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脫歐人多

英國為什麼脫歐人多

發布時間:2022-07-08 17:45:26

A. 英國「脫歐」過渡期將結束,英國為什麼要脫歐

主要有幾點:1、利益,尤其是稅收、財政政策等方面,獨立的英國在稅收和財政方面可以更自由化;2、難民,歐洲很多流亡的難民經常湧入英國,給英國社會帶來極大不穩定性;3、歐盟干涉英國內政,脫歐以後,不需要看歐盟的臉色。

B. 英國為何要脫歐它真的不想讓歐洲在經濟上統一嗎

2016年英國全民公投贊成脫離歐盟,2020年英國正式完成脫歐的各項手續,成功與歐盟分手,也宣布了歐洲統一大業的折戟沉沙,歐盟的擴張之路受到了重大的挫折。英國人自20世紀70年代擠破腦袋想加入歐共體,那時候還不叫歐盟,但到了現在卻一個勁兒的想要脫離歐盟,最主要因為他們國家利益受到了損害,現在脫離歐盟利大於弊。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尤其是法國或者德國的強大,都會威脅到英國的利益。此次英國脫離歐盟只是回歸傳統。英國此次脫歐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其一半的貿易都是與歐盟各國完成的。現在英國已經脫離了,英國已經不享受歐盟的關稅政策,對其經濟的沖擊也是巨大的。反觀歐盟的領導國家法國和德國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英國脫歐最大的獲益者是美國。歐盟在統一的路程上折戟沉沙,自然難以形成龐大的經濟共同體跟美國相對抗,英國在20世紀以後外交政策上一直是美國的小跟班,英國脫離歐盟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國推動的結果。

C. 英國脫歐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

歐盟成立之初,英國費盡心思想要加入。現在卻多次想要脫離歐盟,這其中有幾個主要原因。一個是英國有光榮孤立的傳統。英國是一個歐洲島國,由於地域位置的影響,在日不落帝國最巔峰的時候一直對歐洲大陸奉行光榮孤立政策,不幹預歐洲大陸內部事務,但也不能容忍有一家獨大的現象,正是有這個傳統才讓英國和歐洲大陸的關系若即若離,甚至有些英國人認為未來歐盟很可能會做出損害英國利益的事,所以這也是他們想脫離歐盟的一個原因。

D.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利弊得失是什麼

我不知道歐盟好處,但是大致能淺顯的覺得,比如歐洲伽利略計劃,就是和北斗一樣的衛星,多個國家能夠在同一個方面是個共同體,那麼就很容易理解了,一些戰略上能夠達到和美國,和俄羅斯,和中國等大國抗衡,在國際上能夠獲得更多的共同利益,就這么說吧,一個英國根本沒法和美國,俄羅斯,中國,甚至日本對比。但是歐盟就不一樣了,歐盟能夠叫板俄羅斯,能夠和美國這種超級大國平起平坐。你搞個衛星,我們聯合也搞個衛星,你打我們其中一個,我們幾個就打群架和你單挑,國際之間都是利益相爭,歐盟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如果英國想脫歐,那也是翅膀硬了,真強脫又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國際地位下降不少,那就不好說了,所以就一而再的延遲脫歐。主要以下幾點:

  1. 孤立,拿中國來說,面對印度有巴基斯坦巴鐵盯著,面對韓國和日本有朝鮮老弟盯著,面對俄羅斯,有共同利益來往,而且中間隔著蒙古,暫時性和俄羅斯還是有共同合作的,比如抗衡老美。而英國就不行了,旁邊都是歐盟成員,在一個利益共同體內,你脫歐就是單飛,還想跟我們搞經濟合作,想都別想,指不定吃你一口。

