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醫學期刊的影響及讀者群
本期刊創刊於1840年為一分地區性的醫學與外科期刊,不過經由其刊出高影響因子的研究論文及獨特的臨床案例報告(case reports),很快地獲得全世界醫生的青睞。長久以來,它的唯一競爭者是柳葉刀醫學期刊 (同樣是在英國出版),不過隨著全球化的興起,BMJ已經面臨從其它醫學期刊來的嚴苛競爭,尤其是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與JAMA。
BMJ被視為主要的綜合性醫學期刊之一,其它同樣性質的醫學期刊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N Engl J Med),美國醫學協會期刊 (JAMA)及柳葉刀醫學期刊。一些權威機構也把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 (CMAJ)及內科醫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含括在核心的綜合醫學期刊選列裡面,縱然後者只是月刊的發行而不像前者為周刊出版方式。
在2003年本期刊的影響因子為7.209。本期刊長久以來不斷的在批評影響因子被濫用,特別是在學術機構於研究人員的聘用上以影響因子作為評選條件之不當。
B. 人們一般說的《自然》雜志,是英國出版的嗎
英國Nature,英國著名雜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26(04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Nature》網站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不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雜志的全部內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團(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種研究月刊,6種評論雜志,2種工具書。
C. 英國和中國都有的雜志
自然雜志。
是一本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動態性相結合的綜合刊物。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機構審定的自然科學總論類,國家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國多種檢索和光碟版的全文收錄源刊物。
D. 為什麼學術期刊一般都比較青睞英語論文
為什麼學術期刊一般都比較青睞英語論文?語言差異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啊,比如這句話:
(出自《Writing Science》書中第一句)
Success as scientist is not simply a fun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ideas we hold in out heads, or of the data we hold in our hands, but also the language we used to describe them.
成功的科學家不僅要頭腦中有好觀點,手中要有好數據,還要能用好的語言來描述他們。
雖然我有一點意譯,因為這句話直譯過來會太生硬,但是你能看到篇幅明顯少了差不多一半。
同樣你把一篇英文的文章翻譯成中文也會發現篇幅少了接近一半,因為中文文字更緊湊,也不用每個字都空格等等原因。雖然很多人發表論文首先想到的是國內期刊,但如果是做科研,看重引用次數的話,還是要發在英文期刊的。為什麼?英文期刊是世界性期刊,全世界學術界都再看,引用高,認可度好。下面給大家說說,論文發在英文期刊上有什麼好處?
一、引用高。發表在英文期刊上的論文,引用率都讓人滿意,除了有較高的他引次數外,國外學者也會在發論文時肯定我們的新觀點,並指出我們的工作是新的研究,因為國內審稿人與國外審稿人的觀念不同,國內審稿人會認為沒有創新。而發表在國內期刊上的文章,他引次數實在有點讓人傷心。有篇發在國內刊物的文章下載了580多次,他引次數也就只有不到10次。有篇發在國內刊物的文章,報道我們最好的數據資料和研究結果,可近10年過去了,他引(SCI他引+CSCD他引)次數也很慘淡。
二、不要拒絕英語。不能因為國人看不懂英文就不發英文文章。你要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因為某些國人看不懂英文,就不能、不贊成、不主張將研究成果寫成英文發表,這個理由恐怕站不住腳。
三、國內學術環境不是太開放。感覺國內期刊「官」架子比較足,對你投去的文章要理不理、愛答不答的事時有發生。最讓人著急就是國內某些審稿人的審稿態度和水平。得出一些漫不著邊的審稿意見,讓你哭笑不得。
而實際上,發表英文論文,在國內學術界認可度要比發表國內論文高得多,因為你首先得到了國外學術界的認可。所以,發表英文期刊論文對國內評職稱也加分更多,屬於C級論文,而且國內現在很多高校或者事業單位評職文件也出現了一些要求:發表未被SCI收錄的外文刊等同於B類刊!
