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二戰同盟國和軸心國兵力!
戰爭結束時美軍有高達1200萬人數,蘇軍有1100萬人數,這是當時兩方公布的數據,實際兵力不好說,但估計各自1000萬以上應該沒問題.
日本兵力最高峰時有接近700萬,不過這時的日軍僅僅是人數上多而已.
中國政府軍在1945年有354個師的序列,此外還有大量獨立編制的部隊等,總兵力當在400萬以上(中國海空軍可以忽略).
英軍在1945年的兵力資料沒查到.
英聯邦中加拿大出動兵力最高,有110萬(加總人口也就1000萬多點)
法軍在1945年(此時法國已解放)有125萬軍隊.
這些都只是1945年某時段的兵力.整個戰爭期間各國的參戰兵力和動員兵力當數倍於此.
我以前看過中國政府軍在二戰的動員總人數高達1000萬以上,但是投入戰斗的卻很少.
❷ 二戰同盟國有多少個國家組成
消息待處理,壓力~~
網路應該沒有問題~
二戰同盟國成員及加入時間
波蘭: 1939年9月1日
英國: 1939年 9月3日
澳大利亞: 1939年 9月3日
紐西蘭: 1939年 9月3日
法國: 1939年 9月3日
尼泊爾: 1939年 9月4日
紐芬蘭: 1939年 9月4日
東加: 1939年 9月4日
南非: 1939年 9月6日
加拿大: 1939年 9月10日
丹麥: 1940年 4月9日
挪威: 1940年 4月9日
比利時: 1940年 5月10日
盧森堡: 1940年 5月10日
荷蘭: 1940年 5月10日
自由法國: 1940年 6月18日
希臘: 1940年 10月28日
南斯拉夫: 1941年 4月6日
蘇聯: 1941年 6月22日
圖瓦: 1941年 6月25日到1944年 10月11日
巴拿馬: 1941年 12月7日
菲律賓: 1941年 12月7日
哥斯大黎加: 1941年 12月8日
多明尼加: 1941年 12月8日
薩爾瓦多: 1941年 12月8日
海地: 1941年 12月8日
宏都拉斯: 1941年 12月8日
尼加拉瓜: 1941年 12月8日
美國: 1941年 12月8日
中華民國: 1941年12月9日(雖然在盧溝橋事變,就已經全面抗日,但是只到1941年12月9日國民政府才正式宣戰)
瓜地馬拉: 1941年 12月9日
古巴: 1941年 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 1941年 12月16日
墨西哥: 1942年 5月22日
巴西: 1942年 8月22日
衣索比亞: 1942年 12月14日
伊拉克 1943年: 1月17日
玻利維亞: 1943年 4月7日
伊朗 1943年: 9月9日
義大利: 1943年 10月13日(脫離軸心國)
哥倫比亞: 1943年 11月26日
賴比瑞亞: 1944年 1月27日
羅馬尼亞: 1944年 8月25日(脫離軸心國)
芬蘭: 1944年 9月4日(脫離軸心國)
保加利亞: 1944年 9月8日(脫離軸心國)
聖馬利諾: 1944年 9月21日
阿爾巴尼亞: 1944年 10月26日
匈牙利: 1945年 1月20日(脫離軸心國)
巴哈瓦爾布爾: 1945年 2月2日
厄瓜多: 1945年 2月2日
巴拉圭: 1945年 2月7日
秘魯: 1945年 2月12日
烏拉圭: 1945年 2月15日
委內瑞拉: 1945年 2月15日
土耳其: 1945年 2月23日
黎巴嫩: 1945年 2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 8月9日
❸ 1945年二戰結束時英國及英聯邦陸軍有多少人
美國:參戰兵力1400萬人
英國:參戰兵力1200萬人
前蘇聯:參戰兵力2200萬人
德國:參戰兵力1700萬人
日本:參戰兵力970萬
義大利:參戰兵力650000
當然比蘇聯多
❹ 二戰時期德國義大利日本美國英國蘇聯這六個國家各有多少人參軍打仗。
蘇軍有800多萬人參戰,德國及其同盟國也有800多萬,41年6月22日,對蘇突襲的巴巴羅薩行動德軍動用550萬軍隊。
❺ 二戰期間同盟國有幾個
同盟國又稱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立的國家聯盟。參與該聯盟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衣索比亞等五十一個國家,其中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為同盟國的「四大國」。同盟國集團最終打敗了軸心國集團,取得了勝利。
成員及其參戰時間
波蘭:1939年9月1日
英國:1939年9月3日
同盟國-領導人
澳大利亞:1939年9月3日
紐西蘭:1939年9月3日
法國:1939年9月3日
尼泊爾:1939年9月4日
紐芬蘭:1939年9月4日
湯加:1939年9月4日
南非:1939年9月6日
加拿大:1939年9月10日
丹麥:1940年4月9日
挪威:1940年4月9日
比利時:1940年5月10日
盧森堡:1940年5月10日
荷蘭:1940年5月10日
自由法國:1940年6月18日
希臘:1940年10月28日
衣索比亞:1941年1月25日(流亡政府協同英軍與義大利作戰)
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
蘇聯:1939年9月17日(蘇聯配合德國進攻波蘭而參戰)
圖瓦: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10月11日
巴拿馬:1941年12月7日
菲律賓:1941年12月7日
哥斯大黎加:1941年12月8日