  2. 英國將要對以前共有的設施提高建設,完成獨立性,(1)比如防禦體系,尤其海上、防空、中遠程導彈等,意味著要和歐盟國家不是一個隊伍,需要建立對這些國家應該有的基礎防禦設施。要知道俄羅斯都不敢惹歐盟,飛機在歐盟國家炸了都不敢鬧事,這要是英國單方面,吃不了兜著走。(2)獨立體系,本來情報共享,你來我往的,甚至科研也可以你來我往的共享,現在或者未來肯定需要加強各個方面,要讓英國未來獨自面對面對世界幾大力量團體,英國欠缺的可不是一點半點,是百年,甚至前年的轉折點,舉個例子:可以這么說,歐盟不讓你用伽利略導航,你就只能求美國gps和中國北斗,實在不行你還可以模仿印度搞個自己的區域覆蓋gps,要知道發射衛星可是要錢的,經濟都不能馬上恢復,還搞衛星?(3)外事加強,外匯儲備、外交關系建立、大使館建立等等一系列方方面面,都需要幾代人來努力。(4)獨立經濟,經濟震盪,英國很可能再也不會躋身世界強國行列,比如我開個花店,以前都是歐盟直通車式的交易購買,現在恐怕要過個海關,搞個外國進口啥的,同樣一個商品,價格高的不少。英國貨幣貶值是必然,所以需要大量購買歐盟外匯,美元,人民幣、黃金等等,然而大量國家拋售英鎊,這打擊可不小。

  3. 福利調整,英國經過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終福利制度將要調整和完善,得勒緊褲腰帶了,這次是要單幹了。雖然以前在歐盟付出的多,回報的少,但是現在畢竟是單干,做啥都操心柴米油鹽。

