在澄澈的碧水中,呈現出綺麗的景觀。這其中包括了幾個最大的珊瑚礁區:大堡礁(澳洲昆士蘭海岸以東)、塔古拉堡礁和新喀里多尼亞堡礁。
綿延2千公里的珊瑚礁
如果從空中俯瞰,稱大堡礁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裝飾品」毫不為過,那就像一串串閃耀著天藍、靛藍、蔚藍和乳白色光芒的明珠。珊瑚要在陽光充足的熱帶海區淺水水域中才能生長,在大陸架和海底淺灘區域逐漸形成了大量的珊瑚礁,沿著澳洲東北部大陸架,大堡礁綿延了2030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活珊瑚體;大堡礁的另一部分分布在島嶼周圍,這些島嶼其實是海洋中的山脈的頂峰。整個大堡礁由3千多個形成於不同階段的珊瑚礁、珊瑚島、沙洲和瀉湖組成,它的形成歷史在1萬年以內,即最近一次冰河時期以後。
塑造2千公里長的珊瑚礁體可是個龐大工程,建築工就是無數的小珊瑚蟲,大約有350種。珊瑚蟲與水母有親緣關系,每個珊瑚蟲的嘴周圍有一圈觸須,從海水中吸取碳酸鈣,變成石灰質的外殼,外殼累計起來便成為珊瑚礁。珊瑚蟲與一種叫做蟲黃藻的微生物共生於石灰質外殼中,蟲黃藻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可供珊瑚蟲吸收,蟲黃藻也需要珊瑚蟲提供硝酸鹽和其排泄物中的其他養分。所以,生長的珊瑚礁只能在有陽光的淺水區,水深不超過40米。
珊瑚礁就像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在大堡礁美得眩目的珊瑚叢中,其實存在著爭奪食物和空間的生物界永恆的生存競爭。珊瑚分為軟珊瑚和硬珊瑚(造礁的珊瑚)兩大類,形態各異。有的珊瑚像鹿角,有的像鞭子,有的像扇子。有些可經受浪濤沖擊,有些只能生長在平靜的水域。有些長得快,以便遮掩親鄰佔有更多的陽光,有些會用含毒的觸須,或向水裡施放致命化學物質,清除其領域內的競爭同類。
此外,還有吃珊瑚的動物,例如刺冠海星。它能把腹腔吐出來貼在珊瑚礁上把包括珊瑚蟲活體在內的礁盤一起消化掉。刺冠海星的數量會周期性地劇增,可以把整片珊瑚礁吃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