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的大概示意圖,英語全稱,分哪幾個小國
英國是一象坐著的小耳朵大白兔一樣的島國, 看一下世界地圖便知。
其英文全稱為: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簡稱為UK! 或者GB。
前者多用在文件上, 例如國籍, 護照等。 後者多用於物品, 如進出歐洲的汽車標識等。
其行政區域包括英格蘭, 威爾士, 蘇格蘭, 北愛爾蘭。
其中蘇格蘭是和平鬧獨立, 北愛爾蘭是暴力鬧獨立。
❷ 英國是小國嗎
英國不是小國。英國是地理上的中等國家,政治經濟上文化意義上的大國,而且政治文化方面的影響還要遠超過其經濟實力,尤其是文化。
如果說是經濟的緯度,那一個GDP2.83萬億美元的國家可能並不算太大,但是對比她的人口和國土面積,英國應該算不上是經濟緯度下的小國。如果從科技發展,教育等方面來看,至少英國的教育與科技現在都是走在世界領先行列。
區域位置:
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共同組成的一個聯邦制島國。
英國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東臨北海,面對比利時、荷蘭、德國、丹麥和挪威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遙遙相對。
北過大西洋可達冰島;南穿英吉利海峽行33公里即為法國。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其中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❸ 英國包括哪些國家
狹義的英國包括:1、英格蘭;2、蘇格蘭;3、威爾士、4、原愛爾蘭(現北愛爾蘭)。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各地方原有有自己的旗英國國旗綜合了原英格蘭(白地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的旗幟標志。現國旗的白邊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
廣義的英國--英聯邦有53各成員國組成各成員國國家元首為英王。現在國家元首是伊麗莎白二世。成員國國旗多數有個共同點即國旗左上角為英國米字旗如:澳大利亞、紐西蘭、吐瓦魯、斐濟等國。當然有些成員國沒有如: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南非、新加坡、馬拉西亞等國。
❹ 英國是由四個國家組成的,那歷史上是怎麼合並的呢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屬「聯邦制」國家,整個國家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這四個部分也就是四個聯邦(相對獨立自治的行政單位),它們各自有自己的議會和行政機構,有自己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公,全面負責本地方的事務,只有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
聯邦制國家,因各個地方(聯邦)擁有較大的權利,有的權利中央政府不得干涉,所以可以說是「國中有國」。正因為如此,有人說英國「由四個國家組成」。
美國也是聯邦制國家,和英國相似。
蘇聯也曾實行聯邦制,但地主權利相對要小得多。
現在的「獨聯體」國家,是一種「邦聯」組織,各個成員都是完全獨立的國家。這一點區別於「聯邦」,「聯邦制」國家的各個成員,都不是獨立國家,只是獨立國家的一部分。
❺ 世界上有哪些迷你小國
英國境內好像有十幾個迷你小國,各種各樣的。最有名的是「可愛國」。公民六萬左右,都持有可愛國護照。實際領土只不過是一個倫敦東部的房子,其他公民都住在境外,所以很多被封為什麼什麼地區的大使。這個國家本來是一個導演(丹尼-瓦利斯)為了拍紀錄片而製作出來的,05年他把自己封為國王:丹尼一世。可愛王國政府很多人都是歌手小明星之類的。從07年開始每六個月進行大選,選出新的首相等等。一般政治都是通過他自己的網站論壇舉行的。可愛國的國防部長是一位英國超市的保安,丹尼國王一世曾經命令他去佔領隔壁的一條街,但是失敗了,所以他被開除了,引起了許多可愛國公民在論壇上的對他的批判和指責。丹尼國王曾經請求加入聯合國,但是被拒絕了。後來「歐洲歌唱大賽」有邀請丹尼國王和可愛國的公民參賽,可是由於可愛國還沒有自己的電視台,最後不了了之。可愛國的錢是電子化的,就像一個論壇上的假貨幣,叫IOU,每個公民幫其他公民做事都可以交換幾塊IOU作為費用。可愛國經濟目前比較落後,因為經濟活動僅限於那個論壇。(好吧,這個可愛國就在倫敦,也不小心曾經路過它的國界,不得不多說一些) 英國境內另一個比較有名的迷你小國叫「西蘭公國」。已經有50年歷史。也就幾個家庭而已。土地是一個二戰時期的海上堡壘,距離英國海邊十公里左右。他們有自己的直升機。西蘭公國發生過好多事情,自己可以搜搜看吧!澳大利亞:澳洲必須說,因為是迷你小國最多的地區,接近二十個吧好像。紐西蘭也有好幾個。赫特河公國 1970年,當地好多地主和村民因為農業矛盾跟政府鬧翻了,最後他們獨立了。75平方公里,其實比一些聯合國成員國要更大一些。而且這還算是比較受到認可的迷你小國,因為澳大利政府一直跟他們簽協議合作。最後承認他們的外國身份,也讓他們不需要給澳大利亞付稅。最後引用了1495年關於獨立的英國法律,算是合法化獨立了。1976年跟澳大利亞開戰兩天,最後和平解決了。穆拉瓦利共和國 澳大利亞土著三年前建立的獨立國家,八萬平方公里的草原,還算蠻大的。但是只有四千人。政府十一個人,也有自己的小小軍隊。嘿嘿。目前建國沒幾年,還沒有得到國際認可。珊瑚海群島同性戀王國 澳大利亞還有很多類似的迷你小國 塔羅薩國人口213,位於密爾沃基州。第一代元首發明了「迷你小國」(micronation)這個詞。至於為什麼他們很多象徵都有漢字,餃子國 這個人之前還發明了賽格威(小代步車)。。。有錢。後來把紐約州的小島買下來了,主張獨立。
❻ 古時候英國曾分成過多少個國家
英國的全稱是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由3個小國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
所以,現在的英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北部組成的