  4. 社會動盪,不可避免的社會動盪,脫歐直接影響到了一些人的利益,黃背心這個,可不是沒有頭緒的。

  5. 未知的未來,就像很多明星,脫了團體,單飛的有的火了,有的可能就徹底沒戲了。

E. 為什麼英國有這么多人要脫歐

許多英國人在感情上,從未對歐洲有任何親近感,反而覺得英國自己過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加入歐洲大家庭。
與41年前上一次公投相比,英國目前的反歐聲音顯然要強烈得多。
6月23日,英國將舉行一次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最新的多個民調結果顯示,支持脫歐比支持留歐要高出幾個百分點,反映出反歐情緒仍然高漲。
為什麼英國有這么多人要脫歐呢?這要從幾方面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英國人非歐洲人」
筆者在英國居住生活了20多年,記得剛到英國不久,曾經與住在附近的一位英國老先生討論英國與歐洲的關系問題。當時這位老先生斬釘截鐵地對我說:「我是英國人,不是歐洲人」,我對此不以為然,於是問到,「難道英國不是歐洲一部分嗎?既然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英國人自然也就是歐洲人了?」而老先生則回答說:「英國是英國,歐洲是歐洲大陸,兩者不是一回事。」
我承認,當時不太理解這位英國老先生的話。但後來在英國住久了,對不少英國人的反歐心理也逐漸明白了。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不少英國人都心存「島國心理」,習慣於「自我孤立」。英國著名憲制及歷史學家伯格達諾爾教授(ProfessorVernonBogdanor)就這樣說過,「雖然孤立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其對英國人的影響仍在,使他們不願意與歐洲大陸建立聯系。」
不過正如BBC記者威爾遜(SamWilson)指出的:歐盟成員國當中也不乏島國,例如愛爾蘭,馬爾他及塞普勒斯等,但這些國家並不反對把更多權力交給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因此他認為,英國的反歐情意結,或許是島國心理再加上對大英帝國的留戀同時作怪所致,因為「英國人習慣了對他人發號施令,而不習慣接受他人的發號施令。」
的確,據筆者在英國多年的觀察,不少英國人都喜歡懷舊,特別是懷念大英帝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輝煌年代。而我也經常聽到一些英國人說,英國人就是比歐洲人強──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大陸很快就落入納粹德國的手中,許多歐洲國家不堪一擊甚至不戰而降,唯有「大英帝國」獨力抗爭。雖然因此使英國國力元氣大傷,最終還是在美國協助下取得勝利。為此,許多老一輩英國人都瞧不起歐洲人,並認為歐洲人在關鍵時刻「靠不住」。
因此,雖然不少英國人每年度假時都往往把歐洲國家作為首選目的地,甚至有大約150萬名英國人自歐盟成立後,選擇移居歐洲大陸,但許多英國人在感情上,卻從未對歐洲有任何親近感,反而覺得英國自己過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加入歐洲大家庭。
入歐三心二意
其實,成立歐盟的建議最初是由英國提出的。早在194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就倡議建立「歐羅巴合眾國」,但到了其它國家對此興致勃勃的時候,英國卻變得態度消極。直到1961年,英國才首次主動申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EEC)」,但遭到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拒絕。直到1973年戴高樂去世後,英國才獲准加入。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在2014年曾經撰文分析:在歐盟現有28個成員國中,絕大部分是出於非常清晰和長遠的目的而加入歐盟。例如,對於德國和法國來說,成立歐盟就是為了癒合過去的戰爭傷疤;而像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則希望通過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發出更強有力的聲音;至於波蘭等東歐國家,則是為了不再受俄羅斯的欺凌而加入的。
相比之下,英國在加入歐盟問題上一直三心二意。後來終於加入,也讓不少人覺得,英國只是為了希望從歐洲的單一經濟貿易市場中分一杯羹。例如,筆者曾在幾年前到布魯塞爾參觀歐洲議會,聽到一些歐洲議員私下抱怨:英國在歐盟中自私自利,總是想著如何佔便宜,而沒考慮如何為歐盟承擔責任和義務。
當然,指責英國對歐盟沒有承擔也有點言不符實。根據英國議會在2015年發表的一份有關英國與歐盟關系的報告指出,2014年,英國對歐盟預算的凈貢獻(即支付減去所得)為98億英鎊,比2009年的43億英鎊還多出了一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一些英國人總覺得加入歐盟是「上當受騙」,不但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反而付出太多,有點得不償失。
對於英國加入歐盟後的經濟得失,英國多個商業組織或智囊機構也先後進行過研究,得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不過,根據英國議會的報告,歐盟帶給英國的經濟好處,至少有兩點無容置疑:首先,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44%的出口及47%的進口均來自歐洲;其次,英國近一半(48%)的外來投資來自歐盟,使歐盟成為英國外來投資的頭號來源地。當然,支持脫歐的陣營則反駁說,即使沒有歐盟的存在,英國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取得這些好處。
英國政壇「毒葯」
英國社會反對歐洲的聲音此起彼落,也難免會影響到英國政壇。
1994年,金融大亨戈德史密斯爵士(SirJamesGoldsmith)創辦「公投黨(ReferenmParty)」,極力爭取就英國與歐盟的關系舉行全民公投。但當戈德史密斯在1997年7月去世後,該黨也隨之銷聲匿跡。
另一個鼓吹英國完全退出歐盟的右翼政黨「英國獨立黨」(UKIndependenceParty),則稍早在1993年成立。該黨最初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但近幾年來卻異軍突起,逐漸成為英國第三大黨。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英國獨立黨更以26.6%的得票率高踞英國各政黨首位,該黨領袖法拉奇(NigelFarage)也成為英國政壇上反對歐洲的代表性人物。
伯格達諾爾教授曾表示:「對於英國政壇來說,歐洲問題就像是一種毒葯」,不但會導致不同政黨之間針鋒相對,「還會造成各個政黨內部的分裂」。
的確,以目前執政的保守黨為例,過去就先後有兩名黨領袖,因黨內在歐洲問題上的分歧而被迫下台。這次圍繞歐盟公投的問題,首相卡梅倫為首的「留歐派」與司法大臣戈夫及前倫敦市長為首的「脫歐派」之間互相攻擊的程度,也不禁讓你懷疑他們究竟是同僚還是政敵。
事實上,卡梅倫在2015年承諾要舉行歐盟公投,目的也是為了安撫保守黨內的脫歐派,防止黨內分裂。但從目前發展來看,卡梅倫這一險招反而使黨內矛盾公開化。有分析家指出,無論這次歐盟公投結果如何,都會對保守黨造成難以治癒的「內傷」,首相卡梅倫也有可能被迫提早下台。
不過,因為歐洲問題而出現黨內分裂的情形,同樣也曾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工黨身上。
1973年,保守黨首相希思帶領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但在隨後一年的大選中,工黨成功組成少數黨政府取代保守黨上台執政。這時,包括現任工黨領袖郝爾彬(JeremyCorbyn,柯賓)在內的一些工黨左翼議員發難,強烈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指其為「資本主義的產物」,只會導致英國勞工失去就業機會。為了平息黨內反歐聲音,工黨首相韋爾遜(JamesHaroldWilson,威爾遜)決定在1975年舉行公投,結果,三分之二的英國公眾投票贊成英國留在歐共體。
反歐呼聲更高
但與41年前上一次公投相比,英國目前的反歐聲音顯然要強烈得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外來移民問題的出現。
歐盟自2004年開始的東擴行動,導致大量東歐國家公民湧入英國工作和生活,他們被指搶走了不少英國人的就業機會,並製造了不少社會及治安問題,而近來大批來自中東地區非法移民紛紛抵至歐洲大陸,更讓不少英國人擔心外來移民人數會激增。
此外,1975年公投時,英國正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而歐洲大陸的經濟水平則普遍高於英國,當時加入歐共體,對英國的吸引力很大。但近年來,歐盟成員國接連出現經濟問題,其中尤以希臘的問題最為嚴重,直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的跡象。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認為,歐盟已經變成沉重的經濟負擔,需要英國不斷「奉獻」來幫助這些「窮國」。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歐洲大陸接連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也讓許多英國人覺得:只有脫離歐盟,關閉邊界,才能阻止這些襲擊事件蔓延到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這次退歐公投的結果至今難以預料,也是可以想像的。而且筆者相信,從現在到6月23日投票日,投票形勢還會隨著某些事件的發生而出現較大的波動

