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情緒的兩極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它首先表現為情緒的肯定的和否定的對立性質。如滿意和不滿意、愉快和悲傷、愛和憎等等。 在每一對相反的情緒中間存在著許多程度上的差別,表現為情緒的多樣化形式。構成肯定或否定這種兩極的情緒,並不絕對互相排斥。客觀事物是復雜的,一件事物對人的意義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因此,處於兩極的對立情緒可以在同一事件中同時或相繼出現。例如為崇高事業而壯烈犧牲的烈士的親人,既體驗著對烈士為國捐軀的崇高愛國主義的榮譽感,又深深感受著失去親人的悲傷。革命者的堅韌性正表現在這樣的體驗中。
情緒的兩極性可以表現為積極的或增力的,和消極的或減力的。積極的、增力的情緒可以提高人的活動能力,如愉快的情緒驅使人積極地行動;消極的、減力的情緒則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如悲傷引起的郁悶會削弱人的活動能力。
在不同的情況下或不同的人,同一些情緒可能既具有積極的性質又具有消極的性質。例如恐懼易於引起行動的抑制,減弱人的精力,但也可能驅使人動員他的精力向危險情景進行斗爭。 情緒的兩極性還可以表現為緊張和輕松(緊張的解除),這樣的兩極性常常在人的活動的緊要關頭,或人所處的情景的最有意義的關鍵時刻表現出來。例如考試或比賽前的緊張情緒,和這樣的處於關鍵時刻的活動過去以後出現的緊張的解除和輕松的體驗,能代表這種兩極性。緊張決定於環境情景的影響的行動、任務的性質,如客觀情景所賦予的對人的需要的急迫性、重要性等;也決定於人的心理狀態,如活動的准備狀態,注意的集中,腦力活動的緊張性等。一般來說,緊張與活動的積極狀態相聯系,它引起人的應激活動,有時候過度的緊張也可能引起抑制,引起行動的瓦解和精神的疲憊。
情緒的兩極性還可以表現為激動和平靜。激動的情緒表現為強烈的、短暫的然而是爆發式的體驗,如激憤、狂喜、絕望。激情的產生往往與人在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起重要作用的事件的出現有關,同時又出乎原來的意料,違反原來的願望和意向,並且超出了意志的控制之外。與短暫而強烈的激情相對立的是平靜的情緒,人在多數情景下是處在安靜的情緒狀態之中的,在這
樣的場合,人能從事持續的智力活動。
最後,情緒的兩極性還可以表現在強度上,即從弱到強的兩極狀態。許多類別的情緒都可以有強——弱的等級變化,如從微弱的不安到強烈的激動,從愉快到狂喜,從微慍到暴怒,從擔心到恐懼等等。情緒的強度越大,整個自我被情緒捲入的趨向越大。情緒的強度決定於引起情緒的事件對人的意義以及個人的既定目的和動機是否能夠實現和達到。
以上從情緒的兩極性的分類中歸納了情緒的某些表現形式上的特徵,這些特徵是從不同的側面,又從每一側面的兩極形式加以歸類的。這些從不同側面歸納出來的情緒的表現形式,往往成為人們度量情緒的尺度。即情緒的強度,情緒的緊張度,情緒的激動程度,情緒的快感程度,情緒的復雜程度等。
B. 為什麼說英國的社會矛盾體現在王權和社會各階級和階層
英國具有與歐洲大陸不同的貴族制度,它是開放的。在諾曼人征服英國後,自由土地者只要年收入不低於20英鎊,就能接受騎士的稱號成為貴族。這些新貴族往往比較開明,對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商業活動採取寬容的態度,甚至參加進來。只有少數的封建貴族採取封閉的態度,仍以封建的方式經營土地,很少與市場發生關系。這樣,英國的社會矛盾就集中表現在王權和社會各階級和階層的矛盾。
C. 英國兩黨制的特徵
①內閣由下院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單獨組成。
②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
③內閣成員對首相負責,如下院對內閣提出不信任並獲通過,內閣全體辭職;或者首相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組成新的一黨內閣。
④英國現今兩黨主要指保守黨和工黨,黨派林立
D.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掌握霸權的表現
1、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2、英國向全世界輸出商品,並掠奪世界范圍內的原料,成為「日不落國家」。
E. 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表現在情緒和情感的什麼上
情緒一般是顯示在人的表面,能夠讓別人看到,觀察到,而情感比較內斂含蓄,一般是藏在人的內心深處,輕易不會暴露出來。
F. 為什麼英國會成為二戰中最大的輸家表現在哪裡
因為二戰當中,英國的目中無人,極其自負,輕敵了出現決策性的錯誤,導致國力下降,根本被動搖了,沒有經濟支撐的戰爭,是很難獲勝了。
G. 情緒和情感的兩極性表現在什麼方面
情緒情感的兩極性:首先表現在性質上,有時會出現兩種對立的情緒體驗,比如考試又興奮又不安。其次,還表現在兩極上,情緒警察發生變化,從一極走向另一極。喜歡隱藏自己的內心體驗,不易向人表露,但當遇到知心朋友時又會推心置腹。最後,同一種情緒體驗對個體有積極的一面,又會產生消極的妨礙作用。
H. 說明英國政治體制創新的特點和表現.
特點:1.君主是國家元首,統而不治.
2.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掌握立法權.
3.內閣掌握行政權,對議會負責.
表現:光榮革命後,通過的《權利法案》使英國國王的權利受到了議會的制約,確立了議會主權至上的原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從此確立,即表現在君主立憲制度確立.