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英國冬季多霧啊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這里的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Ⅱ 為什麼倫敦被稱為霧都,是因為倫敦的霧氣很重嗎
霧都,顧名思義就是每年的"霧日"比起其他國家要多得多,倫敦就是這樣一個"霧都",在每年春秋之交的時候,生活在倫敦的人們就像生活在仙境一般,到處都是霧氣,能見度極低,並且這樣的大霧天,每年可以高達七八十次。
算下來,平均五天就會有一個大霧天,自然形成的霧氣治理方法相對比較少,因為這畢竟是倫敦所處的自然環境造成的,但倫敦被稱為霧都並不完全因為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大霧天氣,而是由於在16-17世紀,也就是工業革命後的時間里,倫敦因為趕上了工業革命這趟列車,能源上自然就會以煤炭為主。
而當時的技術又不是很先進,所以大量燃燒煤炭而造成的大量煤煙,沒有過濾設置,都排放到了倫敦的空氣中,再加上地形地勢的原因,形成的煙霧難以散去,煙患十分嚴重,那工業革命後倫敦的煙患到底嚴重到什麼地步?政府又是如何治理的呢?
其次是政府開始對各種工廠的煤炭使用量進行了相對的控制,畢竟煤炭的使用為因果的海上力量壯大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這對當時想要稱霸的英國是非常重要,因此政府在控制煤炭使用量的同時,也是在默認著煤炭的繼續使用,雖然治理效果不是很明顯,但也算是有所管理了。
伊麗莎白一世、查理一世等所有國王都對煤煙十分厭惡,盡管出發點有所不同,但其本質都是為了皇室成員的身體健康,對煤炭的使用量,對煤煙的排放量及其源頭都有所管理了,對倫敦的煙患雖然是杯水車薪,但仍然是好過沒有。
Ⅲ 倫敦多霧現象是怎樣形成的
倫敦是世界著名的「霧都」,它以秋冬時節經常大霧迷漫而聞名於世。倫敦大霧雖給交通、航行帶來了困難,但也並非一無是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霧曾為保護全城、消滅法西斯起到很大作用。
1940年7月底,法西斯德國妄圖對英國發動空中攻勢。德軍空戰司令部錯誤地認為:倫敦的大霧可以限制英國飛機的升空起飛;突出於大霧之上的煙囪,正好可作為攻擊的目標。但每次德國空軍機群起飛,不是在中途遇到奇怪的「炸彈網」攔截,就是未能全部起飛就受到英國空軍的猛烈攻擊,幾次偷襲都以失敗告終。
有一次,德國空軍接到了倫敦大霧的氣象報告後,立即起飛。但未到倫敦,機群之間就因大霧彌漫,看不清方向而失去聯系,結果被尾隨於大霧之後的英國飛機打落下來,造成慘重傷亡,機群大部葬身魚腹。
原來,德英兩國都處於西風帶的控制之下,其天氣變化形勢是從西向東發展的,英國正好在德國西部,很容易預測出德國的天氣變化情況,而德國卻無法測出英國的天氣情況。這樣英國便利用可以測得的德國的氣象預報採取了主動攻勢。
每當霧日,英國便利用霧幕做好了迎戰准備,當霧區向東移動時,英機便尾隨霧後攔擊德機。有時則利用大霧作為障目,在德機飛往英國航線的大霧籠罩區段,用飛機扔下大量由100米長的鐵絲系在降落傘下的炸彈,成為航線上的「炸彈網」。
因炸彈懸掛在百米長的鐵絲下,又有大霧的保護,使飛機很難發現。這種炸彈曾使德國飛行員聞之喪膽。因炸彈總是和大霧相伴而來,所以被稱為奇怪的霧彈。
霧,就是浮游在低空中的小水滴。當近地面的含水汽的大氣溫度下降使大氣的水汽超過了飽和時,多餘的水汽便在近地面和低空凝結成為小水滴,這樣,就形成了霧。
另外,由於倫敦位於歐洲西部的大西洋中,恰值帶有大量水汽、氣溫較高的墨西哥灣暖流與寒冷、乾燥的東格陵蘭寒流交匯處,墨西哥灣暖流上的氣團暖濕、質輕,當它沿寒流上空乾冷、質重的氣團斜面上升時,因溫度降低,水汽凝結在近地面處就形成濃厚的鋒面霧。
這就是倫敦多霧的原因。正是這濃霧為倫敦保衛戰立下了「奇功」。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凈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Ⅳ 倫敦被人們稱為霧都,這個多霧到底是哪裡來的
Ⅳ 為什麼倫敦被稱為世界霧都它的氣候是什麼樣的
提起倫敦,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它霧都的稱號,但是如果問起倫敦為什麼會被稱為世界霧都,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原因了,也有一部分人可能能夠回答出一個原因,但實際上倫敦之所以被稱為世界霧都,是當時的社會條件以及氣候雙重作用產生的結果。倫敦被稱為霧都,一是因為在二十世紀時由於大量燒煤導致城市內空氣污染嚴重;二是因為倫敦當地的氣候濕潤,多雨霧,常常給人一種煙霧朦朧之感。在這兩個原因的作用下,倫敦才有了霧都這一稱號。
現在經過治理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而且由於倫敦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的影響,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所以全年都可前往遊玩。
Ⅵ 為什麼冬季英國境內霧日多(請用與大氣中的水分有關的知識回答)謝謝!