F.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趣歷史網

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趣歷史小編告訴你。

第一,英國脫歐有一定的偶然性。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錯估了形勢,並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與脫歐公投掛購,豪賭公投結果不會脫歐。但最終支持脫歐者卻佔了微弱優勢,卡梅倫弄巧成拙;

第二,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關系使然。在歷史上,英國長期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對歐洲大陸國家執行均勢戰略,視利害關系而定與歐洲哪個國家暫時結盟,幾乎很少真正融入歐洲大陸。二戰之後,英國對歐共體與歐盟的態度也是從拒絕到被迫加入,但並沒有像其他歐洲國家全身心投入歐洲一體化進程。比如仍使用自己的貨幣等。這為英國的退出埋下了伏筆;

但是,似乎「身體」加入了組織,「思想」還沒有加入。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也不是簽證互通的申根成員國,去英國要另外簽證。這說明在經濟和外交上,英國和法德等歐盟成員國,存在明顯差別,更取代不了法德在歐盟的領導地位。

英國脫歐更重要的原因是,作為成員國,在關稅等方面當然彼此有優惠。因此,英國的農產品遭受到希臘等國農產品的沖擊,希臘窮,東西自然也便宜。工業品則遭受德國的沖擊。例如,德國的汽車對英國的汽車就構成很大沖擊。政治上當不了「頭頭」,工農業經濟又遭受沖擊,還待在歐盟幹啥?當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G. 英國為什麼脫歐

