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英國政府舉行過幾次公投是關於什麼的
:2016年6月,英國通過公投正式宣布脫離歐盟( 52%支持脫離歐盟,48%支持留在歐盟,確定英國脫離歐盟)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 舉行獨立公投(支持獨立佔比為44.60%(1398540),反對獨立佔比為55.40%(1737464))
1975年6月5日早上7點至晚上9點,英國舉行首次全國性公投——歐共體成員身份公投。67.23%的英國民眾支持留歐。
㈡ 英國為何歷史上有幾次的脫歐公投
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自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著對於歐洲大陸事務不幹預的政策,被稱為 「光榮的孤立」。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雖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對其保持出口競爭力有利,也可以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是,這也使得英國卻很難真正的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今年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這一傳統強國正在逐步喪失其在歐盟中的地位與參與權。
英國對歐盟的猜忌和不信任一直存在,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他們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英國民眾日益濃厚的疑歐、退歐情緒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 「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而民調顯示,英國保守黨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倫的「脫歐公投」言論或有助於其重新獲得部分流向支持脫歐的獨立黨的選票。卡梅倫亦希望以此作籌碼與歐盟談判,獲得對英國更為有利的成員國條件,意圖在歐盟內分得更大一杯羹。
㈢ 英國議會在歷史上有推翻公投結果的嗎
愛爾蘭2008年6月舉行的全民公投以53.4%的反對票否決了《里斯本條約》。政府因此舉行二次公投,可是愛爾蘭71%選民反對就裡斯本條約再次公投。但是政府依然在第二年舉行了第二次公投並通過該條約。本次脫歐公投結果最後被推翻,那也並非罕見之事,而只能算是歐盟第五次推翻「民主」公投結果。在此之前,已上演過丹麥加入歐元區公投、愛爾蘭反對《里斯本條約》公投等戲碼。
PS:這個回答只是為了回應一樓的觀點。 如果我們用東方人的思維去理解西方人的民主是極其愚蠢的
㈣ 呼籲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英國人為什麼這么反復
因為英國在這方面比較在意,這會增加英國國力。
㈤ 英國多少受訪者支持第二次脫歐公投
英國著名民意調查機構——輿觀調查公司(YouGov)7月27日公布最新民意調查數據,支持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的受訪者達42%,不支持則為40%,支持者首次超過不支持者。
多名內閣官員不惜辭職予以反對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脫歐方案,日前遭到歐盟首席脫歐談判官米歇爾·巴尼耶的否定,梅首相安撫英國民眾稱,政府已經為可能未達成協議的脫歐情況准備了相應計劃。
㈥ 1975年和2016年英國兩次「脫歐」公投有何差異
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衰退使英國經濟遭遇沉重打擊,一些反歐人士把英國的不幸歸咎於加入歐共體。
當時,英國國內在英國的歐共體成員資格問題上陷入了嚴重分裂:大部分保守黨人、工業界和金融界,以及一小部分工黨人士堅持支持英國加入歐共體;一小部分保守黨人、工黨左翼及工會則持反對立場。
北京《現代國際關系》雜志稱,與目前保守黨內部因脫歐立場分裂的形勢相反,當時由於工黨內部發生嚴重分裂,哈羅德·威爾遜領導的工黨在1974年的競選綱領中提出,如果當選將就英國的歐共體成員資格進行公投。公投於1975年6月5日舉行,投票率為64%,其中67.2%的民眾選擇留下。
2016年6月的公投則由現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提出。當前,歐盟身陷移民、歐債、恐襲等多重危機,英國國內疑歐情緒普遍上揚。卡梅倫2013年及2015年兩度提出「脫歐」公投的主張,也主要是為了迎合英國國內和黨內的疑歐主義,為保守黨爭奪更多的選民支持。
與1975年相比,當前的脫歐派掌握了大量資金,而且進行了精心組織策劃退歐陣營的口號也更簡單易懂,明確提出「英國退出歐盟可以生活得更好」應該「控制我們的邊境」、「制定我們自己的法律」、「把我們的錢從布魯塞爾拿回來」。這些說辭雖非建立在嚴肅的科學分析之上,但在民眾中很有市場。
1975年搞「脫歐」公投的是工黨,但工黨在布萊爾時期對歐態度卻相對積極,更願意在歐盟發揮「領導」作用;最早主張「入歐」的雖然是保守黨,但對歐態度強硬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和現在要搞公投的卡梅倫都來自保守黨。
BBC報道稱,41年後再次舉行脫歐公投,其中一些議題仍然相同,但很多議題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1975年的脫歐公投中,移民不是一個普遍關注的議題,因為那時更多的人選擇從英國離開,而不像如今的遷至英國,當時歐洲大陸遠比英國富裕。
同時,BBC國際事務編輯John Simpson稱,如今兩大陣營的辯論語調相比1975年「更加尖刻、險惡、帶有個人攻擊性的」。
41年後,除了整體政治形態的變化外,媒體也在脫歐的報道中更加分化。1975年僅有小眾的兩家報紙支持脫歐,主流媒體均積極支持留歐,且當時的報紙閱讀率明顯更高。
摘自歐洲時報,謝謝。
㈦ 英國國內「二次脫歐公投」是在玩火嗎
英國前副首相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等人持續推動「二次脫歐公投」,並試圖推翻大部分英國民眾投票的結果(52%英民眾贊成脫歐)。
㈧ 英國脫歐公投兩周年上萬民眾為何示威遊行
時值英國脫歐公投兩周年之際,6月23日上萬英國民眾在倫敦市中心示威遊行,呼籲對英國脫歐協議進行最終公投。這是自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示威遊行。
參與此次示威遊行的「人民投票」組織者稱,此次示威遊行是「夏季行動」的一部分,旨在向特雷莎·梅首相執政內閣施加壓力。 此前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支持對英國脫歐協議進行最終公投為48%,不支持者為25%。
英國民眾已關注到,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Liam Fox)和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David Davis)在內的英國高級內閣大臣早前均稱,英國已准備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退出歐盟。
來源:澎湃新聞網
㈨ 英國脫歐公投有沒有可能第二次公投
今天(2016年6月24日)就是第二次公投啊。 其實這一次的公投是第二次脫歐公投,第一次在1975年。 不過1975年的公投顯示67.2%的民眾選擇留下。那一次的脫歐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