首先呢,冬天氣溫較低,其次,英國的濕氣較重,空氣中的水分含量較高,即:相對濕度較大。霧氣的形成原因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後飄浮在空氣中的小水點。所以冬天英國的霧氣會霧日較多。
Ⅶ 為什麼說倫敦是霧都
倫敦之所以被稱為「霧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的原因,每到秋冬季節,北大西洋較暖的水流與大不列顛群島區域較冷的水流匯合,同時從海上吹來大量暖空氣與島嶼上空較冷的氣團相遇,形成濃濃的海霧和陸霧;
二是人為的原因,倫敦為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工廠眾多,煙囪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傳統的壁爐。於是,煙與霧交集混雜在一起,形成著名的倫敦霧。所以,倫敦霧是多種因素的產物。
但是,現在倫敦成功地治理了污染,現在的「霧都」早已名不副實了,估計已經轉移到中國來了。
請採納,謝謝支持!
Ⅷ 六大霧都分別指的是哪裡為何這些地方更容易出現大霧天氣
1. 最著名霧都——倫敦 提起“霧都” , 人們很自然想到英國倫敦。倫敦大霧因查爾 斯 ·狄更斯的小說《 霧都孤兒》 而蜚聲於世。每當春秋之交 , 這 里經常被濃霧所籠罩 , 像是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 以至於印象 派大師莫奈驚呼“ 我熱愛倫敦勝過熱愛英國的鄉村, 而我最愛 的則是倫敦的霧。”然而, 1 952 年 12 月一場“霧都劫難” , 讓倫 敦人看到大霧恐怖的一面。
5. 舊時霧都——愛丁堡 英國霧都倫敦可謂聞名世界, 其實, 除倫敦以外 , 愛丁堡也 是較為著名的“霧都” 。愛丁堡的氣候陰霾多雨雪, 被稱為“ 老 霧都” 。一年四季, 只有夏季天氣晴好 , 其它三季均以雨雪天氣 較多。 受海洋氣候影響, 全年氣溫最低 0~ C , 最高 30~ C。 冬季非 常潮濕 , 雨雪交雜, 不適宜旅遊出行。
6. 中國霧都——重慶 其實, 重慶才是真正的“霧都”。重慶氣候溫和, 屬亞熱帶季 風性濕潤氣候 , 是宜居城市, 重慶多霧 , 素有“霧重慶”之稱。重 慶霧多, 是由於其地理環境形成的。 重慶年平均霧 日是 104 天, 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年平均霧 日只有 94 天 ”
Ⅸ 倫敦為什麼是霧日最多的城市
霧是由低空大氣冷卻凝結而成的,霧海茫茫,影響了交通,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 便,倫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多霧城市,有「霧 都」之稱。據統計,過去倫敦全年的霧天高達七八 十天,平均五天中就有一個霧日。20世紀50 年代以前,由於空氣污染嚴重,加上濃霧,常 常使整個城市陷入一片灰暗。1952年12月5 日至9日,終於爆發了「煙霧事件」,造成4000 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近百年來,倫敦 發生類似的嚴重事件達8次之多。因為這里 是北大西洋暖流所帶來的暖濕空氣頻繁登陸 的地方,加上工廠和居民的爐灶大量排煙,因而造成了悲劇。為了不使煙霧事件重演,倫 敦早已禁止燒煤,並進行了大量的環境保護 工作。現在,倫敦的空氣已潔凈得多,霧日也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