英國之所以脫歐,直接原因在於國家經濟利益受損,使英國人民對脫歐產生訴求。

例如,自英國加入歐盟後,總共接納了來自八個歐盟成員國的140萬移民。這些移民跟英國本地人搶飯碗,獲得了英國人的土地,同英國漂亮的女人結婚生子。通俗點來講,歐盟就是一個紅包群,英國嫌有的國家光搶不發,氣的退群了。

英國內部出現不同的聲音

英國一旦脫離歐盟,相當於直接損失了5億人的市場,也無法獲得歐盟內部的資助,降低了國際上的話語權。最麻煩的是,英國需要與歐盟成員國重新達成貿易協定,這無疑是一項耗時又耗力的事情。

所以,經濟利益是英國脫歐的直接原因,反過來講,這也是阻礙英國脫歐的直接原因。英國內部之所以出現不同的聲音,主要還是圍繞「英國脫歐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進行討論。

H. 英國為什麼要脫歐呢

簡單來說,英國原本比較富有,和歐盟本來就有貿易順差,但是歐盟的人去英國,會對英國的勞動市場造成沖擊。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企業招力工,由於力工是個很累的工作,願意做的人很少,老闆就不得不提高工資來吸引人力資源。但是進入歐盟之後,有了歐盟的移民政策,大量的歐盟勞動力進入英國,甚至敘利亞的難民也要有一部分分配到英國, 這樣老闆就可以用很低的價格來僱傭這些廉價勞動力,造成本地人的失業。

還有就是由於歐盟協議,歐盟的人享受的福利政策是一樣的,在英國做手術需要在國家醫療系統登記,本來等的時間就久,再加上歐盟其他成員國的人,就要等更久的時間,英國當然不願意。

英國脫歐有好處,當然也會有壞處

1. 英國將不能和歐盟其他成員國自由貿易,可能會失去歐盟5億人的市場。

2. 英國就需要和歐盟重新達成貿易協定,但是歐盟可能會強迫英國答應一些限制條件,貿易變得沒有以前自由。

3. 英國很多科研項目將無法獲得歐盟的資助,英國是獲得資助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德國)。

4. 退出歐盟之後在國際的影響恐怕不及歐盟,會降低國家的影響力。

5. 不再受到歐盟的保護,可能會引起貿易或者軍事上的摩擦。

I. 為什麼英國堅持要脫離歐盟脫歐後的英國過得好嗎

談起自二戰後歐洲最為顯著的兩次格局變化,第一次若要歸功於柏林牆的倒塌,那麼第二次則非英國脫歐莫屬了。眾所周知,自二戰之後歐洲內部演化的總趨向是一體化開展,英國作為歐洲老牌強國在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可謂費盡心機。

1946年9月,面對二戰之後凋謝的歐洲,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提議樹立「歐洲合眾國」,固然這一想法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提出的,但確實預示著歐洲將來一體化的趨向。50年代,歐洲一體化逐步被提上日程,從歐洲煤鋼聯營的樹立到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立,再到1965年兼並為歐洲共同體,歐洲大陸內部的一體化趨向日益明顯。看到歐洲結合的步伐加快,同時迫於美蘇冷戰帶來的嚴峻形勢,英國在參加聯盟的門檻上摩拳擦掌,英國首先在1961年提出參加歐洲共同體的申請,但由於英法在英聯邦利益問題和英國農業利益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分歧,會談不斷到1963年仍未獲得本質性停頓。隨著英國經濟增速與歐共體中法國相比差距逐步拉大,英國的位置也越來越顯現出邊緣化趨向,國度本身利益和民眾呼聲都請求英國加快入歐腳步。


在隨後的幾屆政府中,英國指導人一步步妥協,放棄了許多附加條件,恰逢悲觀開放的蓬皮繼任法國總統,終於在1973年,英國如願成為歐洲共同體的一名成員國。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結合化水平不時進步的歐盟在經濟開展和政治話語權上都表現出了極大優勢,也為英國本身開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使其在外貿、關稅、農業、漁業等眾多方面收獲了宏大的利益。可就在歐盟一片欣欣向榮的表象下,英國脫歐的「危機」逐步浮現出來。

縱觀英國脫歐道路,可謂歷盡坎坷。英國初次脫歐以及公投表決由2013年的前首相卡梅倫提出,此話一出即引來國內外的紛繁爭論。

英國脫歐引發了極大的震驚,時至今日,脫歐帶給英國的到底是什麼?