多明尼加:1941年12月8日
薩爾瓦多:1941年12月8日
海地:1941年12月8日
宏都拉斯:1941年12月8日
尼加拉瓜:1941年12月8日
美國:1941年12月8日
中華民國:1941年12月9日
瓜地馬拉:1941年12月9日
古巴:1941年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12月16日
墨西哥:1942年5月22日
巴西:1942年8月22日
衣索比亞:1942年12月14日
伊拉克:1943年1月17日
玻利維亞:1943年4月7日
伊朗:1943年9月9日
哥倫比亞:1943年11月26日
賴比瑞亞:1944年1月27日
聖馬利諾:1944年9月21日
阿爾巴尼亞:1944年10月26日
巴哈瓦爾布爾:1945年2月2日
厄瓜多:1945年2月2日
巴拉圭:1945年2月7日
秘魯:1945年2月12日
烏拉圭:1945年2月15日
委內瑞拉:1945年2月15日
土耳其:1945年2月23日
黎巴嫩:1945年2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8月9日
❻ 二戰時期,軸心國和同盟國分別有哪些成員
軸心國:德國、日本和義大利,還有其撲從國:芬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
盟國: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挪威、波蘭、蘇聯、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南斯拉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冰島、丹麥、加拿大、巴西......
❼ 二戰當中 軸心國 和 同盟國的死傷大致有多少
軸心國死傷人數達1100多萬人 其中德國400多萬 義大利200多萬 日本300萬
還有其他軸心國死傷200多萬 包括羅馬尼亞 保加利亞 挪威 荷蘭 比利時等等
同盟國死傷1600多萬 其中前蘇聯600多萬 中國200多萬 印度 加拿大 美國 英國共300多萬 還有其他同盟國500多萬 這些都是軍隊死傷 平民死傷不計其數
你說的那些美國片 M3 M4以少勝多 那隻是電影 電影是帶有誇張色彩的 美國也是在電影中炫耀自己 但也包含一些事實 其實在二戰前期 德國的虎式坦克相當威猛 機動性很強 你說的德國和美國的交戰 主要是在法國的交戰 那時已經是1944年 屬於戰爭後期 德國的新式主戰坦克-虎王 它代替了虎1 其機動性較差 當時德國已經國力大傷 每月的坦克產量相對與同盟國 差很多 美軍坦克數量都占絕多數 多為中型坦克 速度快 所以雖然虎王的裝甲厚 火炮威力大 但缺乏坦克最重要的一點;機動性 而且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 最終敗在美英手中
❽ 二戰同盟國有哪些
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元旦,英美蘇法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並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1]
德國、義大利、日本將法西斯戰爭和法西斯暴政強加於歐亞非各國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國家同盟統一戰線建立與逐步發展和加強。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廣播演說,宣布對蘇聯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齊心協力打擊敵人。美國政府也發表了願意援蘇的聲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發表廣播演說,表明蘇聯衛國戰爭「將同各國人民爭取他們的獨立、民主自由的斗爭匯合在一起」,結成「統一戰線」。
主要國家:英國、美國、蘇聯、法國、中華民國。
其他盟國包括: 波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斯拉夫、衣索比亞(稱為衣索比亞)、希臘、挪威、土耳其、荷蘭、比利時等。
中文名
反法西斯同盟
外文名
Anti fascist Alliance
目的
各國聯合對抗法西斯侵略戰爭
相關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成員
美、英、蘇、中、法、波、澳等
統一戰線
逐步擴大
《大西洋憲章》,表達了共同反對納粹暴政、重建和平的決心。
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開了蘇美英三國會議,簽訂了英美向蘇提供飛機坦克等軍用物資和貸款、蘇聯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協議。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正式參戰,中國也向德意日宣戰。其他一些國家也向軸心國家宣戰。
1941年12月22日,美英首腦倡議所有對軸心國家作戰的國家簽署一項同盟宣言。美國提出的宣言草案經與英蘇磋商修改後,用急電發給各盟國。