❼ 英國為什麼要分成4個小國家威爾士蘇格蘭他們是由英格蘭統一管理的嗎
不是它是分成四個國家,它本來就是四個國家組成的聯邦。
就像俄羅斯分成N多個國家,但是它們的主權是一體的。
應該是劃分成邦管理吧,但以England為行政中心。
❽ 英國為什麼分成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
中文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簡稱:英國(United Kingdom) 其它名稱: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 由於歷史和民族等原因,由英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蘇格蘭四國組成聯合王國,首都仍在英格蘭首都倫敦,主體還是英格蘭,所以習慣上稱英國(本來英國專指英格蘭England)。
語言
官方語言為英語(English)(非法定)。此外,還有威爾士語(Welsh)、愛爾蘭蓋爾語(Irish Gaelic)、阿爾斯特蘇格蘭語(Ulster Scots)、蘇格蘭蓋爾語(Scottish Gaelic)、康沃爾語(Cornish)為英國各地區的官方語言
人口
60,943,912(2008年統計),人口密度246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男女比例為0.98:1。
種族
英國人口中有85.67%為英國白人,6.47%為其他地區白人,4.00%為南亞人,2.00%為黑人,1.20%為混血人,0.80%為東亞人及其他種族(2001年)。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年至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36年威爾士與英格蘭合並。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1973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歷史上,英格蘭,蘇格蘭,威而士和愛爾蘭是四個國家。後來英格蘭和威而士由聯姻合並,再後來,都鐸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伊里莎白一世無後,便傳位給她的外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於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後詹姆士的兒子查理被克倫威爾的革命軍推翻,克倫威爾統治期間武力征服了愛爾蘭。1923年,英國國會決定將愛爾蘭分為2部分,南部的23個郡獨立為愛爾蘭共和國,北部的4個郡作為北愛爾蘭仍留在英國。大不列顛是一個島嶼,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共同組成,所謂UK是United Kingdom的縮寫,也就是聯合王國的意思。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四個民族組成
從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先後有好幾個民族曾到該島上定居過。
伊伯利亞人:不知和時來島。屬地中海種族。
凱爾特族:第一批為蓋爾人,是蘇格蘭.愛爾蘭人
的祖先,使用蓋爾語。第二批為屬凱爾特人的不列
顛人,是威爾士人的祖先。不列顛遂成為聯合王國
國名的主體部分。
羅馬人:公元前一世紀來島。帶來了拉丁字母。
日爾曼人:公元5世紀中葉,日爾曼系的盎格魯人 .撒克遜人等侵入英倫。其中盎格魯人較為強大,稱該島為「盎格魯的土地(Angle-land),英格蘭(England)一詞便源於此。盎格魯棗撒克遜語言也是現代英語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顛人則被趕到威爾士及英格蘭南部。現在的威爾士語便是不列顛的語言。
丹麥人:公元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並非全是維金人。1016年丹麥人克努特徵服英格蘭。
諾曼人:諾曼底公爵威廉頗有名氣。他於1066年即位英格蘭王,確立了貴族制開始了諾曼底王朝。
英國主要人種:日耳曼人、薩克遜人、盎格魯人(更多的是這三大種人的混血血統)總人口5880萬,蘇格蘭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餘為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等。居民主要居住在英格蘭中部和東南部、奔寧山脈兩側、蘇格蘭中部、威爾士南部沿海。而奔寧山區、威爾士中部、蘇格蘭南部和北部則人口稀少,有大片土地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10人。威爾士人(Welsh) 西歐英國民族之一。有70萬人(1978),佔英國人口1.3%,聚居在不列顛的威爾士半島。屬歐羅巴人種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威爾士語,屬印歐語系克爾特語族,現僅為北部山區農業居民的口語,大多已通用英語。
英格蘭 威爾士 蘇格蘭 愛爾蘭這四種人
英格蘭人屬於日耳曼種,盎格魯-薩克遜人和傑特人入侵不列顛後建成
了:威塞克斯,埃塞克斯,麥西婭,肯特,挪森伯利亞等七個國家,也就是英國歷 史上的「七國時代」。後來維金入侵,與是又和北歐海盜融合了,做後是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入主英倫,所以在英格蘭人的血管里又注入了諾曼法國人(實際上是 北歐海盜和法蘭克人的混血後代)的血液。
北部的蘇格蘭人和西部的威爾士人是土著凱爾特人的後代。
愛爾蘭:雖然號稱是純粹凱爾特人,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諾曼任橫行西歐的年代,維金人曾經在愛爾蘭建立王國。12世紀開始英格蘭國王再一次征服了愛爾蘭。所以論血統愛爾蘭人也未必全是凱爾特人。
建議樓主去網路看看
❾ 英國簡介