2020年1月31日,當歐洲議會經過英國脫歐協議時,唐寧街10號隨即演出了燈光秀扮演,匯集在倫敦議會廣場上的人們聽到這一音訊後歡天喜地,揮舞起國旗慶賀這一歷史性成果。

在脫歐協議達成後,英國首相約翰遜快樂地說:「英國將成為一個嶄新的、真正獨立的國度。」兩位前任首相也發文恭喜,表示脫歐協議是一項宏大的勝利。

自然,脫歐問題從被提出以來曾經閱歷了七年時間,這七年無論對英國政府還是廣闊民眾來說都是難熬的一段時間。可以將這一問題處理,無疑成為約翰遜等一批政客擺得上檯面的政績。

英國脫歐之心早已有之,英國與歐盟的關系問題實踐上早就被提上了日程。按照現有形勢來說,脫歐的益處頗多。從方式上看,英國自此奪回了對本國貨幣、邊境、法律、貿易等方面的控制權,不再依賴歐盟。

能夠說脫歐協議是一項歷史性協議,它維護了英國市場的完好性和獨立性,也在一定水平上減緩了歐盟近幾年給英國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英國將本人的命運控制在本人手中。

但是作為歐洲經濟社會構造的一次宏大變動,英國脫歐難免會招致短期內的動搖,很多人對此評價為「方式脫歐易,本質脫歐難」。在重新取得開展自主權的同時,英國與歐盟這兩大板塊之間的關系不得不被重新審視。

英歐互為重要的經貿協作同伴,雙方在經濟、政治各方面都堅持著高度的分歧性,此次脫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大雙方的貿易本錢,限制了雙方的商品、效勞、資本、人員的自在活動。英國脫歐公投以來,隨著脫歐不穩定性的持續發酵,英國內需、外貿、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凈移民等都呈現了不同水平的下滑。

英國目前的就業穩定、貿易增長等方面面臨的應戰,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等要素,加劇了英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就2020年疫情迸發後的經濟情況來看,到5月份,脫歐和疫情的雙重打擊曾經招致英國GDP萎縮了近五分之一。嚴峻的經濟情況之下是人民生活的擔負加重,勞動力市場萎縮直接招致了3月份到6月份有近65萬人失業。

英國政府自然首先要對這一現象擔任,但是脫歐曾經招致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巨額的補助金加劇了支出擔負,真可謂是入不敷出,目前英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曾經超越100%,遠超歐盟戒備線。

就對英國經濟的影響而言,短期來看,由於脫歐帶來的格局變化以及需求的大量調整本錢,英國的貿易、金融等方面確實遭到了消極影響。也就是說,脫歐帶來的不肯定性加大了英國經濟的下行壓力,固然在短期內也曾呈現過異常增長,但總體來看,至少到目前,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是負面的。

不只全國整體的經濟境況不好,民眾的生活也遭到了很大影響,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最根本的人口活動上。脫歐之後,英國與歐盟國度別離,在後者領土上的英國人竟成了「外人」。依據規則,外國游覽者不能攜帶肉類和奶製品進入歐盟,因而在歐盟海打開,經常可見被沒收了自帶食物的英國人在長吁短嘆。

英國藝人前往歐盟國度扮演時也需求辦理諸如工作簽證、演出答應等種種手續,要曉得,這在以前是完整不存在的,繁瑣不堪的程序讓明星們集體發聲埋怨。

除了英國人,以至他們的言語——英語也成了歐盟吐槽的對象。在英國參加歐洲共同體之前,法國和德國不斷是歐洲大家庭的老大哥,無論從言語運用人數還是法語國度位置上來說,法語都在歐共體中佔主要位置。但英國的參加改動了這一情況,使得運用英語的人口比重上升到50%,成為最盛行的言語。