E. 「雜志」一詞的由來
雜志一詞,源自法文,本意是倉庫。
早期英國的雜志內容,包括小品、詩、論文和其他各式各樣體裁的文章,真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與雜志一詞的本意名實相符。
「雜志」這個詞第一次被用以稱為刊物,是1931年在倫敦出版的《紳士雜志》,後來就正式被沿用為雜志的通稱。在最初,雜志和報紙的形式差不多,極易混淆。後來,報紙逐漸趨向於刊載有時間性的新聞,雜志則專刊小說、游記和娛樂性文章,在內容的區別上越來越明顯。在形式上,報紙的版面越來越大,為三到五英尺,對折,而雜志則經裝訂,加封面,成了書的形式。此後,雜志和報紙在人們的觀念中才具體地分開。
法國為雜志之母,17世紀初發行的小冊子,出現於歐洲各書店。這種小冊子,內容是介紹法國的書店和書籍,很有點兒像書評。
1704年,倫敦出版了第一種介於報紙和雜志之間的定期刊物,發行者是《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笛福。刊物名叫《評論》,篇幅為四小頁,共發行九年。
美國最早發行的雜志是佛蘭克林的《美洲雜志》和《將軍雜志》,都是模仿英國雜志的月刊,同在1741年1月出版。
F. 為什麼國外期刊的卷可以達到一百以上
卷一般是按年編集的,假如一本刊於2000年創刊,則2000年這一年之內出版的所有期就匯總為第1卷,2009年一年之內出版的所有期匯總為第10卷。
國外有些著名的期刊創刊歷史已經十分悠久,超過一百年以上。
1665年3月6日, 英國皇家學會出版會刊《哲學匯刊》(1665~ )。這份期刊與法國的《學者雜志》被世界各國專家公認為世界學術期刊的鼻祖。《哲學匯刊》後改名為《皇家學會哲學匯刊》,至今仍在出版。
還有像:
《巴黎評論》(1829~ )
《德意志周刊》(1874~ )
等很多長壽刊物。
它們的卷數自然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G. 關於英國的自然雜志和美國的科學雜志
自然雜志
分為中國的自然雜志和英國的nature
分述如下:
《自然雜志》是一本內容涵蓋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動態性相結合的綜合刊物 , 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機構審定的自然科學總論類國家中文核心期刊 , 也是我國多種檢索和光碟版的全文收錄源刊物。
《自然雜志》的辦刊宗旨是:介紹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發展 , 傳播自然科學知識,支持有創見的新思想與新學說,開展學術交流與爭鳴,以幫助讀者拓寬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
根據本刊顧問錢偉長院士的建議 , 把刊物辦成「溝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橋梁」,要求來稿既要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可讀性,做到深入淺出,盡量避免非必要的專業術語,少用數學式和化學結構式,以便使其他專業的讀者也能理解,並引起他們的興趣。
本刊設有:特約專稿、科學時評、專題綜述、科技進展、科學人物、科學技術史、探索與假說等欄目。
《自然雜志》的讀者對象是 : 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中學教師及自然科學愛好者。
英國Nature,英國著名雜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26(04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Nature》網站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不僅提供1997年6月到最新出版的《Nature》雜志的全部內容,其姊妹刊物《Nature》出版集團(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8種研究月刊,6種評論雜志,2種工具書。
期刊列表:
研究月刊:
《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
《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
《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自然結構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評論周刊:
《癌症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1)
《葯物發現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02)
《遺傳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Genetics
《免疫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1)
《分子和細胞生物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神經系統科學自然評論》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科學>雜志是由著名科學家拖馬斯·愛迪生於1880年創辦的,是迄今世界上發行量最多的綜合性科學周刊.它從前一直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負責管理,後來為了保證刊物的獨立發展又獨立出來.促進會對雜志社進行宏觀監控,該刊主要報導科學新聞、研究成果和科研發展趨勢,其辦刊宗旨是讓科學家掌握科學前沿發展動態,緊跟科技發展趨勢.
科學雜志
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
該雜志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科學》雜志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志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科學》雜志屬於綜合性科學雜志,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志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發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科學》雜志的宗旨。
在全球,《科學》雜志的主要對手為英國倫敦的《自然》雜志,該雜志創辦於1869年,曾發表了大量的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21世紀的 前4年中,二者為率先發表人類基因排列的圖譜而激烈競爭。
《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科尼迪畢業於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為斯坦福大學第八任校長,著名的環境科學教授。
H. 為什麼最早的期刊起源於法國,英國稍晚,但是英國卻流傳下來
這個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內因1,是中國的經濟不能夠達到管理報紙辦理報刊這種水平。2,封建王朝。但那些皇帝們對言論過度壓制。3,中國人缺乏辦報經驗,對言論不夠重視。人民思想受到束縛。知識分子並沒有比較遠見眼光。知識分子在那個時候基本上就屬於皇帝的奴僕。
外因1,外國人掌握著當時先進的印刷術。在這方面略勝我們。2,外國有辦報經驗,辦報歷史長。3,最早辦報的那一批人是宗教人士,目的是傳播宗教文化。4,外國經濟入侵中國。報紙對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5,清朝的皇帝壓制中國知識分子辦報,而不敢對外國人辦報有一分質疑。
I. 英國地理雜志屬於幾流期刊
英國地理雜志屬於二流期刊。 《自然》雜志是一份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英國地理雜志屬於幾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