國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國旗:為米字旗。旗中白邊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此旗是由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
國徽:也是英王徽。盾面上兩組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紅獅象徵蘇格蘭,豎琴象徵愛爾蘭。兩側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盾徽周圍用法文寫著「惡有惡報」。下端懸掛著嘉德勛章,飾帶上寫著「天有上帝,我有權利」。盾徽上端為頭盔、帝國王冠和獅子。
國歌:《上帝保佑女王》"godsavethe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國歌改為"godsavetheking")
國花:玫瑰花
國鳥:紅胸鴿
國石:鑽石
科學節:1831年開始,一年舉辦一次
科學周:1994年開始,在每年的3月舉辦
國家元首: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政府首腦:首相托尼·布萊爾,1997年5月起任首相。
自然地理:24.3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周圍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愛爾蘭的訥湖(396平方公里)面積居全國之首。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平均氣溫1月4~7℃,7月13~17℃。多雨霧,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約1000毫米。
人口:5883萬(2000年7月聯合國人口基金統計)。官方和通用語均為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通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也稱英國國教聖公會,其成員約佔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也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79萬)。天主教徒570萬,伊斯蘭教徒150萬,猶太教徒40萬,佛教徒2萬。
首都:倫敦(london),人口728.5萬(1999年)。
行政區劃: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和威爾士分53個郡,下分369個區。蘇格蘭劃為9個管轄區,下分為53個區和3個特別管轄區。北愛爾蘭劃為26個區。此外,英國還有12個屬地。
簡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爾特人,先後來到不列顛。1-5世紀英格蘭東南部為羅馬帝國統治。羅馬人撤走後,歐洲北部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朱特人相繼入侵並定居。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許多小國並成七個王國,爭雄達200年之久,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了英格蘭。8世紀末遭丹麥人侵襲,1016—1042年為丹麥海盜帝國的一部分。其後經英王短期統治,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1215年約翰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遭抑制。1338—1453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衰敗。英國於1920年設立北愛蘭郡,並於1921年至1922年允許愛爾蘭南部脫離其統治,成立獨立國家。1931年頒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認其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獨立自主,大英帝國殖民體系從此動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濟實力大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到60年代,英帝國殖民體系瓦解。多年來由保守黨、工黨輪流執政。
政治:英國無成文憲法,以歷來涉及國家根本問題的慣例、傳統、宣言、法案為行憲准則。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年、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英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聯合王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的世襲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和各屬地的總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等,但實權在內閣。議會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亦稱貴族院,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主教組成,為終身制;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
外交:英國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世界五個核大國之一,是歐盟、北約、英聯邦、西歐聯盟等120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主張同美國加強關系,重視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英聯邦國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