於是在英國脫歐之後,法國歐洲事務部長博納就向歐盟提出降低英語位置的請求,並稱其為「糟糕的言語」,足見英國的位置降落,連言語都慘遭針對。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一點是,英國脫歐可能會加劇本就存在的國內領土和主權問題。眾所周知,現今英國的北愛爾蘭本來屬於愛爾蘭王國,這一片區域可以歸入英國與武力降服不無關聯。

英國脫歐已成事實,邊境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再加上疫情給北愛爾蘭帶來的沖擊,當地人民生活質量直線降落,內部斗爭問題愈演愈烈,於是就呈現了今年4月份共和派和聯盟派的劇烈對峙,以至引發街頭暴力抵觸。

問題不止於此,蘇格蘭也不安寧,其主要產業就是漁業,英國脫歐重新限制了蘇格蘭的捕魚范圍和漁業進出口量,直接招致漁民利益受損,再加上歷史、民族、宗教等復雜舊怨,蘇格蘭的獨立認識再次抬頭。歷史與理想的撲朔迷離,讓英國政府大為頭疼。

在2020年12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是時分翻過這一頁,瞻望將來,完畢也是另一個開端。」

確實,英國脫歐不過是千百年變幻莫測的國際政治格局的一個小插曲,脫歐前,有人支持有人反對;脫歐後,同樣是幾家歡欣幾家愁。既然曾經邁出脫歐這一步,英國政府和民眾就得考慮如何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畢竟世界上沒有懊悔葯,處理問題才是獨一的出路。

J. 英國政府為什麼要脫歐

歐盟也有窮國,需要其他富裕成員國救助,歐盟意圖逼英國脫離美國的勢力真正加入歐盟,英國感覺自己沒有得到應得的利益卻要濟貧,還要離開美國這棵大樹,所以態度消極,另一方面英國又想在歐盟像德法一樣坐上主導地位,又不想廢除英鎊和真正擔起在歐盟中的責任!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歷史和政、治原因。

3、英國政府為了 保住自己原有的高福利,英國想單方面 提高對移民人口的的標准,歐盟不允許。


4、歐盟里有太多的國家 經濟並沒有到達高標准,卻要在自己國家 實行高社會福利,無異於增加其他國家負擔(英國承擔了不該承擔的)。


5、歐盟並不是英國的親生的,它是由德國以及其他幾個國家聯合創立的,英國後來才參加進入歐盟(既然不是我親生的,又不聽話,哼)。


6、英國的實力在歐洲,名列前列,有實力和歐盟叫板。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脫歐人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為什麼是五星 瀏覽:32
印尼語打車怎麼說 瀏覽:92
印度什麼可以治血糖高 瀏覽:977
英國碩士保錄需要多少錢 瀏覽:898
什麼是印度拉格 瀏覽:893
中國野戰軍一共多少 瀏覽:636
巴西人喜歡中國什麼 瀏覽:50
為什麼中國遊客不去澳洲了 瀏覽:678
中國斗魚怎麼養才漂亮 瀏覽:190
印尼匯款到中國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674
中國海警一共多少艦艇 瀏覽:177
義大利bb和韓國登騰哪個好 瀏覽:202
印尼虎苗用什麼濾材 瀏覽:857
熱搜榜中國共有多少種香煙 瀏覽:728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大廳拿槍 瀏覽:758
中國有多少貧困月收入 瀏覽:467
印度病毒delta變種有多少種 瀏覽:73
印尼泗水至占碑多少公里 瀏覽:845
極兔國際在越南怎麼樣 瀏覽:125
義大利語我什麼都沒有了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