1942年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言表示贊成《大西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強調戰勝共同敵人的重要性;簽字國保證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與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作戰,與盟國合作,不單獨同敵人締結停戰協定或和約;將在戰勝法西斯主義的斗爭中給予物質上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可加入本宣言。
同盟國三巨頭
宣言的簽署和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到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加入同盟的共達52個國家。
評價
它團結了可能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勢力,對於最後戰勝法西斯國家了起了決定性作用。反法西斯防衛牆是柏林牆的正式名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冷戰關系的產物。
成員及其加入時間
波蘭戰役後
1、波蘭(1939年9月1日)
2、英國(1939年9月3日)
3、澳大利亞(1939年9月3日)
4、紐西蘭(1939年9月3日)
5、法國(1939年9月3日)
6、尼泊爾王國(1939年9月4日)
7、湯加(1939年9月4日)
8、南非聯邦(1939年9月6日)
挪威戰役後
9、丹麥(1940年4月9日)
10、挪威(1940年4月9日)
法國戰役後
11、比利時(1940年5月10日)
12、盧森堡(1940年5月10日)
13、荷蘭(1940年5月10日)
14、希臘王國(1940年10月28日)
15、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6日)
巴巴羅薩計劃後
16、蘇聯(1941年6月22日)
17、圖瓦人民共和國(1941年6月25日)
珍珠港事變後
18、美利堅合眾國(1941年12月7日)
19、巴拿馬(1941年12月7日)
20、菲律賓(1941年12月7日)
21、哥斯大黎加(1941年12月8日)
22、多米尼加(1941年12月8日)
23、薩爾瓦多(1941年12月8日)
24、海地(1941年12月8日)
25、宏都拉斯(1941年12月8日)
26、尼加拉瓜(1941年12月8日)
27、中華民國(1941年12月9日;中國雖在1937年便與日軍全面開戰,但直到1941年12月9日才正式對日宣戰)
❾ 二戰英國一共有多少人口,多少軍隊,在世界各地方駐軍分別是多少,最好詳細點!!
國戰後初步統計傷亡2100萬,其中死亡1000萬,波蘭死亡了5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然而,蘇聯承受了最大的生命損失,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永遠難以抹去的陰影。戰後初步統計的數字,二戰人類共付出了2000萬蘇聯人,1000萬中國人,500萬德國人,230萬日本人,40萬美國人,26萬英國人,16萬義大利人的生命。199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一些國家公布了新的傷亡情況(死亡人數)如下蘇聯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場死亡350萬)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紅軍擊斃)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南斯拉夫,170萬法國81萬(36萬平民)義大利16萬羅馬尼亞37萬2005-5-315:30cnpjg二戰各國傷亡人數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浩劫。英法意等國傷亡人數比上次大戰少,但其他國家多的驚人。中國戰後初步統計傷亡2100萬,其中死亡1000萬,波蘭死亡了5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然而,蘇聯承受了最大的生命損失,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永遠難以抹去的陰影。戰後初步統計的數字,二戰人類共付出了2000萬蘇聯人,1000萬中國人,500萬德國人,230萬日本人,40萬美國人,26萬英國人,16萬義大利人的生命。199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一些國家公布了新的傷亡情況(死亡人數)如下蘇聯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場死亡350萬)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紅軍擊斃)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南斯拉夫,170萬法國81萬(36萬平民)義大利16萬羅馬尼亞37萬美合計
佔領法國時,德國動員141個師,兵力335萬,坦克2445輛,火炮7378門,戰機544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